浙江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种群和群落
高考生物复习易错点知识专题讲解与训练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解析版)

高考生物复习易错点知识专题讲解与训练专题11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的增长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年龄组成若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必将增加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 D【解析】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或波动,不单纯指种群的增长,A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B错误,D正确;年龄组成若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可能因气候食物等因素影响而不增加,C错误。
2.某研究小组连续10年调查某森林中大山雀种群数量,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该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0~2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6年时大山雀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C.第4年和第8年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相等D.第8~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D【解析】 0~2年,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4~8年,λ<1,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第8年时达到最小值,B、C错误;第8~10年内λ=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3.如图表示在有限环境中某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示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的种群增长率为0B.为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D点C.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防治虫害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不可能超过K值【答案】 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率为0,A正确;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因此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处,即C点,B错误;防治虫害应在蝗虫数量没有迅速增加之前,即C点之前,C错误;环境容纳量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条件改变或内部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越K值,D错误。
高中生物总复习单元质检卷及答案11 种群和群落

单元质检卷十一种群和群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可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2.下表为三个相邻群落的植被丰富度的调查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三个层次植被丰富度调查时样方大小要一致B.甲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一般情况下甲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C.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D.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比较茂密3.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
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右上图所示。
下列相关推断最合理的是()A.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B.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4.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B.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D.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5.(2021安徽芜湖联考)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小B.B点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D点时种群密度的一半C.B点时可以获得该草鱼的最大单次捕获量D.AB段和BD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的6.下面是某地沙丘上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D.不同时期群落中优势种群不同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生长需求不同有关7.(2021江西九江模拟)水蚤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水生动物。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 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 值,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K 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4.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寄生 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优势物种的取代)(2)类型——起点不同、速度不同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的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浙江选考)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题型增分练一、必考选择题(1~25题)考点10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

考点10 种群和群落1.(2017·杭州模拟)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性比率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B.平均生理年龄的提高使人口的存活曲线由“凸形”向“对角线形”趋近C.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D.“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答案 C解析平均生理年龄的提高使人口存活曲线由“对角线形”向“凸形”趋近,B错误;随着“421型”家庭增多,幼年人口减少,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C正确;“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并没有降低死亡率,D错误。
2.(2017·台州模拟)下列不属于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的是( )A.出生率B.年龄结构C.性比率D.种群密度答案 D解析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等,故A、B、C正确;种群密度是某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中的个体数,不属于种群内个体特征统计值,D正确。
3.(2017·嘉兴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对人类益或害的依据B.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一定将增长C.动物的出生率与性成熟的早晚无关D.种群性比率的改变不能降低出生率答案 A解析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对人类益或害的依据,A正确;种群数量还受迁入、迁出等的影响,B错误;动物的出生率与性成熟的早晚有关,C错误;种群性比率的改变能降低出生率,D错误。
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C.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淘汰原有优势种D.荒漠中,“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正确;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弃耕的农田不一定能形成森林,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取代原有优势种,但原有优势种并未被淘汰,C错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D错误。
(浙江选考)2018版高中生物考前特训选择题快练考点11种群与群落(含解析)

考点11 种群与群落3年选考真题1.(2017·浙江4月选考,2)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这体现了群落的( )A.时间结构B.水平结构C.向光弯曲生长D.分层现象2.(2016·浙江4月选考,19)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的变动受性比率的影响B.环境容纳量代表种群的最大密度C.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D.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3.(2015·浙江10月选考,21)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b1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零B.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C.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a所示D.若曲线b1变成曲线b2,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4.(2016·浙江4月选考,27)(加试题)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每个成熟植株能产生许多种子。
自然状况下,其种子随风飘落到某草地上萌发生长,形成一个新的种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蒲公英的种群数量呈非周期波动B.蒲公英在第一个生长期呈集群分布C.该种群的存活曲线符合对角线形特征D.动物取食蒲公英不能将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低水平1年名校模拟5.(2017·温州市联考)苔藓、草本、灌木和乔木等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称为群落的( )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C.时间结构D.原生演替6.如图表示4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属于增长型的是( )A.甲B.乙C.丙D.丁7.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成蛙B.一个培养皿中的全部生物C.一个生态瓶D.一片草原上的所有藏羚羊8.(2017·省级高三联考)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增长率 B.性比率C.出生率D.死亡率9.(2017·嘉兴市3月)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对人类益或害的依据B.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一定将增长C.动物的出生率与性成熟的早晚无关D.种群性比率的改变不能降低出生率10.(2017稽阳联谊学校3月)下列特征或结构中,哪项是种群所具有的( )A.出生和死亡 B.年龄结构C.垂直结构 D.能量流动11.(2017·杭州学军中学9月)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三峡水库可以减轻长江洪水给中下游地区带来的破坏B.“稻—藕—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C.依据年龄结构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12.(2017·教育绿评联盟3月)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间异质性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温带群落的明显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影响动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D.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13.(2017·湖州市高三(上)期末)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第11单元种群和群落 浙科版

第十一单元 │ 知识框架
第十一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情况可知,本单元在高考中占有 比较重要的地位。针对各知识点的命题呈现形式如下:
1.知识归纳总结。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为主,高频 考点有:(1)种群基本特征;(2)种群数量变化及实践应用; (3)种间关系;(4)群落演替。
2.理论联系实际:题型多为非选择题,复习种群的 特征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农、林、牧、渔及人口 实际问题(如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人口 与计
第十一单元 │ 复习策略
划生育政策等),分析种群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种群 数量变化规律,形成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特别要注意区分 种群和群落的含义,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的形 成原因及实际意义。注意运用比较法,如比较种群和群落的 概念、特点及关系等,要理解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 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
第33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有关种群各数量特征的比较 1.数量特征的比较
定义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种群密度 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单位时间内新产 出生率和 生(死亡)的个体数目占 死亡率 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特点或作用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③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亡率
逐渐变小
衰退时期
第33讲 │ 要点探究
类型
年龄锥体图示
增长型
图示特点 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阔,顶端狭窄
稳定型 衰退型
锥体从基部到顶端的宽度是基本相当的 锥体的基部较狭窄而顶端较宽
第33讲 │ 要点探究
[说明]种群年龄组成图示除表中“锥体图示”外,还有以下三种: (1)曲线图:图甲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乙图中相反,应为衰退型。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一 种群与群落

答案
(2)种群数量的调节 ①调节类型: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 外源性 因素(如气候、食物等)和 内源性 因素,后者包括 行为 调节和 内分泌 调节。 ②外源性调节因素: 气候 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 端的 温度和湿度 ,此外, 食物 也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③内源性调节因素: 领域行为 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而由 于社会压力可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内分泌失调被称作 内分泌 调节。
专题二十一 种群与群落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 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考点三 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加试) 探高考 练模拟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
1 知识回扣
1.种群概念 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 同一物种个体 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出生率:单位时间 出生个体数 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单位时间 死亡个体数 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 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 种群兴衰 的晴雨表。
一些鸟类和小型哺乳 类动物
类型Ⅲ(凹形c)
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是一旦 活到了某一年龄,死亡率就 变得很低而且稳定
牡蛎和树蛙
5.种群数量的波动及调节(加试)
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的波动
种群数量的调节
通过调节,使种群数量围绕 含义 种群中个体数量随时间而变化
其平衡密度上下波动
类型及 实例
①非周期波动(主要),如欧洲 ①外源性调节因素(如气候、
√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
D.一片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解析 种群为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A、B、D 均可包含多个物种。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专练11 种群和群落[名校模拟题组]1.(2018·稽阳联考改编)下列特征或结构中,哪项是种群所具有( )A.出生和死亡B.年龄结构C.垂直结构D.能量流动答案 B解析个体有出生和死亡,种群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垂直结构是群落结构,不是种群的结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是种群的功能。
2.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答案 C3.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甲、乙种群在理想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种群无K值且无种内斗争B.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C.乙种群在C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乙种群在F点对应的时间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答案 B4.(原创)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D.一个池塘答案 A5.(2018·“七彩阳光”联盟)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种群的最大数量B.是种群在该环境的稳定平衡密度C.是限制指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D.若某种群的死亡率增加,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答案 B解析环境容纳量(K)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由于种群数量高于K 时便下降,低于K时便上升,所以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6.图示为热带地区一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经过3阶段后三种种群的数量保持基本不变。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阶段3中,甲、乙两个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B.阶段3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均存在负反馈调节C.图示的演替过程是原生演替D.阶段1中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答案 B7.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答案 D解析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趋于稳定,但是种群数量会有一定的波动,A项错误、D项正确;环境阻力在d点时比较明显,但在d点之前环境阻力就已经出现了,B项错误;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不利于防治蝗灾,C项错误。
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浙江高考真题(2017_2021年)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含答案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关真题(选择题)1.【2021年6月21】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长,最大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使松树得到恢复。
反过来随着食物质量的提高,幼虫数量又有所增加。
幼虫的密度(虚线)与落叶松的最大松针长度(实线)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B.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C.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不同环节D.该昆虫幼虫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落叶松的种群数量2.【2021年1月16】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3.【2021年1月21】下图为一个昆虫种群在某时期的年龄结构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该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凹型B.用性引诱剂来诱杀种群内的个体,对生殖后期的个体最有效C.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由目前的稳定型转变为增长型D.与其它年龄组相比,生殖前期个体获得的杀虫剂抗性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最大4.【2020年7月14】下列关于某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B.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个个体C.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D.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5.【2020年1月24】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
研究人员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志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练11 种群和群落[名校模拟题组]1.(2018·稽阳联考改编)下列特征或结构中,哪项是种群所具有( )A.出生和死亡B.年龄结构C.垂直结构D.能量流动答案 B解析个体有出生和死亡,种群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垂直结构是群落结构,不是种群的结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是种群的功能。
2.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答案 C3.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甲、乙种群在理想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种群无K值且无种内斗争B.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C.乙种群在C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乙种群在F点对应的时间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答案 B4.(原创)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D.一个池塘答案 A5.(2018·“七彩阳光”联盟)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种群的最大数量B.是种群在该环境的稳定平衡密度C.是限制指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D.若某种群的死亡率增加,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答案 B解析环境容纳量(K)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由于种群数量高于K 时便下降,低于K时便上升,所以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6.图示为热带地区一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经过3阶段后三种种群的数量保持基本不变。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阶段3中,甲、乙两个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B.阶段3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均存在负反馈调节C.图示的演替过程是原生演替D.阶段1中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答案 B7.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答案 D解析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趋于稳定,但是种群数量会有一定的波动,A项错误、D项正确;环境阻力在d点时比较明显,但在d点之前环境阻力就已经出现了,B项错误;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不利于防治蝗灾,C项错误。
8.(2017·温州十校期末)如图是某地新迁入的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点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B.C点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D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再增加D.改变种群性比率,可能延长到达K值的时间答案 D解析图示为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曲线,该增长方式是在有限环境中出现的,所以环境阻力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而不是B点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A错误;C点之后种群仍在增长,种群年龄结构仍为增长型,B错误;D点之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在K值上下波动,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增加,而后下降,C错误;改变种群正常性比率,将使种群出生率下降,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可能延长到达K值的时间,D正确。
9.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少B.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C.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等有关D.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 A解析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
10.(2018·浙江七彩联盟联考改编)下列关于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方针叶林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B.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生物的2/3C.草原的气候特征是每年降雨量在250~800 mm之间D.沙漠年降雨量不足150 mm答案 B解析在地球已知生物种类中,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其一半。
1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比率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B.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C.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D.所有生物的种群都可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答案 C12.(2018·台州2月模拟)下列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是( )A.森林B.草原C.荒漠D.苔原答案 D解析苔原分布于严寒地区,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生长季短,而且一旦植被被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苔原结构单一,气候严酷,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D正确。
13.(2018·温州十校质检)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的陆地群落类型是( )A.荒漠B.草原C.苔原D.北方针叶林答案 C解析由于苔原分布在环北冰洋地带,那里气候严寒,植物生长季短且没有树林生长,没有足够能量或传粉动物支持有性生殖,所以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C正确。
14.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下列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50 h后细胞不再增殖B.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增长C.大约培养32 h后增长速率最大D.K值约为120个答案 C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培养50 h后细胞数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错误;“S”形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不是按照一定的百分数增长的,B错误;大约培养32 h后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K值为12 000个/mL×10 mL=120 000个,D错误。
15.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 D解析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的植物种类并非完全不同,C错误;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我调节功能最强,所以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16.(2018·浙江模拟)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答案 C解析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A错误;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为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田间的玉米为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特征,C正确;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为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17.(2017·稽阳10月联考)银鳗在夏天由河川游到深海并在深海中产卵繁殖(生殖洄游),而幼鳗在春季自大海进入江河口,在淡水环境中成长。
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目前鳗鱼资源越来越稀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大网眼的鱼网进行捕捞可以测定银鳗的年龄结构B.银鳗的生殖洄游现象说明了海洋生物群落具有时间结构C.银鳗的K值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D.银鳗的分布型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并不直接相关答案 A解析使用大网眼的鱼网,不能捕捞到幼鱼,不能统计各年龄组个体数,A错误;银鳗的生殖洄游有季节性,这可以说明海洋生物群落具有时间结构,B正确;种群的K值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C正确;种群的分布型反映种群内个体间的关系,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并不直接相关,D正确。
18.甲、乙两地的原始森林,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原生演替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演替生长成次生林C.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没有垂直结构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答案 C解析由题干分析可知: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A 项正确;无论是原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没有外力干扰且环境条件适宜,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的群落形成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项错误;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项正确。
19.(2018·浙江名校联盟)“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调整性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降低出生率B.降低人口密度C.改变性比率D.调整年龄结构答案 D解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A错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增大人口密度,B错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但不会改变性比率,C错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D正确。
20.(2018·七彩阳光联考)下列有关陆地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约占地球表面的26%,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B.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C.蒿属植物和肉质旱生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D.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答案 A解析草原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的12%,占地球陆地表面26%的是荒漠,苔原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草原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菌科)组成,都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A错误。
[创新预测题组]21.(2018·浙江名校联盟第三次联考)因人类活动导致草场沙化,栖息地锐减,使昆仑山野牦牛向高山迁徙形成小群体(10~80头),雪天时,又迁徙下山聚集成大群体(200头以上)。
在生殖季节,有些公野牦牛因竞争失败而失去繁殖机会。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使野牦牛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降低B.高山地区的野牦牛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C.野牦牛因草料变化而季节性迁徙是群落的时间结构D.公野牦牛的竞争属于种群密度较高时的内源性调节因素答案 C解析稳定平衡密度即环境容纳量,人类活动使野牦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A正确;高山地区的野牦牛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因为野牦牛在高山地区形成小群体活动,B正确;野牦牛因草料变化而发生季节性迁徙,这种迁徙造成群落的变化,使得群落表现出时间结构,但是迁徙本身是种群的行为,而不是群落的时间结构,C错误;公野牦牛争夺交配权的行为,可以在种群密度较高时调节出生率,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属于内源性调节因素,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