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地质学五

合集下载

城市建设中的若干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城市建设中的若干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城市建设中的若干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工程地质、灾害一、前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使得我国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

在城市建设以及环境发展的共同需求下,城市建设工程项目中,对环境因素的考虑也越来越重,要重视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地质变化。

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对地质结构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地质环境的保护问题,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地质结构的变化属于可承受范围之内,在保证地质结构受破坏程度不大的情况下,发展城市化建设,实现共赢的合作目标。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增加城市的规模,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日益严重的破坏,通过城市建设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

因此,加强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改善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减少或消除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紧迫。

二、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内容环境工程地质学、属于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环境和地质构造等相关影响因素。

随着城市建设与日倶增,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严重,从而使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1、水资源环境工程地质相关问题研究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而且整体分布不均匀。

地质结构破坏,还会因影响到地下水含量的明显降低。

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中,需要结合水资源地质环境工程,确保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下水以及地质结构不受破坏,并且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使得城市建设的同时,又可以合理的解决水资源利用问题。

2、地基结构相关问题研究城市建设、基础结构为核心的整个建筑设施,其作用尤为重要。

和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基础结构是更详细的问题,涉及到景观结构研究、岩土结构、水文地质及相关机械结构的研究,全面、详细的研究基础结构,使城市建设更稳定。

在城市建设实现之前,做一个详细、全面的地基结构研究是全面提高施工安全、质量保证的坚实基础,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风险,充分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

构造地质学分类

构造地质学分类

构造地质学分类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变动以及地球历史发展的科学。

根据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地质学分为多个分类。

一、物质地质学物质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这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等专门学科。

1.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矿物的性质、成因、分类和应用的学科。

矿物是地球的基本构成单位,通过研究矿物的特征和分布,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地质过程。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因、组成、结构和分类的学科。

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岩石的性质和分布,可以了解地壳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3. 矿床学矿床学是研究矿床形成、分布、类型和资源评价的学科。

矿床是地球内部物质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地质体。

矿床学的研究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动力学地质动力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地壳的运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包括构造地质学和地震学。

1.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的构造形态、构造演化和构造运动。

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是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构造地质学可以了解地壳的演化历史和构造变动的机制。

2. 地震学地震学研究地震的发生、传播和影响。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过研究地震学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壳的应力状态,对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质历史学地质历史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发展和地质事件的学科,包括地层学和古生物学。

1. 地层学地层学研究地球各个地层的分布、性质和演化,通过研究地层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对地质演化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有重要意义。

2.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研究地球历史上的古生物群落和生物演化。

通过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古生物的进化过程和生态环境,对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地球历史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四、应用地质学应用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工程、环境、资源勘查和灾害防治等实际问题的学科,包括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和勘查地质学等专门学科。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概念(1)、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估,合理利用,有效改进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2)、工程地质条件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岩土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3)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层岩性与性质)②地质构造(断层、褶皱、节理等)③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区等)④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埋藏、动态、成分等)⑤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岩溶、泥石流等)⑥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块等)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地基稳定性问题③斜坡稳定性问题④围岩稳定性问题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一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一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3)环境影响评价一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条件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案类型,施工工期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影响基础建设7•何谓不良地质条件?为什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2)人类工程活动又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 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规模愈来愈大,对地壳表层岩体的改造作用已达 到不可忽视的程度,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早已超出局部场地的范围而波及到广 大区域。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已涉及到地球表面80%的地区。 例如,大量抽汲地下水或其它地下流体,降低了土体中的空隙液压,引 起了大范围的地面沉降,使得沉降区内已有建筑物的正常工作条件受到严重 影响。又如修建高坝大水库,大区域的水文动态和水文地质条件因之而改变, 往往引起区域性的坍岸或浸没。有时库尾淤泥还会引起支流泄水不畅,造成 更大区域的地下水回水,如在黄土地区还会进一步引起大区域的湿陷。在某 些地区还会产生水库诱发地震,导致较大区域内的建筑物受到危害。
矿山工程常遇到的是露天矿边帮及地下巷道的稳定 及涌水、采矿引起地面塌陷问题;
在特种土地区如红土、黄土、淤泥、膨胀土等同样 会遇到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更为复杂多样,除与 其他工程相类似的区域地壳稳定、坝基、边坡和地 下洞室岩土体的稳定问题外,还有库坝区渗漏、水 库库岸稳定、水库淤积、滨库地区浸没、水库诱发 地震等问题; 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石油及天然气而造成大范围 地面沉降,放射性能源的应用而存在核废料的储存, 采矿而产生的废矿渣的处理等则属于环境工程地质 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的定义
在工程地质学中,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常用工 程地质条件来描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可理解为与 工程 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一般认为,它包括工程建设地区的:岩土工程地质 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 现象; 地质物理环境(地应力及地热等);天然建筑材 料等七个方面的因素。
地质环境的定义
地质环境广泛的含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 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 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地质环境对工程 建设场地的选择和建筑物结构类型及施工方法的确定, 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地质环境不良,一方面可能因需要采取地基处理措 施而提高工程的造价;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工程建筑的稳 定、安全和正常使用。 世界上大坝破坏和失事的事例中,至少有一半是由 地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范畴。

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它是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工程地质环境:是人类生活与活动的客观物理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多成分的系统。

工程地质环境是人类从事活动的地质环境。

包括工程建设的的适宜性和敏感性两方面。

同时表现为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系统的协调稳定性。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1、我国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中国大陆自西向东的地势可分为四大阶梯下降。

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第四级阶梯从鸭缘江口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是一条婉蜒曲折的海岸带。

这四个阶梯具有不同的地质环境特征,它们对工程活动的制约也各有不同的持点。

第一阶梯,主要有两种地貌单元制约着人类的工程活动,即青藏高原的高原环境和其周边地区的深切峡谷地貌。

第二阶梯由多个大型盆地和高原组成。

由于自北而南,白西而东气候带由寒变暖,由干变湿,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营力、水文地质条件和自然地质作用都随之而改变,所以这一广阔地带又可分为多个各具特点的地质环境。

第三阶梯和第四阶梯,由于东北、华北、华南现代构造活动性及地表沉积层厚又各有不同,故可将之划分为华南,华北,东北三个不同的地质环境区。

2、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能的积累与释放所产生的一系列动力作用,如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其中构造运动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工程活动的影响最大。

环境地质学名词解释

环境地质学名词解释

环境地质学名词解释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的
学科。

以下是一些环境地质学的常见名词解释:
1. 地质环境:指地球上各种地形、地貌、岩石、土壤和水体等
地质要素所构成的环境。

2. 地质灾害: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3. 地质资源:指地球内的矿产、能源和水资源等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
自然资源。

4.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以及地球内部和地球
表层过程的化学组成和变化的学科。

5. 地形学:研究地球表面地貌、地形及其形成与演化的学科。

6. 土壤学:研究土壤形成、特性、分类及其在农业、生态环境和环境
工程中的应用的学科。

7. 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形成、分布、流动和质量变化等与地质因
素相关的水文过程的学科。

8. 工程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地质
灾害防治的学科。

9. 环境评价:对开展特定工程项目、建设活动或政策措施对环境影响
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10. 污染物:指工业、农业、交通和人类活动排放的对环境有害的废物、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

以上是一些环境地质学的常见名词解释,旨在揭示人类活动与地
质环境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1.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造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造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造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切当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造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造物。

④ 根据建造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造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造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造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 ,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造材料。

5.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造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造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 17 世纪以后开始浮现地质环境对建造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 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密切相连 ,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 ,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地质学类专业介绍

地质学类专业介绍

地质学类专业介绍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起源、演化、构造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科学学科。

地质学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涉及地壳、岩石、矿物、构造、沉积、火山、地震、地层、古生物、环境地质等多个子学科。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学科构成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地质学这一专业进行介绍。

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演化历史和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的科学。

地质学通过对地质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了地球的物理、化学和地理特征的基本理论框架。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地质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儿史。

古代地质学主要以地貌学为主。

15世纪至17世纪,地球的演化理论开始提出。

18世纪以来,古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地质学发展的进一步。

19世纪,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代表性的成果是博士-勋爵法则的确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20世纪,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古地磁学等相关学科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地质学的发展。

地质学的学科构成:地质学包括地球动力学、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矿产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震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每个学科都有着自己的研究范畴和专业要求。

例如,矿产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储存和运移情况,工程地质学研究地下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和稳定性等。

地质学的应用前景:地质学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首先,地质学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地质学的研究,可以预测矿床的位置、形态和规模,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其次,地质学对于地下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工程地质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此外,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为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地质学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系统有着重要作用。

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人类认识地球提供依据,为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环境地质学重点[试题]

环境地质学重点[试题]

1、环境地质学定义: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自身演变规律的学科,侧重研究人类工程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环境地质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环境地质学任务: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对策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4、地质环境指的是与人类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岩石圈之表层,是人类生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地质环境基本要素: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动力作用6、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指区域地质环境或环境要素(如土地、水体等)对资源开发或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容许承受量或负荷量。

7、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8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9、崩塌定义:是较陡斜坡上的部分岩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10、滑坡: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

11、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12、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13、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14、盐渍化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它是盐分在地表土层当中逐渐富集的结果(含盐量超过0.3%)。

15、水资源开发的负环境效应:(1)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原因是地下水多年平均开采量超过多年平均补给量,破坏了地下水的动态均衡状态,消耗含水层的“储存量”,其结果就是出现了直观上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环境工程地质

环境工程地质

一是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二是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提高环境质 量。
世界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经济的 快速发展,一系列污染事件发生,形成了第一轮环境问题。80年代,新 一轮经济的快速发展便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再次突出。随着人类工程和经 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从而引起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环境工程 地质问题,人们必须解决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新问题, 这就形成现代工程地质学的新分支——环境工程地质。
2019/1/13 2
当前世界面临的七大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 土壤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臭 氧层耗损、生物种加速灭绝、淡水资源不足、空气污染。
当前中国的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蔓延、森林资源匮乏、生物 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加重、 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利、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201921932自然环境自然灾害系列岩石圈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沙漠化土滑坡地裂缝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等水圈洪水暴雨雪灾冻灾海啸海水入侵等大气圈飓风沙暴酷热严寒干旱等生物圈虫灾火灾植物退化等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关系201921933第二节地质灾害一地质灾害概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质和地理条件复杂气候条件各地区变化较大的国家加之工农业城市交通水利的迅速发展每年都会发生一些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其中地质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合理地进行工程开发,在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同时,保护地质环境,使人 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生活 和生产的发展。
环境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自然地质作用的基础上,探索人类工程与地质环境 相互作用,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评价,由静态认识到动态观测,着重于研究 各种工程环境系统的演化和它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利用、经济的防治措 施,为制定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因此,环境工程地质是一门应用型科学,是工程地质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 边缘学科,也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工程地质学的特点

工程地质学的特点

工程地质学的特点
1.地质因素的重要性:工程地质学强调地质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如地质构造、地质地貌、岩土力学、水文地质等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
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及后期维护。

2.综合性:工程地质学要求工程师掌握多学科知识,不仅要了解地质
学知识,还要懂得土力学、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物探等相关学科,
以便综合评价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3.预测性:工程地质学强调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
及其风险程度。

这种预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地质条件、地震、气候等等,以此来制定相应的防灾对策。

4.适应性:不同地质环境、区域的工程建设存在差异性,如建在山区、海岸地带、平原区等,都需要有相应的工程地质条件,因此工程地质学要
求工程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工程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

5.环保意识:工程地质学还强调生态与环境保护,要求建设过程中要
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工程的可持续性。

地质学学科一级二级三级分类

地质学学科一级二级三级分类

地质学学科一级二级三级分类
一级分类:
1.实地地质学类:包括矿床地质、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等实地勘探与开发类专业。

2.理论地质学类:包括古生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与基础研究类专业。

3.工程地质学类:包括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资源地质工程等与工程实用强相关的专业。

二级分类:
1.实地地质学类:
(1)矿产资源地质
(2)地质工程
(3)石油天然气地质
2.理论地质学类:
(1)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岩石学与矿物学
(3)构造地质与地质成因
3.工程地质学类:
(1)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
(2)地质灾害与防治
(3)资源地质工程
三级分类:
1.实地地质学类-矿产资源地质:
(1)金属矿产资源
(2)非金属矿产资源
(3)石油天然气资源
2.理论地质学类-构造地质与地质成因:
(1)构造地质学
(2)地质成因学
(3)固体地球物理学
3.工程地质学类-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
(1)施工地质与环境影响评价
(2)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
(3)土壤与工程环境地质
以上就是根据您提供的标题的地质学学科一级二级三级分类内容,如有需要请补充或修改。

环境工程地质学

环境工程地质学

保护有利的工程地质环境,或者通过对地质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创造出对人类有利的新的地质环境。
• 区域性

工程地质学侧重研究各个具体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而环境工程地质学则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
的区域性工程地质环境的变化。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自然地质环境与一定的地质、地理和气候单元相联系,不同地区人类工程-经济活
《 地质词典》1986年
这些有害的工程地质作用,包括由于水库蓄 水引起的浸没、水库蓄水和深井注水诱发的地震、 大量抽取地下水和石油以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工 程地质学研究这些有害的工程地质作用产生的条 件和机制,提出减弱或消除它们的方针和措施, 为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地质环境等方案提供依 据。

• 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
的可能变化。要预测其变化趋势,尽力做到在时间上、空间上和强度上进行定量预测。预测的目的在于控制
和防御。
• 能动性

为此,要继续揭露与各类工程-经济活动有关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表现形式,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
对已掌握的各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要在继续研究、总结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其形成机制和预测方法。
行性论证,包括水库地震、水位抬高的影响、淹没和移民、森林砍伐、开挖土石的堆存等。从而,使河流开
发利用和工程规划方案比较合理。

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突出。山区开发必须建立在很好的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山城、
矿冶、水电、道路、森林维护和采伐、木材加工业的发展,都要求有综合的环境评价。在山区建设中,山坡
类生存环境服务的。狭义地讲,应着重认识分支学科的特殊性。
采造成城市建筑物地基失稳;上海和天津过量提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西安地面沉降引起地裂缝等。这些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行。

工程地质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矿山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

它不仅研究地质灾害、地基稳定性、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质量等问题,还研究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室内试验、现场监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建设场地的地质资料,分析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的变化规律,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学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优化工程设计,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障工程安全。

同时,工程地质学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对于保障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地质学相关知识整理

环境地质学相关知识整理
5、地质环境系统的演化是指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这种说法欠妥,系统的演化应强调整体性。演化是针对系统整体而言的,是系统整体结构、功能随时间的推移有别于先前的结构、功能的改变过程,是系统内部质的改变。
6、延迟效应是指输入与其响应存在时间差的现象。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当某一信号输入时刻与其响应的初始时刻存在时间差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某一输入信号所产生响应历时是长期的,将会持续一定的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延迟现象。
2、地质环境实体系统的边界可有可无,因为不同的研究者考虑的角度不同,研究的区域大小也不同。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地质环境作为一个实体系统应该明确规定其边界,既然是系统必然有边界。地质环境是开放系统,其边界是确定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能交换的界面,若不明确规定边界,就无法说清楚相关的物质和作用究竟属于地质环境内部成分的周转运动还是该系统外界的输入。但边界的位置不一定要达成统一的见解,因为根据系统圈化的相对性原则,即使是面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由于研究目的或学科视角的差异,所形成的概念系统及其边界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变化可以指系统内部也可指外部环境,即可针对系统整体也可针对某一局部甚至某一个点,可以指量的改变也可以指质的改变。
宏观:系统的整体发生了改变(时、空尺度较大)
微观:系统内部的某一局部地区发生局部或微小的变化
信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是现实世界各种现象建立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是发送信息的手段,信号的种类越多,变化规律越复杂,能传送的信息越多。
海岸升降:海面运动和地面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总效应
海岸变迁:海面运动和地面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总效应
海侵、海退则是这两种效应的总和,具有三维空间的含义三者均反映了海陆位置的相对变化。

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1. 工程地质学: 研究将地质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包括土壤稳定性、岩石
力学、地下水流动等。

2. 水文地质学: 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质量特征,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力学、
地下水污染等。

3. 地质灾害学: 研究自然灾害中与地质相关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
形成机制、预测与防治。

4. 环境地球化学: 研究环境中元素的循环、迁移和转化,包括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和影响,以
及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地表过程与地貌学: 研究地质过程对地表地貌形成的影响,包括风蚀、河流侵蚀、海岸侵蚀等,以及地貌演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6. 环境资源地质学: 研究地质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 地球系统科学: 综合运用地学、大气科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系统各组
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规律和影响。

以上是环境地质学的一些重要分支学科,它们共同研究了地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保护环境、预防灾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在工程环境中地质学原理的应用,以保护和维护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 地质条件分析: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分析,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震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信息。

2. 地质灾害评估:评估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预测其风险和危害,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 岩土工程勘探:通过岩土工程勘探技术,如地质钻探、地质雷达、激光扫描等技术,对岩土工程区域进行勘探,了解岩性、土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地质条件,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信息。

4. 工程地质学环境保护:研究如何在工程过程中保护环境,如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5. 地下水勘探与评价:对地下水进行勘探和评价,包括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研究,为地下水的开发、使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6.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对建筑工程进行地质勘探,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条件的勘探,为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信息。

7. 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环境工程过程中涉及的地质学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利用等,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灾害评估、岩土工程勘探、工程地质学环境保护、地下水勘探与评价、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
来越重要。

环境工程地质学

环境工程地质学

环境工程地质学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与土壤地质工程问题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地质环境与土壤地质对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地质原理和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和工程地质难题。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应用领域等方面来探讨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作用。

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定义: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与土壤地质工程问题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地质环境与土壤地质对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地质原理和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和工程地质难题。

研究内容: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

首先,它研究地质环境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地质环境包括地下水、土壤、地表水、大气等。

通过研究地质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可以评估和预测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程度,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工程地质学还研究土壤地质工程问题。

土壤地质是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地下工程的施工难度。

通过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工程特性和力学行为,可以提供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依据,避免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

应用领域: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在环境保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地下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复、废弃物处置等环境工程项目。

通过研究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程度和扩散规律,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工程建设方面,环境工程地质学可以应用于隧道、地下管线、水库、堤坝等地下工程项目。

通过研究地质环境和土壤地质的特征,可以选择合适的工程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环境工程地质学还可以应用于地震灾害评估、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研究地质环境和土壤地质的特征,可以预测地震的危害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减灾措施。

同时,对于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环境工程地质学可以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总结:环境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质环境与土壤地质对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土洞形成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a.下伏基岩中岩溶发育。 b. 水动力条件变化大。 c.上覆土层较松散且有一定厚度。
• 2、真空吸蚀论 • 3、气爆论 • 4、液化论
• §4岩溶塌陷的预测 • 地点、பைடு நூலகம்间、强度
• 地质条件分析是基础,确定致塌因素是关键。 • 一、定性预测方法 • 主要根据地下水、覆盖层情况、岩溶发育情况对岩 溶塌陷可能性进行定性预测。
四、其它 (一)地质构造 (二)抽水井管结构
• §3 岩溶塌陷的形成机制
• 一、致塌力与抗塌力分析 • 致塌力 岩土体自重力、地下水垂向渗透力、地下水侧向
渗透力、振动力、岩土体中气体正压力、 、岩土体中气体 负压力、荷载力。
• 抗塌力 岩土体的内聚力、周边摩擦力、地下水的浮托力。 • 二、岩溶塌陷成因理论 • 1、潜蚀论
二、半定量评价
• 三、定量评价
四、根据塌陷因素进行评价
• 2)逐步判别分析 • 从所给定的m组样品n个变量中,根据每一 变量在各组判别式中起的重要性不同,剔除 判别效果不显著的变量,挑出判别效果显著 的量进入判别式。 • 多元统计分析法所选取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地 区(地段)是不一致的。
• 6、在抽取地下水可能形成的降落漏斗范围之内或与 岩溶管道相通的降落漏斗以外的地带。 • 7、地表易于积水入渗的地段。 • 8、覆盖土较薄的地段,其厚度<10m时,更易塌陷。 • 9、覆盖层属砂性土类。 • 10、覆盖层属二元以上结构,尤其靠基岩面为粗粒 土地段。 • 11、岩溶发育且埋藏浅的地段。 • 12、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和利于岩溶发育的构 造带上。 • 13、古老塌陷与漏斗频布地段。 • 14、较平缓斜坡、覆盖松软岩层或土层,下部有暗 河的地段。 • 15、近期塌陷发生的地段。

• • • • • •
三、岩溶
1、岩溶发育程度制约地面塌陷的频率和规模。 2、浅层岩溶发育、开口的岩溶形态机率高,塌 陷机率高。 3、充填的岩溶洞隙,如不被挤出,则不会发生 塌陷;反之,则易塌陷。 4、在平原洼地、漏斗等岩溶负地形发育的地貌 中,岩溶塌陷较斜坡岩溶正地形更易塌陷。 5、有水力联系的洞、隙,塌陷则活跃。 6、塌陷直径与洞隙直径有关。
新的自然塌陷 (1)地下水位变化急剧引起的塌陷 (2)地震引起的塌陷 (二)人为塌陷 由于人类的经济—工程活动改变了天然条件 下地表的稳定平衡状态而造成的塌陷。 • 排水、抽水、蓄水、荷载、振动、渗水 • • • • •
• §2影响岩溶塌陷的环境因素
一、水 (一)地下水 1、水位降深越大,塌陷相应增多。 2、水力坡度大,塌陷增多。 3、地下水位升降速度越快,塌陷频率越高。 (二)降水入渗 1、降雨量大小决定入渗量的大小,进而影响渗透力 大小。 • 2、降雨后地表积水厚度大小,决定水力坡度的大小。 • 3、天旱后降雨,入渗量猛增,增大渗透压力和水力 坡度。 • (三)地表水入渗 • • • • • • •
二、覆盖层 (一)覆盖层的含水量 1、覆盖层为土体时,含水量增多,凝聚力降 低,抗塌力减小。 2、覆盖层为土体时,含水量增多,内摩擦角 减小,抗塌力减小。 3、覆盖层为土体时,含水量增多,其下岩溶 腔的真空度增大,致塌力变大。 4、覆盖层含水量增加,自重力加大,致塌力 增大。
• (二)覆盖层的性质
• • • •
• • • • • •
一、定性预测 在覆盖型岩溶区的丘陵、平原、溶蚀洼地、谷地及地 形分水岭的溶蚀槽谷等地带,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则可 能发生岩溶地面塌陷,但程度有别。 1、地下水位仅在土层中频繁波动 地下水位在土层中波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土层的潜 水位,一种是基岩含水层中的承压水位。当地下水位迅速 大幅度下降时,两者都易形成压强差及土颗粒运移,产生 土洞导致塌陷。地下水位上升时,发生顶起,使土体结构 散离,为土粒运移创造了条件,同样构成破坏。 2、地下水位仅在基岩中频繁波动 基岩中的溶洞地下水,水位下降时,与水源相通的开 口岩溶裂隙与溶洞处将发生塌陷,地下水位上升,同样发 生顶托作用。 3、地下水位在基岩与土体界面处剧烈波动 这种波动如果是反复性的,对土体破坏性更大,塌陷 更易发生。 4、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有较大下降的地段。 5、坑道中渗漏、排水引起地下水位有较大的下降地段。

第四章 岩溶地面塌陷
• §1概述
一、含义 岩溶地面塌陷是指隐伏岩溶洞穴上部岩土体覆盖 层在自然地或人为的因素作用下陷落的一种岩溶动力 地质作用与现象。 二、研究意义
• 三、岩溶塌陷类型
• 按成因:自然 人为
• (一)自然塌陷
• 在自然条件下,由降雨、洪水、干旱、地震、岩 土体自重等引起的塌陷。 • 按成因:重力 地震 暴雨 洪水 • 按时间: 古 老 新 • 古塌陷:第四纪以前的塌陷 • 老塌陷:第四纪期间发生的现今已停止发展,被 • 埋藏的塌陷。 • 新塌陷: 现今仍在发展的塌陷。
• 1、覆盖层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塌陷关系甚为密切。 • 2、土体的渗透系数K值大者,渗透力大易塌陷,但真 空度则小,不易导致真空吸蚀致塌。
• (三)覆盖层的厚度 • (四)覆盖层的土石类型与结构
• 1、砂性土比粘性土易于塌陷。 • 2、砂页岩和石膏层中时有塌陷。 • 3、粘性土的塌陷坑多呈竖井和坛状,砂性土则多呈 漏斗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