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译文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论语十则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如果,表假设。
求得,追求。
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
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养仁 德而求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 而为。如果不能获得,我就从事所爱好的 事业。”
“富而可……为之”中的“富”指做
官,“而”表假设,是“如果”的意思, “求”是指要通过修养仁德来得到的官职。 这句话用“虽……也……”这对关联词,表 达了做事要尽职尽责;用“求”强调了要 通过修养仁德来获得官职。前面说“可求” 时该怎样做,后面说“不可求”时怎样做, 全面地展示了自己的思想。
古:背离、抛弃。 今:到某一地方
古:即使。 2、虽执鞭之士 今:虽然。
古:赞赏。 3、吾与点也 今:和。
(三)成语溯源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吾与点也
(一)文言现象汇总
莫春者 “莫”通“暮”
。
解释下列句中的“道”:
1、任重而道远。 道路 2、不以其道得。 仁道
解释下列句中的“与”:
1、吾与点也。
赞赏
2、与吾父居者。
和
解释下列句中的“去”:
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蓬山此去无多路。
论语十则全文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与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任,路途又很遥远。
以仁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的担当吗?直做到死才罢休,不也是路途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1、《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的把它练习,这不是很好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这不是非常让人高兴吗?别人对你不知情而不怨恨你,这不是最崇高的礼貌了吗?”2、《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辰,它站在那里,众多的星星就都在它周围。
”3、《论语·克己》【原文】子曰:“其事好也,必先难之;其事不善也,必先易之。
”【译文】孔子说:“做件好事,必须先做一些困难的事;作坏事,就应该先做些容易的事。
”4、《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不拘于形。
”【译文】孔子说:“里仁美义的美丽不需要外表的美丽。
”5、《论语·析言》【原文】子曰:“析乎其言,省乎其行。
”【译文】孔子说:“要审视自己的言行,要仔细分析自己所说的话。
”6、《论语·行有义》【原文】子曰:“行有义则无怨。
”【译文】孔子说:“行正义一定不会被有怨言。
”7、《论语·报任》【原文】子曰:“君子报任尽矣,不报任非其身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他要尽自己的职责——他不能推卸给别人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8、《论语·不欲》【原文】子曰:“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孔子说:“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美玉似的,也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粗粝似的。
”9、《论语·礼过》【原文】子曰:“礼过则和,过礼则滥。
”【译文】孔子说:“遵守礼仪,就可以实现和谐;违犯礼仪,就会产生滥用。
”10、《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不思考,就是空虚;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出现危险。
”。
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
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9.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10.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论语十则》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原文翻译 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是一部中国古代传世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思想源头,对于人们的成长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十则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原文及翻译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习并努力练习,这难道不是极好的吗?”2、子曰:“攻乎畏途,施诸己而不愿,施于人而不必,此之谓大丈夫。
”子曰:“勇于开拓新领域、不自私地给别人所希望的、不附和即便别人不需要的,此之谓大丈夫。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统治一个由千多个部落组成的国家,要守礼敬、可信任、勤俭持家、爱护百姓、据时应变。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子曰:“弟子,走进家门要孝顺,出去要友善,谨慎而可信任,要普爱众人又要特别爱仁义。
”5、子曰:“事父母平,可谓孝;言而有信,可谓仁;行有余力,可谓知。
”子曰:“对父母表示一致的尊重,这可谓孝顺;能够如实说话,这可谓仁德;日常行为要有余力,这可谓明智。
”6、子曰:“事君尽礼,言而有信,雅正,不失辨,可谓仁。
”子曰:“对君主尽心尽力,言语必实,雅正,不会有失败,这可谓仁义。
”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审视其所做之事的目的、探究其动机、探测其情绪的安稳,然后再论断其人,人们怎会乐意这样呢?怎会乐意这样呢?”8、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一个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勇于担当,任劳任怨、路很远。
”9、子曰:“君子慎其独也。
”子曰:“君子在独处时要小心谨慎。
”10、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子曰:“说话要忠实,行动要有果效。
”通过论语十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提倡的道德准则和人生 path、values 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道德准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努力做到“学而时习之”,不断改善自我;以“攻乎畏途”来开拓新领域,勇于接受挑战;孝顺父母,爱护百姓;尽心尽力辅佐君主;经常审视自己,坚持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够走上人生的正道,真正实现“大丈夫”。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说:“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及翻译
论语十则及翻译《论语》薄书一本,一万余字,细读一遍,一生无害。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论语十则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论语十则及翻译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论语十则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相关文章:1.论语十则原文2.论语十则原文及其翻译3.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4.论语十则的原文及翻译5.论语十则的原文与翻译6.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7.《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8.《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等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等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老师传授过的知识并时常复习,不也非常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与你探讨学问,不也非常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亦(yì):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自:从知:了解而:连词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
(7)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 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 (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凡事 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 实行仁的方法了。”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 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 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论语》 十则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 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 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 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 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 谐,也是不可行的。”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 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 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 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 且也就守规矩了。”
(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 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 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 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6)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 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 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举直材压于枉材之上,能使枉材变直。 (可翻译为把贤明的人选拔出来,不贤明的人自然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 曰:“ 曰: 学, 学,不 子曰: 子曰:“
子 以 之 , 以 之
?”子曰:“ 子曰: 。” 人不 , 而 有 之,学而不 , 有 师 。
子曰: 子曰:“ 人 , 之。 而 之。”
不
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 公元前551—前479) 551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 人之一。
曲阜孔庙
• “东方圣城”——曲阜。 • •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孔 姓人口占1/5。 • 因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 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为世界文化遗产。 • 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 圣城之一。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 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 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
山东曲阜孔庙
A:谈学习 :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君子不器
学习要时常复习, 学习要时常复习, 学思结合
B:谈修身做人 :
做人要心胸宽阔, 做人要心胸宽阔, 有朋……乎?人不知而不 有朋 乎 有修养, 有修养,不应沮丧 愠……乎? 乎 别人不了解) (别人不了解) 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 不周等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先秦卷),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7页。
反省检查
(一)
自己
精 读 课 文, 探 究 课 文 思 想 内 涵
曾子曰: 吾日三省 为人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为人 而不忠 朋友交而不信 传不习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论语》
• 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 录,是研究孔 子思想的主要 依据。
• 《论语》是记事文。但若从先秦诸子发展 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论议之 文的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 • 《论语》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 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
孔子的仁爱思想
•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 基本含义:仁爱是人学。 强调自律,修养人格; 强调积极入世,追求充实 人生; 强调推己及人,实现和谐 人际关系。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 君子不器 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慎于言而敏于行 诲人不倦
思考与练习 • 你如何看待孔子主张的“三年之丧”? • 有人说,爱自己就是自私,爱别人才 是无私。孔子却认为要想爱别人,首 先就要爱自己,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 你如何看待孔子思想中“仁”与“礼” 的关系?
返回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不
学 习 方 法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文本链接
• 孔子“仁”的思想,既以宗法等级的人际 关系为基本内容,又包含了原始人道、泛 爱的成分。这两方面互相矛盾的内容不是 简单硬凑在一起的,而是有着当时现实矛 盾的基础。 李学勤等:《十三经说略》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页。
孔子的仁爱思想
•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所谓“礼”,指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包 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内容,其根本点 是尊卑贵贱有严格规定的等级制度。所谓 “仁”,不仅指主观的道德修养,即“克 己”、“爱人”,也指客观的伦理教化, 即按照周礼所规定的秩序来调整统治阶级 内部的矛盾,亦即所谓“复礼”。
交往
遵守、 遵守、奉行 (二)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指德、 指德、行优秀的人 宽容
明确:这三则是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 明确:这三则是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 讲宽恕。 省”讲宽恕。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返回
作者及作品简介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育家、儒家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先 后编修、删订《 》《书》《春秋 等经典, 春秋》 后编修、删订《诗》《书》《春秋》等经典,为传 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 论语》 的记录。它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 的记录。它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a、 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答问体。 、对话体。 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B、答问体。C、对话体。 D、边叙事情的经过、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边叙事情的经过、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合称“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大学
第一章
让仁爱丰盈 天地
社会需要仁爱之心
•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说:关爱别人,就 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这个故事 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爱,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
《论语》十则 论语》
复 复 复 复 习 习 习 习 《 《 《 《 论 论 论 论 语 语 语 语
复习《论语》六则
孔子的人生格言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 。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 你喜欢哪一则? 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