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我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①我国历史上 一次空前的思 想大解放运 动。②为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 条件。③为五 四运动的爆发 做了思想准 备。
宣传资产阶级 文化
批判封建文化
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 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 派
性质
一次失败的封 建统治者的自 救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级改良运动
反帝反封建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文化 运动,也是一 次思想大解放 运动
意义
促进了中国资 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推动了 中国近代化的 进程。
f建社会
败因
只学习西方科 技,不改封建 制度。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严重脱离群众, 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③守旧派实力强 大。
①资产阶级自身 的局限性。②没有 依靠和发动人民 群众
③中外反动势力 强大。④革命纲领 不彻底。
局限性:对东 西方文化存在 绝对肯定和绝 对否定的偏 向。
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老 性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比较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思想
魏源・《海国图 志》
师夷长技以制 夷
严复・《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口号
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四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探究感悟】 (4)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从上述 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自强”指洋务运动,“变法”指戊戌变法,“革命” 指辛亥革命。第(2)题根据材料一中的“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 面,再到观念层面”得出答案。第(3)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完成了救国救民的革命任务。 第二问只要列举出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项主要 史实即可。第(4)题第一问,根据时间段可知,此时的中国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根据材料概括得 出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热点角度
热点展望
在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经历了合作——对峙— —再合作——再对峙的发展历程。国共关系的 发展演变,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国共关系的演变 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走向。作为考试 热点,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国共关系演变的历 程,国共关系演变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当 前国共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影响。
热点主题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热点指数
★★★★★
【新闻链接】 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 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 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 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 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 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并创造性地发展。 3.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百折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
因此要了解洋务运动的来龙去脉,必须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恭亲王奕主办洋务说起。
1860年9月21日,英法侵略军越过通州,打到八里桥,眼看北京不保,咸丰皇帝只好在这一天任命奕为“督办和议”的全权钦差大臣,和英法谈判“议和”条件,自己则在第二天带着嫔妃大臣,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
奕是道光第六子,咸丰的异母弟,因排行老六,在清廷上下,都称他“六爷子”。
这位六爷子,在10月24、25两日,分别和英法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中华民族蒙受了耻辱,奕却深得帝国主义分子的赏识。
《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侵略军统帅额尔金立即表示:“如果中国的外交继续由恭亲王主持,可以希望,新条约将被忠实地执行。
”胁迫咸丰继续让奕办理洋务。
不久,咸丰在热河病死,政权由肃顺等人把持。
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支持奕帮助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等人,使慈禧“垂帘听政”,登上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在清朝封建王朝中,开始了慈禧——奕联合统治的所谓“同治中兴”时期。
从来反对任何社会变革的“六爷子”就这样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从顽固派变成了洋务派,成为洋务派的创始人。
洋务运动方针的确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奕的掌管洋务大权,主持总理衙门,使洋务运动从分散到集中,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起来。
本来,正在同太平军作战的清军头目中,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早就和洋人勾结,购买洋枪洋炮,甚至利用洋兵洋将,共同镇压起义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曾国藩就提出过“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主张。
因此,当作为洋务派的奕掌握了中央的洋务大权以后,这些地方实力派就纷纷加入洋务派的行列,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除江南制造总局以外,还有李鸿章在南京建立的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建立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在天津建立的天津机器局。
中国近代化探索
• • •
•
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 府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 治 3、代表人物:中央以奕忻为代表,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等为代表
• 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掀起 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 5、内容 •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 业。 • 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 造总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 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 D、结果:失败。 • (1)失败的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 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 (2)失败原因:①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只采用改良的办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 皇帝。②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寄希望 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广大人民群 众。 • ③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 小(根本原因)
• • •
•
2、辛亥革命1911年 A、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 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是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②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 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1905年在日本东 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 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 •
• •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A、兴起:公车上书(时间:1895 年春)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 序幕
• B、发展: 严复。康有为称他为“中 国西学第一”,著有《天演论》把西 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 代的启蒙思想家
中国近代史知识要点(三条主线)
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任务:反帝反封建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 1840—1842年1、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结果:清政府失败,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2)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影响: 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要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促进了爱国知识分子的觉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向西方学习:魏源和《海国图志》,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影响: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爆发的背景:①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而蓄意发动。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概括
⑷、教育、科技: 在近代化的影响下,清朝开明官 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 始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创 办了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后来,清政府建立了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 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科学家把科技 兴国作为自己责任。詹天佑、候德榜的成就是中国人 不甘落后、在科学上追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见证。
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 创建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合作,创立黄埔 等。
军校等。
合作探究一□中国近代各政治派别的阶级属性
和救国主张
他属于哪个派 别?提出了什
么主张?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这之资是,哪自个强之派本别。……洋机器于耕织、刷 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的日什用,么原主不张专为?军火而设。
高 度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中 国
19C60—90S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方
14C—18C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C—18C
思想文化
新 文 化 运 动
20C初
器物技术
第 工二 业次 革工 命业
革 命 18C—19C末
时期
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留下
千古骂名。他在近代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
业,探索自强道路而不懈努力,但最终 却以失败
告终。他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林则徐
8(2012·长沙).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 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 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9(2012·烟台).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 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 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 (意思是中国迫切需要采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 术)。他喊出了下列哪个派别的心声?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论中国近代文化转型
论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一、洋务运动与物质文化的转型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是在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之中被迫仓促展开的。
所以有人将这次转型比喻为“中西文化的一场遭遇战”。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经形象地说,“中国一向是一个农业文化的国家,他一切以…安足‟为目的,现在他骤然遇见了西欧一个以…富强‟为目的之商业文化,相形见绌了。
”身处此“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逐渐放弃传统的文化中心主义和自大心态,放眼世界,认识和学习当时人认为先进的西方文化,这便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实质。
从文化的内在结构来看,这次文化转型首先从物质层面入手,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最终到达思想层面。
在历史实践中,这次文化转型大致表现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
洋务运动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少数政治精英们在深刻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双重困境下作出的艰难抉择。
1861年初,奕忻、文祥等人在一封奏折中详细描述了这种困境:“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
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
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
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由此不难看出,尽管第二次鸦片战争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终于结束了,但是英法联军攻陷京城而遗留给清廷的深刻震动无疑还将持续存在。
不过,这也意味外国军事势力带来的威胁已经退居次席,而南方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此时成为满清政府的关注焦点。
在当时人眼里,为了应付清政府所面临的深刻政治和社会危机,最简捷的方法便是创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李鸿章所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这种思想来源于魏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著名洋务思想家冯桂芬进而将此主张分为三个阶段,“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
他特别强调道,“且用其器,非用其礼也,用之乃所以攘之也”。
由于物质文化的具体感知性,中国人在近代认识西方的过程中,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西方的坚船利炮。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山东陈静近代化探索──整体感知:课标要求: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线索梳理: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开始进行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探索。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这场封建统治者发动的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在近代化探索中迈出的第一步;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之后激进的知识分子在文化界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其社会结构开始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授之以渔:复习中国近代化探索这一专题,应该适当地把这些事件放到国际环境中进行理解,并且和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各种因素的比较学习。
例如: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辛亥革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几次重大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等。
知识体系:近代化探索──重点探究:(一)透过明治维新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代的爱国运动
想一想:维新变法最终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你认为维新变法还有 积极意义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有积极意义。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对清 朝统治者感到失望。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 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比一比:同洋务派相比,你认为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观点有什么明 显不同?
答案:不同在于:维新派不仅主张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向西方 学习,而且还主张在政治上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制;而 洋务派则是主张在政治上不触动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前提下, 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
(3)辛亥革命 准备: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宣传推翻清王朝 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邹容的《革命军》是代表。1905年,中 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联合各地革命者,成立了中国第一 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孙中山又把这个 革命纲领概括为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成 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经过: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清王朝统治迅速瓦解。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第20课 中国近代的 爱国运动
基础盘点 考点自清
【考试要求】 考点29: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b﹞ 考点30:了解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概况﹝a﹞
【考点分析】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分别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地
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拯救中国 的实际行动。考点28属于b级要求,因而不仅要知道还要理解 这三者发生的时间、主要参与者、性质、实际采取的措施,对 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异同比较
【易错易混】1.封建帝制不等于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和结束封建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而结束封建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实现的。
3.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根源。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是布新而不除旧。
4.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运动?(1)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
(2)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拓展延伸】1.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无法成长的原因。
(1)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已经进入工业社会,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2)政治上,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势力强大。
(3)思想上,西方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而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从客观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2)从主观上来说,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起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提升突破】1.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都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都以失败告终。
(2)不同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提升:怎样看待科技?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资产阶级革命(1)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2)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格局】(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的格局】(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 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 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也。”各 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人教版《初中历史》
材料二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华主要消费品输出情况表
种类 棉纱
粗布
面粉
火柴
时 1913 269万担 521万担 260万担 2845万箩 间 1920 129万担 253万担 51万担 848万箩
大 机 器生产
经济领域: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民族 工业萌芽并艰难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难得的发 展空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一战 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民族 工业又迅速萧条。
1927年至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 较快发展。
梦 碎 近 代
近代化的探索
一、概念
所谓“近代化”,即是近代 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道,向 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 的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 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 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
涉及课本内容:第4课、第6课、第9课、第10课、 第12课、第25课、第26课
1、洋务运动: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八年四考)
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 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
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 “实业救国”的推动
2、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
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
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的比较列表
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的比较列表(八上第二单元)(包括时间、人物、性质、主张/目的、内容/过程、结果、探索领域、领导阶级、评价/意义、失败原因及表现、启示)近代史上的①四次探索:(略);②三个阶段:(略);③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④近代化的三步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近代化的特点: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四次探索,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895年春到1898年9月 1911年 1915年到1918年2、代表人物 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等孙中山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3、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是一次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领导阶级 洋务派(封建地主阶级) 维新派(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先进的知识分子)5、主张/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提倡民主和科学,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探索领域经济(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思想文化(民主和科学)7、内容/过程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为其政治团体;1898年6月到9月,发布一系列法令,开始实施变法;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初高中中国近代史部分教材知识点比较
中国近代史部分初高中教材知识点比较——以初中“川教版”和高中“人民版”必修为例(一)初中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表1 第一学习主题在初高中教材中的要点初中“川教版”要点在高中“人民版”必修中的对应部分要点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南京条约》、影响)2,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太平军抗击洋枪队)3,左宗棠收复新疆(起因、过程、结果、意义)和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牺牲,《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一、二课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国门洞开的原因,几次侵略战争的情况简介,《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侵略的危害,瓜分狂潮)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准全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3,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兴起发展全盛衰败的全过程,《天朝田亩制《辛丑条约》)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表2 第一学习主题在初高中教材中的内容比较相同点(共有部分)不同点(独有部分)初中1,中国近代被侵略的根本原因;2,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危害;3,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主要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三国干涉还辽事件5,瓜分狂潮与“门户开放”6,左宗棠收复新疆7,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8,义和团反帝运动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别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3,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高中1,列强入侵对近代中国的总体危害;2,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瓜分狂潮,“门户开放”均出现在正文部分3,三元里抗英4,义和团运动出现在正文部分,详细讲述了其过程及对其的评价5,太平天国运动独立成一课,完整讲述了其背景,过程,《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外交政策,意义,失败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最早提出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是李大钊。
背景:1.政治力量: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仍然处于封建军阀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洋军阀对外妥协卖国,对内残酷压迫人民,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激化和发展,预示着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必将来临。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愈战愈烈,国家情况越来越坏。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继续寻找新的出路。
袁世凯上台后,大搞专制独裁,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3.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的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袁世凯上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这就是中国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不能容忍。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分期和特点:以十月革命为界。
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以提倡新文学、新道德为手段,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
后期:有了新发展,以介绍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倡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5.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背景:国内:新文化运动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工人阶级在一战期间得到壮大;人民对北洋军阀统治不满。
国外: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导火线)。
条件: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评价:(1)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一中国近代列强侵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比较: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国家和方式从国家看:近代前期,侵华国家最初以英法为主,美俄是帮凶;19世纪末,日本也加入侵华队伍,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
近代后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日本和美国。
这种变化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实力变化的反映。
1、英国、法国:(1)资本主义国家为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商品输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此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俄国(古代史: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据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美国(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积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1950年,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4、日本(古代史:元末明初,倭寇入侵中国沿海地区)(1)1894年,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抗日战争)从方式看: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开拓市场、掠夺原料,侵华主要方式是以武力打开大门,输出商品,企图瓜分中国;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侵华主要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
比较特殊的是俄国,由于其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其侵华方式主要是以掠夺土地为主。
专题二中国人民近代的抗争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一)地主阶级:反侵略斗争和探索1.抵抗派:(爱国官兵)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鸦片战争中,民族英雄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化的探索
3、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原因)是:外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因是太平天国运动。
针对西方列强武器先进,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性质的企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民用性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
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4、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历史地位),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5、揭开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意义)的事件是“公车上书”。
历史背景是《马关条约》签订,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主要内容是拒和,迁都,变法。
6、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失败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主要客观原因是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的最大历史功绩是思想启蒙(即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7、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它由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即三权分立原则)。
说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说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8、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
中国近代现代史易错易混概念辨析与点拨
中国近代现代史易错易混概念辨析与点拨1.《天朝⽥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辨析:易混点:学⽣对《天朝⽥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概念认识不清,对⼆者的联系与区别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共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件,代表了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不同点:产⽣的背景不同,前者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后者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社会主张不同,前者企图在⼩农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潮流;后者在经济⽅⾯,主张学习西⽅,发展⼯商业和资本主义──顺应历史潮流。
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最⼤限度地满⾜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因⽽拥有⼴泛的群众基础;后者不是农民⽃争实践的产物,也没有反映农民对⼟地的迫切要求,因⽽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从⼆者的联系看,《天朝⽥亩制度》想消灭封建剥削,但由于它的空想性最后不得不在实际上默认了封建剥削;《资政新篇》虽然承认剥削,但它是要以资本主义剥削代替封建剥削,把社会推向前进。
《资政新篇》所抛弃的,并⾮《天朝⽥亩制度》的反封建思想,⽽是它的空想性、落后性的部分。
所以,从《天朝⽥亩制度》到《资政新篇》是⼀个巨⼤的历史进步。
从结果看,《天朝⽥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均没有得到真正实施,然⽽其根源有本质的区别,《天朝⽥亩制度》是因为其空想性,根本不可能实施;《资政新篇》是⼀个具有资本主义⾊彩的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只是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没有得以实施。
前者是空想,后者是条件暂时不具备。
真题扫描:2005年江苏历史卷考了《天朝⽥亩制度》,辽宁⽂理综合卷考了《资政新篇》;2006年江苏历史卷考了《资政新篇》的相关内容;2008年北京⽂综卷考了《天朝⽥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重庆⽂综卷主观题涉及《天朝⽥亩制度》的内容;2010年⼭东⽂综卷考了《天朝⽥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相关内容等。
⾼考视⾓:此知识是⾼考的常考点,客观题主要涉及对其内涵、外延的准确理解;主观题可从社会和谐的⾓度考查《天朝⽥亩制度》的相关内容,从顺应社会潮流的⾓度考查《资政新篇》。
近代化四次探索
近代化四次探索基础知识回顾一、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起止时间: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5、领导阶级:53______________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7、代表人物:中央—54________,地方—曾国藩、55__________、左宗棠、张之洞8、口号:5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1)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结果:61___________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②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⑶资本主义道路
在中国走不通。
2.概括中国近代探索历程的特点。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近代化道路失败的原因。
⑴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根本原因)⑵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⑶反动势力干涉。
⑷中国封建势力强大。
4.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⑴腐朽的封建制度。
⑵列强的侵略。
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那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和民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