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初中教师存在的师生关系不和谐问题及整改措施
初中教师存在的师生关系不和谐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个人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目前初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问题,这对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整体教育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初中教师存在的师生关系不和谐问题,并提出一些整改措施,以期改善和促进初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问题一:缺乏沟通与理解在初中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理解是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常常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个性特点。
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满和抵制情绪,进而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解决措施一:提升教师的沟通能力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和需求。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和个人成长。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班级会议、开展小组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和表达观点的机会,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导致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不满情绪的产生。
学生们对于枯燥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和动力,产生了厌学情绪,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因此减少。
解决措施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问题三:严厉的惩罚与批评某些初中教师存在过度使用严厉的惩罚和批评方式的问题,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师生冲突,还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
学生们对于这种过度严厉的惩罚与批评方式会产生抗拒和反感的情绪,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师生互动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师生互动的几点思考摘要:在实施新课标的大背景之下,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上却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效率。
这些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学历史课堂上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
要达到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其次要采取多元的评价体系,还要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积极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关键词:有效师生互动;意义;方法一、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历史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在历史教育的实践中却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当前的历史教学的效率而且也阻碍了我国历史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满堂灌式的历史教学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大部分教师都能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满堂灌式的教学也已经渐渐退出舞台,但在一些课堂上,满堂灌式的教学和填鸭式的教学却依然存在。
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整堂课都滔滔不绝,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师生之间毫无交流。
一些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经常会不分主次地向学生倾诉所有的历史知识,因此这就导致了历史课堂往往就成了历史教师一个人的单口相声专场。
这样的授课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师生之间毫无交流,学生仅仅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
长此以往,学生的历史不但得不到发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将消磨殆尽。
第二,历史教学完全依赖课件,教师全程都在不停地播放课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抽象而难以理解的内容以一种较为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动静搭配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是,在课件使用的过程中,却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
一些教师几乎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都塞进课件,一上课就马不停蹄的播放课件;还有一些教师天天为寻找夺人眼球的课件素材而疲于奔命。
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及教育对策一、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1.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一些教师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
2.学生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一些学生可能比较内向、害羞或是对学习缺乏兴趣,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建立。
3.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家长可能存在过度溺爱或过于严厉的情况,导致孩子与老师的关系紧张。
4.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学校的制度和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会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加剧。
5.社会价值观影响:社会价值观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会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对学习产生错误的看法,从而影响到师生关系。
6.教师沟通能力不足: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如果教师缺乏沟通能力,就难以有效地与学生、家长和其他同事进行交流,容易导致误解和矛盾。
7.学生缺乏情感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情感的支持和关注。
如果学校缺乏情感教育,会导致学生缺乏情感支持和安全感,从而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建立。
8.学校文化建设不足: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种精神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学校文化建设不足,会使得学生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建立。
9.社会环境压力: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等问题会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焦虑和恐惧,从而影响到师生关系。
10.教育部门支持不足:教育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质量。
如果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的支持和投入,会导致学校设施不完善、教师待遇不佳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建立。
11.教师职业素养不足: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一方,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如果教师职业素养不足,会使得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和尊重,从而影响到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师生关系也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尽管师生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惠互利的关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权威过强、沟通不够有效、学生抵触心理较强等问题,这都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出现。
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今教育界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
师生关系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权威过强在某些情况下,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强制、威胁甚至惩罚,这种情况下的师生关系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也会对学生的正常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沟通不够有效由于双方的沟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
例如,在沟通中未能真正理解彼此,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信息得不到充分传递等问题都会导致师生关系出现问题。
三、学生抵触心理较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问题,如果他们感觉到教师不能理解他们,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容易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影响师生关系。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一、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互动关系。
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想法。
学生应该积极地向教师提出问题和意见,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
二、实行平等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下,每个学生都是个体,都应该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应该利用自己的权利对学生进行过分的干预。
学生也应该有权利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被完全忽视。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对新一代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重视新教育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
而采用新的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生活中注重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简论中学师生冲突的成因及化解策略
简论中学师生冲突的成因及化解策略进入21世纪,学校组织日趋多元化、民主化、专业化和复杂化。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人们在理想信念、意识形态、价值观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因此,师生间的矛盾冲突日趋凸现,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成效,不利于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
因此,本文拟对中学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化解策略加以分析与探讨。
标签:中学;冲突;策略;化解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冲突经常发生。
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学生对学校正常教育管理的逆反和抵触情绪,导致师生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从而削弱学校教育的效果。
教师在履行教育职责的同时,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化解措施,以便及时、妥善地预防和处理师生间突发的矛盾、冲突,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一、师生冲突的成因(一)社会转型期是师生冲突产生的大环境1.社会环境的渐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学生的生长环境变得日趋复杂。
表现在:首先,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不复存在,家庭对子女的多层管理不断弱化,多子女间的相互竞争、监督也不复存在。
其次,家庭教育的弱化,某些家长忙于高节奏的工作生活,无暇过多教育子女或忽略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很多离异家长放弃甚至拒绝对子女的管理,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产生任性、消极、偏激、逆反、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
再次,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文化娱乐以及媒体内容的良莠不齐等,都会从不同的侧面影响中学学生的思想和习惯的形成。
2.德育研究策略的相对匮乏和方法的单一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教育的改革发展,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提出了挑战。
特别是近年,传统教育观念向新型教育理念的转变,给中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何让学校的教育管理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情感深处,对于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才会产生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学校教育才会更有力度和实效性。
(二)学生个体原因从学生方面而言,一是有些学生既缺乏基本学习能力,又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羞耻心,当他们违纪受到批评时,便随意顶撞;二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自视过高,虚荣心过强,当受到他所瞧不起的教师批评时,他往往会不服气甚至顶撞老师;三是学生干部在班级工作上与班主任的意见不一致,同时不注意与老师沟通,引起师生冲突;四是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控能力差,课堂课下违纪时,也会引起矛盾,从而导致师生冲突。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香莲乡中学教师:段晓鹏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首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
首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实现从教学的主体到教学的主导的角色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的学习,首先教师从主宰的地位上退下来,树立一种为学生学习排忧解难的“服务意识”。
建立起学生先想,教师后导,学生先预习提出疑问、师生共同寻求答案的教学法。
(一)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兴趣和个性。
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把学生的人格、感情、需求放在应有的位置,反对把学生视做不懂事的、无知的、需要强制的动物,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兴趣必须得到尊重和发展。
但是在事实中,几乎没有教师认为在故意压抑学生兴趣,而是常常本着良好的愿望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结果却适得其反。
这其中的问题就出在教学模式上。
这样的教学模式在理论上也是在潜意识中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师为本。
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兴趣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就意味历史教师必须从自己做起,重新为自己的角色定位,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和思想,牢牢确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把对学生兴趣和人格的尊重落实到教学的各个实际环节中,而不是流于形式和说教。
(二)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
如果他们之间关系和谐,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我建议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端,不要视学生为容器、白纸、任意装,任意写。
其次,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表露自我心迹。
教师应该满怀真诚而不是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把自己装扮成完美无缺,无所不知的人。
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今天在中学各门学科中,历史课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课程改革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很多地方将历史课融入社会学科范畴,使得历史老师体验到失落感;另一方面中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高,笔者的调查显示历史课排在中学各科的第七位以后。
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历史课成为“鸡肋”,历史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造成中学历史学科现状的原因分析1.现行教学计划和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使历史科客观上成为“副科”。
中学阶段各门学科理论上都应当是基础学科,但在现行教学计划和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中,历史学科在中学阶段长期以来是被忽视的,只有高三文科及初三才出现这门学科存在的价值。
在现行教学计划中历史课课时少,一般为两至三节,使得历史教师上课班次多、任务重,加上高考、中考分数比例,使语数外三科成为宠儿。
2.功利主义的社会潮流,忽视历史是必然的。
当前我们正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追求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目标之一。
历史课作为意识形态学科,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直接价值并不大,使社会、家长、学生认为“历史无用”,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古老的历史学科受到了现代化的严峻挑战。
3.历史学科地位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
通过研究国外教育史表明,历史教育呈下降趋势,因而各国在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中都比较重视历史教育,提高了历史学科地位。
如:美国把历史课作为中学核心课程之一。
4.教学观念的滞后和教学手段的单调,加剧了历史学科的困境。
面对今天信息化的社会,许多历史老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观念陈旧,加上教学手段单一(一本书、一个备课本、一支粉笔),历史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毫无新意,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面对现实,更新观念,迎接挑战对于历史教学的现状,我们既不能麻木不仁,更不能自暴自弃。
如果不痛下决心进行改革,任其發展下去,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都是一场灾难。
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和对策的探析
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师生关系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师生关系使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本文通过分析不良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成因,再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师生关系;成因;改善对策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ffects the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affect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Ba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erious influenc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bad specific performanc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us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引言师生关系,即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
从师生关系的特点看,师生关系可分为融洽型、疏离型和对抗型三种[1]。
论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及对策
的另一种体 现 ,这种 思想 根深蒂 固并且伴 随着封建 思想 的残 余延续至今 。随着时代的变化 , 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愈发难 以
适应整个社会 , 所 以师 生 之 间 的 矛 盾也 渐 渐 兴 起 。
2 . 教 师 原 因
我 国封 建社 会 的 部 分 思 想 虽 然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成 了不 平 等
教授都 死于学生 的刀下 ,这些案例将公众 的 目光逐渐拉 向教 师和学生这 一原本应该 紧密联系 的“ 命 运共 同体” , 为 师生关 系敲响了警钟 。 从 学生 自身理解 的过程来看 ,学生对教 师这一职业 的理 解 有一 定 的理 想 性 、 表 面 性 和 类 比性 。美 国学 者 雷 道 和 华顿 保 研究认 为 , 一个教师可 以兼有 十种不同的角色 , 这其 中同样 有 诸如“ 裁判 员” “ 领导者” 等在学生心 中可能代表着消极一 面的 角 色 。但 是 , 一 旦 教 师 在 某 件 事情 犯 错 或 者 没 能 正 确 处 理 和 自 己的关系 ,学生往往选择将这种错 误放大并且忽 略教 师的其 他角色 , 从而对教师产生失望 或者厌烦 的情绪。一旦有了对教 师 的这种不 良印象 , 双方问的交流就更加 困难 , 从 而容 易产生 不 必 要 的 矛 盾 。除 此 之 外 , 大 多 数 学 生 自身并 没 有 做 教 师 的 经 验, 所以 , 教师容易被拿来 和 自己圈子里 的熟人譬 如父 母来 比 较 ,对 这 些 表 面 性 特 征 的捕 捉 也 容 易 造 成 对 教 师 不公 正 的 印 象, 从 而拉 大师生之 间的距离。 二、 应 对不 良师生关 系的对策
师生关系的形成 , 但是 , 浓厚 的学术氛 围和不 同学派之间 的学 习、 交流却是不能否认 的。封建社会 比起 当今社会甚 至更加注 重学术 的交 流和传播 , 不论是 孔夫子 的“ 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 还 是韩愈 的“ 是故 无贵无贱 , 无长无少 , 道之所存 , 师之所存也 ” , 都 反映 出当时社会存 在 的一 种非功 利 的精神 追求 , 教师往往 以“ 传 道” “ 受业 ” “ 解惑 ” 为 己任 。如
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学历史教学在不断更新改革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动机等方面,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事件展开,但是学生们更多的关注点是当下的社会现象和国际事件,这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够密切,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拓宽教学内容,融入一些与当下社会现象相关的历史案例、人物故事或是国际事件,让历史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述和学生听讲为主,并且偏重于对历史知识点的填鸭式灌输,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倦和抵触情绪,降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克服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老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外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老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当前社会,学生学习压力大,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压力,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觉得历史学科无用或枯燥。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历史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老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与当下社会的关联和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同感和兴趣。
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探析
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探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师生双方都认为关系不够和谐,且都将主要原因归于对方,只是老师显得更为理性。
经过我们的调查,结合教育大环境进行分析后,对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进行了梳理,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严重我校生源主要是各初级中学的双差生,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就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渐染,平时耳濡目染,互相交流,假日亲自参与,外加电视节目、网络传播、庸俗图书等的诱惑,让他们又轻易地染上了更多的恶习。
道德滑坡,审美观扭曲,是非观颠倒。
缺乏相应的辨识能力和抵抗能力的学生,便自以为是地将自己不断膨胀而又无力满足的欲望的原因归结于家庭和学校。
2.职业中专招生的无奈我校生源主要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双差生,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更愿意让子女上普高读大学,把上职业学校当作无奈的选择,导致职业学校招生困难。
反复宣传,多次上门动员,本愿是扩大学校规模,客观上使学校成了差生的集中营。
招生的困境又使得学校难以放手处理违纪学生,这也影响着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的束缚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在大部分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
一边是富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尖锐。
4.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
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关注的网络知识侧重点又迥然不同,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师生关系常见问题及和谐对策分析
师生关系常见问题及和谐对策分析中学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最花季阶段,教师正确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识、发展规律,了解其思想行为,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分析解决师生间多样性矛盾,探讨研究和谐师生关系针对性措施,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 存在的问题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受应试教育影响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升,师生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出了一些倾向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师生关系呈现紧张。
和谐向上的师生关系是产生强大教育合力的基础。
但一些教师视学生为被动客体,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采用注入式、灌输法,甚至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
教育中唯我独尊,独断专行,凭主观印象办事,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错误做法,形成了师生互不理解,缺乏信任,心里不满,行为抵触,情绪对立的现象,甚至个别学生还采取离家出走等过激方式表示对教师的不满。
师生关系出现畸形。
密切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受不良社会风气和金钱至上观念影响,部分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工作热情降低,责任感淡化。
与学生心理交流少了,思想教育少了,强制性措施多了,功利行为多了,教育工作染上了金钱色彩,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人格力量。
2 原因分析(1)历史原因。
受传统观念师道尊严影响,很多老师难以与学生平等,教育中居高临下,我行我素,缺乏对学生个性和需要关注,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对教师敬佩度下降。
(2)社会原因。
近年来社会各群体文化层次、经济能力提高迅速,而教师政治、经济地位、学历层次提高缓慢,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教育要求与社会现实反差巨大,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降低。
(3)教师原因。
教育改革相对滞后,部分教师表现为师德滑坡、观念滞后、教育方法不当,知识更新缓慢,危机感不强,文化底蕴欠缺、技能提升不快,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度降低。
中学历史课堂中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中学历史课堂中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几点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构建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表现与教师的期望相差大太引发师生冲突与矛盾。
我的建议是:一、课堂教学设计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二、小组合作式学习中学生分工明确,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三、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
标签:师生关系构建培养兴趣思维习惯正文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
” 和谐教育的核心是爱的教育。
学记有言曰:“亲其师,信其道。
”和谐的课堂环境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和谐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过程,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
这种和谐的人际环境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
观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构建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不能遵守纪律,懒于思考;教师对新课程课堂的调节能力弱等等。
学生的表现与教师的期望相差大太而引发师生冲突与矛盾。
为此,我就课堂实践中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以期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提供一些建议。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提高参与性入手,着眼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持续注意时间为15至20分钟。
在一节课中,不断变换的学习方法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维持。
例如,在一堂40分钟的课中,有老师的讲授、有学生自行读课本并归纳相关知识、有小组讨论、有教师的引导提升等。
当然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规划教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学生自然不会感到厌倦。
在40分钟里,最初的十分钟里学生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对本节课是充满期待的,因此安排自学并归纳要点效率较高;其次的十分钟里,学生会处于思维较佳的时期,对本课内容的疑问教师可以引导提升,也可安排小组讨论;再次的十分钟里,教师可以通过习题或问题解答让学生巩固理解知识;最后的十分钟里,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本课知识,还可以安排一些检测等,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如何正确处理历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历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吉林省大安市第二中学王建华如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要课题。
也正是我们教师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
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点教学经验体会。
首先要开拓学生思维,创设思维情境(1)引发辩解在教学时,我注意利用学生正反两方面不同的意见,引发他们积极辩论,创设思維情境,例如:以“十七世记英囯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理解为例,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认为根本目的是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而另一部分学生坚持认为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见此情境,我就马上要求他们为各自的论点提供论据,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前一部分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找出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同封建王朝斗争的史实,象议会斗争、武装起义,特别是处死查理一世等;而另一部分同学则从阶级利益、阶级差别的角度进行分析,重点举出每次斗争资产阶级的要求及斗争后取得的成果或措施。
说明其斗争是为发展资本主义。
在这场小小的争论中,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转换机制教学中有很多内容看来很枯燥,因此我想方设法来架设桥梁使学生对其感兴趣。
例如:在讲“宗法制”、“分封制”时,初学者会感到关系很乱而理不清。
我就用画大树的形式在树干、树枝、树杈上分别标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同时说明大宗、小宗的关系。
这样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了。
再如对“新航路开辟路线”的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图册重四位航海家的航行之路。
(3)设置疑问教学中我注意从教材实际出发,设置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协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系,这样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对高中“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曲折发展”为例,我依据学生可接受性设置了几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我国国家性质是什么吧?”学生回答后我接着问:“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在我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部分学生能答出,我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之后又问“在我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同时产生吗?为什么?”这时学生中有了小小的议论,解决之后我又问:“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早分布在哪里?”、那么它们的发展状况又如何呀?、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其原因是什么?........这样层层设疑,使学生关注急于要解决的问题,结果在师生探索中即了解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同时也掌握了其发展的状况,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从而探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有机而复杂的社会关系,它起到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师生关系并非一帆风顺,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老师对学生的过度管控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梳理和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学生对老师不尊重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对老师存在着不尊重的现象,如不听老师的话、态度不端正、不尊重老师的事业等。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从小就受到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导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权威人物的抵触心理。
而这个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老师的教育效果。
2、老师对学生过度管控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管控是非常必要的。
但如果老师未能掌握恰当教育方法,或是为了维护纪律而施加过度的管控,就会导致学生的情绪不稳定、疑惑和不安等多种负面反应,最终影响教育效果。
3、学生表现出的不信任和依赖在师生关系中,学生一般比老师年龄更小,被认为是弱势群体。
因此,许多学生表现出一种不信任和依赖心态,甚至产生依赖于老师解决问题的想法。
这种情况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一个学生需要成为独立的个体,并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对策1、营造尊重首先,老师要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和理解的语境,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同时,老师也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愿,使其接受教育过程。
2、运用多种教育方法第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制定教育策略。
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包括启发思考、开展探究式教学、参与式教育等,从而容易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3、清晰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第三,老师应该清晰地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通过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对不同性格和特点的学生采取适合的教育方式。
中学师生关系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学师生关系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教育如何发展,教育中的师、生两大主体及二者间的关系一直吸引着我们的视线。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心理、情绪波动较大,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他们平稳地度过青春期,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提高教育实效和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
本文分析了中学师生关系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师生关系;对话;积极体验;评价机制一.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老师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一种人际互动模式。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系统。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与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的关系和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
”所以,师生关系的好劣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背景和情境,以及最终的教育成效,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师生关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师生关系的现状:朱桂贞,孔莉等人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总体比较融洽,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可亲度不高,半数左右的学生对师生能否成为知心朋友持模糊甚至否定态度,41.4%的学生认为老师对师生分歧反应平淡,不支持鼓励,甚至反对,压制。
沃建中等的研究显示,我国中学师生关系不是十分良好。
初中生觉得老师不理解自己,对老师的意见表现出很强的反抗性,与老师的关系明显较差。
张磊的研究表明,积极师生关系的学生人数比例占34.8%,消极师生关系类型的学生比例占65.2%。
三.不良师生关系的形成原因1. 师生关系发展单一化和师生之间的代沟师生关系除了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外,还应该有社会关系以及自然的人际关系。
但是,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围绕着教学知识展开。
老师更多的只是把学生当作知识传授的对象,学生则在师生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
久而久之,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占据了主导,使得师生关系中的主题“师”和“生”都忽略了社会关系和自然人际关系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论文之中学历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省心理健康教育参评论文中学历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良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崔玉娟邮编:266012 电话:(0532)2852883—8010 完整的教学系统应该包括师生关系、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要素。
教师和学生及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存在的必要条件。
而忽视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教育,其消极后果是严重的。
由于忽视了人际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学生长期处在缺乏生气、缺乏人际交往的环境中,会出现心理上的缺损和人格的不健全。
目前,在历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以不良状态居多。
师生关系的不良有损于学生及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全面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个极大的制约因素。
因此有必要对历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对不良师生关系的成因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等问题作较为详细地探讨。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一)、传统的等级观念、师道尊严和“大一统”思想在历史教师思想中根深蒂固“自夏商周以来,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社会结构基本呈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存在;二是作为国家政体的君主专制统治的高度集中。
”中国古代社会的这两种基本存在,就使传统的道德文化塑造了中国等级森严的封建家长制和民族性格中深厚的等级观念。
中国古代社会对教育极为重视。
师是礼道的化身,所以为师就要严格,这就形成了千百年来在教育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师道尊严”观念。
“大一统”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反映在师生关系上,就是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不同特点,以统一的内容和方式面向学生群体施教。
等级观念、师道尊严和大一统思想在许多历史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学生主体意识、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势必使师生关系紧张对立,造成了严重的师生冲突。
(二)、改革开放及其引起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教师地位、自身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影响着师生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教师尽管仍是“道德”的化身,也不一定在学生心中取得必然的崇高地位。
师道尊严业已过时。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评判教师,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教师。
历史教师课时少,教的班又多,与学生交流少,师生之间感情就淡漠;有的历史教师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上课时照本宣科,激不起学生兴趣;有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发生正面冲突;这些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不好印象。
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会冷漠疏离。
现实中,教师地位的降低和教师自身的价值观的变化也严重影响到师生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逐金钱、利益,教师的经济地位明显处于不利状态,这就造成教师社会地位的低落。
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也直接影响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
历史教师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更加处于不利的地位。
历史教师尤其感受不到自身职业的价值,教学热情受到影响,师生关系淡漠。
(三)、师生关系紧张也在于现行的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的束缚、功利化的应试教育和历史学科地位不高所致也许是由于我们中国落后的时间太久太久了,全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氛围。
官员急于出政绩以便升官,教师急于多发表论文以便评职称,学校急于提高升学率,以便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上,实施题海战术、疲劳战术、车轮战术,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变成机械简单的重复操练。
教师对学生的管、卡、压太多,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使师生冲突发生。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科的地位不再如过去一样显赫。
“历史无用论”、“学历史出路不好”的观念很普遍,现实中的功利因素使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历史都不重视。
整体上来看,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师的地位低落,历史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与学生达不到要求形成矛盾,所以在师生关系上出现冲突。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师生关系不良的对策研究针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师生关系不良问题,很多历史教师曾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究竟怎样才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一)倡导人道主义教学原则所谓人道主义的原则,就是教师要热爱学生。
1、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是尊重学生。
现在的高中生,广泛接触各种媒体,头脑中的历史知识真的有些时候比教师还要丰富,经常会提一些让你想不到的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教师都不应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
比如说,有一次,在讲到“文化大革命”时,一个学生砰地站起来就说,老师,我认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非常有必要。
我当时一愣,随即我就说了,你当然可以持有这样的观点,但我希望你再多看看有关“文革”的书,多看看这方面的资料,再得出结论不迟。
下课后,我给学生推荐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历史在这里沉思》等书籍。
后来,这个学生又找到我,对我说,老师,我的观点有些偏激了。
作为历史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理解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当然,违背事实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教师还是要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师对学生的爱,其次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和真诚帮助。
历史现象的纷繁复杂、历史事件的零乱琐碎,对高一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的确存在困难。
对这种情况,历史教师应表现出对学生的理解和真诚的关怀,而不是一味指责和埋怨,要认可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同时还要想办法帮助学生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努力地、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比如说,有一个学生,我发现他对历史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上历史课积极性不高,功课也不怎么好。
我把他单独找来,就问他:“你的历史学习不太理想啊,怎么回事?”这个学生就说了,我在初中时就不喜欢历史,不爱学,一点也不感兴趣。
我就说了,你试着多翻翻书,随便哪个地方,对哪个事件感兴趣,就把这个事件多看看、多想想。
结果,没过多久,这个学生就给我说,老师,我觉得我现在对历史比过去有兴趣多了,好多知识只要你讲过,我就知道得差不多。
我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变化可真大啊。
这个学生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你找我谈话以后,你的谈话简直有神奇的力量。
我想,正是我对学生的理解和真诚的关爱,学生感受到了我的期待,这种心理暗示起到了非常好的激励作用。
3、教师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是严格。
师爱是寓于教育之中的,严格教育正是爱的体现。
严格不是无情、严酷、粗暴,相反却饱含着爱的热情。
“一分严格之水,要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成为教育的甘露。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C•索罗维伊契克列出了如下的公式:“教师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取得儿童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向儿童提出严格的要求------学习有成绩-----儿童更信任教师-----更尊重教师-----教师更热爱儿童”这就是说,只有建立在师生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基础上的严格要求才能取得成绩。
(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1、问题合作教学在进行问题合作教学时,我先后尝试了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将班级所有的学生按照前后位分成四人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四人小组共同解决本课所有的问题。
然后教师让学生自愿或者教师指定学生来分析处理这些问题,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给以总结、点评。
另一种方式是: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指定的时间内负责解决某一个大问题,小组长可以在进行更细一步的分工、合作。
每个小组一个接一个地分析、解决某一个大问题,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给以总结、点评。
经过实验,第一种合作方式比较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通常我们说的快班、尖子班,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小范围的合作基本解决所有问题。
第二种合作方式比较适合学习能力不算太强的班级,通常我们所说的慢班和普通班,他们能够通过分工合作,解决某些问题。
但是,无论哪种合作,都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成为问题的主动解决者、研究者。
2、情景合作学习-----把历史剧引入课堂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计了一幕历史剧《天京变乱》,学生设计的非常有创意。
在表演中,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兴高采烈。
表演结束,学生报以热烈掌声。
等学生平静下来后,我让学生分析天京变乱的原因和危害。
学生得出结论自然是顺理成章。
把历史剧引入课堂,正是一种新的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方式。
对表演者来说,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
对“观众”来说,通过观看直观的历史再现,和表演者同时进入历史,关注历史,感悟历史。
在后来的学习中,我又尝试让学生编演了《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等历史剧,进行了“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过大于功?”、“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等的辩论,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在整个活动准备、开展的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互相配合,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关系,增进了理解和感情。
(三)、不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采取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法主要方式有:⑴作业。
除了看书、做题外,查找资料、提前预习,并提出问题、历史小作文、制作历史课件等都可以成为作业的内容。
作业可以自主选择。
⑵展览、竞赛、辩论等。
⑶参观、访问笔记,历史著作摘要等。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历史教师必须尽可能使评价方法科学、有效、公平,评价时时要有记录,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喜悦,使学生对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和获得成功充满信心。
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被调动起来,历史学习就会从强制性的学习变为有吸引力的学习。
学生会热情洋溢地准备历史资料,兴致勃勃地参观历史博物馆、组织编排历史课本剧。
总之,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力被调动起来以后,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睿智、创新和智慧的火花。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更重要地在于历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同学生一起并领导他们创造性地来提高自己。
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是和谐、民主、人道的师生关系,能否建立起这样的师生关系,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就给历史教师提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要适应高中的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灵;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学习、自主学习、主体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观念;历史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的教育教学监控能力和教育教学艺术;良好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亲和力,教育机智等。
在课堂上和课堂外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民主的、合作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个历史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