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上报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上报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上报流程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包括被病原体感染、化学品接触、尖锐器械伤害等。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暴露处理及上报流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影响。

一、职业暴露处理流程:1.发现暴露事件:医务人员应及时向责任人员报告暴露事件,包括被病原体感染、化学品接触、尖锐器械伤害等。

同时,要在暴露事件发生地点进行标记,以便后续调查和评估。

2.紧急处理:对于一些特定的暴露事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减少暴露的影响。

例如,如果被针头刺伤,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在24小时内寻求医疗帮助。

3.评估风险:医务人员或指定的责任人员需要对暴露事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可能的健康风险。

评估可以包括暴露类型、暴露程度、病原体或化学品的性质等。

4.采取相应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医务人员或指定的责任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健康风险。

例如,如果被病原体感染,可能需要进行预防性药物接触控制;如果接触到化学物质,可能需要进行皮肤清洗或服药。

5.记录和报告:所有的职业暴露事件都应当被记录下来,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暴露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这些记录将作为后续评估和监测的依据。

同时,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上报有关部门,以便进行统计和研究。

二、职业暴露上报流程:1.内部上报: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上报机制,确保暴露事件能够及时上报。

上报可以通过口头、书面或电子方式进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上报部门可能包括卫生保健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科等。

2.外部上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医疗机构需要将暴露事件上报给有关部门。

这些部门可能包括卫生主管部门、职业健康监督部门等。

上报应包括暴露事件的基本信息、处理措施和评估结果等。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因接触传染病病原体、有害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等而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

职业暴露不仅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立即处置1. 阻止暴露源继续传播:立即脱离暴露现场,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清洗。

2. 评估损伤程度:根据伤口的大小、深度和污染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如伤口较浅,仅需常规消毒包扎;如伤口较深,可能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进行伤口清创。

3. 报告上级: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或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职业暴露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二、医疗处置1. 局部处理:根据伤口情况和暴露源,进行局部清洗、消毒和包扎。

如伤口较深,需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2. 抗感染治疗:根据暴露源的病原体类型,给予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如不确定病原体,可选用广谱抗生素。

3. 疫苗接种:对于某些病原体(如乙肝、丙肝、梅毒等)的职业暴露,应根据暴露源和医务人员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疫苗接种。

4. 跟踪监测:对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感染。

三、心理干预1. 心理支持:为职业暴露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度过心理脆弱期。

2. 心理疏导:针对职业暴露带来的心理压力,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帮助医务人员恢复心理平衡。

3. 培训和教育: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四、完善制度和流程1. 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明确职业暴露的报告、处置、跟踪监测等流程,确保医务人员在遇到职业暴露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2. 完善防护设施: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六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六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等病毒的危险,保障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湖南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的本预案。

一、成立我院职业暴露应急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二、对HIV患者进行标本送检检查,主管医师要告知检验科。

三、检验科对临床送检标本HIV初筛(+)时,要及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送检科室并及时送标本到上级单位进行确诊实验,以便做好预防控制和网络直报工作。

四、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五、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以便追踪观察治疗。

六、发生职业暴露后,如果污染源的HIV阳性,则补救处理措施按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执行,并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登记表。

七、发生职业暴露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追踪监测,征得领导同意后可去相关科室进行免费检查、治疗。

八、发生HBV暴露后,经医院感染科调查审核后,受伤医务人员可免费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乙肝疫苗。

第二篇: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

二、编制依据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检验科内的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非预防性接触四、组织机构(一)人员构成:组长:田永丽副组长:李阳,段弘张建强凌海峰成员:何斌(二)工作职责1协调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工作,2组织科室人员加强生物安全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及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及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及流程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皮肤,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②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预防保健科和中心主任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④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当进行预防性用药。

a.如疑为乙肝、丙肝暴露,应在24小时内查乙肝、丙肝抗体。

b.如疑为艾滋病病毒暴露,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反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c.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d.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能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e.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能使用基本用药程序f.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乙肝、丙肝等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⑤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及上报医院防保科。

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处或护理部)⑥当事人被暴露后,由本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感控处主任签字后,送检验科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立即处理伤口:如果发生划伤、刺伤等职业暴露,应立即进
行伤口处理,用大量流水冲洗伤口,清洁伤口,并尽量挤出伤口内的血液,促使出血,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2.寻求医疗协助: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寻求医疗协助,尽快到医
院进行评估和处理。

医院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病理检查、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以及必要的血清学检测等。

3.做好职业暴露事件记录: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记录事
件的时间、地点、受伤的物品或者环境、伤口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的医疗救治措施等信息。

这些记录对于日后的健康监测和事件的评估非常重要。

4.接受相关疫苗接种:根据暴露的具体情况和病原体的类型,
可能需要接受相应的疫苗接种,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5.遵循感染预防措施:在职业暴露后,应继续遵循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勤洗手,避免身体接触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心理疏导:职业暴露可能会给医务人员带来心理负担和焦虑,需要得到心理疏导和支持。

医院或相关机构可以提供心理健康的支持和服务,帮助医务人员应对暴露事件所带来的情绪和压力。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及时采取上述措施,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并减少感染风险。

在紧急情况下,应优先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并在之后寻求专业医疗协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由于接触病人和病原体,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介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1. 发生职业暴露后,首先要及时将受伤部位进行清洗。

用肥皂和温水将受伤部位进行充分清洗,以尽量减少病原体的侵入。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过热或过冷的水,以免对伤口造成刺激。

2. 在清洗完伤口后,需要进行伤口消毒。

可以用含有酒精的消毒剂或碘酒进行消毒,以杀灭可能进入伤口的病原体。

消毒时要注意用棉球或纱布蘸取适量的消毒剂,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加重伤口疼痛。

3. 处理完伤口后,需要及时寻求医疗救治。

医务人员可以向医院的职业暴露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流程进行处理。

医院会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包括病毒筛查、免疫接种等。

4. 在等待医疗救治期间,医务人员可以按照需要进行自我观察。

观察自身是否出现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等,以及伤口是否有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如有症状或伤口感染迹象加重,应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

5. 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病原体筛查。

根据暴露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测、尿液检测、唾液检测等,以确定是否感染了病原体。

这一过程需要在医院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6. 医务人员在处理完职业暴露事件后,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职业暴露事件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

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缓解压力,恢复心理健康。

7. 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应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

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需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受伤部位,寻求医疗救治,并进行自我观察和病原体筛查。

同时,还应接受心理辅导,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药物、化学物品等,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

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应遵循一定的处理流程,以减轻伤害、防止疾病传播、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

一、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病原微生物、药物、化学物品、放射性物质等有害因素,导致自身健康受损的情况。

职业暴露可分为生物暴露、化学暴露、物理暴露和心理暴露等类型。

二、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1. 紧急处理(1)生物暴露:如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部位,必要时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如有破损,局部涂抹抗感染药物,必要时进行破伤风疫苗接种。

(2)化学暴露:如接触有毒化学品,立即脱离现场,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部位,必要时使用解毒剂。

如眼睛接触,用清水冲洗眼睛,并尽快就医。

(3)物理暴露:如受到放射性损伤,减少辐射接触,尽快进行放射性污染清除,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4)心理暴露:如遇到严重心理创伤,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专业心理咨询。

2. 报告和记录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职业暴露情况,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内容包括暴露类型、时间、地点、暴露程度、暴露源等信息。

3. 评估和跟踪(1)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暴露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暴露程度和风险。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暴露后跟踪方案,包括定期检查、观察和干预措施。

4. 预防接种和用药根据暴露类型和风险,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应的预防接种和用药措施,如乙肝疫苗、破伤风疫苗、流感疫苗等。

5. 心理干预对于经历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干预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以减轻心理压力和创伤。

6. 法律和伦理支持为受到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提供法律和伦理支持,维护其合法权益。

7. 完善制度和培训加强职业暴露预防和管理制度建设,定期开展职业暴露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1.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病原体、有害物质或其他危险因素,从而可能导致健康风险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暴露源和危害性质,可以将职业暴露分为生物学性、化学性和物理性三类。

•生物学性职业暴露:包括接触传染病患者、感染性材料或环境中的病原体等。

•化学性职业暴露:包括接触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物质或药物等。

•物理性职业暴露:包括接触辐射、噪声、温度等环境因素。

2.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步骤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1.立即切断与危险源的接触,避免进一步的暴露。

2.如有需要,将受暴露的部位进行冲洗、清洁或消毒,以减少病原体或有害物质的残留。

3.如有需要,立即寻求紧急医疗救助。

步骤二:评估职业暴露风险1.医务人员应向相关部门(如职业卫生科、感染控制科)报告职业暴露事件,并提供详细的情况描述。

2.相关部门将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暴露源的危害性、受暴人员的易感性以及采取紧急措施后的风险程度等。

步骤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根据职业暴露事件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之一:1.监测和观察:对于低风险暴露,可以通过监测和观察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

医务人员需按照相关要求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并向相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2.预防接种:对于某些病原体暴露的情况,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来预防感染。

医务人员需按照相关要求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进行免疫监测。

3.抗感染治疗:对于高风险暴露或已经发生感染的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

4.心理支持:职业暴露事件可能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步骤四:记录和报告1.医务人员应将职业暴露事件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暴露源、受暴时间、受暴部位、采取的紧急措施、处理措施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发生不
明原因肺炎、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再上报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应给予随访和咨询。

2. 局部处理措施:
(1)锐器伤: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清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2)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

3.对暴露者的处理:
(1)不明原因肺炎,HIV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2)对所有暴露者均应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下一步预防或治疗方案。

(3)HIV暴露者如需药物预防应于24小时内开始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周、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查。

(4)HBV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记物检查,阴性者按0月、1月、6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

梅毒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左右臀深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4次。

若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500mg,4次/日,一天总量2g,连续15天。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接触各种疾病和患者,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感染性物质、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对自身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情况。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暴露的程度,防止疾病传播,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本文主要介绍。

一、及时报告1.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详细记录暴露的时间、地点、暴露部位、暴露程度、暴露原因及可能的原因物质等信息。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保卫科、人力资源科等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调查和处理。

二、紧急处理1. 暴露部位处理(1)锐器伤:立即用手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的血液,但避免用力挤压以防污染扩散。

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动水下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伤口,应涂抹抗菌药物,并覆盖无菌敷料。

(2)化学性暴露: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眼睛等部位,必要时请眼科专家会诊。

如接触有毒化学品,应根据化学品的性质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3)放射性暴露:立即脱离暴露环境,减少放射性物质在体内的吸收。

根据放射性物质的性质,采取相应的解毒、排毒措施,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2. 评估暴露程度(1)确定暴露的病原体:根据暴露的物质、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等,初步判断暴露的病原体。

(2)评估暴露级别:根据暴露的病原体、暴露的量、暴露的方式、暴露部位等,评估暴露级别。

暴露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低风险,三级为最高风险。

三、跟踪观察与检测1. 建立随访制度:对暴露医务人员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测。

2. 检测指标:根据暴露的病原体、暴露级别等,选择相应的检测指标,如病毒抗体、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

3. 结果解读:根据检测结果,评估暴露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1、若皮肤及粘膜发生职业暴露,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水反复进行冲洗;2、若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从而引起职业暴露,需用生理盐水和流动水对粘膜反复进行冲洗;3、若碰到利器割伤或刺伤等情况,应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将损伤的血液挤出,再用肥皂水和大量流动水反复对伤口进行冲洗。

冲洗后尽快用0.5%碘伏或75%的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必要时需进行包扎;4、发生暴露事件时,应第一时间向科室领导及院感办公室进行报告;5、及时填写针刺伤报告表,报告内容按照医院内部报告表进行;6、如果暴露源HBV呈现阳性,应尽快为暴露者实施以下措施:(1)血清学监测:乙肝五项、HBV DNA(乙肝DNA定量)、肝功能,分别于3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复查;(2)主动和被动免疫措施:A.若抗HBs(乙肝表面抗体)≥10mIU/ml,不处理;B.如果未接种或抗HBs(乙肝表面抗体)不详或抗HBs(乙肝表面抗体)<10mIU/ml,应立即注射HBVIG(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IU,同时注射乙肝疫苗20ug,并分别于1及6个月后注射乙肝疫苗20ug;7、如为可疑HCV(丙肝)阳性,应分别月0、6、9个月对暴露者进行复查,一旦发现HCV(丙肝)呈阳性,需交由专业人员进行治疗;8、如为可疑或确诊HIV(艾滋病)阳性者,需对暴露者定期进行HIV(艾滋病)抗体检测(0、4、8周及3、6个月进行复查),同时请专家对伤口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给予预防用药;9、发生暴露后,应及时进行随访:A. HBV(乙肝):分别月3个月及6个月后检测HBsAb(乙肝表面抗体);B. HCV(丙肝):暴露后4~6月内对抗HCV(丙肝)和ALT(转氨酶)进行复查;C. HIV(艾滋病):暴露后4周、8周、3个月、6个月后对HIV(艾滋病)抗体进行检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置流程
一、现场处理:职业暴露一旦发生,应做好暴露部位紧急处理。

1.完整的或有破损的皮肤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应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充分清洗。

2.粘膜暴露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冲洗干净。

3.被割伤或扎伤,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尽可能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二、报告:对暴露部位紧急处理后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填写“职业暴露个人登记表”,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处和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处详细了解暴露过程,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等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备案。

班外时间由科室负责人报医疗总值班,由总值班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处及保健科。

三、预防性治疗(Post-Exsposure Prophylaxis,PEP):由专家评估决定是否实行。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越好,最好在1-2小时内开始,尽量不超过24小时。

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时间已达1-2周,也应考虑预防性用药。

四、血清学监测:暴露源应完成传染病三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阳性加查RPR;暴露者发生暴露后应完成传染病三项+丙肝抗体+乙
肝两对半检查,由所在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出面,尽快与检验科联系,血样送检验科尽早行相关检查并追踪结果,以便得到及时合理处理。

如发生集体暴露事件(≥3人)或怀疑HIV暴露,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出面协助处理相关事项。

五、临床医护人员预防性治疗及血清学监测费用由医院负责。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
职业暴露的定义
• 是指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过程 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 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传染病的血液、体液 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 能,以及吸入具有传染性的气溶胶或者直接接触 了传染性物质而暴露于某种传染源的情况。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
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 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 ➁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 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 ➂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 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 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 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 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04 - HIV职业暴露★★★★★
•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
暴露时间短。 •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步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步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接触患者或医疗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而造成自身健康受到威胁的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步骤,以保护自身健康。

下面将就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一、及时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可能污染的物品后,应立即进行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清洗双手,避免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残留在皮肤上。

二、伤口处理如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受伤或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有害物质污染伤口,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洗净伤口并消毒,避免感染和传播疾病。

三、寻求医疗帮助在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向相关医疗机构寻求帮助,接受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根据职业暴露的性质和情况,医务人员可能需要接受预防性治疗或接种相应的疫苗,以减少健康风险。

四、报告和记录医务人员应向所在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报告职业暴露的情况,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些报告和记录将有助于医疗机构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及对医务人员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五、接受心理支持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可能会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甚至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心理支持和交流,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六、参与职业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应参与相关的职业健康教育,了解如何预防职业暴露,掌握正确的防护和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总结起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包括及时洗手、伤口处理、寻求医疗帮助、报告和记录、接受心理支持以及参与职业健康教育。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职业暴露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医务人员应始终将个人健康放在首位,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管理和监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共同维护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

医务人员在面对职业暴露时,需要进行及时的洗手、伤口处理、寻求医疗帮助、报告和记录、接受心理支持以及参与职业健康教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

一、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意外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挤、冲、消、报)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2.如有伤口,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边挤边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酒精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 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并于2小时内报告感控办,进行抽血做本底检测。

三、评价源患者:1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和浓缩的病毒)和职业接触类型(即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

2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检测。

3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丙、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四、评估接触者,采取预防性措施:1.暴露于乙肝患者的接触者: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无需处理;以前接种过疫苗无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在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2月之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2.暴露于丙肝患者的接触者: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的预防措施,接触4~6个月之后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

3.暴露于梅毒患者的接触者: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

暴露当天查TP,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4.暴露于HIV阳性的接触者:立即评估暴露级别,如果存在用药指证,尽快于接触后4小时内预防性用药,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

在接触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4周预防性用药。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制度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或其他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等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通常是指艾滋病、乙肝病毒等的暴露,当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相应额措施,降低职业感染。

2 .及时报告:在临床工作中当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等职业暴露时,应立即报告感染办,感染办组织有关专家会诊,并进行处理指导。

3 .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或用刺激小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进行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载量水平的评估和确定:艾滋病防治专家、感染管理人员、暴露着所在科室负责人,根据暴露者的暴露源、沾染的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的时间、损伤的程度等进行评估,确定一、二、三级职业暴露。

4 .确定用药方案:(1)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方案:根据暴露级别在艾滋病专家的指导下用药,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乙肝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IOUg、5ug、5ug(按0、1、6月间隔)。

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制度
Ⅰ目的
加强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规范职业暴露后处理。

Ⅱ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

Ⅲ制度
一、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皮肤刺伤:
1.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不得进行伤口
的局部挤压;2.抗菌洗手液和清水冲洗;
3.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

(二)黏膜损伤: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

(三)完整的皮肤污染:
1.抗菌洗手液或清水冲洗;
2.常规皮肤消毒。

二、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判断暴露源性质,非阳性不需
再做进一步处理;暴露源阳性者报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并上报感染防控科,节假日上报总值班,并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平台填写职业暴露信息。

三、感染防控科组织专家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用药按专家提供方案进行。

四、感染防控科开展随访工作,督促暴露者定时检查,结果上报感染防控科备案。

Ⅳ参考依据
1.《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
2.《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WS/T 592—2018)。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流程一、乙肝病毒职业暴露现场紧急处理1.如是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3.如发生皮肤粘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损伤局部的血,同时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二、梅毒的职业暴露现场紧急处理1.如是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3.如发生皮肤粘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损伤局部的血,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0.2%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三、HIV的职业暴露现场紧急处理1.如是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3.如发生皮肤粘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损伤局部的血,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0.2%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4.介绍已经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到云浮市人民医院进一步咨询和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流程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产生的相关费用经医院审核后,按规定流程办理报销。

院感质控科 2017年3月15日HIV局部处理报 告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报科室负责人职业暴露登记表填写(一式三份)表格交至内科,内科给出预防措施及处理意见(一份科室保存,一份内科保存,一份交至院感质控科。

) 科室负责人在暴露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云浮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李伙桂,电话139****8228,************,************质控科随访和追踪院感质控科根据内科给予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意见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性用药和复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制度及流程
一、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意外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挤、冲、消、报)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2.如有伤口,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边挤边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 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并于2小时内报告感控办,进行抽血做本底检测。

三、评价源患者:
1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和浓缩的病毒)和职业接触类型(即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

2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检测。

3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丙、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四、评估接触者,采取预防性措施:
1.暴露于乙肝患者的接触者:
1.1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1.2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无需处理;
1.3以前接种过疫苗无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1.4 在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2月之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
2.暴露于丙肝患者的接触者: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的预防措施,接触4~6个月之后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

3.暴露于梅毒患者的接触者: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

暴露当天查TP,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4.暴露于HIV阳性的接触者:立即评估暴露级别,如果存在用药指证,尽快于接触后4小时内预防性用药,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
施预防性用药。

在接触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4周预防性用药。

接触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五、职业暴露登记表:暴露者签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记录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接触方式、发生经过、接触后的紧急处理、接触源评估、接触者的免疫水平、接触后的预防性措施、接触后随访以及对是否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结论等。

职业接触记录信息为保密性,并永久保存。

六、职业暴露处理流程:附件1.2.3.
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附件4
附件1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