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音乐分析_与_音乐学分析_到_音乐分析学_音乐分析学_学科建设刍议
数字音乐学研究综述
数字音乐学研究综述
数字音乐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领域,它研究的是数字技术在音乐方面的应用。数字音乐学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音乐制作、音乐分析、音乐合成等等。本文将对数字音乐学的研究进行一些综述。
数字音乐制作是数字音乐学一个重要的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制作变得越来越便捷。人们可以使用各种音频处理软件来录制、编辑和混合音乐。数字音乐制作不仅为音乐制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工具和技术,还使得音乐创作变得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数字音乐分析也是数字音乐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数字音乐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音乐进行各种分析,以揭示音乐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常见的数字音乐分析方法包括音频信号处理、音乐特征提取和音乐风格分类等。数字音乐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为音乐教育和音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音乐合成也是数字音乐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数字音乐合成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各种音乐声音,可以模拟各种乐器的声音,还可以合成各种特效音效等。数字音乐合成技术不仅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还广泛应用于电子音乐、电影配乐等领域。
除了上述研究方向,数字音乐学还包括音乐信息检索、音乐推荐系统等内容。音乐信息检索研究的是如何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海量音乐数据中进行检索和查询,帮助用户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音乐推荐系统主要是通过分析用户的音乐喜好和行为,给用户推荐适合的音乐。
数字音乐学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多样化的研究领域。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音乐学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音乐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同时也为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希望本文能够对数字音乐学的研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音乐学的发展历程
音乐学的发展历程
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希腊时期,音乐学开始形成,被认为是一门与哲学和数学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有序的声音组合,可以通过数学原理来解释和理解。这一理论对后来音乐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世纪,音乐学开始与宗教联系在一起。教堂音乐成为当时音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音乐学家通过研究教会音乐的演唱和谱写,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此时的音乐学主要关注音乐的宗教意义和宗教仪式中的运用。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学开始与人文主义相结合。人们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热衷,使得音乐学家开始研究古代音乐的理论和实践。音乐学家将古代的音乐理论与当时的音乐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被称为文艺复兴音乐。
18世纪,音乐学开始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音乐理论家开始研究音乐的物理特性和声学原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释音乐现象。这一时期的音乐学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如和声学和音乐分析等,为后来的音乐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音乐学开始与音乐教育相结合。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学家开始研究音乐教学的方法和理论。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音乐学家也开始研究音乐心理学和音乐认知,探索人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过程。
20世纪,音乐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期。音乐学家开始关注音乐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研究音乐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音乐学理论,探索音乐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音乐学家也开始研究现代音乐的各种形式和风格,如爵士乐、摇滚乐等。
小毛驴学音乐
小毛驴学音乐
李嘉评
【期刊名称】《教育导刊》
【年(卷),期】1999(000)0S3
【摘要】在青山脚下的林子里,住着一头非常喜欢唱歌的小毛驴.它身上的毛油亮亮的,肚皮和嘴唇雪白的,有四个匀称又灵活的小圆蹄,还有一双长长的、会转动的大耳朵,朋友们都很喜欢它.小毛驴最想当一名歌手了.每当听到画眉鸟和百.灵鸟那婉转动听的歌声时,让它羡慕极了.于是,它一天到晚扯高嗓门,不停的练呀练,可总觉得声音
有点僵,有点硬……山村歌手大赛的日子到了.小毛驴兴高采烈的来到赛场.刚踏进赛
场的大门,就听到报幕员大公鸡那清脆的嗓音喊道:“下面参赛的是4号选手小毛驴.”小毛驴匆忙的赶到了台上,对着麦克风嗷——嗷的大叫两声.评委们有的直摇头.有的搭上耳朵.台下的观众也议论纷纷:“这也算唱歌吗?简直是制造噪音!”
【总页数】1页(P28-28)
【作者】李嘉评
【作者单位】青岛市北少年宫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3
【相关文献】
1.小毛驴学音乐 [J], 李嘉评
2.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丑学——兼论当代现象学视野下的音乐感性学还原 [J],
王少明
3.论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学科视野及交叉关系——兼谈2001年新版《格罗夫音乐词典》置换"音乐美学"词条的原因 [J], 龚妮丽
4.什么是音乐分析学——读陈鸿铎《从“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分析学”》的一点思考 [J], 蔡亮
5.从"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分析学"——"音乐分析学"学科建设刍议[J], 陈鸿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音乐分析学科建设的实践价值分析
多 分析方 法 和体系 . 各 时期 的音乐 作 品及其 各个 方 面能 使
进 行 一 定 程 度 的 分 析 . 大 地 提 高 人 们 分 析 和 研 究 音 乐 文 极 化 的 能 力 。经 过 二 十 世 纪 的 迅 猛 发 展 之 后 , 今 的 音 乐 分 如
方法 : 德 米特 分 析 理 论 、 克音 乐 分 析 理 论 、 二音 序 兴 申 十
体 裁 进行 阐释时 显得 十 分乏 力 。 音 乐 分 析 的 这 些 误 区 是 难 以 否 认 的 , 它 自身 的 发 为
和 音 乐 表 演 的 实践 活 动 中 都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本 文 着
重对 音 乐 分析 学 科 的价 值 作 用 、 展 概 况和 前 景 作 了 简 发
21年 月 下旬 又 敖鹭才 o 8号 刊 o
音 乐 分 析 学 科 建 设 的 实 践 价 值 分 析
祝 晨 光
( 州大 学 音 乐舞 蹈学 院 , 东 广 州 广 广
摘 要 : 乐分 析 是 从 某一 理 论 出发 . 用 分 析 与 音 采
500 ) 1 0 6
不 足 以代 表 音 乐 结 构 的 整 体 。 因此 , 音 乐 结 构 的 其 他 方 对 面 , 如音 响性 质 、 间性质 、 曲关 系 等 回避 , 现 今音 诸 时 词 是 乐分 析 犯 的一个 根 本性 错误 。
“辩”与“辨”-21页word资料
“辩”与“辨”
2009年10月26至29日,“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开幕,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音乐分析学学会”,标志着中国的“音乐分析学”学科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0年《音乐研究》第1期,发表了音乐分析学学会会长贾达群及几位专家的“‘音乐分析学’学科建设专家谈”系列论文,其中贾达群、张巍、姚恒璐三位学者对“音乐分析学”的学科属性、任务、使命以及价值核心等做了进一步的学理探究,似乎“音乐分析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已卓然于林。然而,冷静的学者似乎认识到,“音乐分析学”作为学科存在尚需进一步探讨,比如同期刊载的彭志敏《概念解读:与音乐分析有关的一些基础性看法》中虽对“音乐分析”、“Analysis,’做了深刻的词源性探究,但通篇未提“音乐分析学”这个术语,尽管也提到“音乐分析学科”,但其指义显然是不同于前面几位学者的。
“音乐分析学”总是与另外一个术语“音乐学分析”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上述系列论文之谢嘉幸《音乐学分析的可能性》中提到,“在这次音乐分析学研讨会的文件上,也提到了‘音乐学分析’在构建音乐分析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似乎音乐学分析也是音乐分析学的构成部分之一,然而谢先生的文章却整个是关于“音乐学分析”如何才能成为“可能”的论述,似乎与“音乐分析学”无关。
回顾我国近六十年来的音乐研究,见诸于学术刊物和专著上的有关“分析”的相关名词有:曲式学、曲体学、音乐作品分析、曲式与作品分析、曲式分析、作品分析、音乐分析、音乐学分析、音乐分析学等,这些
术语的使用及其发展在赵仲明《中国语境中的西方音乐分析述评》一文中有较详细的论述。还有许多学者如于润洋、姚亚平、陈鸿铎等,对这些术语的概念、内涵也都有相应的界定和说明。但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个人的具体著述中,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不同,没有一个能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体系。正如吴春福、王中余所说:“国内音乐分析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关于什么是音乐分析学或者说什么是音乐分析学的学科边界等这样一些原点性的理论问题,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音乐分析学”、“音乐学分析”等一系列新术语的提出有无学术依据?如果有,是否需要明确的合乎逻辑的学理界定?如何界定?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从这些新术语的由来说起,通过对相关论述的梳理,进一步辨析这些术语的内涵与外延。限于篇幅和研究能力,本文并不在于对所有概念都进行丝分缕析;本文重点关注两个新名词――“音乐分析学”、“音乐学分析”。
音乐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音乐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音乐学科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学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一套可行的音乐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能够促进音乐学科的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
1.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更新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和适应性。
3.探索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4.加强音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增加对音乐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音乐教育的认知度。
三、具体实施方案
1.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1)加大对音乐教师培训的投入,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设立音乐教师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与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造诣。
(3)招聘具备音乐专业背景的教师,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进入音乐教育岗位。
2.教材更新与
(1)对现有教材进行评估,及时剔除过时内容,并引入新的音乐经
典作品,提高教材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2)推动音乐教材多媒体化,结合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
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3)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工作,提供实际教学经验和案例,使教
材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多元化音乐教学方法探索
(1)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合作、
个别辅导等,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计音乐教学
从学科多元化到多元化学科:音乐教育的新文科发展之路
从学科多元化到多元化学科:音乐教育的新文科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3-01-16T08:55:43.298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18期作者:宋彬[导读] 基于文科的学科体系所构建的传统音乐教育模式过分强调专业细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割裂,
宋彬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基于文科的学科体系所构建的传统音乐教育模式过分强调专业细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割裂,使得培养出来的音乐专业人才过于注重技术、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难以适应知识应用综合化的时代需要。在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深度学科多元化发展理念渗透音乐学学科建设中,突破音乐学知识的局限,推动音乐学教育跨学科化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
关键词:新文化;多元化;音乐教育
一、传统音乐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跨学科变革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音乐学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学科体系日臻成熟。在实用主义人才培养理念的推动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对音乐学知识的差异化需求,学科与专业壁垒逐步提高,知识变得碎片化起来。”[1]基于新文科体系所构建的传统音乐学教育模式,过分强调专业细分,形成若干相互独立的研究领域,不同学科之间始终存在纵横交错的沟壑,很难得到有效的弥合和填补,没有形成跨越学科或穿梭于学科之间的成熟机制。鉴于我国传统音乐学学科体系的弊端,应紧密围绕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目标,确立音乐学教育跨学科化发展思路。从推进一流音乐学学科建设角度来看,音乐学教育跨学科化发展将打通音乐学学科内部的知识壁垒并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与研究方法,有助于推动音乐学学科在引入“新鲜血液”后实现创新发展,赋予音乐学理论与法治实践新的生命力;从促进一流法治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音乐学教育跨学科化发展有利于形塑学生融会贯通跨领域知识的复合思维方式。
音乐分析学科发展综述——试谈关于音乐分析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期 , 以修 辞 作 为音 乐作 品结 构 基础 的观 念 成为 这一 时 期许 多作 曲 理论 家 福特 ( 美 国 )的集合 分 析理 论 等 。总之 ,这 时 期 的音 乐分
家遵 循 的准 则之 一 。 1 8 世纪中, f  ̄ J 2 o 纪 末 , 曲式 学 成为 音乐 分 析体 系纷 繁复 杂 。
析 的中心 领域 ,并 以指 导作 曲家 实践 为主 要 E j 的 。l 8 世 纪 ,H c 特赫 、A 雷哈 等人 从乐 句 结构 开始 , 由小到 大地 找 出 了作 品的 曲
二 、 曲式 与 音乐 分析 的学科 在 中国 的发展 中国 引进外 国音 乐作 品形 态研 究 并作 为专 f J 的学 科起 源 丁 -
其 研究 的对 象 曾属 于曲式 学 ,1 9 世纪 中 期才逐 渐 发 展成 为音 乐 分 消逝 ,使 音 高 、节奏 、音 色 、 力度等 音 乐 参数 逐渐 成 为2 O 世纪 作 音 乐 分 析 逐 步 趋 向 于对 作 品风 格 的分 析 和 对 音 乐 作 品 内容 的研 纪前 形成 的 典型 性 曲式模 式 在2 0 世 纪上 半 叶 的 ‘ 些 作 曲家 的作 品
究 , 并开 始综 合 美学 方面 的研 究 , 即不 仅研 究 乐 形态 本 身 ,还 巾 。但 随着 作 曲技法 与材 料 的变 辽 ,它 们 愈发 不适 心 作 曲家甜 结
钢琴基础课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改进刍议
钢琴基础课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改进刍议
钢琴是一种古老而又具有美妙音乐魅力的乐器,自从19世纪中叶引入中国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中国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学习钢琴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加。当前钢
琴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将对钢琴基础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探讨钢琴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期为钢琴教学提供更好的方向和建议。
一、钢琴基础课现状分析
1. 教学内容繁杂,进度过快
目前钢琴基础课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音阶、琶音、曲目练习等,这些内容的繁杂性使
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老师往往会迅速提升课程
进度,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一方面,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巩固所学的内容,另一
方面容易导致学生提前放弃。
2. 缺乏趣味性
在传统的钢琴基础课教学中,老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技术的训练,而忽略了音乐的趣味性。由于课程缺乏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这样容易使得学生对音乐失
去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3. 缺乏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的钢琴基础课教学中,老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
异性。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都有所不同,而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常常无法满足不
同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受到影响。
二、钢琴基础课教学模式改进
1. 简化教学内容,注重基础训练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老师应当尽量简化琴谱内容,逐步增加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有
足够的时间巩固所学内容。注重钢琴的基础训练,鼓励学生多进行音阶、琶音等基础练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音乐的趣味性,比
音乐分析学中“结构”与“曲式”的历史溯源比较
音乐分析学中“结构”与“曲式”的历史溯源比较陈沛
【摘要】全国首届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中提出“音乐分析学”的概念,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结构”与“曲式”,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概念产生的历史渊源进行分析与比较,从音乐发展历史角度分析两者产生的历史土壤的差异,并指出“结构”与“曲式”作为不同音乐历史时期的产物,映射出西方音乐从传统调性音乐到无调性音乐直至个性化创作的发展历程,从而反映了作曲家和理论家对作品结构的新认识,预示着音乐未来发展的多元化倾向。
【关键词】音乐分析学;结构;曲式
“结构”与“曲式”近年来一直是音乐分析学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2009年10月全国首届音乐分析大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大会提出“音乐分析学”的学科概念,这不囿于传统的经典学理体系,如曲式学和作品分析。于是,“结构”与“曲式”更是成为此学科向前迈步的关键所在。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学者认为传统曲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音乐,曲式分析也很难揭示深层的音乐发展运动。于是“结构”一词进入了这一学科讨论和研究的聚焦点。对音乐的分析从“曲式”的范畴进入了“结构”的范畴,那么“曲式”和“结构”之间的比较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什么是“结构”?“结构”和“曲式”有什么不同?“结构”能取代“曲式”吗?笔者认为对“曲式”和“结构”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进行梳理、分析和比较是研究以上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
从目前最具权威的新格罗夫词典中关于分析的词条记载来看分析的历史和曲式产生的音乐历史背景:大约在11世纪加洛林王朝的僧侣们已经开始有区分、说明调式的意识,这是分析形成的最早端倪。到了15世纪末,法一佛兰德音乐理论家廷克托里分别用两个术语区分了即兴的音乐与记谱的音乐:componere和compositor,从而确定了谱面文本存在的形式,为分析提供了文本基础。17、18世纪理论家开始对大师的经典之作进行分析,总结其手法,并以此为作曲学生提供一种借鉴,从而逐渐开始形成了作品的范式,曲式有了雏形。到了18世纪末,奥地利理论家考赫的著作《作曲引论》奠定了曲式模型。到了19世纪曲式模型理论进入黄金期,曲式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理论家完善这种理论,如捷克理论家莱夏、德国理论家马克斯、奥地利的车尔尼、英国的普劳特、德国的里曼和美国的该丘斯等等。①
从三种专业代码看音乐教育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从三种专业代码看音乐教育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许国红
(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类的研究生培养类型有三种:1.即作为艺术门类下的音乐舞蹈一级学科,专业代码为
130200;2.作为教育学门类中的“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下的音乐教育方向,专业代码为040102;3.作为教育学门类下的学科教学(音乐),专业代码为045111。就学位性质而言,专业代码130200和040102培养的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045111培养的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就以上三个培养类型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有着一定区别与联系,但众多高校在实际的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模糊区间,厘清其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办学单位定位方向,合理科学地制定培养模式和评估体系,这是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一、关于三种学科培养类型
(一)专业代码130200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代码130200)是学科门类艺术学下设的一级学科,是音乐舞蹈创作、表演与理论研究的学科总称,其中包括音乐与舞蹈创作(Creation of Music and Dance)、音乐与舞蹈理论(Theory of Music and Dance)、音乐与舞蹈表演(Performance of Music and Dance)和音乐与舞蹈有关的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es Related to Music and Dance)四大主体部分。就音乐类而言,涉及的子学科主要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作曲理论、音乐表演理论、音乐史学、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分析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文献学、音乐图像学、音乐声学、乐律学、录音艺术学、音乐批评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音乐工艺学、音乐教育学、音乐传播学等。
音乐教育教学总结的研究方向分析
音乐教育教学总结的研究方向分析引言: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音乐教育的普及,我们应该对音乐教育教学总结进行研究,指导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本文将从学习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四个方面,分析音乐教育教学总结的研究方向。
一、学习方法
1.1 个性化教学与群体教学的比较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化教学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可以研究不同音乐学习方法的适用性,比较个性化教学与群体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效果差异,为音乐教师提供指导。
1.2 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结合
音乐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我们可以探索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结合方式,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评价
2.1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综合应用
音乐教育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研究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综合应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全面了解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情况。
2.2 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探索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但这种方式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音乐能力。我们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音乐作品展示、口头表达、课堂表现等,来全面评估学生的音乐能力。
三、教学内容
3.1 课程设置的多样性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目标,可以研究设计多样化的音乐课程内容,包括音乐史、乐理知识、合唱、器乐演奏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2 音乐教育与综合学科的融合
音乐学研究中的音乐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
音乐学研究中的音乐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然而,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分
析往往需要借助音乐理论和分析方法。本文将探讨音乐学研究中的音乐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音乐理论作为音乐学的基石,对于音乐的研究和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理
论主要研究音乐的基本元素、结构和规律等方面。其中,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通过音符的高低和时值的组合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义。和声则是多个声部同时进行的声音组合,通过和声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效果。节奏则是音乐中的时间感,它决定了音乐的速度和韵律。音乐理论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表达。
除了基本元素的研究,音乐理论还关注音乐的结构和规律。音乐的结构包括乐
曲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交响乐通常由几个乐章组成,而每个乐章则由不同的乐段构成。音乐的规律则是指音乐中的重复、变化和发展等模式。通过对音乐结构和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组织和发展过程。
除了音乐理论,音乐学研究还需要借助分析方法来深入研究音乐作品。音乐分
析是对音乐作品进行解构和解读的过程,通过分析可以揭示音乐作品的内在特点和创作意图。音乐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结构分析、和声分析和形式分析等。
结构分析是对音乐作品整体结构的研究,通过分析音乐的乐章、乐段和乐句等
结构单元,可以揭示音乐的整体组织和发展过程。和声分析则是对音乐中的和声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声的运用可以了解音乐的和声特点和和声规律。形式分析则是对音乐的形式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音乐的主题、变奏和再现等形式元素,可以揭示音乐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法。
全国艺术科学发展与规划
全国艺术科学发展与规划
按语:艺术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石,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艺术科学理论研究一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先导作用、服务职能日益凸显,不可替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及文化艺术事业高度重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双百”方针、“二为”方向以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等重要”,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艺术科学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这些对于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当代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塑造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新中国的艺术科学理论研究已逐步走向深入,研究体系日益完善,枝繁叶茂,结出硕果。为繁荣理论建设,中共中央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等战略任务,强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包括艺术学科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发展与繁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及艺术科学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及艺术科学重要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艺术科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也明确要求,全国各级文化科研机构务必进一步完善研究机构、整合学术资源、抓住时代机遇、创新思路方法,努力进取,完成任务,争取更大成果。
音乐学的研究方法
音乐学的研究方法
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已有的书籍、论文、评论和报道,了解和掌握音乐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
2.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采访,收集和整理音乐实践、演出和创作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3. 音乐学分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乐曲结构、和声、旋律、节奏等要素的分析,来揭示音乐作品的内在规律和美学特点。
4. 历史研究:通过对音乐的历史资料、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来追溯和分析音乐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5. 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通过实验证据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索人类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情感反应等方面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6.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音乐风格、文化背景和艺术传统的比较分析,来查找和理解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7. 数字音乐学研究:通过使用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对音乐进行分析、处理和建
模,进一步探索音乐的结构和演变规律。
8. 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通过对音乐与社会、文化、身份认同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研究,来揭示音乐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功能和意义。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和补充,以全面、深入地研究音乐学的相关问题。
浅谈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
浅谈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音乐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多种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有一门学科专门研究音乐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与其他领域的关系,这就是音乐学。而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中,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因此,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研究和分析不同民族的音乐,旨在了解和保护这些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本文将以浅谈的方式探讨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的关系,旨在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一、民族音乐学的起源与发展
民族音乐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随着人类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探索,学者们开始对不同民族的音乐进行研究和记录。这些音乐记录涵盖了音调、旋律、节奏、乐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然而,民族音乐学并非只关注音乐的形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与特定民族的社会、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有些民族的音乐与其宗教仪式、传统节日或习俗等密切相关,反映了民族的信仰和价值观。因此,研究民族音乐不仅要分析音乐本身,还要了解背后的文化背景,这为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民族音乐学与音乐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1.音乐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因此,研究音乐与心理学
的关系是音乐学的重要一环。在民族音乐学中,研究音乐对人们情绪和意识产生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音乐在民族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研究和分析民族音乐的演奏、创作和欣赏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327721(2007)0420003205
陈鸿铎
从“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
到“音乐分析学”
———“音乐分析学”学科建设刍议
摘 要:“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是当前音乐学界在解读音乐作品时最常用的两个词汇。现在是到了把“音乐分析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提出来的时候,即“一门通过建立系统的音乐分析理论、
内容和方法,并在分析实践中把厘清音乐作品的结构脉络、确定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并揭示音乐作品的
创造性价值和文化意义作为己任的学科”。
关键词:音乐学;音乐分析;音乐学分析;音乐分析学;学科建设;学科内涵及学术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音乐学与音乐分析
“音乐学”(musicology)可以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它一方面可以包罗与音乐有关的所有活动,如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体制中,所有与音乐有关的教学活动、研究活动和表演活动都被归入一级学科“艺术学”中的“音乐学”这个二级学科名下,这是广义的音乐学概念。另一方面,音乐学也可专指音乐教学与研究中的某些具体活动,特别是具有学术性质的音乐研究活动,如专业音乐院校中音乐学系所开展的各项音乐研究工作,它们包括:传统音乐学中的音乐史学、音乐文献学等;系统音乐学中的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等;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中的音乐民俗学、音乐地理学、音乐民族志学等,这是狭义的音乐学概念。本文所涉及的即是此狭义的音乐学。
“音乐分析”是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的一种方式,由于它通常会较多涉及音乐创作中的各种技法,因此它通常是不被包含在狭义的音乐学里面的。一直以来,人们习惯地把它当作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即属于作曲这个领域,而作曲与表演都是技术性的,它们是与音乐学相对的另一种行当。
然而,把音乐分析排除在音乐学研究之外的这种看法已经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了。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学术思考方式,或者说是长期受英美音乐理论体系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学术思考方式。其实,在整个西方音乐学界,并不是都认为音乐分析不属于音乐学研究的范畴。在传统的英美音乐学理论体系中,有把音乐分析看作是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的倾向,即不把它归属于音乐学研究范畴。然而在德奥的音乐学理论体系中,音乐分析通常被理所当然地认为属于音乐学的研究范畴。因为在他们看来,即使是纯粹的作曲技术分析,也或多或少地会涉及音乐作品的文化意义问题,这两者是很难决然分开的。况且,技法理论研究本身本来也可属于体系音乐学的范畴。我国以往的音乐分析受英美体系的影响较深,大部分的分析类文章从主观意识上把自己的研究当作对作曲经验的总结,和对他人进行创作的指导,较少涉及作品的历史、
作者简介:陈鸿铎(1957~),男,音乐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10031)。
收稿日期:2007203221
4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社会、美学等大文化方面的问题。
但是,自20世纪以来,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传统的音乐分析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英美的音乐分析观念已产生很大变化,音乐分析中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作品的人文意义,因而实际上已使音乐分析具有了音乐学研究的意义。这种变化也反映在中国的音乐学研究中,从而还促发了“音乐学分析”概念的产生。
二、关于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
“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这两个概念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与使用却有很大的区别。10多年前,为了提倡一种与过去不一样的音乐分析模式(即只进行音乐创作技法分析的模式),著名音乐学家于润洋先生就在他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音乐学分析”这个概念,于先生对音乐学分析的内涵进行了这样的概括:“音乐学分析则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具有综合性质的专业性分析;它既要考察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语言,审美特征,又要揭示音乐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并做出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判断,而且应该使这二者融汇在一起,从而对音乐作品的整体形成一种高层次的认识。”于先生以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这部著名乐剧的前奏曲与终曲作为对象,经过从技术语言到人文内涵的全面分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既有深入的作曲技术分析,又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分析的两者完美结合的范例。从此,在音乐理论界引起了一个关于“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这两种不同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思考和讨论。自那以后,以“音乐学分析”为目标的音乐作品分析文章开始出现在各种杂志上,并逐渐成为音乐学学者们进行音乐作品分析的一种模式。可以说,于润洋先生所提出的“音乐学分析”方法,反映了在中国一般音乐分析在音乐学研究方面存在的缺失,从提升中国音乐学者音乐分析的学术质量来说,无疑是很有必要和非常正确的。
但是,如果我们从广义的词语逻辑上看,“音乐学分析”本来是可以被包含在“音乐分析”之中的。况且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中的名词术语或相关概念的表述中,并不存在“音乐学分析”这个概念。不论是英文权威音乐辞书《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N ew Grove)还是德文权威音乐辞书《音乐的历史与现状》(M GG)中,都没“音乐学分析”这个专门词条,而都是只有“音乐分析”(A nal ysis或A nal yse)。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在西方,所谓的音乐学分析实际上已经被包含在音乐分析之中了。
如果认为西方的这个做法是有道理的,那么,在我们重新审视音乐分析在中国的学科体系中作为一项音乐研究活动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属性的时候,是否应该对目前这两个概念名称之间的关系作一个必要的调整呢?笔者以为,这样的调整或许值得尝试。当然,考虑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调整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近年来由于对音乐学分析产生的一些模糊认识,一些学者在进行音乐学分析时,把只要是不涉及技术分析的文论认为是在做音乐学分析,导致了音乐学分析概念的混乱,有些这样的分析文章其实已经不能再算是分析文章了。为了还分析以本来面目,为了使于润洋先生所做的音乐本体与人文内涵“两手都硬”的分析示范得到人们正确的对待,笔者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音乐分析学”的概念,以进一步促进音乐分析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前面提到在西方不存在音乐学分析的问题,这当然不是在中国也不能提音乐学分析的理由。但是如果我们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会发现,由于“音乐分析”这个概念实际涵盖的外延非常广,所以,“音乐学分析”其实已被包含其中了。这样在词语上,两者实际上是不能并列的。对此,笔者以为是否可以用“作曲技法分析”代替“音乐分析”,它和“音乐学分析”形成并列,而在它们之上则以“音乐分析学”统领之。下图所示即为音乐分析学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