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热损失 : 理论上:压缩、膨胀过程为绝热过程。 实际上:大量热量通过气缸壁传给冷却 水或空气。 传热损失是发动机中的最大损失,占总 损失量的30%以上。
20
(二)流动损失 理论上:闭口系统,没有气体流动损失。 实际上:进、排气节流沿程损失,缸内 进气、挤压、燃烧涡流损失。
21
三 换气损失
10
内燃机实际工作条件的约束和限制 ❖ 1 结构条件的限制
提高ε、λ时,ηt提高,但pz急剧升高。 对承载零件的强度要求更高 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可靠性 发动机体积与制造成本的增加。
11
内燃机实际工作条件的约束和限制 ❖ 2 机械效率的限制
ε 、λ 摩擦阻力 机械损失 机械效率
4
理论循环:
定容加热 汽油机
定压加热 低速柴油机
混合加热 高速柴油机
5
二 理论循环及其分析比较
压缩比: v 1 v2
压力升高比: p 3 p2
预膨胀比: v 4 v3
热效率:
t
w01q21 q2v
q1
q1
q1vq1p
6
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的计算
t
1
1
k1
7
理论循环热效率:
定容加热循环 :
热容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对于相同的加 热量(燃料燃烧放热量),实际循环所能够 达到的最高燃烧温度小于理论循环,其 最终的结果是使循环热效率下降,循环 所做的有用功减少。
18
(三)高温分解 ; 2CO2 + 热 量 = 2CO + O2 2 H 2O + 热 量 = 2 H 2 + O 2
19
二 传热、流动损失
t
1
1
k1
定压加热循环
:
t
11k1
k 1 k(1)
混合加热循环 :
t 1k 11(1) k k1 (1)
8
三种理论循环热效率的比较
1 初态1相同,压t缩,v比相t同,m,加热t,p 量q1相同
2 初态1相同,最高压力、最高温度相同,放热量q2相同
t,v t,m t,p
9
由热效率表达式,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
•发动机理论循环概述 •发动机实际循环 •热平衡 •指示指标
•机械损失 •燃烧热化学
1
§1-1发动机理论循环概述
2
一 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的简化
实际循环 : 示功图:气缸内压力随曲轴的转角或气缸工 作容积而变化的关系。
3
实际循环的简化:
1 忽略进、排气过程。 2 压缩、膨胀过程简化为可逆绝热过程。 3 燃烧过程简化为定容加热过程和定压加 热过程。 4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 5 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
Q1为得到指示功Wi所消耗的热量(J)
i
3.6 106 gi hu
h u 为燃料的低热值。
33
一般内燃机的ηi和gi的统计范围如下:
ηi
gi/[g/(kW·h) ]
四冲程柴油机
0.40~0.50 205~170
二冲程柴油机
0.40~0.48 218~177
四冲程汽油机
0.25~0.40 320~205
1. 提高压缩比ε可以提高热效率ηt,但提高率随着压缩 比ε的不断增大而逐渐降低。
2. 增大压力升高比λ可使热效率ηt提高。 3. 压缩比ε以及压力升高比λ的增加,将导致最高循环
压力pz的急剧上升。 4. 增大初始膨胀比ρ,可以提高循环平均压力,但循
环热效率ηt随之降低。 5. 绝热指数k增大,循环热效率ηt提高。
有效功的热量 QE :
30%-40%
传递给冷却介质的热量Q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35%
废气带走的热量Qr
25%-45%
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QB 其它热量损失QL
发动机热平衡方程式:
0-5% 2%-5%
q e q s q r q b q l 1
27
§1-4 指示指标
发动机性能指标:指示指标,有效指标。
指示指标: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 础,评价工作循环的质量。
14
§1-2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热损失
•工质改变损失 •传热、流动损失 •换气损失 •时间损失 •燃烧损失 •泄漏损失
15
16
一 工质改变损失
(一)工质性质 : 理论上:理想气体,双原子气体。 实际上:燃烧前:燃料+空气;
燃烧后:燃烧产物。
17
(二)比热容 : 理论上:定比热容。
实际上:温度T 比热容C。由于比
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Ni Wii6n02pi3V0hin
pi Vh in 103 (KW)
30
31
三 指示燃料消耗率和指示热效率
指示燃料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gi
GT Ni
103
[g/Kw.h]
G T 为每小时耗油量 [ kg/h ]
32
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 所消耗燃料热量的比值,即ηi=Wi/Q1
12
内燃机实际工作条件的约束和限制
❖ 3 燃烧方面的限制 ε ,汽油机爆燃 、表面点火。 柴油机压缩终了的气缸容积 制造工艺的要求, 燃烧室设计的难度。
13
柴油机: ε=12~22 pz=7~14 Mpa λ=1.3~2.2
汽油机: ε=6~12, pz=3~8.5 MPa, λ=2.0~4.0
有效指标:以曲轴上得到的净功率为基础, 评价整机性能。
28
一 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指示功W i :一个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 功。
Wi Fi ab
29
平均指示压力 p i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pi
Wi Vh
pi,柴68~6981[kPa]
pi,汽78~41180[kPa]
30
二 指示功率
二冲程汽油机
0.19~0.27 435~305
从统计范围可以看出:柴油机的指示热效率高于汽油 机,四冲程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高于二冲程发动机。
24
六 泄漏损失
理论上:闭口系统,无泄漏。 实际上:活塞气环不会100%严密密封, 总会有些气体窜到曲轴箱中,造成损失。
25
热效率
汽油机:循环热效率 0.54-0.58 指示热效率 0.30-0.40
柴油机:循环热效率 0.64-0.67 指示热效率 0.40-0.45
26
§1-3 热平衡
总热量:QT = GT hu 分别转化为 :( 柴油机)
定义:排气门提前开启造成的损失+进、 排气推动功之差。
理论循环换气功与实际循环换气功之差 理论上:忽略进、排气过程。 实际上:进、排气门提前开启,迟后关 闭。而且有流动阻力。
22
四 时间损失
理论上:定容加热瞬间完成,定压加热 速度与活塞运行速度密切配合。 实际上:燃烧需要时间。
23
五 燃烧损失
后燃损失 不完全燃烧损失
20
(二)流动损失 理论上:闭口系统,没有气体流动损失。 实际上:进、排气节流沿程损失,缸内 进气、挤压、燃烧涡流损失。
21
三 换气损失
10
内燃机实际工作条件的约束和限制 ❖ 1 结构条件的限制
提高ε、λ时,ηt提高,但pz急剧升高。 对承载零件的强度要求更高 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可靠性 发动机体积与制造成本的增加。
11
内燃机实际工作条件的约束和限制 ❖ 2 机械效率的限制
ε 、λ 摩擦阻力 机械损失 机械效率
4
理论循环:
定容加热 汽油机
定压加热 低速柴油机
混合加热 高速柴油机
5
二 理论循环及其分析比较
压缩比: v 1 v2
压力升高比: p 3 p2
预膨胀比: v 4 v3
热效率:
t
w01q21 q2v
q1
q1
q1vq1p
6
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的计算
t
1
1
k1
7
理论循环热效率:
定容加热循环 :
热容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对于相同的加 热量(燃料燃烧放热量),实际循环所能够 达到的最高燃烧温度小于理论循环,其 最终的结果是使循环热效率下降,循环 所做的有用功减少。
18
(三)高温分解 ; 2CO2 + 热 量 = 2CO + O2 2 H 2O + 热 量 = 2 H 2 + O 2
19
二 传热、流动损失
t
1
1
k1
定压加热循环
:
t
11k1
k 1 k(1)
混合加热循环 :
t 1k 11(1) k k1 (1)
8
三种理论循环热效率的比较
1 初态1相同,压t缩,v比相t同,m,加热t,p 量q1相同
2 初态1相同,最高压力、最高温度相同,放热量q2相同
t,v t,m t,p
9
由热效率表达式,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
•发动机理论循环概述 •发动机实际循环 •热平衡 •指示指标
•机械损失 •燃烧热化学
1
§1-1发动机理论循环概述
2
一 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的简化
实际循环 : 示功图:气缸内压力随曲轴的转角或气缸工 作容积而变化的关系。
3
实际循环的简化:
1 忽略进、排气过程。 2 压缩、膨胀过程简化为可逆绝热过程。 3 燃烧过程简化为定容加热过程和定压加 热过程。 4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 5 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
Q1为得到指示功Wi所消耗的热量(J)
i
3.6 106 gi hu
h u 为燃料的低热值。
33
一般内燃机的ηi和gi的统计范围如下:
ηi
gi/[g/(kW·h) ]
四冲程柴油机
0.40~0.50 205~170
二冲程柴油机
0.40~0.48 218~177
四冲程汽油机
0.25~0.40 320~205
1. 提高压缩比ε可以提高热效率ηt,但提高率随着压缩 比ε的不断增大而逐渐降低。
2. 增大压力升高比λ可使热效率ηt提高。 3. 压缩比ε以及压力升高比λ的增加,将导致最高循环
压力pz的急剧上升。 4. 增大初始膨胀比ρ,可以提高循环平均压力,但循
环热效率ηt随之降低。 5. 绝热指数k增大,循环热效率ηt提高。
有效功的热量 QE :
30%-40%
传递给冷却介质的热量Q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35%
废气带走的热量Qr
25%-45%
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QB 其它热量损失QL
发动机热平衡方程式:
0-5% 2%-5%
q e q s q r q b q l 1
27
§1-4 指示指标
发动机性能指标:指示指标,有效指标。
指示指标: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 础,评价工作循环的质量。
14
§1-2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热损失
•工质改变损失 •传热、流动损失 •换气损失 •时间损失 •燃烧损失 •泄漏损失
15
16
一 工质改变损失
(一)工质性质 : 理论上:理想气体,双原子气体。 实际上:燃烧前:燃料+空气;
燃烧后:燃烧产物。
17
(二)比热容 : 理论上:定比热容。
实际上:温度T 比热容C。由于比
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Ni Wii6n02pi3V0hin
pi Vh in 103 (KW)
30
31
三 指示燃料消耗率和指示热效率
指示燃料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gi
GT Ni
103
[g/Kw.h]
G T 为每小时耗油量 [ kg/h ]
32
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 所消耗燃料热量的比值,即ηi=Wi/Q1
12
内燃机实际工作条件的约束和限制
❖ 3 燃烧方面的限制 ε ,汽油机爆燃 、表面点火。 柴油机压缩终了的气缸容积 制造工艺的要求, 燃烧室设计的难度。
13
柴油机: ε=12~22 pz=7~14 Mpa λ=1.3~2.2
汽油机: ε=6~12, pz=3~8.5 MPa, λ=2.0~4.0
有效指标:以曲轴上得到的净功率为基础, 评价整机性能。
28
一 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指示功W i :一个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 功。
Wi Fi ab
29
平均指示压力 p i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pi
Wi Vh
pi,柴68~6981[kPa]
pi,汽78~41180[kPa]
30
二 指示功率
二冲程汽油机
0.19~0.27 435~305
从统计范围可以看出:柴油机的指示热效率高于汽油 机,四冲程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高于二冲程发动机。
24
六 泄漏损失
理论上:闭口系统,无泄漏。 实际上:活塞气环不会100%严密密封, 总会有些气体窜到曲轴箱中,造成损失。
25
热效率
汽油机:循环热效率 0.54-0.58 指示热效率 0.30-0.40
柴油机:循环热效率 0.64-0.67 指示热效率 0.40-0.45
26
§1-3 热平衡
总热量:QT = GT hu 分别转化为 :( 柴油机)
定义:排气门提前开启造成的损失+进、 排气推动功之差。
理论循环换气功与实际循环换气功之差 理论上:忽略进、排气过程。 实际上:进、排气门提前开启,迟后关 闭。而且有流动阻力。
22
四 时间损失
理论上:定容加热瞬间完成,定压加热 速度与活塞运行速度密切配合。 实际上:燃烧需要时间。
23
五 燃烧损失
后燃损失 不完全燃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