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 、 构 建 公 共 法 律 服 务 体 系 的 必 要 性 (一 )维护社会的公平 与正 义。公 共 法律服 务体 系构 建 的初衷与 目标 都是最 大程度 确保公 民基 本权 利 的实 现。一 个 国家能否健康发展 ,其中一项最为主要 的参考 指标就是 公 平 与 正 义 的价 值 准则 。尤 其 是 我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更 加 应该 注 重 社会 的 公 平 与 正 义 。 这 是 由于 只 有 在 公 平 与 正 义 精神 指引下的公共法律服务体 系建设 ,才 能够更 深层次地 维 护公 民的基本权 利 、维持 社会 稳定 、保 障社会 健康 发展 。因 此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社 会价值。 (二 )维护 社 会 的和 谐 与 稳 定 。公 民 以法 律 为 后 盾 ,用 法 律手段解决 问题 纠纷 。社会 以法 律为保 障,借助 法律途径 化 解 各 种 矛 盾 ,所 以法 律 是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与 和 谐 的 重 要 保 障 。 公共 法 律 服 务 体 系 的 构 建 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够 让 公 民解 决 问题 纠 纷 时 有 法 可依 ,能够保障各 种社会 矛 盾的解 决 以法律 为准 绳。 因此 , 我国要实现“法治国家”的建设 目标 ,就必 须加快公共 法律 服 务体 系的建设 进程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
(三 )实现 依 法 治 国 的 战 略 性 目标 。 无 论 是 维 护 社 会 的 公平正义 ,还是维护 社会 的稳定 和谐 ,都 是实 现依法 治 国的 重要手段 ;反过来 ,依法 治国战略 目标 的实 现 ,又能够进 一步 保障各项 法律措施 的顺 利实 施。所 以,构建公共 法律服 务体 系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相互推进 。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服务对于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法律知识的复杂性和公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广泛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仍然面临挑战。

2. 公共法律服务的意义公共法律服务是指由政府部门、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提供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教育等服务。

它对于保障公民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现状目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法律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法律服务较为充足,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法律服务相对不足。

其次,公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广泛,但是法律服务的覆盖面较窄,部分公民难以获得及时和有效的法律帮助。

此外,目前的法律服务主要由律师事务所提供,而法律援助中心等其他机构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4.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路为了构建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投入,提高法律服务资源的均衡分配。

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的支持力度,以保障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

其次,完善法律教育体系,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

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与使用能力。

此外,加强法律服务机构的培训和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5. 典型案例:中国法律援助的发展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典型案例之一。

中国法律援助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法律援助中心的设立和法律援助事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为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了法律援助和法律救助。

6. 国际经验借鉴在构建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例如,英国的免费法律援助制度和美国的公共法律服务机构。

这些国家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7. 结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律师、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落实政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形式和供给模式,整合优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功能有效发挥,服务网络设施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日益提升。

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优质高效、服务保障坚实有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基本实现。

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成为了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部分。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包括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律师、司法鉴定等多个方面。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加强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援助是指为了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解决民事、经济、行政和刑事纠纷等问题的社会公益性服务。

法律援助是实现公平正义的保障措施之一,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加强法律援助服务方面,需要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法律援助权利,并为法律援助提供法律、政策等咨询服务。

其次,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监督机制,保证法律援助工作的公正、透明和规范。

二、完善法律咨询服务法律咨询是指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工作等实际问题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的一种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社会纠纷,宣传法制知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完善法律咨询服务方面,需要推行多元化的法律服务模式,加强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法律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咨询机构和人才队伍,实现对法律咨询服务的全覆盖。

三、规范公证服务公证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公证机构在法定程序下,对国内外的各种证件、文件等予以证明的一种法律行为。

公证服务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护公民、法人、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规范公证服务方面,需要严格依法进行公证,建立健全公证机构和人才队伍,提高公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证服务监督和管理,规范公证服务市场秩序。

四、健全律师服务律师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寻求法律帮助的专业人士,是法制建设的重要支撑。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深化,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便捷和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我将对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原则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和思考。

首先,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法治国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保障。

只有通过建设一个健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公平正义。

另一方面,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和治理,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提供法律服饰,能够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法律服务的公共性原则是首要的。

公共法律服务主要针对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分贫富、地域等因素,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平等享有法律服务。

其次,法律服务的普惠性原则也是重要的。

法律服务应该覆盖到每一个人民群众,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公民还是法人,都应该能够方便地获得法律服务。

此外,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原则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法律服务队伍,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法律意识的普及和培养。

要培养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需要从小学教育开始,通过课堂教育、法治宣传等方式,加强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普及。

同时,还需要加强法律信息公开,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查询渠道,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总之,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公共性、普惠性和专业性原则,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强机构设置、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等。

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标准体系构建难点分析

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标准体系构建难点分析

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标准体系构建难点分析■ 蒋兴清1 彭逸凡2 侯超华2 杨 玲2*(1. 四川省司法厅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2. 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司法部制定《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旨在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在司法部“十四五”规划建设指导下,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本文结合“十四五”时期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制机制、明晰政府权责边界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了标准体系构建从宏观到微观应把握、规范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公共法律服务,标准体系,供需矛盾,评价指标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3.007Analysis on Diffi 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on Modern Public Legal Service and the Standards SystemJIANG Xing-qing1 PENG Yi-fan2 HOU Chao-hua2 YANG Ling2*(1. Public Legal Services Administrate Offi ce, Sichu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Justice;2. Sichuan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The Ministry of Justice has formulated the National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Public Legal Service System (2021-2025),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modern public legal service system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goal of basically building a country, government and society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of Ministry of Justi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public legal service system has been steadily advancing while facing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 culties that should be regul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ndard system from the macro to the micro lev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actical problems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terms of perfecting the supply mechanism of public legal services and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 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Keywords: public legal services, standards system,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evaluation indicator0 引 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摘要:国()科技城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现状近年我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坚持实体与络并进、相融、补发展模式公共法律公益性、等性、普惠性、便利性初步显现,目前我市市、县(区)建公共法律心6(、、梓潼、平武、开区、仙海)已建成乡镇(街道)公共法律工作06已建成村(社区)公共法律工作室300余,完善“53”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机制“5”—建立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法律、外企投诉五位体公共法律体系公共法律是政府公共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重要容是由政府主导提供种基础公共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公民基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须法律建立健全公共法律体系对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法律推进国()科技城法治示区建设具有举足轻重义了全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现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法律体系按照市人安排部署区人常委会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由区人常委会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区人法工委、区依法治区办、区法制办、区司法局、区政心等单位责人成员对国()科技城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前期课题组通沉下、走出、请上等方式深入相关部门、重乡镇(街道)、法律机构、社会组织调走访;分别召开相关部门、单位责人座谈会和律师事所、法律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责人座谈会听取见;组建考察组赴市区、区市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六易其稿形成如下调研报告、建立健全公共法律体系建设重义()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是依法治国要党十八届四全会指出“要建设完备公共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党十九提出“完善公共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生活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社会治理、良社会秩序”国院《“十三五”推进基公共等化规划》对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作出安排部署省十次党代会旗帜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厉行法治”即将出台全省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实施见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作国()科技城法治示区建设重要容所以加强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将公共法律络延伸至基层是深入贯彻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强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重要举措是推进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部分(二)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是法治社会要坚持以人民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和各类社会主体都能获得普惠、精准、及、有效公共法律是加强公共法律体系建设题要义也是构建我市完备公共体系重要容然而从前期工作看全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相较公共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化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完备程还存起步晚、建设程低、体制机制薄弱、运行模式传统、作用发挥不明显等较差距成政府公共体系建设短板制约全市公共整体水平和明程必须重突破、快速推进(三)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是广群众期盼随着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明程普遍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化人民日益增长美生活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广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追更高对公共法律增多因公共法律工作必须紧跟导向强化理念不断深化专业性和性多方搭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公共法律络建设多层次、多媒介公共法律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络平台发挥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法治宣传、外企业投诉等职能作用实现公共法律“零距离”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领域、性化公共法律(四)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是创建科技城法治示区重要容国()科技城法治示区创建必须提升公共法律水平、学习借鉴济发达地区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方面验我们学习考察、等地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程深入领会了两地先进验是政府加财政投入全力保障工作费市区07年已落实公共法律费超3000万元;区每社区专项补贴法律费5万元年07年仅人民调单项费即预算356万元;二是力培育法律机构和社会公益组织区通扶持维德志愿法律心吸引律师志愿者500余名成提供公共法律重要社会力量极缓了政府购买法律不足问题降低了采购成三是重与国际接轨积极借鉴西方国验规公共法律标准、容、形式等区建立法律顾问三方评价机制探推行法律“行评价”形成了配套完善公共法律工作机制四是落实政府购买法律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重公共法律直接深入群众区创新“街所对接+律师团+督导员”工作模式,公开遴选8律师事所分别对接全区8街道律所成立团设婚姻事、社区治理、刑事、物业等工作组精准各社区建立“社区法律顾问督导心”专职协调和督导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五是着力打造公共法律专区区打造95㎡公共法律实体阵地吸引了法律8类业6机构入驻发挥“公共法律集地”“全区公共法律总枢纽” “法律研究”“法律类社会组织孵化器”“法治化展示窗”“动性普法教育体验馆”六功能该心综合组织功能发挥获得司法部张军部长充分肯定六是强化“+公共法律”区推出法律援助“馨援计划”首先让“法律签约律所”开发“馨援线管理系统”对全区法律援助案件纳入统系统管理签约律所和律师结合案件申请地域、种类、复杂程实行“线上抢单”精准实现法律者与律师有效对接困难群众和特定当事人提供法律助上述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二、国()科技城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现状近年我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坚持实体与络并进、相融、补发展模式公共法律公益性、等性、普惠性、便利性初步显现——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健全是总体部署有举措近年市、县(区)两级地方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公共法律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分别出台了《市公共法律实体平台建设指导标准》《市公共法律实体平台建设规划》《市公共法律心工作制(试行)》等件推进项工作;二是费保障有增长各地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各级财政逐步将市(区)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费、法治宣传、法律援助、调工作等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工作力量有充实各县(市、区)积极整合基层司法行政、律师事所、法律所、公证和鉴定机构将更多力量推向线法律窗口集聚到心和四是延伸有创新主动建立律师顾问团队军民融合产业提供“三诊”法律推动法律贯穿企业生产营全程军民融合、地方各项产业发展提供法律护航——三平台初具规模是实体平台覆盖广目前我市市、县(区)建公共法律心6(、、梓潼、平武、开区、仙海)已建成乡镇(街道)公共法律工作06已建成村(社区)公共法律工作室300余其区紧紧围绕军民融合主题建立区公共法律心军民融合产业工作;仙海区、开区打造特色区公共法律心获评二是热线平台见成效全市设立“38”公共法律热线平台县(区)公示热线码通集接听、登记分流、跟踪监督、结案回访等系列措施社会公众提供“键式”法律基实现三是络平台有创新“38国法”、“38四川法”延伸到乡镇(街道)县(市、区)政、司法(法治)微信、微博等共构成了“+公共法律”线上平台使群众能够足不出户获取法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0月全市公共法律各类平台共计群众提供法律事项559人次其市级95人次县市区(区)563人次乡镇(街道)3950人次村居(社区)97人次——“五位体”工作模式运行良通政府总揽、司法行政牵头、各级各部门配合落实方式全市推行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法律、人民调、外企投诉‘五位体’基层法律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各地立足公共法律实体和虚拟平台强化“线上线下”闭环式法律全市公共法律建设工作取得较进步市被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六五’普法先进集体”、等两县区被评“省级法治示县(市、区)”全市人民调案件数较0年提升37 %;法律援助咨询数增长8%案件增长3600件;各地处理外企投诉量70余件;全市信访量下降0%国()科技城建设提供了较法治环境综上我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前期探阶段取得了些成绩但也还存些不容忽视问题()公共法律总量不足是供给方式传统我市公共法律依然沿政府传统管理类模式公共法律提供方式、容等基由政府单向确定与社会和群众要有差距供脱节现象依然突出;二是领域狭窄各地公共法律标准还不统满足般民商事、婚姻庭、基层基础法律较多而军民融合、高精尖企业、涉外企业提供性化、高端化特色项目较少总体水平不高;三是法律匮乏律师是法律主力军是法治建设重要力量但我市律师数量800余人万人律师数7人而成都市万人律师数503人与其他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更因我市法律机构和从业人数严重不足(二)法律机构布局不衡是执业机构相对集我市法律分集区目前我市主城区有律师事所36所其市司法局册有9所区册5所区册0所区册所全市公证处、仲裁机构、司法鉴定所也多集城市心地段;二是乡镇匮乏乡镇(街道)法律市场绝多数由基层法律所提供但基层法律工作者人员数量少并呈逐年递减趋势以例全区5乡镇(街道)目前只有6法律所30人执业平每基层法律所乡镇(街道)每名基层法律工作者要7500余名群众突出供矛盾成制约基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瓶颈基层群众“法难”“用法成高”问题比较严重(三)公共法律结构不协调是平台还不完善目前我市公共法律线上平台主要依靠“38四川法”辅以县(市、区)法治微信、微博、政线下平台各地公共法律心、工作、工作室(窗口)但流程和评价标准还不统线上线下实现无缝对接;二是功能有效发挥法治宣传方式传统、“谁执法、谁普法”得到有效落实;专职人民调员匮乏、行业性和专业性调组织不健全;公职律师制建立法律顾问作用发挥不充分;高端律师人才不足特别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法律人才匮乏被外地律师挤占市场;三是公共法律手段单线上线下平台被动“等客上门”;“法律顾问”形虚设往往是协议签了便“束高阁”很难发挥作用;“+法律”探不敢胆运用科技手段上体现科技城优势和特(四)公共法律机制不健全是工作推进机制不完善部分党政领导对建立公共法律体系重视不够、支持不力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司法行政“孤掌难鸣”二是保障机制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政府购买公共法律制体系尚完全建立导致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基层基础严重滞三是考评机制不完善目前对党政机关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工作考评主体不明确完全纳入政府目标绩效没有统考评要引入三方评价机制各地法律质效参差不齐三、建立健全公共法律体系建议建立国()科技城公共法律体系进步抓顶层设计健全线上线下平台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配置提升质效强化考核考评()抓体系建设整体设计是出台政策件市委、市政府出台国()科技城统公共法律建设实施见明确公共法律性质定位、对象围、供给机制、保障措施等细化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形成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推进合力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工作推进、运行机制督促市级和、、三区要因地制宜出台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实施细则明确工作推进表和路线图确保公共法律各地落地生根普惠基层群众三是加政府投入扩政府购买公共法律围建立完善公共法律阵地建设和费投入保障机制把政府购买公共法律列入政府采购目录调整完善人民调、法律援助等案补贴标准(二)健全公共法律线上线下平台是强化实体平台打造涵盖各项法律事项和综合枢纽功能市级综合公共法律心依托县、区政心、法律援助心或其他阵地推进县、区公共法律心规化建设乡镇便民心全部设立公共法律或窗口采取综合窗口集受理分流、精确指引或安排专门人员坐班值守方式实现法律供方精准对接;鼓励重村(社区)便利地建立公共法律室(窗口)农村普遍设立“法律顾问络”既避免因全部建设工作室(窗口)而人员不足引发浪费又能促成“半法律圈”全覆盖二是拓展线上平台新建以“38法”统领集38电话热线、微博、微信、移动体具有科技城特色、科技和含量更高公共法律上平台规上、管理、监督流程和标准让群众真正享受到“键式”完美法律三是重线上线下交融合线上线下平台配置专业性质人才实现前台咨询、受理台指派、办案终端统计、分析综合应用功能提升围和质量简化群众办事流程实现精准化探“雪亮工程”、格管理与公共法律络交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三)推进公共法律供给侧改革是拓展领域提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司法考试、安置教、基层法律、社区矫正等法律工作基础上;力拓展科技、就业、教育医疗、社会和住房保障、化体育等领域专门法律二是创新产品探建立公共法律目录建立“法律超市”“公共法律菜单”全力干部群众提供“餐式”推动分群体定向精准让群众随都能获得平等、精准、便捷;三是突出心围绕国()科技城建设要发挥法律护航济社会发展保障作用切实围绕心、局畅通律师团队参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重济社会活动、工程项目建设、对外谈判、应急处突、社会安全工作通道强化合法性审见前置程序(四)优化公共法律配置是加法律机构招引和培育通政策减免、场地租赁优惠、业优先供给、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新建律师事所、司法鉴定所等制定扶持政策努力把现有法律机构建成品牌单位提升影响力和水平二是加法律人才培养将法律人才纳入市级人才招引、落户、培养计划;建立高端法律人才进入专机构、评审机构、争端机构、人才计划通道;强化公共法律人才培训通与省市高校合作创新法律远程培训课堂加基层法律工作者招录不断充实法律人才队伍三是培育法律社会组织指导和支持建立以提供公益性法律宗旨新型社会组织完善法律志愿制吸纳高校师生、志愿者、退休政法干警参与推动建立多元化公共法律供给主体(五)提升公共法律质效是延伸“五位体”功能完善“53”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机制“5”—建立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法律、外企投诉五位体公共法律体系;“”—打造四级实体平台;“3”—实现热线畅通、络通、平台融通“”—线上线下两动;“” —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标准着力推进公共法律体系更加立体可操作;二是力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法律顾问延伸公共法律触角将推行乡镇、村(社区)法律顾问纳入公共体系建设规划和政府购买目录从村(社区)工作费单项预算%5%法律顾问费明确村(社区)法律容量化考核确保专款专用吸引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主动面向农村和社区提供法律三是强化行业管理引导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广泛参与信访、调、法律顾问、普法宣传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法律;强化执业监管和惩戒建立司法行政部门统登记、管理、调、追究责任接受投诉、申诉等公共法律监管制实行公共法律机构和人员不良职业信息披露和询制公开发布失信人员惩戒信息保障执业人员能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法律(六) 完善对公共法律体系考核评价机制是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推动各级政府将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年终绩效目标并逗硬考核;强化各级人对各级政府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工作监督二是强化对法律机构考核推动县(市、区)主管部门、乡镇(街道)、法律顾问使用主体对公共法律机构提供公共法律数量、容、效进行量化考评探引进对象直接评价和三方评价机制并将考核考评结与法律费发放挂钩三是探对公共法律进行项目化管理围绕心、局对重要区域、重项目公共法律实行项目化管理推进落实对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实行专项考核、重突破。

对我国法律服务市场问题的再思考_梁彦

对我国法律服务市场问题的再思考_梁彦

对我国法律服务市场问题的再思考R e f l e c t i o n o n t h e L e g a l S e r v i c e s M a r k e t o f C h i n a梁 彦(四川省司法厅 四川成都 610015)□文 法律服务制度承担着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实现法律权利的司法救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动国家法制完善和社会进步的职责。

虽然目前我国的法律服务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法律服务市场问题不仅制约了法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一定程度影响了法律服务价值功能的实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近年来虽然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囿于理论研究不充分、法律规定不完善和机构改革时机不够成熟,在实践中难以取得较大突破。

本文尝试突破传统的法律思维和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尝试运用公共管理理论解读法律服务市场问题。

一、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服务市场无序竞争突出。

(二)法律服务市场主体准入条件不统一。

(三)政府监管缺位、错位情况突出。

多个主体在同一市场受到不同法律调整和规范,政府部门对法律服务市场非法行为的监管上出现了错位、缺位。

(四)一些部门垄断本行业法律服务现象较为严重。

(五)法律服务主体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六)法律服务业出现诚信缺失和商业化倾向等问题。

(七)法律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低。

二、法律服务市场问题的成因分析法律服务市场是我们研究的客体。

只有对客体性质深入分析,才能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语法上,法律服务市场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由“法律服务”和“市场”两个概念词组成。

“法律”概念揭示了法律服务制度与国家政治制度和公共利益相关,“市场”概念揭示了法律服务市场只是多种市场形态中的一种。

因此,只有结合法律服务的特性,将其置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大视野中进行分析,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法律服务产品定性不准法律服务产品的性质确立了政府和市场在法律服务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角色分工,有助于选择和构建有效解决法律服务市场问题的模式和措施。

公共法律服务的难点与对策

公共法律服务的难点与对策

法学研究法制博览2019年08月(下)公共法律服务的难点与对策赵言明江苏裕安律师事务所,江苏无锡214400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论述引人注目,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必然之路,而引进法律公共服务,是在政府主导下推进法治建设的又一大举措。

本文针对推进法律公共服务存在的难点问题做出阐述,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有助于法律公共服务体系的顺利推进,从而实现真正的法治。

关键词:公共法律服务;难点;对策中图分类号:D9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4-0105-02作者简介:赵言明(1975-),男,江苏江阴人,本科,任职于江苏裕安律师事务所,研究方向:合同法、公司法、建设工程纠纷。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对法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论述引人注目。

在现在的中国,人口众多,地区分布不均衡,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导致法律资源的配置也失衡,如何解决人民群众日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如何有效的引导人民群众合理的表达诉求,都是目前社会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优化政府法律服务职能,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等决策部署。

可见加强政府主导的公共法律服务提供的建设成为了迫切的需要。

目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主要由各地政府设立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2348法律咨询热线提供,但是这样的平台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接触的面比较窄,其次,能帮助的人也有限,再次,参与的人的专业性有待加强,第四,对于解决问题的成度有待探讨,所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一、民众法律意识仍然淡泊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且绝大部分在农村,受教育的比率近年有所增加但是仍然较小,文化程度除年纪较轻的人群外其他大部分仍然较低。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依据厅党委《关于印发〈20xx年厅直机关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们于xx月8日-11日赴xx、xx市就深化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驻点调研。

期间,实地调研了兴化市、姑苏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2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司法所、1个司法行政服务站,察看了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同时,在xx市局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市局机关职能处室、县(市、区)司法局长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担任人的意见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xx、xx市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次要情况近年来,xx、xx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召开的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部署会、推动会精神,依据省厅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对上乐观争取支持、对下切实对接需求,对内不断整合资源、对外广泛动员力气,有力推动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化进展。

一是乐观搭建立体化的服务网络。

xx、xx市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乐观推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线面结合、惠及全民”的服务网络。

xx市6个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运转,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建成率均达100%,兴化市在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设立了律师工作站。

xx市10个县(市、区)、96个镇(街道)已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97xx 个村(社区)建立便民法律服务站,三级平台实现了全掩盖。

同时,xx市建立了12xx48公共服务信息化实战平台,xx市在司法行政微信、微博、“e同说法”APP中增设公共法律服务模块,为市民供应“指尖上”的法律服务。

二是留意研发精准化的服务产品。

xx、xx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地法律服务资源,大力研发服务产品,目前已经推出了一批富有本地特色、贴近基层群众、符合生活实际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xx市编制了三期《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名目》,收录了126个公益类、政府购买类和市场保障类服务产品,先后与xx华网共建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网络配送超市”,与电视台联合开播《律师说法》栏目,兴化市向社会供应了群众诉求(信访)代理、农夫合作社普法联盟等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word文档良心出品)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word文档良心出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决议》提出,要“推进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这是司法行政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有效手段,也是践行群众路线建设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陇川县司法局适应形势要求和群众期待,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纵深推进、横向拓展,积极在构建优质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上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陇川县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为使法律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县司法局积极推进网格式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在县司法行政部门整合内部9项业务职能,创建“八位一体”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搭建了一个社会化、专业化、便民化的“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新平台;在社区形成送法上门,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在村组以全国、省、州优秀人民调解员为对象,打造个人冠名的“个人调解室”,发挥品牌调解员口碑好、威信高、业务强、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一线服务群众;在行业中成立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排查苗头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

目前,陇川县建成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援助)中心1个,基层一线公共法律服务所11个,“律师事务所”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805个,“个人调解室”1个,联调室11个,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医疗纠纷、妇女儿童、环境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各1个,乡镇法律援助站13个(含武警边防大队法律援助工作站和两个移民法律援助工作站),各村(居)都设有法律援助联络点(含两个移民,法律援助工作室)。

初步形成了以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基层一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杻纽;律师事务所、个人调解室、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联络站点为基点的立体化网格式服务体系。

在案件受理、分流、协调、督办等环节实现了上下渠道贯通联动、网络对接共享、层层有人办事的服务新格局。

对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1期〔收稿日期〕2019-11-21〔作者简介〕李宇平(1962-),男,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李睿(1963-),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室副教授。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法律服务。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高度强调“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部署安排。

2019年1月,司法部颁布了《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提出了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多项措施,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法律服务需求。

2019年2月,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7月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的指导性意见,全面规范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最早从江苏省太仓市开始,后来经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署安排,逐渐在全国开展起来。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各种法律服务资源和社会力量,为政府、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无偿或廉价法律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提升司法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全社会的法制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武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摘要: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法律服务,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责任法律的最终目的是对人民群众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法治的目标是尊重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权利。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顺应了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基本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同时也赋予了各级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新职能。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关键在政府,政府应发挥主导性作用。

明确政府职责,通过顶层设计、制定法律、落实服务均等化等相关制度,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和服务责任追究机制来共同确保政府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标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政府责任;法治政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重要战略内容,在国家层面被第一次明确提出。

司法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根据《意见》的规定,政府应当在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充分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那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中该如何发挥?怎样发挥?因此研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政府责任既是对《意见》中所规定的政府肩负体系建设主体责任的具体化回应,同时也为各地正在开展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一、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概念的解读对于什么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意见》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仅提出: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

具体内容包括: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辩护、代理、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的人民调解活动等。

由此可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从理论上讲应是以上内容组成的相关体系的统称。

基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基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基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摘要:在政府公共职能的构成上,其中公共法律服务也是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成为当前社会实现依法治国推动的重要措施。

这些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各个省市和地区也十分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

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突出的价值和意义,且其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关键的民心工程。

为此本文在观点分析上,围绕基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相应观点的思考和分析,促使我们能够对当前我国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情况,以及如何实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有清晰的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思考和分析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法律知识也有越来越高的需求度。

为此,结合公众的需求,实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显得十分关键且必要。

通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立,能够充分符合基层百姓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从而促使百姓能够借助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获取到自己所需的法律服务支持。

本文在观点分析的过程中,围绕当前我国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情况进行了相应观点的分析。

一、当前我国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现状从现状来看,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充分意识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的价值和意义,也纷纷在基层进行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

通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立,能够基本满足基层群众进行法律咨询、公正以及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一系列需求。

结合现状来说,我国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上,主要的特点是:(一)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的针对性构建在实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我国基于需求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的针对性建设,具体的对策是:首先是进行实体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构建。

当前,越来越多省市和地区已经充分意识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构建的价值和意义,并立足需求视角出发实现综合性法律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通过这些实体平台建设,能够基本满足基层公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为基层公众进行法律问题咨询、获取法律援助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保障。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在路上”专题工作经验4篇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在路上”专题工作经验4篇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在路上”专题工作经验4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在路上专题工作经验一近年来,__区司法局通过整合司法行政法律服务资源,坚持五个聚焦,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热线、实体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公共法律服务在服务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聚焦体系建设规范化。

一是完成标准化体系框架搭建,建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调畅通的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成立了__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编写工作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涵盖平台、产品、服务、管理全领域,贯穿接待、受理、办理、评价、反馈全流程。

5个街道29个社区(5个村)分别挂牌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室,成为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咨询法律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申请行政复议的重要场所。

二是强化统一的公共法律服务指挥调度体系,助推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将辖区内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42个人民调解组织、12名法律顾问、105名法律明白人、5个个人品牌调解室,纳入公共法律服务组织体系,每周平均接待群众达100余人次。

三是强化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精准回应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构建以网站、12348热线、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四位一体的服务矩阵,群众可以通过__普法远程会见系统司法专网等平台实现法律服务在线咨询、预约,获取智能法律服务。

聚焦发挥人民调解减压阀作用。

一是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坚持协调联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立了行政复议、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为一体的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建立以区、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触角的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的新时期调解组织体系,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

二是推进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司法所发挥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机制,调动和整合资源,诉调对接、警司联调,把矛盾纠纷排查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变事后被动处置为事前主动预防,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减少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年平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2000件。

公共法律服务情况汇报

公共法律服务情况汇报

公共法律服务情况汇报公共法律服务情况汇报一、引言公共法律服务是指政府或社会组织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教育和其他法律服务的活动。

公共法律服务的开展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汇报将对我国公共法律服务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和规划。

二、公共法律服务的概况1.公共法律服务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公共法律服务的开展可以帮助人民群众了解法律和法治社会的基本内容,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解决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公共法律服务的主要内容公共法律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教育。

(1)法律咨询:提供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见,回答人民群众关于法律问题的疑问。

(2)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解决他们在司法和非司法环节中的法律问题。

(3)法律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向人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3.公共法律服务的组织和管理体制我国公共法律服务的组织和管理体制主要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公共法律服务的开展,各级政府部门负责拨款和提供场地设施,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和资源。

三、公共法律服务的开展情况1.法律咨询服务法律咨询服务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提供法律咨询,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维权、维稳。

(1)咨询渠道和形式:法律咨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面对面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其中以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服务热线和法律咨询网站等渠道较为常见。

(2)咨询热点问题:人民群众的法律咨询问题涉及面广泛,包括婚姻家庭、劳动就业、房产购买、合同纠纷、刑事责任等方面,其中以婚姻家庭和劳动就业问题咨询最为频繁。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总结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总结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总结2021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立足自身职能,坚持突出重点、增加亮点、多干实事,创新思路、务实举措、锐意进取,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创先争优、走在前列,为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今年,市荣获首批“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称号。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一)突出实体化,完善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升级改造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争取市里支持,统筹综治中心建设,按照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将行政执法监督、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社区义工、心理咨询矫治、社区矫正等法律服务资优化整合。

开发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平台,配备公共法律服务终端一体机,为办事群众提供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提升镇街(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和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建设,实现与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互联互通,推进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向基层延伸,形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市、镇、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二)突出实战化,规范运行四大智慧平台一是搭建智慧监督平台,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

为全市29个行政执法部门逐一配备了4g执法记录仪等设备,搭建了行政执法可视化监督平台,并与“雪亮工程”对接,对执法活动实行全景式记录,弥补了执法记录仪拍摄盲区,实现了执法记录仪的主观单方记录与“雪亮工程”的客观全面记录有机结合,有效避免、化解行政纷。

二是搭建智慧调解平台,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格局。

搭建起矛盾纠纷收集汇总、研判分析^p 、分流督办、调处化解于一体的网上调解管理即时办理平台。

同时,市、镇街、社区三级建成集视频会议、视频调解、远程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调解工作视联网平台,并与“雪亮工程”有机衔接,借助“雪亮工程”精准抓拍有关案件细节,固定证据,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强力支撑。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心得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心得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认识在公民法治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建立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仅能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帮助他们答疑解惑,维护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实践中央“群众工作路线”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名法律职业从业者,我对于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构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积极整合司法行政服务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加大为民服务的实际举措,集中窗口服务对外,综合型服务便民,集中受理,一厅式办公全方位解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现有的乡镇司法行政部门部分改造为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律师等司法行政主要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

中心设置窗口化和综合性相结合,以服务内容综合化的特点为群众服务,将极大地简化群众申请程序,真正实现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优势互补,将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方便,成为便民、利民、惠民的又一重要窗口.二、尝试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点。

推进律师事务所与社区结对,强化社区法律服务网络建设。

一是完善的法律服务组织结构,由律师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执业人员与社区实行挂钩结对,引导青年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社区法律服务,担任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随时解决社区居民遇到的法律问题,为社区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二是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

公共法律服务进社区,可进行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不受时间限制,将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公证服务、人民调解等服务业务送到百姓身边.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获得公益性的法律服务。

三是累积经验、以点带面,以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载体,合力打造市区半小时、城镇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四是深化律师与司法所、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活动,利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通过律师和司法所人员相结对,实现与村官们的互动,将城区优质的法律资源导向农村,加快构建区级、镇级、社区一体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全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 11 (中)
律宣传、 矫正帮教四大管理服务体系, 通过司法所穿针引线联网, 建立司法行政 “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 新模式。2013 年, 深化 村、 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 健全三级网络组织。 二、 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一) 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实践 目前, 国内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地区主要是江苏、 浙江、 广东、 湖北、 北京等地, 此外, 还有其他一些地市对构建 “公 益性法律服务体系” 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 下面主要对 具有代表性的广东地区实践经验进行介绍。构建全面覆盖城乡 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经列入 《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 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 并作为 2014 年省委、 省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 公共法律服务已经作为基本公 共服务, 纳入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 (2009-2020) 》 (修编版) 。 为扎实推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广东省司法厅已 经出台 《关于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 《广东省公共 法律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 (2014-2020) 》 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部 分先行地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其 他地区正在试点推进中, 公共法律服务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逐步显现, 其中最有力度的是: 大力推进一村 (社区) 一法律顾问 试点工作。 2014 年 5 月 5 日, 广东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 于开展一村 (社区) 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 , 省司法厅下发 《关于 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一村 (社区) 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的工作 方案》 , 制定发布法律顾问合同 (样本) 、 处理群体性案件 (事件) 指 引、 村 (社区) 法律顾问工作检查评估、 信息数据统计与报送等 9 个指导意见或工作指引。针对广东省律师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的 实际情况, 制定下发 《全省一村 (社区) 一法律顾问律师资源配置 工作方案》 , 明确提出,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口帮扶机制, 安排律师 人数较多的广州、 深圳等六个珠江三角洲地市与律师人数不够的 粤东西北地市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确保全省每个村 (社区) 都有律 师担任法律顾问。 基层村 (社区) 依法治理成效初显, 一村 (社区) 一法律顾问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凸显, 改善了基层治理, 促进了社 会和谐稳定。 (二) 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还存 在以下问题和困难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1.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主体和供给方式比较单一: 长期以来, 受限于传统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 公共服务责任 主体和服务提供主体混同, 公共法律服务的提供主体 (不是指责 任主体) 以国家机关 (主要是司法行政机关) 和国家工作人员 (主 要是司法行政工作者) 为主, 供给方式以政府直��
◆政法论坛
2016 ・ 11 (中)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于耀华
摘 要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阶段,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 公共法律服务存在属性定位不 准, 内容范围狭小, 规模小, 质量低, 政府投入不足, 社会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构建有中国特色惠及全民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 服务体系成为当前重大而迫切的任务。以此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公共法律服务体009-0592.2016.11.222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设服务型政府、 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等方面 的相关论述, 为我国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了政策指引。 (二)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大价值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维 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合法权益、 推动社会的管理创新, 以及化解社 会纠纷与矛盾, 减少群体性事件与上访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都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有利于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权益保障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构建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 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随着城乡公共法 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 大量优质法律服务资源逐渐向农村、 向 基层倾斜, 对村 (居) 的五保户、 低保对象、 残疾人、 老年人、 未成年 人、 农民工等重点对象和城乡地区发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邻 权宅基地使用权纠纷, 伪劣农药、 种子、 化肥坑农事件, 环境污染 造成的种植、 养殖业损害以及家庭暴力等涉及民生的重点事项, 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能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 益, 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 最大程度上保障、 改善群众的民 生问题。 2.有利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有效服务, 更 加注重依法行政、 依法管理, 更加注重对政府重大决策、 重要文件 的合法性审查, 更加重视法治形式创建工作, 促使各项社会管理 创新措施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有序推进。按照江苏的经验 来看, 在其 2011 年全省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活动中, 全省广大法律 服务供着者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 在当地党委、 政府的领导下, 成 立村级换届选举法律服务团队 955 个, 共为 23755 个行政村的两 委换届提供法律帮助, 协助审查、 修订、 完善选举规则 2938 件, 受 邀见证、 监督选举 3980 场, 提供法律咨询 23 万余人次, 得到了各 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司法行政工作 “点多、 面广、 线长、 人少” 的状况在基层非常明显, 被形象地称为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 面对这种情况杭州市司法局创新社 会管理模式: 构建 “网格化” 管理模式, 结合余杭区开展 “网格化管 理, 片组户联系、 组团式服务” 社会管理创举, 以 “一所两定三进四 体系” 思路, 化针为网构建司法行政工作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具 体是以司法所为主体, 定人员、 定职责、 整合党员干部、 法律专业 人员、 各类志愿者三支队伍进网格, 整合法律服务、 人民调解、 法 作者简介: 于耀华,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 D630
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30 多年的 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社会已经积累了大量财富, 如何处理好社 会公平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 同时也是落实中央关于依法治国 方略的重要体现。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研究, 具有 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现阶段,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 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社会矛盾多发频发, 维稳压力不断增大, 迫 切需要转变刚性维稳思路, 切实保障公民权益, 从源头上消解社 会矛盾, 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法律权益, 我 国各地开始探索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 为公共法律体系的 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较系统对我国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理 论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这一重大法治实 践活动有所裨益。 一、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及其重大价值 (一)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 公共法律服务理论的形成, 是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 文明进步的重大成果。二十世纪以来, 以英国、 美国为代表的现 代西方法治国家, 随着法治政府职能强化, 法治社会日渐成熟, 现 代公共法律服务理论体系开始创立形成, 并应用于法治实践。 19 世纪后半叶德国著名财政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 主张政府应该承担起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责。他强调公共支出具 有生产性, 并初步提出了公共服务的概念。 瓦格纳主要着眼于市 场活动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失灵和外部性的缺陷, 强烈主张政府应 该承担起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责, 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政府在公共服 务方面的财政投入, 进而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 切实解决人们 在公共服务需求方面不断增加的趋势, 保障人们的基本权利, 进 而建立 “社会国家” 。该两位学者将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升到国家 主权、 国家建设层面, 尤其后者更是将公共服务的提供与否看作 是一个政权得以存在与否的关键。这种论述充分说明了公共服 务提供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 处于那一历史时期的学者还是主张 公共服务由政府来提供, 内容涉及广泛, 国防、 外交、 国内社会治 安、 司法等等。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实践肇始于清末民初, 当时只 是一些早期法治思想的启蒙和极少法律知识普及, 由政府提供的 公共法律服务还谈不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立, 由政 府提供的法律服务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效果明显。党的十八大 报告关于依法治国、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