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论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论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论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和谐社会需要人们真诚地交流和沟通。

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摆脱了盲从心理,开始普遍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来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人们在文明的政治机制中通过行使话语权来参与政治事务,需要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因此,只有积极推动法治国家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和谐社会。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法治化的社会。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追求,这种差异在丰富社会生活内容的同时,也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而法治为控制无序与混乱不仅提供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来协调、支配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并设定了独立的司法机构、仲裁机构,由其运用特定的法律规则解决纠纷,并且裁判的效力是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

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文明的政治,也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

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摘要 (2)关键词 (2)一、依法行政及和谐社会的含义 (2)二、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2)(一)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2)(二)依法行政是维护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 (3)(三)依法行政是诚信政府的必备要素 (3)(四)依法行政是社会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力保障 (3)(五)依法行政是使和谐社会充满活力的不竭动力 (4)三、加强依法行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 (4)(一)做好行政立法,加强和谐社会的法制基础 (4)(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谐社会的政府办事能力 (5)(三)加强对政府行政的监督 (5)(四)将和谐新思维引入行政执法 (6)(五)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和谐社会建设体制环境 (6)参考文献 (6)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中把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主要的特征,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依法行政;和谐社会一、依法行政及和谐社会的含义依法行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

依法行政与社会注意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依法行政是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和谐社会是依法行政的最终归宿。

二、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一)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依法治国是建立一个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最基本的方面,因此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为行政机关是一个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公共权力,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和体现。

浅谈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联及冲突

浅谈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联及冲突

浅谈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联及冲突一、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它不仅仅是四个全面战略中最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四个全面重要制度协调的基础和法律保障。

中共的十八大会议中, 关于促进依法治国的某些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统称《决定》) 是第一次来以最高的政治文件和执政党最高政治决策的形式, 为进一步指导在新形势下,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通过促进法治和加快在中国法治建设, 促进国家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 积极稳妥地在法治的轨道上深化体制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 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来源, 是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 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和谐社会理论, 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国持久以来一直把这作为重要思想。

三、群体性事件中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的矛盾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首先就提到了民主法治, 可见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把法治摆在了重要位置。

在当今和谐社会下始终是离不开依法治国的, 想要社会稳定和谐就必须建立一个法治社会;不仅仅依法治国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保障, 而且我们要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依法治国的首要目标。

最后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没有了依法治国, 构建和谐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群体性事件怪相分析各地群体性事件频发正成为一种社会怪相, 究其原因, 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简单来说可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民主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主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主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把民主法治作为六个基本特征的第一条,意义十分深远。

一、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完全并列的,民主法治居于首要位置和高一个层次,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完全可以说,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由于实现民主的程度不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和谐状况。

建立在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基础上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现代民主政治既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又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

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与社会管理,对国家重大事务享有知情权,就各项重大决策和立法建议进行充分表达和交流,就能更好地反映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有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

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

相对人治而言,法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国家形态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

一个不实行法治的国家不可能是现代化国家。

国家主要以法律手段来治理国政和进行社会管理,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社会关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处于严格依法办事的状态,社会调控和管理才能摆脱随意性和特权,经济、政治、文化和谐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基本的秩序保障,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关于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又一经典论断,是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课题。

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期进一步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目标作了重要部署,从而将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

这对于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立为我国的政治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理念载入宪法。

这是中国首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公开向世界表明,中国将逐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任务。

提出从制度上、程序上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关于依法治国要求和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

依法治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依法治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性、 主动性 、 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 促进党和人 民 群众 的关 系和谐 ,这 是 构 建社会 主义和谐 社 会 的重 要保证 。 法 治 是和 谐社 会 的基 础 .规 则是社 会有 序运 行 的基 石 .实施 法治 是建 设 社会 主义 政治 文 明的根 本 保障 。 治参 与 的广泛 性离 不开法 治 , 政 政治决 策 的程 序性 、 开性 离不 开 法 治 , 治 权力 的制 约 性 、 治 公 政 政 局势 的稳 定性 离不 开法 治 。 民主政 治一 定是 法 治 的 保障 和维 护下 的 民主政 治 ,没有 法 治 为 民主政 治提 供保 障 . 不会 有 高度 的 民主政 治 . 就 也谈 不上 政 治文 明建设 。因此 , 建设 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 目标 , 同建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2月
成 阳 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n l f a y n r l wc t o r a Xin a gNo ma o Un  ̄i y
De .0 6 c2 o VO . 1 No 6 1 . 2
第2 1卷
胡锦 涛 同志在 省部 级 主要领 导 干部 提高 构建 社 矛 盾得 到 正确处 理 。社会 公 平和 正义 得 到切实 维护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能 力专 题研 讨班 开 班式 上强 调 :我 和实 现 。”I公 平 不仅 指 的是经 济公 平。 “ l l 而且 还 广泛 们所 要建 设 的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 应该是 民主法 治 、 地 涉及 社会 生活 的各 个方 面 。 如分配 的合 理 、 例 机会
与 自然和谐 相 处的社会 。 过具 体 而深入 的分析 说 明只有 依法 治 国, 通 实行社 会主 义 法治 . 才能保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的原则。

标签:以人为本改革开放民主法治发展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前人先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况和总结,是依据新世纪新阶段国情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党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条基本原则,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因为我们党对以人为本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阐述,从而发挥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我们党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中的“人”,决不是指抽象的人,而是特指广大人民群众。

当然包括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的生命、人权和人的尊严。

这里的“人”不是客体,而是主体。

也就是说,不能把人民群众仅仅看作是被同情、被关爱或被救济的对象,而应该看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即依靠力量。

这里的“人”是发展的主体,但不是自然界的主宰。

因而要保持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以人为本中的“本”,不是指事物的本原或本体,而是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不讲发展只讲和谐,而且恰恰是要以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

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只有发展社会才会充满活力。

因此,我们对发展决不能有任何动摇。

当然,我们今天讲发展是指科学发展,即又好又快地发展。

试述依法治国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的重大意义。

试述依法治国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的重大意义。

试述依法治国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的重大意义。

摘要:一、引言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1.含义解析2.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依法治国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重大意义1.保障国家政治稳定2.促进经济发展2.1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2.2 保障知识产权2.3 维护市场秩序3.推动社会文明进步3.1 弘扬法治精神3.2 提高公民素质3.3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与成果1.立法工作取得的进展2.法治政府的建设3.司法改革的成果4.全民法治意识的提升五、结语正文:一、引言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依法治国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1.含义解析依法治国,是指国家的一切行政、立法、司法等活动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保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在我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全体人民共同遵守、捍卫的“国之重器”。

2.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法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法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序的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司法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依法治国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重大意义1.保障国家政治稳定法治为国家政治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依法治国确保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民主性,有效防止和遏制了政治动荡,为我国社会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2.促进经济发展法治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我国经济建设。

此外,依法治国还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为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3.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推手。

建设法治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建设法治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建设法治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摘要: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

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

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

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

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关键词:和谐社会;民主法治;法治政府;民主宪政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决定了未来的中国政府必须是法治政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

一、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首倡者胡锦涛同志把“民主法治”位列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之首是非常富有科学头脑和战略眼光的。

民主法治是制度特征和价值特征,其余都是结果特征。

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无法保障诚信友爱的人际社会关系,就不可能出现充满活力的社会发展状态,就难以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态环境;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现代化气息,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来说,缺乏民主和法治,是最大的不和谐。

因为社会主义的实质就是以社会为主义,即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旗帜,以社会的高度自治为理想境界。

社会主义的神髓就是反专制、倡民主;弃人治、崇法治。

因此,发展民主、实行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

传统社会主义的最大弊端就是在过度强调计划功能否定市场功能的同时,虚拟民主、淡化法治。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就是把建设市场经济国家和民主法治国家作为根本性的目标。

浅谈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浅谈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浅谈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南开区副区长朱峰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它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大力发展民主政治为它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它提供牢固的精神支柱,同时更需要法治的保障。

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运用法治等手段在不断地社会调节中实现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建设必须与之相适应。

法治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赖以建立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它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

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同一性,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推进法治建设。

首先,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法律体现公平、正义,体现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关键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健全民主制度,营造新的机制和环境,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体现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断完善法治手段,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其次,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没有社会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就会失去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法治是构建有序社会最主要的手段,法律以其特有的强制力和威慑力,预防和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并运用特定的法律规则解决纠纷、缓和矛盾,从而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地运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秩序保障。

第三,法治所倡导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平地分配社会权益。

法治在促进和维护社会正义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资源、利益和负担进行权威性、公正性的分配。

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论文导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关键词: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和国家长治久安。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

切实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我们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坚持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

改革是一个破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的过程。

改革必然会带来利益关系的调整,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改革总的方向出现了问题,改革就是要理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以及人民内部的各种重大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

因此,改革既是发展的动力,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目前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扫除各种体制性障碍。

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突出体制性障碍,要切实加大以下相关领域体制改革的力度。

1、切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既要重视解决初次分配中的某些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如一些人的非法暴富、一些部门凭借行政权力获得大量额外收益、某些垄断行业以垄断地位获取收益、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例偏低等;又要重视解决二次分配中由于税收制度不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政府公共投入不足等导致的某些分配不公现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以人民满意、社会和谐、国家稳定、发展持续为导向,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

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富强不仅指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括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追求富强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足的目标。

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之二。

民主包括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两个方面。

政治民主要求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和平等权利。

社会民主要求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之三。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宝贵财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注重推动科学文化普及和科学精神培育,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推动全社会的全面发展。

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之四。

和谐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注重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

自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之五。

自由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权利和自由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需要积极推进法治化、法治社会建设,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人权,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法治中国

法治中国

法治中国——法治的重要性摘要:1978年,中国只有宪法和婚姻法等寥寥几部法律,而截至2014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已经达到242部。

今天的中国,虽然不能说其法律体系已经建立得非常完善,但是正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法律开始的从寥寥的几部到现在的二百多部,体现了中国对依法治国的重视。

这样的数字,也折射出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更体现了法治的重要性。

关键字:法治、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党正文当今的世界,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如果想要让国家有规范地运行,想要让国家实现公平,减少社会矛盾或者想要让国家人民生活幸福,就必须要有法律。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指导原则,是发展中的马克思法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价值取向为公平正义。

建设国家、管理国家所要实现的理想境地是经济富足、政治进步、文化昌明、社会和谐,这些目标的实现皆有赖于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统领。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经验来看:社会的主流价值决定着社会的文明走向和发展方向。

一个良善的社会必定是将公平正义奉为圭臬的社会,而一个公平正义不彰的社会必定会走向经济的衰退与凋敝、政治的专制与腐化、文化的消沉与堕落、社会的混乱与无序。

在一个国家中,利益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冲突与矛盾也是变化多端的,因此执政者的首要任务并非是缠身于具体事务的细枝末节中而是要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进而消除冲突,维护公平,匡扶正义。

在此意义上,管理国家的本质就在于价值选择;而一个好的执政者的标准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会义无返顾地选择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是以“以人为本”为本质要求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公平正义,其实现有赖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公平公正执法司法理念的树立。

社会主义社会一定是以公平为基本特征、以正义为最终价值的社会。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法治的精神不仅在于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复杂的执法工作机制,更在于公平正义精神与价值在法治各个环节中真实的体现和实现。

法治与创建和谐社会(定稿)

法治与创建和谐社会(定稿)

透过十八大看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1997年7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于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予以确定。

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的提法更进一步,不仅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这些提法表明,党的十八大已将“社会管理法治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指导思想、基本路径和主要方法。

法治的理念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推进,正在成为从基层到中央上下一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200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更提出了社会和谐的问题。

2004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其具体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更全面的阐述。

同年召开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今后工作指导和部署的具体要求是着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是把构建和谐社会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是怎么样的关系,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思考。

从两者在中共历次大会上的地位加强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加快法治建设,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

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

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

党执政的社会 基 础 、 现党 执 政 的历 史 任 务 的必 然 要 实 求” 。具体来讲 , 是我 国 目前正 进入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 一
关键 阶 段。 当 前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已 经 进 人 由 人 均
[ 收稿 日期】 06— 8 1 20 0 — 8 【 作者简介 】 甘信奎( 9 1 17一
我们党明确提 出构建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重 大 任
务 , 标志着 随着 我 国经济社 会的 不断发 展 , 这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的总体布局 , 明确地 由社会 主义经 济 更加 建设 、 政治 建设 、 文化建 设 三位一 体 发展成 为社会 主 义
经济建设 、 治建设 、 政 文化 建设 、 社会 建设 四位一体 。它 表 明, 我们党清醒地 把握住 了我们党 和我 国社会所处 的
意义 。

明, 这一阶段 既 有 因为举 措 得 当而 快 速 发展 的成 功 经 验, 也有因为应对不 当而陷入发展 陷阱 的失败 教训 。中
央提 出构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 正蕴含着 争取第一 种 光
明前景 , 规避第二种暗淡前 景 的战略意 图。二是 我 国正
处于经济社会 结 构整 体转 型 时期 。党 的十一 届三 中全 会 揭开改革开放 的序幕 至今 已 2 0多年 了。从 经济体制

协调状态 , 其功 能处 于最 优化状 态的社会 。构 建社 会主 义 和谐社会 , 是一 个 系统工 程 , 需要 我们 从整体 上 思考 发展问题 , 运用政策 、 法律 、 经济 、 政等 多种手段 , 行 统筹
) 男, , 河南省信阳市人 , 中共漯河市委 党校 副教授 。
3 ・ 6

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辽东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形式与政策题目: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姓名:***学号: **********班级: B1204专业:网络工程层次:本科2015年6月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摘要:国家前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并精辟阐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日益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践迈入更高阶段。

以十五大报告的精辟论述为指导,全面深入研究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对于我们切实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理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制人治法治重要性必要性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

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

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

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

因此,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状况。

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四,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总结长期的执政治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基本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提和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提和基本要求

实体 正义 的保 障 , 更是 具有着其独特的价值。所以 ,法治思
维要求相关 的权力行使 者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 ,必须要严 格 的按 照相关法律 程序来进 行 ,不能凭着 自身的主观意见做
出决 策 ,所 以必须要 杜绝违反程序的行为。而公平 正义的另
外一个要求就是在 制定 规则 的时候 ,不能只考虑到多数 人的 本 上进 行发展 ,人们 才能够当家做 主。要想 保证 社会 主义和 利益 而忽视 了少数人 的利益 ,力争做到公平。

人 文社 会

青年时 代
Y O U T H T I M E S
2 0 1 5 年第l 5 期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 会主 义和谐社会前提 和基本要 求
孔艳萍
广西贺州市 富川瑶族 自治县党校 广西 贺州 5 4 2 7 0 0

系 日益 完善 ,法治体 系的完善 ,不仅是我 国改革 开放 的重要组
( 四) 遵守程序是践行法治思维 的重要保障
谐社会 ,就要建 立社会 主义法 治 ,只有 在治理国家时 ,充 分
的利用 法律 手段 ,依 法治国 ,人人要严格 的遵守法律 ,才能 安全来说 ,必须要依 法行 事 ,严厉 打击 毒奶 粉 、瘦肉精 、地
随着 城市 现代化进程 的 日益加快 ,当代的法治实行 的主 够保 障经济社会 的发展 ,社会 才是充满 爱的。如在维护食 品 要动机就是为 了能够 限制公权力 的滥用 ,进 而能够保证人 自
个人 还是 组 织 ,都 不 能 拥有 法 律 豁 免 权 ,更 不 能 享 受 到 法 律
律的权威性 。在社会发展 中 ,法 律必须要凌驾 在社会之上 ,
律 为最 高权威 。执政党必须要严格 的按照法律来行使人 民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与保障路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与保障路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与保障路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构建和谐社会。

依法治国可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有效防范和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提高治理能力。

依法治国可以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政府依规行事,加强政府的职能衔接和协调配合,提高政府各部门的协调联动能力,推进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

三、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依法治国可以消除不正当竞争和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保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和公正监管机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加强国家治理能力。

依法治国可以加强国家治理压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新情况,推进各领域制度的完备、有效、科学和规范建设。

保障依法治国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让公民充分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思想和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和规定,构建全社会的法治文化。

二、加强依法治国的法律制度建设。

加强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完善和修订,建立和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重视权利保障,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完善法律实施体系,保障法律实施的公正、公平、公正、公正。

三、加强依法治国的司法保障。

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有效性,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司法程序和司法制度,强化司法监督和审计机制,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司法作用,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依法治国的行政保障。

加强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规范行政机关行为规则,建立健全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管机制,强化行政法律责任和监督机制,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时代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和完善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注重法律宣传、制度建设、司法保障和行政保障等多个方面的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各项法制建设,实现全民法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

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

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

谐 ; 有积极推 动法 治 国家 建设 , 能从根 本上建 立和 谐社会 。 只 才 ( ) 二 和谐社 会是 社会 法制化得 以发展 的土壤

不 公, 不独 立 , 会公正将 荡然无 存 , 会和谐 也将 不复存在 。 社 社 ( ) 法治 国, 三 g x 为和谐社 会奠 定坚 实的基础 我 国近 2 年来历 史经验 的总 结, O 正说 明法 治本 身 的优 越性
关键 词 法治 和谐社 会 法制建设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09(0 90.7.1 10 .5220 )9380 中图 分类号 : 9 D0


法治 与和谐 社会 之 间密不可分
题上 存在 的主要 问题不 是无法可 依 , 是有法 不依 而 执法 不严 , 法不究 。 努力从“ 违 要 法是 阶级斗 争工具 的工具
条 不紊 , 有序 的社会 , 井然 和谐并 不是 自 而然地形 成 , 必须通 用 法律 手段 去调整 , 护各种 社会关 系 , 进和 治理各项 事业 。 然 而 保 促
过 调节而 实现 。 法律 是整个 社会关 系调节 器的重 心 , 由不 同的行 依 法治 国 , 就是 依照此种 法律 制度规 范治理 和管好 国家事 物 , 且 为规 范形成彼 此协 调的各 种秩序 , 有利于树 立公 民守法 意识 , 使 需 要处理 好“ 法治” 人治” 与“ 的关 系 , 突现 以“ 治” 法 治” 人 向“ 的历 权利 义务观念 深入人 心 , 为法治 国家奠定 扎实 的思想基 础 。 谐 史性 转变 。 中国真 正成 为“ 和 依法 治 国” 的社会 仍然 有各种 阻力 。 社 会运行机 制 的建 构正是法 律大有可 为的领域 , 没有和谐 的社会

论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论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添加 标题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 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添加 标题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 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和科技进步。 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PART FIVE
培养公民法治意识, 强化法治观念
传播法治文化,弘 扬法治精神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 境,促进社会文明 进步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提供有力 保障
依法治国能够强 化社会成员的法 律意识和法治观 念,使人们自觉 遵守法律法规, 提升整个社会的 文明程度。
依法治国有利于 维护社会稳定和 公共秩序,为社 会的文明进步提 供有力的保障。
依法治国能够促 进公平正义和社 会进步,为社会 的文明发展提供 源源不断的动力。
PART SIX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是依法治国的重要 内容,旨在保障公 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依法治国的基 本理念
依法治国在维 护社会稳定中 的作用
依法治国在推 动经济发展中 的作用
依法治国在促 进社会文明进 步中的作用
依法治国在保 障和改善民生 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这段话是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简单明了的指出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也蕴含着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然而,社会和谐绝不会自发生成,也不会自然实现,只有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条基本特征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下才能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社会;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其中,社会主义法治应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只有以法律手段来治国理政,使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处于严格依法办事的状态,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基本的秩序保障,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易言之,法治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调控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依法治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落实。

截止到2011年2月,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

一个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这为我们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坚持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基本保障
理念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导,也是为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一种价值取向。

理念的偏差直接导致行为的偏差。

我们要厉行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有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这就是要坚持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潮流,体现人民意愿,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最佳方略。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体现了一种高层次的政治文明,是已经被人类历史所证明的一种进步的治国方式,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必须将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纳入法治的轨道,用法治的权威来保障国家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二、坚持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为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矛盾创造有利条件
社会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全社会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我国利益主体和利益需求的多样化,使得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

如果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不能及时有效地得以调整和解决,就会在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造成对立,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在民主基础上制定的法律法规,确定利益主体、界定利益范围、指导利益分配、协调利益关系,并对生活困难群众给予救助,就能维护社会公正,避免社会利益之争的激化,使各个阶层实现共赢共荣,共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坚持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为人们之间的诚信友爱创造良好环境。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就没有相互的合作和普遍的社会认同,也就没有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法治社会可以创造诚信友爱所需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培养人们内心的宽容、谦让和互助友爱地相处。

三、坚持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为激发社会活力创造宽松氛围
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依法治国通过法律的形式确认和维护劳动者的创业动力、经济利益和创造成果,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鼓励人们创新的良好氛围,营造平等竞争和共谋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空前发展,但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以法律的形成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原则,抑制和制裁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是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坚持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是因为和谐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法治社会。

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以法治为中心,构建一个秩序井然、公平公正、人民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人能够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社会,可以说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只有加强法治,才能保障社会有秩序的运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享有殷实安康的生活。

所以,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都追求在规则和秩序范围内的社会和谐与进步。

参考书目:
1. 《从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6年版
3. 《依法治国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4. 《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5. 《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年第2版
2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