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CI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合集下载

bsci流程

bsci流程

bsci流程BSCI流程。

BSCI(Business Social Compliance Initiative)是由欧洲零售商协会发起的一个社会责任倡议,旨在通过监督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问题,推动全球供应商遵守国际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

BSCI流程是指在参与BSCI倡议的企业中,执行BSCI审核和认证所需的一系列步骤和程序。

下面将详细介绍BSCI流程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首先,企业需要进行自我评估。

这一步骤是BSCI流程的起点,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社会责任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劳工权利、工作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自我评估,企业可以了解自身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改进和整改工作提供依据。

接下来是制定改进计划。

在完成自我评估后,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针对自身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和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

改进计划需要具体、可行,能够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并符合BSCI的审核标准和要求。

然后是供应商管理和监督。

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供应商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符合BSCI的要求和标准。

这包括对供应商的定期审核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确保产品的生产过程符合国际劳工标准和环保要求。

另外,培训和教育也是BSCI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对内部员工和供应商进行相关的社会责任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和供应商对BSCI倡议和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落实。

最后是审核和认证。

企业需要选择合格的第三方机构进行BSCI审核,确保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符合BSCI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审核合格后,企业可以获得BSCI认证,成为BSCI倡议的合作伙伴,享受BSCI带来的各种优势和机会。

总的来说,BSCI流程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涉及自我评估、改进计划、供应商管理、培训教育、审核认证等多个环节,需要企业全面参与和配合。

BSCI生产成本与产能规划程序

BSCI生产成本与产能规划程序

生产成本与产能规划程序版本:A0版适用部门:公司所有部门文件编号: COP-041生效日期:20160505修订记录版本改版者日期改版原因改版内容说明1.目的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3.职责财务部负责成本计算和产能规划的解释和实施。

4.工作程序A、成本计算控制程序:4.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

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4.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

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

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有两种:①直接费用。

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

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

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

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

BSCI程序文件

BSCI程序文件

BSCI程序文件引言概述BSCI(厂商管理程序文件)是供全球供应商遵守的一套标准,用于确保供应链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程序文件是为了帮助供应商满足他们所谓的社会责任,包括合规性、强制劳动法的遵守、环境保护、反贿赂以及相关的商业伦理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BSCI 程序文件,包括其背景、目的以及五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背景BSCI程序文件是由BSCI(厂商管理程序文件)发起的。

BSCI 是欧洲零售商联合会在2003年推出的一项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计划。

该计划旨在以合作的方式改善全球供应链的劳工条件和环境保护。

BSCI程序文件是BSCI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供应商。

目的BSCI程序文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供应商遵守一套统一的标准和准则,以确保他们的业务符合合规要求。

这些标准和准则涵盖了供应链的各个方面,从工作场所条件到环境管理,以及商业行为的道德规范。

通过遵守这些标准,供应商可以提高其声誉和竞争力,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正文内容1. 劳工条件1.1 合规性要求:BSCI程序文件对供应商的劳动力要求苛刻,要求员工享有基本权利和保障,如自由结社权、集体谈判权以及工作时间和工资等。

此外,禁止使用非法劳工和童工,保护妇女和弱势群体的权益。

1.2 管理体系:供应商必须建立健全的劳工管理体系,包括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机制,以满足BSCI的要求。

同时,供应商应建立透明的劳动合同和员工手册,并积极支持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1.3 监督和评估:BSCI程序文件要求供应商接受定期的社会责任审核,并与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合作,进行外部供应商评估和监督。

这些评估和监督旨在确保供应商遵守劳工条件的要求。

2. 环境管理2.1 环境法规遵守:供应商必须遵守国际和当地的环境法规,包括废物处理、水和能源的使用以及排放等。

他们还需要建立环境管理系统,并进行定期的环境影响评估和改进计划。

2.2 资源保护:BSCI程序文件要求供应商采取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BSCI产品成本计算和产能规划程序的程序

BSCI产品成本计算和产能规划程序的程序

生产成本与产能规划程序1.目的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3.职责财务部负责成本计算和产能规划的解释和实施。

4.工作程序A、成本计算控制程序:4.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

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4.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

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

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有两种:①直接费用。

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

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

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

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

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

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①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

产品成本核算流程

产品成本核算流程

产品成本核算流程一、成本要素的确定与分配1.原材料成本的确定:根据企业所采购的原材料种类和数量,结合单价计算得出原材料的成本。

2.直接人工成本的确定:根据工人的工时和工资水平计算得出直接人工的成本。

3.制造费用的确定:包括间接人工成本、制造业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配相应制造费用。

4.分配成本:根据不同产品的生产量进行成本分配,确定每个产品所占用的成本。

二、成本核算方法选择1.作业成本法:按照不同工作中心或成本池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适用于生产环节独立的产品。

2.过程成本法:按照生产过程或部门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取得的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的产品。

3.标准成本法: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实际成本偏离预算成本的程度,以评估企业的成本控制状况。

三、成本记录1.成本要素记录:将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要素记录在成本账户中。

2.辅助成本记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记录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等辅助账户中。

3.间接成本的分配:根据不同的成本分配基础,将间接成本分配到产品或生产过程中。

四、成本核算报表的编制1.成本清单:列出每个产品所包含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细项。

2.成本计算单元表:将每个产品的成本进行详细计算,包括各种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成本分析表:对不同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各项成本的变动情况,分析成本控制的效果。

五、成本分析与控制1.成本偏差分析:通过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偏差进行分析,找出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

2.成本控制措施:根据成本偏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成本超支和提高成本效益。

3.成本效益评估:根据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对成本控制的效益进行评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流程的实施,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和变动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成本控制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简述产品成本的计算程序。

简述产品成本的计算程序。

简述产品成本的计算程序。

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要的所有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等;间接成本是指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如设备折旧、场地租金等。

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及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首先,要计算直接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直接材料成本:1. 确定产品的标准配方:根据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生产配方确定所需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2. 确定材料价格:通过询价或与供应商谈判确定材料的购买价格。

3. 计算实际使用的材料数量:根据生产记录或库存记录确定实际使用的材料数量。

4.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将实际使用的材料数量乘以材料的购买价格,得到直接材料成本。

其次,要计算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人员的薪资成本。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直接人工成本:1. 确定产品的标准工时:根据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生产配方确定完成一件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

2. 确定工资率:根据员工的薪资等级和工作岗位确定工资率。

3. 计算实际使用的工时:根据生产记录或工时记录确定实际使用的工时数量。

4. 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将实际使用的工时数量乘以工资率,得到直接人工成本。

最后,要计算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相关但不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成本。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间接成本:1. 确定间接成本项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项间接成本项目,如设备折旧、场地租金、管理人员薪资等。

2. 确定间接成本分配基数:根据企业的计算方法确定间接成本分配的基数,如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或产品的机时数等。

3. 计算间接成本率:将间接成本总额除以间接成本分配基数,得到间接成本率。

4. 计算产品的间接成本:将产品的直接成本乘以间接成本率,得到产品的间接成本。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产品的总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准确记录和统计各项成本数据,及时调整成本计算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程序
标题: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程序
在进行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程序时,需要以下步骤:
1.确定作业成本的要素:首先,需要确定用于计算产品成本的作业成本要素,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等。

2.收集成本数据:收集用于计算作业成本的数据,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直接人工的工资、制造费用的支出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分配直接材料成本:将直接材料成本按照产品所使用的材料量进行分配。

可以通过计算每个产品使用的材料数量,然后乘以材料单价来确定每个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

4.分配直接人工成本:将直接人工成本按照产品所需的人工工时进行分配。

可以通过计算每个产品所需的总工时,然后乘以直接人工的单位成本来确定每个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

5.分配制造费用成本:将制造费用成本按照某种适当的基础进行分配,如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的比例。

可以通过计算每个产品所占总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的比例,然后乘以制造费用的总成本来确定每个产品的制造费用成本。

6.计算产品成本:将分配到每个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相加,得到每个产品的总成本。

这个总成本即为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

在进行上述计算程序时,需要确保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不涉及任何广告信息或侵权争议。

同时,要避免使用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文章应当完整,不出现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或段落不完整的情况。

这个计算程序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产品成本,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

产品成本核算标准流程完整版

产品成本核算标准流程完整版
将超期库存物料、呆料分别反映管理处及主管副总。
呆料按照呆料处理流程处理;
----呆料代用:成本核算员计算呆料代用金额,反映物料代用增加的成本;
----呆料变卖报废:成本核算员计算变卖及报废物料成本,由财务作帐务处理;
超期库存物料处理:
----由开发、工程确定处理方案;
----由计划实施处理方案;
----成本核算员根据仓库实际代用情况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标准流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 始
确定不合理库存标准
物料查询
反映超期库存物料、呆料
超期库存物料、呆料处理
报告说明
结 束
公司管理部门
成本核算员
成本核算员
公司相关部门
成本核算员
要求明确物料合理库存时间。
查询物料系统,查看物料库存时间;
确定不合理物料库存范围;
统计超期库存材料、呆料数量;
计算超期库存材料、呆料金额。
3.产品成本核算的流程/职责和工作要求
由计划部确定责任部门,公司管理处提供处理意见。
出具新增呆料、超期库存物料分析图表;
不合理库存规定文件
超期库存材料、呆料统计明细表
超期库存材料、呆料统计明细表
仓库代用材料发文、零星领料单
超期库存材料、呆料分析表、以上图表每月10日前出具。
编制:
审核:
批准:
1.目的确定物料管理的流程、职责和工作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的物料管理。

产品成本核算基本程序

产品成本核算基本程序

产品成本核算基本程序产品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产品成本的准确核算,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和优化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以下是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明确成本核算目标和原则成本核算目标主要是为了获取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以辅助企业决策。

同时,还需要制定一些成本核算原则,如全面性、一致性、可比性等,以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确定核算对象核算对象可以是产品、部门、工序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选择合适的核算对象可以更好地掌握产品的实际成本,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支持。

三、确定核算周期核算周期是指每次进行成本核算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可以选择月度、季度或年度进行。

四、收集成本数据收集成本数据是产品成本核算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各项成本。

对于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可以通过工单、工资表等方式进行收集;对于制造费用,可以通过费用报销、凭证等方式进行收集。

五、分配共同成本共同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产品的成本,如间接材料费用、间接人工费用等。

分配共同成本需要根据合理的分配基础进行,一般可以根据产能、劳动力等进行分配。

六、计算产品成本在收集和分配完各项成本后,需要对产品成本进行计算。

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和分配共同成本等,通过加总这些成本可以得到产品的总成本。

七、制作成本报告制作成本报告是将产品成本核算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读,提供决策参考。

成本报告一般包括产品成本明细表、成本控制报告、成本测算报告等内容。

八、分析成本差异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别,通过分析成本差异可以了解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情况,为改进管理提供依据。

九、持续改进和优化产品成本核算是一个持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分析和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可以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水平的目标。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2
2.2 成本信息的生成
2.2 成本信息的生成
2.2.3 成本计算流程
设置成本计算账户; 审核和分配各项费用; 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损失; 计算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计算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图示如下
应付职工薪酬
库存商品 自制半成品
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01
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工作
02
原始记录工作
03
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04
2.4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2.5.1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生产按工艺过程的特点分类 单步骤生产(简单生产):如发电。 多步骤生产(复杂生产): 连续加工式生产:如纺织、冶金等生产。 装配式生产:如机械、仪表等生产。
产品成本与成本项目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车间的用电用气) 制造费用 注: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增设废品损失、燃料及动力、自制半成品等成本项目。
反映的内容: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是全部生产费用;成本项目中反映的是仅指某部分的费用。
2.5 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
01
02
03
大量生产:连续不断的生产相同产品,只能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
大批生产:可视具体情况,按产品品种或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
单件、小批生产:一批产品一般可同时完工,可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
从产品生产组织特点看
2.5 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
2.5.2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种类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 是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发电、采掘等, 也可用于管理上不需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小型水泥、制砖等。

产品成本核算流程成本核算流程

产品成本核算流程成本核算流程

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一、制造成本的核算对象制造成本的核算对象,是指成本核算过程中,为归集生产费用而确定承担费用的客体;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成本核算的核心;制造成本核算对象具有层次性,必须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具体情况如下:1单步骤生产的产品应以最终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2 多步骤小批或单价生产的企业,应以每件、每批或定单产品为核算的对象;3连续或多步骤生产和装配或多步骤大批生产,应以其生产步骤、半成品和最终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4 多品种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应以类别生产为成本核算对象;二、制造成本的项目成本项目,是指对产品成本内容构成所作的分类,其大类包括:1 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形成产品的各种材料;细类主要有:主要材料、原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材料;2 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的制造的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主要有: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福利;3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方式的各项费用;其细类主要有: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资源有偿使用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劳保费、季节性修理期内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直接成本包括产品中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属于间接成本;三、制造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制造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的明细核算按"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及其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设置明细账;制造费用按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间接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明细账表,一般可按成本费用项目设计成多栏式;发生各项生产费用,借记"生产成本"及其有关明细账,结转已完工并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半成品及已提供的劳务,贷记“生产成本"及其有关明细账;"生产成本"的余额在借方,反映尚未完工的产品成本;发生制造费用,借记"制造费用"及其有关明细账;分配制造费用,贷记"制造费用"及其有关明细账,期末无余额;四、基本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1.直接材料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1)填到领料凭证并附注领料部门和用途;2)月末编制"耗用材料汇总表"并送至财会部门;3)财会部门编制记账凭证;4)外购动力中直接耗用于生产的部分,也应作"直接材料"处理;5)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核算,则在计入生产成本时分摊材料成本差异;2.直接人工及其福利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1)按工资及应付福利费发生的部门和用途编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进行归集和分配;2)对于应付福利费,如果在成本项目中设有"其他直接支出",则与直接生产人员工资一样计入"直接人工"项目;3.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1)制造费用首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2)每月费用归集完,按一定标准进行计算计入受益对象;3)账务处理时,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项目,贷记"制造费用"及其有关明细账户;五、辅助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辅助生产是指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基本生产车间、厂部管理部门提供服务,而进行辅助性生产和劳务供应;辅助生产有两类:一类是单一的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劳动的辅助生产,如供电、供水、供气和运输等;一类是可以提供多种产品或劳务的辅助生产,如工具、模具制造和机器设备修理等;1、辅助生产费用发生的账务处理辅助生产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归集,该账户也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明细科目;辅助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以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部门转入的费用,应按照辅助生产车间所提供的产品、劳务的种类和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2、辅助生产的劳务和产品成本的计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成本计算有关,辅助生产的类型不同,则处理方式也不同;1)提供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其发生的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可按成本项目直接归集;由于这类辅助生产大都无在产品,将每月归集的生产费用总额即该车间提供的劳务的成本总额,除以劳务总量得到每一劳务的单位成本;2)提供工具、模具等产品的辅助生产车间,其发生的生产费用有直接费用、也有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应直接归入某产品的成本;间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多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确定出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3、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和账务处理辅助生产车间往往要向其他辅助车间、基本生产车间、企业总部和分部、管理机构、在建工程、对外服务和其他一些部门单位提供劳务和产品;这些受益的对象则应承担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成本,又由于受益程度不尽一致,,必然要对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妥善有序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很多;诸如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1)直接分配法;该方法假设: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而是将各辅助生产成本的明细账户所归集的成本费用直接分配给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计算公式为:A.某辅助生产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成本费用总额÷该生产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产品总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劳务产品量B.各受益单位对象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单位对象耗用劳务产品数量×分配率例1: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数量资料如下表:辅助费用:如下表:供电车间直接归集的费用是:直接材料8 000元,人工1 600元、制造费用1 400元、合计11 000元;修理车间直接归集的费用是:直接人工2 400元、制造费用4 530元、合计6 930元;根据以上资料,对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处理如下:①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供电生产车间成本费用总额÷供电车间提供电力总量-修理车间耗用电力总量=8 000+1 600+1 400÷44000-4 000=②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修理车间成本总量总额÷修理车间提供工时总量-供电车间耗用工时总量=2 400+4 530÷3 300-500=③产品A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产品A耗用电力总量=×10 000=2 750元④产品B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产品B耗用电力总量=×20 000=5 500元⑤一车间的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电力总量+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修理工时总量=×2 000+×1 200 =550+2 970=3 520元⑥二车间的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电力总量+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修理工时总量=×1 000+×1 000=275+2 475=2 750⑦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的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企业管理部门耗用电力总量+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企业管理部门耗用修理工时总量=7 000×+600×=3410账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750--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 5500制造费用--一车间 3520--二车间 2750管理费用 341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1 0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6 9302)一次交互分配法假设: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分配标准如下:①在相互提供出和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之内交互分配生产费用;②将辅助生产分配前的费用,加上分配进来的费用,减去分配出去的费用,再将其分配给基本生产成本及车间、部门等受益单位;根据上例资料,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对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处理如下:①确定交互分配前交互分配率:A.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A=本月供电车间总生产费用÷供电总量=11000÷44000=B.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B=本月修理车间总生产费用÷修理工时总量=6930÷3300=②供电车间和修理车间相互承担对方发生的费用:A.供电车间承担修理费用=B×耗用修理工时总量=×500=1050元B.修理车间承担供电费用=A×耗用电力总量=×4000=1000元③确定分配给基本生产成本车间及部门的费用总量、劳务量和分配率A.应分配的供电费用总量=原发生供电费用总量+供电车间发生修理费用量-修理车间供电费用总量:=11 000+1 650-1 000=11050元对应的劳务量=44 000-4 000=40 000 B.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供电费用总量÷对应的供电电力总量=11 050÷40 000=C.同理: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6 930+1 000-1 050÷3 300-500 =④根据上一步得出的供电车间、修理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计算各产品、车间及管理部门分别应承担的供电费用金额、修理费用金额;这和直接分配法中的步骤二完全相同,读者可以自行完成其分配过程;根据费用分配结果,作如下的会计处理:首先,作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分配的处理: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10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00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0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1050然后,作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基本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一车间--二车间管理费用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105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6 880六、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账务处理1、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费用承担对象不明确,因此不能直接分清应由各成本计算对象负担多少,只能先在"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归集,确定了分配标准后,再将制造费用结转到各对象的成本中去;2、制造费用的分配我们更注重的是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鉴于企业生产的特点不同,采用的费用分配标准不同;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一般是:①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②生产工人人数;③生产工人工资;④机器工作工时;⑤直接材料成本;⑥直接生产成本等;例2某年某月生产甲产品和乙产品,第一车间的制造费用3 600元,第二车间的制造费用4 000元,管理部门发生的制造费用2 400元,甲产品生产工时3 000个,乙产品生产工时3 800个;1)假定甲、乙产品的价值由各自的生产工时确定,而各个车间、部门发生的制造费用均服务于生产甲、乙产品;则:甲产品分配率=甲产品生产工时÷甲乙产品生产工时合计=3 000÷3 000+3 800=乙产品分配率=乙产品生产工时÷甲乙产品生产工时合计=3 800÷3 000+3 800=2)根据甲、乙产品分配率,确定第一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在甲、乙产品基本生产成本的分配;甲产品承担制造费用=甲产品分配率×第一车间制造费用=×3 600=1 元乙产品承担制造费用=乙产品分配率×第一车间制造费用=×3600=元同理,确定第二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在甲、乙产品基本生产成本的分配;3)制造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甲产品--制造费用 1--乙产品--制造费用 2贷:制造费用--车间 3 600借:生产成本--甲产品--制造费用 1--乙产品--制造费用 2贷:制造费用--二车间 4200在实际工作中,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要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慎重选定;七、基本生产成本计算及产品完工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1、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计算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熔炼等企业,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在成本管理上要求提供分步骤的成本资料,也可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如小型水泥、化肥、制砖业等企业;下面介绍其成本计算过程:1)设置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单按产品品种设置,每种产品对应一份产品成本计算单;成本项目纵向细目包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合计、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成本项目横向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2)整理和分配本期各成本要素的费用、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成本要素的费用;A.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该表纵向包括原材料、主要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原材料小计、低值易耗品等细目;该表横向包括基本生产成本再按产品品种细分、辅助生产成本按辅助生产车间细分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将横向合计项记入借方,纵向合计项记入贷方;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直接材料--基本生产成本--×产品--直接材料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车间--辅助生产成本--××车间制造费用--基本车间--辅助生产贷:原材料 --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B.编制"工资及应付福利费分配表";该表纵向包括:应付工资生产、应付工资分配率、应付工资金额、应付福利费等细目;该表横向基本生产成本按品种细分: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工资福利费、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等细目;合计按横向和和纵向依次进行;将横向合计项依次记入借方,纵向合计项依次记入贷方;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贷:应付工资同时: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应付福利费C.结转本月发生的各项利息费、折旧费、水电费、差旅费、劳保费等;这些费用不仅发生在厂部、车间,同时服务于产品生产;因此,在作会计处理时,应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及费用摊销类科目;3)根据第二步骤中各费用分配表和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4)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其会计处理为: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供电车间--供水车间5)将辅助生产成本在各产品生产、车间、厂部之间进行分配,并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该表横向为辅助生产的受益部分;纵向为辅助生产分配标准和对应的分配率及其金额;最后将金额汇总记入贷方,将受益费用发生金额依次记入借方;会计处理如下: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6)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并在产品品种之间分配,并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该表横向表示产品品种等细目,纵向表示分配标准、分配率和分配余额;将横向细目合计记入贷方"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会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7)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若产品无期初、期末在产品、本期费用即全部为完工产品成本;反之,则按约当产量法计算;8)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该表横向是产品品种细目,纵向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总成本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得出总成本数;会计处理如下:借:产成品贷:生产成本2、按对象投入过程的批别组织成本计算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企业;企业的产品试剂、大型设备修理等,也可采用该种组织形式;在这一组织形式下,成本计算过程如下:1)设置成本计算单;这与前有种组织形式不同,它是按批号设置,批号以产品品种为基础;2)整理和分配本期各成本费用;3)根据各费用分配表和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明细账,本步骤也类同于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来计算;4)结转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并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以分配辅助生产成本;本步骤类同于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计算形式之第4、5步;5)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向基本生产成本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总额各生产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各产品耗用标准额6)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7)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同按品种组织形式的成本汇总表、并作结转完工产品的处理:借:产成品 --甲产品--乙产品贷: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3、按对象在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制成品要经历许多步骤和工序才生产而成;企业集团化形成的发展,将这些专业线都集中在一个公司内部;因此分步法越来越成为一种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分步法有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形式;而逐步结转又分为综合逐步结转和分项逐步结转两种形式;在综合逐步结转形式下,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向下步骤结转时,是以一个总额结转的;在分项逐步结转形式下,各步骤半成品向下步骤结转时,是按成本细目结转的;假定A产品经历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第三车间,才最后完成产品A的生产过程;综合逐步结转形式下成本计算步骤如下:1)设置一、二、三车间成本计算单;2)将产品产量汇总表和月初在产品及本期发生费用汇总表的有关资料填入第一车间成本计算单,计算A产品在第一阶段完工半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及月末在产品;3)将产品产量汇总表、月初在产品及本期发生费用汇总表及计算步骤2的数据填入第二车间成本计算单,计算A产品半成品的完工半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单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同第一车间;4)第三车间的成本计算同步骤3;5)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就是将本步骤产成品所耗用的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上步骤各成本项目的成本,以求得产成品原本的项目成本;成本还原一般采用成本项目比重分解法;它是以最后生产步骤开始,将各步骤耗用上一步骤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上一步骤的完工半成品的项目成本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进行分解,还原为项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算式为:步骤项目成本比重=该步骤完工产品项目成本额÷步骤完工产品全部成品额耗用上一步骤的项目成本额=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综合成本×上一步骤项目成本比重在分项结转方式下,将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项目成本分项转入步骤的成本计算单的各个项目成本;例3某市钢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产品,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性投入,M产品的工时定额为100小时,其中第一步工序的工时定额为20小时,第二步工序的工时定额为60小时,第三步工序的工时定额为20小时;期初在产品数量为零、本期完工产品数量 1 000件,期末在产品数量为400件,其中第一道工序在产品200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40件,第三道工序在产品160件,本期为生产M产品共发生原材料费用560 000元,直接人工费503 200元,制造费用473 600元;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分配按约当产量法计算;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第一道工序完工程度=20×50%÷100×100%=10%第二道工序完工程度=20+60×50%÷100×100%=50%第三道工序完工程度=80+20×50%÷100×100%=90%本期在产品约当产量为=200×10%+40×50%+160×90%=20+20+144=184件①完工产品负担直接材料费=560000÷1400 ×1000=400000元在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为160 000元;②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均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503200+473600÷1184×1 000=825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503200+473600÷1184×184=151 800元完工产品总成本=400 000+825 000=1 225 000元在产品总成本=160 000+151 800=311 800元4、按类别组织成本计算形式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如从事陶瓷、标准件、系列机械配件等的生产企业;企业应首先根据技术、历史资料确定一种在工艺、材质、生产、销售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确定其成本系数,即标准成本系数quot;1",然后再根据这一标准成本系数计算出其他种类产品的成本系数,有成本项目系数和各产品的综合系数;●单项成本系数计算公式如下:A.某产品直接材料成本系数=某产品的直接材料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标准产品直接材料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B.某产品工资直接人工成本系数=某产品的直接人工定额÷标准产品直接人工定额C.某产品制造费用成本系数=某产品的制造费用成本定额÷标准产品的制造费用成本定额●综合系数计算公式:某产品成本系数=某产品定额成本÷标准产品定额成本。

成本计算一般程序的内容

成本计算一般程序的内容

成本计算一般程序的内容
成本计算可以定义为企业以测算制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它既可以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用作实施的依据,又可以作为制定企业财务分析和决策的前提。

成本计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数据收集。

首先,需要收集计算成本所需的各种必要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财务报表、预算、会计记账资料和相关部门的报告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进行正确合理的计算,以满足具体需求。

二、费用计算。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就可以根据原则和方法,分析和计算出各项费用的金额。

一般可以将费用分类为直接材料费、直接劳动费用和间接费用等。

三、成本分析。

在费用计算完成后,可以将费用汇总,并对各项费用分析、统计和评估,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

四、数据归档。

归档数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构成成本核算的基础。

归档的数据可以依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来进行分类,以便于今后使用。

由此可见,成本计算是企业有效管理成本的重要环节,以此可以更好地把握企业成本状况,便于制定有针对性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提高企业竞争力。

因此,企业在开展成本计算时,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计收集数据,以及计算、分析和评估等方法,从而实现实时精准的成本核算,更好地发挥成本计算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运用有效的财务决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与一般程序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与一般程序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与一般程序引言在制造业中,了解产品的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和一般程序是制造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讨论产品成本计算的常用方法和一般程序,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的成本。

通常在成本计算中,直接材料成本是根据材料的使用量和价格计算出来的。

为了准确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制造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材料清单,并记录每个材料的使用量和价格。

这样可以确保计算出来的直接材料成本是准确的。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工人的薪水和福利费用。

直接人工成本通常是根据工人的工时和薪水计算出来的。

要准确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制造企业应该记录每个工人的工时和薪水,并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每个工人的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制造和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工厂租金、设备折旧费、能源费用等。

制造费用通常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计和分摊的。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如工厂租金、设备使用时间、能源消耗等,来计算制造费用的具体金额。

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与产品制造和生产过程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行政费用等。

间接费用通常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计和分摊的。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如管理人员的工资、销售人员的佣金、行政办公用品的费用等,来计算间接费用的具体金额。

一般程序收集相关数据要进行产品成本计算,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直接材料使用量和价格、直接人工工时和薪水、制造费用和间接费用等。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记录和分析系统,将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计算直接成本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开始计算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是通过将材料的使用量乘以价格得出的。

直接人工成本是通过将工人的工时乘以薪水得出的。

计算出直接成本后,可以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BSCI产品成本计算与产能规划控制程序

BSCI产品成本计算与产能规划控制程序

1.目的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3.职责财务部负责成本计算和产能规划的解释和实施。

4.工作程序A、成本计算控制程序:4.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

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4.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

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

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有两种:①直接费用。

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

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

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

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

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

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①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

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②先计入成本,后支出。

做账实操-产品成本计算流程

做账实操-产品成本计算流程

做账实操-产品成本计算流程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设备利用好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等,都会通过生产成本反映出来。

那么对于企业所涉及的生产成本要怎么做账务处理?企业生产成本计入什么科目?企业应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耗用情况直接或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类账户。

对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费用,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对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核算。

各辅助生产车间在计算出各自的劳务成本后,按提供劳务量的情况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账户。

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也单独核算本身发生的制造费用,月末还应先将这些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1、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2、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3、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4、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按产品归集的累计费用在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作为制造业的财会人员,日常会计处理中最常出现的就是产品的相关账目的问题,那么产品成本计算表的账务处理怎么做?产品成本计算表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什么是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账户是为了核算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产生的成本的账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成本与产能规划程序1.目的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3.职责财务部负责成本计算和产能规划的解释和实施。

4.工作程序A、成本计算控制程序:4.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

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4.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

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

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有两种:①直接费用。

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

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

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

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

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

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①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

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②先计入成本,后支出。

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

4.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

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摊)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费用的核算最终也就是成本的核算。

成本计算就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

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一些什么性质的费用。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本企业在当期到底有哪些开支,开支了哪些费用。

这是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的基础。

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恰当的计量;如由于设备发挥效用,而磨损的价值,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折旧。

二是费用发生后,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而且要进一步明确开支的费用起了什么作用。

对谁发挥了效用。

费用发生后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①费用发生后没有在当期发挥作用,应向后期递延。

如预付租金等,应计入待摊费用。

②开支发生在当期,而其效用发生在上期。

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应借记入预提费用账户。

③大多数开支,是开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这些费用不仅要计入当期的成本,还要按其具体用途进行分类。

不管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什么,一般来说,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项目;或者说,费用发生后,无非是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耗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产品的实体,这叫直接材料费用;二是消耗各有关人工费用,这些生产工人的劳动直接用于产品的制造,这叫直接人工费用;三是消耗各种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费用,这些费用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这种费用就叫制造费用。

为了反映费用的发生及按用途分类的情况,需要作一笔会计分录,即: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在这笔会计分录中,贷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反映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

这些账户是现金、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账户,反映企业到底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

借方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则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反映这些费用起了什么作用。

其中生产成本是成本计算的主要账户,最后所有的费用都要归集到生产成本账户。

记到生产成本账户的费用还要进一步按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4.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

辅助生产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产品和劳务,也要消耗各种生产费用,同样要计算产品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需要设置"辅助生产"明细账户,其借方汇集发生的各种费用,其贷方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成品成本,同时转入基本生产明细账。

这个账户一般没有余额。

4.5制造费用的分配。

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4.6产成品成本的计算。

通过上述步骤,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都已汇集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则产成品成本就是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

但是,一般企业都同时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因而需要把产品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

"生产成本"账户的有关数据之间有下列关系: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问题,即要把总成本在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一般用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法等方法进行分配。

产成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还要用产成品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求得单位成本,这样产品成本计算才全部结束。

B、产能规划控制程序产能规划是提供一种方法来确定由资本密集型资源--设备、工具、设施和总体劳动力规模等--综合形成的总体生产能力的大小,从而为实现企业的长期竞争战略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产能规划所确定的生产能力对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成本结构、库存策略以及企业自身管理和员工制度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产能规划具有时间性和层次性。

不同企业进行产能规划的程序各有不同,但是,一般来说,企业进行产能规划时,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步骤:一、估计未来的能力需求在进行产能规划时,首先要进行需求预测。

由于能力需求的长期计划不仅与未来的市场需求有关,还与技术变化、竞争关系以及生产率提高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必须综合考虑。

还应该注意的是,所预测的时间段越长,预测的误差可能性就越大。

对市场需求所做的预测必须转变为一种能与能力直接进行比较的度量。

在制造业企业中,企业能力经常是以可利用的设备数来表示的,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必须把市场需求(通常是产品产量)转变为所需的设备数。

二、计算需求与现有能力之间的差当预测需求与现有能力之间的差为正数时,很显然,就需要扩大产能,这里要注意的是,当一个生产运作系统包括多个环节或多个工序时,能力的计划和选择就需要格外谨慎。

在制造企业中,能力扩大同样必须考虑到各工序能力的平衡。

当企业的生产环节很多,设备多种多样时,各个环节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往往不一致,既有富裕环节,又有瓶颈环节。

而富余环节和瓶颈环节又随着产品品种和制造工艺的改变而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是由瓶颈环节的能力所决定的,这是制定能力计划时必须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

否则的话,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某瓶颈工序能力紧张--增加该工序能力--未增加能力的其他工序又变为瓶颈工序。

三、制定候选方案处理能力与需求之差的方法可有多种。

最简单的一种是:不考虑能力扩大,任由这部分顾客或订单失去。

其他方法包括能力扩大规模和时间的多种方案,包括积极策略,消极策略或中间策略的选择,也包括新设施地点的选择,还包括是否考虑使用加班、外包等临时措施,等等。

这些都是制定能力计划方案所要考虑的内容。

所考虑的重点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候选方案。

一般来说,至少应给出3-5个候选方案。

四、评价每个方案评价包括两方面: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主要是从财务的角度,以所要进行的投资为基准,比较各种方案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以及投资回收情况。

这里,可使用净现值法、盈亏平衡分析法、投资回收率法等不同方法。

定性评价主要是考虑不能用财务分析来判断的其他因素,例如,是否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符,与竞争策略的关系,技术变化因素,人员成本等等,这些因素的考虑,有些实际上仍可进行定量计算(如:人员成本),有些则需要用直观和经验来判断。

在进行定性评价时,可对未来进行一系列的假设,例如:给出一组最坏的假设:需求比预测值要小,竞争更激烈,建设费用更高等等;也可以给出一组完全相反的假设,即最好的假设,用多组这样的不同假设来考虑投资方案的好坏。

由于企业种类的广泛性,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差别很大,在作生产能力计划以前,必须确定本企业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常见的生产能力计量单位如下:在大量生产企业,总装与主要零件生产都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因此,企业生产能力是按每条流水线检查的。

先计算各条零件制造流水线的能力,再确定车间的生产能力,最后通过平衡,求出全厂的生产能力。

具体如下所述:1、流水线生产能力计算流水线的生产能力取决于每道工序设备的生产能力,所以,计算工作从单台设备开始。

计算公式如下:式中:M单--代表单台设备生产能力;--代表单台设备计划期(年)有效工作时间(小时);Fet--代表单位产品在该设备上加工的时间定额(小时/件)。

i工序由一台设备承担时,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即为该工序能力。

当工序由S台设备承担时,工序生产能力为M单′S。

这种由设备组成的流水生产线,各工序能力不可能相等,生产线能力只能由最小工序能力确定。

2.车间生产能力的确定车间能力确定需要分几种情况讨论。

如果仅仅是零件加工车间,每个零件有一条专用生产线,而所有零件又都是为本厂的产品配套,那么该车间的生产能力应该取决于生产能力量小的那条生产线的能力;如果是一个部件制造车间,它既有零件加工流水生产线,又有部件装配流水线,这时它的生产能力应该由装配流水线的能力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