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热点题材之咏物诗
2018高考咏物诗鉴赏-(1)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宁可枝头抱香死,
2、所言之志:
何曾吹落北风中。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
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 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
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 的情怀。
,被拒不纳。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士考试,不中。
鉴赏点拨:
1、一般答题思路: 所咏之物——形象特点(主要形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重点把握:
⑴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⑵寄托什么志,寓含什么理。 3、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情感(志趣、道理或哲理)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1、事物特征: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 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 决不被北风吹落。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 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 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 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咏物诗
代表诗人有骆宾王、贺知章、杜甫、李贺、王安石、王冕、 于谦、陆游、郑燮等,代表作品有《咏梅》《咏鹅》《竹 石》《马诗》《梅花》《严郑公宅同咏竹》等等。
二、基本特征
意象特征:梅、兰、竹、菊、松、荷、芳草等所咏 之物。 表达技巧:托物言志、正面描写、侧面衬托、象征、 比喻、拟人、对比等 语言风格:慷慨悲壮、凄婉感伤。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 是如何表现的? ⑵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 也”,请简要分析此诗的 “余味”所在。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 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 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 涯。“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 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 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 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 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 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 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 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常
见 意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鹄:理想 追求
象 蝉:高洁、悲凉
及 鱼:自由 惬意
象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征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意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注 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 民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①抒发了诗人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诗人在战乱之际,由东北漂泊到西南。 ②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诗人想到国家因 为“羯胡”而战乱,自己也因此不能回归故里。 ③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失 意之感。
物 或报效国家。
诗 ②操守:不慕名利、不羡富贵、自甘寂寞,不愿媚俗,坚贞不
常 屈,高洁脱俗,坚持个性,保持清白,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
见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的 2、抒愤――感慨自身,倾吐心中不平之气。表达怀才不遇、壮
情 感
志难酬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谴责统治者或贪官污吏。忧 国忧民,感时伤世,愤世嫉俗,针砭时弊,冷嘲热讽。
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
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题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40首(学生版)及部分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学生版)咏物诗知识点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实质是咏人、咏怀、咏世象。
在内容上,它的描写对象往往是动物、植物、矿物、器物、山川地理事物。
一句话,是“物”而非“人”。
在艺术上,它常常采用“兴”的手法,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连类而及,托物咏志。
在修辞上,或将人拟物,或将物拟人。
在咏物诗中,不同的事物往往寄托着不同感情。
下面为大家例举一些常见事物。
一、常见咏物诗的特点:1、形式特点:a、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b、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c、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莲花(唐·郭震)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芍药唐·韩愈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辛夷坞唐·王维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诗歌鉴赏咏物诗课件
比喻与象征
比喻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突出其相似之处或差异,使读者更 深刻地理解该事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使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某 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引发读者的联 想和共鸣。
拟人化描写
•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立体,增强读者的感知和共鸣。
细节刻画
06 咏物诗的实践应用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01
02
03
塑造人物形象
咏物诗通过描绘物品的特 点,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 世界。
表达情感
咏物诗通过描绘物品的形 态、色彩、质地等特点, 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 心境。
深化主题
在文学作品中,咏物诗可 以作为主题的延伸和深化, 通过描绘物品来表达更深 刻的思想和意义。
现代咏物诗
现代咏物诗在继承古代咏物诗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表达手法,使诗 歌更加丰富多样。
现代咏物诗在描绘物象时更加注重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和意义,通过象征、隐喻等手 法表达诗人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现代咏物诗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脚,语言更加贴近现代人 的表达习惯。
当代咏物 诗
THANKS
在日常生活中引用
表达情感和心境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引 用咏物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 境,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深度。
装饰和美化环境
在家庭、办公室等环境中,人们可 以将咏物诗作为装饰和美化的元素, 提升环境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
启发思考和感悟
咏物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可以启 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引导人们深 入思考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 问题。
当代咏物诗在继承现代咏物诗的基础 上,更加注重诗歌的创新和实验,呈 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风格和特点。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第一篇:咏物诗鉴赏咏物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1、,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实战演练】1、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2、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
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
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
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1.咏物抒怀诗鉴赏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 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梅子: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红豆:男女爱情的信物,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 谊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莲:表达爱情 纯洁清高 偏僻 离恨 身份、 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山珍海味只平常, 苦辣酸甜亦饱尝。 不求门庭贫与富, 只愿朝夕影双翔。
耳大偏能容闲事, 嘴长何妨无乱词。 平生高栏苦犹乐, 老死天地不谋私。
巧塑精雕泥为体, 近观细察脸无皮。 善来不道一句好, 恶来何曾一皱眉。
咏 物 抒 怀 诗 鉴 赏
紫 蝶 黄 蜂 俱 有 情
——
谈一谈自己对咏物诗的了解、认 知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 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 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 的诗歌。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 (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 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 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2018诗歌分类鉴赏解读和练习 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2018诗歌分类鉴赏解读和练习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诗歌鉴赏题,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弘扬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所以成为高考的一道必考题。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师对解读和赏析咏物诗应作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下面就对这一类诗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咏物诗的类型由于社会环境、身份地位、处境等原因,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直接表达志向感情,而是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触之物以深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类特殊形式——咏物诗。
1、“托物言志”型。
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
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
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
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2、“借物抒情”型。
在这类咏物诗中,托物寓意,借题发挥,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
咏物诗具体可分为: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如诗经中的《硕鼠》;抒发愁情幽愤的,如杜牧的《早雁》;写仕途及个人节操的,如柳宗元的《江雪》,表达喜好和情趣的,如元稹的《菊花》;借物来讽喻的,如罗隐的《金钱花》。
咏物诗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咏物诗鉴赏咏物诗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鉴赏〕《咏风》一诗,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
肃肃凉风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内飘然乍起。
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
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
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
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
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
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句: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
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元帝的《咏风》诗: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
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
陈祖孙登的《咏风》诗:飘香双袖里,乱曲五弦中。
又如唐太宗的《咏风》:披云罗影散,汎水织文生。
这些诗里所写的风,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难怪宋人计有功说:与上面的诗相比,王勃的《咏风》最有余味,真天才也。
王勃的这首《咏风》诗,立意新颖。
他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独具性灵,慷慨无私,普济平民士子。
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
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归燕诗张九龄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诗。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 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 城。
• 芍药 • 芙蕖
妖无格 净少情
对 比
牡丹 真国色
作者先评芍药 和荷花。用了 拟人的手法, 写出了芍药的 艳丽、妩媚之 态及荷花的洁 净。但通过芍 药妖艳而格调 不高,荷花洁 而寡情,孤芳 自赏对比烘托 出牡丹的高贵。
《小松》 杜荀鹤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分)词人以莲自况,把 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 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异族 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4分)(意思答对即 可)
昭君怨 咏荷上雨 (南宋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 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 清波。 (泻清波 一作:泛清波)
•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 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 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 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 样的情志,说明什么道理?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 命力。
虚写(或想象)“午梦”泛舟西湖烟雨迷蒙荷香四溢的清新美 景,侧面烘托被“急雨打蓬声”惊醒后欣赏到的眼前池荷跳雨 的美景,更好地表达了词人对池荷跳雨的喜爱之情。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清香扑鼻。突然如筛 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 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 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 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 水银,亮晶晶的。
中考古诗词:咏物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咏物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5分)蝉(唐)虞世南①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
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③藉(jiè):凭借。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3分)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1、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2、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5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_________的意境。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咏物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咏花、咏鸟、咏鱼、咏虫等。
这些作品以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富有感情为特点,通过描写物品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咏物古诗词。
1. 《白菊花》 - 晏殊白菊花,花中的珍品。
晏殊在这首诗中写道:“白菊花,笑靥娟娟”。
他通过将花的美丽和一个女子的笑容相比,表达了对白菊花的赞美之情,揭示出花的美丽和人的美丽之间的共通之处。
2.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杨万里通过描写夜晚在牛渚江畔停船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怀旧之情。
他写道:“泊船瓜洲水,水上初阳森”。
通过描写江水的细腻和初阳的明朗,抒发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
3. 《静夜思》 - 李白李白以深沉的思索和平静的夜晚为背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描写寂静夜晚下的月光和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陆游以竹子为对象,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句:“近来篱下虽微茫,意气相磨终未妨”。
通过描写竹子的坚韧和柔韧,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坚韧和对人生的希望。
5. 《青蛇词》 - 白居易白居易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青蛇的赞美之情。
他写道:"出峡逢秋风,一泛渡江津。
小星月光彩,长烟岛树春。
阴云何缭缈,山涧鸟徐徐。
君行不须住,各为争空花。
"白居易以青蛇为引子,描绘了江南的秋景,以及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
这些咏物的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物品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感慨。
这些作品既揭示了自然界的美妙与神奇,又通过对咏物的描写,反映出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共生关系。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专题06 咏物诗一.咏物诗概说1. 咏物诗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作品。
2.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的异同比较咏物诗是以物为描写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所以与写景抒情诗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都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为描写对象,且都是借景/物以抒情,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抒情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③.从写作目的上,咏物诗是节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抒情诗是描写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而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咏物诗歌咏对象示例①. 菊花: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淡薄等意义,是隐士的代表。
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②.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是冰清玉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代表。
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卜算子·咏梅》)③. 竹:竹挺拔而有节,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是君子品格的象征。
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④. 柳:柳一般作为春天的代表植物,多用来表现春天的美,但也有诗人根据柳的其他特点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例: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曾巩《咏柳》⑤. 在创作实践及高考习题中,出现过的咏物对象还有各种花卉(海棠、杜鹃等)、鸟类(画眉鸟、杜鹃鸟等)、山泉、雨及动物等,其象征意义也复杂多样,应针对作品做具体分析。
4.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主旨:①. 表达个人品质、节操与志向(包括政治志向),此类作品占咏物诗的绝大多数。
例:于谦《石灰吟》②. 借物喻己,抒发自身(幽愤、苦闷、伤感)之情。
2018年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四川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禁止转载】【一、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13.诗歌赏析。
(5分)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①(唐)白居易绿蚁②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
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
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
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分)【答案】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烘托氛围,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雨声、蛙声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衬托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
“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
遍布乡村、连绵不断的骤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蛙鼓,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令人懊恼的是: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
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如期而至,和他一起举棋消愁。
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
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答案】4. (1)陶渊明《桃花溪》【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记文学常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
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
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
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
清代《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评论这首诗说:“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白话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考点解析】有关桃花源的诗句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最佳答案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缘溪忘路行,芳草落英幽古境;取道规筹去,青山流水逝鸿泥。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世外桃园终难觅人间仙境不复临上联:山重水复疑无路其实别有洞天下联: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真神仙人家横批:化外遗民《桃花源诗》——晋·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三首咏物诗
三首咏物诗咏物诗是一种以描写物体特征、形态、功能等为主题的诗歌形式。
下面给出三首咏物诗的参考内容,每首诗不少于500字。
第一首:《咏鲜花》春风拂面转眼开,大地绽放花堆堆。
花心色彩浓烈媚,香气飘溢满庭园。
红牡丹骄傲众花头,雍容华贵展豪情。
白蔷薇端庄如新娘,粉樱花瓣轻如蝶。
迎春花绽笑容满,金黄花语传佳音。
蓝色风铃草婀娜,紫藤蔓延似飞绸。
枝上黄鹂畅喉音,蜜蜂戏舞花蕊间。
别样花开各有态,吸引百鸟落其间。
花落未必无春情,花开须向人分享。
鲜花轮流赏春光,流连花海逐美景。
咏鲜花如咏人生,欢喜悲怆一颗心。
幸福如花盛世起,忧伤应当有片云。
第二首:《咏太阳》金黄太阳爬上天,带来光明和温暖。
升起时红如火烧,辉映大地万物祥。
顶红霞映太阳边,笼罩天空红晕连。
中间圆圆如金盘,太阳光辉穿云间。
暖风吹拂清朗天,太阳高照暖人心。
伴随太阳亮堂堂,透过云海照大地。
披金袍赤足穿空,太阳迈步行中天。
清晨是太阳的冕,余晖给我们倾情。
太阳是大地母亲,滋养生机万物生。
庄稼农田期盼它,美好日子从太阳迎。
第三首:《咏流水》流水潺潺过溪地,似抚琴师弹奏时。
涓涓生命源泉力,滋养大地呵护生。
飘忽不定如游鱼,穿过山峦寻它途。
水光潋滟绕林间,鸟鸣偎依共快舞。
曲折盘旋溪上行,瀑布飞流奔如风。
碧翠山峦彩岩石,流水如此多娇红。
水声如歌侵人耳,让人心境平静定。
水清澈如明镜里,能照溪河两岸景。
水过山峦成湖海,宽广无边心情开。
人生如流水般意,流淌顺境与波浪。
以上是三首咏物诗的参考内容,分别咏鲜花、太阳和流水。
通过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功能等,表达出了咏物的美感和意境。
咏物诗把我们带入了自然界的一隅,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物体的美和力量,激发心灵的共鸣。
高考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9
二、咏物诗特点
1.实写物的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曲尽其 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不滞 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讽喻)或 咏物寓理,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手 法。
——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概念理解
(1)咏物诗: 客观的“物”(山 特点 (形态、色彩
借描写 川河岳、草木虫鱼的)___或__其__所__处__的__环__境_ ) 表达 诗人理想__、__志__向__、__情_ 怀。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
5
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 感。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反衬、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感情 23
独立疏篱趣未穷。 孤芳自赏。宁愿枯死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枝头,决不被北风吹 落。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
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2.所言之志:
被拒不纳。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
清高脱俗。表达自己
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
贞爱国的情怀。
13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1.事物特征:
待到秋来九月八, 在百花凋谢后,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8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热点题材之咏物诗
本文是关于2018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热点题材之咏物诗,感谢您的阅读!
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