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牧童之歌》教案课型:以唱歌课为主的综合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牧童放牧时愉快的心情,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读准八分附点节奏,唱好连续附点音符的节奏,能基本连贯的唱会歌谱。

3、欣赏《牧童短笛》理解不同地域牧童的生活,激发学生歌唱自然,歌唱生活,歌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牧童之歌》,体验不同地区牧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连续附点音符节奏。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了一定的基础,能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也比较喜欢直观的教学手段,本课我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迷人的画面、动听的旋律、热情的舞蹈,让学生在不断感受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积淀音乐情感,进而准确动情地学唱、表演歌曲。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铃鼓五、设计理念《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所以本课以欣赏新疆牧民生活短片做铺垫,让学生对牧民生活有感性的认识,再以模仿马蹄声,乐器伴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扎实的学好歌曲,背唱歌曲。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的音乐风格1、播放新疆风光图片,背景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6. 全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歌词,识谱,填词唱歌曲,感情处理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对每一次演唱提出具体而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能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和优美的声音唱歌曲,感受音乐的美。

]7. 歌表演请几名同学用铃鼓来伴奏。

(其余同学唱歌曲)[设计意图:用新疆常用的乐器手鼓伴奏,感受音乐热情愉快的氛围,学生演唱和伴奏合作,使教学达到高潮](四)拓展欣赏钢琴独奏《牧童短笛》1、欣赏《牧童短笛》(播放视频,老师做简单的讲解提示)2、生谈谈听了歌曲后的感受。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牧童之歌小小羊儿要回家教学设计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牧童之歌小小羊儿要回家教学设计
过程:
选择《牧童之歌》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旋律、节奏和歌词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歌曲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歌曲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歌曲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2. 知识方面:
(1)音乐基本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音长、节奏等概念,能演唱简单的歌曲,但对复杂节奏和音高的辨识能力有限。
(2)音乐技能: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歌唱和演奏能力,但整体上,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3. 能力方面:
(1)音乐感知能力: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感知能力较强,但音乐鉴赏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例题4:理解《牧童之歌》的歌词含义。
分析:《牧童之歌》的歌词描绘了一个牧童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歌词中的“蓝天”、“白云”、“绿草”、“羊儿”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同时,歌词中的“牧童之歌”、“快乐之歌”等词语,表达了牧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例题5:分析《小小羊儿要回家》的歌词韵律特点。
优点方面:
1. 教学方法多样化: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 学生参与度高: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教学效果良好: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歌曲《牧童之歌》和《小小羊儿要回家》的基本知识、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较好的掌握。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通过学习歌曲《牧童之歌》和《小小羊儿要回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其次,强化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掌握节奏和音高的变化,提升音乐表演技巧。再次,加强学生对音乐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促进人际交往素养的提升。这些核心素养目标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音乐《牧童之歌》学案

小学音乐《牧童之歌》学案

小学音乐《牧童之歌》学案教学设想:通过情景的教学,营造音乐课堂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

通过看、听、动、用四个方面,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拓展简单认识并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的生活。

2、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活动。

教材分析:《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x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

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

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

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xx x.x|xxx.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重点: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牧童之歌》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双响筒、竖笛、多媒体、钢琴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生活:、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听音乐拍手进入教室(图片展示美丽的草原)2、以多媒体画面为情景引入课堂。

师:欢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画,你们看画中画的是什么?(对,有一位小牧童说要带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草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想去吗?)(1)请同学告诉老师,你看到大草原,想到了什么。

你喜欢大草原嘛?为什么?(2)你还知道其他关于大草原的歌曲嘛?请举例?设计意图:利用情景教学,让孩子在直观的环境里带着问题找答案,用竞赛的方式、适当给予奖励,提高兴趣。

二、歌曲教学:、播放《牧童之歌》师:那可要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仔细了!这个美丽的草原在什么地方?答案:(1)天山(2)教师加以介绍天山(师: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它蜿蜒起伏,重峦叠嶂,气势磅礴,仪态万千,那似水晶的雪岭冰崖,晶莹剔透。

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它处于海拔1910米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

【知识学习】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导学案

【知识学习】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导学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导学案课题第六课《牧童之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唢呐并记住唢呐的音色;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并能在衬词“唻咿噢都”处按指定节奏拍手。

三、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与变化,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能按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乐句之间的换气要求演唱,用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认识全音符,并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中唱准全音符的时值。

五、能用指定的音为节奏短句编配旋律。

教学重点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轻快、跳跃、幽默,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歌曲学习,能了解掌握全音符和延长记号。

教学方法视听唱法结合教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第一课时学唱《剪羊毛》一、激情导入——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播放音乐《如果你高兴》,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

设音乐情境,在愉悦的歌曲中,精神得到放松,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2.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上有什么?3.发声练习(1)播放多媒体画面,出现一个大牧场;点击画面,走出几只小羊。

师提问:同学们看,牧场上走来了什么小动物?生答:是小羊走来了。

师启发: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它们是怎样唱的?(2)师范唱一遍练习曲。

(3)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二、音乐小练习、听辨旋律的异同——体会附点节奏的特点。

(1)播放多媒体画面,画面上跑来了一匹马,请同学用口或手或敲击乐器模仿马跑的声响、引出节奏,接着走出一位拿着剪刀的小男孩,从小男孩走出的声响引出已学过的节奏(2)教师弹奏两条旋律,引导学生仔细听辨,听后讨论。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 反思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

三年级下音乐教案 反思牧童之歌_人音版简谱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牧童之歌》,表现出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的草原上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2.通过学唱歌曲《牧童之歌》,能用不同的形式参与表演活动,表现歌曲。

3.初步感受新疆,加深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1.谈话导入:师:欢迎同学们来到愉快的音乐课堂。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9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许多迷人的风光。

但是,我觉得最美的还是位于我国西北部的新疆,现在同学们就跟老师一起去新疆看一看吧。

2.播放视频,欣赏新疆风光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新疆美吗?新疆真是风景如画呀!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美不胜收。

看着眼前的美景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大声地赞美起来!在新疆人们表示赞美会用一个词:亚克西,让我们竖起大拇指学着新疆人来夸一夸:新疆的风景,亚克西!二、节奏练习1.师:来到新疆后,有一个地方是游客们一定会去的,那就是美丽的天山牧区。

(图片展示:天山美景)师:嘘!你听!草原上传来了什么声音呀?(播放音频:马蹄声)师:原来是小牧童骑着马儿来接我们来了。

2.师:谁可以来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呢?生尝试模仿马蹄声。

师;下面老师想用双响筒来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请大家仔细听。

(老师敲打节奏,学生听后拍掌打出节奏)2/4 x x x x︱x x x x︱2/4 x.x x.x︱x.x x.x︱3.师:小牧童和马儿被天山美景所迷住了,听,马蹄声有什么变化?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准确的拍打出这条节奏吗?出示:2/4 x x x.x︱x x x.x︱x x x.x︱x x x.x︱生:数拍子、跺脚……4.师:你能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牧童骑马奔驰的样子吗?生尝试模仿骑马动作师带领学生在节奏中练习骑马动作。

加深学生对节奏的掌握。

5.师:如果我们能加上音乐旋律就更好了。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第六课牧童之歌》word教案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第六课牧童之歌》word教案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第六课牧童之歌》word教案一. 教材分析《6第六课牧童之歌》是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描绘牧童放牧时欢乐场景的歌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牧童们愉快的生活。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能了解到牧童的生活状态,激发对自然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和简单地演唱歌曲。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和创造。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牧童的生活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之歌》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牧童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理解歌曲的意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牧童的生活场景,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牧童之歌》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音响设备、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牧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歌曲《牧童之歌》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巩固(5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魅力。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

牧童之歌教案教案:《牧童之歌》导入活动教学内容:音乐时间:30分钟目标:学习并表演《牧童之歌》教学步骤:一、引导导入(5分钟)1. 导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音乐作品《牧童之歌》。

2. 导师播放《牧童之歌》的录音,让学生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导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首歌的音乐风格是什么?”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导师将歌词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读一读。

2. 导师边弹奏钢琴边唱歌,让学生们跟随节奏一起唱歌。

3. 导师分组让学生们小组合唱《牧童之歌》。

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唱主歌,有的负责唱副歌。

三、集体演唱(10分钟)1. 导师让学生们根据分组合唱的情况,小组之间轮流演唱《牧童之歌》。

2. 导师教学生们如何用合适的音量和节奏演唱歌曲。

3. 导师鼓励学生们展示个人才华,可以在副歌部分加入一些巧妙的声音和动作,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四、总结(5分钟)1. 导师询问学生们,对于《牧童之歌》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想要表达的看法。

2. 导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音乐不仅要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要学会表演和合作。

3. 导师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多听音乐、学唱歌曲,并告诉他们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下一个音乐作品。

导入活动:导师可以播放一段《牧童之歌》的录音,引导学生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学习歌曲:导师将歌词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读一读,然后边弹奏钢琴边唱歌,让学生们跟随节奏一起唱歌。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并强化对歌词的理解。

集体演唱:导师可以分组让学生们小组合唱《牧童之歌》,让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唱主歌,有的负责唱副歌。

然后让小组轮流演唱,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演唱技巧。

总结:导师可以询问学生们对于《牧童之歌》的看法和问题,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牧童之歌》,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学会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牧童之歌》的歌词与旋律,能够正确演唱。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与节奏,以及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牧童之歌》的旋律、歌词及相关图片。

2. 教学设备:音响、钢琴、歌谱。

3. 教学用具: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牧童之歌》的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纠正发音与音准。

3. 学习旋律: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音高与节奏的准确性。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演唱姿势与呼吸方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与呼吸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6. 完整演唱:学生集体演唱《牧童之歌》,教师点评并指导。

7. 音乐活动:学生用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牧童之歌》,歌词和旋律准确无误。

3. 学生能够通过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出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牧童之歌》,并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如碗、筷子等)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 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视频,第二天在课堂上分享。

八、课程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一起欣赏学生的演唱和打击乐器表演。

2. 组织一次班级音乐会,让学生们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

3. 开展音乐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

人音版(简谱)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牧童之歌》

人音版(简谱)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牧童之歌》
举例:《牧童之歌》中的一些节奏型如“× × × × | × × × × |”和“× × × . | × × × × |”需要学生重点练习,确保能够准确演唱。
2.教学难点
-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准确演唱:学生往往在演唱时对八分音符的时值掌握不准确,休止符容易被忽略。
-切分音和连音的演唱技巧:这些节奏型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歌曲情感的表达:学生需要理解歌曲背景,将情感融入歌声中,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分组创作中的团队协作:如何平衡每个成员的意见,创作出和谐的作品,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
举例:在《牧童之歌》的第三小节中,连续的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组合“× × × 0 | × × × 0 |”是学生的难点,教师需要设计专门的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在情感表达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词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体验牧童的情感,从而在演唱时更好地表达出来。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上,我尽量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从教学效果来看,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课堂总结时,仍有部分学生表示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巩固学生的记忆。
3.培养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以“牧童”为主题的简谱小曲,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音乐创作能力。
4.理解音乐文化背景:通过学习《牧童之歌》,使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及民俗风情,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5.培养音乐表现力: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歌声、表情和肢体语言,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牧童之歌》,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牧童之歌》,了解歌曲的背景及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牧童之歌》。

2. 了解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较高音的演唱。

2. 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教材。

3. 钢琴或其他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牧童之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讲解: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特点,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3. 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及音准问题。

4. 演练:分小组进行演唱练习,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难点。

6. 拓展:推荐类似歌曲,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7.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牧童之歌》,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的魅力。

2. 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水平及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练习的情况,关注演唱技巧的掌握。

3. 课后反馈: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练习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歌曲背景、作者及特点,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2. 第二周: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及音准问题。

3. 第三周:分小组进行演唱练习,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4. 第四周:组织课堂展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九、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1. 搜集相关音乐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2. 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国内外音乐教育动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6课牧童之歌-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6课牧童之歌-教案

《剪羊毛》船山区城北小学杜欣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3.介绍澳大利亚,引出课题:(出示课件)师:孩子们,你们真厉害,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我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澳大利亚,领略它的异国风情。

师:澳大利亚是一个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国家。

它有著名的悉尼歌剧院,世界上很多有名的歌唱家都在这里开过音乐会。

它四面靠海,有美丽的珊瑚礁和各种漂亮的鱼儿。

当然还有一些特有的动物,比如袋鼠、考拉。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最多的国家,你们看!因此,也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师:瞧!这些叔叔们在干什么?(生:剪羊毛)二、新课教学:1.初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师:澳大利亚有一首歌曲就是描绘的这样的情景,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感受一下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生:开心,高兴,愉快……).再次聆听范唱师:每当夏天来临时,工人叔叔们就会帮助绵羊们将它们身上厚厚的羊毛剪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让我们带着开心快乐的情绪再次聆听。

听一听歌曲中描绘了些什么情景?(生:白色、雪堆、丝绵).认识并感受休止符:2.教师范唱:师:看到如此美丽的场景,我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你们能当我的听众吗?3.跟琴用“La”模唱师:这首歌真是太美了,我发现很多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唱一唱了,请跟老师的琴声用“La”模唱歌曲.按节奏朗读歌词4.跟琴填唱歌词.完整的演唱全曲:三、创编活动:1.运用打击乐器伴奏:师:为了给工人叔叔们加油鼓劲,老师带来了一些小乐器,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乐器)2.舞蹈表演:师:音乐和舞蹈总是密不可分的,优美的舞蹈会使我们的音乐更加完美。

3.集体展示:师: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美妙的乐声、魅力的舞蹈一起来表演我们的歌曲吧!四、小结:五、随音乐离开教室。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牧童之歌》 ︳人音版 (五线谱)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牧童之歌》 ︳人音版 (五线谱)

《牧童之歌》教案《牧童之歌》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教学目标:1、饶有兴趣的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生活,感受哈萨克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草原下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2、通过欣赏《牧童短笛》,理解不同地域牧童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完整地演唱《牧童之歌》,体会牧童放牧时欢快愉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创设情景,感受生活。

师表演新疆舞导入图片展示,感受新疆文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新疆风土人情的图片,背景音乐《牧童之歌》)二、节奏练习,解决重难点。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找一找马蹄声的不同,重点关注附点节奏。

)三、朗读歌词(多媒体展示歌词)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骑上骏马扬起鞭儿,赶上牛羊下河滩。

师:请你们来读一读。

四、歌曲教学师:如此美丽的意境怎能没有音乐的相伴呢?1、播放《牧童之歌》,听的同时思考音乐的旋律和速度。

2、学唱歌曲。

用“啦”来哼唱歌曲旋律。

然后跟琴学唱。

(直接教唱的模式可以让孩子养成认真听的习惯,多听、多模唱才能更好地提高音准能力。

必要时可以适当唱谱,帮助纠正音高。

)3、完整演唱。

(规范换气点,做好歌唱准备。

)4、歌曲处理与表演。

(1)启发学生自主地处理歌曲:怎样体现牧童欢快的心情?(学生讨论)(2)加上律动,既能体现情绪,又能帮助演唱。

五、拓展欣赏《牧童短笛》1、初听音乐,感受歌曲旋律。

(多媒体播放《牧童短笛》)师:小牧童骑在牛背上,笛声悠扬动人,神情怡人自得,在田野间嬉戏玩耍,反映了江南音乐柔美、婉转的特点。

2、复听音乐,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

师总结三个部分的旋律特点。

六、课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同时也呼吁大家都来爱护我们的草原。

课后搜集一些各地的牧歌听一听,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格,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再次唱响《牧童之歌》,离开教室。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唢呐并记住唢呐的音色;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并能在衬词“唻咿噢都”处按指定节奏拍手。

3、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与变化,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4、能按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乐句之间的换气要求演唱,用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认识全音符,并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中唱准全音符的时值。

5、能用指定的音为节奏短句编配旋律。

教学重点: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轻快、跳跃、幽默,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歌曲学习,能了解掌握全音符和延长记号。

教学方法:视听唱法结合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学唱《剪羊毛》一、激情导入——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播放音乐《如果你高兴》,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

设音乐情境,在愉悦的歌曲中,精神得到放松,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2.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上有什么?3.发声练习播放多媒体画面,出现一个大牧场;点击画面,走出几只小羊。

师提问:同学们看,牧场上走来了什么小动物?生答:是小羊走来了。

师启发: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它们是怎样唱的?师范唱一遍练习曲。

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二、音乐小练习1、听辨旋律的异同——体会附点节奏的特点。

播放多媒体画面,画面上跑来了一匹马,请同学用口或手或敲击乐器模仿马跑的声响、引出节奏,接着走出一位拿着剪刀的小男孩,从小男孩走出的声响引出已学过的节奏教师弹奏两条旋律,引导学生仔细听辨,听后讨论。

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小男孩走过来。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牧童之歌》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牧童之歌》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五《牧童之歌》教案第五《牧童之歌》(三时)第一时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短笛》2、表演《剪羊毛》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既复习了已学歌曲,又为新教学设下了伏笔。

入境激情一、欣赏《牧童短笛》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

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

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4、为歌曲取名(揭示题《剪羊毛》)、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分段欣赏更能让学生感知音乐塑造的形象,从音乐的获得的感受与体验更到位。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牧童之歌剪羊毛教学设计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牧童之歌剪羊毛教学设计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会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共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音乐欣赏:请学生在家中聆听《牧童之歌》与《剪羊毛》,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要求他们从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尝试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画面。
2.演唱练习:请学生在家中练习演唱《牧童之歌》与《剪羊毛》,注意呼吸、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可以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以便进行自我评估和教师反馈。
5.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小组讨论、合作演奏等环节中,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音乐任务。
7.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将能够通过预习、思考问题等环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牧童之歌》与《剪羊毛》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习的音乐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够通过欣赏《牧童之歌》与《剪羊毛》这两首歌曲,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8.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学习《牧童之歌》与《剪羊毛》,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紧扣教学内容:板书设计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牧童之歌》与《剪羊毛》的音乐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板书设计应按照教学流程的顺序,合理安排各个部分,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的结构和逻辑。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第5课牧童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第5课牧童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第5课牧童之歌教案教学设计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第5课牧童之歌教案教学设计第五课《牧童之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聆听《牧童短笛》二、演出《剪羊毛》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演出《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二、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适合的冲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取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进程:一、欣赏《牧童短笛》一、师引言:同窗们,适才咱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二、生反馈(高兴的、悠闲的……)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何等淡雅的水墨画。

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份)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五、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六、师言:适才咱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刻画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拍上与第一乐段相较有什么转变?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八、完整地听全曲。

设问:全曲分几段?什么缘故?有无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乐段?九、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讲义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一、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一、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窗们,你们明白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二、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4、为歌曲取名(揭露课题《剪羊毛》)五、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乐谱六、解决难点:符点和停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八、完整地有情感地唱全歌。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第5课牧童之歌教案教学设计第五课《牧童之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聆听《牧童短笛》二、演出《剪羊毛》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演出《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人教版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人教版

牧童之歌音乐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牧童之歌音乐教案(人教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牧童之歌》这首经典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牧童之歌》的背景和作曲家。

2. 掌握《牧童之歌》的曲调和歌词。

3. 能够分析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4. 能够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演唱《牧童之歌》。

5.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牧童之歌》的背景和作曲家。

2. 掌握《牧童之歌》的曲调和歌词。

3. 分析音乐中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1. 分析音乐中的基本元素。

2. 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演唱《牧童之歌》。

教学准备:1. 《牧童之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课堂展示工具,如投影仪或电视。

3. 课堂练习材料,如乐谱、歌词卡片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源播放《牧童之歌》。

2. 向学生介绍《牧童之歌》的背景和作曲家。

3.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这首音乐的感受和印象。

核心活动:1. 学习曲调和歌词:a. 分段播放《牧童之歌》,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或跺脚。

b. 分发乐谱和歌词卡片,让学生跟唱《牧童之歌》。

c. 分组进行歌曲对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 分析音乐中的基本元素:a.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的节奏,让他们模仿节奏进行打击乐演奏。

b.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的旋律,让他们模仿旋律进行口琴演奏。

c.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的和声,让他们模仿和声进行合唱演唱。

拓展活动:1. 学生自主创作:a.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创作一段与《牧童之歌》风格相似的旋律。

b. 学生可以选择合作或独立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 音乐欣赏:a. 向学生介绍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中的民歌曲调。

b. 分享一些音乐家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导学案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牧童之歌》导学案题第六《牧童之歌》型新授教学目标一、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唢呐并记住唢呐的音色;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并能在衬词“唻咿噢都”处按指定节奏拍手。

三、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与变化,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能按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乐句之间的换气要求演唱,用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认识全音符,并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中唱准全音符的时值。

五、能用指定的音为节奏短句编配旋律。

教学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轻快、跳跃、幽默,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歌曲学习,能了解掌握全音符和延长记号。

教学方法视听唱法结合教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学唱《剪羊毛》一、激情导入——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播放音乐《如果你高兴》,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

设音乐情境,在愉悦的歌曲中,精神得到放松,为进入新做好铺垫。

2.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又开始了。

今天的音乐,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上有什么?3.发声练习(1)播放多媒体画面,出现一个大牧场;点击画面,走出几只小羊。

师提问:同学们看,牧场上走了什么小动物?生答:是小羊走了。

师启发: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听,它们是怎样唱的?(2)师范唱一遍练习曲。

(3)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二、音乐小练习1、听辨旋律的异同——体会附点节奏的特点。

(1)播放多媒体画面,画面上跑了一匹马,请同学用口或手或敲击乐器模仿马跑的声响、引出节奏,接着走出一位拿着剪刀的小男孩,从小男孩走出的声响引出已学过的节奏(2)教师弹奏两条旋律,引导学生仔细听辨,听后讨论。

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小男孩走过。

(A)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大马跑过。

(B)进一步讨论:第二条旋律采用了附点节奏,给人以欢快跳跃的感受。

(3)带领学生再听唱感受一遍。

教学思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本教学的重、难点——附点节奏,教学中将节奏练习与音乐(歌曲旋律)有机结合。

既避免了枯燥的技能练习,又充分发挥了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促使学生在听中做,在做中听,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三、寓教于乐(1)播放画面,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并为歌曲取名。

(2)学唱第一段歌词。

a 师范唱第一段b 指导学生用“lu”模唱旋律感受旋律音高。

指导学生唱谱。

d 带领学生唱词,重点解决第四乐句e.请同学用老师准备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彩纸贴出曲式结构。

师言:同学们,为什么歌曲当中出现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丝绵”这样一些词语!学生讨论:甲:表现了牧场的美丽乙:表现了羊毛像雪堆一样多,像丝绵一样软。

师启发:剪羊毛小朋友为什么要剪羊毛呢?(3)带问题自学第二段歌词学生讨论:甲:剪羊毛是帮助小羊夏天脱掉旧皮袄冬天穿上新皮袄。

乙:剪下的羊毛可加工生产棉衣、棉被、创造财富。

请同学们把第二段演唱一遍(4)请同学们带着剪羊毛小朋友愉快的劳动心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完整演唱一遍。

教学思路:本教学环节为各歌曲的学唱部分,由于前面教学环节中对歌曲的学唱已作了铺垫,因此教学中采用了模唱法、听唱法及学唱法、自学自唱法交替使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思考,全面参与,积极讨论,促进其在想唱—学唱—有感情地演唱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歌曲活泼的情绪,更深刻地体验到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使思想教育如春风化雨渗透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四、创造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选用节奏乐器自创节奏型伴奏,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找出恰当节奏为歌舞伴奏,创出恰当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最后集体评价。

全班在边唱边敲边跳的愉快气氛中结束新。

本环节教学思路:本教学环节为本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创编、歌表演创编、图画创编等各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提高其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从而将歌曲教学推向高潮。

五、完美结:教师小结听音乐出室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一、组织教学:听《哆咪》的音乐进教室,跟着歌曲做律动二、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刚才的那首歌曲吗?知道它的歌名,以及它的出处吗?”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名称以及出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哆咪》,他出自美国的一部电影叫做《音乐之声》,音乐之声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有一个名叫玛利亚的修女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特拉普上校的妻子早年去世,因此家里就只剩下上校和上校的七个孩子。

3、视频展示上校军事化管理的家庭教育:设问:“这就是上校军事化的管理,你们认为这样的家庭教育好不好?“4、对比上校和玛利亚的教育方式教师:“玛利亚并不像上校这样对待孩子,她在上校离家的日子里,通过音乐及活泼生动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着熏陶,教他们唱歌同时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视频展示《哆咪》。

、“玛利亚教会了孩子们唱歌,之后的日子里为了迎接上校回家,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排练了一个很精彩的木偶剧那么大家想听听这段木偶剧的音乐吗?”6、“聆听教师演唱《孤独的牧羊人》7、教师简单介绍“约德尔调“——一种流行于瑞士和奥地利民间的名歌。

约德尔是自瑞士阿尔卑斯区的一种特殊唱法、歌曲。

在里牧人们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上或谷中的朋友,传达各种信息。

这种唱法的特点是真假声混合,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奇特的效果。

它基本上是无歌词的,但却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演唱。

8、“刚才大家听了老师的演唱,接下我们一起听一听玛利亚为大家演唱,可是老师有要求,当大家听到”伊噢都“时,跟老师一起拍手,好吗?”9、“大家的节奏拍的真好,那么大家想不想看看他们的木偶剧是什么样子的啊?”10、视频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请同学们讲讲精彩吗?精彩在哪里?””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 (一起讲讲风格特点,滑稽,风趣,欢快)11、“那么玛利亚和孩子们,为什么会表演这个节目给上校呢?”出示歌词分三段欣赏:第一段:先听完,总结讨论,牧羊人孤独吗?第二段:欣赏前讨论第三段:直接欣赏12、“我们大家能不能也跟着老师的琴试着唱一唱呢?老师唱前半句,后面的“伊噢都”大家唱”13、对比欣赏《牧童短笛》让学生画出或者写出你感受到的主题14、教师简单介绍《牧童短笛》1、完整欣赏《牧童短笛》三、教师小结:四、听着音乐《孤独的牧羊人》离开教室,结束音乐第二时聆听乐曲《小放牛》1教师先介绍河北民歌《小放牛》:(1)把曲调抄在小黑板上或幻灯投影片上。

(2)在教师的钢琴弹奏下(或教师吹奏竖笛更为适宜),学生跟琴(笛)声哼唱曲调,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2初听乐曲:设问: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乐器演奏的?3听第一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与前面我们学唱的《小放牛》民歌有什么关系? 4听第二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出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复听第一、二段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6复听全曲并小结。

拓展延伸(播放《小放牛》作为背景音乐)1.师简单讲解《小放牛》故事梗概。

2.播放同名戏曲《小放牛》。

学生欣赏,在熟悉的旋律处小声哼唱。

3.出示《赵州桥》的图片简介:赵州桥欣赏:童声合唱《赵州桥》,在熟悉的地方小声哼唱。

4、边听音乐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第三时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一、情景导入(全音符x---)1、客人引入:师:今天,老师请一位客人,瞧,(出示小牧童图片,并与大家打招呼)猜猜他是干什么的?师:小牧童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想考考咱们!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吗?2、复习旧知:(出示写有各种音符的小羊图片)师:瞧,这些羊儿多可爱啊!咦,它们身上还有好多符号呢?小朋友你们认识吗?这儿有几个羊圈,请小朋友把同一符号的羊儿赶进一个羊圈,并给羊儿的家选择正确的名字!——小组合作完成,给正确的小组发小羊标志3、引出新知:(出示写有全音符的小羊图片)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羊儿都回到自己家了,瞧,这儿还有两只呢?它们的家在哪儿呢?你知道这个音符叫什么吗?学生讨论师:它叫全音符,那请小朋友想想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全音符唱几拍啊?(暗示得出四拍)4、巩固新知:⑴、出示歌谱,找一找有几个全音符,并指出。

⑵、唱一唱,巩固四拍的感受。

⑶、连贯的逐句跟唱歌曲旋律。

(为歌曲学唱作铺垫)二、寓教于乐走进草原,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1、初听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多媒体)你瞧,有白、有黑、有花的小羊都出和我们做朋友了呢?你想变成一只小羊和他们一起玩耍吗?赶快带上你们的亲自做的小羊头势吧!身体随着音乐扭动,手上打四拍字的节奏。

谁能说说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情绪怎样?速度呢?2、初听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小羊儿要回家》我们不是和他们玩的很快乐吗?它们怎么要走回家呢?回哪个家呢?认真听歌曲,听完告诉我答案好吗?3、学歌谱让我们先学会这首优美的歌曲,然后送小羊回家好吗?(1)轻声用“‘LA”跟唱(2)找找歌曲中有几处全音符。

(3)解决歌曲的难点。

(4)加上节奏念歌词。

4、学唱歌曲(1)轻声唱(2)注意“延长音”,请学生说说用在歌曲后面的用处?三、创造表现1、聆听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填写表格2、创编歌曲,进行表演。

四、完美结教学反思在《剪羊毛》一,这次我在设计堂结构时,以简洁有效为原则,导入新时舍去了以前花了很长时间的节奏训练,通过师生谈论与剪羊毛有关的话题直接进入主题,省时有效。

教授新时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老师富有感情的范唱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去聆听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熟悉歌曲。

歌曲学习的过程尽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歌曲速度快,节拍准确。

《小小羊儿要回家》是一首较慢的歌曲。

学习这需要学生气息长,所以在学歌之前要做好气息的练习,并且每句歌词旋律大,音域跳度也很大,需要分开小节学习,由慢渐快。

歌曲情绪的把握还需要教师语言铺垫,生动的描述才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意境。

乐理知识学生结合原的知识很简单就掌握,教师语言很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