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说课材料
荆轲刺秦王教案三篇
荆轲刺秦王教案三篇
《荆轲刺秦王》教案范文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二)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
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三)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二、教学过程:
1、《战国策》
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
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
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
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
2、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
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
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
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
3、两位主人公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荆轲刺秦王》
详细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经过,以及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意义。文章通过荆轲、荆轲的朋友秦舞阳、荆轲的刺杀行动等具体人物和事件,展示了荆轲忠诚、勇敢、坚定的品质,以及他刺杀秦王的动机和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背诵《荆轲刺秦王》全文;
2. 能够分析并评价荆轲的品质和行为;
3. 能够理解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并背诵《荆轲刺秦王》全文;
重点:分析并评价荆轲的品质和行为;理解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荆轲刺秦王》的电影片段,引起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荆轲的品质和行为;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意义;
5. 练习:学生背诵课文,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荆轲刺秦王
忠诚勇敢坚定
七、作业设计
2. 请学生解释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意义,并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3. 请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默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荆轲刺
秦王的故事,分析了荆轲的品质和行为,以及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意义。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
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下阅读关于荆轲的其他故事,了解荆轲的
生平和思想,进一步加深对荆轲的认识。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关于荆
荆轲刺秦王的教案
荆轲刺秦王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铁器牛耕引
发的社会变革”中的“荆轲刺秦王”一节。详细内容为:荆轲刺秦王
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
2. 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勇敢、担当的精神品质。
3. 分析荆轲刺秦王事件,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荆轲刺秦王事件背后所反映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矛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电影《荆轲刺秦王》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引
入本节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荆轲刺秦王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结合
教材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 实践情景引入:模拟荆轲刺秦王的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分
析荆轲的行动和心理。
4. 例题讲解:以“荆轲刺秦王的成败原因”为例,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荆轲刺秦王
2. 内容:
a. 背景:战国时期,秦国的强大与东方六国的矛盾
b. 经过:荆轲刺杀秦王的行动及失败
c. 结果:秦王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六国
d. 影响:勇敢、担当的精神品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a. 请简述荆轲刺秦王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
b. 分析荆轲刺秦王成败的原因。
2. 答案:
a. 背景见板书内容,经过、结果和影响见教材。
b. 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有:荆轲个人能力有限、秦王防范严密等。
荆轲刺秦王的说课稿(通用20篇)
荆轲刺秦王的说课稿(通用20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背景,借助工具书,对比解释,初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2、学问与力量: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
态描写,分析主要人物
3、情感与态度: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大事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对话、动作、神态的角度入手
2、难点: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大事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争论法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支配: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复习《战国策》相关内容
2、借助解释、工具书理解课文
二、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三、教学方法:分组争论法、提问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日,我们来上新课《荆轲刺秦王》,关于荆轲,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还有其他人,
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这种评价。信任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也会对荆轲有更深化的了解。
师:同学们已经做过预习工作了,那该文选自哪里?
生:《战国策》
师:好,关于《战国策》,同学们收集到哪些资料呢?下面我们来沟通一下?
生:《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编辑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经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其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谈论辩时的政治主见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荆轲刺秦王教案范文(通用5篇)
荆轲刺秦王教案范文(通用5篇)
荆轲刺秦王教案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荆轲刺秦王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荆轲刺秦王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整体感知课文。
②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③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情感与态度: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
重点难点:评价历史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展示雕塑照片)
来到正定讲课,我感到非常高兴,一进县城,就被这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所感染。我们住在华阳假日酒店,外面正在兴建文化广场,刚才的照片就是在那里拍摄的。
在此,我进一步了解到正定这座文化古城悠久的历史渊源,这里有南越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一代名家颜真卿等等,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此我相信我们正定中学的同学们一定都非常优秀。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道理: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其实,我们燕赵大地的历史上一直就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古语讲“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此言不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走近荆轲,去感悟他那慷慨悲那歌的情怀。
二、背景介绍: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四大刺客之一(要离、专诸、聂政、荆轲)本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改称荆轲,喜好读书击剑,善交名人勇士。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分析鉴赏荆轲形象。
【教学重点】
1、积累“顾”、“就”、“发”等文言词语用法。
2、学习本文在冲突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荆轲刺秦这一行为的意义。
【课时支配】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入课
屏幕展示对联:请同学们思索下列对联写的都是那些历史人物?
①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②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莲方苑第一家
③写鬼写妖出类拔萃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④一诗二表三分鼎
万古千秋五丈原
⑤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前五联分别是司马迁、李白、蒲松龄、诸葛亮、范仲淹,那么,同学们请看,
⑥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
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写的是历的那个人物呢?对,是咸阳荆轲墓联。今日我们就走进那段尘封的岁月,去感受那步步惊心的往事。(板书课题)
二、识人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四大刺客之一(要离、专诸、聂政、荆轲)本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改称荆轲,喜好读书击剑,善交名人勇士。
三、入境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全国的大势已定,弱小的燕国也危在旦夕。燕太子丹为了反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自己在秦国做人质的“见陵”之仇,就想派勇士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如不成,则刺杀秦王嬴政,使其国内大乱,然
优秀荆轲刺秦王教案完整版课件
优秀荆轲刺秦王教案完整版课件
一、教学内容
《荆轲刺秦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传故事,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荆轲刺杀秦王的经过,以及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意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荆轲的英勇事迹,理解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荆轲刺杀秦王的经过及历史意义。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难点:课文中的难句理解和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荆轲刺秦王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荆轲是谁,他为什么要刺杀秦王。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荆轲刺杀秦王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荆轲刺杀秦王的理解和看法。
5. 练习巩固: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难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荆轲刺秦王
1. 经过
2. 意义
七、作业设计
1. 翻译课文中的难句。
2. 写一篇关于荆轲刺杀秦王的心得体会。
答案:
1. 荆轲刺杀秦王的经过:荆轲带着燕国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在刺杀过程中,荆轲被秦王的卫士制服,最终未能成功。
2. 荆轲刺杀秦王的意义:荆轲刺杀秦王,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励了后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积累整合: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感受鉴赏: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思考领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思考领悟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发现探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行为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正确评价轲刺秦王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
《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可读性很强,且很感兴趣,只要结合文中的注释便可顺利阅读全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文言授课方式来处理课文,势必会让学生容易疲累,以至失去阅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本课教学笔者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利用早读时间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熟读课文。
2、荆轲刺秦王一幕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之处,所以这一部分安排了一个片段剧的表演,让同学把这一部分改为课本剧,由他们自编自演,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3、要求同学在编剧排演的过程中要认真,最后通过竞选方式择优录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
4、片段剧的表演,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的剪裁,将记叙描写精彩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抽出来,形成点面结合拓展开来,分析探究,并在此间穿插文言字词句的练习讲解。
5、在提示上展开评述或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荆轲刺秦王优质教案精选多篇荆轲刺秦王优质教案
荆轲刺秦王优质教案精选多篇荆轲刺秦王优
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第五章“战国烽烟”,详细内容为“荆轲刺秦王”。通过讲解荆轲刺秦王背景、经过和影响,让学生解这段历史故事,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荆轲刺秦王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感受古人英勇和智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荆轲刺秦王背景分析,以及事件对历史影响。
2. 教学重点:荆轲刺秦王经过,荆轲和秦王形象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荆轲刺秦王背景,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荆轲刺秦王经过,分析荆轲和秦王形象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荆轲,面对秦王时会如何行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荆轲刺秦王事件历史影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荆轲刺秦王故事,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六、板书设计
1. 荆轲刺秦王
2. 内容:
(1)背景:战国时期,秦国崛起,六国纷争。
(2)经过:荆轲刺杀秦王,事败被杀。
(3)影响:加速秦国统一六国,激发后世反抗暴政精神。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荆轲刺秦王背景是什?
(2)荆轲刺秦王经过是怎样?
(3)荆轲刺秦王历史意义是什?
2. 答案:
(1)战国时期,秦国崛起,六国纷争。
(2)荆轲刺杀秦王,事败被杀。
(3)加速秦国统一六国,激发后世反抗暴政精神。
荆轲刺秦王教案精选多篇荆轲刺秦王教案
荆轲刺秦王教案精选多篇荆轲刺秦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第十五章“战国争雄”中的第
三节“荆轲刺秦王”。内容主要围绕荆轲刺杀秦王的背景、经过及其
历史意义展开,详细分析荆轲的英勇事迹以及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掌握故事的基本经过。
2. 学习荆轲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分析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重点:荆轲刺秦王的经过、荆轲的英勇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黑板、挂图。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第十五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地图,简要介绍战国争雄的背景,
引发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分析荆轲的英勇事迹,阐
述其历史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荆轲,讨论如何
完成刺杀秦王的任务。
4. 例题讲解:分析荆轲刺秦王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荆轲刺秦王的思维导图。
六、板书设计
1. 《荆轲刺秦王》
2. 内容:
背景介绍
荆轲刺秦王的经过
荆轲的英勇精神
历史意义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结合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谈谈你对荆轲英勇精神的
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
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史记·刺客列传》,深入了解
荆轲刺秦王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荆轲刺秦王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史》第七章第三节《荆轲刺秦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荆轲刺秦王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详细内容如下:
1. 背景部分:介绍战国时期燕国与秦国的矛盾,荆轲的身份及为何刺杀秦王。
2. 经过部分:详细讲述荆轲刺杀秦王的过程,包括荆轲的筹备、行刺经过及失败原因。
3. 影响部分:分析荆轲刺秦王事件对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荆轲刺秦王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2. 学习荆轲英勇无畏、舍身取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荆轲刺秦王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及影响。
教学重点:荆轲刺秦王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荆轲刺秦王》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背景:详细讲解战国时期燕国与秦国的矛盾,荆轲的身份
及为何刺杀秦王。
3. 讲解经过:讲述荆轲刺杀秦王的过程,强调荆轲的英勇无畏和
智慧。
4. 分析影响:引导学生分析荆轲刺秦王事件对战国时期历史发展
的影响。
5.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荆轲、秦王等人物,再现
刺杀经过。
6.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讲解与荆轲刺秦王相关的习题。
7. 随堂练习:布置与荆轲刺秦王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荆轲刺秦王背景
燕国与秦国的矛盾
荆轲的身份
2. 荆轲刺秦王经过
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4、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
教学设想
1、本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因此,本文可以看作人物传记。拟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设计导读提问,同时对文章剪裁、记叙与描写的综合运用作适当提示。
2、教学方法,在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或辩论。
教学时数:
1教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复习关于《战国策》的知识:
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初中语文第六册的基本课丈《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战国策魏策》。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自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又称《国
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土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丈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荆轲刺秦王教案精选多篇荆轲刺秦王教案
荆轲刺秦王教案精选多篇荆轲刺秦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第四章《战国争雄》第三节
《荆轲刺秦王》。详细内容包括:荆轲刺秦王的背景、荆轲与燕太子
丹的结识、荆轲的准备、刺杀过程、失败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理解当时战国时期的历史局势。
2. 掌握荆轲刺秦王的主要过程,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荆轲刺秦王的背景、过程及历史影响。
难点:分析荆轲刺秦王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
局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荆轲刺秦王》故事资料、随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与荆轲刺秦王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荆轲刺秦王的背景、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荆轲
的爱国精神。
4. 例题讲解:讲解荆轲刺秦王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荆轲刺秦王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
1. 荆轲刺秦王
2. 内容:
背景介绍
荆轲与燕太子丹的结识
荆轲的准备
刺杀过程
失败原因
历史影响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简述荆轲刺秦王的背景。
(2)分析荆轲刺秦王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3)谈谈你对荆轲刺秦王的认识。
2. 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荆轲刺秦王的相关知识,是否能够正确分析荆轲刺秦王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局势,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2.能够读懂、分析古文《荆轲刺秦王》并理解其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激发生活中的情感,深入理解文本中所展示的正义感。
二、教学内容
1.历史背景
秦国时代,社会背景及国家状况,秦国的变化、影响。
2.文化内涵
正义感和革命情感对于古代故事的解读,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古代文学所展示的特点和价值。
3.艺术价值
辩证思维、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写作技艺等方面的体现,以及文学形态美学研究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
1.课前讨论,导入文章。
2.整体讲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3.分段解读,注重文章的语言艺术、修辞手法及文化内涵等。
4.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对文本的见解。
5.结合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文本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形象理解及感受。
6.出题、对答案,让学生集体、独立完成小练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a.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的讲解,培养学生学术性思维。
b.读懂文本内容并理解其意义。
c.剖析文本所展示的情感、表达方法及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
a. 让学生理解并领会古文作品的精华。
b.引导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及见解。
五、课堂反馈
1.出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回答。
2.教师针对学生阅读、分析水平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
六、课堂设计
第一部分:导入
教师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先让学生了解故事大致内容,并发表一些看法,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进入正式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篇1
《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可读性很强,且很感兴趣,只要结合文中的注释便可顺利阅读全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文言授课方式来处理课文,势必会让学生容易疲累,以至失去阅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所以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译文读懂《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部分原著片段。
2、感知《史记》史学价值及文学地位,建立对《史记》的浓厚兴趣。
教学内容: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荆轲部分荆轲刺秦王片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刚学过一篇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PT:鲁迅评价《史记》),意思说《史记》史料价值与文学地位都很高。
有一首诗来自《史记》(PPT:《易水歌》)。教师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有时会遇到一些古文,如何去读懂它们呢?刚才老师讲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想不想看一看《史记》中司马迁是如
何记载这段故事的。
2、学习送别片段(PPT:送别片段)。
(1)初读。轻声阅读,对照注释看看能否读懂每一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自主合作法
3、诵读感知法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孰不知,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势单力孤的燕国刺客荆轲,一方是势力强大的秦国皇帝秦始皇。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想知道这场实力悬殊的斗争是如何展开的吗?想知道这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的结局吗?想去“亲历”这场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扣人心悬的历史场面吗?那就让我们寻找所有的答案吧!
二、《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整理、校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该书记载了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语言流畅,记人、记事形象生动。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背景简介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战国四大刺客
(1)吴国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与其交好。后来,吴国公子光欲行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隐居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均被派出使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2)吴国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冒腾肉飞,走愈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羸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
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王阖闾。
(3)魏国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宵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将其荐给富豪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地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4)燕国荆轲
战国末期燕国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嬴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四、扫清阅读障碍
1、读准字音
淬(cuì)忤(wǔ)徵(zhǐ)陛(bì)
卒(cù)提(dǐ)创(chuāng)揕(zhèn)
拊(fǔ)髓(suǐ) 樊於(wū)期箕踞(jījù)
亢(kàng)夏无且(jū)
五、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结构
1、指名学生复述
荆轲受命于太子丹,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送行。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最终被杀的故事。
2、快速梳理情节
第一部分——开端(从“秦将王翦破赵”到“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的缘起义士请缨
第二部分——发展(从“荆轲知太子不忍”到“终已不顾”):行刺的准备求取信物易水诀别
第三部分——高潮(从“既至秦”到“必得契约以报太子”):廷刺秦王
第四部分——结局(最后一段):荆轲被斩壮士殒命
六、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指定学生朗读一、二段。
2、重点字词解释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喜欢、高兴。
(2)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北”,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
(3)特殊句式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省略句,“之后”后省略介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