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扣子的基本结构,知道扣子是由扣面和扣粒组成的。

2. 学习扣子的穿扣方法,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扣子的结构,学会正确的穿扣方法。

难点:熟练掌握穿扣技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扣子、衣物、教学图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颗扣子,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扣子的外观特征。

2. 基本知识学习:(1)教师讲解扣子的结构,让幼儿了解扣面和扣粒的关系。

(2)教师展示穿扣的方法,讲解步骤,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3. 实践操作:(1)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穿扣练习,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2)幼儿相互交流穿扣心得,分享经验。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鼓励幼儿回家后,尝试自己穿扣子,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穿扣子的准确性、速度和手眼协调能力。

2. 听取幼儿对穿扣方法的描述,了解其对扣子结构的认识。

3. 家长反馈幼儿回家后穿扣子的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扣子的不同类型和材质。

2. 探索扣子发声的原因。

3.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扣子发声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不同类型和材质的扣子,引发幼儿对扣子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1)教师讲解扣子的不同类型和材质,让幼儿了解扣子的多样性。

(2)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扣子发声的原因,让幼儿了解扣子发声的原理。

3. 实践操作:(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验,观察扣子发声的特点。

(2)幼儿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发现。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鼓励幼儿回家后,尝试自己进行扣子发声实验,培养探究精神。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听取幼儿对扣子发声原因的描述,了解其对扣子发声原理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下册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幼儿园中班下册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幼儿园中班下册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下册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围绕会发出声音的扣子展开。

主要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简单声音装置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幼儿表达和分享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和声音装置的制作。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会发出声音的扣子、音叉、鼓、绳子等。

学具:扣子、纸杯、胶带、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会发出声音的扣子,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扣子会发出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音叉、鼓等物品,讲解声音产生原理,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会发出声音的扣子和相关学具。

教师指导幼儿制作简单的声音装置,并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你是如何制作声音装置的?六、板书设计1. 会发出声音的扣子2. 内容:声音产生原理声音装置制作方法声音传播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发出声音的纸杯电话。

2. 答案:将两个纸杯底部剪掉,用绳子将它们连接起来。

一个人在纸杯中说话,另一个人在另一个纸杯中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声音产生原理,制作了简单的声音装置。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动手操作,避免过度依赖教师。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声音产生和传播的例子,如吹气球、吹口哨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组织形式要生动有趣,易于幼儿理解。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会发声的扣子”进行展开。

教学内容涉及第三章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详细内容为: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会发声的扣子、实验器材(如小鼓、线、纸杯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套会发声的扣子、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会发声的扣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个扣子为什么能发出声音?”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声音产生原理,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

3. 实践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让幼儿将线穿过扣子,悬挂在纸杯内,观察扣子发出声音的情况。

(2)让幼儿轻轻敲击小鼓,观察扣子发出声音的变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吗?”让幼儿举例并说明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方式3. 会发声的扣子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能发声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铃铛、闹钟、吉他等。

2. 作业题目: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会发声的玩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到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奥秘,如开展“声音的传播速度”等主题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和交流,了解扣子的不同材质和发声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材质的扣子,了解它们的特点。

2. 探索扣子发声的原因,学习简单的声学知识。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扣子(塑料、金属、木头等)、放大镜、盆子、水、音叉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颗扣子,引导幼儿观察扣子的外观,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认识扣子:教师展示不同材质的扣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探索扣子发声:教师将扣子放入盆子中,加入适量的水,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扣子在水中振动的情景,引导幼儿发现扣子发声的原因。

4. 实践活动: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颗扣子,尝试用各种方式让扣子发声,如摩擦、敲击等,并记录下来。

5. 分享与交流:每组幼儿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成果,大家共同讨论扣子发声的原理。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里的扣子,尝试让扣子发声,并记录下来。

2.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扣子发声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记录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幼儿的课后作业,分析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实践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参观音响设备制作车间,让他们亲身体验扣子发声的原理。

3. 开展科学主题的幼儿运动会,设置与扣子发声相关的趣味项目。

八、教学评价:1. 幼儿的评价: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扣子的基本特征和种类,知道扣子可以发出声音。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扣子的基本特征和种类,了解扣子可以发出声音。

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物质准备:各种类型的扣子、篮子、桌布等。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扣扣子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颗扣子,引导幼儿观察扣子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基本概念介绍:教师向幼儿介绍扣子的基本概念,包括扣子的种类和用途。

3. 探索扣子的声音:教师引导幼儿用手轻轻拍打扣子,让幼儿听一听扣子发出的声音。

4. 操作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篮子、桌布和各种类型的扣子。

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将扣子分类,并将相同类型的扣子放在篮子里。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与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了解其他组的分类结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搜集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对扣子的分类能力和创造力。

3. 倾听幼儿在分享与交流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类似的分类活动,如整理衣物、扣子等。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扣子世界”角,展示各种类型的扣子,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观察、把玩。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操作机会和指导。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分享与交流,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探索乐园》第三章节“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为“会发声的扣子”。

通过让幼儿探索扣子的声音,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扣子的基本结构,知道扣子可以发出声音;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扣子发声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扣子发声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感受扣子发声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扣子(各种材质、大小、颜色)、小鼓、小棍、塑料杯、纸杯、细线等;2. 学具:每组一份扣子、小鼓、小棍、塑料杯、纸杯、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老师手中的扣子,询问他们是否知道扣子可以发出声音;老师演示用不同材质、大小的扣子敲击小鼓,让幼儿听到扣子发出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讲解扣子发声的原理,引导幼儿观察扣子敲击小鼓时的振动;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扣子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鼓励幼儿用纸杯、塑料杯等物品替代小鼓,探索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

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寻找其他可以发声的物品,探索声音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会发声的扣子2. 内容:扣子发声原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质、大小的扣子声音特点:清脆、低沉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发出声音的物品和特点;拓展:尝试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

2. 答案:家里的铃铛、碗、筷子等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制作乐器:例如用纸杯、橡皮筋、小棍等制作一个简易的弦乐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扣子发声的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在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品发声时,老师需要更加关注幼儿的操作安全。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以《会发声的扣子》为主题,通过探索不同材质扣子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认识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教材涉及到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

2.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发现不同材质扣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不同材质扣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以及如何分辨不同材质扣子发出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材质的扣子、塑料碗、木棒、金属棒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相同的扣子,以及记录声音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套扣子,让幼儿听一听、摸一摸,观察扣子的材质和形状,引导幼儿关注扣子的声音特点。

然后邀请个别幼儿尝试敲击扣子,让大家听一听、猜一猜是哪种扣子发出的声音。

2. 探索声音的产生(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用木棒敲击塑料碗和金属棒,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声音的特点。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掌握声音的传播规律。

3. 发现扣子声音的特点(5分钟):4. 小组竞赛(3分钟):教师设置一个竞赛环节,邀请幼儿用扣子进行表演。

要求幼儿在限定时间内,用扣子发出指定的声音。

通过竞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课堂小结(2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再次强调不同材质扣子发出的声音特点,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不同材质扣子发出的声音特点:塑料扣子:清脆、脆响木扣子:浑厚、稳重金属扣子:明亮、尖锐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里的扣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敲击扣子,观察并记录扣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为“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扣子可以发出声音,理解扣子发声的原理。

2. 学会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

重点: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扣子、小碗、小棒、塑料瓶、米粒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扣子、小碗、小棒,每人一个塑料瓶、米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见到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扣子发出声音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演示一:将扣子放入小碗中,用小棒敲击碗壁,观察扣子是否发出声音。

演示二:将扣子放入塑料瓶中,摇晃瓶子,观察扣子是否发出声音。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扣子发出声音,记录实验结果。

5.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发出声音?它们是如何发声的?六、板书设计1. 主题:会发出声音的扣子2. 内容:扣子发声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2. 作业内容:请家长协助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

3. 答案示例:声音一:拍手声原理:两只手相互碰撞,产生振动,传递到空气中,形成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索,让幼儿了解了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的细节4. 随堂练习的组织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是难点和重点。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

2.通过对比实验,体验各种声音的不同特点。

3.利用各种简单材料制造会发出声音的扣子,并通过实验探究其发声原理。

二、教学内容1.物体的振动和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不同特点3.制造会发出声音的扣子三、教学准备1.声响发生器2.各种不同材质的扣子3.响铃4.松紧带四、教学过程1. 物体的振动和声音的产生1.教师通过声响发生器放出声音,让孩子们先听一听。

2.引导孩子们想一想,这些声音的来源是什么?3.教师简单讲解物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声音可以通过我们的耳朵感知。

4.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弹簧,用手指敲击弹簧,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听到弹簧发出的声音。

5.教师让孩子们在班里找出各种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比如铅笔盒、玻璃杯、响铃等等,并让他们自己试着敲击这些物品,感受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

2.声音的不同特点1.教师在黑板上简单画出声波的图示,并讲解声音的不同特点,比如音量大小、音高、音调等等。

2.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孩子们区分出这些声音的不同特点,并让他们自己尝试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3.制造会发出声音的扣子1.教师介绍不同材质的扣子,在黑板上画出扣子的图示。

2.教师将各种扣子分配给孩子们,并提供松紧带和响铃。

3.教师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这些材料制造出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4.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会尝试着用手指敲击各种材质的扣子,并发现有些扣子会发出声音。

5.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有些扣子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其材质的特殊原因吗?6.教师引导孩子们将自己的扣子拼成一个小型音乐组合,让他们在课堂末段通过演奏自己的作品来感受声音的美妙。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深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不同声音具有的特点。

通过亲身制作扣子的体验,孩子们进一步探究了声音的产生原理。

通过演奏自己的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其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中班科学活动会发声的扣子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会发声的扣子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会发声的扣子教案教案修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章节为《会发声的扣子》。

活动主要让幼儿了解扣子的基本结构,探索扣子发出声音的原因,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扣子的基本结构,知道扣子是由扣面和扣子组成的。

2. 培养学生探索扣子发出声音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扣子的基本结构,知道扣子是由扣面和扣子组成的。

难点:培养学生探索扣子发出声音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扣子、剪刀、胶水、纸张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扣子,剪刀、胶水、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颗扣子,引发学生对扣子的兴趣,让学生观察扣子的外观,并引导学生思考扣子的组成部分。

2. 讲解:教师讲解扣子的基本结构,让学生知道扣子由扣面和扣子组成。

3. 实践: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扣子,观察并尝试拆解扣子,了解扣子的内部结构。

4. 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扣子是如何发出声音的,让学生尝试用剪刀、胶水、纸张等工具,制作出会发声的扣子。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会发声的扣子,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扣子的基本结构:扣面、扣子制作会发声的扣子:剪刀、胶水、纸张等工具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描述一下扣子的基本结构。

答案:扣子由扣面和扣子组成。

2. 请学生分享一下制作会发声的扣子的过程和感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学生对扣子的基本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制作出会发声的扣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剪刀、胶水等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会发声的扣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中班科学《会发出声音的扣子》教案

中班科学《会发出声音的扣子》教案

《中班科学《会发出声音的扣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探索生活中物品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不同材质的扣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耳朵仔细倾听,区分不同材质扣子的声音。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不同材质扣子发出声音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物品准备:各种材质的扣子(木质、塑料、金属等)、录音机、大小不一的盒子。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邀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用手捏不同材质的扣子,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材质的扣子。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猜测,教师揭晓答案。

(二)探索环节1.教师将各种材质的扣子分别放入大小不一的盒子中,让幼儿用手捏、摇晃盒子,观察不同材质扣子发出的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同材质的扣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3.邀请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的扣子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三)交流环节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发现不同材质扣子发出声音的规律。

(四)游戏环节1.教师组织“声音猜猜猜”游戏,让幼儿通过听声音猜出扣子的材质。

2.游戏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帮助幼儿完成任务。

1.教师邀请幼儿谈谈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

五、教学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会发出声音的物品,并分享给班上的小朋友。

2.教师可组织相关的科学活动,如“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大小”等,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奥秘。

六、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探索不同材质扣子发出声音的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教师展示不同材质的扣子,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扣子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吗?”2.教师引导幼儿用耳朵仔细倾听,提问:“你能描述一下你听到的声音吗?是尖锐的、低沉的还是清脆的?”3.教师鼓励幼儿亲手尝试,提问:“你们能试试看,捏这些扣子,听听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二、教学难点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提问:“我们如果把扣子放在盒子里摇晃,会发生什么?是不是所有的扣子都会发出同样的声音?”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声音的规律,对话:“塑料扣子和金属扣子听起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金属扣子的声音听起来更清脆呢?”教学过程补充:(二)探索环节1.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个装有不同材质扣子的盒子,提问:“你们能在盒子里找到不同材质的扣子吗?试试看摇晃盒子,听听它们的声音。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扣子,了解扣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扣子,了解扣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类型的扣子、篮子、桌布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扣子,对扣子有基本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扣子,引导幼儿观察扣子的特征,引发幼儿对扣子的兴趣。

2. 认识扣子: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扣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扣子的名称,如:蝴蝶结扣、圆形扣、四叶草扣等。

3. 探索扣子的用途: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扣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如:扣衣服、扣裤子等。

4. 创意扣子:教师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扣子进行创意制作,如:扣子画、扣子手链等。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找出家里的扣子,观察并说出扣子的名称和用途。

2. 邀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进行创意扣子制作,将作品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参与观察扣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评估幼儿对扣子的认识程度,是否能够正确说出扣子的名称和用途。

3. 评价幼儿的创意作品,观察幼儿在创意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 是否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参与机会和指导。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扣子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中的第5节“会发声的扣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扣子的基本结构,探索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动手制作能发声的扣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扣子的基本结构,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能发声的扣子,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扣子、小碗、小棒、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扣子、小碗、小棒、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能发声的扣子,引导幼儿观察、猜测为什么扣子会发出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卡片展示扣子的结构,讲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能发声的扣子。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发声扣子,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教师对幼儿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强调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声的扣子2. 板书内容:(1)扣子的基本结构(2)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3)制作能发声的扣子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发声的扣子,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品发出声音的原理。

(2)开展“奇妙的声音”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声音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

2. 动手操作环节:幼儿分组制作能发声的扣子。

3. 作业设计:制作一个会发声的扣子,并记录制作过程。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1. 声音的产生:扣子发出声音是因为扣子与物体(如小碗、小棒)碰撞,使物体振动产生声波。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源于《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活动名称: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扣子的各种特征,探索扣子发出声音的原因,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扣子的各种特征,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扣子的各种特征,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因。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扣子、盆子、筷子、放大镜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颗扣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扣子,引导幼儿说出扣子的各种特征。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扣子的构造,让幼儿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让扣子发出声音,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探索扣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4. 实践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扣子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现象。

6.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扣子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扣子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

扣子发出声音的原因:扣子碰撞、扣子与衣物摩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

2. 作业要求:用自己的扣子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答案:扣子发出声音的原因可能有:扣子碰撞、扣子与衣物摩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强,对扣子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扣子发出声音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进行类似实验,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同时,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教案标题:会发出声音的扣子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扣子可以发出声音的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探索声音的产生。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扣子如何发出声音,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操作扣子来改变声音。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大小、材质不同的扣子若干。

2. 空旷的教室或者户外活动场地。

3. 音频设备(如音箱或手机)用于播放各种声音样本。

4. 一张大白纸和彩色马克笔,用于记录和展示孩子们的发现。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教师先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样本,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探索环节:分发扣子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使扣子发出声音,如捏、敲、抛等。

3. 分享发现: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发现,如哪种方式可以使扣子发出更大的声音,不同材质的扣子声音有何不同等。

4. 理论讲解:教师简单解释声音产生的原理,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扣子通过不同的方式振动从而发出不同的声音。

5. 实践应用:让孩子们尝试用扣子制作简单的乐器,如将扣子系在橡皮筋上,拉紧橡皮筋后弹扣子产生声音。

五、教学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中寻找其他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尝试理解和解释这些声音的产生原理。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扣子通过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以及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和力度来改变声音。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们在探索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创新性,看他们是否能主动发现和尝试使扣子发出声音的不同方式。

2. 在分享发现环节中,评价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看他们能否准确描述自己的发现。

3. 在实践应用环节中,评估孩子们的理解程度和动手能力,看他们能否成功制作出能发出声音的简易乐器。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围绕“会发声的扣子”展开。

通过对扣子的探索,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扣子可以发出声音,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探索扣子发出声音的奥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扣子、小鼓、线、放大镜、音响等。

学具:每组一份扣子、小鼓、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敲击小鼓,让幼儿观察和倾听声音,引导幼儿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扣子,让幼儿猜测扣子是否能发出声音。

接着,教师用线将扣子吊起来,让幼儿观察和倾听扣子发出的声音。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线吊起扣子,观察和倾听扣子发出的声音。

引导幼儿发现:扣子撞击物体时会产生声音。

4. 讲解声音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

5. 创新实践(10分钟)幼儿分组讨论:如何让扣子发出美妙的声音?每组进行尝试,将成果与其他幼儿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声的扣子2. 内容:声音产生:物体振动声音传播:介质(空气、水等)实践成果:扣子发出美妙声音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家庭中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声音原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声音原理的讲解5. 创新实践的指导6.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1. 观察力:引导幼儿观察扣子发出声音的现象,培养其细致观察的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中的第三节《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扣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让幼儿了解扣子可以发出声音的原因;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学会如何使扣子发出声音;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扣子的基本特征,知道扣子可以发出声音。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使扣子发出声音。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内相互配合,共同探索扣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扣子、小碗、小棒、塑料瓶、实验箱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扣子、小碗、小棒、塑料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讲述小兔子捡到了一个会发出声音的扣子,引发幼儿对会发出声音的扣子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让幼儿观察手中的扣子,引导幼儿说出扣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3. 实验操作:a. 教师演示:将扣子放入小碗,用小棒敲击,让扣子发出声音。

b. 幼儿操作:每组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用小棒敲击扣子,观察扣子发出声音的情况。

c. 小组讨论:讨论为什么扣子会发出声音,引导幼儿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

4. 例题讲解: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讲解如何使扣子发出声音。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独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扣子发出声音。

六、板书设计1. 会发出声音的扣子2. 内容:a. 扣子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b. 扣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用小棒敲击、摇晃等c. 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振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扣子发出美妙的声音答案: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使扣子发出声音,如用小棒敲击、摇晃等,并尝试组合不同的扣子发出不同的音调。

2. 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请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扣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围绕“会发出声音的扣子”展开。

通过引导幼儿探索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及其基本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学会如何使扣子发出声音。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让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使扣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扣子、小碗、小棒、棉签、音叉、音箱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扣子、小碗、小棒、棉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扣子的小碗,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扣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拿起一颗扣子,用小棒轻轻敲击,让幼儿听到扣子发出的声音。

解释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并引导幼儿探讨如何使扣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为小组,每组用小棒、棉签等工具尝试使扣子发出声音,并记录下来。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实验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出声音的扣子”2. 内容: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使扣子发出声音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尝试找出家中的物品,使其发出声音,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其他物品发出声音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扣子发出声音的原理。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扣子与声音的关系。

2.能够亲自制作扣子,并通过实验了解扣子的发声原理。

3.能够在玩乐中体验中班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内容1.概念引入:简单介绍声音的定义,让孩子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造成的,能够传播到周围。

2.实验环节:让孩子亲自参与制作最简单的发声工具——扣子。

3.观察实验:教师将扣子按到平面的桌面上,观察扣子发出的声音,以及不同程度扣紧扣子产生的声音差异。

4.关键问题引导:通过观察实验中发现的声音现象,引导孩子思考扣子的声音产生原理,以及扣子的声音与扣紧程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具体步骤1.准备材料:扣子、扣子板、铁丝、小锤。

2.制作扣子: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制作扣子的方法,并指导孩子们动手制作。

3.实验环节一:将扣子按到桌面上,观察发出的声音,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程度扣紧扣子产生的声音差异,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4.实验环节二:将扣子板上的扣子分别悬空,用小锤轻敲扣子板,试图让孩子们听出哪个扣子在发出声音,从而了解到扣子发声的原理。

5.实验环节三:在扣子上面用铁丝拉出一个小弯曲形状,并轻轻按下去,用手触摸铁丝,让孩子们感受到扣子发声时的振动。

教学实施建议1.教师应该在实施教学之前,先行制作一些扣子,并在教学中展示扣子的发声效果,以及一些与扣子相关的声音知识,比如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原理。

2.在实验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安全,比如用铁丝拉出小弯曲的实验应该由教师亲自示范,以免孩子们操作不当受伤。

3.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体验和观察结果,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以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总结通过本次中班科学实验,孩子们认识到物体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原理,感知到不同程度扣紧扣子所产生的声音差异,体验到中班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并通过亲自参与实验的方式对声音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扣子可以发出声音,并探索不同材质的扣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不同材质的扣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分辨并描述不同扣子声音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扣子(如木制、塑料、金属等)、小碗、筷子、放大镜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扣子,引导幼儿思考扣子可以发出声音吗?2. 实验一:让幼儿用筷子轻轻敲打不同材质的扣子,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并尝试描述声音的特点。

3. 实验二:让幼儿将扣子放入小碗中,轻轻搅拌,感受扣子在水中发出的声音。

4. 实验三: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扣子的结构,探讨为什么扣子会发出声音。

5. 总结: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总结不同材质扣子声音的特点。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材质的扣子,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并记录扣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2. 延伸活动:组织一次“扣子音乐会”,让幼儿带上自己收集的扣子,一起创作音乐作品,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观察力、描述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估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幼儿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七、教学反馈1. 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应收集幼儿的实验观察记录和家庭作业,以此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

2. 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可参与到幼儿的收集扣子活动中,增加家庭科学教育的机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跨学科学习:将扣子发声的科学活动与艺术、数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创作扣子拼图、统计不同材质扣子的数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教案:会发声的扣子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感知扣子的弹性势能、动能、惯性、旋转时与空气的摩擦力。

让幼儿探索扣子会响的方法。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适用对象
中班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棉线、扣子、取掉尖的牙签(与幼儿人数一样多)。

五、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一根棉线穿过扣子的两个孔,使扣子穿在线上。

幼儿讨论。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把线的一头穿在一个小孔中,把线的另一头穿在另一个小孔中。

做一做。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幼儿把穿好的扣子两头打上结。

第1页/ 共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