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语文组吴卫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师者: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吴卫东
看完《影响教师的100篇教育美文》这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智红写的一篇题为《赞美如药》的文章。
这篇文章一开始引用了一则发生在非洲南部巴贝姆巴族中的故事:
在非洲南部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着许多优秀的生活礼仪和处世方式。譬如,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但最值得称道的是每当这时候,整个部落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来“治疗”他的心灵,修正他的错误,引导他以此为戒,总结教训,重新做人。
接下来作者发表了这样一段感想:
批评是“苦”的,赞美是甜的,良药何必一定要“苦口”,送上一剂“甘甜”的良药,不但“患者”喜欢服用,而且同样能够收到“治病救人”的效果,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我想到了今年学校聘请的上海七宝中学心理专家杨敏毅老师回忆她少年时求学的一段经历。一次做作业时她做错了一道题,那个老师将她的那一页纸打了个大大的、满满的刺眼的鲜红的叉子,她气愤地撕了那张纸并且揉成了团扔掉了,后来换了一本作业本,那件事让她刻骨铭心,对那个老师的印象一直不好,上课甚而至于有了抵触的心绪。后来几经周折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那位老师也是出于好心,为了提醒她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但现在想来当初那个老师倘若换个方式,不是打一个醒目的叉子,而是在错题旁边写一句温馨的话语,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我又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被授予“赏识老爸”称号的周弘,他是赏识教育倡导者,赏识管理发起人,中央教科所特聘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首席专家,被广大父母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他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
进而我又想到今年8月23日在扬州教育科研培训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吴志宏教授所做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到了“告诫式教育和鼓励式教育”。他说,告诫式教育总是看到学生的不足,老是说你某某方面还需要改进、努力等等之类的话,这种情况在我国目前教育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会笼罩上极不自信的心理阴影,在很多场合总感觉不如他人,不敢也不愿意表现自己,因此吴教授呼吁多一些鼓励式教育。
无论是巴贝姆巴族用赞美来“治疗”犯错人的心灵还是杨敏毅教授所讲的少年求学的那段挥之不去的经历,无论是周弘的赏识教育还是吴志宏教授所倡导的“鼓励式教育”,都给我们极大的启示:那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面
对我们的工作对象一个个鲜活的学生时,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任何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批评,特别是不问巨细的连珠炮式的批评,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多发现学生的长处、优势,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哪怕他们身上有很多不足。
暑假的一件事,更使我坚定了为人师者不要吝啬赞美的信念。那是8月的一天,接到上届高三学生韩倩倩的电话,她在电话里面诚挚地说中午请我们老师聚一下。我问有几个人,她说是所有同学。本来中午还有其他事情,但考虑到特殊情况,觉得不去是不好的。刚到饭店门口,就响起了一阵阵的鼓掌声,有的学生说,吴老师跟我们坐在一起,有的学生说,吴老师和我们坐在一块,场面令我非常感动。饮酒过程中,学生们一桌一桌来敬酒。他们中有平时被我在课堂上奚落过的,有被我小瞧过的,有被我带到办公室狠狠训斥过的……虽然酒量有限,但这种情形让我想到即使一醉也在所不辞。后来学生邀请我们几个老师去KTV唱歌了,他们一改课堂上那种有时似乎与我们不太配合的样子,能唱的、不能唱的,都把他们活泼阳光的一面展示在我们面前。后来韩倩倩对我说那天只少了几个因特殊情况不能来的学生,想不到他们竟有这样的凝聚力!现在看来他们的为人处事不比那些成绩占优势的学生差啊,可是我平时给他们的赞美真是太少了!
其实对学生的赞美并不难做到,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并且经常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
胆小怯懦的学生,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偶尔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些微不足道,但为人师者必须努力捕捉住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
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偶然间比以前进步了,要马上抓住时机当全体学生的面表扬鼓励他,以后只要他稍有进步都及时鼓励,这样可以更加激发他学习的动力。
我们不会不注意到这样一类学生,每当他们完成一件事后,他们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想得到老师的表态。这时你投一个赞许的眼光,或一个满意的微笑,会鼓舞他们不断前行的勇气。
学生课堂发言虽然不很流畅或者写作文只有一两个精彩的词语抑或句子,我们都可给予赞美。
对学生的赞美有时光停留在口头语言上还是不够的,有时还可以借助行动、书面语言等等来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肯定,这样更具有激励作用。
当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或很痛苦时,用一些安抚的动作或者通过写信等方式,能使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摆脱纠结,因为这样做更胜过口头语言上的宽慰。
作为教师应当毫不吝啬地把赞美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因为他们都渴望着被关注、理解、认可,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些,我们就能为他们搭建走向成功的阶梯与桥梁。
猛然间,我记起这样一篇作文,以前我每接手一个新班,第一次的语文课上,我总会向他们朗读这篇作文: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一位母亲说,她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她的儿子排第40名,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当她回到家里,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赞美我。”
多么感人的故事,每次我读这篇作文时,我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也看到我的学生们睫毛里也都滚着晶莹的泪水。
赞美的力量原来如此神奇!一句温馨的评价、一抹微笑的眼神、一副鼓励的手势、一个关爱的抚摸等等,在学生心中,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居然有着想不到的不可估量的助推作用!
但我们又要防止廉价的赞美。廉价的赞美是发霉的,是苍白无力的,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是对学生不负责的。
只有实事求是的赞美,才能真正入骨入髓!因为这样的赞美好似一剂良药,仿佛一缕春风,犹如一泓清泉,能够愈合学生因为犯错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鼓舞他们改过的信心,点燃向善的正气。
为师者,不要吝啬你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