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2008年冬至2009年秋国内社会时政热点之十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冬至2009年秋国内社会时政热点之十三
四、社会
●41、关键词:教育改革
背景链接:
温家宝总理在教师节前夕在北京三十五中听课并在之后发表讲话,坦诚我国教育“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突出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成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教育体制改革的功能从适应供给约束型教育发展的效率优先的政策选择为主,进入需求导向的教育发展新阶段,更加注重教育公平的政策选择,满足社会对教育公平、质量和多样化的需求;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也从政府主导型的自上而下的推动,发展为政府、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推动的互动型改革路径。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创设有利于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制度环境,因此,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无疑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必然要求具有自主办学权责、充满活力的学校制度,学校制度改革成为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必要条件;而学校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治理制度的影响和制约。这样,人才培养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政府治理制度的改革构成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就这些部分的相互作用而言,则政府治理制度即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制度建设则是重点。
标准表述:
原因和对策
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有效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教育新体制。建立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参与办学,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是教育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是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其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模式的变革。要应用法律的、经济的、政策的、信息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健全政府重大教育决策调研论证、公众参与、质询等程序和制度;完善教育公共财政制度,为建立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公共财政均等化的制度保证,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探索实施绩效拨款制度使公共财政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发展重点、特色学科上;建立教育信息公开制度,搭建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信息公布规则及协调机制,改善信息的报告形式;
社会参与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学校自主办学的必要条件。它涉及宏观(政府)、中观(学校)、微观(教学)多种层面,覆盖决策、执行、监督等不同的方面。在办学体制方面的社会参与,要广开学路,鼓励各种非政府的社会力量、民间组织机构、行业企业以及境外教育机构,采取多种办学形式举办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
学校自主办学的制度化建设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实现学校自主办学需要做到:逐步实现政校分开,确保学校独立自主办学的法律地位。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互动的机制。真正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社会的中心机构。
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认为,中国正在由人口大国
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这一点决定我们必须办“大教育”。“大教育”,就意味着全国“一盘棋”,资源的配置就成了决定教育是否公平的关键因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要做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要坚持教育优先、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对社会和谐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要想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充分调动与之相关的一切社会因素,尤其是做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想实现教育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均衡”配置,首先应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引导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流动,缩小教育的地域差异和校际差别;其次应理性设定教育目标,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实现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再次应适当调整办学模式,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增强教育体制的活力,改善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
在教育正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今天,是否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清华大学学者叶赋桂在研究了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变革,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次教育改革后,认为,近些年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规划,对中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宏观指导的作用;但这些规划基本上都是就教育谈教育,从眼前的现实来规划未来,从当前的热点来制定战略,没有从历史的高度、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来看中国教育。中国应当构建一个“全民、终身、多样”的教育体系。教育回归“社会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在教育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中,社会功能则是最基本的;教育要传递社会的核心价值,以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42、关键词:职业教育
背景链接: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主要由学生负担;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招生仍然十分困难;职校生的技能训练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标准表述: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推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体制。增加学校技能指导教师的编制。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招生渠道。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