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1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
h珊瑚研究
第24页/共43页
珊瑚研究
珊瑚作为海洋环境的信息载体,具有高分辨率、记录连续完整、体系封闭好、代用指标多、易于定年等特点,有效记录了全球环境变化的信息,分辨率可达月。
主要指标:微量元素、同位素
第25页/共43页
i考古和历史文献记录
考古和历史文献记录包括考古遗址、遗物和遗迹等各种考古发掘物,以及官方史书、地方志、农书、宗教案卷、航海日志、文学作品等各种文献记载。
第21页/共43页
流
域
输
入
大
气
输
入
地
下
水
输
入
湖泊沉积记录
内
源
输
入
f湖泊沉积
第22页/共43页
f湖泊沉积
湖泊沉积连续性好、分辨率高, 可以重建不同时间尺度(从百万年到近现代)的古气候环境。
近现代的沉积物(100-102年)提取
过去102-103年的沉积岩芯提取
过去103-104年的沉积岩芯提取
深钻岩芯(105-106年)提取
主要天然环境档案的特征
第6页/共43页
a海洋沉积及深海沉积的氧同位素纪录
第7页/共43页
b黄土与古土壤
原理:黄土和古土壤层的交互出现是风尘堆积作用和成土作用 两种对立的过程彼此消长的结果。风尘堆积作用>成土作用 形成黄土层成土作用>风尘堆积作用 形成古土壤层 黄土与古土壤层的交替变化是第四季冰期—间冰期环境周期变化的反应,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过去全球变化的重建 1.1基本假设 1.2环境属性信息 1.3空间和时间位置信息 1.4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主要步骤第二节 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 2.1观测的主要内容 2.2观测的技术手段第三节 全球变化的模拟
全球变化 名词解释
全球变化名词解释
全球变化是指地球上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种变化的总称。
它包括了自然环境、气候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对全球变化的多角度全面解释:
1. 自然环境变化,全球变化包括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
如地质构造变动、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
这些变化会对地
球的地貌、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产生影响。
2. 气候系统变化,全球变化还包括了气候系统的变化,如气候
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等。
这些变化是由大气、海洋、陆地和冰雪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的,会对生态系统、农业、水资
源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3. 生态系统变化,全球变化还涉及生态系统的变化,包括了物
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等。
这些变化是由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会对生态平衡、食物链和
生态服务功能产生影响。
4. 社会经济变化,全球变化还涉及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如人
口增长、城市化、经济发展等。
这些变化会对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公平、贫富差
距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带来挑战。
综上所述,全球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了自然环境、
气候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变化。
它对地球和人
类社会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来
应对和适应这些变化。
地球环境全球变化
内容:
•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 • 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减少及其维护; • 生物多样性的编目与监测。
5.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
我国的全球变化研究对下列两个方面的科学问题进行了重 点研究:
• 首先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同时又是我国急需解决的区域 性生存环境问题;
• 其次是全球变化对我国的气候、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科学家近一二十年在古季风环境变化、大气温室气体 排放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 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历史、区域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 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策研究等许多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成 就都对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作出了贡献 。
2.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IGBP)
IGBP主要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于系统及其与物 理气候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科学 目标是:了解和阐述控制整个地球系统的关键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了解和阐述支持生 命的独特环境;了解和阐述出现在地球系统中受人 类活动影响的重大全球变化。特别是那些时间尺度 为几十年至几百年,对生物团影响最大,对人类活 动最为敏感,具有可预测性的重大全球变化问题。
指在过去某一时期形成并一直保存至今的各种自然体。 它们记录了当时的环境状况,如古沙丘、黄土与古土壤、冰 芯、树木年轮等。
过去全球变化的主要信息源与可提取信息
信息源
赋存圈层
主要类型
物理
可提取信息
化学
生物
人类文化
岩石圈:
沉积物与 地貌形态
湖泊沉积
纹 层 、 韵 律 层 、 粒 同 位 素 、 常 量 和 微 孢粉、大化石、昆虫、 文化层
人工地貌
冰芯
冰雪累积量、尘埃 同位素、化学元素、有机气体、有机物、孢
01-方修琦-北京师大-全球变化课程与教材
动态的人地关系
COUPLED ENVIRONMENT SYSTEM
LAND USE
UTILIZATION
•BioGeochemistry (soil fertility, OM levels, Fluxes) •BioDiversity (Species, community, Landscape, Genetic, Functional) •BioPhysics (albedo, Energy exchange, Structure)
全球变暖与变暖停滞
2.4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 认识问题的角度 与研究论证过程 • 从对数据、曲线 、地图的分析解 读中获得结论 • 确定性与不确定 性,学术争论
图1 1873-2012年中国区域地表气温年 平均距平变化(相对于1971-2000年) 其中T13序列(1909-2010年)基于 Cao et al(2013),TD序列(18732012年)基于唐国利等(2005), WTG序列(1909-2010)基于王绍武 等(1998)。
– 人类活动作为与太阳和地球内能并列的、能引发地球 系统变化的驱动力——第三驱动因素
地球系统概念孕育于地理学
洪堡(1769-1859):地球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 由各部分组成的活的整体。
– “局部只能从它与整体的关系去 分析,作为世界现象的一部分区 研究它。” – “毫无疑问,气候一词首先是指 大气的特性,这一特性取决于海 洋与陆地的直接相互作用。
(古地理学) 现代景观遗存
系统/圈层 空间/空间尺度
宇宙 生物圈 地球 生态系统
部门地理
地理要素:
区 域 地 理
有机组织
群落
因子
过程
全球变化
生物多样性的丢失 和遭受到的威胁
Homeotherms loose heat to the environment
?
也有人认为目前是物种最多 的时候
- 以前没有发现(认知水平); - 新的物种是适应环境的结
果,对人类的生存可能不利.
受威胁物种的现状
灭绝
植物
384
鱼类
23
两栖类
2
爬行类
21
无脊椎动 物
335
120
122
165
149
152
排
日本
126
88
162
148
放 意大利 321
168
情
西班牙
338
221
况
前苏联 1280
893
159
204
95
125
317
441
万
(欧洲部分)
吨 波兰
410
321
273
128
112
世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 二氧化硫(1950-1993)
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土地占用、污染、流失、
我国内蒙古草原过去放牧时 85 亩一头羊, 目前是 8 亩一头羊!
CCTV 2004.5.
• 由于过渡放牧,退化草场占可利用草场面 积的1/4,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土地沙化 面积达1.26亿公顷。
• 土地利用模式的改变使物种栖息地斑块化 ,造成了许多交错带,产生了边界效应 (edge effect),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更新世:大型哺乳类和鸟类
白垩纪:爬行类(恐龙)、包括 有孔动物和软体动物在内的许多 海洋物种 三叠纪:包括许多爬行动物和海 洋软体动物,总科数达35% 二叠纪:包括超过95%的海洋物 种在内,总科数达50%;众多的 树种、两栖类,大多数苔藓动物 泥 和盆 腕纪 足: 动包 物括 ,无 所颌 有类三、叶盾虫皮类和 许多三叶虫类动物,总科数达30 %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系统概论 11全球变化
1685年在 伦敦结了冰的泰 晤士河上举行的 一次冬日集市。 这在所谓的小冰 河时代是一项常 见的活动。那个 时代一直延续到 19世纪。
2. 地质时期冰期、间冰期及其循环
上个冰河时代从融化 的冰川里掉出来并留在原 地的一块巨砾。直到19世 纪,地质学家还搞不清这 种被称之为漂砾的奇怪岩 石来自何方。
著名的南极冰芯Vostok(深达2083米)记录了15万 年来的多种气候要素的变化。图中的横坐标单位为距今 “万年”数,纵坐标表示相对于现代的温度差值。
2. 地质时期冰期、间冰期及其循环
可见,13万年前(即130ka)的末次间冰期温度高于现 代不到3℃,其后波动降温,约7万年前的剧烈降温标志着 末次冰期的开始,至2万年前的末次冰期极盛期,气温比现 在低近10℃ ,再往后到约900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温度急 剧回升又比现代高出1℃以上。这就完成了所谓的末次冰期 的旋回。显然,现代气候更近于间冰期。
1. 全球变化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历史纪录
历代文人留下的日记、诗歌、碑文和游记等文字遗产中常 常直接或间接地述及的气候和环境。一些王朝的编年史中更是 经常把一些气候异常现象当作大事记录下来。把所有这些文字 记载收集起来加以分析,就可能得到所记时期的一系列代用资 料。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史记载及其应用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 帜。已故学者竺可桢曾利用文史记载推断出我国东部五千年来 的温度变化。
全球变化的时间尺度 自然历史中气候变化及档案解读
气候系统演变的复杂性
气候系统的演变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个亚系统 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些因素的简单叠加。比如大气中的co2含 量,除人类活动影响外,既与生物圈(光合作用吸收co2,腐解作用 释出co2 )、水圈有关,也受到岩石圈活动(风化、岩溶作用吸收 co2,火山活动释出co2)的制约,而不同圈层作用周期的时间尺度 从以年计到以千万年计相差悬殊。科学家对于未来气候的预测,也 带有某种不确定性。
张兰生全球变化.
二、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2、全球环境变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 表现形式
从时间过程上看,全球环境变化表现为一个 时期环境的状态或其特征值较另一时期有明显不 同。 全球变化在不同地区均会有所反映,但不同 地区响应全球变化的方式可以各不相向,可以存 在着彼此不同的过程。
二、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3、全球变化的影响和人类的响应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
1、四大圈层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全球变化是地球系统各圈层、三大基本过程、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人类活动是地球系统变化的第三驱动力。 4、研究思路:全球变化、观测、模拟与预测。 5、着重开展过程研究,建立十年到百年地球 系统运作概念模型。
第二节 全球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
一、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的科 学内涵
全球变化 地表环境的变化自地球诞生以来一直 延续至今从不停止。现今发生在地球表面 的全球变化包括地球环境中所有的自然和 人为引起的变化,可以定义为全球环境(包 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 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 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
人类生态系统是一个构建在固体地球系统、 物理气候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上,并作 为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地球岩石 圈循环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的系统,是地 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地球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地球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与交换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 来实现的。这些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 和生物过程三种类型。地球系统的过程是地球系统中由物 理、化学或生物学规律所支配的那些现象的集合。以全球 碳循环为列。
全球变化7全新世及2000年来的全球变化
在小气候最适宜期,冰岛附近很少受 西北部格陵兰流冰的影响;
1520年流冰期仅6周。 大约在1600年突然上升到26周。 20世纪又逐渐减少到8周。
在小冰期,加拿大极区的巴芬岛,雪线下
降200~400米。中欧雪线也下降约200米,造成山 崩与洪水。各地冰川普遍前进,冰岛与挪威
的冰川平均前进约2公里。
降水变化:
北半球夏季大陆更加温暖,大陆低压发展更强; 赤道辐合带及相对应的雨带北移,大陆降水增多。
早期以阶段性的迅速升温为特征。
在新仙女木事件之后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 世界许多地区的温度已达到现代水平,气候 已与现代相近,进入间冰期环境。
来自英国的资料表明: 温度增加的速度约为1.7℃/100a,在 9.8kaBP,年平均温度巳与现代相当。全新世 早期的升温不是持续性的,其间存在若干次 升温停滞甚至降温事件。
1430年的严冬,最低温度降到-20℃~-25℃,
使葡萄种植完全停止。 直到20世纪初气候逐渐回暖,生长季比 18世纪延长了2~3周,才又开始在英格陵兰南 部种植葡萄。
又如,中国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及汉水、 淮河,在小气候最适宜期很少结冰。 14世纪仅有2次结冰记载; 15世纪增加到5次; 16世纪为10次; 17世纪达到14次; 20世纪仅有3次。 从小气候最适宜期到小冰期全球气温下 降1.5~2.0℃。
伦卡兰萨湖泊
全新世冰盖的变化
16kaBP以后,冰盖退缩变薄分2~3个阶段;
14~12kaBP,冰盖变薄,至13kaBP,冰盖消融达一半, 但范围变化不大; 10~9kaBP,西北欧冰盖退缩(大不列颠、前苏联、 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加拿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冰盖消失;
8~6kaBP, 北美大陆冰盖全部消融。
南开大学20秋《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1(标准答案)
1.化石燃料不包括()。
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甲烷答案:D2.晚冰期指的是()之间气候波动较大的一个时期。
A.12 - 1万年前B.8.5 - 8万年前C.1.8 - 1.5万年前D.1.5 - 1万年前答案:D3.农业释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是()。
A.二氧化硫和臭氧B.二氧化硫和氧化亚氮C.甲烷和臭氧D.甲烷和氧化亚氮答案:D4.如果大气中只有氧气和氮气,地表温度只有是在()摄氏度时才能平衡来自太阳的入射辐射。
A.15B.6C.-6D.-15答案:C5.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
A.20%B.40%C.60%D.80%答案:D6.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
A.10-20厘米B.20-30厘米C.10-20毫米D.20-30毫米答案:A7.记录地物本身的能量,测量波段主要集中在()。
A.近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B.远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C.近红外波段和可见光D.远红外波段和可见光答案:B8.根据我国1997年的相关调查,在我国131个主要湖泊中,处于富营养化水平的湖泊占总数的()。
A.12%B.39%C.51%D.67%答案:C9.根据瑞典科学家阿兰纽斯提出的观点,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增加()摄氏度。
A.4.26B.5.26C.6.26D.7.26答案:B10.产生温室效应的分子当中,()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是最大的。
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甲烷D.水汽答案:D11.陆地水中,占总水量比例最大的是()。
A.湖泊B.地下水C.冰川D.河流答案:C12.TEM模型采用了()平衡态大气环流模型的结果来代表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条件。
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13.甲烷分子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是二氧化碳分子的()。
A.二十分之一B.二十倍C.十分之一D.十倍答案:B14.相较于其他尺度,可操作性更强的是()。
A.区域和宏观尺度B.区域和景观尺度C.全球和宏观尺度D.全球和景观尺度15.传统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模型假定()。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与驱动力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与驱动力
• 全球碳循环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与驱动力
四、人类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过程
• 人类生态系统的构成
• 组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工自然生 态系统;
• 发展阶段和类型
• 采集狩猎系统(最初形态):以人类能够制 造工具并利用工具从自然界捕获和采集食物 为标志。
• 水汽反馈:总体为正
• 云辐射反馈:可正可负
• 冰雪圈反馈全:球变大化全球气变化热的主量要过程平与驱衡动力中的冷却作用,
二、固体地球系统与岩石圈循环 过程
• 系统的主体 • 系统的驱动力 • 主要过程
• 板块运动过程 • 陆上风化与侵蚀堆积过程 • 海洋沉积过程
• 影响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与驱动力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与驱动力
• 海洋沉积过程
• 板块运动决定大洋盆地格局,而侵蚀和沉 积作用改造海底地貌;
• 沉积场所
• 沉积类型:碎屑、化学沉积
• 沉积分带(气候和海底地形复杂):
• 纬度分带:沉积的物质和沉积速度等因纬度而不同,极地冰川 带广泛出现冰川海洋沉积,亚热带褐粘土沉积十分发育,赤道 带生物沉积旺盛。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与驱动力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与驱动力
• 水文循环与气候系统中的反馈过程
全球变化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与驱动力
• 气候与水文系统过程的有机联系
• 水循环过程:控制地球温度和云层的形成、 输送和消散,及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 气候过程:控制着陆、海表面和大气的相 互关系,引起气候系统中一系列重要的反 馈过程。
• 洋盆形状与海陆分布格局变化导致大洋环流形式的变化。 • 海陆分布格局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全球变化》PPT课件
80年代,随着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关系认 识的深化,随着几百年来最热天气的出现, 这一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议题。
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上,通过并开放 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精选PPT
13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焦点问题
CO2的源汇之争 “京都议定书”(1992,2008-2012,
精选PPT
10
二氧化碳
➢ 工业革命前280mL.L-1 ➢ 目前355mL.L-1 ➢ 年均增长率0.5%,在大气中的寿
命是100年, ➢ 土壤大气二氧化碳排放量估计。 ➢ 碳汇、碳源的探讨
精选PPT
11
(一)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效应加剧
全球变暖
精选PPT
12
全球变暖
70年代,科学家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全球环 境问题提了出来。
端最低气温变化不稳定性增加,寒
冷灾害加重。
当年降水量与平均降 水量的差值。
距平数
Cr
平均数
*100 %
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
精选PPT
21
气候变暖的影响与危害
(3)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 如果到2030年中国温度增暖0.5到 4.2度,将使我国农业减产5%到 10% ;
➢ 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风 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其发生频率和 强度可能会增加,由这些极端事件引起的 后果也会加剧。如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 增加,将加重草地土壤侵蚀,因而将增大 荒漠化或沙漠化的趋势。
精选PPT
18
气候变暖的影响与危害
(1)海平面上升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
(2001)
设在华盛顿的地球政策
研究所15日说,由于温室效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1. 背景介绍2. 目标和目的二、课程概述1. 课程目标2. 教学方法3. 教材和参考资料三、核心内容1. 全球变化的定义与范围1.1 全球气候变化1.2 全球生态系统变化1.3 全球经济与社会变化2. 全球变化的原因与机制2.1 自然因素对全球变化的影响2.2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3. 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影响评估3.1 全球变化对环境的影响3.2 全球变化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3.3 全球变化的影响评估方法4. 全球变化的应对与适应4.1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4.2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4.3 个体行为与责任四、教学活动与评估1. 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2. 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3. 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4. 平时作业与课堂测验5. 课程论文与报告6. 期末考试与综合评估五、参考教材1. IPCC报告(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2. 《全球变化科学导论》(作者:Peter C. Doherty)3.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作者:刘大伟)六、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2. 助教与辅导员七、课程支持与资源1. 网上学习平台2. 图书馆与电子资源3. 科研机构与实验设施八、课程评价与调整1. 学生评价与反馈2. 教学团队总结与反思3. 课程改进与更新九、总结与展望1. 课程成果与经验总结2. 全球变化研究的未来挑战以上是《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变化的定义、原因、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全球变化的影响机理和评估方法,并具备应对全球变化的能力。
同时,课程还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实地考察、独立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为满足教学需要,课程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和支持。
最终评估方式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
课程的持续改进和更新是为了适应全球变化领域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学生、教师的评价来推动课程的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全球变化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积极思考和行动,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全球变化之全球变化科学导论(大气所考博真题知识点归纳)
全球变化之全球变化科学导论(⼤⽓所考博真题知识点归纳)《全球变化科学导论》要点总结第⼀篇全球变化研究的基本问题第⼀章全球变化科学产⽣的背景及其研究内容及意义1、什么是全球变化?其产⽣背景?答:全球变化作为⼀个科学术语和⼀门交叉学科,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和⼈类对其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化⽽提出并发展起来的。
全球变化科学的精髓是系统地球观,强调将地球的各个组成部分作为统⼀的整体来加以考察和研究,将⼤⽓圈、⽔圈、岩⽯圈和⽣物圈之间的相互作⽤和地球上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物的基本过程之间的相互作⽤,以及⼈类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联系起来进⾏综合集成研究。
即全球变化科学是研究作为整体的地球系统的运⾏机制、变化规律和控制变化的机理(⾃然的和⼈为的),并预测其未来变化的科学。
它研究的⾸先是⼀个⾏星尺度的问题——将⼤⽓圈、⽔圈(含冰雪圈)、岩⽯圈和⽣物圈看成是有机联系的全球系统,把太阳和地球内部作为两个主要的⾃然驱动器,⼈类活动作为第三种驱动机制。
发⽣在该系统中的全球变化是在上述驱动⼒的推动下,通过物理、化学和⽣物学过程相互作⽤的结果。
全球变化科学是在时代发展、科学进步、⼈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和社会需要的背景下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硬件条件。
在20世纪末,全球国际性应⽤的探测器和预测预报系统已有约1000个⾼空站、10000个⽓象站、3000个飞⾏器、7000艘充⽓船、500个浮标、长期⽴体动态信息库,还有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全球陆地观测系统、全球⽓候观测系统。
(2)由于强烈的⼈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前在全球范围内产⽣以下⼗⼤环境问题,急需国际社会合作共同解决。
主要有⼤⽓污染、温室⽓体排放和⽓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地退化、⽔资源匮乏和⽔体污染、海洋环境恶化、森林锐减、物种濒危、垃圾成灾、⼈⼝增长过快。
(3)从⼈类社会⽂明发展看,全球变化科学的产⽣是历史进程的必然。
(4)从历史发展⾓度看,全球变化研究有其科学思想的代表。
全球变化
1.冰期—间冰期之间的转化机制: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的改变。
(1)冰盖与海冰反馈;北半球冰盖随冰期- 间冰期的转换而发生大幅度的往复进退,这一过程既是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响应,同时也对全球温度变化起到强烈的正反馈作用,冰盖的扩张与收缩影响到全球海平面的升降。
(2)大气温室气体的反馈与气溶胶反馈;南极冰芯记录显示,温室气体CO2 和CH4的含量在冰期时减少,在间冰期时增大,呈现与温度变化相同的趋势。
这种强相关暗示存在着大气通过温室气体的变化影响温度的反馈作用,使得变冷或变暖的程度加大。
(3)大洋传送带的变化;大气水汽传输与海洋盐分传输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当水汽从一个大的流域盆地输出到另一个流域时,盐分仍留在原来的流域盆地。
以此方式产生的盐分累积必定最终由全球海洋范围内的高盐度水体与低盐度水体的相互交换所抵消。
(4)火山活动的作用;在第四纪历史上,火山活动的强度有过较大的变化,有可能对冰期- 间冰期的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对深海岩芯的研究表明,近2MaBP以来的第四纪期间是火山活动显著加强的时期。
在解释末次冰期- 间冰期旋回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一些主要事件时,火山活动的影响受到重视。
2.全球变化通过三个途径对人类构成影响:(1)直接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2)全球变化事件也可能对某些社会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3)通过资源和灾害的变化改变自然系统的承载力。
3.地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圈)所组成的作为整体的行星地球。
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的复杂的非线性多重耦合系统。
4.沃克环流:在东赤道太平洋冷水域的上空大气强烈下沉,西赤道太平洋印度尼西亚海洋大陆上空大气对流强烈,大气以上升为主,这样就形成一个闭合的东西向环流圈,称为沃克环流。
5.季风环流:大陆和海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
全球变化第一章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1915年大陆漂移学说提出;1920年米兰科维奇天文理论提出;1930年臭 氧层学说提出;1948年第一个数值天气预报产生;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 年(开始第一次多学科合作、大规模开展观测);1960年第一张全球卫星 图片诞生;1969年人类登月成功。此外,还有臭氧洞的发现、海事卫星 的发射和成功使用,直至1986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也 就是说,全球变化研究实际上是上述20世纪以来地球科学发展的里程碑 之一。
第一章 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第一节 地球系统
一、地球系统的组成
地球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包括冰雪 圈,有人称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本身组成的整 体行星地球。 地球系统是具有一系列相互作用过 程的耦合(一是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物理、 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和作用;三是人与地球的 相互作用),由三大相互作用过程耦合的复杂系统 称地球系统。
全球变化的时间尺度
几百万年至几十亿年 地质历史时期如造山运动和造陆运动、生命的起源等
几千年至几十万年 第四纪的晚期和人类历史时期内,如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交 替、海面的升降、土壤层的发育、生物种的分布、迁移和灭绝, 以及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发展。 几十年至几百年
年际到百年际的事件,如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大气环流等 几天至几个季度
2.硬件条件。在20世纪末全球国际性应用的探测器和预测预报 系统已有约1 000个高空站、10 000个气象站、3 000个飞行 器、 7 000艘充气船、500个浮标、长期立体动态信息库,还有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全球陆地观测系统、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全球变化教学大纲
全球变化教学大纲一、引言全球变化是指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球气候、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
为了增强学生对全球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提出以下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全球变化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全球变化的概念和背景;2. 掌握全球变化的影响因素和主要表现形式;3. 了解全球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4. 学会分析全球变化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5. 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内容1. 全球变化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全球变化的概念和范围- 全球变化的主要因素和驱动力- 全球变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2. 全球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等- 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生态系统退化等- 地表变化:海平面升高、冰川消融等- 化学物质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3. 全球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环境影响:海洋酸化、气候灾害等- 经济影响:资源短缺、农业生产减产等- 社会影响:人口迁移、社会不稳定等- 健康影响: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等4. 全球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减缓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捕捞等- 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开展节水教育等- 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农业、倡导环保生活方式等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全球变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实例分析法:选取具体的事件案例,详细解析全球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3.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探索全球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4. 视听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全球变化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估1. 完成小组或个人项目,提出针对全球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2. 书面测试,考察学生对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参加讨论和辩论,评估学生对全球变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没有明天的国度
改变最多的极地人
最受影响的行业
最无辜的动物 最遭殃的大洲
乞力马扎罗的雪将不复存在!
为什么?
What is Global Change?
• 影响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的变化
• 不仅仅是气候变化
• 社会经济、生物物理等
例如:changes in:
Reid & Miller (1989)
好莱坞电影《后天》
2004 年 5 月 28 日 , 《后天》在全美各大 影院首轮上映!
故事概述~ 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演)观察史前气候研 究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 杰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警告显然已经太 晚。当罗得岛大小的冰山撞上南极洲冰棚后,全球气候引发 连锁效应:冰雹重袭东京,空前飓风袭卷夏威夷,印度罕见 飘雪,洛杉矶更刮起史无前例的龙卷风。杰克研究中的灾变 症候逐一显现:南北极冰帽的融解将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在 一场全球性超级暴风雨来临后,地球将步入一万年前的冰河 世纪。 正当杰克警告白宫紧急应变的同时, 他17岁的儿子山姆(杰克葛伦霍饰演) 被困在纽约,面临曼哈顿严重水患及不 断下降的温度。山姆到曼哈顿公共图书 馆避难,尝试由电话联络父亲,分秒必 争的杰克命令山姆,无论如何一定要守 在室内,并尽量保暖。此刻美国正式宣 布民众大规模向赤道方向撤离,杰克只 身北上前往纽约救山姆,但杰克完全无 法想象即将发生在他、他的儿子及地球 上的一切。
Mackenzie et al (2002)
• 大气组成
• 人口 • 海岸带N流通
NOAA
• 森林覆盖
• 渔业开发
FAO
Human influence seen from space
/images/1438/earth_lights.jpg
Night lights: 2000
张 旭 辉
84396457 实验楼331 xuhuizhang@
1、/search/images/ 2、陈泮勤等.地球系统碳循环, 科学出版社,2004 3、张兰生.全球变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IPCC2001( http://www.ipcc.ch ,PDF文档) 5、Global Change and Biology 6、Nature, Science 7、中国期刊网 8、中国气候变化网等
课程主要内容
•
• •
了解全球碳氮循环、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的关 系;
了解国际社会对遏止全球变化的努力; 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以及政府 间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IPCC)对全球变化若 干问题的综合评估; 了解全球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第三章 国际社会对遏止全球变化的努力 第四章 IPCC气候变化的综合报告 第五章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技术与措施 第六章 主要发达国家的碳减排 第七章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还应注意的一些关键过程的研究
(1)地球外部作用力的观测研究(太阳辐射度、紫外辐射通 量、火山喷射指数等);
(2)对流层和平流层痕量气体的观测(如CO、CO2 、NOx 、 CFCs、CH4、O3、H2O、HNO3、HCl、气溶胶等);
(3)大气响应变量的观测研究;
(4)地面特征变量的观测;
(5)海洋变量的观测研究,特别是海洋叶绿素、CO2、海洋 生物地球化学通量观测。
主要科学问题是:
(1)气候对辐射重要的微量气体变化的敏感性 如何? (2)海洋环流对大气的作用是如何响应的?海 洋环流变化是怎样影响地面温度分布的? (3)海洋的热容量对大气温室气体诱发的全球 变暖出现时间的滞后影响如何?
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诸如碳、氮、磷、硫等生 源要素通过地球各子系统的物质流,及其对地球系 统生物圈的影响。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陆地 生态系统、对流层化学以及平流层、中间层大气化 学等过程。
Nobel Peace Prize in 2007?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2007年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的主题
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运动
A Call for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
2007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
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球系统
第二节 全球碳库 第三节 地球系统碳循环
第四节 全球变化
第五节 碳循环与全球变化
第一节 地球系统 (Earth System)
一、地球系统的概念
对于地球系统的朴素理解有:
1、由地球无机界和有机界构成的整体; 2、由除地核以外的地球无机界和有机界构成的整体; 3、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的整体; 4、由地球无机界、有机界和人类构成的整体。
一般认为,地球系统系指由地球的大气圈、水 圈、岩石圈、地核、地幔和生物圈(包括人类本 身)组成的整体,它包括从地球的地核到外层大 气的广阔范围。 三大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存在于地球系统中: 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地球系统的演化及发生 的重大事件均受这几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的制约。
土壤圈?
举例(有哪些生物、物理、化学过程?)
重要性
生物圈是由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支撑和维持的。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结 合在一起,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科学问 题。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当前的主要科学问题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现状如何?
(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人类扰动前的状态怎样?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未来的状态和可能的后果是 什么?
Our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Earth System has been to cut the “big picture” into small pieces. Some of the pieces lack detail, others are missing entirely - but…
Source: Nakicenovic et al., 2000, figure is on page 233.
Night lights: 2070
Source: Nakicenovic et al., 2000, figure is on page 233.
美国加州一场突出其来的寒流使得果园受到冻害!
3、物理气候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相互作用
物理气候系统通过平流层臭氧的变化,云的变化,改变 温度、降水和海洋环流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系统则通过CO2、NOx 、CFCs等微量、 痕量气体的“温室效应”直接或间接影响物理气候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系统还可以改变植被种群结构、类型, 影响地面粗燥度、地面反照率等,最终影响物理气候系统。
地球系统科学把描述和认识行星尺度的变化 (全球变化)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特别强调 从本质上认识数十年至数百年的全球变化。 它将地球系统分为物理气候系统和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两个系统,以过程研究为重点,研究 其间的相互作用。
1、物理气候系统
物理气候系统包括控制地面温度和降水分布的大 气和海洋过程,由于太阳加热不同而产生的运动以 及冰雪覆盖的变化。 温度和降水过程,通过大气物理和动力学过程、 海洋动力学过程、陆面湿度和能量平衡,以及平流 层-中间层大气动力学过程控制着物理气候系统。
Melting Ice - A Hot Topic?
全球变暖!地中海度假天堂濒临消失!
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的企鹅数目从 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你 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大家猜猜看:这群企鹅在做什么?
冰川融化后?
全球变化七宗罪!
最“老”的受害者 最岌岌可危的体育项目
• N固定 • 温度 • 生物多样性………..
Vitousek (1994)
What is Global Change?
例如: changes in:
• N固定
U.S. Bureau of the Census
• 温度 • 生物多样性………..
Richards (1991), WRI (1990)
Researching the Earth system
Earth System Sci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ed a systemic approach someone needs to put together the puzzle!
三、尺度问题 (Scale)
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30%):出勤+读书报告 等
2、理论考试(70%)
你所认为的全球变化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全球变化?
美:未来20年全球气候变化威胁超过恐怖主义
【据报道】 美国国防部的一份报告,警告未来二十年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超过恐 怖主义。不过这份报告引起多国及环保组织的质疑。 美国国防部出资十万美元,委托GBN公司完成一份有关全球气候变化 的报告。报告中提到,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 英国的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核战、大旱、饥饿及暴乱等问 题,将困扰全球各国。而中国大陆南部地区2010年前后将持续整整十年的 大干旱,2010年以后,大陆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 报告在美、英、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引起强烈反弹,中国的科学家针对 这份报告进行过三次研讨,认为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情景,几乎 不可能发生,但其中对中国大陆的部份,则有启发意义及预警价值。而报 告的作者之一史瓦兹也说,尽管报告中所提的景象,似乎超乎人们想象, 但却值得提前采取措施。 美国五角大厦发言人则说,这份由科学家和军事顾问完成的报告,不 代表美国国防部的立场。而且史瓦兹也不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只是使 用了相关科学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