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练习曲》练琴感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练习过程中同样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1. 自同程度的把握,对于肖邦练习曲,有的专业演奏家也不能弹得尽善尽美,虽然你可能不能弹得很好,但是练习的过程就是一种突破。在练习的过程中,肖邦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跨度上的障碍,只要练习的合理,即使Op.25 No.6这样的作品同样是可以拿下的。现在在练习Op10 No.1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不要太过求于速度,每天坚持中速的练习,第二天就比第一天右手的控制性要好很多。所以,不要觉得这部练习曲高不可攀,每一个考过十级的同学都可以练习。
4.肖邦练习曲的演奏价值
肖邦练习曲不但是技术与音乐感觉上的提升,同时对于踏板、对于钢琴艺术的整体了解也是具有相当的价值的。对于踏板而言,肖邦练习曲对于踏板技术的练习也是有很大效果的,肖邦的作品也是踏板的一场革命,踏板标记复杂混乱,但作为钢琴演奏的灵魂,又是不可或缺的,在练习肖邦练习曲的过程中,如何确保音乐的流畅性但又不掩盖掉快速的音?踏板应当踩到何种程度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虽然这一切对于肖邦,这是一种天生的意识,但是在肖邦练习曲的练习过程中,你会慢慢感觉到。
总而言之,只有当你耐心的练习相当数量与难度的练习曲之后,你对更难作品才会有相当程度的把握,而对于肖邦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波罗乃兹幻想曲这样的作品,只有认真练习了肖邦练习曲才会有较好的把握。而肖邦练习曲的意义已经不是阶段性的技术练习,它还能提高你的音乐性、踏板技法,对莫扎特、德彪西等其他作品的把握,同时又不失为一套音乐会的演奏曲目。肖邦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部完美的练习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练习它呢?
2.肖邦练习曲的技术
肖邦练习曲的整体技术都是在级外的,即使是所谓的最简单的Op.25 No.2都经常被作为钢琴考级最高级的练习曲。但是,开始练习之后你会发现,这24首练习曲其实没有所谓的简单与不简单,要练好任何一首都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比如正在练习的Op.25 No.2这首要求右手快速与连贯,左手要弹出底音与主旋律,左右手之间有着三对二的复合节奏,同时要作出很多的强弱对比与感情,速度记号标定为112 Presto 更是让你觉得根本达不到它的要求。这24首作品每一首都有着各自的难点,必须一首一首攻破,但是当你经过了不断地揣摩与练习之后,自己的技术已经与一个月前大不相同了。
所以,每当有人弹起那些高难度的作品但极度不到位时,我总是提醒自己,踏实的练习才是真正的王道,这就是我为什么写下这篇文章,我为什么要弹肖邦练习曲。
2011/3/4 凌晨
当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能将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匈牙利狂想曲,肖邦的叙事与谐谑弹下时,我却守着这一本书,期待不知多久可以还算满意的弹好它。这个世界充斥着一种让人窒息的狂躁:初学者们总是为kiss the rain与卡农而疯狂,进阶者总是渴望自己有钢琴十级,“钢琴十级”总是觉得自己已经突破了业余水平,钢琴高手们总是为自己演奏的《钟》而引以为豪。如果说初学者们忘却了车尔尼599与巴赫初级,进阶者忘却了车尔尼299与克拉莫,“钢琴十级”忘却了莫什科夫斯基与克列门蒂,那么所谓的钢琴高手们忘却的就是肖邦练习曲。
这就是为何我要在辗转反侧中爬起,写下这篇感想。
我自己也是从一切不会经历了愚蠢与浮躁才慢慢有所感悟的,我也曾经梦想着自己可以演奏那些有名的高难度的作品,可以一曲惊起四座,可以在大礼堂的钢琴上挥洒毫墨迎来千人的掌声,但是骗得过不懂音乐的人,骗不过自己,何必在乎别人的目光?踏实的练习与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才是自己真正应当做的,今年年初,我正式下定决心,在练习完成肖邦Op.10与Op.25这24首练习曲之前,不再接触其他带有技术难度的作品,同时练习巴赫简单的复调作品锻炼自己视奏水平与对节奏的把握。
3. 肖邦练习曲的技术性与音乐性怎么把握?
肖邦练习曲每一首都有着自己的特定技巧与意境,比如Op10 No.1是右手的控制性练习,这首C大调练习曲广泛采用大三和弦,应当弹出神圣庄严的感觉。练习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知道这首练习曲到底在训练你的什么技巧,应当注意什么地方,这需要参考一些书籍了。而对于音乐性,首先是确保你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然后认真做到谱面上的每一个表情记号,接着准确的加入合适的踏板,最后才是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4. 如何才能坚持弹完这部练习曲?
其实上面说的再多,也没有这一条重要。其实肖邦练习曲是充满了情趣的,有心之人一定可以坚持练好的。其实,做什么事情贵在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说你不想弹它,想弹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或是斯克里亚宾的练习曲什么的,都逃不出持久的练习与理解。可是一旦你坚持拿下了它,自己就不再是以前的你了,你会发现自己的技术已经足够克服所有的乐曲。
2. 练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
与很多其他作品一样,练习时必须注意先慢后快,不要一下达到规定速度,对于肖邦练习曲而言,最好是先分开手练习,当两只手达到标准之后再合。同时,肖邦作品的细致性决定你不能把它当车尔尼一样只要准确的弹完就可以了,一定仔细做好谱面上的所有表情记号,尽可能按照谱面上的指法来演奏。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踏板,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少用踏板,确保每一个音扎实而平均,最突出的就是Op.10 No.12革命,很多人总是喜欢多踩踏板弹,这就使得左手四五指产生拖赘感,没有颗粒性,这样就达不到练习曲的目的了。
在阅读了很多的资料,听过了六个版本的录音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定,肖邦练习曲的意义早已不是技术上的意义,它是一场钢琴的“革命”,是我钢琴演奏水平的“革命”。
1. 肖邦练习曲的整体意义
在很多介绍钢琴练习过程的书上总是会将肖邦练习曲与李斯特超级技巧练习曲写在练习曲的最高位置,但是,毋庸置疑,肖邦练习曲无论在艺术性、训练的针对性还是对钢琴发展产生的影响上都是远远超过了李斯特的12首超技练习曲的,哪怕是在技术上,虽然说李斯特的练习曲具有相当高超的技术,但是当你真正研究过、稍微弹过两部作品就会发现,肖邦练习曲即使在技术上也是难过超技练习曲的,更何况肖邦练习曲有着一定的针对性,你可以很明确的说出每首作品的技术要求。肖邦的24首练习曲经常被称作是“业余与专业的分水岭”、“通向钢琴演奏高级阶段的必经之路”、“通向一流钢琴演奏家的天梯”,没有一位现代钢琴演奏家不在这套练习曲上花了巨大精力、努力、时间与汗水的。凡是能连续演奏这24首练习曲的,都应认为已在技术上达到了能够克服一切乐曲可能遇到的困难的高境界。(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
3.肖邦练习曲的音乐性
如果说肖邦练习曲最不同与其他练习曲之处,就是在于它的音乐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部练习曲的艺术高度超过了它。肖邦曾试图将它与他的24首前奏曲一样写成24个不同的调式,虽然后来并没有这么写,但是这部作品是同样五彩斑斓的:有悲愤的革命与冬风,有轻佻的黑键与Op.25之3,有欢快的Op.10之8与蝴蝶的翅膀,有伤感的离别与Op.10之6,也有充满戏剧性的Op.25之7。从来没有一部练习曲可以这么频繁的被演奏家们搬上独奏会,这么频繁的被录制,这么频繁的成为返场曲目。对于可以找到的十几个版本的肖邦练习曲全集录音,也可以发现,其实每张专辑都有各自的出彩之处,但是没有一张是完美的。
肖邦作为浪漫时期的代表人物,在钢琴艺术上是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的,简单说来可以写成:巴赫—莫扎特—肖邦—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同时我们对比贝多芬与李斯特这两位同样对钢琴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作曲家,你会发现,前面五个人是存在继承而贝多芬与李斯特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肖邦最敬重的作曲家就是莫扎特,即使在他的葬礼上,也被要求演奏莫扎特的安魂曲,他们的作品是细致而敏感的,在演奏过程中感觉是在抚摸琴键而不是如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一样需要很强的张力。德彪西与拉赫玛尼诺夫无疑也继承了这一点,他们模仿肖邦创作了24首前奏曲与一定数量的练习曲,但是同样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即有所继承而不雷同。所以说,当你认真完成了肖邦的24首练习曲之后,对于巴赫、莫扎特、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作曲家的作品,你可以很快速的找到应有的感觉,但是对于李斯特的超技技巧练习曲是没有这样的效果的。
不知不觉已经在键盘上敲了这么多内容了,可是写再多也比不上每天坚持的练习。这时我又想起了学生合唱团指挥王一凡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有的人练一辈子钢琴也成不了好的演奏家,排除运气的因素,那是因为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应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演奏,用什么样的音色去歌唱。”或许每一位会弹钢琴的同学,总是会有一些作品总是弹不好,或者是自认为弹得好,但别人听起来总是不满意,这是因为,即使你不断地练习这首作品,你并没有找出不足的地方,并没有改正过来,如果这样,你的水平怎么会有提高?很多人总爱挑战超出自己水平的作品,可是,当你没有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你的演奏又怎么会让人信服呢?花哨的技巧或许可以唬骗可能并不专业的听众,但是掩盖不住自己技术上的缺漏,如果连技术都不能保证,又谈何音乐性?当李斯特的一首《钟》被无数人演奏,我们不问他弹的每个音是否踏实而到位,起码你必须知道,这只不过是李斯特的一首练习曲,你又是否在这首练习曲中获得能在其他作品中发挥运用的技术?
在科大,或许不存在真正专业的演奏者,但是却能经常听到一些高难度作品的演奏,哪怕是德彪西的《月光》,我们指挥王一凡老师也强烈认为很难弹好,更何况是肖邦的第二谐谑曲与辉煌的大波罗乃兹舞曲?可是这些具有相当难度的作品却频频被支离破碎的演奏,追求着演奏的难度却不顾及自己是否达到了演奏的标准。
中国的钢琴教学有点让人感到奇怪,我们逼迫孩子们一本一本的练习车尔尼,当没有老师再来压迫你,就一点也不练习练习曲了,而是随心所欲的演奏自己并不适合的作品。我们抛弃了巴赫,觉得它没有办法上舞台演奏;我们抛弃了莫扎特,觉得它简单的无可救药;我们抛弃了德彪西,觉得这种东西没法听;我们抛弃了肖邦练习曲,试图一步登上钢琴的巅峰;我们最终抛弃的是对音乐最本质的热爱与踏实的练习,去追求别人羡慕的眼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