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供给侧改革摸底正启动

合集下载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国企改革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国企改革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国企改革作者:李佳欣李敏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6期(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学教研部,北京市 100091)【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呈下降趋势,经济下行压力大,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政府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尤其强调了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应主动承担改革大任,以理念创新引领实践创新,不断增强国企的活力和竞争力,以创新推动国企提质增效,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机遇与挑战一、国企发展遭遇瓶颈期(一)国有企业供给效率低,产能过剩我国一直以来强调投资驱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供给效率低下,很多国有企业盲目追求效益和规模,致使许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低,大多企业忽视长远利益,只追求短期盈利以及生产商品的数量,造成我国市场上价格机制扭曲、企业自由退出机制不健全、资源不能够进行有效配置等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衰退阶段,供给效率低下及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而大多数产能过剩行业均为政府干预较多的行业,如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而在财政投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却在不断下降,其中钢铁行业在2015年亏损面积达到47.5%。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下降趋势,经济增速由2011年的9.5%下降到2015年的6.9%,创25年以来的新低,2015年央行连续5次降息,但仍然无法改变经济低靡的现状,而拉动GDP增长的投资、需求、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管理政策并没有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相反使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大量企业成为僵尸企业。

(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为政府行政干预下的企业内部人员控制,国有企业一直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经营决策人员大多数是由相关部门任命并交叉任职,使得国企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而且国有企业未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人力资源结构尚不合理,使很多有能力的员工不得不离开企业,且很多国有企业在人员录用上多考虑到裙带关系,造成能力强的员工过少,找关系进来企业工作的员工过多,且企业管理人员缺少竞争和抵抗风险的意识,企业内部分配极其不合理,奖惩不分明,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创新活力,这些都必须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解决。

国企国企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国企国企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国企国企改革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国企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国企改革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国企改革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国企改革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国企改革的政策文件,包括鼓励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企上市等一系列措施,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这些政策措施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国企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其次,国企改革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

国企改革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改革,更是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国企通过混改、上市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国企改革的效益不断显现。

国企改革不仅仅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是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

通过改革,一大批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国企不断涌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国企改革也促进了国企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国企改革的方向不断明确。

当前,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提升效益。

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全球竞争的领先者。

总的来说,国企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国企改革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国企改革工作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继续支持和关心国企改革工作,共同推动国企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人员分流与再就业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人员分流与再就业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瞭望观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人员分流与再就业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一、供给侧改革下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结构矛盾突出,忽略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人才的储备要注重年龄层次、性别结构以及专业学历结构,保证企业人才不断层、不断档。

近年来我国国企在不断地从国外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积极的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但与世界大型企业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当前国企内部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一专多能型人才缺乏,单功能型人才富余,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长期服务于过剩产能,导致结构矛盾突出。

部分国企忽略人力资源规划,没有根据企业发展规划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整合,导致部分企业或部分岗位人员出现极端状况,要么人员过于集中,要么过于匮乏,大大的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激励模式不够健全,阻碍员工工作积极性。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主要分为两种,即经济和非经济形式,经济形式主要为工资、奖金、福利待遇,非经济形式主要为荣誉、职称、晋升等。

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工作为企业做出贡献。

激励的形式很多,但一定要适合、健全。

当前,国企大部分以工资、福利待遇构成薪资激励方式,这种传统的激励模式主要是以经济效益体现员工的个人绩效,薪资越高越能够激励员工为企业服务,这种激励方式适用于基层员工,但对高层人员则不相适用,不能满足高层人才对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

应当根据企业不同层次的人员设定较为合理的激励机制,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

除此之外,部分企业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没有系统、完善的考核体系,缺乏科学的考核方法,导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机制不够公平公正,严重影响激励效果。

二、国有企业人员分流再就业面临的困难(一)区域集中度高。

以往的国有企业多数以重工业为主,例如有色金属产业,在供给侧主体的改革中,有色金属产业存在诸多产能过剩的情况,且部分为僵尸特困企业,这些企业在能源、有色金属冶炼等领域相对集中,且表现为地区区域的自然资源建厂导向,这就导致了行业地区资源枯竭,成为独立工矿区。

国资国企改革总结汇报

国资国企改革总结汇报

国资国企改革总结汇报国资国企改革是指对国家控股企业(国企)和国有资产(国资)的改革和重组。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国企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

本文将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总结和汇报。

首先,国资国企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决定进行国资国企改革,以提高国企的竞争力,加快创新和升级,并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次,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举措。

国资国企改革涉及到国企的产权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运作、经营机制创新等方面。

其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企得以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国资国企改革还包括重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等举措。

再次,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自2013年国资国企改革启动以来,中国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创新和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国资国企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包括国企的产权制度不完善、国资监管不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等。

此外,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利益固化和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最后,展望未来,国资国企改革仍需深化和完善。

国资国企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需要持续推进。

下一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完善产权制度和服务机构,加强国资监管和约束机制,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权益保护和激励机制。

总之,国资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通过改革,国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但改革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需要持续深化和完善。

期待未来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企改革后总结发言稿

国企改革后总结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国企改革总结大会,共同回顾国企改革以来的艰辛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国企改革工作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国企改革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势在必行。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二、国企改革历程1. 改革初期(2013-2015年)在这一阶段,国企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董事会建设,实现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权分立。

(2)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优化员工队伍结构。

(3)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资本,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2. 改革深化阶段(2016-2018年)在这一阶段,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1)全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融合发展。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益,降低成本费用。

3. 改革攻坚阶段(2019年至今)当前,国企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主要任务包括:(1)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

(2)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国企改革成果1. 企业效益显著提升。

国企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2.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布局得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

3. 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国企改革激发了企业内部活力,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4. 员工队伍素质提高。

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使员工队伍素质得到提升,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推动我国国企改革的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推动我国国企改革的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推动我国国企改革的思考作者:张靖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1期摘要:我国国企的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国企改革仍然是我国体制改革的一大难点。

在新常态下,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全力推动国企“去产能”。

本文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提出我国国企改革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经验教训;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改革步伐一直不断向前。

近40年来,我国国企改革主要经历了政府“放权让利”、所有权过渡、企业制度改革、剥离政策性负担改革四大阶段。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进入深度调整时期,国企经济效益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并存在严重的过剩产能,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因而国企改革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当前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我国国企改革也迎来新契机。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近两年国有企业经济下行压力大,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和应交税金同比增幅呈现放缓态势,交通、化工和机械等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较快,而煤炭、石油、建材和石化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钢铁和有色行业继续亏损,大中型国有企业成为国有经济亏损的“重灾区”,经营绩效持续下跌。

2014 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经济面临新一轮改革。

在新一轮改革中要结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重新对国有企业进行定位。

随后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和首要任务是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生产效率,从根本上增强国有企业的主要竞争力。

在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下,国企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用国有企业的盈利指标即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作为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的方法,而更应该重视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自身品牌效应的树立,把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国有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将有力推动钢铁、煤炭等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与发展

国企改革与发展

国企改革与发展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也迎来了改革与转型的风口。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和外部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例如产权不清、管理腐败等,这些问题对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中国政府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本文将探讨国企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方向。

国企改革的现状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中国官方透露,国企改革将沿着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方向稳步推进,以增强国企竞争力,提高金融运作效率和表面化程度。

市场化改革是国企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外部引入竞争机制来激发企业活力,加强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纠错能力。

目前在混改方面,国有大型企业的推进较快,但中小型企业改革仍面临较大难度。

国家层面已经建立股权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参与企业管理。

法制化改革是确保企业规范运作的重要前提,包括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监管等方面。

同时,通过深化国资监管,强化国资管理和战略定位,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在资源配置、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国际化是提高国企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随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企将越来越需要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

防范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和资本金融土壤的损失,加强国际物资贸易合作等国际化措施是可行的。

国企发展的推动力国有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国有企业是国家核心产业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国家的经济安全保障任务。

国有企业在保障国家战略利益、保护民生福利、发挥产业聚集和带动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国有企业是重要的社会财富创造者,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资本拥有者和供给侧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随着国有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含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全体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国企改革目标

国企改革目标

国企改革目标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国有资本的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管理腐败、资源浪费等。

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混合所有制、引入市场化机制、优化企业治理等手段,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合理利润分配,从而确保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其次,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提升国有资本的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企业布局调整,加强资本运营,提升国有资本的价值和效益。

同时,通过混改、引入优秀民营企业等方式,引进市场化运作和竞争机制,促进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挑战,国企改革应当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通过国企改革,引导国有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

此外,国企改革的目标还包括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目前国企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通过改革,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加强资源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国有资本的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国家资本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新时期推进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新时期推进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新时期推进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意见建议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深入发展,国企改革也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新时期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意见建议。

问题1. 市场化进程缓慢虽然国企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市场化进程仍然缓慢。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企改革的进展不够迅速。

尽管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前期改革缺乏力度,改革效果受到了限制。

•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较低,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内部改革的难度大。

国企管理机制不完善,高管人选的选拔方式也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内部协调难度大,失去了原本该有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 国企改革面临保障问题国企改革涉及到国家的利益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因此保障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但是,由于目的性强,国企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政策不完善。

当前国企改革涉及面广,政策多,但相互之间缺乏整合,导致国企改革实施往往困难重重。

•盲目压缩人员。

为了改善国企的经营效率,有些企业采取了大规模的裁员措施,但是对企业和员工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政策谈判难度大。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与一部分管理者的政策谈判成为了难点。

3. 私有化进程缓慢按照计划,国企改革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私有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私有化进程并不顺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国企拖延出售。

国企私有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一些国企拖延将自己出售给私人企业。

•社会信任度不高。

对于私人企业而言,由于之前的一些烂尾楼等事故事件,造成了对于私有化的不信任感。

意见建议1. 加快市场化进程为了加快市场化进程,改革国企合理分配一个专业的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来进行改革。

此外,也可以对国有企业的薪资体系、设备升级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为了更好的保障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可以加强一下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国企改革法规条例。

新常态下国企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下国企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下国企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肖阳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迎接“十三五”规划,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趋势,新一轮国企改革应运而生。

国企改革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对本次国企改革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做出几点归纳和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一、引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向表现为高增速的增长态势。

近来,随着经济发展达到瓶颈期,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增长速率的换档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迫使国资国企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趋势。

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利落幕后,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为进一步全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把“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市场化国企作为改革目标,标志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开始。

二、改革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国有企业运营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我认为改革的原因有如下三点:第一,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现象突出。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股东和管理者,它在“党管干部”的固定思维模式下管理企业,把企业家和官员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具体表现为国企高管同时身兼政府官员,国企高管的身份更多时候是偏向于官员而非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或者企业家,国企高管和当局官员之间的双向流动极度密切,并没有清晰的界线界定。

国资委对于企业的考核制度会使得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中缺失了专业化,既作为政府官员同时也担任企业高管的这类人权利过大和企业管理人员任免方式非公开透明等原因,造成了国资国企企业沦为腐败温床的重要原因。

第二,国企垄断造成市场低效。

在我们国家,电信、石油、天然气、电力、航空铁路等行业都是被垄断的。

垄断,说到底就是与民争利,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凭借着这些独有的优势,国资国企企业比一般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更低,融资难度也更低,银行更愿意把钱贷给国资国企,而非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学习材料

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学习材料

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学习材料—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学习材料
我国国有企业就是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国有企业里最主要的资产是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归全民所有,并由代表全民利益的人民政府来集中行使所有权,类似于西方的政府企业。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表现形式。

国有企业与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其生产经营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以保证实现国家特定的政治目标;另一方面为确保国有企业社会功能的实现,国家又赋予国有企业以法律上的特权,并享有国家的优惠待遇。

虽然目前国有企业不足全国经济总量的50%,但它始终控制着能源、交通、电讯等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并在国家经济晴雨表上占据着支配地位。

根据2019年底的统计数据,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率约占30%。

159家中央企业和1031家地方国企资产总额2019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1062.3亿元,实现利润9644.1亿元,我国进入全球企业500强的企业中,绝大部分为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所谓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是指国有企业中领导机构设置、人事隶属关系、管理权利划分、干部培养选用、绩效评价、激励约束等具体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第1 页。

中国国企改革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国企改革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国企改革的现状与挑战中国国企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最重要的一项改革之一。

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多次国企改革,每一次改革都致力于使国企更加市场化、有效和竞争力。

通过改革,中国国企已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大规模的企业之一。

然而,国企改革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一、中国国企改革的现状1. 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这个战略的最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国企改革。

政府承认国企存在许多问题,如低效率、过度膨胀、负担重、财务混乱等。

并且,政府还承认国有企业在很多领域中都存在垄断现象。

因此,政府计划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以使国企更具有市场化特征。

2. 提高竞争力:国企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各种改革,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坚定地推动改革,并确保没有间歇。

3. 与市场接轨:国企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国企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国企就已经开始注重市场接轨。

现在,国企正在努力通过改进企业治理、优化公司结构和加强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来适应市场环境。

二、中国国企改革面临的挑战1. 改革创新:在改革中进行创新是中国国企改革面临的挑战之一。

国企改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中国的政治体制、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等。

因此,国企改革需要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坚决推进国企私有化:国企私有化是中国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许多公司的私有化进程进展缓慢,这反映出对私有化的质疑。

私有化需要政府推动,需要政府放宽对国有企业的控制,让民营资本进入国企。

3. 建立更为完善的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是解决国企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股权激励可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目标。

目前,中国国企的股权激励方案并不完善。

政府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股权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内部创新和发展。

4. 实现产权保护:产权保护是保障国企改革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企改革思想总结标题

国企改革思想总结标题

国企改革思想总结标题国企改革思想总结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国企改革旨在推进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进而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本文将从国企改革的背景、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关键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国企改革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企改革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二、国企改革的发展历程国企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到21世纪初的“战略性调整”,再到近年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看出我国国企改革思想的不断演进和改进。

每个阶段的改革都有其独特的目标和举措,通过改革不断优化和提升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三、国企改革的现状当前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加强国企“两个股权”制度建设,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国企绩效管理制度改革等。

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也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国企整体规模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创新能力逐渐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然而,国企改革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难以解决“股权多元化”问题、监管不到位、干部作风不正等,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推进国企改革。

四、国企改革的关键思想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全面领导是国企改革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度,加强党对国企的全面领导和全过程监督。

2. 坚持市场化改革。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要通过混合所有制等市场化手段激发国企活力,加快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3. 坚持以人为本。

国企改革发展研讨会发言稿

国企改革发展研讨会发言稿

国企改革发展研讨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要借此机会衷心感谢各位出席本次国企改革发展研讨会。

我们能够有机会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国企改革发展的问题,是一件非常幸运和重要的事情。

国企改革发展的任务重大,责任重大,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相信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国企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组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

国企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敢于破除陈规陋习,迎难而上,勇于改革创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国企改革发展经历了诸多阶段和变革。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再到如今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不断推动国企改革,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国企改革发展的历程波澜壮阔,成绩显著。

然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必须找准问题的关键,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国企改革发展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要引入市场化机制,强化企业自主经营权,推动国企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压缩政府干预、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国企健康发展。

其次,国企改革发展要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发展模式。

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创新主体,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三,国企改革发展要突出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

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内外部监管,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四,国企改革发展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和综合素养。

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激励员工自我实现,增强员工的创新创造力和团队凝聚力。

第五,国企改革发展要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构建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运作模式。

国企改革面临新挑战

国企改革面临新挑战

国企改革面临新挑战作者:暂无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第5期经济新常态和反腐制度化建设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新特征,国企如何在这一大环境下推进改革,平衡好改革、发展与反腐三者的关系,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当前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的最新挑战。

项安波进入2015年,中国国有企业在审慎推进改革的同时,又面临着经营绩效下滑和成为反腐重点领域两方面的新状况。

经济新常态和反腐制度化建设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新特征,国企如何在这一大环境下推进改革,平衡好改革、发展与反腐三者的关系,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当前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的最新挑战。

深化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国有企业将面临来自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挑战。

在中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深化改革两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所处的政策、行业与市场环境将发生巨变。

过去由于所有制偏好形成的政策倾斜和行业保护将被大大削弱,而市场机制的作用将被大大强化。

国有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真正来自于市场竞争的挑战。

可以预见,中国过去行之有效的促增长的政策体系将适应形势变化做出重大调整,如将放弃国有资本对一些所谓“重要行业”的主导,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实现与非国有经济的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为经济增长创造“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显然,这将给国有企业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国有企业过去由于密切的政企关系而获得的政策倾斜和资源倾斜将被日趋弱化乃至不复存在,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地位、资源配置优先地位等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会再度陷入经营困境。

国有企业“重资产、顺周期、难调整”的发展特征,使其在经济调整期仍然存在着陷入新一轮困境的风险。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国有企业大量布局的重化工业的行业增速显著下滑,国有企业在经济调整阶段低效率的问题会再次显现,一些国有企业极有可能会重新陷入经营困境。

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开始重大调整、新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出现,消费模式变化、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中国经济结构将面临新一轮重大调整。

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背景,然后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经济发展带来了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机遇扩大,市场竞争推动企业提高效率,国家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挑战方面,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落后、员工素质不高以及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冲突都是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结论部分强调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指出未来应朝着更深化的改革方向前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挑战,确保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机遇、挑战、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市场竞争、体制机制、管理落后、员工素质、利益相关方、重要性、发展方向、持续深化、必要性1. 引言1.1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具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制向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生产力和财富创造者,其效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和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改革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

优化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员工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不断推进改革,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国有企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浅议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浅议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浅议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一、引言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浅议。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逐渐趋于市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还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由于独立法人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仍然存在资产流失和财产转移的情况。

其次,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创新能力较低,忽视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国有企业的员工待遇和激励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

三、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1. 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监管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国有资产的流转,如果监管不力,将会给国有资产造成极大损失。

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2. 产权划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划分产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产权划分涉及到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如果划分不公平、不合理,将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合理划分产权,保证各方的利益得到公平计算和保障,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3. 人事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人事制度改革涉及到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招聘与选拔机制、年薪制度等方方面面。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人事制度,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市场竞争力提升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企改革调研报告材料标题

国企改革调研报告材料标题

国企改革调研报告材料标题国企改革调研报告材料(标题:国企改革:挑战与机遇)字数:1000字引言: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系统性的研究来探索适应当今经济形势的改革举措。

本报告旨在对国企改革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国企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00字)国企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企改革的成功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经济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二、国企改革面临的挑战(300字)1. 结构矛盾突出:国企改革面临由于产权关系影响而造成的结构性问题,如产权过于集中、收入分配不合理等;2. 市场竞争压力:国企面临来自国内外不断增强的市场竞争压力,必须提高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3. 体制机制难题:改革需要突破一系列制度性障碍,如差别化薪酬制度等;4. 转型困局:国企从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和服务业转型,需要克服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等多重难题。

三、国企改革的机遇(300字)1. 投融资环境优化:国企改革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进一步参与;2. 创新发展推动:改革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遇和发展空间,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改革,国企能够更加灵活地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4. 培养核心竞争力: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进程,从而提高了国家整体竞争力。

结论:国企改革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享有巨大的发展机遇。

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可以解决国企面临的难题,并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目标。

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将为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国家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1. 国有企业改革意义与路径选择[J].财经科学, 2018, 03:123-124+156.2. 某某, 某某某. 国企改革的挑战与前景[J]. 企业导报, 2017, 12:56-57.3. 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与挑战[A].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论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 18(2):43-46.4. 张三, 李四. 坚持改革开放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J]. 经济科学导刊, 2016, 04:2-4.。

国企改革仍面临四大难题

国企改革仍面临四大难题

国企改革仍面临四大难题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集体经济》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李毅中最近说,国有企业经历20多年的改革历程,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处于攻坚破难阶段。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四大难题:【总页数】1页(PF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1
【相关文献】
1.中国理性饮酒指数报告发布理性饮酒理念仍面临四大挑战 [J], 思雨
2.当前工业仍面临四大难题 [J],
3.加速国企改革的四大难题 [J], 魏杰
4.2018年我国区域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各省市区继续呈相对差距缩小绝对差距扩大的基本格局,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四大难题 [J], 刘勇
5.国企改革仍面临四大难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企改革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供给侧改革摸底正启动2016年01月01日 07:51来源:中国经营报39人参与3评论国企改革22年,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2015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继续处于亏损状态。

煤炭行业亏损面超过了80%,钢铁行业亏损面也达到了47.5%,煤炭价格跌成了白菜价,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亏损则高达720亿元。

与此同时,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进一步拉低了国企的利润总额。

2015年1-10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18806.6亿元,同比下降9.8%。

其中,中央企业13530.7亿元,同比下降11.3%;地方国有企业5275.9亿元,同比下降6%。

更让人担心的是,国有企业在利润下降的同时,财务费用却在不断上涨,国有企业加杠杆现象非常严重:1-10月,国有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了9.5%。

其中,中央企业增长了9.4%,地方国有企业增长了9.7%。

高杠杆所带来的高风险正极大地影响着这些国企所在行业的稳定性。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这一讨论了很多年的问题开始面临新的挑战,而挑战的核心则是供给侧的改革。

按照供给学派对于供给侧改革的解释,“不是促进消费增加了需求,而是供给创造了需求。

”如今,国企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问题,这本质上都属于供给侧的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火热的供给侧改革讨论中,国企改革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正成为共识,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就表示,“国企改革才是货真价实的供给侧改革,如果我们大讲供给侧改革,而不去推动国企改革,或者我们回避国企改革去讲供给侧改革,可能会不得要领。

”由此,现实问题和改革家的研究成果,都将117万亿国有资产推向供给制改革的大考之中,这将是国企改革在2016年面临的新挑战。

以“管资本”来优化供给端按照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的分析,“2015年是国企改革年,2016年是供给侧改革年。

供给侧改革要和国企改革结合起来,以供给侧改革为主体。

一手抓产权为主的国企改革,一手抓供给侧改革为主的结构改革。

”事实上,2015年的国企改革,与即将到来的2016年的国企供给侧改革,在战略上是一脉相承的。

甚至可以说,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连同随后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奠定了2016年国企改革大幕的制度基础。

2015年1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提出了对国资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即“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真正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意见一》在基本原则方面强调“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管资本为主,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同时,在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重点,即“加强战略规划引领,改进对监管企业主业界定和投资并购的管理方式,遵循市场机制,规范调整存量,科学配置增量,加快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不难看出,所有上述规定,都与供给侧的改革密切相关,为国企接下来的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战略上的铺垫,甚至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也被进行了明示,即“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等方式,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

不仅如此,国企改革的战略设计者深刻认识到了,本次的国企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深度,它将不同于17年前由纺织行业产能过剩所引发的那场“腾笼换鸟”式的去产能运动,不同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通过4万亿来刺激消费端的那场改革,而是要在供给端有“破”有“立”。

但是,破立之间,难免会滋生腐败。

所以,如果说《意见一》是对国企改革所下的一味大补之药的话,那么,如何抑制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成为了本次国企改革政策药方中的“泻药”,一补一泄,达到平衡。

由此,接下来的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二》)发布,针对一些国有企业逐渐暴露出管理不规范、内部人控制严重、企业领导人员权力缺乏制约、腐败案件多有发生等问题,设计了包括完善国资机构监管,外派董事会监督囊括任中审计和跟踪审计的国企审计监督体系,以及纪检监察和外部监督的外部监督体系。

《意见二》同时在内部监督上强调“健全国有企业规划投资、改制重组、产权管理、财务评价、业绩考核、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规范国有资本运作、防止流失的制度”,在外部监督上强调“严肃查办发生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投资并购、物资采购、招标投标以及国际化经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

显然,这些都与供给侧改革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

比如李锦就表示,“以管资本为主组建的投资运营公司是结构问题,以行业为主成立投资运营公司,投资运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三个一批:重组一批、清退一批、增加一批。

垄断行业改革主要是指资源性行业,资源性行业主要都是国企,其中很多是产能过剩和亏损的。

将来这些国企要放下包袱,把门打开,让民营企业进来。

”但是,在供给侧,到底要重组哪些,清退哪些,增加哪些,如何调整,如何定价,如何交易都会涉及很多问题。

这恰恰又与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一脉相承,可以说,22号文以及后来国务院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里面都讲到了要在电力、电信、民航、军工、石化等领域,大概六七个领域,推出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示范,而这些试点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国企改革,如何用“管资本”的方式来优化供给端。

“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挑战2015年12月4日,国资委网站发布《关于做好中央企业2015年投资完成情况和2016年投资计划报送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大中央企业于2016年1月31日前,将2015年投资完成情况及2016年投资计划情况的报告(包括“投资分析报告”和“投资报表”)以纸质文件(一式三份)形式报送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同时完成在线填报工作。

通知同时表示,这是根据《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6号)要求进行的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央企业投资情况,而知情人士则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意味着央企启动供给侧改革的摸底正在启动。

”一方面是摸底,另一方面则是在产能过剩领域的战略重组开始做出示范性案例。

2015年12月8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战略重组,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这一重组案例,虽然立足于打造世界一流金属与矿产企业集团,将充分发挥双方在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的协同与集合效应,提升在国际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的资本实力与竞争能力,为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安全提供保障,但与此同时,它解决的也是我国大型央企在钢铁、稀土等冶金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减少消耗,促进协同,同时进一步提高投资的效益和质量。

”冶金领域的专家告诉记者。

的确,此轮去产能的主要对象是重工业,包括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这首当其冲的8大行业。

数据显示,2013年,水泥、粗钢、电解铝、平板玻璃和造船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5.7%、72%、71%、73.5%和65.7%。

截至2015年7月,水泥、粗钢、电解铝、平板玻璃和造船业的设备利用率更低,分别达到73%、72%、72%、68%和50%。

从2012年3月起至2015年8月,我国PPI已经连续42个月为负,2015年1月至8月,PPI下降幅度逐渐增大,从4.32%增加到5.92%。

从行业利润来看,2015年第一季度,钢铁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6%,水泥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7.6%,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6.6%。

而在煤炭行业,201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6.8%。

显然,这已经不是刺激消费能够解决的问题,唯一的路径就靠在供给侧的改革中去产能,同时提升高端产能的占比。

事实上,早在2015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李东生就曾向记者表示,“家电行业早在两年以前就出现了兼并重组的需要,通过兼并重组减少过剩产能,同时强化创新效率正成为家电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但是,这一问题却因为各种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被一再搁置,如果再拖一两年,这些资产的价值会进一步缩水,甚至不值一文。

”不仅如此,公开消息显示,钢铁、有色、船舶、工程机械、汽车,包括风电、光伏等领域,任何一个领域的投资失控都与国企对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失灵有关,而“去”这些产能,往往又会牵涉一系列的失业、税收和政绩问题。

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在国企的去留和去产能问题上仍然有很大的权力,在现有的地方政府的业绩导向之下,单纯依靠地方政府对经济全局发展的觉悟去解决国企的去留问题是很难实现的。

这同时也意味着,供给端改革也好,国企改革也好,将绝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它还需要对政府考核机制的重新设置,来真正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而在“去产能”的具体路径上,如何改变国企供给体系中“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如何将生产过剩的中低产品的产能转移出去,再次创造价值,也是本次“去产能”过程中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

中国金融行业法律问题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李爱君教授告诉记者,“在这方面,融资租赁或可发挥重要作用。

在国外,很多高附加值的制造企业,本身并不会通过购买的方式来引进机器设备,而是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因为融资租赁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帮助企业在财务费用上去杠杆,另一方面,更可以产能落后之后很好地向其他地区转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