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合集下载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

相信你是最棒的!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方式一:复习旧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中国遭受了哪些劫难?学生回答,或者上黑板演示,导入,中国的劫难远没有结束……方式二:上这节课的时间是9月18日前后,从各地鸣响防空警报,9·18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导入……方式三:从日本修改教科书、中日钓鱼岛之争、东海海底石油开发等现实问题导入,向学生说明今天中日关系的磕磕绊绊,由此导入历史上的中日之争。

方式三:“时局图”导入…………【参考答案】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俺小猪【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自主学习】一、请你认真阅读课本15—17页“黄海海战”一目内容,回答1—3题: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简述一下邓世昌的英勇事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教材内容: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在前……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一段资料供参考:你所不知道的邓世昌真实的邓世昌是一个人情世故通达的高级军官。

?邓世昌是靠自己的业绩而不是留学成为北洋水师的重要将领,同赴英留学生们相比,他的年龄最大的,--留学生中最小的是后来大清最后一代海军军门:萨镇冰。

同时,他也是唯一有社会经验的。

在加入马尾学堂成为军人之前,邓世昌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港商,他的人情练达超过了他所有的同学。

?他在北洋水师中,本来有着先天的不足。

邓世昌是北洋水师舰长中唯一的非闽籍汉族军官。

而福建人的排外,是连丁汝昌也头疼不已的事情。

教学设计4: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4: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大战、邓世昌、马关条约。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本课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名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名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二)新课导学:黄海大战:A:原因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战争的对手日本。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提问:大家通过材料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野心勃勃的战争狂想,看到了为侵略中国所作的蓄谋已久的战争准备,而这就构成了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朝鲜民众起义为日本制造中日冲突创造了绝好的平台,所以已控制大半朝鲜的日本竭力怂恿清政府应朝鲜请求派兵朝鲜,而从清政府决定派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了日本人精心设计的圈套。

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丰岛海面清军,战争爆发。

B:战争经过:(出示战争形势图)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陆军望风而逃、一溃千里。

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却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异常惨烈的黄海大战。

哪个同学能将搜集到的有关海战的情况将给大家听?在5个多小时的激战中,我们涌现出了许多其事迹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官兵,而邓世昌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回顾全课内容,串联全课线索,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巩固
当堂训练检测和《同步导练》。
检查后讲评。
认真完成作业。
当堂
训练
检测
当堂
训练
检测
1.19世纪末的一场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全力撞向日舰、最终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是(D)
A.林则徐B.丁汝昌C.左宗棠D.邓世昌
2.下列不平等条约中,第一次提出要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的是(D)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和完成的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导入
导入
在古代,中日一直是友好邻邦。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那么日本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又是怎样爆发的呢?
对比两个条约内容及危害,引导学生掌握《马关条约》的恶劣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战争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重要一环而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勇于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中日海军战力的比较,认识到清王朝腐败无能是中国又一次战败的主要原因。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文字。
运用“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形势。
结合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对中国的危害。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危害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八年级历史第3课_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八年级历史第3课_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知道黄海海战以及邓世昌的爱国事迹、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等基本史实。

培养阅读、收集史料和表述历史事实的能力。

能说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认识《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判断,提高得出结论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质,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将领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本课重点“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本课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材、中考指南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黄海海战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名称的由来由本课标题引出问题:这次战争爆发于什么时间?为什么叫做甲午中日战争?让学生看书回答。

(战争发生于1894年,因为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纪年中的甲午年,所以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指图讲述战争的主要过程由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日军是从陆上和海上分兵两路对中国进行侵略的。

战争爆发后,1894年9月,日军先对平壤的清军发起猛攻,很快占领了平壤,之后日军由陆路北上。

与此同时,日军也在海上积极寻找机会。

就在平壤陷落的第二天,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以南的黄海海面上,中日两国海军发生了一场激战,这就是黄海海战,又叫大东沟战役。

3. 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材料阅读”,然后提问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备投入不足,军事力量不如日本。

你是否同意李鸿章的观点,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马关条约》1.《马关条约》的签订指导学生看“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图片,引导学生讲述教材小字中介绍的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故事,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认识?(提示:能看出日本侵略者的凶恶贪婪,清政府的懦弱无能)强调记住《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以及双方签字代表分别是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能力目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发奋读书。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

【学习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习方法】:自主互助法,探究法,比较法等。

【学习过程】:一、复习自测:你是最棒的!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次列强的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战争的影响分别是什么?二、导入新课: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三、请你把课文阅读一遍,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靠自觉,相信你能行!㈠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日本为征服朝鲜、侵略()、称霸()的梦想。

2、时间:()年至()年。

3、战役:①黄海大战:时间:()年9月。

经过:中国()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致远舰管带()指挥舰艇沉着应战,最终壮烈牺牲。

②辽东战役:日军侵占了()半岛。

()陷落,日军进行了疯狂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日军夹攻威海卫,()全军覆没。

4、结果: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

㈡、中日《马关条约》1、时间:()年4月。

2、代表:中方:();日方:()。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黄海海战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

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

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

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

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

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组级赛科(同课同构)教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主备人:张楠楠一、情景导入:七子之歌——台湾甲午战争纪念馆展厅二、学习目标: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三、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请同学阅读教材16——17页(5分钟)1)阅读教材p16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2)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阅读教材p16-17页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三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标注知识要素)互助释疑:学生以展厅解说员的形式讲述甲午战争史实、教师点拨自学指导(二):请同学阅读教材17——18页(5分钟)3)熟练记忆《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幅挽联为哀悼那位英雄而写?你能否讲述一些关于他的事迹?本次战争中还有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有何感想?5)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想一想:台湾是中国领土,为什么却归了日本?“颐和园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标注知识要素)互助释疑:学生以展厅解说员的形式讲述甲午战争史实、教师点拨四、互助提高:完成教材第18页动脑筋问题。

五、归纳拓展:小组总结知识体系,由学生上黑板总结本科内容,教师点评。

六、当堂训练:1、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哀悼的是( )A、邓世昌B、林则徐C、关天培D、左宗棠2、甲午中日战争后,山城重庆突然涌入了许多外国商人,这是因为签订了()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中法新约》D、《马关条约》3、某剧组拍摄《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中国社会场景,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割占香港岛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在甲午中日海战中全军覆灭的清军舰是()A.北洋舰队B.福建水师C.湘军D.八旗军5.1895年,光绪皇帝为一位在黄海大战中全军覆灭的清军舰队爱国将领垂泪的是()A.关天培B.左宗棠C.邓世昌D.丁汝昌6.分别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和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两个条约是()①《南京条约》②《瑷珲条约》③《北京条约》④《马关条约》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7.“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例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经过,知道黄海海战以及邓世昌的爱国事迹。
2、能说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对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认识《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提供相关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链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例
大庆市兰德学校李晨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4课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人人有责。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⒈学案导学,与目标对话。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裙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1: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1: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不一定失败,理由是:有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作战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只要清政府组织有方,是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的。)
第1题: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总结观点,即日本有对外扩张,称霸世界的野心,然后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出答案。
第2题,涉及重大战役及重要人物,指导学生认真看课本即可解决。强调威海卫战役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为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二.《马关条约》:
1.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并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分析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失败原因: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清政府自身的腐败。)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可得出两种结论:是与不是,重要的是必须要学会用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在短时间里记住条约的内容,教师可给学生将内容分条,并简要化。
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怎样“今已归日本”的?“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在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尤其是北洋水师实力与日本相当,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有人认为败局是必然的,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败局是必然的。因为清政府政治腐败和妥协退让、军备废驰;李鸿章推行“避战求和”政策,无心作战。
阅读课本第16页的第二自然段和17页《马关条约》的第一段,结合16页的地图,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说出这场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德育目标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能力目标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列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对课后材料解析题的回答,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一、看看书、想一想(课前预习)一)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年2、交战双方是和,3、原因是:日本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的梦想,因而发动侵华战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年,因此这次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4、经过:①在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在弹药将尽的情况下,英勇地向日舰撞去,最后壮烈牺牲,他无愧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②在威海卫战役里,舰队全军覆灭,太后急忙命李鸿章赴日本议和。

③日本屠杀居民,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

二)《马关条约》1、时间:。

八年级历史教案3、《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比较●三、三个臭皮匠(课堂讨论)1、台湾与祖国母亲的联系:①与祖国最早的联系:东汉时,孙权派卫温到(台湾)。

② 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从此台湾正式规中央政府管辖。

③____年,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____年,收复台湾。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清政府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本课是学生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知识的延伸,也是对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

教材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战争、和平、国家利益等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战争场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战争过程、战争图片、条约内容等课件,方便学生直观了解战争和条约。

2.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3.视频:准备战争相关的视频材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战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场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5: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5: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大战、邓世昌、马关条约。

2、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3、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4、日本侵华的史实告诫我们要以史为鉴、警钟长鸣,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自强不息。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合理分组,编印学案。

学生: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复习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预习本课,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部分。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甲午中日战争介绍视频片段。

教师导入: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视频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而告终,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一场战争。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出示课题)由此导入。

2、明确目标,整体感知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要求学生朗读并在课本上找到相应内容,作出标记。

3、自主探究,解决疑问要求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部分,并把相应的知识点在课文中圈画出来。

如遇问题先记下来。

接着由小组长带领各小组对“自主探究”进行校对,若有共性问题由组长先记下来。

校对完毕后,教师提问:哪个小组还有问题请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师生共同解决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后,教师提醒几个特别注意之处(大屏幕出示):(1)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2)掌握学习战争的基本方法,把握几大基本要素,如原因、时间、经过、结果、影响等。

(3)注意三个重要人物:邓世昌、李鸿章、伊藤博文。

教师提醒:这些问题你有没有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并圈画出来。

没画的同学抓紧时间画出来,包括三个人物图像和字的写法,可以动手写一下。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从战争背景、战争过程、战争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认识战争对中国民族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料,营造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背景、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频等资料的课件,用于课堂展示。

2.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甲午中日战争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呈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课件展示战争过程,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教师提问:“甲午中日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战争过程有哪些重要战役?”引导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导入新课。

2.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前的历史背景,分析战争原因。

3.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

(2)讲述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如邓世昌、丁汝昌等民族英雄。

4.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2)讲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5.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7.作业布置(1)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注重挖掘英勇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1.讲解战争原因时,要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讲解原因时:“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吗?”讲解过程时:“现在我们来到了甲午海战,这是一场关键性的战役。

教学设计2: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2: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大战”、“马关条约”两个子目,二者之间为因果关系。

本课重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甲午战争有一点初步的认识,但很不全面。

学生对那场战争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对于分析《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尚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描述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甲午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斗争的事迹,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影像、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案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阐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学习,要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通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得出《马关条约》与中国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材中的地位分析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所以,本课内容的核心应该是进一步加剧民族危机的“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以及在甲午战后,各国在利益驱使下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本教材是根据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历史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来展开。

我准备通过“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马关条约》的签订、瓜分中国狂潮”三个子目,叙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过程,分析《马关条约》内容得出该条约签订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五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血泪史。

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帝国主义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加紧侵略中国。

新崛起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迫切需要扩张海外市场。

在本课中,可以通过对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历史激起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忿忿不平,讲述旅顺大屠杀来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

大致为“情境创设——分析讲述——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馈交流”,集中分析、讲授、讲解等方法。

(四)教学平台准备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甲午中日战争》的制作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以及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是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学生了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和抗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史料,自主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战争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资料: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图片等。

3.投影仪:用于展示史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战争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合作完成相关练习。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students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r’s impact.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练习,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强调《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八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方式一:复习旧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中国遭受了哪些劫难学生回答,或者上黑板演示,导入,中国的劫难远没有结束……方式二:上这节课的时间是9月18日前后,从各地鸣响防空警报,9·18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导入……方式三:从日本修改教科书、中日钓鱼岛之争、东海海底石油开发等现实问题导入,向学生说明今天中日关系的磕磕绊绊,由此导入历史上的中日之争。

方式三:“时局图”导入…………【参考答案】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自主学习】一、请你认真阅读课本15—17页“黄海海战”一目内容,回答1—3题: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简述一下邓世昌的英勇事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教材内容: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在前……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一段资料供参考:你所不知道的邓世昌真实的邓世昌是一个人情世故通达的高级军官。

邓世昌是靠自己的业绩而不是留学成为北洋水师的重要将领,同赴英留学生们相比,他的年龄最大的,--留学生中最小的是后来大清最后一代海军军门:萨镇冰。

同时,他也是唯一有社会经验的。

在加入马尾学堂成为军人之前,邓世昌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港商,他的人情练达超过了他所有的同学。

他在北洋水师中,本来有着先天的不足。

邓世昌是北洋水师舰长中唯一的非闽籍汉族军官。

而福建人的排外,是连丁汝昌也头疼不已的事情。

后来,直到抗战胜利,中国中央海军始终被冠为“闽系海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而邓世昌就能够和闽系军官们很好的相处,使他们能够对他较好的接纳。

因此,他在同辈中才能够脱颖而出,丁汝昌对他倚若心腹,这可以从邓世昌的头衔看出来。

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的军官中,最高军官丁汝昌是海军中将-提督,以下是刘,林两海军少将-总兵,一般的舰长,都是海军上校(副将),比如济远的方伯谦,经远的林永升,军舰小的就更低些,比如超勇巡洋舰的舰长林履中,就是中校(参俺小猪也会!将),还有少校(守备)的,比如平远巡洋舰舰长李和。

而邓世昌则比一般舰长要高,他的职务应该是海军准将(中军副将记名总兵),和杨用霖持平,地位仅次于李鸿章青眼关照的刘步蟾和林泰曾。

而邓的致远巡洋舰属于轻巡洋舰(快碰船),其实档次低于邱宝仁的来远和林永升的经远,它们都是重巡洋舰(炮塔舰),邓能够得到这样的头衔,显然不是由于统带军舰的重要,而是因为他作为中军副将,带有参军长或副官长性质的职务和中枢更为接近。

如果他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署理这个位置是很难想象的。

值得一提的是刘,林,邓,杨这四名优秀的中国第一批现代军官,全部在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

可见,在对军官的基本品质选择上,传统的教育和官僚体系,也自有它独到的地方。

真实的邓世昌同时又是一个勇敢而多少有些鲁莽的军官。

他练兵有方,勤奋过人,是唯一不在陆上购置房产的舰长,出海常在大洋上作演习而闻名,他带兵非常严格,甚至近乎苛刻。

在大东沟海战前,他正在受到审查,理由就是治军太严,而“鞭打士兵致死”。

他带船多年,事故率在北洋水师各舰长中最高,他担任镇字号炮舰舰长的时候,曾经在风浪中把军舰搁浅,担任扬威舰舰长的时候,一次煤带的不足,在海上漂流了许久,一次因为不熟悉水情,螺旋桨叶片刮底受损。

这些记录因为他另有敢做敢为的精神而没有影响他的升迁,但是作为舰长,邓大人也难辞其咎。

在水兵中因此称邓世昌为“邓半吊子”,意思大概是“太酷了”。

北洋水师的官兵起外号挺有水平的,比如称方伯谦为“黄鼠狼”,就惟妙惟肖。

对邓世昌最后牺牲的描述其实并不十分清楚,比如他“扼犬浩叹”“义不独生”等等,都只能是当时救援水兵的印象,是不可能派记者潜到水下找邓大人核实的。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细节。

第一,邓世昌的致远舰为什么会身负重伤,舰身倾斜。

那是因为邓世昌下令突出阵前,独自抵抗日军本队和第一游击队的几乎全部炮火。

他并不是疯狂,而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当时北洋水师摆成的队形类似一个八字,旗舰定远在最前面,因此顿成日军集火射击的目标,北洋舰队没有想到日军炮火如此准确和凶猛,顿时被打掉了指挥部,全军陷入混乱。

邓世昌的致远在定远左侧后方,他的职务是“中军副将”,现在说法,直属队的指挥官,他和其他舰长不同的责任就是救护和掩护旗舰,面对日军的狂攻,他毅然采用了一种富有个性的做法来完成自己的职责--冲出队前,升旗吸引敌人火力。

关于邓升旗的目的还有一些争议,但基本结论是他并不是要接管指挥,而是升起类似将旗,或者日本海军Z字旗那样的旗帜,表示挑战。

结果对致远舰是灾难性的,因为致远号属于英国制造的轻巡洋舰,装甲薄而机动灵活,拼防御力是它的弱点。

但是,它的牺牲换得定远镇远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重整旗鼓,如果不是丁汝昌这时已经负了重伤,此战胜负还很难料。

邓世昌是尽到自己的职责了。

第二,邓世昌为什么去撞击吉野弹药垂尽应该是文人的杜撰。

真正的原因是邓世昌冷静的在采取里萨海战的撞击战术,这是甲午海战前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最能参考的吧,那一战,意大利人就依靠撞击一举改变了战局--当然,邓世昌无从知道这也是海战史上最后一次成功的主力舰撞击作战。

这表现了邓世昌优秀的战术素养,他的致远舰速度是北洋舰队最快的,而且船首下暗藏冲角,他也了解对手,所以直扑日本巡洋舰吉野,而不是比睿这种装甲舰,吉野是火炮射速快,但是装甲较薄的英国军舰,如果真的撞上吉野,他应该是比较有把握送它到海底的。

事实上十年以后,吉野号也的确是被撞沉的,它被日本海军自己的战舰误撞,立即就沉没了,邓世昌选择目标相当的冷静。

至于吉野号比致远号快,那不是问题,因为日军当时是首尾鱼贯阵,吉野是在队列之中,面对撞击它不能随便改变位置和航速,否则就有会和前后的日舰相撞的危险。

这相当于一个死靶子!确切的说,致远对吉野,不是“追”,而是“截”,所以,吉野就算快,也无法发挥它的机动优势。

邓世昌不愧是一个优秀的职业海军军官!致远舰是功败垂成,传统认为它是被日军鱼雷击沉,而实际资料显示日军并没有在海战中发射鱼雷,当时的鱼雷水准很低,还不适合于攻击机动目标,中国福龙号雷击舰对西京丸的攻击也一样失败,此时的鱼雷,更适合攻击锚泊固定目标。

由于致远舰沉没太象典型的中雷沉没,现在的普遍看法是日军炮弹引爆了致远舰的鱼雷。

我个人认为,致远的沉没,邓世昌不够细致的性格和战斗作风或许也起了一定因素。

因为北洋舰队接战之前,曾经明令各舰把鱼雷投弃水中,以免殉爆,而致远舰由于某种故障,恰恰无法投放自己舷侧发射管中的鱼雷(致远水兵证实)。

而邓世昌对此的反应是:随它去吧。

没有积极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带着这个“危险品”就急切的投入了战斗,恰恰是这颗随它去吧的鱼雷,造成了致远舰的覆没。

也许真实的邓世昌,才是有血有肉的。

对他的评价,还是让光绪给他写的诗句来说吧:“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3.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是什么(1)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舰队多斤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

日军由此取得黄海制海权。

(2)部分将领贪生怕死。

二、请看课本17—18页《马关条约》有关内容,完成第4题:注意参考下面的材料:《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概括为割领土、赔巨款、开四埠、设工厂四个方面。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

为偿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附有苛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

同时,这笔赔款,也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③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等于把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日本同时也向其他帝国主义开放,便于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同时也表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沙市、重庆)。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同时,这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

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

所以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

三、《时局图》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什么危机你有什么感想 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参考教材中材料《强学会序》 【共同探究】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请参考下面的材料: 这个有多方面的原因,分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战场上的失利.这个呢也要分成几块,首先是中国自身的军事工业,特别是军事指挥思想落后.当时日本陆军已经基本完成了枪械化,而中国陆军大多数还是使用冷兵器,而在军事指导思想上日本比较好的接受了西方近代先进的作战思想,而中国则主要还是以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为主.其次是在购买西方先进武器时落后马 关 条 约 《4、 签定时间:1895年4月年,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 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别急,别急,慢慢思与日本,事实上中国是先于日本向西方购买武器特别大型的海军战舰,但是随后被日本迅速赶上并反超,黄海海战中让中国海军吃尽苦头的日军"吉野"号本来是英国为中国制造的,但是中国无法按期支付建造费,结果被日本抢购.再者就是部分中国军队贪生怕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统治阶层昏庸无能,消极避战,面对全力一战的日本显得软弱无用.第二,从两国经济近代化的角度上说,就是中日在工业近代化上的程度差异.日本在取得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于19世纪70年代推行明治维新,使日本经济特别是工业近代化,中国则在60年代末开始洋务运动.从表面看两国都尽力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但在实质上,中国是穿新鞋走老路,落后的封建经济管理成为先进技术的巨大束缚,而日本则不仅从技术上,更从管理的方式和观念上向西方靠拢.第三,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与日本相对比较先进的制度之间的差异,甲午战争时日本正在完成向近代社会的过度,中国则仍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前进,社会制度的根本差异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同点割地香港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100万银元2亿两开通商口岸上海、广州、宁波、福州、厦门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不同点《马关条约》割地更多、赔款更多、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特别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最大不同),所危害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