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商。

国家可考虑经过2~3年的过渡,中止大多数出口商品的退税政策。

(2)正确看待和利用国外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方面,部分反倾销指控是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少数利益集团的私利行为,我们应当据理力争,消除其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反倾销案件确实有国内企业低价竞销、争夺客户的因素。

对于不顾国家和行业整体利益,一味降价挤占市场,造成国家经济资源和贸易利益流失的厂商,国外的反倾销举措也可以产生吓阻作用。

就此而言,坏事可以转变成好事,国外反倾销也可以帮助我们维持正常出口秩序。

对于出口行为不规范的企业,我国政府不但不应支持,反而应给予罚款、暂停进出口经营资格等惩戒。

(3)适当控制外贸增长速度和外贸依存度提高,主动调控进出口的基本平衡。

长期贸易顺差对我国参加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是很不利的,会使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并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国家应进行反向干预,以扭转连年贸易顺差的记录。

在贸易战略调整方面:(1)中国应探索在不加剧与他国经济利益冲突的同时持续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新途径,引导和鼓励国内厂商积极开发创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引导新式消费,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形成一定程度的错位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一项长期比较优势。

为此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和鼓励创新;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鼓励创新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开发;利用我国广大的国内市场培育新产品需求,重视发展国内的区际贸易,以利形成规模经济和出口优势。

(2)尽快建立我国官方性质的对主要地区重点商品出口数量和价格监测预警及调控系统,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等以财税经济手段和行业自律方式,对敏感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

(3)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

发展旅游业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中国的庞大人口和多层次的劳动力资源,从供、需两方面都需要旅游业大发展,而旅游服务业对高中低层次劳动力都有需求,大中学生甚至部分农民都可就地转入服务产业。

对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几点思考上海市外经贸委罗志松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之一。

目前,针对外贸增长方式如何转变,理论界、政府主管部门都有许多看法和意见,对如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即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途径仍存在不同的看法。

就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正确认识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内涵。

如果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内涵认识不清,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很容易出现战略方向上的偏颇。

当前,许多人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往往局限于对货物贸易的认识,对服务贸易认识不够。

无论是提出要提高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也好,还是要培育自主创新产品、出口品牌也好,都有这种倾向。

此外是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内容往往局限于出口贸易,而忽视了进口贸易。

长期以来,我们对出口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精力,但对进口贸易关注不够,以至于国内目前对进口贸易有所研究的人寥寥无几。

事实上,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仅仅指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而是涵盖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内涵。

二是要正确把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关键。

经济增长方式与外贸增长方式是相辅相成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必须要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

从宏观上来看,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什么样的外贸增长方式;从微观上来看,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外贸结构。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应该脱离于经济增长方式,脱离于实际的产业部门,而应该与整个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

三是要积极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要调整目前的外贸增长评价指标体系。

如果仍然以出口规模论英雄,那外贸增长方式不可能转变,大家仍旧是追求外贸增长规模而非质量和效益。

同时要扩大外贸增长方式的视野,大力提倡发展服务贸易和口岸贸易,将服务贸易和口岸贸易的发展作为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其次,调整外贸增长方式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以上海为例,多年来
#
73
#
5世界经济研究62007年第2期
我们注重发展六大支柱产业,现在I T产业已成为了上海的六大产业之首,与此同时,I T产品也成为了上海进出口最大的产品。

最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还要与引进外资相结合。

随着今后几年引进外资结构的调整,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也将会随之进行调整。

总之,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受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反过来,外贸增长方式又将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向转变。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外资因素与外贸战略调整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沈桂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无论从外贸总额、增长速度,还是产品结构,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外资企业作为中国外贸主体中的重要一员,对中国外贸贡献十分突出,并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在加强其外贸贡献的主导作用。

外资企业对中国外贸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

首先,外资对外贸出口的竞争力有扩大化风险。

从1986年到2004的出口竞争力系数来看,全国总体的情况要好于外资企业,这说明了外资企业大进大出和净出口较低的特点。

其次,外资在外贸贡献中存在低层次风险。

2004年出口商品贸易方式的数据表明,无论出口还是进口,加工贸易都是绝对的主导方式。

1995年和2004年外资企业盈利产品的数据则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始终是其主要的盈利产品,而不是高科技产品。

再次,外资在外贸中的福利低微化风险。

外资企业出口的产品,其生产方式主要是国外资本加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获得的收益很少。

最后,外资提高了中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风险。

正因为外资企业出口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低水平的重复,从而加大了中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中国正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点反倾销对象。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水平迥异于改革初期,中国在外贸战略上应进行适当调整。

首先,应放弃/数量0式增长,注重外贸/质量0。

中国应放弃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的/重商主义0外贸政策,注重外贸质量,提高外贸效益。

其次,应通过创新技术立国,培养国内竞争主体。

中国应该注重外贸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由于民营企业长期以来受到的次国民待遇,其自由灵活的机制、外贸潜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培养国内竞争主体,应充分重视民营企业的作用。

再次,应实现进出口平衡发展,繁荣国内商品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不应过份追求外贸盈利,而是实现进出口平衡。

此外,在注重对外贸易的同时,应繁荣国内贸易,以此消除贸易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最后,中国应培育稀缺要素,转换比较优势。

要素的稀缺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比较优势也不是绝对不变的优势,否则落后国家永远成为跟随者,但历史的事实证明后进国家可以实行赶超。

因此,中国可以培育稀缺要素,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实行动态的比较优势。

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中国的现状与策略东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斌
在当前多边贸易体制中,发展中国家对决策的参与度已显著提高,而中国在日常运作和决策两个层面上的参与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性。

中国加入W TO五年来,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参与总体上停留在日常运作层面,对重
#
74
#
5世界经济研究62007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