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ARS到甲型H1N1论我国应急危机处理机制的完善

合集下载

从SARS到H7N9应对看我国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进步与缺失

从SARS到H7N9应对看我国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进步与缺失

从SARS到H7N9应对看我国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进步与缺失作者:徐志奋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开始普遍关注公共卫生领域。

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潜伏性和破坏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做好准备来应对随时可能会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

2003年,我国爆发了SARS事件,对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而十年之后的H7N9事件是继SARS 时间后在公共卫生领域爆发的又一突发情况,同时也为我国相关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带来了又一次的严峻挑战。

本文旨在对SARS实践和H7N9实践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我国政府在十年间对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上的进步与缺失,进而对我国在未来的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字:SARS;H7N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一、我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概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通常指的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失误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1]”。

因此,在突发性事件法师的时候通常会显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事件的突发性。

突发性事件一般都是随机发生的,发生前没有任何的预兆,而且预测起来也较为困难。

第二,事件的全民性。

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危机的并不仅仅只是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群体,甚至有可能波及到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三,时间的破坏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之后,会迅速的波及到周边地区,并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最后,事件的国际性。

由于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人员之间的流动越来越普遍,而一旦发生公共性卫生事件将会极有可能波及到全球。

我国2003年,广东省发现了第一例SARS病例,当时,SARS就立马被确定为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的严重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疫情。

2002年至2003年,SARS病例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2003年后持续蔓延,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久便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重要的损害,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

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

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2005-1-18 姜晓萍范逢春所谓危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避免或减轻因危机情境带来的损害,所从事的一种长期性的规划、不断从中学习并适应的动态管理过程,简言之就是组织为了应付危机情境所采取的一种管理策略及措施。

危机管理的产生,使得人们对“危机”的含义有了全新的诠释:危表示危险,灾难;机,意味契机、转机。

危机管理的功能,就在于预警危险、把握契机、促使转机,以达到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目的。

“危机研究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社会悲剧的发生”。

SARS的爆发是对我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一场严峻考验,它一方面验证了我国政府在危机面前快速反应,敢于负责的领导魄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经验的不足和危机管理技术的落后。

及时总结地方政府在应对SARS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对于警示我们必须重视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便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特点(一)以民为本,公众利益优先的决策理念。

1 从工作方针上看,我国各地地方政府在SARS应急处理中始终将人民的健康和安危置于压倒一切的高度,贯彻“生命第一”的方针。

如四川省在《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中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即明确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目的。

2 从采取的措施上看,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SARS危机中实施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切断疾病的传播源,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

各地方政府皆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全力保障防治非典所需资金,并且做到专款专用。

尤其是对城市生活困难的居民、返乡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皆采用免费或补贴的形式提供预防药品、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

即使是对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提供热情周到的医疗服务、社区服务。

3 从应对的结果来看,各地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我国甲流危机与非典危机的危机公关

我国甲流危机与非典危机的危机公关

我国非典危机公关危机公关传播理论认为,危机公关策略是影响危机公关成败的最直接因素。

危机公关传播的主要策略包括:尽快搜集并公布事实真相、成立危机处理小组、慎选新闻发言人、及时澄清负面消息和掌握议题建构的主动权。

危机的发展周期一般有四个阶段:危机潜在期、危机突发期、危机持续期和危机解决期。

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发现第一例SARS病例时,应该是政府危机公关大有可为的时候。

但是由于其时面临喜迎春节、召开“两会”等与危机事件不协调的气氛,更由于经验不足,我们的政府危机公关基本上是不作为,既没有及时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尽快搜集并公布事实真相,也没有对百姓抢购板蓝根、食醋等流言进行辟谣,甚至在2月12日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出现新闻发言人对记者提问给以指责的现象,可以说基本失去了对议题设置的主动权,从而丧失了在危机潜在期进行危机公关的最佳期。

等到三、四月份危机进入突发期,我国政府的危机公关传播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标志事件就是4月20日卫生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担任新闻发言人的是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

高强言谈稳健诚恳,符合慎选新闻发言人的基本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发言人一改以前新闻发布会对事实真相遮遮掩掩的态度,对北京患病人数给以客观的公布,并首次承认“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和薄弱环节”,“卫生部对北京市的防治工作指导检查也不够有力”。

在随后的每天里,卫生部新闻办公室还定时向公众发布最新疫情报告。

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由省长、市长出面,接受传媒采访,及时公布防治进展情况。

这种开诚布公告诉事实真相的态度,既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是政府危机公关的前提。

在这次抗击SARS的危机公关中,大众传媒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传播策略。

1、在激发公众情绪中实现危机传播的基调统一。

危机因其高度破坏性,天然地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激起公众的兴奋情绪。

在危机管理中,公众的兴奋情绪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波涛,引导得好,会向着危机管理的有利方面发展;引导不好,则不利于危机事件的处理。

从SARS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

从SARS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

规定作出的 !& 突发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应 急条例 ’也在短短的 !" 天内出台 ! 创 下建国以来单项 法 规 出 台 最 快 的 记 录 !为政府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了法律 依据 #
! "#$%&’(
政府改革走向以人为本
政府的改革是从以管为本走向 以人 为 本 ! 我 的 意 思 是 以 人 为 本 的 真正 的 含 义 是 把 人 当 做 目 的 ! 我 们 以人 道 的 方 式 来 进 行 管 理 ! 以 管 为 本的意思是把管理本身当做目标! 把管 理 的 简 便 % 把 管 理 首 要 实 现 的 目标 ! 往 往 可 能 是 牺 牲 了 以 人 为 目 的! 以人的权利为牺牲的代价去实 现管 理 的 目 的 # 政 府 全 方 位 的 指 导 方面 有 几 个 方 面 ! 一 个 是 从 过 去 什 么事 情 都 管 的 无 限 的 政 府 ! 转 向 专 心致 力 于 公 共 事 物 解 决 % 公 共 事 物 管理的有限的政府 # 我个人觉得 ! 我 们现 在 所 有 的 方 面 还 在 以 社 会 为 中 心 ! 协调发 展 也 是 一 个 方 面 ! 我 们 看 一下法律和好多政策所有的方面! 基本 上 还 是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 我 们说 如 何 走 向 公 共 事 物 管 理 的 有 限 的管 理 ! 还 需 要 有 更 长 的 路 走 # 第 二! 从过去的人治的政府转向法治 的政府 # 第三 ! 从过去管理的政府走 向服 务 的 政 府 ! 就 是 从 我 们 过 去 高
减灾论坛
中外灾害事故管理体制的比较
近年来 ! 许多发达国家都由中 央统一规 划 建 立 了 特 种 消 防 救 援 部 队" 法国的民用安全总局就设有 ! 个 直 属 行 动 支 队 # 包 括 "# 个 扫 雷 排 爆 单 位 $" 个 航 空 基 地 和 $% 个 直 升 机 基 地 %! 负 责 重 点 区 域 的 森 林 保 护 $ 全国 范 围 的 排 爆 和 爆 炸 物 销 毁 以及支援 国 内 国 外 的 重 大 灾 害 事 故 救 援 " 美 国 从 "&&’ 年 起 ! 在 全 美 各 地 建 立 了 () 支 机 动 救 援 队 ! 每 队 建 立时由联 邦 财 政 一 次 性 补 贴 装 备 费 经形成在 全 国 统 一 立 法 规 划 和 指 导 下 ! 以地方自治 为 主 ! 实 行 中 央 与 地 方相结合的体制 ! 比 较 成 熟 完 备 ! 适 应现代灾 害 事 故 管 理 的 特 点 和 发 展 规律 " 我国建立了一些统一指挥部 门 ! 如减 灾 委 员 会 ! 但 缺 乏 统 一 指 挥 $机 动$常 备 的 专 业 救 援 力 量 !因 而体制尚待完备 " 目前 ! 打破单项 管 理 模 式 ! 建 立 统一指挥 的 综 合 管 理 部 门 ! 并 组 建 由其调动的常备的专业救援力量! 是体制完备的可靠途径 " 其实 ! 中 国 在 灾 害 事 故 管 理 方 面也有很 成 功 的 地 方 ! 如 消 防 兵 役 制 ! 很好保持了 队 伍 的 年 轻 援 北 京 市 非 典 防 治工作! 全军各大单位火速抽调

完善我国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法律机制

完善我国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法律机制

完善我国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法律机制
马韶青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年(卷),期】2010(027)008
【摘要】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目前形成的以"四法一条例"为基础,以政府应急预警与紧急处理机制为核心的甲流防治法律机制的现状.针对目前甲流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防治立法不完善、政府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权利补偿措施不配套、缺乏与国际社会的交流等问题,论文从制定统一的公共卫生法、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规范行政紧急程序、健全权力监督与权利救济制度、提高群防群治能力,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甲流防治法律机制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2页(P545-546)
【作者】马韶青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0.4
【相关文献】
1.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法律缺陷及法律完善 [J], 张美红
2.完善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机制——以“甲流”防治为例 [J], 马韶青
3.论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动防治法律机制的完善 [J], 宋金华;李洁
4.论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法律机制的完善 [J], 尹珊珊
5.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法律机制完善——基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分析 [J], 王博; 才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近年来,我国经历了多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甲流、新冠肺炎等,这些事件不仅严重危害了公众健康,也给社会、经济和政治带来了极大压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应急体系结构需要优化设计,以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

首先,应该加强政府卫生部门的体系建设。

政府卫生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协调工作,具备实时监测、报告、处置和评估能力,并严格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此外,政府卫生部门还需要加强预警能力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预警和预测。

其次,应该完善医疗卫生应急体系。

包括强化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的网络化快速反应机制。

医疗卫生资源建设要根据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卫生风险等因素进行灵活配置,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

同时,应该建立和提高医学救援队伍的响应能力,以及科学技术支撑能力,加强抗疫新药的研发和医疗设备的生产。

再者,应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和调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需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来应对,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资源应急响应机制,将各方资源整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

包括白衣天使志愿者、红十字机构、民间爱心组织等,都应得到有效的组织和调动,为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帮助。

最后,应该提高公众健康知识和应急意识。

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是前线的“守护者”,他们的应急意识和行动能力对于事件的控制和防止扩大事态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加强公众健康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卫生防护和突发事件应对的认知和行动能力,并加强公众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和指导。

总之,优化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设计,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和公众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个协同作战的应急管理体系。

我国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从SARS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

我国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从SARS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

电商领域也是粉丝经济的重点之一。电商平台可以提供明星周边产品、演唱 会门票、定制服务等,满足了粉丝的消费需求。同时,电商平台还可以通过推出 特惠活动、限量版商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粉丝进行消费。
三、粉丝经济的发展问题与挑战
然而,粉丝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首先,由于粉丝群体的年 轻化趋势,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使得明星、品牌或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这 可能导致短期内消费热潮的消失。其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粉丝对明星的狂热, 制造谣言、进行诈骗等不良行为,这给粉丝和相关产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后,一些电商平台上的虚假宣传和低质量商品也让粉丝难以抉择,这些问题都 需要得到解决。
参考内容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的 护理探讨
近年来,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逐渐增多,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 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次演示将围绕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的护理问题展开 探讨,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热 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咳嗽通常为干咳,而呼吸困难则表现为呼吸急促和缺氧。这 些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具体表现也会因病情发展而有所不同。
3、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其专业素 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和能力。
4、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管理合作,分享经验、 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通过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我国在突发 传染病事件应急管理领域的综合实力。
在护理操作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给药时 应注意药品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对于机械通 气治疗,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通气参数。同时, 在感染控制方面,应加强环境消毒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一、本文概述《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2002年至2003年间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疫情对中国危机管理体系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应对此次公共卫生危机中所展现出的挑战与机遇。

文章首先回顾了SARS疫情的爆发和全球蔓延情况,分析了该疫情对中国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的严重冲击。

随后,文章详细剖析了中国在SARS疫情中暴露出的危机管理问题,如信息公开透明度不足、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SARS疫情之后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提升中国危机管理能力的积极影响。

文章总结了中国在SARS疫情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并对未来中国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SARS疫情对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中国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二、SARS事件概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事件,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首次爆发于2002年,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在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期间,SARS迅速传播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中国作为疫情的重灾区之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SARS疫情的爆发暴露出中国危机管理体系的诸多不足。

疫情初期,由于信息不透明、防控措施不到位、医疗资源紧张等原因,导致疫情迅速蔓延。

随着病例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恐慌情绪逐渐升温,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包括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加强社区防控等。

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国最终在2003年夏季成功控制了SARS疫情的传播,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SARS事件的爆发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为中国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浅谈如何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

浅谈如何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

浅谈如何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就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现状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措施的建议,从而达到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目的。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部门协调近年来,随着SARS病毒、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二连三的不断出现,我国建立一套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形势已刻不容缓。

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部门的危机意识、决策机制、协调和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时甚至诱发了更为严重的危机。

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弊端,健全和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则成为一大难题。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涵义及特点(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涵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笔者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成因的多样性。

比如各种烈性传染病、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等,都可能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突然发生。

由于笔者自2008年以来一直就职于卫生部门,在此期间不断有危害到社会群众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像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数达9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在全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年6月又在甘肃省兰州市出现震惊全国的第一例“结石婴儿”的三鹿奶粉事件;还有手足口病的大规模暴发以及甲型H1N1流感的持续蔓延……各种公共卫生事件不断上演,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二是分布的差异性。

在时间分布差异上,不同的季节,传染病的发病率也会不同,比如SARS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则多发生在夏季。

论重大突发事件国家救助的制度完善以SARS个案为中

论重大突发事件国家救助的制度完善以SARS个案为中

论重大突发事件国家救助的制度完善——以SARS个案为中心重大突发事件的国家救助,指的是对遭受重大突发事件损害的公民,由国家向其免费提供物质资料、社会服务和发展机会的制度。

在我国,自然灾害领域的国家应急救助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已渐趋成熟。

但随着突发事件类型的不断多样化,加上危机影响的复杂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善后成本剧增,使得传统的自然灾害赈济模式很难被简单移植到其他领域。

由此产生以SARS个案为中心的制度空白及其种种后果,在2003年的SARS 危机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善后工作中,已经暴露出来。

一、SARS引出的救助难题SARS爆发后,规定农村患者及未参加医保的城镇患者中无力负担救治费用的,由救治地政府实施救助;其他患者享受有关待遇后仍无力负担救治费用的,由单位和政府给予救助。

对此,多数地方政府在执行中采取了“记账治疗、医院垫付、财政(社保、单位)结算”的做法。

但是,由于很多垫付费用迟迟不能结算,医院承担了本应由政府承担的救助责任。

此外,政府要求对享受有关待遇后仍无力负担救治费用的患者,由其所在单位分担部分开支,更是对国家救助责任不合理的转嫁。

又如,在SARS结束后,北京市的许多患者并发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

但是,由于对这些患者医药费用的报销、生活资料的援助没有明确法律依据,救助活动一直无法展开。

后来,北京市卫生局才组织调查并制定了《关于感染SARS并发后遗症人员治疗工作实施细则》,指定了后遗症治疗医院,制定了后遗症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明确了治疗费用的负担原则和报销流程。

但是,这种个案化的处理方式显然有着很大的随意性,突发事件的受害者无法获得可预期的保护,国家对其救助义务的履行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恩惠。

上述种种事实,反映出现有重大突发事件救助体系的严重缺陷,亟需在以下4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明确救助主体;二是确立救助依据;三是界定救助对象;四是提高救助标准。

二、明确救助主体尽管在SARS等突发事件中不乏社会、国际组织和慈善人士向受害者伸出援手,但基于宪法上所确立的公民社会保障权,国家仍应是救助义务的最主要承担者。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各类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甲流、禽流感等,这些事件不仅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

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协调机制不够完善、资源调配不够灵活、信息共享不够顺畅等,亟需进行优化设计、提升应对能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需要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应急响应能力,构建快速、高效的协调机制,完善资源整合与调配体系,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优化设计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是我国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其中的瓶颈和障碍,从而为未来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剖析,明确未来应急体系设计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向,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的运作机制和协调能力,以提高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能力和效率。

通过本研究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建议,旨在为相关部门在应急体系的建设和改进过程中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领域的发展和提升,确保在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响应和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3 研究意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给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构建健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设计建议,以促进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完善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摘要】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结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随后,具体介绍了优化设计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阐述了优化设计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意义。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优化设计、结构分析、问题、挑战、理念、原则、具体措施、实施路径、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如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风险持续存在,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亟待完善和优化。

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在过去的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信息发布不及时、救援措施不够全面、资源调配不够灵活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效果,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对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是保障国家和民众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我国应急体系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加强应急响应的效率和灵活性。

优化设计可以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有效整合资源、强化协同效应,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支撑。

从SARS到大雪灾_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及经验反思

从SARS到大雪灾_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及经验反思

从SARS到大雪灾_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及经验反思从SARS到大雪灾: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及经验反思近年来,中国经历了多起重大突发事件,如2003年的SARS疫情和2008年的大雪灾。

这些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促使中国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通过对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及经验进行反思,可以为未来应对类似突发事件提供有益启示。

首先,SARS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意识到了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在SARS疫情控制过程中,中国采取了多项措施,如设立专门的反应机制、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完善信息报告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中国政府对危机的应对能力,为今后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其次,大雪灾事件也成为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契机。

在面对早前未曾遇到如此规模的雪灾时,中国政府面临巨大挑战。

然而,中国政府以其高效的组织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在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引以为戒的教训是,应急管理体系必须不断提高应对多样化灾害的能力,特别是在地方层面。

第三,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中央政府的指导和支持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但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体经营者的广泛参与和合作同样重要。

特别是在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方面,各方的合作和协调是确保应急管理体系顺利运行的关键。

第四,信息化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中国政府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如建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应急救援调度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精确度,同时也增强了公众对应急措施的信任度。

最后,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反思需要着重于制度和机制的不断完善。

应急管理工作需要有科学、完备、高效的制度和机制作为基础。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组织架构、有效的资源调配机制等。

只有不断完善制度和机制,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以我国政府应对甲型H1N1等疫情突发性事件为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以我国政府应对甲型H1N1等疫情突发性事件为例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以我国政府应对甲型H1N1等疫情突发性事件为例姓名:徐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政治学理论指导教师:钮菊生2010-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中文提要中文提要应急管理能力是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否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近年来,我国频发的诸如甲型H1N1流感、三聚氰胺奶粉、松花江水污染、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严峻考验。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处理甲型H1N1流感等事件的情况来研究中国政府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通过对我国政府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提出了若干加强我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管理体制;问题与对策作者:徐冉指导教师:钮菊生教授Abstract A Study of the Governmental capability in addressing Public Health Accident A Study of the Governmental capability in addressingPublic Health Accident---viewed from the case of the H1N1 and othersAbstractCrisis management capability is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PC’s governing ability. Whether the govern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can deal with crises of all kinds is a significant yardstick to gauge their administrative ability.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public health accidents such as the H1N1, melamine-polluted milk powder, the pollutionof Songhuajiang and bird flu posed great challenge to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deal with crises. The paper is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abilityto deal with public health accidents with a case study of the government response to theH1N1.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at regard and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opinions based on experience loaned from some typically advanced countries.Keywords: public health; accidents; crisis management 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problems and solutionsWritten by Xu RanSupervised by Prof. Niu Jusheng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研究引言引言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处置了一系列突发性事件,尤其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方面,其能力得到了逐步提升,并在体制上也有着明显的完善。

中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发展历程

中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发展历程

中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发展历程2008-11-26 13:44 heyun770等2人|分类:社会民生|浏览1222次2008-11-30 16:54网友采纳miaozy1212|四级我们刚考了,答案交了,记得不太清楚....不过提供一下参考吧,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历程经历了三个里程碑。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我们不能再像面对非典那样仓促应战,而要沉着应对,有章可循。

章从何来?这就是应急预案。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就开始编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

2005年初,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 2006年,政府开始编制并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该规划的发布和实施,是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三个里程碑加上法案的实施07年,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正确答案也是按年份给出的.相关链接-: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第四节应急管理生命周期一、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内涵二、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相关链接-:FEMA应急管理的四阶段第五节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一、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二、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第一节应急管理体制一、应急管理体制的内涵二、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相关链接-:美国的应急管理体制第二节应急管理机制概述一、应急管理机制内涵二、我国主要的应急管理机制第三节应急决策机制一、应急决策机制内涵二、应急决策的阶段划分三、应急决策机制构建第四节协调联动机制一、我国城市应急协调联动系统的模式二、我国协调联动机制的发展状况三、我国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完善相关链接-:国外协调联动机制要览第三章应急管理法制第一节我国的应急管理法制一、应急管理法制的内涵与特征二、我国应急法制的构成第二节《突发事件应对法》解析一、《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背景相关链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缘由二、《突发事件应对法》总体思路三、《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性质与内容解析第三节我国应急管理的法制问题分析一、应急法制的内容缺失二、应急法制的内容冲突三、应急法制的实效性不足第四节我国应急管理法制的完善一、制定《紧急状态法》与重要单行法二、增强应急法制的协调性三、提高应急法制的可操作性与适应性相关链接-:甘肃省现有应急管理法规第四章应急预案第一节应急预案的内涵一、应急预案的概念及编制目的二、应急预案的分类第二节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一、应急预案的文件层次二、应急预案的结构与内容第三节应急预案的编制一、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二、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三、应急预案编制中的关键问题四、基层应急预案的编制相关链接-:XXX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大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四节应急预案的演练一、应急演练目的二、应急演练的原则三、应急演练分类四、应急演练的基本内容相关链接-甘肃省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推演脚本(节选)第五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解析一、编制总体预案的历程及其意义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第五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一节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一、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二、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三、风险评估在应急预案中的应用第二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一、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的内涵二、我国关键基础设施的防灾标准相关链接-: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三、基础设施抗灾标准的实施第三节应急避难所建设一、应急避难所的类型二、应急避难所的规划相关链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第四节应急物资资源准备一、应急物资资源准备的内涵二、我国应急物资准备体系三、应急物资资源的配置相关链接-:应急物资分类及产品目录第五节应急人力资源准备一、应急人力资源准备的组建二、应急人力资源的管理三、应急人力资源的培训演练第六节应急信息资源准备一、应急信息资源准备的内涵二、应急信息需求三、应急信息管理流程第七节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一、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的主要内容二、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的主要方式三、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的策略相关链接-:美国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构成第六章监测与预警第一节突发事件信息监测一、突发事件信息采集二、突发事件信息研判三、突发事件信息编报第二节突发事件预测一、突发事件预测的特殊性二、突发事件预测的专业机构三、突发事件预测案例举要第三节突发事件预警一、突发事件预警概述二、自然灾害预警管理三、事故灾害预警管理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管理五、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管理第七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一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一、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原则二、应急处置的环节三、应急处置的措施案例- 特大地震灾害中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主要措施四、应急救援系统第二节应急处置中的资源调度一、应急物资的筹措二、应急物资调度三、应急物资的运输案例- 省际协调在年河南省雪灾应对中的作用第三节应急处置中多元主体的协调一、突发事件社会动员机制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构成三、多元主体的协调四、我国重大灾害应急管理接受国际救援的模式构想第四节应急处置中的信息公开与媒体沟通一、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二、应急处置中的媒体沟通第五节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心理救助一、心理救援的基本观念和原则二、心理救助的对象三、突发事件心理救助的实施相关链接-:参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人员必读第八章恢复与重建第一节灾情调查与评估一、灾情调查二、灾后损失评估第二节恢复重建规划及其编制一、规划体系及主要内容二、规划的编制及组织实施第三节短期恢复与长期重建一、恢复重建的主要内容二、短期恢复三、长期重建四、重建中的几个问题与策略第四节恢复重建的监管一、跟踪评估与实时监管相关链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二、外部监督与审计第九章应急管理平台第一节应急管理平台的内涵一、应急平台的含义二、应急平台的地位三、应急平台的功能第二节应急管理平台的框架体系一、中国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二、应急平台架构及其技术体系第三节应急管理的典型应用系统一、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二、紧急疏散决策支持系统三、车载移动指挥系统四、应急通讯及呼叫中心系统相关链接-:典型的应急管理平台相关链接-:国外典型的应急管理系统第十章应急管理能力与评估第一节应急管理能力的概述一、应急管理能力的内涵二、应急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相关链接-: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的八项任务第二节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一、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内涵二、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相关链接-:典型发达国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概览第三节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应急能力建设一、基层政府的应急能力建设相关链接-: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步骤及技能相关链接-: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路二、社区的应急能力建设相关链接-:FEMA的应急能力考试相关链接-:危机发言人的任务、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附录一中国部分应急管理网站一览附录二国际组织及部分国家应急管理网站附录三你准备好了吗?参考文献[显示全部信息]TOP书摘第一章应急管理引论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进行最优决策、如何减少或避免其发生的研究。

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_薛澜

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_薛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第18卷JO U RN A L O F T SIN G HU A U N IV ER SI T Y(Philo so ph y and So cial Sciences)No.4 2003V o l.18SARS 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薛 澜, 张 强(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 摘 要:SAR S 在中国和世界的流行从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变成了具有多重意义的复合型危机,这场危机是对中国新一届政府的一次严峻挑战。

如何有效解决SAR S 危机,也是对转型期中国危机管理体系的一个考验。

文章首先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分析了SA RS 危机在中国的演变过程和三个特点,然后提出了当代中国危机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框架,并结合抗击S AR S 危机对政府功能、媒体与公众沟通、社会网络以及法律框架等四个方面对这个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SA RS; 危机管理; 政府职能; 公众沟通; 社会网络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62(2003)04-0001-06收稿日期:2003-06-03基金项目:清华大学985基础研究项目作者简介:薛澜(1959- ),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张强(1974- ),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首先发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的病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SARS 迅速扩散和蔓延至众多国家(地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 H O )统计,截至2003年5月5日有3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SARS 和疑似SARS 患者,累计为6583人(包括已康复者和部分疑似病人),中国(包括香港、台湾)的受感染地区占全球总感染区的一大半以上。

由SARS 传播引起的公共卫生危机是新一届政府上任后面临的第一次重大挑战。

如何有效解决SARS 危机,不但关系百姓生命安危,也影响着未来中国走向。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之变范文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之变范文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之变范文中国应急管理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和改革,逐步发展完善。

本文将从我国应急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发展历程中国应急管理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应急工作主要以地下工作为主,主要是防空袭和防核战争。

直到1980年代初,中国国家安全部成立,中国的应急管理制度才开始向综合性、灾害防治为主的方向转变。

1998年,中国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救灾委员会,其职责主要涉及灾后恢复重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应急管理制度逐步转向综合性、综合性、防灾减灾为主体的工作方向。

2003年,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减灾工作逐渐成为工作重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2018年,中国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相继撤销,组建国家应急管理署。

应急管理署的设立进一步强调了我国应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主要特点1. 统一领导、部门协同。

中国的应急管理制度强调全国一盘棋、统一领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应急管理署为中心,协同工作,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

2. 多层次、综合性。

我国应急管理制度设置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机构,形成了多层次的应急管理体系。

同时,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还涵盖了预防、预警、应对、恢复等各个环节,力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综合的、全方位的应急管理体系。

3. 预防为主、综合防灾。

我国应急管理制度强调防灾减灾,注重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前预警和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预防。

同时,应急管理还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规划和管理,降低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实现综合防灾。

4.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我国应急管理制度强调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设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制定专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国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困境与建议

国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困境与建议

国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困境与建议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一)卫生应急管理决策指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2003年SARS爆发以前,由于我国卫生保健服务和卫生医疗资源条块分割,缺乏统一和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政府各部门、卫生系统之间不能整合有效资源,难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突发事件的卫生疫情共享机制、医疗救助和卫生监控的信息传达机制,及时有效采取先进性手段和医疗技术做出最佳卫生预案和最快应对措施. “非典”疫情暴发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快速的设立了“抗非防治”指挥部,国务院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各地同时组建领导小组和防治办公室,齐心协力攻克难关,迅速高效整合全国资源,全力以赴应对非典疫情. SARS疫情的有效控制离不开突破现有卫生行政管理固有落后体制进行制度创新,离不开效能化运行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机制.当前,各省市、县(区)、乡镇(办事处)五级机构初步设立了应急管理部门和决策指挥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体系也发挥着相应的作用,但是现有卫生应急管理决策指挥机制不健全和不完善已是不争的事实.(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不强我国政府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针对传染疾病进行监测,但是这种监测是被动和单一的,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仪器.200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颁布以后,各级政府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各类疾病的监测预警,扩大了预警范围和监测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水平在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部分问题:一是基层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依托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的统筹负责,还需要基层各部门协调配合.基层监测预警机构还不健全,监测预警基础设备严重缺失与落户、卫生监测技术人员缺少、预警经费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辨识能力和处理水平较差、监测盲点和信息报告不准确等现象急需转变.二是监测预警网络不健全.现行卫生网络监测系统尚未覆盖和辐射所有区县基层单位和突发卫生事件,由于传染疾病、食品安全、职业中毒等卫生事件的特殊性,现行预警方法和监测手段无法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公共卫生风险隐患需要不断的调研和收集,传染疾病疫情和毒源需要深度的监测,逐步完善预警监测网络.三是卫生应急监测支撑体系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配备相应的现场处理和监测的仪器设备,需要技术人员及时跟进和研判,这样才能提高突发卫生事件报告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但是由于各方面的现实困难科学化的监测技术装备和娴熟的预警技能人员难以配置在各个卫生医疗部门.(三)部门协作以及卫生应急联动机制不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和应对涉及多个部门和多项领域,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交通运输部门、教育系统、宣传部门、公安交警、监督执法以及社会团体等机构都会参与其中进行协作与配合,是一项跨部门的社会系统工程,每一环节的推动和协调都发挥着各自的职能.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联动机制有利于综合利用政府机构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社区与民众的各类资源,集聚各种力量做出快速反应和处理方案,有效控制疫情和卫生危机的蔓延.目前,在应对突发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存在着需要提高的方面:一是跨部门和机构配合不顺畅,协调力度有待增强.有关卫生应急联动的法律法规需要明确职责,权责明晰,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卫生联防与联控,各部门关于疾病防治、应急处理以及实施步骤等问题分工明确.二是协作环节和过程还不成熟,卫生应急资源尚未共享.部门协作以及卫生应急联动机制的关键环节在于资源的充分调动与配合,协作过程的通畅和高效,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需要打破传统行政惯例和束缚,发挥各部门的整体效能提升协作的成熟度.(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不完善目前,对于突发卫生事件的监督与评估往往主要定位于卫生危机事后的总结和评判,强调影响程度和经验教训.事实上,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督与评估机制贯穿于事件的全过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与控制、事后评估和反馈中都应体现.我们往往忽略事前、事中环节的监督与评估,从而难以还原和恢复事件处理的全过程,找出事件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隐患,客观性和及时性的进行事件总结和反馈.在突发卫生事件监督与评估中,通过书面总结和会议研讨的形式认定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终结,没有把事前监测预警的评估、事中处理措施和控制效果纳入其中一并考量,重点强调应急成绩和应对成效,忽视应急问题、改进环节和应急社会影响,甚至一些区域突发卫生事件监督与评估机制处于缺位状态中.二、提升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建议(一)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监督与评估机制科学化与合理性的应急监督与评估机制应该贯穿于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卫生事件事前评估、危机事中应对评估以及事件事后评估三个环节.卫生事件事前评估是指前期的各项准备机制和需求评估,评估的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卫生预警和预案、卫生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应急演练和教育、设备物资和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充分做好各项准备措施,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有效和针对性应对;危机事中应对评估是指对于应对措施和方法、投入资源和处理效果进行绩效评估和测量,既对卫生事件的仪器设备投入、物资经费的花费以及时间控制的效果等进行衡量,也对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技巧和效率、处置得当与否、专业技术能力等进行评测,事中评估主要针对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征、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已采取的应急策略和投入产出情况、发展态势和趋势、通过这些评估.事件事后评估指在应急处理以后的工作情况进行反馈和总结,汲取经验教训,吸纳有益做法,整改偏差行为.对于预警和预案的实现程度、应急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应急技巧和手段的科学性、社会影响和危害程度等进行评估.所有的评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相关依据和借鉴,防止类似错误行为的发生,确保未来工作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二)广泛动员和调集社会资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不仅仅需要政府机构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负责,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需要不断吸引社会资源的支持和配合,吸纳社会资金和物资投入,共同应对卫生应急工作.首先,要制定激励化的政策措施引导志愿者投身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中,通过立法和规章的形式促成卫生应急志愿机构及组织的建立,加强志愿组织、培训、演练和教育工作.其次,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民间资本和力量参与卫生应急救援,依托市场资源进行调配,开拓卫生应急服务市场.(三)提高各项认识和完善应对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推进和不断深化的工作.在全方位剖析和总结应急管理机制现存问题和面临困境的前提下,基层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卫生医疗机构及疾控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问题也并非能在短期得以解决,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认真思考,地方政府如何建立和完善科学化、合理化的应急管理体制,如何随着突发卫生事件的发展变化调整应对机制,如何构建多部门的联动应急体系以及卫生应急监控机制,如何在应对突发卫生事件中各个参与组织形成良性运行机制问题等,这还需要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考文献:[1]韩锋.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10)。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年4月第28卷第2期Chin. J of PHM.Apr.2012 VoL28 No.2 ··作者单位: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人才与技术服务中心,南宁530021;2.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给全球的危机管理带来挑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3年以来,我国加快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步履,加强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1.1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应急能力不够强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组织网络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基层,一些地区和单位尚未建立起承担综合协调管理的应急工作机构,应急管理人员不足,应急工作成为应对工作[1]。

据王世平[2]、刘小青[3]等作者对哈尔滨、江西等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现状调查报道,设区市的卫生局具有独立编制的应急管理机构不足50% ,县级卫生局则还不到10% ,从2011年卫生部有关会议上获悉这也是目前全国性的普遍问题。

此外,还存在应急指挥系统不够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运行不规范,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低,评估体系不够健全[2]等问题。

1.2监控预警系统不够完善,信息管理不够科学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特点为以部门为单位逐级汇报,信息分散,部门垄断,无法在危机出现时刻统一调集,迅速汇总。

应急体系的信息系统底层薄弱,信息漏报、误报现象时有发生,信息不能及时全面利用[4]。

监控预警系统不够健全,指挥决策系统尚未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这些都制约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预警能力。

信息披露方面制度尚不够健全,卫生管理部门与媒体合作欠规范,不利于信息的控制与传播[1],不能满足大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知晓的需求。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应急管理】凌玉1,陈发钦2中图分类号:R19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 9561(2012)02- 0189- 03评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SARS到甲型H1N1论我国应急危机处理机制的完善
摘要:2003年春天SARS事件的突然爆发突显出我国政府应急危机处理方面存在着缺失,到甲型H1N1流感的传入则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功效。

建立一套成熟的应急危机处理机制对解除危机、善后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运用调查问卷对民众进行访谈,从民众需求的视角以心理调节、信息透明和政府公信力等角度来论证我国应急危机处理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SARS;甲型H1N1;应急危机处理
从2003年春天爆发的SARS到2009年出现的甲型H1NI病毒,我国政府应急危机处理机制由缺失逐步走向有序、理性和高效。

SARS(SeverAcuteRespiratorySyndrome),由于其高传染性、传染方式不确定、缺乏治疗方法等特征使社会中的人们不同程度出现恐慌、惧怕,甚至正常的社会秩序无法继续,社会运行处于一种半停滞状态。

而2009年墨西哥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我国政府已形成一系列处理机制,这使得我国甲型H1NI流感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关键在于我们建立了相对完备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应急危机处理体系。

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危机的发生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更加复杂化和可控化。

正如贝克在其风险社会理论中所描述的风险随着世界的祛魅而产生,与文明的进程和工业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风险社会是一个设计巧妙的控制社会,它针对现代化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控制的要求,并扩展到未来社会。

说明了危机的发生要求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

SARS病毒和甲型H1N1病毒的传播对于人类来讲,这类突发危机是无法预测的。

人们要学会与尚未解释的事件和行为共存,也要与无法解释的事件和行为同在。

面对这类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发危机,人们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和惧怕,如果没有相应的控制机制,社会正常运行将无法延续。

因此,根据从SARS到甲型H1N1流感这一阶段,人们对于危机出现时的应急危机处理机制的基本需求做为研究对象,重点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如何建立处理应急危机处理体制。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有效问卷821份,有效回收率为91.2%。

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来研究应急危机处理机制
对于我国应急危机处理机制的完善和实现社会
一、心理调节机制
恐惧是人类基本情绪反应之一。

当人们遇到未知而又突现的造成危害难以估量的事物时,人们自然会产生恐惧情绪。

在恐惧心理下,人们往往会出现偏离行为。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心理调节机制,帮助调和心态,以达到消除恐惧的目的。

在本次调查中,民众的紧张状态随着情的紧张程度而波动。

且根据男女性的紧张程度对比,女性的心态紧张程度要高过男性。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这样一个需要层次理论。

其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其认为只要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个体才会将注意力投向更高层次的需要。

简单理解,当民众处于一个恐慌的状态时,其安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是无法投入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的。

在这种恐惧感包围下,民众的心态和意志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因而采用适度的心理救助是必要的。

如何正确的有针对性的调节群体心理成为保证危机发生时和发生后的正常生活秩序的关键。

我们对民众进行心理意向选择测试,发现民众更倾向于想向家人、朋友和同事寻求帮助。

在危难之际,人们彼此需要关爱。

关爱自己,关爱他人,保持与他人互动,成为一种心理需要。

彼此给予乐观心态能够真正减少恐慌。

心理医生帮助在实际中实用性不强,对于心理调节应避免采用较生硬的心理医生形式,建议通过日常心理干预和心理调节方式,以保证危机中和危机后的心理处理机制的有效性。

二、政府公信力和信息透明度
突发危机对于民众来讲,是一种突发的危险性事物。

遭遇危害程度难以预知的事物,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慌情绪。

如果信息不透明,人们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突然或者对公布信息持怀疑态度,这就更加容易产生危险心理。

信息的透明程度对于群体恐慌具有直接的影响。

这就要求政府需要在全面收集、整理、加工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报告与公布机制,为应急决策提供信息基础,满足民众知情权,争取相关方的理解与配合,最大程度上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从而为大规模的社会动员奠定了信息与舆论基础,也便于民众积极应对危机在SARS初期,
政府隐瞒了病情,广泛性的社会性恐慌影响了正常社会秩序,容易使人民对政府执政能力丧失信心。

SARS对政府公信力的考验是不可小视的。

初期的隐瞒使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有所降低,后伴随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转了疫情失控的危局。

之后,到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发时,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赢得了民众的信任。

在危机中重塑了政府的公信力。

从SARS到甲型H1N1流感,我国信息透明度逐步公开。

从调查来看,民众对SARS时信息透明满意度远低于甲型H1N1流感时期,甲型H1N1流感满意程度达到了90%。

信息传播的透明化有利于避免群体恐慌,也能够避免对信息的偏信。

可以说,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及时、准确的信息报道,科学、客观的事件分析都可以避免谣言的产生,安抚公众的心态,避免恐慌情绪的产生。

三、我国应急危机处理机制不断完善的对策
我国从SARS时应急处理机制的缺失到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从容应对,彰显了我国应急危机处理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目前政府应急危机处理机制仍然要在修复、善后工作中巩固危机管理功能。

这对于我们积极应对甲型H1N1病毒以及其他应急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健全科学的心理调节机制
从体制上说,不建议单纯以心理医生为主的心理干预机制,建议采用体现关爱的方式进行心理调节。

将亲近的人与心理医生两种模式相融合,促进心理调节与民众需求相适应,充分发挥出心理调节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2.危机不再是一个是否发生,而是何时发生的问题
在危机事件没有发生的时候要加强开展对于社会日常的危机教育和引导,提高社会的整体成熟度。

预防胜于处理,要建设全国的沟通和预警系统,包括建设危机预警设施,实行完善的管理,以便于快速发现威胁,建设全国的电子信息分布网络,为所有应对危机的区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建设全国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确保各层政府的所有领导能够及时掌握全部信息,在源头上降低危机事件
的发生率。

3.信息的透明度和充分程度至关重要
信息的透明与否直接关系到民众对于危机事件的认识和处理,危机事件的真实情况尽快地并且明确地公布给公众有助于对危机的合理快速解决。

信息的充分与否,决定着政府危机管理预案制定的水平和决策者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信息是应急危机处理的基础,其全面和透明能够保证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