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教师用书试题: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案

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考点一湿地的含义与功能对应学生用书p1391.湿地的定义: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范围:包括沼泽、__滩涂__、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__陆地__与__水体__之间的过渡带。

3.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较高的__生产力__和丰富的__生物多样性__。

4.湿地的生态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对应学生用书p139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价值表现维持生物多样性洞庭湖区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其中有许多珍稀物种,如中华鲟、白鲟等调蓄洪水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季节,洞庭湖能够大量蓄洪,显著地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干旱季节,洞庭湖又把蓄纳的水还给长江,维持长江主航道的水位,确保长江的正常通航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每年生产出大量的鱼、虾、蟹、稻米、莲藕等农副产品,丰富的芦苇、速生杨树等为湖区造纸业提供了大量原料航运南纳“四水”,北通长江,长期作为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旅游观光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例1 (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D)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解析]由材料“越年积雪面积减少”可知,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

故选D。

例2 (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试题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试题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篇巩固探究一、学业水平引导读图1和图2,完成第1~2题。

1.湿地的功能主要是( )①提供水资源②调节气候③防风固沙④调蓄洪水⑤美化环境⑥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2.关于造成两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跨流域调水造成图1所示湖泊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图2所示湖泊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图1所示湖泊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图2所示湖泊面积缩小解析:第1题,防风固沙不属于湿地的功能。

第2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图1位于气候干旱的中亚地区,图2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图1所示湖泊面积缩小是由于引水灌溉导致的入湖水量减小;图2所示湖泊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萎缩。

答案:1.C 2.D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是( )A.防风固沙B.维持生物多样性C.调蓄洪水D.增加海洋渔业资源4.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A.建立保护区B.实施退田还湖C.排水开垦D.发展滩涂养殖解析:第3题,沿海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维持了生物多样性。

第4题,建立保护区可以有效地保护沿海湿地;实施退田还湖是保护湖泊不是沿海滩涂;排水开垦只会破坏湿地;发展滩涂养殖会破坏湿地。

答案:3.B 4.A西藏和黑龙江省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表,完成第5~6题。

年份1990年1995年2000年省(区)黑龙江省22.13 20.97 17.67西藏24.17 25.55 26.755.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B.气温低,蒸发微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6.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龙江省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省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析:第5题,黑龙江省地处纬度较高的地区,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区,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弱。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湘教版必修3

解析: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 个方面分析。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 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 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 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 成沼泽。 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 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必修Ⅲ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必修Ⅲ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湿地的重要价值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a
分析某地湿地资
b
源的开发与保护
c
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河流、湖泊、水库、稻田、退潮时水深 6 米以内的 浅海区。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____陆__地_______与 ____水__体_______之间的过渡地带。 (4) 我 国 主 要 湿 地 的 空 间 分 布 特 点 : 主 要 集 中 在 我 国 ____东__部_______地区(与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有关)。
2.从图中获取信息
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 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 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 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 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含解析)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含解析)湘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点1 湿地资源的功能(b)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洞庭湖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气候适宜,水草丰茂,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旅游观光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调蓄洪水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长江,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航运洞庭湖南连资水、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提供农副产品洞庭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农产品为轻工业提供原料1.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 )A.黄河上游泥沙B.黄土高原泥沙C.地上河河床D.渤海海底泥沙【解析】选B。

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解析】选C。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是丹顶鹤的最佳越冬地。

下图为丹顶鹤迁移路线图。

完成3、4题。

3.影响丹顶鹤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季节变化B.气候季节变化C.湿地水量季节变化D.栖息地面积变化4.盐城湿地越冬比迁移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更具优势的是( )A.食物来源丰富B.人类活动较弱C.气候温暖湿润D.滩涂面积最大【解析】3选B,4选C。

第3题,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外在的气候、食物等因素,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

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候鸟较少而留鸟较多,在中高纬度地区候鸟较多而留鸟较少。

其主要原因是低纬度地区气候季节变化较小,每年间各项气候指数相对稳定,而中高纬度地区季节鲜明,气候季节变化较大。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31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湘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31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湘教版

4.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 洞庭 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 湖 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 道的措施 三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 平原 措施
2.(2018· 河北保定调研)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 建设的生态工程。 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 人工浮岛示意图,完成(1)~(2)题。
(1)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A.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 B.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 (2)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 A.北美五大湖 B.亚马孙河 C.太湖 D.里海
|图表助记| 一、湿地概况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1)自然湿地: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 部少。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 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2)看湖泊所在地 外流湖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植被 破坏,泥沙淤积 ①退耕还湖;②上游水土 面积增加 保持工程 ①气温变化,冰雪融量减 干旱区内流湖萎缩 少;②入湖河流水资源利 用过度 萎缩
1.(2018· 长春市模拟)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 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2)题。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D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第1题,本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寒冷,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位于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因此该地区多湿地。

第2题,扎龙自然保护区是鸟和水禽的栖息地,对其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7·北京市外国语中学月考)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

据此,完成3~4题。

3.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⑥C.①②④ D.②⑤⑥4.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

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D )①有利于调节气候②有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③有利于调节河流径流④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⑤有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①② B.③④C.④⑤ D.①④第3题,从题干中可知,近年来红碱淖湖泊的水位下降较快,除了受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河流水下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受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影响,如上游建坝拦水,入湖径流量减少,过量开采地下水等。

污水排放影响水质,对水位的变化影响不明显;湖泊周围沙漠地区,缺少林地植被,选A。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基础巩固组]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

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洪水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D.汇集灌溉余水2.为防止河套区土地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

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D项对。

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应在灌区上游方向,A项错。

不能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航运,B、C两项错。

第2题,为防止河套区土地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B项对。

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土地盐碱化,A、D两项错。

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土地盐碱化,C项错.答案:1.D 2。

B位于台湾省西北部临海的桃园地区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必修3)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必修3)

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必考+选考)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1~2题。

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2.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解析第1题,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低、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第2题,“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答案 1.A 2.B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下表,回答3~4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3.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B.气温低,蒸发微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析第3题,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地区,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区,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微弱。

第4题,黑龙江省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湿地减少,加剧了洪涝灾害;西藏地区湿地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量增大,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 3.B 4.D读“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6.现发现该湖泊的面积在逐年萎缩。

对这一现象原因的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B.气候异常,蒸发量增大C.湖泊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增加,即渗漏严重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解析第5题,根据图例,该地有沙漠、绿洲可判断出位于内陆,地表水直接来源于冰雪融水,其湖泊最大水量应在夏季。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可持续发展与“3S”技术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可持续发展与“3S”技术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4-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湿地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 【典题示例】 一张卫星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千米 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了湖泊群,专 家表示这是青海湖生态恶化的突出表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与青海湖面积变小,基本无关的因素是( ) A.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B.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 C.由土地垦殖,导致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 D.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2)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是( ) ①实施湿地保护 ②草原鼠虫害防治 ③沙漠化土地治理 关闭 第(④1)生题,态近保年护来,林气建候设变暖、⑤人退类牧活还动草频繁⑥、生环态湖区移草民场等退工化程等(造成青) 海 湖生A.态①破②坏③,湿④地B减.② 少。③但④围⑤湖⑥造田和引水灌溉并不是本地区人类活动的 主要C.方①式③。⑤第⑥(2)题D.,①针②对青③海④湖⑤生⑥态恶化的原因,可以判断这些措施都可 关闭
内陆干旱区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
大河上游(如我 主要目的是保持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涵养水 国三江源湿地) 源
东北三江 平原湿地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持生 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 洲湿地
主要目的是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 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 生态环境
-18-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措施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开发利用保护的方式也各有差异,具体如 下:
湿地类型 开发保护 退耕还牧、还草;通过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态建 设增加农牧民收入;培养农牧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参与
三江源 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将三江源地区建设成集生态环境保 护、科学考察研究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 自然保护区,实现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田还沼;禁止滥捕滥伐,保护野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

(1)湿地保护的两个原则:①保Fra bibliotek与开发并重、协调一 致;②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 的环境作用。
(2)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①现存的天然湿地:建立自然 保护区;②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已经退化的湿 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
(对应学生用书P130)
一、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减少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3) 过 去 50 年 来 , 鄱 阳 湖 湿 地 大 面 积 减 少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是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到对地理统计图表的认知解读能力, 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理解,及保护湿地 生态系统措施的应用能力。第(1)题,据图2柱状图提供数据随年 份演变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变小,造成此现象的主要 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
二、湿地的保护 1.保护湿地的措施 保护湿地的措施有:①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 还草;②防止水污染;③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④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等。 2.洞庭湖“变”大的措施与其带来的效益
湿地保护的必要性
2.下图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 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1)A (2)C (3)B。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 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第(1) 题,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低、气候适 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 多。第(2)题,“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 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第(3)题,“湿地减 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 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 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习题新人教版1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习题新人教版1

第 2 课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选择题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 (4 米×2 米×1 米 ) 、土壤、芦苇、水管等资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 以以下列图所示 ) 。

读图,达成 1~ 2 题。

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修养水源④塑造地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若用无植物的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剖析第 1题,图中有进水管、出水管,主要模拟湿地净化水质、修养水源的作用。

第2题,植被拥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无植被,则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答案 1.B 2.C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表,回答3~4 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 (%)年份1990年1995 年2000 年省( 区)黑龙江22.1320.9717.67西藏24.1725.5526.753.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像之处是()A.降水丰富,会集于夏季B.气温低,蒸发稍微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以下对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假如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相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剖析第 3 题,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地域,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域,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弱。

第 4 题,黑龙江省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湿地减少,加剧了洪涝灾害;西藏地域湿地的水源主要来自巅峰冰雪融水,全球变暖致使冰雪融水量增大,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 3.B 4.D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 如图 ) 是我国新增的 4 处重要湿地。

20世纪 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想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2.外流湖萎缩的分析模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湿地问题的思维模板 (1)湿地的形成条件答题模板: ①气候条件:蒸发量小、降水量大。②地形地势条件:地势低洼,地表水 汇集。③水系条件:支流多、地表水丰富。④地质条件:地表水不易下 渗。⑤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高。
(2)湿地的功能答题模板: ①生态功能:调节气候、防洪、净化水质、提供生物栖息地等。②经济 功能:水运、提供农副产品、旅游等。③美学和科研功能。
禁止对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发;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
变式训练 1-1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总面积300 000 公顷,主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是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突出问题 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能退化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治理措施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防治水污染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湿地 的法律法规
突破方法
方法 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
方法诠释 1.湖泊面积变化的分析思路
分析湖泊变 化期限长短
分析湖泊分 布地区特点
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 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年或几十年来 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 水、冰雪融水有关
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 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积减少,退 耕还湖的结果;短期内干旱地区内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入湖河流 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的;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 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

2019高考地理专题公关 第11关+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含解析 (1)

2019高考地理专题公关 第11关+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含解析 (1)

2019高考地理专题公关 专题11 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课标解读】——细化课标 预测高考1.以某区域荒漠化现象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结合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考查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开发、保护措施3.以大江、大河的工程建设(如京杭运河的治理、红水河的梯级开发、淮河的治理等)为背景,考查大江、大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4.结合区域开发、农林建设、区域经济生态问题及十七大关于区域开发的决策等背景材料,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经济发展条件、发展方向等5.选取国内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实例,分析其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比较不同区域工 6.结合全球经济发展和中国“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规划发展,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

7.结合“石油安全”“能源结构的调整”等,综合考查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名师综述】——掌握规律 融会贯通 一、区域生态建设 1.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自然原因⎩⎪⎨⎪⎧地形:地形崎岖的山地、丘陵区气候:夏季多暴雨植被:植被稀少土质:土质疏松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工程建设和开矿一般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护坡工程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2.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①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基础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②人为原因a .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 .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具体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考点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1.(2013浙江学考,5,2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三江平原丧失了大量天然沼泽,保护该区域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
A.封山育林
B.商业开发
C.疏浚河道
D.退耕还湿
11.答案 D 三江平原是重要的天然湿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将大片沼泽排干,开垦为耕地,故
A、B、C选项均不是恢复天然湿地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为D。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2013海南单科,13,3分)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6.答案 C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由材料中“恢复湿地”并结合宁夏平原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主要粮食种植区可推知,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为扩大耕地面积而排水造田,破坏湿地,C项正确。

7.(2013海南单科,14,3分)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答案 B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银川地处干旱区,故恢复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减小气温年较差,而对城市排污能力影响不大,故B项正确。

8.[2013课标Ⅱ,37(1)(2)(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6分)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6分)
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

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本题以速生桉种植对环境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表述能力。

第(1)题,上游植被截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为沼泽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第(2)题,读图可知,种植速生桉后,地下水水位下降,并导致天然次生林、灌丛退化以及沼泽萎缩。

原因是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

第(3)题,利用材料信息,从速生桉的生长习性及发展造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两方面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