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黄金公式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考语⽂万能答题公式在⾼考各学科中,语⽂是⼀个⾮常容出错学科,只有掌握好语⽂的相关知识点内容,才能得到更⾼的分数,那么接下来给⼤家分享⼀些关于⾼考语⽂万能答题公式,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考语⽂万能答题公式⼀、修辞格与体会⽂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喻:……采⽤了⽐喻的修辞⼿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动。
②拟⼈:……采⽤了拟⼈的修辞⼿法,将……赋与⼈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分形象,⽣动(或栩栩如⽣,逼真)。
③夸张:……采⽤了夸张的修辞⼿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了反问的修辞⼿法,⽤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采⽤了排⽐的修辞⼿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的⽓势。
⑥对偶:……采⽤了对偶的修辞⼿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乐美。
(1)某句话在⽂中作⽤1)⽂⾸开编点题渲染⽓氛(散⽂)埋下伏笔(记叙类散⽂)设置悬念(⼩说)为下⽂做铺垫总领下⽂2)⽂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总结上⽂3)⽂末点明中⼼(散⽂)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说)(2)修辞⼿法的作⽤句⼦本⾝作⽤;结合句⼦语境1)⽐喻拟⼈⽣动形象⽣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特征2)有⽓势加强语⽓⼀⽓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等;(4)对⽐: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插叙的作⽤。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的联系。
2、公式:……采⽤了插叙的写法,既对⽂章……的内容加以补充,⼜突出了⽂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公……的性格)。
三、归纳⽂章的中⼼。
公式:①写⼈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了……⼿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高考进入惊慌的复习阶段了,语文要怎样备考呢?好好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打算了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在最终珍贵的时间里能提高成果。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方、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依次:1、时间依次:历史依次、年头依次、四季交替依次、早晚(先后)依次2、空间依次:留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依次: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方、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概、加强语气、一挥而就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留意和思索;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意和思索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四、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晰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争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晰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争论类文章:回答清晰争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高考文言文答题【万能公式】
高考文言文答题【万能公式】高考文言文答题万能公式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四、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五、语句在*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六、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7、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
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 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及答题方法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及答题方法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及答题方法如下:阅读理解万能公式:1.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3. 说明文分类: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4.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5. 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答题方法:1. 先快速浏览文章,把握大意,不需要句句读透。
把每段的主题句划出来,方便在文章中找到各选项的具体位置。
2. 看题目,圈出题目要求,比如“正确的”“符合文意的”“符合作者观点的”“不符合文意的”等。
3. 看选项,马上回归原文划出原句,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类词:①逻辑关联词——因此、由于、不仅……还、只有……才、只要……就、从而等;②修饰限制程度或范围的词——大概、基本、重要、最、非常、部分、凡、全、仅仅、几乎、之一等;③年代时间、数据;④分清必然和或然、已然和未然。
4. 将选项与原文对比结束后,要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
二者是完全相同,还是表达不同但实质相同。
5. 无法百分百判断选项正误时,把疑惑点圈出来,比较两个选项哪个问题更明显。
6. 对答案后仍然存在疑问的,要马上请教老师或和同学讨论,重点是要明白自己的误区或题目的漏洞,不要花大量时间来争辩对错,不值得。
7. 总结论述类命题的陷阱,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无中生有、逻辑混乱、已然未然、混淆时间、主次颠倒、过于绝对的题目。
高三生必知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高三生必知高考语文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考语文复习经典答题公式总结
高考语文复习经典答题公式总结高考语文复习是每位高中生备战高考的重要环节,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文学、修辞、阅读理解、作文等多个方面。
在语文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经典的答题公式可以辅助学生提高解题思路和答题效率。
下面总结了一些高考语文复习经典答题公式,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一、阅读理解题答题公式1. 提炼关键词:在阅读理解题中,首先要阅读文章,提炼出文章的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可以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
提炼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回忆和定位文章内容。
2. 理清思路:在回答阅读理解题时,要根据题目要求和关键信息来理清自己的思路。
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和主题进行分类整理,梳理出答题的线索和重点。
3. 注意同义替换:有些阅读理解题中会对关键词进行同义替换,要注意细致观察并进行联想,找到题目中所使用的同义词,从而准确回答问题。
4. 归纳总结:对于一些文章中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来推断答案。
将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从整体上捕捉出题目中需要回答的信息。
二、作文题答题公式1. 立意与主题:作文题目通常会给出一定的立意和主题,学生需要从题目中找到写作的切入点,确立自己的立意和主题。
2. 观点与论证:在作文中需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并用论据和例子进行论证。
观点要明确,论证要有说服力,例子要具体和有力。
3. 结构与组织: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有序的组织。
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起承转合的结构或者叙事的方式来组织作文,使作文结构紧凑且层次分明。
4. 语言与修辞:作文要做到语言通顺、表达清楚和修辞得体。
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借喻、夸张、对比等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古诗文阅读题答题公式1. 理解句子:在阅读古诗文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
可以将句子逐字逐句地拆分,分析句子中的词语用法、修辞手法和上下文的衔接关系。
2. 理解诗意:古诗文的诗意往往比较深远,要透过文字表面的意思去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一、表达方式:记叙、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收全高中语文答题公式
收全高中语文答题公式
高中语文答题公式是指对语文题目进行答题时可以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高中语文答题公式:
一、主题式作文公式
1.畅谈式主题作文公式
①引出话题和立意
②阐明主题和论点
③论证和论点展开
④举例说明和引用材料
⑤总结概括和呼应开头
2.对比式主题作文公式
①引出对比对象和阐明主题
②列举对比点,比较不同之处
③列举对比点,比较相同之处
④总结和归纳对比结论
⑤重申主题和呼应开头
二、阅读分析题公式
1.文章主旨题公式
主题词+谓语+宾语
2.文章结构题公式
文章整体:中心+起承转合+总分
3.推理判断题公式
条件+推理=结论
4.用词理解题公式
上下文提示+词义分析=理解
三、阅读填空题公式
1.推理判断题公式
条件+推理=结论
2.排序归纳题公式
抓住中心思想+分析细节关系=排序
3.选取段落题公式
理解段落重点+综合筛选=选取
四、古诗文命题分析公式
1.理解段落
仔细阅读语句+概括段落中心思想
2.字词理解
推测词义+分析词音
3.修辞手法
找出修辞目的+分析修辞效果
4.题材思想
总结篇章主旨+概括蕴含思想
五、议论文分析公式
1.作者观点理解
分析观点+分析论据
2.数据分析
总结数据+分析数据关系
3.比较分析
抓住比较对象+分析不同之处
4.评价观点
分析优点和缺点+自己的观点。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经典答题公式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经典答题公式总结一、阅读理解类题型1. 细节理解题题干中会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细节进行回答。
解答该类题目时,应将关键信息标注出来,然后按照顺序进行解答。
2. 判断推理题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或推理。
解答该类题目时,应先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给出具体的判断或推理。
3. 主旨大意题题干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归纳出主旨大意。
解答该类题目时,应通读全文,找出关键句,然后进行分析总结,给出主旨大意。
4. 观点态度题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观点或态度进行判断。
解答该类题目时,应先找出材料中的观点或态度,然后进行分析,给出具体判断。
二、短文改错类题型1. 词语拼写题目给出一个句子,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回答拼写错误的单词。
解答该类题目时,应仔细阅读句子,找出错别字或拼写错误的单词,然后进行改正。
2. 词语运用题目给出一个句子,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回答使用不当的词语。
解答该类题目时,应仔细阅读句子,找出使用不当的词语,然后进行改正。
3. 句子语法题目给出一个句子,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回答语法错误的地方。
解答该类题目时,应仔细阅读句子,找出语法错误的地方,然后进行改正。
4. 句子改错题目给出一个句子,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回答句子改错的地方。
解答该类题目时,应仔细阅读句子,找出句子改错的地方,然后进行改正。
三、作文类题型1. 议论文议论文要求学生就一个话题展开观点表达和论述。
写作过程中,应注意明确自己的立场,清晰地提出论点并给出论据,同时要注重逻辑严谨和语言流畅。
2. 描写文描写文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语言来描写事物,包括人物、场景、感受等。
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力求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 记叙文记叙文要求学生通过叙述发生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写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和空间的处理,合理安排故事结构,同时要注重情节的扣人心弦和情感的抒发。
高中语文答题公式及技巧(完整清晰版)绝对有用
高中语文答题公式及技巧(完整清晰版)绝对有用(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问题,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意味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能够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何?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清楚明了……的情形(表水平,表限定,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按次能否调换?为何?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干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XXX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址)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形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涵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意味法、双关法等等。
高考语文考试必备万能答题模板归纳2023
高考语文考试必备万能答题模板归纳2023高考必备的语文答题模板一、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__内容+抒发(寄寓/揭露)__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__手法+抒发__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二、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干货一、修辞手法1、注意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答题公式的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答题公式的总结导语:语文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素养以及思维逻辑能力。
为了更好地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下面我将总结一些语文答题的公式,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阅读理解类题型的解题公式:1. 精读文本,把握主题2. 细读问题,定位关键词3. 答题思路:问答对应、逻辑推理、观点态度、解决问题4. 注意选项陷阱:细微差别、极端词语、否定干扰二、完形填空类题型的解题公式:1. 认真阅读短文,理解主旨2. 通读全文,进行整体把握3. 理解句子,寻找上下文线索4. 排除选项,弄清意思5. 注意语法和逻辑关系,进行适当的预测6. 注意选项干扰:近义词、同类词、虚假信息三、短文改错类题型的解题公式:1. 仔细阅读短文,理解整体意思2. 逐句检查,寻找错误3. 纠正错误,注意语法、拼写和标点4. 注意答案与原文的呼应关系,排除干扰四、作文类题型的解题公式:1. 题目分析,明确文章要写什么2. 规划框架,确定文章结构3. 集中素材,准备好必要的例子和事实4. 提炼观点,确定中心思想5. 合理展开,按照框架逐步展开论证6. 注意语言表达,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连词7. 重点突出,突出论述关键词、事例和观点8. 注意段落衔接,使用过渡词进行衔接9. 终章收束,给出总结性的观点10. 仔细检查,避免错误和不通顺的表达五、古诗文阅读类题型的解题公式:1. 阅读文本,理解诗文内容2. 理解诗词结构,注意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3. 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4. 分析诗人的咏史、咏物、咏志等内容、立意5. 关注作者的写作风格,注意特点和变化6. 注意题目的要求,找准线索六、写作技巧的总结:1. 多读书,拓宽思维和知识面2. 多写作,增强写作能力3. 注重细节,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确性4. 注意结构,构建合理的段落和文章结构5. 多做模拟题,提升答题技巧和时间管理能力6. 多请教老师,及时解决自己的疑问总结:以上总结的是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答题的一些公式和技巧,希望同学们在备战高考时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方法,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
高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高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作为高中语文学科的学习者,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答题公式,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考试题型。
下面是48个高中语文答题公式:1. 说明文阅读:关注主旨,留意修辞手法。
2. 议论文阅读:明确文章立场,分析论据。
3. 小说阅读:掌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推进。
4. 诗歌阅读:注重韵律、节奏、意象。
5.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意,分析结构。
6. 现代文阅读:分析主题,关注语言运用。
7. 作文:审题、构思、组织、展开、收尾。
8. 古诗鉴赏:辨析韵律、意象、主旨。
9. 古文阅读:理解文意,推敲作者用意。
10. 现代诗歌阅读:体味表现技巧,剖析内涵。
11. 口头表达:掌握语音、语调、语速。
12. 默写:整理思路,多写多练。
13. 语法:掌握基本句型,理解语法规则。
14. 词汇:积累词汇,拓展词汇量。
15. 阅读理解:分类、概括、归纳、分析。
16. 写作技法:比喻、夸张、对比、排比。
17. 文学常识:作者、作品、流派、风格。
18. 学科常识:文学理论、历史、哲学。
19.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0. 文学影响:掌握作品与历史、社会的关系。
21. 端正态度:尊重文化传统,追求审美境界。
22. 创新思维:勇于尝试、开拓创新。
23. 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本质,探究问题解决方案。
24. 理性思考:深入了解问题背景,冷静评估解决方案。
25. 善于比较:对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进行对比分析。
26. 多视角思考: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论述观点。
27. 深入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推敲。
28. 明确论点:明确自己的论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述。
29. 确定范围:寻找底线、确定讨论范围。
30. 善于研究:善于研究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人物、事件等。
31. 善于归纳:对于文学知识和历史纵横,需要善于总结归纳。
32. 善于批判: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具有批判精神。
33. 善于解决问题:善于探究问题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经典答题公式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经典答题公式总结【前言】高中语文复习经典答题公式的总结,对于高考语文复习备考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从阅读理解、作文、古诗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等角度,总结一些经典答题公式,并结合一些例题进行详细解析,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阅读理解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题型之一,它要求考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各种相关问题。
以下是一些经典答题公式:1. 分析题干:首先对题干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关键词,理解问题的要求。
2. 找线索:有重点地阅读文章,找出和题干有关的线索,关注与题干相关的内容。
3. 对照选项:将找到的线索与选项进行对照,找出正确答案。
4. 多角度理解: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寻找可能的答案。
例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____年10月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我国首次载人登月计划将于2025年实施。
这是中国空间探索事业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中国迈向太空强国的重要一步。
这次载人登月任务的成功实施,将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迈入新的阶段。
问题:中国首次载人登月计划将于何时实施?分析题干:问题的关键词是“何时实施”。
找线索:根据文中的内容,中国首次载人登月计划将于2025年实施。
对照选项:选项A:____年;选项B:____年;选项C:2025年;选项D:2026年。
根据线索,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选项C。
二、作文篇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也是考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经典答题公式:1. 确定主题:首先确定作文的主题,明确要写什么。
2. 构思提纲:在确定主题后,构思出一个合理的提纲,将要表达的内容有条理地归纳出来。
3. 开头设计:开头是作文的重要部分,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可以采用引用名言、设问等方式。
4. 分段表达: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每一段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 结尾收束:结尾是作文的收束部分,可以用总结、警示、引发思考等方式,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高三生必知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高三生必知高考语文答题公式汇总(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word精编版)
语文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A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B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C 作比较:把____ 和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D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3、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4、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5、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知识积累与运用一、书写题:1、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2、排除法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4、换位5、重组四、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五、语言运用: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
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
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8楼六、阅读题技巧(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五、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十、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四、材料作文应对策略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1、材料作文的特点:(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
(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
(3)读后感等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
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
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绝三段式。
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4、规范使用标点。
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
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
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5、注意保密。
不透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场规则和考场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