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语上册“诗仙”李白和他的《望天门山》[名师]

合集下载

【范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作者(内容)简介

【范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作者(内容)简介

范文样本年度:李白与《望天门山》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苏轼与《饮湖上初晴雨后》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在各地均有惠政。

卒后追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组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组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新人教版
.
李白,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他的诗歌以豪迈 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 想,抨击权贵,蔑视礼教。 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不遇、 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从 艺术上说,他的诗歌具有 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胆 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 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 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
小组合作研读诗句: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 的? 3、诗人在诗中要赞美什么?
.
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楚江:长江
.
红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帆船
.
品味想象 欣赏意境
.
荡 帆在 在 来壁 。阻 隔 而 回 旋 激
铺, 满清 红清 光的 的江 江水 面奔 上腾 ,东 流 ,
江为 对奔 峙腾 ,的 拔长 地江 而水 起从 ,这 里 通
雄天 奇门 秀山 丽从 的中 天间 门割 以断 ,

.
拓展延伸
.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讲古诗-17课《望天门山》 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讲古诗-17课《望天门山》 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演示课件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3、本诗第一句中的“
”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想山和象西梁丰山。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向北回旋着流去。
高一高个的 “天开门”山字被写长出江了从借中山间势劈突开出。水的汹涌。
所作,人称
一天个门“ 中开断”楚字江写开出,了借山势突出水的汹涌。
“ 诗仙 ”,他还写了大量的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2因、为请长借江助中诗游中地表带示属色楚彩国的,词所语以加叫以楚想江象。,
3景、色本由诗远第及一近句再中由的近“及远地展开。 ”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新知讲解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楚江:即长江。因 为长江中游地带属 楚国,所以叫楚江 。 中断:指东西两山 之间被水隔开。 诗的大意: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 江从中间劈开。
新知讲解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至此:意为东流 的江水在这转向 北流。 回:改变方向。
3、本诗第一句中的“
”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一个“回”字写出了借水势“衬出望山的天奇险门。 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天门中断楚江开,
(2)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
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立意清晰。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新人教版
突破策略: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朗读、讨论、描绘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个性化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古诗三首》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
1. 语言理解与运用:通过学习《望天门山》,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创作。
2. 审美与鉴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通过想象和描绘,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将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提高朗读、感悟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能够通过想象和描绘,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
④ 诗歌朗读与感悟
1. 朗读技巧: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美感
2. 感悟方法:通过想象和描绘,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⑤ 诗歌创作练习
1. 创作主题: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2. 创作要求: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学习的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能够舒适地进行交流和讨论。此外,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装饰,如悬挂自然景观的图片或画作,以营造出有利于学习和感受诗歌氛围的教室环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望天门山】原文: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第六课时)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第六课时)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第六课时)《望天门山》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的主题是壮丽的祖国山河。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雄伟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之情。

诗中的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诗中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

他们对祖国的山河景色充满好奇和向往,这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这首诗的兴趣。

但对于诗中一些意境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体会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通过想象画面、反复诵读等方式来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会认“断、楚、孤、帆”等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2)借助多媒体资源、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天门山雄伟壮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之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例如:诗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中断”写出了天门山的雄伟险峻,好像是被长江水从中间断开一样;“开”字则写出了长江水奔腾汹涌、一往无前的气势。

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从而感受天门山和长江的磅礴气势。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节奏明快,要引导学生读出这种轻快、豪迈的感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15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15张)
思考:两岸的青山怎么“出”?联系生活 经验讨论“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 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体会诗句中“出”“来”所描写的情形。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孤帆一片日边来。
单独、一个。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乘风破浪 ,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我会认
断孤帆楚至左右结构 Nhomakorabea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借助课文注释、插图等方法,试着理解古 诗的大概意思。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读准字音。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上下结构
仔细视察这些生字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把《望天门山》这首 古诗美美地诵读给家长听,并试着把 古诗描写的美景画下来。
2、也可以收集李白其他描写山水的古 诗,读一读。
17 古诗三首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 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 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作者介绍
作家名片: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 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 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天门中中断断楚楚江江开,
从中间断开。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等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等
《望天门山》是唐朝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诗歌描绘了天门山雄伟的景色和长江的壮阔。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李白在25岁时游览洞庭湖,顺流而下看到长江两岸的风景,被吸引而写下此诗。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描绘了天门山被长江劈开的雄伟景“孤帆一片日边来”则分别描绘了青山相对耸立和一叶孤舟乘风破浪的情景。通过注释和诗意解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李白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望天门山是几年级的古诗作者是谁

望天门山是几年级的古诗作者是谁

望天门山是几年级的古诗作者是谁
《望天门山》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拜。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望天门山是几年级的古诗
《望天门山》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白写《望天门山》是因为它在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被那里的景色触动,有感而发。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着“诗仙”之美誉,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望天门山是哪个天门山
《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它是安徽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如门,故合称天门山。

东西两山,巉岩壁立,陡如刀削,双峰对峙,势如虎踞,又名"二虎山"。

自江中远望,水色空蒙中的东、西梁山,色如翠黛,修妩静好,形似峨眉,故又名“峨眉山”。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课件
说说你的 想法。
教学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说说你的 想法。
课堂作业
完成教科书本节课后的习题。
说说你的 想法。
课后作业
完成课时达标练习题。
说说你的 想法。
同学5年)赴江东途中行 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人山 相望
断开
长江将天门山分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长江 碧水东流至此回。
江水撞击天门山 而回旋向北流去
李白:(701一762年),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 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交朋友。
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后人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与芜湖市长江两岸,江 北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 ,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写出了江水浩浩 .。荡荡、来势汹涌的
气势。
人山 相融
突出,出现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迎接李白
行驶而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
奔向李白
拟人
一“出”一“来” 。 写出了李白内心的
激动和惊喜。
诵读全诗,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
望天门山
日出帆来
以动写静
山险水急
山水相映
课堂提升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好吗?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人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望天门山

人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 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所属类别:诗词《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原文望天门山⑴天门中断楚江开⑵,碧水东流至此回⑶。

两岸青山相对出⑷,孤帆一片日边来⑸。

[1]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语句注释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望天门山》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3]折叠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2]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2]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折叠艺术特色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望天门山》825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试讲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望天门山》825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试讲

21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比赛PPT课件
执教人:马 婕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比赛PPT课件
中断 至此回
比赛PPT课件
比赛PPT课件
中断 至此回
比赛PPT课件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望天门山
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143团小学 马 婕
李白(701-762)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他一生 写了大量歌颂祖国 河山,揭露社会黑 暗和蔑视权贵的诗 歌,现存近千首诗, 他的诗歌色彩瑰丽, 大胆想象,被称为" 诗仙"。
比赛PPT课件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千里江陵一日还。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两岸猿声啼不住,
孤帆远影碧空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唯见长江天际流。
比赛PPT课件
21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来自比赛PPT课件执教人:马 婕
在安徽省和县和当涂 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江隔江相对,形同 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天门山
比赛PPT课件
比赛PPT课件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比赛PPT课件
从中间断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比赛PPT课件
比赛PPT课件
来势汹涌 浩浩荡荡
天门中断楚江开,
比赛PPT课件
碧水东流至此回
比赛PPT课件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课件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课件
, ,从 而从丽 在 帆这 起中的 这 船里 ,间天 里 轻通 在割门 被 捷过 铺断以 峭 而, 满,夹 壁 来清 红是江 阻 。清 因 隔的为 而江奔
拓展延伸
李白,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他的诗歌以豪迈 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 想,抨击权贵,蔑视礼教。 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不遇、 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从 艺术上说,他的诗歌具有 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胆 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 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 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小组合作研读诗句: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021/10/242021/10/24October 24,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242021/10/242021/10/242021/10/24
回 水 光腾 对 旋奔的 峙 激 腾 江长 ,天雄 荡 东 面江 拔门奇 。 流 上水 地山秀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 的?
3、诗人在诗中要赞美什么?
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楚江:长江

红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帆船
品味想象 欣赏意境
•1、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2、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2021/10/242021/10/242021/10/2410/24/2021 4:24:36 PM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0月 2021/10/242021/10/242021/10/2410/24/2021

部编三上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部编三上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 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 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人云亦云 淡妆浓抹总相宜
多音字


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拿起抹布帮妈妈擦玻璃。
庭湖湖光秋月相互映 衬的画面。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起解诗题
望洞庭
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望洞庭湖看见的景象。
夜晚的洞庭湖是什么样的景色?
一起解诗意 相互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 月光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夜晚的洞庭湖湖光 和秋月相互映照, 优美、平静。
指湖面。潭,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
水很深的湖。 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朗读指导 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 语气要轻柔、读出湖光秋色 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 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 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 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他可能会说:晴 天雨天都这么美, 我真舍不得离开呀!
诗人怎样表现西湖的美丽 绰约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即西施,春秋时代 越国的美女。
诗意:
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写出了 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 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适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1. 教材分析1.1 《望天门山》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经典诗作,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接触古代诗歌、领略中国古典文化魅力的重要范例。

这首诗以其壮丽的景色描写、豪迈的情感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对汉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2 知识点梳理1.2.1 字词理解诗中的字词,如“天门”“楚江”“中断”“碧水”“孤帆”等,是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字形和基本含义。

例如,“中断”一词,要让学生理解其描绘的是天门山被楚江从中断开的雄伟景象。

1.2.2 诗句解读诗句的解读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诗描写了天门山的雄伟险峻以及江水奔腾回旋的壮阔气势。

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动词“开”“回”来生动地表现出山水的动态美。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则写出了两岸青山相对而立的姿态以及孤帆在阳光映照下从远方驶来的画面,让学生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1.2.3 诗歌意境与情感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体会诗人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难点。

三年级的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他们在脑海中构建出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感。

1.2.4 诗歌的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夸张、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

例如“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开”字,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长江水势的汹涌,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雄伟气势。

动静结合方面,前两句中江水的流动是动景,天门山的矗立是静景;后两句中青山的相对是静景,孤帆的驶来是动景。

让学生理解这些表现手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1.2 准确认读和书写诗中的生字词,如“断”“楚”“孤”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材解读 教研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材解读 教研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材解读教研备课“诗仙”李白和他的《望天门山》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作“诗仙”。

他的诗一方面豪迈狂放,另一方面又不失优雅自然之气。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或为豪放派,或为婉约派,惟有李白能兼而有之两派的精华,而且能自然地将其汇容。

单凭这一点,他就可以在诗坛独领风骚。

拿《望天门山》这首诗举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一个“断”字就生动地表现了天门山山势险峻的特点。

人们眼前会浮现出一幅画面,在很久以前身高万仞的山神手持一柄大斧,用力向天门山一劈,顿时山石崩飞,一座大山被劈出一条裂缝。

而汹涌的楚江水由西向东奔腾而至,一下子将裂缝冲大,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景象。

这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而“断”字就是表示一种急促有力的动作。

李白选用这个字真可谓独具匠心。

而第二句中的“回”字更是用的精妙绝伦。

一泻千里的大江,在人们不注意时突然转头冲了回来。

这种气势就如同你抓住了老虎的尾,它立刻回过头向你猛扑过来。

你虽然知道情况十分危急,但是身子却已经完全僵住了,无法动弹一下。

这种能让你心跳加速的描写,除了李白谁又能写得出呢?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字赋予了山生命,使它有了动感。

人们可以想象两边山崖走向远方的情景。

前三句气势恢弘,节奏紧促,而第四句却笔锋一转,一切都仿佛慢了下来,最后定格在一幅画面上:夕阳西下,将要沉入江水中,一片金色的霞光洒向湖面,就在这时有一叶轻舟从远方飘荡过来。

作者由动写到静,由紧张写到舒缓,作者就在一紧一缓之间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诗仙”的称谓的确是名副其实。

李白的诗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的性格中有仙人的一部分。

他的洒脱、高洁使他的诗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是人思想的载体,人又是诗的基础。

所以李白在诗歌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有不同于凡人的性格。

也许过去有很多的诗人想去模仿他的诗风,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的名气能超过他,那时因为他们无法像李白一样作生活中的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仙”李白和他的《望天门山》
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作“诗仙”。

他的诗一方面豪迈狂放,另一方面又不失优雅自然之气。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或为豪放派,或为婉约派,惟有李白能兼而有之两派的精华,而且能自然地将其汇容。

单凭这一点,他就可以在诗坛独领风骚。

拿《望天门山》这首诗举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一个"断"字就生动地表现了天门山山势险峻的特点。

人们眼前会浮现出一幅画面,在很久以前身高万仞的山神手持一柄大斧,用力向天门山一劈,顿时山石崩飞,一座大山被劈出一条裂缝。

而汹涌的楚江水由西向东奔腾而至,一下子将裂缝冲大,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景象。

这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而"断"字就是表示一种急促有力的动作。

李白选用这个字真可谓独具匠心。

而第二句中的"回"字更是用的精妙绝伦。

一泻千里的大江,在人们不注意时突然转头冲了回来。

这种气势就如同你抓住了老虎的尾,它立刻回过头向你猛扑过来。

你虽然知道情况十分危急,但是身子却已经完全僵住了,无法动弹一下。

这种能让你心跳加速的描写,除了李白谁又能写得出呢?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字赋予了山生命,使它有了动感。

人们可以想象两边山崖走向远方的情景。

前三句气势恢弘,节奏紧促,而第四句却笔锋一转,一切都仿佛慢了下来,最后定格在一幅画面上:夕阳西下,将要沉入江水中,一片金色的霞光洒向湖面,就在这时有一叶轻舟从远方飘荡过来。

作者由动写到静,由紧张写到舒缓,作者就在一紧一缓之间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诗仙"的称谓的确是名副其实。

李白的诗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的性格中有仙人的一部分。

他的洒脱、高洁使他的诗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是人思想的载体,人又是诗的基础。

所以李白在诗歌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有不同于凡人的性格。

也许过去有很多的诗人想去模仿他的诗风,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的名气能超过他,那时因为他们无法像李白一样作生活中的仙。

无论过去、现在或是将来,"诗仙"只有一个,那就是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