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9.《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草船借箭》优秀教案1一、教学内容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2 学生自学(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
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2)__人物分析周瑜:阴险狡猾,妒忌心强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a、诸葛亮识天象,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b、诸葛亮晓地利,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
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
回来时顺水顺风;c、诸葛亮知人心,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
(精品教案)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通用10篇)
(精品教案)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通用10篇)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讲课稿预备工作,借助讲课稿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这么应当怎么写讲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供大伙儿参考借鉴,希翼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十册第五组19课《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依照我国闻名古典历史小讲《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文章说述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
讲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精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情况进展顺序举行叙述。
第三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关于增益智慧,提升素质,特殊是语文素质有着举脚轻重的作用。
所以,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算是让学生感觉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依照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使学生领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缘故。
4、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发,体味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而感觉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么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经过对故情况节的了解,感觉鲜亮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啥能成功,体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降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
努力启示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究、发觉的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广胸怀。
3.激发学生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他的聪明才智和宽广胸怀。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故事,引出《草船借箭》的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借箭?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结果如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段意,梳理文章结构。
同时,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深入阅读,体会情感(1)指名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
如:为什么周瑜要诸葛亮负责赶造十支箭?诸葛亮为什么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排成“一字儿”并连接起来?为什么曹操不用火箭?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相机进行解答。
(3)通过前面的阅读,大家知道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负责赶造十支箭吗?周瑜是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把这个任务接下来的,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部分。
在读的过程中要想想,从他们的话语中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意思。
从周瑜的“水上交战,有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中可以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和陷害。
而从诸葛亮的“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包管明天就有十万支箭”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自信和机智。
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4)学生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箭?他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引导学生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宽广胸怀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如何应对周瑜的陷害?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感受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广胸怀。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案教材内容分析:《草船借箭》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故事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荆州人民筑起一座坚固的城墙,使得齐国的鲁仲连无法攻破。
鲁仲连通过用草船借箭的策略,成功地将敌方的弓箭借给自己,最终用这些箭射毁了城墙。
这个故事展示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并传递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草船借箭》,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并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文本中的语言、情节等分析故事的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所表达的智慧和勇气。
教学难点:1. 分析《草船借箭》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了解人物的思想、行为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 通过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师生共同回忆《草船借箭》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教授新知(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鲁仲连、庞涓等,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以及对故事发展的推动作用。
3. 分析《草船借箭》中体现的智慧和勇气,引导学生思考智慧和勇气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Step 3:课文阅读(20分钟)1. 教师朗读全文,让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朗读,并进行逐句解读,理解语言表达和故事情节。
3. 学生独立阅读全文,并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Step 4:情感认识(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智慧和勇气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回答“你遇到过需要智慧和勇气的情况吗?你是如何解决的?”2. 分享学生的经历,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问题并运用智慧解决。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复习1、齐读课题。
2、提问:⑴ 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⑴ 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⑴ 借箭时,船怎样受箭?⑴ 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二、新授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2、提出要求: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⑴ 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⑴ 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⑴ 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6、小结: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
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晓地理能力+自信=成功善之人巧筹划【课后作业】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案教案:草船借箭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朗读和背诵课文;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3.能够通过绘画和表演等方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4.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5.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作文。
二、教学重点:1.识字、理解、朗读课文;2.认识和理解诗画;3.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4.运用课文知识,写作一篇作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2.运用课文知识,写作一篇作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5分钟):教师介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出自于中国古代的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展示了智勇双全的诸葛亮如何通过巧妙的计策,成功地借箭抵御敌军。
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然后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3.巩固(15分钟):教师让学生跟读课文,并在朗读中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第二课时: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确保学生理解课文。
2.合作学习(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以绘画或者表演等方式展示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
3.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讲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时: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
2.小组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特点,展开讨论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进行小组展示。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确保学生掌握并理解。
第四课时:1.导入(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写作(3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作文。
3.展示(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向全班展示,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草船借箭》说课稿(通用3篇)
《草船借箭》说课稿(通用3篇)草船借箭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课文背景:__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故事,讲的是曹操在收复荆襄之后,二十万大军乘胜沿江而下,当时的形势迫使孙权和刘备为了各自的存亡联合抗曹,史称“赤壁之战”。
但在整个战役中孙刘两家既有联合,又有斗争,总体上是联合的,而在局部的、枝节的问题上又存在着种种矛盾。
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各种关系和矛盾取得斗争的胜利,同时又要注意把握斗争的分寸和策略以维护整体的联合,决定着整个战争的最终结果和三方的命运。
特别是刘备一方,力量最弱,对于这一问题的敏感度较之吴魏更为强烈,因此,作为刘备重要谋臣的诸葛亮,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尤为深刻,在整个战役中,他以过人的机智和杰出的才干巧妙周旋,恰当地运用政治、军事、外交各种手段,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在同东吴的斗争联合中取得了胜利,既维护了己方的利益,又顾全了孙刘联盟的大局,使战役取得了预期的胜利,使天下的形势发生的历史性的逆转,奠定了“三分天下”格局,其本人也成为整部《三国演义》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形象。
__故事就是其中最具表现力的篇章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
2、选编意图:《三国演义》做为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它跨越了时间的界限一代代流传至今,而且在不同的时代都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它也跨越了人群的阻碍,不同年龄、身份、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共鸣之处,得到自己独特的审美愉悦;它还跨越了文学的范畴,既登得大雅之堂,列为典籍名著,也能深入市井,以供街谈巷议,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随着传统文学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它还将跨越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灿烂瑰宝。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焕发出如此隽永的魁力,其最吸引人也是最富生命力的地方在于塑造出了一系列血肉丰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着深深的积淀,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兴趣。
2、能复述故事。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小说人物鉴赏意识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相信同学们听说过这种说法吧——不读《红楼》《三国》者枉为中国人!那你们知道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谈。
不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人白白做了一回中国人。
也许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第46回改写的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学完这篇课文后,也许你会同意这种说法的。
2、检查预习,使学生充分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同学们,我1个星期前就请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那一部分的内容了,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就发生的赤壁之战前夕,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吗?学生谈师相机补充之。
a、“孙刘在长江南岸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曹操”,诸葛亮本来是去孙权那建议孙刘两家联合共同对付曹操的,孙刘两家结成同盟后,诸葛亮留在了东吴,协助周瑜。
b、周瑜发现诸葛亮才识在他之上,先派诸葛亮的哥哥劝说诸葛亮为东吴孙权效力,被诸葛亮拒绝。
周瑜认为诸葛亮一定会成为东吴将来的心腹大患,未来的强大敌人,所以决定要杀了诸葛亮。
c、周瑜曾用借刀杀人之计,借曹操之手杀掉诸葛亮,但被诸葛亮轻松化解。
d、周瑜借刀杀人不成,但想方设法杀诸葛亮之心更加坚定了,铁了心了要除掉诸葛亮,于是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了……3、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以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课教案及教学
反思
一、教案设计:
1.教学内容:《草船借箭》
2.教学目标:
•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
•学习诗词《江神子》
•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
难点:理解诗词《江神子》的意境
4.教学方法:
结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诗
词的意义;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5.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用图片展示战国时期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草船借箭》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学习诗词《江神子》,分组探讨诗意
•第四步:总结课文,回顾故事内容,扩展讨论和思考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积极思考故事背后的
含义,也对诗词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但是在课堂管理上,需要更加细心和耐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
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或者设置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来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
同时,我也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切感受到了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我将继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努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契机,为他们的未来之路铺路搭桥。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通用14篇)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通用14篇)《草船借箭》教学案例(通用14篇)《草船借箭》教学案例篇1【教材分析】《草船借箭》一课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
讲的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
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胜过自己。
课文赞扬了诸葛亮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的脉络及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3、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4、能把课文的内容编成课本剧。
5、重点、难点: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及其实质,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之所在及其原因。
【教学构想】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草船借箭》一课,课文篇幅长,距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年代很远。
所表达的中心较难领会的特点,教学时按“学前备课──激发兴趣──质疑讨论,自主学习──课中表演──课后阅读”的构想进行。
质疑讨论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课时。
当学生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教师启发学生针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和较浅显的问题进行质疑,训练学生探索性思维。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时教师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诱导他们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具有非凡的才干和广阔的胸怀”这一中心有顺序地质疑,即抓重点词、中心词进行思维辐射,理解课文。
在学习总结全文之后,再次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提高学习质量。
这样,能充分地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既能在课内又能在课外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课前自读课文,查资料或请教。
《三国演义》的是谁?“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代表人物是谁?诸葛亮、周瑜各是哪国大将?又是怎样的人?二、教学目标了解时代背景,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习生字新词。
小学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教案一
小学年级语文教案——草船借箭教案一教案一: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草船借箭》,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古代英雄岳飞的故事,了解其坚定的信念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英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义感,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内容】《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将领岳飞的英雄故事之一,讲述了岳飞借赵悼王的箭,壮大了宋军的故事。
【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内容,了解岳飞故事的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
2.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岳飞与众将士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课堂小组分工表3.学生个人笔记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介绍岳飞的视频。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岳飞的故事,看是否还有印象。
二、讲授新课(40分钟)1.分析文章的结构,明确故事的基本情节。
通过阅读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了解借箭故事对岳飞的重要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岳飞的行为动机。
播放小视频,展示岳飞为什么要借箭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岳飞的行为动机是什么,进一步理解岳飞的勇敢和聪明。
3.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一步理解文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文章的一部分,通过讨论并填写小组分工表,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4.学生展示作业,互相学习。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分析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评论。
三、拓展(10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借箭故事对岳飞的重要意义。
2.学生讲述自己的观点,说说他们理解了岳飞的勇敢和聪明。
四、归纳(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借箭故事,总结岳飞的形象特点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画出关于草船借箭的插图,展示岳飞和借箭故事的情节。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5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__出自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__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而成。
讲述了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以造箭为由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神机妙算,巧用妙计向曹操成功借箭,有力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__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对话精彩纷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以研读故事起因为范例,初步学会用“抓重点,巧添加,换方式”的方法讲故事。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以研读故事起因为范例,初步学会“抓重点,巧添加,换方式”的方法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介绍故事出处;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简介故事出处: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是三国赤壁之战中很有名的一个桥段。
二、初读故事,把握主要内容;1.自由读文,夯实字词;分类识字,重点理解“妒忌,军令状”。
2.理清脉络,把握大意(按起因—经过—结果把握__大意)三、试讲故事,示范渗透方法;1.默读一二自然段,想一想:你怎么给大家讲清楚故事的起因?2.交流展示,教师随机引导预设:(1)从语言表达的流畅,故事情节的完整,主要因素的`把握等方面评价引导(2)依据学生的展示随机引导概括讲故事的技巧:抓重点,巧添加,换方式。
3.结合“技巧“,借助板书再讲故事。
四、学以致用,鼓励续编故事;以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创编故事。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读抓重点讲巧串联换方式《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读、迁移延伸三个部分,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注重抓住课文的重点,摆脱通读通讲的毛病,注重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摆脱了课时的限制;重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第1篇】草船借箭各位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第7号,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草船借箭》。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篇课文做具体的阐述。
一,把握情感,领悟教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
该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该篇课文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是一个广为流传,为人称道的故事。
课文以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为大背景,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写清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文章语言精炼,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生动,将诸葛亮这个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通过研读课文,结合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积累字词,赏析文章精妙的句子;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人物形象。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对记事写人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在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加强,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品悟赏析,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注重时效,选择教法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绝不可能按住马头,让它饮水。
”这道出教学的精髓在于“主体探究”。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个性化发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才取以读促悟法,阅读讨论法,启发点拨发和讲授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培养能力,选择学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读---思—议----再读”的学习方法,采取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探究学习发,感受内容,体悟情感,达成目标。
人教版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成语和典故,并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智谋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并学习在困境中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分析并理解诸葛亮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策略。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三国演义》相关章节的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插图、相关历史背景介绍等。
3.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如头饰、简易船只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教师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背景,引出本课主题——“草船借箭”。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赤壁之战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计谋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草船借箭)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并引导学生思考:“‘借箭’为什么要用‘草船’?这个计谋是谁想出来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检查预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指导“督、寨、擂、呐、丞”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概括大意: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深入研读,理解内容1.分析人物性格:o诸葛亮: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诸葛亮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如:“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自信、胸有成竹)“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周密部署、考虑周全)o周瑜:分析周瑜的性格特点,如嫉妒心强、心胸狭窄等。
o鲁肃:忠诚老实,乐于助人。
o曹操:多疑谨慎。
2.理解“草船借箭”的策略:o教师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在大雾天去借箭?他是如何安排船只和士兵的?”o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草船借箭》教案7篇
《草船借箭》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草船借箭》教案7篇《草船借箭》教案1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024年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实用
2024年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策。
(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诸葛亮,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4.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教师点评。
(2)分析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智慧。
5.分析人物形象(1)引导学生关注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物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6.情境体验(1)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境体验。
(2)教育学生要学习诸葛亮的智慧、勇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8.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了解诸葛亮的其他故事。
四、教学反思上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对话示例:师:请大家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语气和表情朗读课文中的“诸葛亮下令草船顺风而下”这一段,看看谁能更好地表现出诸葛亮的决心和智慧。
生1:我读的时候,特别注意了诸葛亮的语言和动作,我觉得他非常镇定,有一种成竹在胸的感觉。
生2:我也觉得诸葛亮的语气里充满了自信,他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这个决定的。
《草船借箭》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以及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草船借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类似的智慧解决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游戏,模拟诸葛亮的借箭策略,演示智谋的基本原理。
5.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创新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故事情节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人物关系、事件发展顺序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重点讲解诸葛亮如何运用智谋解决箭矢短缺的问题,以及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较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草船借箭》这一历史事件的基本概念。这是三国时期一个著名的智谋故事,展示了诸葛亮如何运用智慧解决军事上的迫切需求。它不仅是一段历史,也是智慧的象征,告诉我们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草船借箭》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诸葛亮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智谋,以及这一策略如何帮助他解决问题。
-举例:探讨诸葛亮的智谋与周瑜的心机,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可能存在表达不流畅、情感不饱满等问题。
草船借箭试讲教案
草船借箭试讲教案《草船借箭》教案一一、课题草船借箭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妒、忌、曹、督”等生字,理解“妒忌、推却、迟延、探听”等词语的意思。
-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原因,体会其思维的缜密性。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问题引导法五、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而成。
故事以“借箭”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接着写诸葛亮明知周瑜的阴谋,却顾全大局,立下军令状,并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草把子等;然后写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箭”;最后写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忠厚老实和曹操的生性多疑等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入门课,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十六计”中的几个计谋,如“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等,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计谋的含义。
-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非常著名的计谋故事。
大家先看看黑板上这些计谋的名字,有没有同学能简单说说‘瞒天过海’是什么意思呀?”-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
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揭题、读题。
2.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出示课后题1/(2))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的经过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l句。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1)指名2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
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2)讨论、交流。
6. 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
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
真的是这样吗?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
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全文第一句。
)指名回答。
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
(全文末尾一句。
)二、整体进入学习二—四段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
(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板:神机妙算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3.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知周瑜”1.默读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1)指名读第三节。
(2)口头完成填空。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
齐读。
板:知周瑜心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1)比较句子。
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希望你借给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
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
用第一句好,表现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
(2)齐读此句。
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学习“知鲁肃”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齐读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这句句子。
(1)“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科的相符。
)(2)“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
)问:相符吗?(相符)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3)齐读句子体会。
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
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
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1.师:(指小黑板上①④句)诸葛亮曾担保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可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仍不见动静,直到(引读)——2.指名读6-7节,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板:四更时候(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1)板:大雾弥漫(2)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引)——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
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
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
)为什么?(2)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
板:识天象(3)齐读小黑板上第①、④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
(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1)看示意图1。
(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2)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
六、学习“知曹操”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虚实”是指什么?“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用“~~~”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
”(第四节)3.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4.现在你们看事实与诸葛亮的预料又一一相符,这就可用上刚才我们学的一个词?(果然)请根据这一内容用“果然”造句。
5.诸葛亮能预料得如此之准,就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6.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7.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
)这不禁使我们想到诸葛亮向鲁肃借草船时说:“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排在两边的草把,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让敌人看不清虚实……六、学习“晓地利”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
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板:顺风顺水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1)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晓地利4.齐读第9节。
八、学习第四段1.学习了借箭经过,我们看到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鲁肃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预料四更时刻大雾弥漫,应称是识天象;他更会利用顺风顺水应赞为晓地利,从这三方面看,诸葛亮其无傀为“神机妙算”,难怪周瑜最后也自叹不如。
2.齐读第四段。
九、复习复述你能不能以“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为中心句把二—四段进行简要复述?四人一组讨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