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学2

合集下载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答案】 B2、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 。

A.8岁左右B.9岁左右C.10岁左右D.11岁左右【答案】 B3、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收集被试各种有关材料来研究心理的万法是()A.调查法B.问卷法C.测验法D.实验注【答案】 A4、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添加反射的理论都认为,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是( )A.动机B.需要C.强化D.诱因【答案】 C5、老师对学生搜身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由B.人格尊严C.隐私权D.身心健康权【答案】 A6、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苛勒B.奧苏伯尔C.桑代克D.贾德【答案】 B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C.劳动力价值学说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答案】 D8、康复治疗的特点不包括A.康复团队模式B.终身康复治疗C.强调以患者完全恢复为目的D.强调患者主动参与E.强调以患者功能为中心【答案】 C9、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

A.学生个体B.学生集体C.教师个体D.教师集体【答案】 B10、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机【答案】 B11、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在()。

A.1901 年B.1903 年C.1904 年D.1905 年【答案】 D12、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荀子B.威尔逊C.华生D.洛克【答案】 B13、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的是( ) 。

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二、单项选择题1.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个体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答案】B。

答案解析:态度的行为成分指个体准备对人、对事、对物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A.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8.行为产生的条件C.行为的标准D.具体目标【答案】A。

答案解析: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是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

3.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A.引导B.促进和维持C.反馈D.评价【答案】B。

答案解析:课堂管理的功能在于维持教学秩序,促进教学和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

4.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A.男性与女性相等B.男性多于女性C.男性少于女性D.与性别无关【答案】B。

答案解析: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男性多于女性,但这两个极端上的人数很少,只能认为男性在智愚上较为悬殊,女性在智力发展上较为均匀。

5.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答案】B。

答案解析: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因此小学阶段是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

6.学习动机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A.行为一认知主义者B.认知主义者C.建构主义者D.行为主义者【答案】D。

答案解析: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华生,属于行为主义流派。

7.强调概括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答案】C。

答案解析:经验类化说强调概括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8.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接受学习【答案】A。

答案解析: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

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

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总分:91分及格:0分考试时间:100分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 人格人格B. 性格性格C. 气质气质D. 倾向性倾向性(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 婴儿期婴儿期B. 幼儿期幼儿期C. 童年期童年期D. 少年期少年期(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 幼儿期幼儿期B. 童年期童年期C. 少年期少年期D. 青年初期青年初期(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B.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C. 性格特征性格特征D. 能力能力(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 思考过程思考过程B. 意志过程意志过程C. 决策方式决策方式D.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 独立型和顺从型独立型和顺从型B. 外倾型和内倾型外倾型和内倾型C. 中动型和沉思型中动型和沉思型D. 辐合型和发散型辐合型和发散型(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冲动型冲动型B. 沉思型沉思型C. 场独立型场独立型D. 场依存型场依存型(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 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B. 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C. 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D. 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

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答案】C。

答案解析:操作技能属于技能的范畴,具有一般技能所有的特点,但又具有与其他技能不同的一些特点。

主要有: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和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分配学生座位时,老师最应该关心的是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答案】D。

答案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是座位安排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际关系和谐了,有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

3.老师上课板书时,用红色粉笔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这运用的原理是A.刺激强度大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B.色彩对比明显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C.新颖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D.活动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答案】B。

答案解析:这里运用的原理是色彩对比明显能引起人的无意识注意。

4.善于综合、分析,善于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思维的哪一品质的体现?A.思维的广阔性B.思维的深刻性C.思维的批判性D.思维的灵活性【答案】D。

答案解析:善于迁移,能举一反三,善于综合分析,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

5.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最早把有关学习方法的学习概括为A.学习策略B.学会学习C.认知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B。

答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最早把有关学习方法的学习概括为“学会学习”。

6.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是A.提出假设B.提出问题C.发现问题D.提出方案【答案】C。

答案解析: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

7.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A.布鲁纳B.加涅C.罗森塔尔D.波斯纳【答案】C。

答案解析:罗森塔尔等人对小学生作了学习潜力测验,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8.看到某件物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

小学心理学2

小学心理学2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一、选择1.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②)记忆。

①瞬时②短时③长时④运动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 ③)会发生变化。

①量②质③量和质④不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 ②)性遗忘。

①暂时②永久③一般④特殊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 ④)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亿。

①积极②消极③熟悉④情绪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

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 ③)想象的形象。

①有意②无意③再造④创造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 ④)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①经验②知识③客体④表象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 ②)发展的表现。

①有意性②现实性③创造性④概括性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 ③)的发展的表现。

①有意性②现实性③创造性④概括性9.考试中的判断题,选择题属于( ①),问答题与填空题属于( ②)。

①再认②再现10.学生学习生字时,首先要反复读写,这是记忆过程的(①) ,以后见到这个字能读出来,这是(③),而且还能背着写出来,这是( ④)①识记②保持③再认④再现11.古书《列子》上写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 ②)。

①记忆联想②记忆表象③幻想④追忆12.在阅读文字作品时,作品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形象出现在眼前,这种心理现象是( ③) 。

①有意想象②无意想象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13.看到天上的云朵云层,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心理现象是( ②) 。

①有意想象②无意想象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14.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 ④)①有意想象②无意想象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15.无意识记是( ③) 的识记.①无意义②对材料不理解③无预定目的二、判断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 ╳)2.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 √)3.凡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好。

2007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2007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lO.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13.智商 (IQ) 等于 ( ) 。

05小学儿童心理学2

05小学儿童心理学2

第三章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的概述一、学习的含义学习是通过反复练习或经验获得的行为及其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特点1.人类学习的特点2.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一)人类学习的特点1.人类学习是积极、主动的2.人类学习的方式有直接的和间接的3.人类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小学时期是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班集体、作业的态度上)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三、小学生学习的类型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1.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并认为人们的许多行为习惯、知识、经验等就是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

2.信号学习(刺激替代学习)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说),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试误说),人和动物遵循着同样的学习规律(三大定律)。

学习的三大定律1.准备律:学生开始学习时的准备状态。

2.练习律:练习律又称为重复律。

3.效果律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这种通过操作愉快或不愉快的后果来改变行为的过程就称之为操作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具有工具性的作用,能够对环境发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又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

四、社会学习理论1.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

2.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一、格式塔的顿悟说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是个体借助问题情境中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发现重新组织事物之间的关系带有突然领悟的性质,因此苛勒认为学习就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他强调学习是掌握知识结构,也就是学习事物之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转睛”、“呆视”等。
• 2.无关运动的停止:如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 接耳。
• 3.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屏息”。
补充: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的几种状态[了解]
•1.真正的注意:在上课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积极的 智力活动,集中注意力的面部表情。
•2.表面上的不注意:外表上不注意,实际隐藏着深 刻的、稳定的注意。
(二)有意注意
• 1.定义: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 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2.引起和保持条件 •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 (4)培养间接兴趣。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 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 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反之,只 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 深入地进行下去。
•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课外活动,有 意识地对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 培养。
(二)知觉的特性
• 1.知觉的选择性 • 个体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同时
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 知觉的选择性。
• 凡是能够引起注意的对象,包括无意注意和有 意注意,都易于成为知觉对象。
• 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 人们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使 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有意后注意[了解]
• △定义: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
• △产生条件: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 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达到的。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有意性 的发展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大方面。前者指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后者指小学儿 童注意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品质在 有意注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 特点。[熟背]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知识重点:第二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知识重点:第二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知识重点:第二章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

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2.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

3.前运算阶段的特征有: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有: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2015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2.2

2015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2.2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内容目录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重点)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知识点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含义(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重点】(一)人格的含义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该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

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作出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小学儿童心理学 第二章第一节

小学儿童心理学 第二章第一节

{知识点二}● 【识记、理解、运用】
1.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定向性) 2.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方向性、顺序性、定向性、连续性、 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考点聚焦
Q:
真题
Q:
真题
◆陵节而施: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
◆一刀切:原指切蛋糕时只考虑了某个人的要求,在蛋糕上横切一刀,不
教材P26 阅读栏 2-1 白痴学者
电影《雨人》
3 发展的年龄特征 ▲★ 和 关 键 期
选择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年龄特征
知识窗:母亲印刻
印刻现象
◆印刻现象首先由英国自然主义者斯波尔丁在刚孵出 的雏鸡身上发现,并且还观察到这种反应不管所追逐的能 活动的生物是否是自己的同类。
◆后来,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把动物的这种行为称 作印刻,并曾用鸭子做实验,验证了这一事实。劳伦兹发 现在刚孵化出的小鸭面前,像鸭子那样摆动自己的双臂, 摇摇摆摆地走路,小鸭子像爱母鸭那样地爱他,在幼小时 跟在他身后走,到了性成熟期,则向人类而不是自己的同 类求爱。
“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的体现
如1-3岁为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0-4岁为视觉发展关键期, 5岁以前是音乐学习的关键期,10岁以前是外语学习和动作机能
掌握的关键期。
解锁疑难点:过了这个时间段,再给予
同样的刺激却不会产生持久效应?
对“关键期”的评价
“敏感期”概念的提出
谢谢观赏, 下次课再见!
◆但是,印刻现象和一般的反应不同,它只在一定的时 期内发生,小鸡“母亲印刻”的发生是在出生后的10-16小 时,小狗则是在出生后的3-7周。
◆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作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形成的印

小学二年级心理学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二年级心理学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二年级心理学教案(精选10篇)小学二年级心理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明白了情绪产生的原因。

(2)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教学重难点(1)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明白了情绪产生的原因。

(2)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教学方式(1)讲述与讨论。

(2)角色扮演。

(3)开展游戏教学准备(1)准备好有关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影响的故事。

(2)准备各种情绪表现的图片。

(3)准备几个学生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教学课时与场地1课时团体辅导室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喜、怒、哀、乐”几乎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

你或许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喜悦,或许遭受挫折而悲伤,也或许遭受误会而烦闷苦恼,这些情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上一节心理课(板书课题)先请你们听一听两个故事:1、听故事。

『故事1』:三国时期,吴国的青年军事家周瑜具有大将之才,年仅34岁就率军破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

然而,他的气量相当狭窄,总想高人一筹,对才能胜过自己的诸葛亮始终耿耿于怀,屡次设计陷害,但偏偏事与愿违,害人不成反害己,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周瑜三次金疮破裂,终于含恨而死。

提问:如果周瑜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会怎样?坏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自由展开议论教师小结: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别发火,要冷静,否则可能酿成大祸。

『故事2』:下课了,明明在操场上踢毽子,突然一个篮球飞过来,打在明明身上,他转身一看,原来是小东干的。

小东连忙说:“对不起!”明明回答说:“还好没伤着,不要紧。

”后来他们又有说有笑地回到了教室。

讨论:明明和小东做得对吗?好的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好处?2、师结合故事,并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情绪的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并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于人的健康的。

小学心理学2

小学心理学2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一、选择1.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②)记忆。

①瞬时②短时③长时④运动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 ③)会发生变化。

①量②质③量和质④不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 ②)性遗忘。

①暂时②永久③一般④特殊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 ④)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亿。

①积极②消极③熟悉④情绪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

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 ③)想象的形象。

①有意②无意③再造④创造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 ④)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①经验②知识③客体④表象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 ②)发展的表现。

①有意性②现实性③创造性④概括性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 ③)的发展的表现。

①有意性②现实性③创造性④概括性9.考试中的判断题,选择题属于( ①),问答题与填空题属于( ②)。

①再认②再现10.学生学习生字时,首先要反复读写,这是记忆过程的(①) ,以后见到这个字能读出来,这是(③),而且还能背着写出来,这是( ④) ①识记②保持③再认④再现11.古书《列子》上写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 ②)。

①记忆联想②记忆表象③幻想④追忆12.在阅读文字作品时,作品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形象出现在眼前,这种心理现象是( ③) 。

①有意想象②无意想象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13.看到天上的云朵云层,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心理现象是( ②) 。

①有意想象②无意想象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1 14.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 ④ ) ①有意想象①有意想象 ②无意②无意 想象想象 ③再造想象③再造想象 ④创造想象④创造想象15.无意识记是( ③ ) 的识记. ①无意义①无意义 ②对材料不理解②对材料不理解 ③无预定目的③无预定目的二、判断二、判断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一、选择1.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②)记忆。

①瞬时②短时③长时④运动2.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 ③)会发生变化。

①量②质③量和质④不3.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想不起来的问题,叫( ②)性遗忘。

①暂时②永久③一般④特殊4.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 ④)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记亿。

①积极②消极③熟悉④情绪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

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 ③)想象的形象。

①有意②无意③再造④创造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 ④)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①经验②知识③客体④表象7.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 ②)发展的表现。

①有意性②现实性③创造性④概括性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 ③)的发展的表现。

①有意性②现实性③创造性④概括性9.考试中的判断题,选择题属于( ①),问答题与填空题属于( ②)。

①再认②再现10.学生学习生字时,首先要反复读写,这是记忆过程的(①) ,以后见到这个字能读出来,这是(③),而且还能背着写出来,这是( ④)①识记②保持③再认④再现11.古书《列子》上写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 ②)。

①记忆联想②记忆表象③幻想④追忆12.在阅读文字作品时,作品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形象出现在眼前,这种心理现象是( ③) 。

①有意想象②无意想象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13.看到天上的云朵云层,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心理现象是( ②) 。

①有意想象②无意想象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14.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 ④)①有意想象②无意想象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15.无意识记是( ③) 的识记.①无意义②对材料不理解③无预定目的二、判断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 ╳)2.遗忘是识记的相反过程。

( √)3.凡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好。

( ╳)4.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于意义识记。

( √)5.采用尝试重现法进行识记是一种耗时较多,极不经济的方法。

( ╳)6.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 ╳)7.梦中出现的形象离现实很远,是一种创造想象。

( ╳)8.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 ╳)9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所期望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

( ╳)10.记忆是反映过去感知的事物( ╳) 1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 √)12.表象的概括性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 13.只要提高记忆效果,就能防止遗忘( ╳)14.复习就是反复阅读,读到记住即可(╳) 15.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识记占重要地位( √)16.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也就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再现( ╳)17.幻想是一种不能实现的想象( ╳),18.鲁迅先生依靠幻想,构思出了阿Q的型形象。

( ╳)19.能再认的一定能再现,能再现的未必能再认( ╳)三、回答1、你认为怎样进行复习最有效?答:⑴复习要及时;⑵复习方式要多样化;⑶复习分量适当;⑷复习是要对材料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的方法有哪些?答:⑴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⑵将所学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⑶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⑷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⑸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A、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B、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

四、事例分析题小明一进中师,高年级的同学就教给他一个学习的法宝——上课认真听,课后尽情玩,考前加夜班,考试必过关。

小明按照这个法宝学习了一个学期,虽然期末考试过关了,可是第二学期一开学,才发现脑子里空空的,什么东西也没有,小明感到非常苦恼。

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明为什么这样?应该如何做才能学到知识?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人们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

小明的学习违背了遗忘规律。

表现在只是上课时认真学习,考试前临阵磨枪,而没有效地及时复习,使知识牢固化。

要学到扎实的知识就应该根据遗忘规律合理地组织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其次,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再者,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提倡“过度学习”;最后,复习时要将学习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小学心理学复习练习资料(4)第四章小学儿童的思维一、选择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③)①思维的概括性②思维的灵活性③思维的间接性④思维的直觉性2.“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 ①)①思维的概括性②思维的灵活性③思维的间接性④思维的直觉性3.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是( ②)①分析②抽象③概括④综合4.小学儿童运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是( ①)。

①具体化②抽象③概括④综合5.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 ④)阶段。

①六七岁②七八岁③八九岁④十至十一岁6.学前儿童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摆的是大桥”、“擂的是铁路”等,这种思维是( ②)①集中思维②动作思维③发散思维④形象思维7.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时”,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回答的过程,属于( ③) 。

①动作思维②抽象思维③发散思维④集中思维8.人们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思维,叫( ②)①动作思维②抽象思维③发散思维④集中思维二、判断1.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以它与感知觉等认识的低级阶段无关。

( ╳)2.由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所以人的认识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

推知过去,预测未来( √)。

3.加强学生的朗读、默读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 √)4.“鲸不是鱼”这是思维形式“推理”的表现。

(╳)5.“会飞的是鸟”这是日常概念。

(√)6.概念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 √)7.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

( √)8.儿童思维发展存在着很大潜力,只要教育得法,可以促使儿童的思维提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9.同一儿童能演算较抽象的数学题,但在理解历史事件时却不能离开具体的形象,这是儿童思维发展中不平衡表现。

( √)10.小学儿童说“马是动物”,这说明他已揭示“马”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 ╳)11、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因而比集中思维更为重要。

( √)12、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思维活动的直观形象性很突出,即使到高年级,他们形成概念,理解教材,进行判断推理,也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

( √)三、分析题一位教师在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应用题启蒙教育时,制作了插入式活动卡片:①他先用四开大小的画纸画。

上河、岸各半的彩色图景,再用刀划出若干道小口;②然后又用硬纸剪若干张小鸭子图案,正反面涂上颜色;③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题意将小鸭子插在背景图上,成为一道三情景习题。

岸上原有5只鸭子,又游来3只.共有几只?岸上有8只鸭子,游去3只,还有几只?岸上有5只鸭子,河里还有3只,共有几只?岸上有5只鸭子,河里有3只,河里鸭子比岸上少几只?岸上有6只鸭子,游去1只,又游去2只,岸上有几只鸭子?教师在使用时根据题意,将鸭子只数和方向加以变换,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请根据知识掌握的过程有关理论来分析这一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

答:这位教师的教具设计是非常成功的,他调动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首先,教师充分掌握了一年级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特点,孩子在初学应用题时往往对抽象的文字和教学的理解发生困难,因而教师根据教学艺术制作了直观教具,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变化,使孩子对“共”、“多”、“少”等概念有具体、形象的认识,为他们形成数学概念提供了基础。

其次,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拓宽思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次,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不仅在讲授计算课时可以使用,而且在反复练习时也可以使用,这样又能时教师节约大量的课堂准备时间。

如果在制作活动教具时,不仅制作“小鸭子”的图案,还可以制作“小青蛙”、“游泳的小朋友”等图案,那么,这种活动卡片在“数的认识”、“比多”、“比少”等教学内容时都可以用,而且能增添情趣。

四、问答题1、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答:对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是主要的途径,教学达到对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除了教材中所表述的发展儿童语言、丰富儿童感性经验、运用变式和比较以及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外,还可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⑴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儿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而引起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能引发儿童的思维活动。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有:课前布置活动性的作业,在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问题时,引发新旧知识矛盾;课堂中的提问等方法。

⑵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正确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找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作出新的概括。

小学儿童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因而他们的思维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批判性和逻辑性。

他们不善于全面地分析问题,常常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具体事例说明原理,多提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儿童思考,多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知识,把已掌握的抽象公式、原理、法则等应用到具体事例上去,解决新的课题。

使儿童在解决各种课题中,逐步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正确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养成自我检查思维结果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