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2014高二古诗阅读教师版

合集下载

2024届广东高三上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师生版):古代诗歌阅读

2024届广东高三上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师生版):古代诗歌阅读

广东省部地区高三期末考:古代诗歌阅读(师生版)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班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9分)寒夜宋·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夜》第一句,文字简洁平淡,但情意融融。

表明“客”是一位与主人有共同的语言和雅兴、情谊很深的常客。

B.《寒夜》三四句构思巧妙,写主客在窗前月下相谈投机,有了梅花的加入,顿觉这见惯了的月色和平常不一样了。

C.《约客》一二句以“雨”“池塘”“蛙声”描绘梅雨季热闹的夏夜,透露出诗人等候友人来访的期待、兴奋之情。

D.《约客》刻画声响饶有趣味:首句写雨声,次句写蛙声,末句写棋声。

种种声响,交融相衬,形成动人的意境。

16.两首诗写的都是寻常之事,抒发的是寻常之情,却都写得含蓄蕴藉。

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两首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

(6分)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题张氏隐居二首杜甫其一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①。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②。

其二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济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①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②虚舟:语出《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大意是说虚心可以远祸。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前两联描写了张氏隐居环境的幽僻和诗人访求的艰辛,与《其二》“时相见”“晚兴留”透露的熟悉感不同。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含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含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古代诗歌阅读:湖南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古代诗歌阅读:湖南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湖南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长歌行①李白桃李得②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③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毒森,谁能贳④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注】①长歌行:乐府旧题。

②得,一作“待”。

③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驾御日车的神。

④贳:出借,赊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以比拟开端,写桃李得朝阳而怒放;桃李遇春阳而开,贤人逢明君而荣,明写朝阳桃李,暗拟君臣关系。

B.第三句至第六句赞美春光之妙用,东风遍吹大地万物,万物从蛰伏中苏醒,争现新姿,展现了生命的律动。

C.“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这里的“秋霜”既是自然的威力,同时又是象征邪恶政治势力的残酷打击。

D.该诗构思精巧别致,由自然之景延伸到人生际遇,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质朴自然,不事唯饰。

16.此诗与《将进酒》都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后的抒情名篇,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小题。

古意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题为“古意”,是指拟古乐府主题而写的。

李颀善写边塞气象,气势奔放,跌宕多姿,转接奇横,酣畅恣肆。

B. 全诗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隐居士谢逸①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②,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③节独苦,只有庞公④不入州。

[注]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后隐居乡间。

②青眼:正眼相看,意为对人重视。

③襄阳耆旧:泛指襄阳隐士。

④庞公:即东汉庞德公,居襄阳岘山,足不入州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生择清幽而居,可见已无封侯之图,开篇隐含对隐居士绝意仕进的赞颂。

B. 本诗数量词有表现力,如“几千卷”言藏书之富,“三十秋”言治学之勤。

C. 虽然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多汲汲于功名富贵,隐居士并不欣赏。

D. 全诗多方面展现了隐居士风采,巧用典故,融议论又寄感慨,直接而贴切。

16. 有评论家认为,尾联中“苦”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①,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②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注]①传说宝剑落到水里,用普通灯光在水中照明不行,只有用犀牛角点燃在水中才不致被熄灭。

②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

15.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倚天万里须长剑”用倒装笔法和夸张手法,表达出诗人渴望用万里倚天长剑驱除占踞西北中原的金人,豪情壮志,扑面而来,词境豪壮。

B. “人言”紧扣双溪楼引出双剑落水的传说,“我觉”写出高山阻隔而来的飕飕寒意,“怕”“怒”“惨”三字相承,从静止转而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

2014-2024年近十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集萃精讲课件(共72张PPT)

2014-2024年近十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集萃精讲课件(共72张PPT)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解析】诗中并没有明确说诗人是“凭轩望月”,而且虫鸣声并不是“突然 传出的”,而是诗人“惊见”的,说明他原本可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虫 鸣声的出现让他从沉思中惊醒。
【2023·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 了翁,号鹤山。
译文:如果想通过对每个字进行注释来学习儒家经典,并领悟儒经真意,反而会很艰难 。当今,一个个的“儒学大师”,每逢遇到他人, 张口曾参,闭口颜回。哪里知道, 他们浅薄的皮毛之见脱落的地方(便暴露出他们的无知)。儒家经典的真意,其实并不 存在人们口耳相传的话语之间。佛理要自身去参悟去求印证,仙丹须亲自烧炼并等待 丹药的还转。我直至今日还记得鹤山先生魏了翁对这些儒学大师的绝妙评价:他们只 是在卖花人的担子上见过桃花李花(至于桃花李花是树上长的还是草上长的,他们是不 关心的)。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③人不至,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 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2024北京海淀高二(下)期末语文(教师版)

2024北京海淀高二(下)期末语文(教师版)

2024北京海淀高二(下)期末语文2024.07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桥,水梁也,从木,乔声。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梁之字用木跨水也,即今之桥也。

”可见最早的桥梁应该是木梁桥,很可能是树木倒下而自然形成的。

《竹书纪年》中有“架鼋鼍以为梁”的记载,在浅滩溪涧中露出水面的石蹬、大石头,远望就像鼋鼍脊.背,说明这里记载的应是堤梁石桥,是梁桥的雏形。

《诗经·大雅》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吟诵的是浮桥。

秦国蜀守李冰在郫江与检江上建造了一座“笮桥”,“竹索”在古代写作“筰”,也通“笮”,这座桥可能就是用竹子建造的索桥。

1957年在河南省新野县出土的东汉时期画像砖中刻有拱桥图形,至此,桥梁的主要类型都已出现。

隋唐是我们古代桥梁的全盛时期。

竣工于炀帝时期的敞肩桥跨桥式坦拱石桥赵州桥,是高度科学性与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古代桥梁典范。

洨水两岸地势平坦,土层松软。

在这里建赵州桥,如何降低桥梁纵向坡度,减轻桥梁自重就显得尤其重要。

李春等匠师选用了圆弧形的坦孔桥,使拱矢高度与拱跨度比小于1/5(小于1/4为坦孔桥)。

又在大拱肩上挖了四个小拱,这样不仅利于泄洪、增添美感,而且减轻桥身净重15.3%。

拱脚比拱顶受到的力更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匠师们便从纵向、横向同时加大拱脚的受力面积。

纵向,在拱背两侧平铺护拱石,厚度从拱脚向拱顶逐渐减薄。

横向,把拱圈做成拱顶窄于拱脚的形式。

这样大胆的创造、奇巧的桥型,唐朝张贞赞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绝妙的桥型构思须有完美的施工技术来实现。

赵州桥采用纵向并列砌图法,把拱圈“化整为零”,纵分为二十八圈,每圈四十三块拱石,逐一砌筑合拢。

这种砌图法能分段分块进行,可有效解决由于造桥经费巨大导致工期过长的问题。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默写教师版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默写教师版

无衣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起行动的句子是: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4.《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5.《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反问,以强烈情感在人们的心灵上点燃火把,于是得到无数战士同声应和:“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

春江花月夜1.《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两句指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2.《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耀下波光荡漾千万里,月光洒满了江水的句子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3.《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包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4.《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春江花月夜》中,“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两句写孤月一轮,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

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绘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8.《春江花月夜》中,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9.《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两句诗是:“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0.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遐思。

11.《春江花月夜》中写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树林的句子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014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08: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08: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 Word版含解析]

一、(2014届安徽省级示范高中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8分)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同“沉。

②绿蚁:一种美酒。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3届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四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小题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什么?诗歌首联在全诗起什么作用?(5分)【小题2】诗歌第二联写得非常精妙传神,请赏析。

(6分)三、(2013届江苏苏锡常镇高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小题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6分)四、(2013届山东实验中学四诊)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两题。

(8分)梦入关吴门梦故山韦庄赵嘏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②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

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1)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

(4分)五、(2014届云南师大高三适应性月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

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

古代诗歌阅读考题猜想(原卷版)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①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②。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本诗写于徐州任上。

②香雪,指杏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围绕题目,既写月与花,又写人与酒,物与人相衬,情与景相融,与《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江、花、月、夜来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B.“寻幽人”的“寻”字富有意趣,写出明月为主,诗人为客,明月居然入户来寻幽人,引出下文诗人提起衣袍月下漫步的行为。

C.“炯如流水”写月光清澈如水,“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后,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

D.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

“劝君且吸杯中月”一句,表明诗人对酒之爱远远超出了对月之爱。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闲步村落间【注】陆游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

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逍遥未易名。

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余生。

【注】作此诗时诗人八十一岁,居山阴。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描写景物时视野开阔,颇具空间感;空中的云层遮住太阳,地上的溪水将灌满池塘。

B.诗人留心细节:从“绿叶忽低”“青萍微动”等细微变化便知是鸟儿停立、鱼儿游动。

C.诗人醉后入眠,梦见自己在村子里四处游玩,逍遥自在的感受在醒来后却难以用言语表达。

D.诗人偶然遇到了一位隐逸的君子,并和他携手同游,这让诗人对村居生活感到了一丝快慰。

4.全诗无一“闲”字,却又紧扣标题中的“闲”,请简要分析“闲”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词诵读之《春江花月夜》(教师版)-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之《春江花月夜》(教师版)-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之《春江花月夜》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语言建构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2、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品读经典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4、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思妇的相思相爱之情;引导学生品味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知识点01 鉴赏意境之美【即学即练1】春江花月图中,前八句描绘了哪些景物?使用了什么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美景: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 白沙不见。

手法:开篇八句,诗人入手擒题,就题生发,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壮丽高远、静谧幽美、空灵梦幻的春江花月图。

自然美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纷至沓来,它们因为一轮明月的映照,达到了美的极致,而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意境:空阔纯净、幽美静谧、朦胧恬静。

情感: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知识点02 鉴赏情感之美【即学即练2】“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请简要分析。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答案】抒写游子和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白云:其飘忽比喻游子的萍踪不定;青枫浦:两水分流之所,暗示离别之意;明月:引发相思之情的景物,有月圆人不圆之意;明月楼:思妇望月怀人之所。

【解析】这些意象都是表现相思之苦的具体意象。

学习鉴赏诗歌要学会积累这些意象,能够补充列举相关的诗句,并能在阅读鉴赏中灵活理解这些意象以及抒发的感情。

知识点03 鉴赏标题之美【即学即练3】文章标题包含了五个意象,你认为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本诗展现了它的哪几种状态?【答案】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世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一种恬静、幽美的艺术境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二选必上古诗文情境默写(练习版+教师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二选必上古诗文情境默写(练习版+教师版)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二选必上古诗文情境默写(测试版)《<论语>十二章》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2.在《<论语>十二章》中,“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4.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定义的句子是“ ,”。

6.在《<论语>十二章》中,“ ,”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7.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任重”的原因是“ ”,“道远”的原因是“ ”。

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10.《<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 ,”。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还要求君子“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13.《论语·泰伯》中“ ”表明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而其原因是“ ”。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河南省焦作市一般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李山甫①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②澹澹③蔽人家。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注】①李山甫,晚唐诗人,累举不第。

②春阴:春日的时间。

③澹澹:广袤无边的样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柳条在春风的吹拂下偏斜,诗中却说“柳带东风”,形象地描绘出柳条的温柔软情态美。

B. 颔联巧用数量词来写寒食景物的特色,春雨稀疏,也有花儿绽放,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C. 颈联运用比方修辞,描写远望时看到楼台锦绣如画、各处珠翠如烟霞绚烂的景象。

D. 前两联分别写柳斜、春阴、疏雨和春花等自然景物,后两联均是对长安社会图景的描写。

15. 这首诗的尾联和前三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河南省开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杜工部:即杜甫。

因杜甫被授有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衔,因此人称杜工部。

这首诗是李商隐离开成都,在饯别宴席上所写。

这首诗是仿照杜诗风格,因而以“杜工部蜀中离席”为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先以问句表达无尽的慨叹,再转到“世路干戈”的背景上,自然引出下文的伤时感世之情。

B.诗人描写了剑拔弩张的斗争场景,交代西北边疆多年动荡、战乱不断的局势,饱含作者的深忧。

C.第三联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

高二语文阅读强化训练-古诗文阅读(一)教师篇.doc

高二语文阅读强化训练-古诗文阅读(一)教师篇.doc

高中语文备课组教师:班级:高二学生日期上课时间学生情况:主课题:古诗词欣赏、文言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实词不少于5个。

2 正确翻译掌握重要词句的意思。

3 了解并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或作用。

4 了解作家的基本思想和创作风格,领会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能就作品内容或表现形式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简单的赏析文字。

6 能选读从宋代到元代各个时期的优秀古诗及文言文。

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实词不少于5个。

2 正确翻译并掌握重要词句的意思。

3 了解并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或作用。

教学难点:1 了解作家的基本思想和创作风格,领会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就作品内容或表现形式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简单的赏析文字。

3 能选读从宋代到元代各个时期的优秀古诗及文言文。

教学内容知识精要1、景物描写的作用。

2、分析关键字在诗中的作用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积累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翻译重要句子。

热身练习默写1.逝者如斯夫,。

2. 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

3. 君问归期未有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答案:1. 不舍昼夜2. 落花水香茅舍晚3. 巴山夜雨涨秋池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诗词鉴赏古人说诗词无非“情”“景”两端。

景的作用主要在于:1.以景衬情。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蜜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衬托。

2.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的很浓,为下文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

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喜景可以衬托喜情,哀景衬哀情,也可以喜景衬哀情。

以乐写哀,更见其哀。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高二语文阅读强化训练-古诗文阅读(四)教师篇.doc

高二语文阅读强化训练-古诗文阅读(四)教师篇.doc
文言文阅读
词类活用是指作为实词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和作为虚词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在一定的语境中作为了其他的词性,暂时改变了其原有的词性的基本功能的现象。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7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如: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大铁锤传》
(2)形容词的意动如: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齐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4.作品中交织的复杂情感也是要特别关注的。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诗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高二学科:语文编写人:王小美日期:2013年10月30日古诗阅读炼字类教学目标规范学生古诗阅读炼字类题型的答题格式【想一想】【设问方式】1.对诗歌中的某句某字,诗人说“X”而不说“X”,有什么表达效果?(或对诗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或哪两个)?并作简要分析。

3.此诗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填一填】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湖北卷)次北固山下[注]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阔”字更好。

(第一步)“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第二步),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第三步),“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第四步)分析: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练一练】二.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广东卷)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答: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解析】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

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

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

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

“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

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

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

“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

“微风酒半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

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颈联写诗人举止。

“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

“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

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

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

”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填一填】三. (2012安徽高考卷)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答:诗人只顾追求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里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答案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 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 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 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赏析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

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

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

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本诗应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

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

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

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真的美妙极了。

“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

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记得杨万里的另一写景名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阳光下荷花的蓬勃、生机、活力,写出了一种壮美之景。

【解答思维流程】古人作诗,讲究一字传神,这类题目要求品味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因此,不能就字论字,而应回到原诗中,结合诗歌的意境、题旨和诗人表达的情感来进行分析。

【议一议】[答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肯定哪个好或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若有表达技巧要说明,并分析其妙处)【练一练】四.(2012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答: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的寒风。

正是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的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五.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与胡兴安夜别何逊居人①行转轼②,客子暂维③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路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①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

②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

③维:栓、系。

(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全诗分析。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

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答案①写眼前实景:颈联(五六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夜色图。

露水无情地浸湿了寒塘边的冷草,凄清酸楚,月亮映照着清澈的水流,是诗人夜别之时眼前所见之景,渲染了清凄悲凉的离别氛围。

【分析的内容属于颈联(五六句),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