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即转输、输通、输注;“穴”即孔、隙。腧穴又名砭处、节、会、骨空、骨孔、气穴、穴道、气府、孔穴、穴位。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2、腧穴的分类

⑴十四经穴

凡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共有361穴。

⑵奇穴

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的疗效,故称之为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穴以外,故又称“经外奇穴”

⑶阿是穴

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叫作“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二、腧穴的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1. 腧穴的治疗作用

⑴近治作用

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⑵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

⑶特殊作用

某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腧穴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2.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主要是十四经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古代医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有关经脉而不列举具体穴名,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即所谓“定经不定穴”。后世医家

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

说。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

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分

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如位于头

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

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

神志病。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中医学对于人体腧穴方位的描述是以人体

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的姿势而

定的。上肢以掌心一侧(屈侧)为“内侧”,

手背一侧(伸侧)为“外侧”。以人身前后

正中线为准,距正中线近者为“内侧”,距

正中线远者为“外侧”。人体腹侧面为“前”,

背侧面为“后”。以手足掌面与背面皮肤的

移行外为“赤白肉际”。腧穴的定位方法分

四种: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设定尺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又称“骨度法”。其原出于《灵枢•骨度》,

经后人修改补充,为目前常用骨度分寸,

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不论男女、老少、

高矮、胖瘦均按这一标准测量。二、体表

解剖标志定位法

定义:这是以人体自然解剖标志为依据来

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具体又分为固定标

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固定标志:以骨节和肌肉的突起、凹陷、

五官、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

作为定穴的标志。例如:两眉之间定印堂,

肚脐中央定神阙。

活动标志:以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

着活动而出现的间隙、凹陷、皱纹、尖端

等作为定穴的标志。例如:张口在耳前凹

陷中取听宫、听会、耳门;抬臂在肩部前

凹陷取肩髃、肩髎。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定义:这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

位的方法。医者可根据病人的高矮胖瘦适

当伸缩,也可用自己的手指来测定穴位。

包括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横指

同身寸(一夫法)。

四、简便取穴法

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直立垂手,

中指端取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

在食指端处取列缺穴等。

二、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手太阴肺经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

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

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

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循行方向:胸──手

起止穴:中府──少商

联系脏腑器官:胃、肺、大肠、喉咙。

1. 手太阴肺经

主要病候:

A脏腑病:咳嗽、气喘、胸部胀满、咽喉

肿痛。

B经脉病: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

背部寒冷、疼痛。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部病

证,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中府肺之募穴

[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

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部满痛等肺部疾

病。②肩背痛。③小儿惊风。④肘臂挛痛。

[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

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尺泽(LU5)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

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

肺系实热性病症。②急性吐泻。③中暑、

小儿惊风。④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孔最(LU6)郄穴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主治] 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疾病。②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列缺(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咽喉痛等肺系疾病。

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部疾病,“头项寻列缺”。[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太渊(LU9)输穴,原穴,八会穴——脉会[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咳喘气喘等肺系疾病。②无脉症。

③腕臂痛。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鱼际(LU10)荥穴

[定位]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 ①咳嗽、咳血、咽干、咽喉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症。②小儿疳积。

[操作] 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少商(LU11)井穴

[定位]在拇指桡侧指甲根旁0.1寸(指寸)。[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症。②癫狂、昏迷。

[操作]直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手阳明大肠经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循行方向:手──头

起止穴:商阳──迎香

联系脏腑器官:肺、大肠、下齿、鼻。

2. 手阳明大肠经

主要病候:

A 脏腑病: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

疾、咽喉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

B 经脉病:本经循行部位疼痛、齿痛、热

肿或寒冷。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

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痛等五官疾患,“面口

合谷收”。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合谷(LI4)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

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面口合谷

收”。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热证、热病无汗或

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症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成半握拳

状。孕妇不宜针。

偏历络穴

[定位] 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

腕横纹上3寸处

[主治] ①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②手臂

酸痛。③腹部胀满。④水肿。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曲池(LI11) 合穴

[定位]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

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①热病。②半身不遂、手臂痹痛等

上肢病症。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腹

泻等胃肠病症。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

肿痛等五官热性病症。⑦隐疹、湿疹、瘰

疬等皮肤、外科疾患。

[操作] 直刺0.5~1寸

肩髃(LI15)

[定位]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

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

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

病症。②瘾疹。

[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

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

方向斜刺。

迎香(LI20)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

沟中。

[主治]①鼻塞、鼽衄、口歪等局部病症。②

胆道蛔虫病。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3~0.5寸。

3.足阳明胃经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

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

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

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

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

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

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

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

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

指(按:“指”通“趾”,以下足经均同)内间

(按:指中趾与次趾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

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

其端。

循行方向:头──足

起止穴:承泣──厉兑

联系脏腑器官:胃、脾、鼻、眼、

口、上齿、乳房。

3. 足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