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舌诊考点总结
舌诊知识点总结
![舌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7b52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5.png)
舌诊知识点总结一、舌诊的基本知识1. 舌头的形态:正常人的舌头应该居中,舌面平坦,呈椭圆形。
如果舌头偏向一侧或者出现向一侧偏移,往往意味着某些脏腑出现了问题。
2. 舌头的颜色:舌质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正常舌体颜色应淡红润泽。
若舌体颜色过淡或者发黯,往往意味着气血不足、阳气不足等情况。
3. 舌苔:舌头上的苔草情况也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苔分为厚薄、色白色黄、湿燥等多种情况,不同的苔草情况往往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病理变化。
4. 舌的大小:舌头大小与肾的阴阳之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舌头的大小也是舌诊中需要注意的重点之一。
5. 舌头的静态和动态:观察舌体颜色、纹理情况,以及观察人在张口、伸舌、吞咽等动作时的舌头形态,也是舌诊的要点之一。
二、舌诊与内脏关系1. 舌尖:舌尖对应心脏,心脏属于火,舌尖正常情况下颜色应该是红润。
2. 舌头:舌头对应脾胃,脾胃主要消化吸收,舌面的润不润泽,苔草的情况可以反映出脾胃的健康状况。
3. 舌根:舌根对应肾脏,肾主水液,肾主骨,所以舌根部位的形态和色泽情况可以反映出肾脏是否健康。
4. 舌体两侧:舌体两侧对应肝胆,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往往可以反映出舌体两侧出现的异常情况。
5. 舌体中部:舌体中部对应脏腑的阴阳之气,舌中部的苔草情况也是反映出脏腑阴阳气的重要指标。
三、舌诊常见病症1. 舌红:舌头颜色红润过盛,往往意味着体内热盛,往往伴有口干咽燥、烦躁不安等症状,可以考虑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2. 舌胖:舌头偏大、舌质肥厚,往往意味着肾阴亏虚和痰湿之病,可以考虑滋阴清热、祛痰健脾的中药治疗。
3. 舌瘦:舌头发干,舌体呈红色,往往伴有口干舌燥、失眠多梦等症状,可以考虑滋阴养血、清热安神的中药治疗。
4. 舌苔:舌头上的苔草出现厚、腻、黄等情况,往往伴有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可以考虑祛湿健脾、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四、舌诊的注意事项1. 环境光线:在进行舌诊时,要注意选择一个明亮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观察舌头的情况。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诊断学--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7249dc28a2161479171128b4.png)
三 舌态
正常舌态伸缩自如,运动灵活,为脏腑 机能旺盛,气血充足,经脉调匀。
舌态变化常见的有: 痿软 强硬 歪斜 颤动 吐弄 短缩
(一)、痿软舌
特点: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意义:伤阴或气血两虚。 机理:由于气血不足,阴液
亏损,舌体肌肉筋脉失养 而废弛,致舌体痿软。
若红绛而痿软,少苔 无苔,为热病后期伤阴, 或内伤阴虚火旺;若舌干 红而痿软,为肝肾阴虚; 若淡白无华而痿软,多为 久病气血虚衰。
3 气候环境因素:舌象可随气候寒热燥湿而有相 应变化。
注意:要把生理变异与疾病前期征象区别开耒, 属生理变异者,多长期不变而无任何不适。
第二节 望舌质
舌质即舌体,望舌质包括望舌 质的神、色、形、态及舌下络脉五 个方面。舌神指舌质的荣枯。
(一)察舌神
荣舌
枯舌
舌质红活,鲜明润泽 运动灵活 正气未伤
舌质暗滞,枯涩, 运动失灵 津液耗竭 气血大亏
(三)、点剌
特征:点、刺常常并见,合称点刺舌。
点:鼓起于舌面之红色或紫红色星点,大者曰星, 小者曰点。大者红星舌,小者称红点舌。
刺:乳头增大高突形成尖峰,状如芒刺,抚之棘 手,呈红色或黄黑色点刺,亦称芒刺舌。
点刺 舌舌
点刺舌
意义:脏腑阳热亢盛或血分热盛。 可根据点刺的部位了解热在何 脏何腑,亦可察点刺颜色以估 计气血运行情况及疾病深浅程 度。
(4)其他如外伤、酒毒以及先天性心 脏病等,亦可见青紫色。
(二) 舌形
舌形变化常见的有: 老嫩 胖瘦 点剌 裂纹 齿痕
(一)、老嫩
特点:舌体坚毅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色较暗 者为老舌;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 淡者为嫩舌。
老
嫩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8299eb5022aaea998f0f6c.png)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中医执考考生复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一、舌诊(1)舌诊的内容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
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o老舌:实证o嫩舌:虚证。
o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盛虚浊相搏上渍。
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o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o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o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o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o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
o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o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o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o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o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o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
o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
气血两虚、热极动风。
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
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医,学教育网整理。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中医诊断学-舌象
![中医诊断学-舌象](https://img.taocdn.com/s3/m/f100830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c.png)
中医诊断学-舌象《中医诊断学》望舌部分知识在《中医诊断学》中属于重点、难点,知识比较琐碎,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较多,考试的时候也经常考;为了方面大家记忆,在这里单独把“舌色变化”部分知识拿出来呈现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使大家对这部分知识能够做到过目不忘。
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一)淡白舌(1)表现特征:淡白舌指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甚至全无血色者(枯白舌)的表现。
(2)临床意义: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脱血夺气,气血两亏,血不荣舌,或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致使血液不能充分营运于舌质中,故舌色浅淡。
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则显枯白无华。
1)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水湿内停。
2)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亏。
(二)淡红舌(1)表现特征:淡红舌指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的表现。
(2)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多见于正常人,或病之轻者。
淡红舌为心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若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舌色仍可保持正常。
(三)红舌(1)表现特征:舌色较淡红色为深,甚至呈鲜红色的表现。
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
(2)临床意义:红舌主实热、阴虚。
血得热则行,热盛则气血沸涌,舌体脉络充盈;或阴液亏虚,虚火上炎,故舌色鲜红。
1)舌色稍红,或舌边尖略红:多属外感风热表证初期。
2)舌色鲜红,舌体不小,或兼黄苔:多属实热证。
3)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
4)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5)舌体小,舌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属虚热证。
(四)绛舌(1)表现特征:绛舌指舌色较红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的表现。
(2)临床意义: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来。
其形成是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而瘀滞,或虚火上炎,舌体脉络充盈。
1)舌绛有苔,或伴有红点、芒刺:多属温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中医学》舌诊要点
![《中医学》舌诊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3f201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3.png)
《中医学》舌诊要点舌诊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诊,诊断学名词。
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
观指标。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中文名舌诊外文名tongue diagnosis分类裂纹舌、胖大舌等中医诊断指标舌诊来源《辨舌指南》简介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进行舌诊时应将舌质和舌苔辨证结合,一般情况下二者反映病变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现象出现,这就需要综合分析,全面衡量,参考其他证候,做出正确的判断。
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诊舌的注意事项:1.光线影响光线的强弱与色调,对颜色的影响极大。
望舌应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如在夜间或暗处,用日光灯为好,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面对有色的门窗。
2.饮食或药品影响饮食及药物可使舌象发生变化,过冷过热的饮食及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色发生改变。
过食肥甘之品及服大量镇静剂,可使舌苔厚腻。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有齿痕,睡觉时张口呼吸者,可以使舌苔增厚等,临床上应仔细甄别,以免误诊。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2)望诊·望舌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2)望诊·望舌](https://img.taocdn.com/s3/m/fb616b6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2.png)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2)望诊·望舌二、望舌一,舌诊原理与方法(一)舌诊原理舌为一肌性器官,由黏膜和舌肌组成,它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呈扁平而长形。
其主要功能是辨别滋味,调节声音,拌和食物,协助吞咽。
舌由肌肉、血脉和经络所构成,三者都与脏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1)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
(2)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故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
2,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舌为脾之外侯,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
舌苔是禀胃气而生,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故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的生化之源,故舌象亦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代表了全身血气津液的盛衰。
3,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1)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2)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狭舌本。
(3)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4)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5)其他脏腑组织,由经络沟通,也直接,间接与舌产生联系。
4,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舌质:多侯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舌苔:多侯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舌尖: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
舌尖红赤或溃疡,多为心火上炎;舌体两侧出现青紫斑点,多为肝经气滞血瘀;苔舌见厚腻苔,多见于脾失健运所致的湿浊,痰饮,食积等;苔舌苔出现剥脱,在舌中多为胃阴不足,在舌根多为肾阴虚等。
5,舌可反映气血津液的盛衰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
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盈亏和运行状态有关。
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
(二)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舌诊以望诊为主,有时还须结合闻诊、问诊和扪摸楷刮等方法进行全面诊察。
1,舌诊方法(1)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望舌时,医生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https://img.taocdn.com/s3/m/8529d36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2.png)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分类细目临床意义具体望舌质望舌质淡白舌主阳气虚和气血亏虚湿润:脾虚水停少津:阳气虚光莹:气血亏虚淡红舌气血调和红舌主热舌红苔黄:实热舌红少苔:热伤阴绛舌主热盛热毒深重:营分阴虚火旺青紫舌主瘀血淡紫而润:寒湿绛紫而干:热盛肿胀:邪热挟酒毒望舌形老嫩实;虚胖瘦胖大湿瘦小肿胀红:热毒红紫:心脾积热青紫:邪热挟酒毒点刺热裂纹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浸齿痕脾虚湿盛望舌态痿软舌阴虚;气血不足僵硬舌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颤抖舌中风先兆㖞斜舌中风先兆吐弄舌心脾积热短缩舌寒凝;痰阻;血虚;津少望舌苔望苔质厚薄润燥滑苔:水湿腻腐痰饮、食积腻:湿腐苔:食积剥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气血不足望苔色白苔薄白:主表证润:风寒干:风热厚白:痰浊黄苔热灰黑苔主瘀血阴寒内盛里热炽盛脉纲脉名脉象主病浮脉类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表证;虚阳外越洪浮大有力(波涛汹涌,来盛去衰)阳明气分实热;邪盛正衰濡浮细软虚证;湿证散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元气离散芤浮大中空失血,伤阴革浮大弦急而空亡血;失精;半产;漏下沉脉类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里证伏推筋著骨邪(闭)厥(证)痛(极)牢沉、实、大、弦、长阴寒内结;症瘕积聚;疝气弱沉细软气血不足;阴气不足迟脉类迟不足四至寒(虚,实);实热结聚(阳盛革阴)缓一息四至,怠缓湿证;脾胃虚弱涩往来艰涩,轻刀刮竹精伤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结缓而中止,止无定数阴寒气结;寒凝血瘀;气血虚衰数脉类数五至以上热证(虚,实);里虚证促急而中止,止无定数阳盛实热;气血痰食;脏器虚衰疾七、八至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动如豆,厥厥动摇,关部尤显痛证;惊恐虚脉类虚无力虚微极细极软气血大伤;亡阳细细如线,应指明显虚证;湿证代中止,止有定数脏衰;跌打;惊恐痛短首尾俱短,不及本尾气病(虚,瘀)实脉类实有力实证滑入盘走珠痰、食、热紧如转绳索,紧搏抗指寒、食、痛长超过本位阳实、热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胃气衰败以上内容来源于张凤瑞视频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b2148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a.png)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来判断人体内脏功能的变化及病理情况。
以下是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1. 舌苔的颜色:- 白苔:表示气血虚弱,阳气不足。
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虚等情况。
- 黄苔:表示湿热内蕴,常见于湿热病变、黄疸等情况。
- 黑苔:表示病邪内陷,常见于热毒病变、中毒等情况。
- 脱苔:表示气血亏虚,阳气亢盛。
常见于虚热亢盛、津液不足等情况。
2. 舌苔的厚度:- 厚苔:表示病邪重症,常见于湿热病变、痰饮内蕴等情况。
- 薄苔:表示气血亏虚,阳气亢盛。
常见于气虚、阳虚等情况。
3. 舌质的颜色:- 淡红舌:表示气血不足,阳气不足。
常见于气虚、血虚等情况。
- 暗红舌:表示湿热病变,火热病邪内蕴。
常见于湿热病变、炎症等情况。
- 红绛舌:表示热症体质,炎热病邪侵袭。
常见于实热、炎热等情况。
- 淡白舌:表示气血虚弱,阳气不足。
常见于气虚、贫血等情况。
4. 舌体形态:- 舌红:表示病邪内炽,热症病变。
常见于热病、炎症等情况。
- 舌胖大:表示湿痰重浊,脾胃湿气重。
常见于湿痰、脾胃虚弱等情况。
- 舌紫:表示血液循环障碍,气血瘀滞。
常见于血液循环不畅、气滞血瘀等情况。
- 舌细长:表示气血不足,阳气不足。
常见于气虚、血虚等情况。
舌诊作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方法,需要结合其他病症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准确的辨证施治。
在舌诊过程中,对于舌苔的颜色、舌苔的厚度、舌质的颜色以及舌体形态等要素的观察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对于中医诊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知识要点!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0bee6701f69e3143329427.png)
一、舌诊的方法1.诊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伸舌姿势: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2.诊舌的方法:观察的一般顺序是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
二、正常舌象1.特征:淡红舌、薄白苔。
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干湿适中。
2.意义: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望舌体:一、舌色1.淡红舌:特征--舌体淡红而润泽。
意义--正常人气血调和的征象;外感病初起,病情较轻浅,尚未伤及气血、脏腑。
2.淡、白舌: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多红少,称为淡舌;舌色白,全无血色,称为枯白舌。
意义--主气血两虚,主阳虚。
3.红、绛舌:特征——舌色较正常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色者,称为绛舌。
意义——主热证。
舌色愈红,热势愈甚。
绛舌比红舌热深。
成因--邪热亢盛;热入营血;阴虚火旺。
主病规律——(1)红绛有苔--实热证。
(2)红绛无苔或少苔--虚热证。
4.青、紫舌:特征——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在舌色中泛现青紫色,称为青紫舌。
舌淡而泛现青紫色,称为淡青紫舌;红绛舌泛现青紫色,称为紫红或绛紫舌;舌面局部见青紫色斑点,不高于舌面,称为“瘀斑舌”或“瘀点舌”。
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
成因——阴寒阳虚;热入营血;气滞或气虚;暴力外伤。
主病规律:(1)舌色淡紫或紫暗而湿润——阳虚阴盛或气虚气滞。
(2)舌紫绛苔少而干——营血热甚。
(3)青紫肿大——中毒。
(4)舌色青——寒凝血瘀二、舌体的形质1.荣、枯:是估计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依据。
荣舌——舌质滋润,红活鲜明。
为有神,主病吉。
枯舌——舌质干枯,色泽晦暗,缺少血色。
属无神,主病凶。
2.老、嫩:是判断虚实的标志之一。
老舌——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色较暗。
主实证。
嫩舌——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舌诊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051cb551192e45361066f5aa.png)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
第一节舌诊概说一、舌的形态结构舌体肌肉、血脉组成舌舌苔丝状乳头形成(胃气所生)舌底舌下静脉等二.舌诊的原理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足三阴经、心经连于舌;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肝肾。
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盈亏和运行有关;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输布有关。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望舌的体位,伸舌的姿势。
(二)诊舌的方法。
(三)诊舌的注意事项。
二、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一)舌诊的内容1.诊舌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方面的变化。
诊舌体包括舌体的色、形、态、神。
诊舌苔包括苔质、苔色。
2.舌体和舌苔综合分析的意义:舌质主要是反映机体脏腑虚实、气血盛衰;舌苔可以分析病邪的深浅,邪正的消长。
舌苔和舌质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疾病的本质,故能互为补充。
(二)正常舌象1.正常舌象的特征淡红舌、薄白苔。
即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干湿适中。
提示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2.舌象的生理变异正常舌象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可以产生生理性变异。
变异因素有年龄、体质、性别、气候等。
正常生理变异的舌象有先天性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
第二节望舌质一、舌色舌色有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1.舌象特征:舌体淡红而润泽。
2.临床意义:正常人气血调和的征象;外感病初起,病情较轻浅,尚未伤及气血、脏腑。
(二)淡白舌1.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称为淡舌;舌色白,几无血色,称为枯白舌。
2.临床意义:(1)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舌面润而不滑。
(2)阳虚: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舌面滑润。
(三)红舌1.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红,呈鲜红色。
2.临床意义:主热证。
包括邪热亢盛(实热证)、阴虚火旺(虚热证)(四)绛舌1.舌象特征: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
2.临床意义:主热证。
包括里热亢盛(实热证)、阴虚火旺(虚热证)和热入营血。
中医诊断学——舌诊速记
![中医诊断学——舌诊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140359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7.png)
中医诊断学——舌诊速记一、舌诊(1)舌诊的内容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
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老舌:实证·嫩舌:虚证。
·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盛虚浊相搏上渍。
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
·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
·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
气血两虚、热极动风。
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
【医学】医学笔记——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
![【医学】医学笔记——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34be7a7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2.png)
【医学】医学笔记——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舌诊(舌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淡红舌舌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常人,气血调和。
病轻。
淡白舌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气血两虚、阳虚、寒实①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
②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属阳虚水湿内停。
③寒实或亡阳枯白舌舌色白,几无血色主脱血夺气,病情危重红舌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
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舌两边主实热、阴虚①外感风热表证初起:舌色稍红,或仅舌边尖略红②实热证:舌体不小,色鲜红③心火上炎:舌尖红④肝经有热:舌两边红⑤虚热证:舌体小,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绛舌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主热盛、阴虚火旺①热入营血:舌绛有苔②阴虚火旺: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③血瘀:舌绛少苔而润紫舌①全紫舌:全部紫色,或局部青紫斑点②淡紫舌:淡而泛现青紫③紫红舌:红主血行不畅(热极、寒极、血瘀、酒毒)①瘀血:全舌青紫,或有紫色斑点②青紫舌:血脉凝滞,阴寒凝滞,热毒炽盛,外伤③淡紫舌:阴寒内盛、血瘀、阳衰而泛现紫色④绛紫舌:绛而泛现紫色⑤斑点舌:局部青紫色斑点④紫红舌、绛紫舌:干枯少津,为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气血壅滞舌诊(舌形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实证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虚证胖舌舌淡胖嫩(阴证)脾肾阳虚舌红胖大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舌肿胀色红绛心脾热盛,热毒上壅先天性舌血管瘤无全身辩证意义瘦舌瘦薄舌气血阴液不足舌体瘦薄而色淡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阴虚火旺,津液耗伤点刺舌舌红而生芒刺气分热盛点刺色鲜红血热内盛,阴虚火旺点刺色绛紫热入营血舌尖生点刺心火亢盛舌边生点刺肝胆火盛舌中生点刺胃肠热盛裂纹舌舌红降而有裂纹热盛伤津舌淡白而有裂纹血虚不润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脾虚湿盛若生来舌面上就有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称先天性舌裂齿痕舌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寒湿壅盛,阳虚水湿内停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脾虚或气虚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湿热痰浊壅滞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边有轻微齿痕先天性齿痕舌舌诊(舌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痿软舌伤阴气血俱虚舌痿软,淡白无华气血俱虚舌痿软,红绛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热灼津伤舌绛而痿:阴亏已极舌红干而渐痿肝肾阴亏强硬舌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阴亏已极舌强硬,色红绛少津邪热炽盛舌强硬、胖大兼厚腻苔风痰阻络舌强,语言蹇涩,伴肢麻、眩晕中风(先兆)歪斜舌中风、喑痱、中风颤动舌肝风内动(热盛、阳亢、阴亏、血虚)久病舌淡白,颤动血虚动风新病舌绛,颤动热极生风舌红少津,颤动阴虚动风、肝阳化风酒毒内蕴吐弄舌心脾有热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热甚动风先兆小儿智力发育不全短缩舌寒凝筋脉气血俱虚热极伤津痰浊内阻舌短缩,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寒凝筋脉,或气血俱虚舌短缩而胖,苔黄腻脾虚,痰浊舌短缩,红绛干燥热盛伤津先天性舌系带过短舌诊(苔质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薄、厚苔邪正盛衰和邪气深浅薄苔正常舌苔厚苔痰湿、食积、里热由薄转厚:邪气渐盛,表邪入里,为病进。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内容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bf17eb1b0717fd5360cdc25.png)
脾虚湿困阻滞气机食积舌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滞痰热湿热暑温湿温食滞苔黄厚腻脾胃湿热气聚上泛苔白厚腻口中发甜痰浊寒湿内阻气机苔白滑腻舌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可见舌质
内容
神
分类
有神 无神 淡白舌
定义及辨别
荣润红活,有生气,有光泽。 枯晦死板,无生气,失光泽。 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甚至全无血色。 善候 恶候 虚证
主证
望 舌 质
舌 诊 的 内 容
望 舌 苔
气血两虚 (淡白光莹,舌体瘦薄) 阳虚寒湿 (淡白湿润,舌体胖嫩) 淡红舌 舌色淡红,白里透红,明润光泽。 正常舌象,气血调和 实热 (鲜红起芒刺,兼有黄厚苔) 红舌 舌色鲜红,较常色红。 热证 虚热 (鲜红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 外感热病:热入营血 (舌绛有苔或有红点、芒刺) 色 热证 绛舌 舌色深红,较红舌红。 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 血瘀 内伤杂病:血瘀 (舌绛少苔而津润) 舌色浅红而带蓝,或淡红而带青;紫舌分淡紫、绛紫和青紫 寒证 寒凝血瘀 (淡紫或青紫湿润) 紫舌 。(紫为红、蓝合成的颜色) 热证 热盛伤津 (绛紫而干枯少津) 舌色如皮肤上暴露之“青筋”,缺少红色,如水牛之舌。 阴寒证 寒凝阳郁 (全舌发青) 青舌 (青为淡蓝之色) 瘀血证 瘀血内阻 (舌边发青) 实证 老舌 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 老嫩 虚证 嫩舌 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淡白胖嫩苔水滑) 胖大舌 舌体大于正常,伸舌满口,多伴齿痕。 水湿痰阻 脾胃湿热,痰热内蕴 (舌红胖大苔黄腻) 胖瘦 气血两虚 (瘦薄而色淡) 瘦薄舌 舌体瘦小而薄。 气阴不足 阴虚火旺 (瘦薄而色红绛且干燥) (红点)温毒入血,热毒乘心,湿热蕴血分 点是突起于舌面的红色、白色或黑色星点。 红点/星舌 脏腑热极 (白点)脾胃气虚,热毒攻冲,糜烂之兆 点刺 大为星,红星舌;小为点,红点舌 形 血分热盛 (黑点)血中热盛,气血壅滞 芒刺舌 刺是突起于舌面的软刺及颗粒,高起如刺,摸之棘手。 (舌尖)心火亢盛;(舌边)肝胆火旺;(舌中)胃肠热盛 血虚:血虚不润 (淡白舌有裂纹)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 裂纹 裂纹舌 阴血亏损 阴虚:热盛伤阴 (红绛舌有裂纹) (裂沟中有舌苔覆盖者为先天性裂纹舌) 脾虚:脾虚湿侵 (淡白胖嫩齿痕舌有裂纹) 脾虚或气虚 (淡红+齿痕) 齿痕 齿痕舌 舌体边缘有牙齿的痕迹,常与胖大舌同见。 脾虚湿盛 寒湿壅盛,阳虚水停 (淡白胖大而润+齿痕) 脾胃损伤,气血亏极 (淡白而光莹) 光莹 光莹舌 舌面光洁如镜,光滑无苔,又称“光滑舌”、“镜面舌”。 胃阴枯竭 水涸火炎,胃肾阴枯 (红绛而光莹) 气血俱虚 (久病舌淡而痿) 久病:虚损 软 痿软舌 舌体软弱无力,而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阴亏已极 (久病舌绛而痿) 暴病:热灼 热灼津伤 (新病舌干红而痿) 热入心包,舌无主宰;高热伤津,筋脉失养(舌红绛少津) 外感:热邪 硬 强硬舌 舌体板硬强直,失其柔和而运动不灵。 风痰阻络,舌脉失养。 (舌胖苔厚腻) 内伤:风痰 中风或中风先兆。 (舌淡红或青紫,舌强语言謇涩) 肝风夹痰 肝风发痉 (舌紫红势急者) 歪 歪斜舌 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 痰瘀阻络 中风偏枯 (舌淡红势缓者) 血虚生风 (舌质淡白而颤) 虚损 态 颤 颤动舌 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 阴虚动风 (舌红少苔而颤) 动风 热极生风 (舌质红绛而颤) 寒凝筋脉,舌脉挛缩 (舌淡白或青紫而湿润) 热盛伤津,舌脉挛急 (舌红绛干燥而短缩) 缩 短缩舌 舌体紧缩不能伸长。 危重征候 痰浊内阻,经气阻滞 (舌胖苔滑腻而短缩) 气血亏极,舌失充养 (舌淡白胖嫩而短缩) 吐舌:舌伸出口外,不立即回缩。 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吐舌) 吐 吐弄舌 心脾有热 弄舌:舌反复吐而即回,或舌舐口唇四周,掉动不宁。 中风先兆或小儿智力发育不全 (弄舌) 实热内踞,痰火扰心 (舌色深红,舌体肿满,坚敛干燥) 纵 弛纵舌 舌体伸长于口外,回缩困难,流涎不止。 实热、气虚 气虚之证 (舌体舒宽,麻木不仁) 薄苔 苔质的薄厚,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病邪的盛衰 外感表证,内伤轻证;正常舌苔 薄厚 厚苔 透过舌苔能隐隐看到舌质者为薄苔;“不见底”者为厚苔。 病势的进退 痰湿食积,病邪入里 润苔 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正常舌苔;津液未伤 津液的盈亏 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 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滑。 润燥 邪气的进退 热盛伤津、燥气伤肺;阴液亏耗;阳虚气不化津 燥苔 舌苔水分特少,望之干枯,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糙苔 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无,扪之糙手,甚则颗粒粗糙如砂石。 热盛伤津之重证 脾虚湿困,阻滞气机,食积 (舌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滞) 湿浊内蕴 痰热湿热,暑温湿温,食滞 (苔黄厚腻) 腻苔 苔质致密,颗粒细腻,中厚边薄,如涂有油腻状粘液,揩之不去。 阳气被遏 脾胃湿热,气聚上泛 (苔白厚腻,口中发甜) 腻腐 痰浊寒湿,内阻气机 (苔白滑腻) 苔质疏松,颗粒粗大,边中皆厚,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易去。 阳热有余 食积胃肠,痰浊内蕴 (腐苔) 苔质 腐苔 (脓腐苔:舌上粘厚一层,有如疮脓) 蒸腾食浊 内痈(肺痈:白腐苔;胃痈:黄腐苔;肝痈:灰紫腐苔) 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可见舌质。 胃气阴虚 阴虚 (舌红苔剥或地图舌) 剥落 剥苔 根据舌苔剥脱的部位分:前剥苔,中剥苔,后剥苔。 气血两虚 血虚或气血两虚 (舌淡苔剥或类剥苔) 根据舌苔剥脱的范围分:花剥苔,镜面舌,地图舌;类剥苔 判断预后 正气已伤,痰浊未化 (花剥而兼腻苔) 全苔 舌苔遍布舌面。 邪气散漫,痰湿中阻 邪入未深,胃气先伤 (舌苔偏于舌尖部) 偏全 舌所候脏腑 外邪虽退,胃滞依然 (舌苔偏于舌根部) 偏苔 舌苔仅布于舌面之某部位。 有邪气停聚 素有痰饮,胃肠积滞 (舌苔仅见于舌中) 肝胆湿热,半表半里 (舌苔偏左或偏右) 真苔 舌苔的真假,以有根无根为标准。 判断疾病的 新病真苔,为胃气壅实,病较深重;久病真苔,为胃气尚存 真假 假苔 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为真苔;苔不着实,刮之即去为假苔 轻重与预后 新病假苔,为邪浊渐聚,病情尚轻;久病假苔,为胃气匮乏 (薄白润苔)正常舌象;表证初起;里证病轻;阳虚内寒 薄白苔 苔白而薄,透过舌苔可以看到舌体。 (薄白滑苔)外感寒湿;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正常舌象 (薄白干苔)外感风热 白苔 表证寒证 (苔白厚腻)湿浊、痰饮、食积 湿证热证 厚白苔 苔白而厚,透过舌苔不能看到舌体。 (苔白厚干)热盛伤津 (苔白如积粉--积粉苔)瘟疫或内痈,为湿浊与热毒相结 苔色 按颜色分 淡/微黄苔、深/正黄苔、焦/老黄苔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 薄黄苔:苔黄而质薄。 热势轻浅,风热表证或风寒入里化热 黄苔 里证热证 按苔质分 黄滑苔:苔淡黄而润滑多津。 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气血亏虚,复感湿热 黄腻苔:苔黄而质腻。 湿热或痰热内蕴,或食积化腐 苔灰黑而燥裂。 里热炽盛 (里热证)热极津枯 灰黑苔 润燥辨寒热 苔灰黑而滑润。 阴寒内盛 (寒湿证)阳衰寒盛,痰饮内停
舌诊归纳总结
![舌诊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937d5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f.png)
舌诊归纳总结
一、舌质颜色
舌质颜色是舌诊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正常的舌质颜色应该呈现淡红色,润泽有光泽。
如果舌质颜色出现异常,比如偏红、偏白或者紫黯,则可能表示体内有热、气血不足或者瘀血阻滞等病理变化。
二、舌苔厚薄
舌苔的厚薄可以反映人体内的邪气盛衰和正气强弱。
正常的舌苔应该薄白而湿润,如果舌苔过厚或者过薄,或者出现剥落的情况,则可能是由于脾胃不和、湿邪内阻或者胃阴不足等原因所致。
三、舌体形态
舌体的形态变化也是舌诊中的重要观察指标。
如果舌体胖大、有齿痕,则可能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如果舌体瘦小、干燥,则可能是由于胃阴不足或者精血亏虚所致。
四、舌脉变化
舌脉的变化也是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如果舌脉出现粗细不均、曲张不柔的情况,则可能是由于气血不畅或者瘀血阻滞所致。
五、舌面津液
舌面津液的多少和质地也是舌诊的重要观察指标。
正常的舌面津液应该润泽适中,如果津液过多或者过少,或者出
现粘腻的情况,则可能是由于体内湿邪过重或者阳气不足所致。
六、舌下脉络
舌下脉络的变化也是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如果舌下脉络出现曲张、紫暗的情况,则可能是由于气血不畅或者瘀血阻滞所致。
七、舌质纹理
舌质纹理的变化也是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如果舌质纹理粗糙、不规整,则可能是由于气血不足或者痰湿内阻所致。
八、舌苔颜色
舌苔的颜色变化也是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如果舌苔颜色出现异常,比如黄苔或者白苔,则可能是由于体内热邪过重或者寒邪过重所致。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诊断学-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f9d9a4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9.png)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边-肝胆 舌根-肾
望舌注意事项
1.光线充足,自然光线 2.自然伸舌,不可用力太过 用力或时间过长-充血 3.辨别染苔 ➢ 牛奶、乳汁-白 ➢ 花生、瓜子、杏仁、黄豆-腐腻苔 ➢ 咖啡、色酒果汁、杨梅-黑褐色 ➢ 蛋黄、V、柿子、桔子、有色糖果-黄色 ➢ 药物等
3)瘦薄:多见于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4)裂纹:多见于热盛、气血不足(先天裂 纹舌除外)
5)齿痕:多见于脾虚 6)芒刺:多见于邪热内盛
(3)望舌态
1)强硬:多见于中风先兆
2)痿软:多见于气血虚极、阴亏至极、热灼 津液
3)颤动:多见于热极生风、肝风内动、酒 精中毒、心脾两虚
4)歪斜: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5)吐弄:多为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6)短缩:多为热病(天生舌短者除外)
2.望舌苔
(1)望苔色 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 表证-薄白苔 • 寒证-白厚苔 • 湿证-白腻苔
2)黄苔:多主热证、里证(从黄的程度辨别 热的的轻重)
薄黄
黄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焦黄
黄腻
3)灰苔:多主痰湿、里证 4)黑苔:主里热重证、寒盛证
(2)望苔质
1)厚薄: 薄苔为疾病初起,厚苔为病情较重。 由薄变厚-病情由轻转重 由厚变薄-病情由重转轻
2)润燥: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 由润转燥-热势加重,津液耗伤,病情发展 由燥转润-热邪渐退,津液恢复,病情好转
3)腐腻: 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而厚,刮之易去-腐苔 颗粒细腻,粘滑不易刮去-腻苔
4)剥落:-胃气胃阴之存亡 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光剥苔(镜面舌) 舌苔部分剥落,界限清楚-花剥苔 大面积脱落,形似地图-地图舌
3.舌诊的临床意义
中医舌诊笔记总结
![中医舌诊笔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e7fc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a.png)
中医舌诊笔记总结中医舌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我对中医舌诊的笔记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舌诊的基本原理1.舌为脾之外候:中医认为,舌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活动自如;脾胃功能异常,则舌体可能出现各种异常变化。
2.舌为心之苗:心主神明,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心火亢盛,则舌红、舌尖红或生疮。
3.舌诊反映全身状况:舌诊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等全身状况,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舌诊的主要观察内容1.舌体:观察舌头的形状、大小、厚薄、活动度等。
2.舌色:舌头的颜色反映了人体的血液和内脏的状态。
常见的舌色有淡红、淡白、红、绛、青、紫等。
3.舌苔: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层薄膜,其颜色、厚薄、湿度等可以反映人体的寒热、虚实等状态。
4.舌质:舌质指的是舌头的湿润度、有无裂纹、点刺等。
三、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1.淡红舌:舌色淡红,舌苔薄白,提示身体健康,气血调和。
2.淡白舌:舌色淡白,提示气血不足,阳虚。
3.红舌:舌色较红,提示体内有热,阴虚火旺。
4.绛舌:舌色深红,舌苔黄燥,提示内热炽盛,伤津耗液。
5.青紫舌:舌色青紫,提示血液循环不畅,血瘀。
6.裂纹舌:舌面上有裂纹,提示脾胃虚弱,阴虚。
7.点刺舌:舌面上有红色点刺,提示脏腑热毒。
四、舌诊的临床应用1.辨证论治:根据舌诊的结果,结合脉诊、问诊等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辨证论治。
2.预测疾病转归: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预测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3.指导用药:根据舌诊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总结:中医舌诊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特征,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一),教你学会怎么望舌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一),教你学会怎么望舌](https://img.taocdn.com/s3/m/4c85821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5.png)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一),教你学会怎么望舌一、舌诊原理(一)脏腑经络联系于舌1.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①心主血脉,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
②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
2.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①脾开窍于口。
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
②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3.其他脏腑经络与舌的联系①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②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③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④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二)舌面的脏腑分候1.以五脏划分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心属脾胃,舌根属肾。
2.以胃经划分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
此法适用于胃病的诊断。
3.以三焦划分如以舌尖诊察上焦(心肺),舌中诊察中焦(脾胃),舌根诊察下焦(肝肾)。
此法适用于温热病的诊断。
(三)气血津液充养于舌①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有关。
②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
③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病邪性质的寒热。
二、望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舌诊的方法1.望舌的顺序(1)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
(2)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
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
2.刮舌与揩舌(1)刮舌方法: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
判断虚实: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质——里有实邪。
刮之即去,舌体明净光滑——虚证。
(2)揩舌方法:用消毒棉签蘸少许清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
(3)意义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二)舌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的影响望舌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如在夜间或暗处,用日光灯为好,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有色光源对舌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第三单元舌诊细目一舌诊原理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1)舌为心之苗,心主神明。
(2)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4)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5)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6)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2.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3)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4)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5)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6)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细目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为: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细目三望舌质要点一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二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临床意义:实证。
2.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虚证。
3.胖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①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③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心脾热盛。
4.瘦舌:主气血阴液不足。
①舌体痩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②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多为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5.点、刺舌:(1)临床意义: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6.裂纹舌:阴血亏损。
①舌红绛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②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③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属脾虚湿侵。
7.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停证。
①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③舌红肿胀而有齿痕: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④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可为先天性齿痕。
小结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三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痿软舌:伤阴,或气血倶虚。
①舌淡白而痿软:多是气血俱虚。
②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是热灼津伤。
③久病舌绛少苔或无苔而痿软:多见于外感病后期,热极伤阴,或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2.强硬舌: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①舌红绛少津而强硬:多因邪热炽盛。
②舌胖大兼厚腻苔而强硬:多见于风痰阻络。
③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多为中风先兆。
3.歪斜舌: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4.颤动舌:肝风内动①久病舌淡白而颤动:多属血虚动风。
②新病舌绛而颤动:多属热极生风。
③舌红少津而颤动:多属阴虚动风。
④酒毒内蕴,亦可见舌体颤动。
5.吐弄舌:心、脾二经有热所致6.短缩舌:危重证候的表现。
小结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四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等改变,血瘀的征象。
舌下络脉短而细,舌色偏淡者,多属气血不足,脉络不充。
细目四望舌苔要点一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1.(1)薄、厚苔①薄苔:属正常舌苔;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
②厚苔:主邪盛入里,或痰湿、食积等。
(2)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①舌苔由薄转厚: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
②舌苔由厚转薄: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
2.润、燥苔润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津液未伤滑苔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主寒证、主湿证、主痰饮燥苔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津液已伤糙苔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津液全无热盛伤津之重症3.腻苔:指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边周薄者。
主湿浊内蕴。
4.腐苔:指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者。
主痰浊、食积;5.剥落苔①舌红苔剥:多为阴虚。
②舌淡苔剥或类剥: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
③镜面舌而舌色红绛:胃阴枯竭,胃乏生气。
④舌色白如镜,甚至毫无血色: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
6.偏、全苔①偏苔:提示舌所分候的脏腑有邪气停聚。
②全苔:主邪气散漫。
多为痰湿阻滞之征。
7.真、假苔①真苔:病之初期、中期—胃气壅实,病邪深重;久病—胃气尚存。
②假苔:新病—病情较轻;久病—胃气匮乏,病情危重。
小结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要点二望苔色的内容及临床意义1.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湿证。
特殊情况下,也主热证。
(1)薄白苔:正常舌象、表证初期、里证病轻、阳虚内寒。
(2)苔薄白而滑:外感寒湿、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3)苔薄白而干:外感风热。
(4)苔白厚腻: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5)苔白厚而干:痰浊湿热内蕴。
2.黄苔:主里证、热证。
(1)薄黄苔: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2)苔淡黄而滑润多津(黄滑苔):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3)苔黄而干燥,甚至干裂:邪热伤津、燥结腑实。
(4)苔黄而腻:湿热、痰热内蕴、食积化腐。
3.灰黑苔: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1)苔灰黑而湿润:阳虚寒湿内盛、痰饮内停。
(2)苔灰黑而干燥:热极津伤。
(3)苔黄黑(霉酱苔):胃肠素有湿浊宿食,积久化热,或湿热夹痰。
2.黄苔:主里证、热证。
(1)薄黄苔: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2)苔淡黄而滑润多津(黄滑苔):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3)苔黄而干燥,甚至干裂:邪热伤津、燥结腑实。
(4)苔黄而腻:湿热、痰热内蕴、食积化腐。
小结望苔色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及临床意义要点一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淡白舌黄腻苔者: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
红绛舌白滑腻苔: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气分有湿;或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或饮食积滞。
例题:1.循喉咙、夹舌本的是()A.手少阴心经B.足太阴脾经C.足厥阴肝D.足少阴肾经E.足太阳膀胱『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2.淡白舌黄腻苔,证属()A.外感风热B.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C.营分有热,气分有湿D.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E.饮食积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苔淡黄而滑润多津(黄滑苔):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3.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A.外感风热B.肝经有热C.热入营血D.阴虚火旺E.瘀血阻滞『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阴虚火旺。
4.强硬舌可见于()A.气血倶虚B.阳虚C.热入心包D.心、脾有热E.血瘀『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强硬舌: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①舌红绛少津而强硬:多因邪热炽盛。
②舌胖大兼厚腻苔而强硬:多见于风痰阻络。
③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多为中风先兆。
5.久病舌淡白而颤动,提示()A.血虚动风B.热极生风C.阴虚动风D.酒毒内蕴E.疫毒攻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久病舌淡白而颤动:多属血虚动风。
6.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多属()A.食积B.气血不足C.阳虚D.痰湿E.血瘀『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等改变,血瘀的征象。
7.舌苔由薄转厚,提示()A.食积B.痰湿C.病进D.病退E.血瘀『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①舌苔由薄转厚: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
②舌苔由厚转薄: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
8.舌苔灰黑而湿润,多提示()A.阳明热盛B.热盛伤津C.阳虚寒湿内盛D.脾胃湿热E.血瘀内阻『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苔灰黑而湿润:阳虚寒湿内盛、痰饮内停。
A.热盛伤津B.血虚不润C.阳虚水湿内停D.湿热痰浊壅滞E.阴虚火旺9.舌淡白而有裂纹,多属()10.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1、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2、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A.气血两虚B.血分热盛C.阴虚火旺D.痰热内蕴E.心火亢盛11.舌红胖大多属()12.舌体痩薄而色淡多属()『正确答案』DA『答案解析』1、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2、舌体痩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A.气血不足B.气阴两伤C.胃气匮乏D.胃阴枯竭E.津液已耗13.镜面舌主()14.久病出现假苔()『正确答案』DC『答案解析』1、镜面舌而舌色红绛:胃阴枯竭,胃乏生气。
2、假苔:新病—病情较轻;久病—胃气匮乏,病情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