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美学散步》有感

合集下载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0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0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0篇】《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

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和分享。

《美学散步》读后感篇1山川草木,泥墙黛瓦。

究竟是什么在梦境里时隐时现?是自然的造化还是本心的感受让我看见落照里白帆点点的月夜的海,听闻那海潮如诉衷曲的絮语。

行走在中国的文化檐廊里,天空的白云貌似永久飘逸,覆成桥畔的垂柳给人无限的遐思。

月总是出现在诗人的心腑里,“坐久浑忘身世外,僧窗冻月夜深明”,静穆的月夜不禁让人寒意顿起。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又被描摹成念乡的使者。

诗人对月的无尽感怀使月的姿态丰富多彩,美渗透在诗人的笔下。

朝阳下无意瞥见一枝带露的花,感觉着它生命的新鲜,生意的无尽,自由而无所挂碍,便产生了无穷的不可言说之美。

美还在同情里,美在同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中,美在同蓝天闪闪的星光合奏中,美在同黄昏初现的冷月齐颤中。

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死生离合,喜笑悲啼。

同情是一种情感的交融与共振,亦是美之所蕴含。

罗素曾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又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他从对人类的同情中获得幸福的动力,但是同情更是可以移至山川草木,亭台瓦楼乃至万事万物,就像是虽然走进原野,发现花能解语,鸟亦知情,亦觉得山水云树,月色星光是我们有知觉,有感情的姊妹同胞。

这样,美就漫步在纯洁的同情之中。

再转阁游行于文学艺术境界之中,恍惚如乘上一叶小舟游荡在山水诗画中观摩亭岸垂柳,飞鸟掠痕。

方士庶在《天墉庵随笔》里说“山水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1《美学散步》里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内容:诗、画的美及两者的关系、书法、音乐和建筑、国外的雕塑,以及艺术意境和从艺术中反映出来的哲学理念。

作者的文字流利、内容丰富优美、见解独到。

关于诗和画的分界,作者认为:诗传画外意。

诗留给人更深长的想象空间,他列举了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画出的蒙娜丽莎的眼睛。

有时候诗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一些摄影作品的题目一样,能够拔高艺术作品境界。

另外,诗还能咏时间,而画只能捕捉瞬间。

很多诗像印象派,比如王昌龄的《初日》: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多么美妙的一副香闺画啊。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

”“太阳的光,洗着她早起的灵魂。

天边的月,犹似她昨夜的残梦。

”自然无往而不美。

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

照相片无往而美。

何以故?以其只摄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现自然底面的精神故。

要有发现自然中美的眼睛,心中要有诗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

”王安石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往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如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

作者将中国传统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诗歌、绘画、工艺美术等)归纳为两类: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镂金的美。

其中,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

陶渊明的诗顾恺之的画王羲之的字都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汉赋、明清的瓷器、京剧舞台上浓厚的彩色的美是错采镂金的美。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2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2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2篇)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2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学散步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学散步读后感篇1《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

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艰深、晦涩、术语多,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

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美学,文字清新淡雅。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自己从他解放前后的三十多篇美学论文中精选出来的文集。

文集主要分二个部分:其一,主要是总论的谈美的问题和文艺中的空灵与充实;其二,主要是以西方美学思想的营养,体味中国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庄子的散文、魏晋的人格美以及中国诗、书、画、音乐的艺术意境;其三,主要是对外国美学家和艺术家的评论以及诗歌方面的专论。

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

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

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一个人看到的景色是否美好,多半和此人得心境由关,也可以说景色的美否是由心来决定的。

心也会限制视野,但同时,洗涤、净化过的心灵也会因为心境的提升而看到更美、各广阔的世界。

我们从外界的事物上学习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对美的感悟,从而在再次面对着世界时能了解地更深,看地更透彻。

生命就是美。

某一事物是否是美的,那是人的一个主观判别,不是属于事物的属性。

美永远是主观世界里特有的产物。

因此,我们也不能说美是什么,只能说什么是美的;也可以说,美不在于物的本身,而在于物给人的感受。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范文(7篇)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范文(7篇)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范文(精选7篇)《美学散步》读书心得范文(精选7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美学散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我把《美学散步》从图书馆给借回来后,发现它的内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全是专业术语而且文诌诌的学术著作,而是文辞优美、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的美学奇葩。

阅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宗白华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透彻的感悟引领读者体味中西艺术的精髓,待我们“散步”归来,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心灵和灵魂得到了很好的净化和升华。

宗白华先生用自己的心灵和灵魂感受着世间万物,并用行云流水般流畅美妙的文字将其诉诸笔端。

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亚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体系性思想,庄子在“散步”中领悟到了宇宙的玄妙,达·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谛。

在各种美学现象和艺术门类之间,“散步”是梳理美学、艺术学思想、亲近艺术灵动的方法;在中西美学之间,“散步”是凸显中国传统美学个性精神的方式。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上网搜索过一些关于宗白华先生的信息,原来宗白华先生与朱光潜、蔡仪、高尔泰、李泽厚并称为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治学特点是不建体系,而是注重对艺术的直接感悟。

就正如刘小枫对宗白华先生的评价那样:“作为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根本立场是探寻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先生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使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生成和开展于军事和学术危机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古老的祖国既面临政治、军事的压力,又面临学术的危机。

在排山倒海的“西化”风潮中,他并不随波逐流,坚持以中国传统的美学为根基,以西方思辨的成果为参照,凸显古典美学的梳理和阐发。

他在用他自己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却熠熠发光。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

下面给大家分享《美学散步》读后感,欢迎借鉴!《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篇1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

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

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

新鲜活泼的心境,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宗白华先生似乎轻而易举的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这种境界是“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意义丰富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层真实。

”它不是从无边的空间指向无限,而是从无边回到万物,返回自身,回归“小宇宙”。

它属于有限之中,又让人从有限中发现永恒。

可以说,宗先生中的美学思想已然把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阅读中思考,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

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

凡宗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

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

如他在评罗丹的雕刻时这样写到:“我这次看到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种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理性的数学,情绪的音乐,意志的波澜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这宇宙的图画是个大优美精神的表现。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篇一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

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

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

新鲜活泼的心境,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宗白华先生似乎轻而易举的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这种境界是“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意义丰富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层真实。

”它不是从无边的空间指向无限,而是从无边回到万物,返回自身,回归“小宇宙”。

它属于有限之中,又让人从有限中发现永恒。

可以说,宗先生中的美学思想已然把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阅读中思考,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

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

凡宗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

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

如他在评罗丹的雕刻时这样写到:“我这次看到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种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理性的数学,情绪的音乐,意志的波澜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这宇宙的图画是个大优美精神的表现。

”读了这样的文字,谁会以为他是在评价艺术作品?而又有谁能说这不是在评艺术作品呢?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篇二:《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9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9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9篇)美学散步篇1初看题目会想,为什么要将美学和散步联系在一起呢?宗先生说,散步是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行动。

它的弱点在于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的人可能会瞧不起,可是我们应该知道,西方建立逻辑学的亚里士多德学派被成为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水火不容。

其实,灵感来自于放空,如果让自己太过于紧张和压抑,美好的感觉也难以体会到。

我们究竟该阅读什么样的书?畅销的书也读过一段时间,读起来确实很容易,也让人有成就感,可以获得阅读量的荣耀,但是扪心自问,这样有用吗?阅读经典书籍的时候,觉得十分晦涩,一小时可能就阅读两三页,但是可以回味,此时不懂,待以后经历些许之后,恍然大悟,这样的感觉不是更加奇妙?阅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就有这样的感觉。

一页页的字,非常的厚重,带领我们进入美学的世界,感受这个世间的美好。

其实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需要细心观察,体会,放慢自己的脚步,没有目的,漫不经心,也许会遇到多重惊喜。

中国美学中重要问题初步探索初看文章标题十分学术,但是读起来趣味十足,有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还能学到美学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美,大家都有这样的认知,却很难说出所以然。

因为美本来就是抽象的,有不同的审美观,看同样的东西会有不同的评价,然而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

作者从总体美学特点和学习方法谈起,再到先秦工艺美术,古代哲学文学中表现的思想,古代绘画美学思想,音乐美学思想和园林艺术美学思想。

生活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

如果可以掌握方法,得到的美好感受会更多,从专业的角度去体会,也是一种幸福。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什么是意境,作者列举了五种境界。

为满足生理的物质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因人群共存互爱而有伦理境界;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人可以达到很多种的境界,在于内心的想法和涵养。

心里想什么,眼中看到的便是什么。

如果忧心忡忡,再美好的景色也是灰白两色,人逢喜事,觉得哪怕一片叶子都非常动人。

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有感

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有感

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有感《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最重要的美学论集,它出版之时恰恰是上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渐渐兴起的时候。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有感,希望帮助到大家。

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有感1《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着作。

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对于体味中国艺术至境,宗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

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艺术作品的美决定于它所被灌注的生命力是否流畅,和生命力是否被观赏者所感受到而产生共鸣。

维纳斯雕像之所以会被人们认为是美丽的,是因为它身上的每一根线条都是顺滑流畅,没有一丝的滞涩,给人的是一种自然的共鸣。

也就是维纳斯雕像的创作者所赋予维纳斯雕像的是一股流畅的生命力,并且使这股生命力深深地蕴藏在维纳斯雕像这一件作品当中,并且让观赏的人也感受到这股力量与情感的流动。

一段音乐之所以动听,也是因为创作者的灵感行云流水,以体会一种生命力的流畅感为动力,并没有加以任何的修饰,所寻求的是生命的协调。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1500字系列书籍能让人找到人生的意义,不同的人读完作品以后,都会有各自的感受,读后感应该具有现实针对性。

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下面是栏目作者精心为你整理的“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感【篇1】经老师介绍,我开始阅读宗白华老师的《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

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

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老师用他细腻的笔锋,联系古今中外,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境界。

这本书通过分析诗与画的分界,分析中国与希腊艺术中美的体现,在轻松的氛围中,讲述了“美”的含义及体现。

这是一本讲述美学的专著,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本古今中外经典文学的摘录集,更是一本中外艺术展集,一本哲学专著。

记得有一次,我向一位朋友提到《美学散步》,他很快地问:“是不是宗白华的书?我们在上山水美术鉴赏时老师经常讲到它。

”是的,在这本书里,宗白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中国的山水名画,在这些名画的介绍与讲解中,告诉我们美的所在。

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

在书中,宗白华老师说,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

他说,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

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丽,美,是一种抽象。

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

”他又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美,本来就是蕴含在每个人的心灵里,“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这样的话,从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在讲,可是,当人们的年龄逐渐增长,在世俗中逐渐被污染,人也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肤浅。

《美学散步》优秀读后感

《美学散步》优秀读后感

《美学散步》优秀读后感《美学散步》优秀读后感《美学散步》优秀读后感1《美学散步》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

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

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

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宗白华曾在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

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美学散步》优秀读后感2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自然的,又是世俗的。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

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美学散步》的读后感范文

《美学散步》的读后感范文

《美学散步》的读后感范文《美学散步》的读后感范文《美学散步》的读后感范文1真正有点感觉的是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

此书较为具体,如同书名,仿佛是在美学的境地里做一次心灵的散步,诗乐书画,悠哉美哉,还可收获良多。

正如他在前言里说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旁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弃,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说这两本书究竟与我与中秋又何干呢?不,我想真正对美有困惑的人,是看得出来干系的。

宗先生在“美从何处寻”这章中,讲到了寻找美的两种方法:“移我情”和“移世界”。

移我情就是改造我们的情绪和思想,使之能够发现美并创造的表达美,以成为艺术。

“我们的情感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小己的私欲和厉害计较才能发现深度的美。

”移世界就是改变世界的现象,使它能够成为美的对象。

比如月亮,就常常被用来美化世界。

虽然宗先生一直强调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我看来,无论移我情还是移世界,都将是人为的主观的对美的探寻。

当代社会机器轰鸣、网络发达,人们早已没了赏月的闲情,更别说这晚无月的中秋。

问题是这样的美境就丢失了吗?如果所有的物质我们都看不到美,一切都只是原子分子,那么“世界是不是就变成了灰白色的骸骨,机械的死的过程了?”都市人常常要么困惑生活无趣,要么只顾忙碌焦虑,无法发见身边的美,为什么呢?“我们在自己的心里找不到美,那么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如果一个人情感波折、思想矛盾,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不会是美,所以,“忘掉自我,忘掉自己的情绪的波动、思想起伏,不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心的圈子里,不只是在自己的心里而是到广阔天地里去寻找美”,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美。

这大概是我这样的都市人去找这样的书来读的原因吧!《美学散步》的读后感范文2当你翻开这书时,便会想全心全意一气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间会有任何间断,因为在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令人拍案叫绝的美言好句。

完整地研读有助于对这本书里的所有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对其中东西方文化碰撞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美学散步读后感3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3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3篇美学散步读后感1最近读到一两本关于美学的书籍,我庆幸自己能够想到读它们,因为在此之前对于美学我是个门外汉(现在也不算内行),更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美。

读易先生的《破门而入――讲美学》,才知道美学不是教你“装房子、买衣服、交女朋友”,而是相当大的一个社会科学,它原本是在各艺术门类学科之上的学科,是个统领。

抽象而枯燥其实才是美学研究的特点,因此西方美学的大家也都是哲学家,比如柏拉图、苏格拉底,还有康德和黑格尔。

既然美学也是哲学,她就必定具备哲学求真理的特点,但什么是才是真正的美,如同哲学里其他问题一样,往往是没有统一答案的。

虽然易先生讲的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读此书我仍然费力,因为它需要一颗极其抽象的哲学的头脑。

真正有点感觉的是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

此书较为具体,如同书名,仿佛是在美学的境地里做一次心灵的散步,诗乐书画,悠哉美哉,还可收获良多。

正如他在前言里说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旁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弃,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说这两本书究竟与我与中秋又何干呢?不,我想真正对美有困惑的人,是看得出来干系的。

宗先生在“美从何处寻”这章中,讲到了寻找美的两种方法:“移我情”和“移世界”。

移我情就是改造我们的情绪和思想,使之能够发现美并创造的表达美,以成为艺术。

“我们的情感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小己的私欲和厉害计较才能发现深度的美。

”移世界就是改变世界的现象,使它能够成为美的对象。

比如月亮,就常常被用来美化世界。

虽然宗先生一直强调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我看来,无论移我情还是移世界,都将是人为的主观的对美的探寻。

当代社会机器轰鸣、网络发达,人们早已没了赏月的闲情,更别说这晚无月的中秋。

问题是这样的美境就丢失了吗?如果所有的物质我们都看不到美,一切都只是原子分子,那么“世界是不是就变成了灰白色的骸骨,机械的死的过程了?”都市人常常要么困惑生活无趣,要么只顾忙碌焦虑,无法发见身边的美,为什么呢?“我们在自己的心里找不到美,那么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如果一个人情感波折、思想矛盾,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不会是美,所以,“忘掉自我,忘掉自己的情绪的波动、思想起伏,不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心的圈子里,不只是在自己的心里而是到广阔天地里去寻找美”,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美。

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

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

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美学散步》让我们体悟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希望您喜欢!美学散步读后感篇一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

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

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

新鲜活泼的心境,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宗白华先生似乎轻而易举的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这种境界是“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意义丰富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层真实。

”它不是从无边的空间指向无限,而是从无边回到万物,返回自身,回归“小宇宙”。

它属于有限之中,又让人从有限中发现永恒。

可以说,宗先生中的美学思想已然把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阅读中思考,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

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

凡宗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

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

如他在评罗丹的雕刻时这样写到:“我这次看到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种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理性的数学,情绪的音乐,意志的波澜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这宇宙的图画是个大优美精神的表现。

《美学散步》读后感3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3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3篇《美学散步》读后感篇一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

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

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

新鲜活泼的心境,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宗白华先生似乎轻而易举的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这种境界是“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意义丰富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层真实。

”它不是从无边的空间指向无限,而是从无边回到万物,返回自身,回归“小宇宙”。

它属于有限之中,又让人从有限中发现永恒。

可以说,宗先生中的美学思想已然把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阅读中思考,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

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

凡宗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

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

如他在评罗丹的雕刻时这样写到:“我这次看到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种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理性的数学,情绪的音乐,意志的波澜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这宇宙的图画是个大优美精神的表现。

”读了这样的文字,谁会以为他是在评价艺术作品?而又有谁能说这不是在评艺术作品呢?清代王船山在论诗时说:“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

《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美学散步》读后感引导语:《美学散步》是一本非常值得观看的书籍,而有关《美学散步》读后感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篇一:《美学散步》读后感《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却熠熠发光。

作者是宗白华先生,因为作者是个诗人,所以整本书的主要风格是诗意浓厚,闲适舒缓,令人读起来非常有趣味,不会失于泛泛而谈,但又不至于过于深奥难懂。

当你翻开这书时,便会想全心全意一气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间会有任何间断,因为在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令人拍案叫绝的美言好句。

完整地研读有助于对这本书里的所有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对其中东西方文化碰撞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当我真的如饥似渴地将这本书狼吞虎咽般读完之后,还是手不释卷。

于是我又想重新仔仔细细地将其中所有的思想品味一番,咀嚼一番。

所以我采用了通读和精读两种方法。

通读只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全书风格上讲,文笔优美,行文如云卷云舒,自然而闲适。

从其内容来说,交融中西,有很深沉的哲学蕴于其中,不会艰涩难通,但是你也不能马上获得其中真意,要如散步般,逢到一处好景致时,便要驻足细赏。

《美学散步》这部书就是这样的,行到思想灵光闪现处,要静下心来思考,比照自身,有何感悟。

这一功夫是后来在细读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出来的。

今还记得里面有引用李丽对宗白华《美学散步》的评论,她是这样说的:“‘散步’当中有古老周易演绎我们祖先‘天人合一’观念的直观、感知和体验;有禅宗以净的心去体悟观照万物的境界;有老庄、玄学追求的灵气飞扬的思辨智慧;有亚里士多德的明晰合逻辑的理性色彩;有休姆经验主义哲学中对感官体验的重视;有康德把时空作为人类感知方式,把心灵作为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的真知灼见;有黑格尔否定的思考的辩证思维;还有在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中为人们普遍运用的比较中见同异,同异中辨特征的方法,以及文化溯源的方法。

”我非常同意李丽精警的评价,而且她表达的是那样的紧凑。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900字5篇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900字5篇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900字5篇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知识的书籍.最早接触美学,源于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就是想增强个人的审美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自己熟知的已经适应了的环境中,对周遭的一切已经习以为常.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学散步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美学散步读后感1美学历来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因为美正常依附于历史,文学,艺术等存在,并成为历史和文艺的灵魂.一直以来,美学家谈美学都是从历史或者文艺入手.譬如《美的历程》中,李泽厚先生按照历史的发展梳理美学.从远古到商周,从盛唐到明清.一个个看似无关的细碎事件被从历史中筛出来串联在一起,组成了几千年来绵延不绝,若隐若现的美学脉络.这种在千年历史中拿捏,为美学把脉的能力,无疑对审美的敏锐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其实另一位美学大家朱光潜,也按照历史的经络阐述过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中,我们看到的,其实不仅仅是美,更是西方历史文化的结合体.是雅典学园到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对美的不同理解,不同的鉴赏与思考.不同的是,朱光潜把人作为一个观赏者,看美的发展,美的升华与变化,把〝我〞作为一个置身事外的记录者,记录下了浩浩百万字的.美学体系,森严而宏伟.李泽厚则对这种态度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美是随着人的出现而出现的.人是美的鉴赏者,更是创造者.美的感觉起源于人的思维,因而人不存在,美也就不存在了.不能说两位大师孰是孰非,只能说这是唯物主义美学和唯心主义美学的碰撞.但是在我个人看来,感受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抚摸锈迹斑斑的青铜器,吟哦气吞山河的盛唐诗歌,欣赏清雅超然的山水画作比严肃地审视厚重的历史,探究一部部哲学论著带来的美感更深入人心,更能引起一个普通人发自内心的共鸣.不妨再将眼光放到《美学散步》上来.同样是负有盛名的美学著作,宗白华先生并没有像前两位那样按照中西历史发展来梳理美的脉络.正如书名所说,这本书就如同散步一般,漫无目的的散步.走到哪里,拾起什么,便对它讲解一番.看上去,似乎这本书根本就不成体系,根本就是随笔,山水,素描,雕刻,书法,哲学,诗歌无所不谈.但就在这杂乱无章中,宗白华先生却又有条有理地带我们探究了一个个美学的大问题:虚与实,道,留白,舞,生命的意蕴.在虚与实,阴和阳,充塞与空白,最高理性和最高生命等等对立的碰撞与融合中,一切已达化境,因而产生了美.再将其与朱光潜,蔡仪等的唯物主义美学对比,发现在这方面,宗白华和李泽厚不谋而合.唯物主义的美学研究者深究着本体论,认识论等钻研,于是,对于美学的研究越发艰深,忽焉在前忽焉在后,体系巨大而难得要领.而宗白华和李泽厚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跳脱出来,不再苦究美的哲学逻辑.他们认为,与其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艺中寻找美的逻辑,美的原理,不如探寻你的内心.因为美的感受正是发源于你的心.罗丹的雕刻,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王羲之的书法好,好在哪里,无非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和美的对象融合在了一起,借以一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向外发现自然,向内探寻自我,于是山水等外物空灵化了,也附上了情致,美自然也产生.这种境界有一点道教的天人合一之感.因此,看《美学散步》《美的历程》时,很容易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冥合天人的宗教境界.说罢关于美学的唯物和唯心.另一方面,不妨来看看这些美学著述的依托.比如《美学散步》,主要是依托着阴阳虚实等意境,依托着审美的心来阐述美.至于其中涉及的素描,雕刻等等,也着重于艺术家本身的境界思想来讲,而非立足于专业技法.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随心的书,他的逻辑是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与万化冥合〞的超然境界.读这本书,不能用脑子,只能用心.而浩浩百万字的《西方美学史》则扎根于西方历史,探寻历史的美学,每一处论述都注重着逻辑,严格的剖析着各种美学哲学流派的发展,继承.如果说美学散步是随意绽放的空谷幽兰,那西方美学史更像是一棵根系深厚,枝繁叶茂的橡树.与《西方美学史》类似,《美的历程》也是依托历史,只不过是依托华夏的历史.这本书对美的研究不像《西方美学史》那样逻辑严密,一枝一叶一根一脉的来源去向清清楚楚.《美的历程》对于中国历史中的美,采取了一种大刀阔斧的取舍,摸到了千年以来美的脉搏点,龙凤图腾,青铜饕餮,楚辞唐诗,魏晋风流等等等等.将一个个极美的点从历史的烟海中挑出来,连成一脉.如果说朱光潜是大禹治水一般将九州山河开辟分明,各行其道,那李泽厚就是传说寻龙点穴的高手,睥睨山河,找出一峰一岭,点出美学的龙脉.至于蒋勋的《美的沉思》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又与前面的几本论著有所不一.《美的沉思》着眼于书法,《人间词话》着眼于诗词.看似一本是书法论著,一本是诗词鉴赏.却又无时不刻让你感受到美的宣泄.蒋勋与王国维一样,曾经致力于对西方美学的研究,蒋勋承袭泰纳,王国维承袭叔本华,尼采.而后,他们又出奇一致地感受到了华夏大地的美,将眼光放回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来.于是这两本书便有了依托,两种古老的中国艺术形式——书法与诗词.不难看出,这两本书尽管有西方美的影子,但根还是中国的.譬如王国维,很好的继承了中国的古雅美,在严羽和王士祯的神韵说和兴趣说基础上提出了耳熟能详的境界说.这才有了中国妇孺皆知的美的三重境界.其实,不管如何来看,这一本又一本著作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美学家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又没能展现出美的全部.而当这些著作放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就是我们人类已经认知的美.逻辑的,内心的,严谨的,虚无的.而通过《美学散步》《美的历程》,其实给我们带来的,是展现了美的更多的方面.只要人类的历史还将继续,那么人类就会不断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美.我们也许无法完全明晰从古至今的一切美.但至少,通过阅读这一册又一册书,我们可以掌握一点美学的脉络.因而,将自己也作为美学的主人公,美的建设者,去参与创造这宏伟精妙而又千姿百态的美学史诗.美学散步读后感2《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对于体味中国艺术至境,宗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_20年,最晚作于_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美学散步读后感3《美学散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老师用他细腻的笔锋,联系古今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学境界.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魅力,美是一种抽象.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没,应该是本色的美.一切美的光都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含蓄,过于直白的表达自己,这在做人处事中,只会让自己在交往中处于劣势,得不到更多的友谊,而且过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场合只会让自己变得肤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这样吗?在现在日益繁忙与紧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却忽略了应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闲暇,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现在,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路途上的风景.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不要丧失对未来的希冀与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生活之道,也是让自己活得更〝美〞的方法.例如说画家只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展现景物,一幅画就是一张画起来的照片,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在画作中折射出来自作家人格的高尚格调,才是一幅真正的杰作,现在专业的摄影技术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把玩照相机,是因为照片中有来自于摄影者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展现了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与渴望,而这些正体现其对美高格调的追求.自然拥有静态的美感,连绵的山脉是永远存在而不可动摇的,山不会动,但是却孕育出满山的苍翠和无数的飞禽走兽.人们往往是为高山的沉稳与博大所震慑,对它不可屈服的顽固生命力产生一种敬畏感.人们常常会为崖壁间顽强生长的一颗不知名的小树而引发生命的感叹,对它坚韧的性格引发自身弱点的觉醒.只有当人们感受到树的蓬勃生命力的时候,才能对生命力产生内心的呼应,从而形成一种审美的感受.人的生命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有不一样的心灵感受.每一段的生命历程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人们所需做到的就是享受现有生命的这一历程.长者往往会给予后辈以各种的经验教训,但是个人对生命的领悟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和领悟,领悟人生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对生命的真是体验.如果一个人永远不会去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只是得过且过的一辈子,那么他就无法领略到生命存在的价值,甚至可以怀疑其存在的必要性.或许顿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思考的人生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瑀瑀前行,看不到沿途的风景,很有可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人生的体验者应当是一次美的旅行,能把握在眼前的.和即将出现在未来的美丽〝风景〞,用探索美的心灵去体悟.美学散步读后感4经老师介绍,我开始阅读宗白华老师的《美学散步》.《美学散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老师用他细腻的笔锋,联系古今中外,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境界.这本书通过分析诗与画的分界,分析中国与希腊艺术中美的体现,在轻松的氛围中,讲述了〝美〞的含义及体现.这是一本讲述美学的专著,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本古今中外经典文学的摘录集,更是一本中外艺术展集,一本哲学专著.记得有一次,我向一位朋友提到《美学散步》,他很快地问:〝是不是宗白华的书?我们在上山水美术鉴赏时老师经常讲到它.〞是的,在这本书里,宗白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中国的山水名画,在这些名画的介绍与讲解中,告诉我们美的所在.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在书中,宗白华老师说,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他说,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丽,美,是一种抽象.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他又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美,本来就是蕴含在每个人的心灵里,〝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这样的话,从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在讲,可是,当人们的年龄逐渐增长,在世俗中逐渐被污染,人也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肤浅.很多人,会把他们认为的所谓的〝美〞外化,他们可以一掷千金,用在美容,用在购买各种化妆品上,却不愿把手上的钱捐献给真正需要他们的人们手上,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也有很多人,把〝学雷锋〞当成一种作秀,只在领导出现的地方〝学雷锋〞,这种为了领导而做好事的行为,又是多么可耻?他们只看到外在的美,却忽略了真正的美,忽略了心灵的美,忽略了很多更加重要的东西.本书中讲到的美,是一种中国传统式的美,是一种含蓄的美,就像中国的水墨画,它会把画的精神,作画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蕴含在画中;又如诗人,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想法直白的表达在诗句中,而需要人们自己去揣摩,这样才能使美富含〝厚度〞,而不会像西方的油画摄影式的画风一样,什么都要追求与实物一模一样,只能让人一眼看穿.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含蓄,过于直白地表达自己,这在做人处事中,只会让自己的交往处于劣势,得不到更多的友谊,而且,过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场合只会让自己变得肤浅.在这里,我并不是说直率不好,直率的人,是可爱的.但是,在一定的场合,也应学会含蓄,才能体现我们本身具有的素质,才能体现我们的〝美〞.在书中,美还体现在一种〝空白〞的美——留白,就像作画时,故意留下一部分空白,反而使整幅画变得清新,韵味更加浓厚一样;就像一篇优秀的新闻稿,首先要可以让读者过目,然后才是过心,最后是过脑一样,美,首先也应该是让人看着顺眼,亦即是应先〝过眼〞,然后才是过心,最后才是过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这样吗?在现在日益繁忙与紧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却忽略了应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闲暇,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现在,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路途上的风景.结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只会让自己越压越重,而一时看不开走上了自取灭亡的不归路.像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自杀的大学生,博士生等等.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不要丧失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生活之道,也是让自己活的更〝美〞的方法.《美学散步》,他的美丽与温柔引发了我种.种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中,生活中,艺术中,美的存在,让我知道应该如何去寻找美,感受美.书中言:〝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是的,在这温暖的漫步中,我感受到了心灵的平静,感受到了心灵的充实,感受到了在〝美〞中蕴含着的哲学的洗涤.美学散步读后感5当我把《美学散步》从图书馆给借回来后,发现它的内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全是专业术语而且文诌诌的学术著作,而是文辞优美.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的美学奇葩.阅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宗白华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透彻的感悟引领读者体味中西艺术的精髓,待我们〝散步〞归来,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心灵和灵魂得到了很好的净化和升华.宗白华先生用自己的心灵和灵魂感受着世间万物,并用行云流水般流畅美妙的文字将其诉诸笔端.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亚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体系性思想,庄子在〝散步〞中领悟到了宇宙的玄妙,达·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谛.在各种美学现象和艺术门类之间,〝散步〞是梳理美学.艺术学思想.亲近艺术灵动的方法;在中西美学之间,〝散步〞是凸显中国传统美学个性精神的方式.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上网搜索过一些关于宗白华先生的信息,原来宗白华先生与朱光潜.蔡仪.高尔泰.李泽厚并称为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治学特点是不建体系,而是注重对艺术的直接感悟.就正如刘小枫对宗白华先生的评价那样:〝作为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先生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使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生成和发展于中国面临军事和学术危机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古老的祖国既面临政治.军事的压力,又面临学术的危机.在排山倒海的〝西化〞风潮中,他并不随波逐流,坚持以中国传统的美学为根基,以西方思辨的成果为参照,凸显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梳理和阐发.他在用他自己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他曾坐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我不禁为宗先生对艺术对美近乎痴狂的态度而惭愧,在这个灯红酒绿的繁华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可以有着这么平静的心态去欣赏艺术.我不但要吸取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知识,也要学习宗白华先生对待艺术的那种态度.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但是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由此可见,对于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缕金的美,宗白华先生更加偏向于前者.如果要我在这两种美中做选择,我也会选择前者,因为芙蓉出水的美真实而且天然.正如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方的油画相比,我更喜欢中国的水墨画的淡雅和简单,其实诗词画都类似,有时候太满了反而不妙,要懂得适当的留白才是高手.宗白华先生在发现美的时候,态度既是超脱的,又是入世的,他为我们读者展示了一个极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宗白华先生从一丘一壑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正是这种景致的准确描绘.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然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宗白华先生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灵光的高僧,中国美学遇到他真可谓幸运,他学贯中西,中国美学特色被熔炼出并标举,最终被贯入了一种深沉挚厚的。

《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学散步》读后感1《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却熠熠发光。

作者是宗白华先生,因为作者是个诗人,所以整本书的主要风格是诗意浓厚,闲适舒缓,令人读起来非常有趣味,不会失于泛泛而谈,但又不至于过于深奥难懂。

当你翻开这书时,便会想全心全意一气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间会有任何间断,因为在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令人拍案叫绝的美言好句。

完整地研读有助于对这本书里的所有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对其中东西方文化碰撞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当我真的如饥似渴地将这本书狼吞虎咽般读完之后,还是手不释卷。

于是我又想重新仔仔细细地将其中所有的思想品味一番,咀嚼一番。

所以我采用了通读和精读两种方法。

通读只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全书风格上讲,文笔优美,行文如云卷云舒,自然而闲适。

从其内容来说,交融中西,有很深沉的哲学蕴于其中,不会艰涩难通,但是你也不能马上获得其中真意,要如散步般,逢到一处好景致时,便要驻足细赏。

《美学散步》这部书就是这样的,行到思想灵光闪现处,要静下心来思考,比照自身,有何感悟。

这一功夫是后来在细读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出来的。

今还记得里面有引用李丽对宗白华《美学散步》的评论,她是这样说的:“‘散步’当中有古老周易演绎我们祖先‘天人合一’观念的直观、感知和体验;有禅宗以净的心去体悟观照万物的境界;有老庄、玄学追求的灵气飞扬的思辨智慧;有亚里士多德的明晰合逻辑的理性色彩;有休姆经验主义哲学中对感官体验的重视;有康德把时空作为人类感知方式,把心灵作为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的真知灼见;有黑格尔否定的思考的辩证思维;还有在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中为人们普遍运用的比较中见同异,同异中辨特征的方法,以及文化溯源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美学散步》有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观《美学散步》有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散步喧嚣
——观《美学散步》有感
"美"这一个词真的很有魅力,追溯上下五千年,无论古今中外,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革命者,亦或是普通人,哪一个不为她神魂颠倒?人们就像是身处于《蒹葭》中,不断追寻,却追而不得。

她是梦吗?还是心中的执念呢?更有可能的,是与身具来的一种本能吧。

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应该是静的。

是那种处于烟雾缭绕的梦境中,是那云烟袅袅的高山上的雪松,有坚挺的硬朗,有神秘的幻象。

四周应该是静谧的,幽然的。

但为什么静呢?心理学上说,在安静的时候,特别是在夜晚,人们对于四周的感知力与想象力都会得到提升,那满足了许多人对于神秘、不可知的事物的好奇与遐想。

于是,有许多人前赴后继的去山林间,返璞归真,追寻那种自然的美。

而另外一些人,我们称之为"真正的高人",则是"大隐隐于市"的。

他们于人群中洁身自好,保持自我。

众人崇敬仰慕他们,却无法效仿他们。

这一类人的确可以说是活在喧嚣中了吧。

但他们摈弃了许多人性,与大众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对于美,在我看来,是更加纯粹的东西。

我们不必刻意摈弃那些所谓的世俗,去捏造一个完美的自己;不必隐藏自己,将自
己置身于人世之外,去做那些仙姑道婆;当然也不是去迎合那些俗媚之人,同流合污。

更加值得去追寻的,是从喧嚣的声音中找到与自己更为贴切的,达到灵魂的共鸣,追寻其本质,不断磨练自己,学会坐看云卷云舒的淡然,不去愤世嫉俗,也不伤风秋月。

任何疯狂的背后总有着镇定与肃穆的存在。

就像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静寂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狂涛汹涌;就像希腊雕塑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着一个伟大的沉静的灵魂,不管它的表情多么激情狂怒。

有的人讨厌舞会、晚宴,因为那是一切虚伪的假象的聚集,但那有什么错呢?人本生就是美的追寻者,将一切美集中、提高、精粹化是一种与身俱来的能力。

就如那极具争议的拉奥孔雕像,他不像在史诗里那样痛极大吼,是因为雕刻物质的表现条件在直接观照里显得不美,这并不存在道德上的考虑不是吗?
在生活中,人人都是艺术家,并不是内心的冷漠让人在面临创痛时保持面容的平静。

说是面具也罢,那也许是在众人喧闹的哭喊中对于美的一种特别的追求,无关道德。

这个世界无论再污秽不堪,我们也忍不住睁大眼睛看个究竟。

就如轰叔所说"我们在寻找共性,可能是曾经的污点,现在的忍耐,将来的苦难。

"但我们定要依恋这个世界,虽然有些黑暗,但我们——天生的美学大师,注定会在这个无比喧闹的世界,坚定的活下去。

文/范郑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