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

合集下载

牛汉原名史成汉;山西定襄人;现当代着名诗人、文学家和

牛汉原名史成汉;山西定襄人;现当代着名诗人、文学家和

读读品品
推荐词语
推荐:你认为的关键词语,说说相关的事情 或理解和感受
格式:我推荐( ),它在第( )段,我的理解是( )
(比如:幽默、荒寒、快乐和梦幻) 还有:稀奇、甜蜜蜜的味道、凄惨、崇敬、弄不成 调教、 哄堂大笑、知书识礼、枉读、忘本
读读悟悟
“书”中寻“珠”
1、珍珠是珍贵的;是生活中促进人的成长、带给人 温暖、 给予人力量的东西, 你能从文中找到哪 些 “珍珠”?
牛 汉 原名史成汉;山西 定襄人;现当代著名 诗人、文学家和作家, 人民文学社编辑。
他这一辈子, 遭受了太多的苦难: 流亡、饥饿、受迫害 、被捕、监禁、坐牢、 受审判、劳动改造, 什么重 活都干过…… 的确称得上是一种 “痛苦而丰富的人生”
• 在他的诗中,其美好的生命意象,常常置身于险 恶的情境之中:有的处在被枪口瞄准的危急关头, 如《麂子》;有的已经被暴力所“杀害”,如那 株被砍倒的枫树;但更多的仍然是在严酷的生存 境遇中,被邪恶蹂躏成伤残,如《华南虎》、 《半棵树》、《巨大的块根》等。但是它们并没 有倒下,而是在扭曲变形中顽强地生存,坚忍、 果敢地与险境相抗争。牛汉的这些诗中意象与情 境的审美关系,常常是生命意象的反抗力量,与 险恶情境中残酷暴力的相互冲突和相互博斗。他 的作品将源于生命的沉痛和至死不移的人格追求, 寓于有相似遭遇的动物和植物身上,以一种象征 形象或意境来表现。:“我和我的诗所以这么顽强地 活着,绝不是为了咀嚼痛苦,更不是为了对历史 进行报复。我的诗只是让历史清醒地从灾难中走 出来。”
课题: 苦 难 中 的 “珍 珠”
———以《我的第一本书》为例
授课:九江县黄老门中学
张圣钢
读读叙叙
复述事件
○有关我的“第一本书”是件怎样的事情?

牛汉 手机互动百科

牛汉 手机互动百科

牛汉手机互动百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923年生,发表诗歌,原名史承汉,40年代开始了创造诗歌。

创作长诗《鄂尔多斯的草原》。

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生活》、《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牛汉诗选》。

近二十年来,迷在散文的宽广的境界里,已出版《滹沱河和我》、《萤火集》、《中华散文珍藏本·牛汉卷》等五本。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文学杂志执行副主编。

现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等职。

作品译成俄、日、英、法、西等国文字出版。

因为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曾用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

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

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

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

母亲教他诵读唐诗。

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

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

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

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

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

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

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

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

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作者牛汉简介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作者牛汉简介

牛汉简介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

远祖系蒙古族。

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

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

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

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

母亲教他诵读唐诗。

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

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

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

同时,他被《诗垦地》一群年轻诗人邹荻帆、阿垅、曾卓、冀汸、绿原等清新的诗作强烈吸引。

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

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

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

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

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

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牛汉是40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经过了长期的坎坷磨难之后,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又恢复了诗的活力。

他的诗集《温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

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

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

牛汉:铮铮铁骨,诗人中的真汉子!

牛汉:铮铮铁骨,诗人中的真汉子!

牛汉:铮铮铁骨,诗人中的真汉子!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4年第02期“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这是牛汉在广为流传的《华南虎》中写下的诗句。

也是“一直到老,血还是热的”91岁老人的真实写照。

2013年9月29日,“七月派” 最后一位著名诗人牛汉在北京逝世。

牛汉是当代诗坛领袖式的人物,也是一位跨时代的重要诗人。

这个出生在山西滹沱河边的诗人,大半生受尽磨难。

1955年,他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入狱一年。

“文革”期间,他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

军代表看他人高马大,就让他干拉车运输等最繁重、最疲累的劳役,像牛马一样使唤他。

然而,咀嚼苦难,反刍人生,诗,突然从心中苏醒了。

他有了写诗的冲动。

“面对着荒诞和罪恶,我和诗一起振奋和勇敢了起来。

我变成了一只冲出铁笼的飞虎,诗正是扇动着的翅膀。

”后来,他把自己的屋子,取名“汗血斋”,就在这里,诞生了他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诗篇。

他的诗开始变得更加深沉和凝重。

他的诗,就是在屈辱隐忍的漫长岁月里,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

他写《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哀悼被斫伤的青春:“一夜之间由青变红,仓促地完成了我的一生”;他写《华南虎》:“那是对被囚禁的野性与被戏耍的尊严,不可遏制地燃烧着一团神圣的愤火”;他写《悼念一棵枫树》:“想不到,一棵枫树,表皮灰暗而粗犷,发着苦涩气息;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芬芳,使人悲伤。

”这段非人的遭遇,直到1979年9月,牛汉获平反并恢复党籍。

回忆起这些,牛汉曾说:“要让我谈苦难太容易了,我的诗里都有,血泪、愤怒、控诉……但是,我没有向苦难低头!没有溃退,没有逃亡,没有堕落,没有投降,没有背叛自己的良心,没有背叛人文精神,没有背叛诗。

”“我腰板很直!不,我的脊梁很直。

”这就是牛汉。

为人很淳朴,但个性很强,他有不屈的灵魂。

他被打成胡风分子,但从来没有低头过。

1955年被逮捕,组织希望牛汉交代诗人绿原是特务的事情,牛汉却为绿原辩护。

牛汉

牛汉

牛汉(1923~ ),原名史成汉," 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也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之一。

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曾用笔名谷风。

代表作:《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空旷在远方》《汗血马》(被选为人教版八上课文)《改不掉的习惯》《滹沱河和我》诗集:《海上蝴蝶》《温泉》《祖国》《爱与歌》《彩色的生活》自选集:《蚯蚓和羽毛》《我的第一本书》(被选为语文人教版八下课文)《华南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教科书课文)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政治抒情诗的创作)被称为“七月诗派”。

苦而崇高的精神面貌”。

牛汉诗作虽为数不多,却能“写出一点生气”,构思亦很精巧。

《华南虎》一诗写于1973年6月,展示的是“十年动乱”的特定时空。

这是一个囚禁生命、戕害生灵的年代。

诗人以一颗敏感的心,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悲怆和苦难,同时也感受到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和挣脱禁锢、向往自由的顽强斗争精神。

在诗作中,诗人把这苦难和血性赋予了一个有生命的肌体却被囚禁的华南虎。

牛汉擅于写在生命的扭曲中那不屈的灵魂。

《华南虎》为华南虎构筑的,也是一个扭曲生命的环境。

它本属于大山与森林,属于大自然的自由的儿子,却被囚禁在铁笼里,供人观看、呵斥、捉弄。

这既是现实性的描述,又是超现实的喻指。

诗人把环境典型化,把虎人化,以此来写一个不屈的生命,来展示一个执着的灵魂。

虎,在这里成了生命与灵魂的符号,铁笼恰是邪恶与困厄的象征,正是它扭曲了原本属于旷野、属于深山、属于野性的生命;也正是在这扭曲中,这生命才爆发出更大的能量,显示出更顽强的意志,更崇高的灵魂。

生命之火在暗夜中显示出更加灿烂的光彩;灵魂之光在苦难中得到令人惊异的升华。

诗人把充满哲理的思索和充满激情的想象,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影印到处于困厄之中的华南虎身上,控诉了制造苦难历史的十年浩动,嘲讽了冷漠与麻木的“围观者”,颂赞了顽强的生命,同时也倾诉了自己炽热的情感。

07《落雪的夜》(牛汉)低年级诗选(徐晓彤)

07《落雪的夜》(牛汉)低年级诗选(徐晓彤)

落雪的夜牛汉北方,落雪的夜里一个伙伴给我送来一包木炭。

他知道我寒冷,我贫穷①,我没有火。

祖国呵,你是不是也寒冷?我可以为你的温暖,将自己当作一束木炭燃烧起来……你温暖了,我也再没有寒冷。

1947年春天,开封据首次发表的原诗补上末两行牛汉(1923.10.2-2013.9.29),本名史承汉,后改名牛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

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等诗广为传诵,曾出版《牛汉诗文集》等。

细细解①贫穷:没有钱。

在北方,下雪的晚上十分寒冷。

一个朋友知道我贫穷,没钱购买取暖的木炭,他给我送来一包木炭。

这包能散发出温暖的木炭让我联想到了祖国,在这个不和平、不安宁的时候,我愿意将自己当作一束木炭燃烧起来,让祖国感觉到温暖,感觉到安宁。

国是千万家,祖国温暖了,我也就温暖了。

轻松悟1947年,24岁的牛汉正值青春年少,一腔爱国热情,却无处挥洒。

于是,在“北方落雪的夜里”,当“一个伙伴”给“寒冷”、“贫穷”、“没有火”的牛汉“送来一包木炭”时,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祖国。

祖国在这里被意象化为人。

诗人感到寒冷,有人送给了诗人“一包木炭”,那么祖国呢?诗中的抒情主体“我”,在祖国寒冷的时候,宁愿“将自己当作一束木炭”“燃烧起来”,赤子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展示出了一个勇敢地追求光明,无畏地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

慢慢读我的第一本书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

祖母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半棵树

半棵树

牛汉《半棵树》赏析(一)(2019-12-07 20:52:43)转载▼分类:大二上要分析这首诗的表面含义及其背后深层次的意义,我们首先得粗略了解一下牛汉本人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牛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开始发表诗,是七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划为胡风反、革命分子被关押二年。

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

1969年,牛汉目睹了同被下放咸宁"五七"干校从事体力劳动的冯雪峰的悲苦,1972年创作了《半棵树》。

牛汉在自述《我仍在苦苦跋涉》中写到:“到咸宁下车后,冯雪峰赤脚自己挑自己的行李。

地十分泥泞,我问雪峰行吗?他说“行,行”,他说从小走惯泥泞的路。

冯雪峰农村长大的,走路很稳。

后来,他在一个水塘边看水泵,为菜地浇水,我天天挑粪,浇菜地。

我在水泵房前看见雪峰,悲苦、坚忍、正直,活像被劈了一半的半棵树。

1972年我写的短诗《半棵树》就是写当时的感受。

”《半棵树》首先从题目上就给人一种残缺感,是什么让“一棵树”变成了“半棵树”?这个悬念一开始就给人一种背离感,给诗歌奠定了一种苍凉的基调。

这首诗一共六节,可以将它划分为四个层次来分析。

第一层次,也就是第一、二节,叙述了诗人看见的半棵树,它“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侧着身子挺立着“,为何侧身?”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荒凉“一词延续了题目的苍凉感,”挺立“一词则写出了半棵树的刚毅。

第二个层次也是诗的第三节交代了“半棵树”的成因:”二月的一次雷电“将树“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从树尖到树根”说明这棵树从头到脚都受到了“雷电”的迫害。

结合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诗人告诉了我们“半棵树“生存在一个恶劣的环境,这里不仅苍凉,同时还会有”雷电“的侵袭。

这也象征着诗人自己处在一个这样的环境。

也许”雷电“就是指的1955年春的”胡风事件“,不仅是牛汉自己,许许多多的人都像这棵树一样,被劈到只剩下”半棵树“。

但如同”半棵树“一样,他们”挺立“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小心翼翼,心中信念也从未动摇。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品 析 文 中 的 重 要 语 句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 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到一点生命最初的 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 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 么?)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 幽默”,写其童年生活艰苦和沉重,不仅自 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 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 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 淘气,能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 自然中间,有人间真情,就是快乐的,而且 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 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拓展: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 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 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 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 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 等小东西。”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 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 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 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 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 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 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 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 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 命题,更深刻地理解—— “知识改变命运”和“环境影响人生”的现实 说法。
4、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枉写了这几十年诗”?“人不能忘本” 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 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 的第一本书,包括父子情深,朋友之谊,生活的 艰辛和快乐,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 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 值了.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 “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 法,“本”这里指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 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即人生 第一课。

滹沱河和我

滹沱河和我

是被人捆绑着 哦,老虎,笼中的老 虎, 活活地铰掉的吗? 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 还是由于悲愤 的山林吗? 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 (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 吗? 锯锯掉的)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 把它们和着热血咬 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掉…… 你的健壮的腿 我看见铁笼里 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 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 全都是破碎的, 的沟壑 凝结着浓浓的鲜血! 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 你的趾爪
欲扬先抑
(6)姐姐拽回走下河滩的我并告诫。 (7)姐姐的话让我产生了恐惧。(虚写想象中的滹 沱河) 描写:“那灰灰的沙和灰灰的石头似乎都滚动了起 来,看不到头尾,我恍惚觉得滹沱河是一条其大无 比正在飞动的蛇,这沙滩是它蜕下来的皮,那数不 清的石头是皮的鳞。” 感受:恐惧 (8)我被从未谋面的滹沱河吓住了。 (9)说不清何时会来的真正的滹沱河。
第三段(10-17)我终于看到了气势宏伟的滹沱河。 (10)先闻其声(远听) (11)我急切跑去看滹沱河 (12)正面描写滹沱河,从形状、颜色、声音写出 滹沱河惊人的气势和壮阔的场面(近看) (13)我被滹沱河吸引,产生了亲近感。 描写:“我觉得脚下的地不由自主地扑向河,我伸手 到混浊的河里,我想摸摸滹沱河,它几乎把我揪到 了它的怀抱里,我感触到了它强有力的手掌把我的 手紧紧地握了一下” 感受:亲近
牛汉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山西省定襄县 人,蒙古族。1923 年10月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农 民家庭。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 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 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 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 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 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母亲 生性憨直倔强(juéjiàng),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 些感情素质。

有关动物的诗歌现代诗

有关动物的诗歌现代诗

《华南虎》【作者】牛汉【朝代】现代在桂林小小的动物园里我见到一只老虎。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隔着两道铁栅栏向笼里的老虎张望了许久许久,但一直没有瞧见老虎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

笼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有人用石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你的健壮的腿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全都是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你的趾爪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还是由于悲愤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我看见铁笼里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黄鹂》【作者】徐志摩【朝代】现代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

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乐园鸟》【作者】戴望舒【朝代】现代飞着,飞着,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华羽的乐园鸟,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渴的时候也饮露,饥的时候也饮露,华羽的乐园鸟,这是神仙的佳肴呢,还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是从乐园里来的呢,还是到乐园里去的?华羽的乐园鸟,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可以对我们说吗,华羽的乐园鸟,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心灵的呼吸牛汉批注

心灵的呼吸牛汉批注

心灵的呼吸牛汉批注?答:牛汉的《心灵的呼吸》是一篇散文,讲述了他生在大西北,童年时从父亲吹奏笙箫的乐声中,渐渐明白音乐可以联通心灵和外面的世界,是心灵的呼吸,可以使人忘记生活的苦难。

此外,牛汉在文中还表达了音乐不仅仅局限于乐器演奏的声音,生活中很多声音都可以是音乐,比如苍茫的大漠中赶骆驼的老汉那单调的驼铃声。

如需对《心灵的呼吸》进行批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主题思想: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以及音乐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通过作者童年时期的经历,展示了音乐如何成为心灵的呼吸,帮助人们忘记生活的苦难。

2. 写作手法: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如“心灵的呼吸”、“苍茫的大漠中赶骆驼的老汉那单调的驼铃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语言表达:本文语言优美、流畅,具有散文的韵味。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童年时期的回忆和音乐的美好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4. 感悟与启示: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好,以及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

同时,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批注示例:1. 在描述童年经历时,作者通过“心灵的呼吸”这一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音乐对内心的触动和影响。

这种写法使得抽象的音乐感受变得具体可感。

2. “苍茫的大漠中赶骆驼的老汉那单调的驼铃声”这一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声音的敏锐捕捉和独特理解。

这种将生活声音与音乐相联系的写法,突显了作者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3.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种感悟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心去感受生活的韵律。

牛汉简介_牛汉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牛汉简介_牛汉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牛汉华南虎分析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

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1.华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华南虎是这首诗表现的主要形象。

它有着“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但它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它的精神家园。

它“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它骨子里蕴藏的那股涌动的威严,反而压迫着、威逼着囚困它的人们。

“安详”地“卧”,透露出华南虎对“观众”以及“观众”所代表的生存形式的轻蔑。

无论是“用石块砸”“厉声呵斥”,还是“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高傲的灵魂怎么会向尘俗低头?──壮阔、博大的“苍苍莽莽的山林”才是它灵魂和力量的家园。

“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虽然将它的肉体囚困在囹圄中,但是又怎能使它从精神上屈服呢?华南虎的“心灵”感到“屈辱”的原因,不在于观众对它的欺凌,而在于它从此永别了自由的土地,隐身于龌龊的人世间,它深味这世界的苦难、凄凉与无望,内心感到的是无尽的孤独和忧愤。

人们可以在肉体上折磨它,可以囚它驰骋四方的“健壮的腿”于斗室,可以“活活地铰掉”它充满战斗力的“趾爪”,可以用“钢锯锯掉”它坚强的“牙齿”,但是法西斯般的残忍,终究禁锢不住“不羁的灵魂”。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暗示着它为自由做过怎样勇士般无畏但却徒劳的反抗。

可是,华南虎仍然会不屈不挠不悔地抗争下去,因为抗争是它活下去的全部寄托和现实意义,是它高贵灵魂的有力呈现。

这抗争使得作为观众一员的“我”感到“耀眼刺目”,感到“羞愧”,感到灵魂的阵痛。

于是,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这既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也是“我”的屈辱灵魂的觉醒。

牛汉《根》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牛汉《根》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牛汉《根》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简要介绍牛汉的小说《根》的背景和主题,提出对该作品的赏析的主要观点。

《根》是由中国现代作家牛汉创作的一部小说,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权力的黑暗面为主题。

故事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农村,通过描写主人公根的命运和人生经历,小说反映了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牛汉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性的善恶之争以及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层含义。

这部小说的主题主要涉及权力、家庭、爱情以及社会困境等诸多方面。

牛汉以真实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展示了主人公根在不同社会环境中遇到的困境和挫折。

他通过揭露人性的丑恶,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批判,呼唤人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反抗。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根》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进行阐述,同时分析主要人物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发展。

通过对作品内涵和意义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揭示《根》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最后,对作品的赏析和评价进行总结,并对其意义和影响进行概括。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包括章节划分和内容安排等。

对于牛汉的《根》这篇赏析文章,下面是文章结构的具体安排:1. 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2. 正文:2.1 《根》的背景和作者简介:简要介绍《根》这部作品的背景信息,如出版时间、所属时代背景等,并对作者牛汉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生平经历和作品特点等。

2.2 主要人物介绍:对《根》中的主要人物进行逐一介绍,包括他们的姓名、角色定位、个性特点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2.3 故事情节和主题分析:具体分析《根》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包括故事的起伏、发展和高潮部分,以及其中体现的主题和深意等。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情节和台词,进行解读和阐释。

3. 结论:3.1 对《根》的赏析和评价:总结对《根》的整体赏析和评价,包括对其文学价值、艺术特点、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设置等方面的评价。

牛汉《华南虎》

牛汉《华南虎》
观众。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蕴藏着涌动的尊 严)
⑵、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向往“苍苍莽莽的山林”)
⑶、不屈服于压迫,敢
于斗争。(趾爪“破碎”
被“捆绑”、牙齿“破碎”,
却在水泥墙上抓出“血淋 淋的沟壑”)
2、诗中还塑造了哪些形象?
“终于明白”、“羞愧”、“离开”“恍惚之中听
见”“咆哮”
“我”感到了自己的卑微与堕落;
问题: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 有什么样的个性?从课文中找 出有关的诗句加以说明。
这是一个高傲不
羁、向往自由、 勇于抗争的形象。
诗歌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华南虎——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无知、无聊、可笑、愚蠢
整体把握:
1、诗歌塑造了华南虎怎样的形象?划出相关的词 句,并思考这些形象反映了这只老虎怎样的个性. ⑴、高傲不羁。(“背对” 、“一概不理”
交代地点人物斑斓的脸孔火焰的眼睛健壮的腿二24节外形强健三5节一1节永别自由的土地内心的屈辱不屈不挠不悔地抗争灵魂高贵虎的形象虎维护尊严向往自由深化主题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对自由天地的渴望整体把握结构与内容象征主题
老虎!老虎!黑夜 的森林中 燃烧着的煌煌的火 光, 是怎样的神手和天 眼 造出了你这样的威 武堂堂
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精神上的觉醒。 无耻、卑微、自以为是; 冷漠、势利、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笼里华南虎被“捆绑着”、“绞掉趾爪”、 “锯掉牙齿” 囚禁一切自由精神;
代表邪恶,也表现了那些愚昧大众懦弱的心理
“胆怯而绝望”“用石块砸”、“厉声呵 观众 斥”、“苦苦劝诱”
铁笼
整体把握(结构与内容)
兽 中 之 王
凶悍、勇猛……

牛汉诗歌赏析

牛汉诗歌赏析

牛汉诗歌赏析
牛汉时期是古代汉朝政治盛行的时期,其诗歌形式独特。

牛汉时期的诗歌不仅表达汉人的文化精神,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学思想。

它们描绘了战争场景,表达了人们的政治和军事思想,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景象。

牛汉时期的诗歌值得细细品味。

这段历史上的诗歌不仅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而且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例如,《楚辞》中有许多古老的史实信息,它们反映了当时中原文明的蓬勃发展。

此外,在《楚辞》中,特别是《楚辞九章》,还反映了楚国政治文化的崛起。

牛汉时期的诗歌也表达了人们的哲学思想。

例如,《列子》中的《桃夭》,表达了天命论的思想,即“宇宙间一切都受天调之令,故应归定”。

此外,《荀子》中的《哀桑》,描写了桑树虽然被毁,但其根却依然活跃的意象,表达了人民不服输的斗争精神。

牛汉时期的诗歌还表达了汉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例如,《东坡诗稿》中的《桂林之游》,写到桂林优美的自然风光,反映了汉人对自然的情谊。

此外,《诗经》中的《湘夫人》,表达了汉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反映了当时汉人的宗教信仰。

此外,牛汉时期的诗歌还表达了人们的爱情观念,例如《西汉文学》中的《玉台新咏》,表达了视爱情如宝贵珍宝之美好愿望,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及热爱。

总之,牛汉时期的诗歌宝贵而独特,它们表达了当时汉人的文化精神,反映了汉人的宗教信仰、社会现实、爱情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

今天,它们仍然是一件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珍藏和研究。

牛汉的诗

牛汉的诗

牛汉的诗牛汉的诗牛汉(1923- ),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

鹰的诞生啊,谁见过,鹰怎样诞生?在高山峡谷,鹰的窠,筑在最险峻的悬崖峭壁,它深深地隐藏在云雾里。

仰望着鹰窠,象瞅着夜天上渺茫的星星。

虎豹望着它叹息,毒蛇休想爬上去,猎人的枪火也射不了那么高!江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带,鹰的家筑在最高的大树上(哪棵最高就筑在哪棵上)树尖刺破天,风暴刮不弯。

鹰的窠,简简单单,十分粗陋,没有羽绒或茅草,没有树叶和细泥,全是些污黑污黑的枯树枝还夹杂了许多荆棘芒刺。

它不挡风,不遮雨,没一点儿温暖和安适!鹰的蛋,颜色蓝得象晴空,上面飘浮着星云般的花纹它们在鹰窠里闪闪发光。

鹰的蛋,是在暴风雨里催化的,隆隆的炸雷唤醒蛋壳里沉睡的胚胎,满天闪电给了雏鹰明锐的眼瞳,飓风十次百次地激励它们长出坚硬的翅膀,炎炎的阳光铸炼成它们一颗颗暴烈的心。

啊,有谁看见过,雏鹰在旷野上学步?又有谁看见过,雏鹰在屋檐下面歇翅?雏鹰不是在平地和草丛里行走的禽类它们的翅羽还很短小的时候,就扇动着,鸣叫着钻进高空密云里学飞。

风暴来临的时刻,让我们打开门窗,向茫茫天地之间谛听,在雷鸣电闪的交响乐中,可以听见雏鹰激越而悠长的歌声。

鹰群在云层上面飞翔,当人间沉在昏黑之中,它们那黑亮的翅膀上,镀着金色的阳光。

啊,鹰就是这样诞生的。

汗血马跑过一千里戈壁才有河流跑过一千里荒漠才有草原无风的七月八月天戈壁是火的领地只有飞奔四脚腾空的飞奔胸前才感觉有风才能穿过几百里闷热的浮尘汗水全被焦渴的尘砂舐光汗水结晶成马的白色的斑纹汗水流尽了胆汁流尽了向空旷冲刺的目光宽阔的抽搐的胸肌沉默地向自己生命的从肩脚和臀股沁出一粒一粒的血球世界上只有汗血马血管与汗腺相通肩脚上并没有翅翼四蹄也不会生风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它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冻的云天生命不停地自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落雪的夜北方,落雪的夜里一个伙伴给我送来一包木炭。

《我爱这土地》名家点评

《我爱这土地》名家点评

《我爱这土地》名家点评如下:
著名诗人牛汉:《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生命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

现代著名诗评家谢冕:这首出现了许多次起兴(“假如”是一种起兴)的诗,在抒情上达到了高潮;在结构的处理上,用“假如”这一现代口语来强化感情,并把这种感情得到了最充分的挥发。

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著名朗诵艺术家瞿弦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是抗战初期的大地之歌、时代之歌。

它集中展现了艾青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在个体生命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

全诗的感情是强烈而内在的,基调是深沉而忧郁的。

可以说,时代的投影与真实的感受相结合,使得这首诗的感情显得极为真诚,更有感染力,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汉的诗1、半棵树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枝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2、改不掉的习惯
聂鲁达伤心地讲过
有一个多年遭难的诗人
改不了许多悲伤的习惯——
出门时
常常忘记带钥匙
多少年
他没有自己的门
睡觉时
常常忘记关灯
多少年他没有摸过开关夜里总睡在燥热的灯光下
遇到朋友
常常想不到伸出自己的手多少年
他没有握过别人的手
他想写的诗
总忘记写在稿纸上
多少年来他没有纸没有笔每一行诗
只默默地
刻记在心里
我认识这个诗人3、血和泪
生命在荆棘中燃烧……
皮肉被深深地刺伤了一千处
血在流,流,血在诉说悲痛
泪比血隐藏得深
泪全部凝聚在心里
默默地卫护着灵魂
没有一滴逃亡
血流尽了,身躯倒下
仍觅寻不到一滴泪
刽子手们猎取到的只是血和尸骨坚贞的泪他们休想捕猎到一滴
写于80年代
1996年改定
4、抄诗和背诗
我的个子很高
眼睛近视,
深深地弯着腰,
观看贴在泥墙上的诗。

没有打招呼,
有人把笔记本,
也许是一张薄薄的纸片,轻轻地放在我的背上。

我的背部很厚很宽,
扛过沉重的屈辱和苦难,可从来没有背负过一行诗。

虔诚地弯着腰身,
耐心地屏住呼吸,
一动不动,我觉得
抄诗人的手在微微颤抖
很烫很烫
诗,很沉很沉……
抄诗的人一定哭了,有热泪滴在我的背上。

真想回过头来
看一眼抄诗的人!
写于80年代,
2000年春改定。

5、夜
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不停地撕袭着我的窗户灯在颤抖
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
诗不颤抖!
6、根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7、落雪的夜北方,
落雪的夜里
一个伙伴
给我送来一包木炭。

他知道我寒冷,我贫穷
我没有火。

祖国呵,
你是不是也寒冷?
我可以为你的温暖,
将自己当作一束木炭
燃烧起来……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曾用笔名谷风。

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

1923 年10月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农民家庭。

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