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吸收式热泵水平降膜吸收研究

合集下载

吸收式热泵技术及其研究发展介绍

吸收式热泵技术及其研究发展介绍

收稿日期:2020-05-26作者简介:杜文智(1990—),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节能环保、电力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吸收式热泵技术及其研究发展介绍杜文智1,2 ,郭小虎1,2,朱晓龙1,2,苟远波1,2,吴 迪1,2(1.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100;2.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100)摘要:吸收式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本文对吸收式热泵技术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以为推广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吸收式热泵;低温余热;国内外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TM6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16-0132-01TheIntroductionofAbsorptionHeatPumpTechnologyandItsResearchDevelopmentDuWenzhi1,2,GuoXiaohu1,2,ZhuXiaolong1,2,GouYuanbo1,2,WuDi1,2(1.Xi'anAerospaceYuanDongliEngineeringCo.,Ltd.,Xi'an 710100,China;2.Xi'anAerospacePropulsionInstitute,Xi'an 710100,China)Abstract:Absorptionheatpumptechnologyisakindoflow-temperaturewasteheatrecoveryandutilizationtechnology,whichhasattractedmuchattentioninrecentyears.Inthispaper,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thepromotionofheatpumptechnology,itstechnicalprincipleanddevelopmentathomeandabroadareintroduced.Keywords:absorptionheatpump;low-temperatureexhaustheat;developmentathomeandabroad1 引言低温余热一般指不高于200℃,甚至低到几十度的废热。

吸收式热泵

吸收式热泵

吸收式热泵引言: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技术的追求不断增强,吸收式热泵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利用技术,正在逐渐获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吸收式热泵以其具有的环保、高效、可持续等特性,在空调、供暖等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收式热泵的原理、工作过程及应用领域,以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前景。

一、吸收式热泵的原理吸收式热泵是一种利用气体吸收热量来提供制冷或供暖的热泵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可逆化学反应来实现对热能的转换。

吸收式热泵主要由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以及泵等主要组成。

在吸收器中,制冷剂与吸收剂混合,在吸热条件下发生吸收反应,从而将制冷剂与吸收剂分离。

吸收剂吸收制冷剂释放的热能,而制冷剂则通过泵被输送至发生器。

在发生器中,制冷剂经过加热使其汽化,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然后,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冷却并凝结为液体,释放出的热量被利用。

随后,制冷剂通过泵回到吸收器,从而实现制冷或供暖的功能。

二、吸收式热泵的工作过程1. 蒸发器:在低压下,制冷剂吸热蒸发,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2. 吸收器:制冷剂与吸收剂在吸收器中发生反应,将制冷剂与吸收剂分离。

3. 发生器:制冷剂在高温下加热,从液体态变为气体态,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4. 冷凝器: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冷却,转变为液体态,释放热能。

5. 泵:将制冷剂从冷凝器输送至吸收器,使循环过程继续进行。

三、吸收式热泵的应用领域1. 制冷与空调领域:吸收式热泵在制冷与空调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其高效节能的特性使其成为替代传统制冷空调系统的理想选择。

吸收式热泵通过吸收热能实现制冷,相对于传统压缩式制冷系统,具有低能耗、低噪音、无氟利昂等优点。

2. 供暖领域:吸收式热泵在供暖领域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利用吸收式热泵的制冷过程,可以通过逆向工作原理将低温热源提升至供暖所需的高温状态,因此能够在供暖季节提供稳定舒适的温度。

3. 工业领域:吸收式热泵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蒸馏、脱水、浓缩、干燥等过程中的余热回收。

基于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质对研究

基于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质对研究

基于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质对研究摘要:吸收式热泵循环作为一种重要的节能环保技术,在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吸收式热泵循环为研究对象,对吸收剂工质进行探讨与分析。

首先介绍了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特点,然后论述了吸收剂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选择考虑的因素,以及各种吸收剂工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

此外,还阐述了不同工况下吸收剂工质对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最后,结合具体应用案例,探讨了吸收剂工质在吸收式热泵循环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吸收式热泵循环、吸收剂工质、性能特点、选择因素、应用前景一、Introduction吸收式热泵循环是一种能够利用低品位热源(如废热、太阳能热、地热等)提供高品位热量(如热水、蒸汽等)的节能技术。

与传统的机械压缩式热泵相比,吸收式热泵循环的环保效益更高,因为其工作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氟利昂等氯氟烃类臭氧层破坏物质。

吸收式热泵循环中的吸收剂工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特点决定了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作效率和适用范围。

因此,本文针对吸收剂工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二、Basic principles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of absorption heat pump cycle吸收式热泵循环是一种基于吸收剂对吸收剂工质中的蒸汽进行吸收来完成换热的过程。

其中,吸收剂由吸附液和溶质两部分组成,吸附液是用于吸收溶质的溶剂,一般为水,而溶质则是可被吸收的气体,一般为氨、甲醇、乙醇等。

当吸附剂与溶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接触时,溶质会被吸附液快速吸收,从而形成低浓度吸附液和高浓度溶液。

这个过程中放出的驱动热量可以被用来加热其他介质,实现热量的传递。

吸收式热泵循环的性能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节能环保、安全性能、适用于低品位热源、劣质电网接入性强等。

在吸收式热泵循环中,由于工作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能够更好地实现废热、太阳能等低品位热源的利用,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产生高品位的热量或冷量。

吸收式热泵回收汽机乏汽余热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吸收式热泵回收汽机乏汽余热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吸收式热泵回收汽机乏汽余热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能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热机设备中废热的回收利用是一种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低碳环保的重要途径。

吸收式热泵是一种高效回收废热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利用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反应吸收外部空气、水或其他热源中的热量,增大吸收剂的摩尔浓度,从而吸收外界的热量,再通过换热器给冷热源传热。

而汽机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资源十分巨大且一般为高温高压水蒸气,若能充分利用,则能大大提高汽机发电的能源效率和经济性。

因此,将吸收式热泵技术应用于汽机发电过程中,利用汽机发电的余热充分回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热能,不仅可大幅度提高汽机发电的能源效率,且有利于减少热能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吸收式热泵技术在汽机发电过程中回收汽机乏汽余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汽机发电过程中乏汽余热的特点和来源,确定回收利用方法;2.研究吸收式热泵技术,并分析其在汽机乏汽余热回收中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3.建立吸收式热泵回收汽机乏汽余热的数学模型,进行系统性能的模拟和分析;4.通过实验考察吸收式热泵回收汽机乏汽余热的实际应用效果,验证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数学建模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研究技术路线如下:1.文献调研:综述吸收式热泵、汽机乏汽余热回收、数学模拟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

2.理论分析:分析汽机乏汽余热产生机理、吸收式热泵回收原理,研究吸收式热泵在汽机乏汽余热回收中的应用前景,确定数学模型的建立思路和方法。

3.数学模型建立:建立吸收式热泵回收汽机乏汽余热的数学模型,包括系统热力学模型和热转换模型。

4.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采用Matlab等数学模拟软件,根据数学模型模拟吸收式热泵回收汽机乏汽余热的过程,分析系统的能量转移和效率。

吸收式热泵水平降膜吸收研究

 吸收式热泵水平降膜吸收研究

吸收式热泵水平降膜吸收研究吸收式热泵水平降膜吸收研究
吸收式热泵是一种环保、节能的设备,可广泛用于空调、供热
和工业制冷等领域。

其中水平降膜吸收式热泵具有高效、节能、
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关注。

水平降膜吸收式热泵的核心技术是吸收剂在水平降膜式吸收器
中与气态补充剂发生吸收反应,将热量从补充剂中吸收并传递到
吸收剂中,实现热量提供和制冷效果。

该技术不仅具有高效能的
制冷效果,还可以消除热源和蒸发器中的二次热交换,使得吸收
式热泵的COP值(制冷量与所消耗的能量比值)更高。

目前,水平降膜吸收式热泵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吸收剂的选择、吸收器结构、操作参数等方面。

在吸收剂的选择方面,优化
吸收剂的化学成分和摩尔比分布可以提高热泵的性能。

研究表明,掺杂适量的铝、锰、镁等金属离子的水溶液,可以提高其吸收效率,并降低吸收器的温差。

此外,优化吸收器的结构,如增大吸
收器板式壁面积和加强内部传质阻力,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

在操作参数方面,影响水平降膜吸收式热泵运行效率的因素包括深冷温度、冷却水温度、制冷量、吸收剂质量流量和气态补充剂流量等。

研究表明,在恰当的操作参数下,水平降膜吸收式热泵可以获得高效能的制冷效果和较高的COP值。

总的来说,水平降膜吸收式热泵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设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优化吸收剂的性能、提高吸收器的传热效率和优化操作参数,以实现吸收式热泵的更高效能和更广泛应用。

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

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

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吸收式热泵是一种能够利用低温热能将室外低温环境的热能转移到室内的能源转换设备。

它通过吸收剂溶液的物理过程,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提供供暖、供热水或制冷等多种用途。

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物质溶解和析出的过程。

它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

其中,吸收器和发生器为主要反应装置,负责吸收剂的吸收和析出反应。

在吸收器中,吸收剂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稳定的溶液。

当低温热源流经吸收器时,吸收剂吸收热源散发的热量,使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剂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浓溶液。

浓溶液接着经由管道流向发生器。

在发生器中,浓溶液被加热,使发生剂从溶液中析出。

发生剂析出后,形成稀溶液,释放出吸收剂所吸收的热量。

同时,稀溶液中的吸收剂流回吸收器,为下一循环做好准备。

接下来,稀溶液经过冷凝器,通过换热器将其冷却至较低的温度,处于饱和汽液态。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于压缩式热泵中的冷凝过程,吸收式热泵不需要高温高压去达到液相,因为吸收式热泵过程是通过化学反应完成的。

最后,饱和汽液态的稀溶液经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通过蒸发的过程完成对冷源的吸收。

在蒸发器内部,稀溶液与环境中低温的空气或水接触,吸收环境的热量并转化为蒸发剂。

蒸发剂在此过程中从液相转变为气相,并被吸收剂重新吸收回吸收器。

通过反复循环,吸收式热泵能够从环境中吸收低温热能,并将其转化为高温热能供应室内使用。

对于制冷系统来说,工作原理类似,只是供热和制冷的过程相反。

吸收式热泵相比传统的压缩式热泵具有一些优势。

首先,吸收式热泵不需要机械压缩过程,因此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工作,对低温热源的利用更加高效。

其次,由于吸收式热泵使用化学反应而非机械压缩,因此噪音较低,运行更加安静。

此外,吸收式热泵的使用寿命较长,维护和保养成本相对较低。

总之,吸收式热泵以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在能源利用效率、环保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增加,吸收式热泵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基于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质对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质对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质对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吸收式热泵循环是一种能够利用低温热能实现热能转移的节能环保技术。

传统吸收式热泵循环常常采用溶液/气体混合物作为工质,存在能量转换效率低、工质损失多等问题。

本课题将基于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采用新型工质,研究其物理性质、工作流程和能量传递机理,并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以实现高效可靠的热能转移,为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目标做出贡献。

关键词:吸收式热泵循环、新型工质、节能环保、数值模拟、实验验证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渐严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及企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吸收式热泵循环作为一种能够利用低温热能实现热能转移的技术,已经成为了热能利用和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质主要由溶液和气体组成,这种工质虽然使用方便,但存在能量转换效率低、工质损失多等问题。

因此,研发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质,提高其能量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实现高效可靠的热能转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2. 研究目的本课题将基于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质,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探究新型工质的物理性质和能量传递机理,为吸收式热泵循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基础支撑;(2)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研究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作流程和能量转移特性;(3)开展实验室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并探究新型工质的工作性能和适用范围;(4)综合评价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工质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性,为技术实现和推广提供支持。

3. 研究内容(1)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质性质探究通过对新型工质的成分、物理性质和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揭示新型工质的基本特性和能量传递机理。

(2)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的数值模拟建立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的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工质的循环过程、热力学特性及能量转移效率,并优化设计方案。

(3)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实验验证基于所建立的数值模拟模型,开展实验室实验,验证新型吸收式热泵循环的工作性能和适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式热泵水平降膜吸收研究清华大学孙健付林张世钢摘要本文建立了水平降膜吸收器内的水蒸气吸收单管模型。

采用Nusselt溶液方程计算了液膜厚度和速度,利用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关系构建了传热和传质方程,并根据热质耦合的关系将传热方程与传质方程联系起来,最终建立了溴化锂水溶液水平降膜的稳态吸收数学模型。

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我们搭建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吸收式换热系统性能实验台,该实验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用于测量新结构的传热和传质系数等用途。

经过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两者传热系数与传质系数的误差在6%以内。

此模型的建立将为指导机组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字热能工程;吸收;溴化锂;模型;传热;基金项目: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电厂循环水余热资源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No: 2007BAB23B01). N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la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 2007BAB23B01).2、北京市科技计划: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的供热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No: D07040600560701)The Key Projects of the Beijing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o: D07040600560701)通讯作者:孙健,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博士研究生。

E-mail:s-j07@Study on the absorption model in horizontal falling filmabsorption heat pumpSun Jian Fu Lin Zhang ShigangAbstract An absorp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horizontal falling film absorber.The Nusselt solution for film thickness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was applied,and the mass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were used to build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quations.Besides,heat and mass transfer equations were joined by reciprocity of each other.A complete absorption model was given.In order to justify this model,the largest absorption system performance experiment bench in China was built.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experimental values and showed fair agreement with an average absolute deviation of 6%.This model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bsorption system design and relative research.Keywors thermal engineering;absorption;lithium bromide;model;heat transfer;1前言常见的用于空调系统的吸收式制冷机大都采用溴化锂和水做为工质。

溴化锂水溶液在吸收器内吸收水蒸气后放出热量被冷却介质带走。

目前国内的吸收式制冷机以水平降膜为主.吸收器由水平管束构成,溴化锂溶液从吸收器顶部喷淋而下,在管外流动的同时吸收水蒸汽。

溴化锂溶液液膜的流动主要受到重力和水蒸气流动的影响。

如图1所示,对于溴化锂溶液而言,由于里维斯数Le=a/D约等于100,因此可以认为液膜内温度场的建立的速度要明显高于浓度场的建立速度。

由于水蒸气吸收的汽化潜热要远大于液膜的显热,如果忽略显热的变化,液膜内的温度场将呈线性分布。

图1 水平单管液膜流动示意图由于溴化锂水溶液液膜流动中吸收水蒸气的过程流动形式复杂、热质耦合等原因,液膜流动方程很难用单一方程来描述。

尽管第一台吸收式制冷机由John Leslie在1810年研制成功,而且国内外的研究者近几十年也提出了不少方程,但是在Killion[1]的降膜吸收相关数值模拟方程的综述文章中提出的方程都非常复杂和难以指导实际应用。

我们认为降膜吸收模型之所以如此复杂主要是因为流动模型和热质耦合模型的简化。

因此研究一种相对简易和准确的降膜吸收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2 模型建立2.1传热模型的建立如果固定液膜的传热系数、液膜厚度和蒸汽流速,液膜速度在液膜内沿管径方向就呈线性分布。

在此忽略液膜表面的不稳定因素对传热传质的影响。

由于吸收过程释放的汽化潜热远远大于液膜内的显热,在此也忽略了显热的影响;汽液界面的摩擦造成的压力和传热的变化也忽略不计。

由这几点假设可以认为溴化锂溶液为常物性的牛顿流体。

所有的相关计算都是基于稳态吸收。

根据前面的假设,应用Nusselt溶液方程建立水平管外液膜的流动方程。

考虑到水平管的曲率比较小,Nusselt认为圆管外液膜沿流动方向的平均厚度与在垂直平板表面流动时是一致的,液膜厚度用如下公式计算:σ=(1)液膜表面的速度方程为:3 2s suτσρ=(2)其中单位管长的质量流量为:2ss m Lτ=(3) 我们假设水蒸气吸收过程发生的时段等同与液膜布满管束表面的时间,这个时段也刚好是溴化锂溶液液膜表面与水蒸气完全接触的时间,此时间可用如下公式表达:exp 2od t uπ==(4) 其中为水平单管的外径。

由于吸收过程发生在汽液两相接触的界面,因此用液膜自由液面的速度作为基本参数来计算。

因为传热的速度要远远大于传质的速度,吸收过程的温度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稳态。

单根管的传热量可以用下式计算:,,,,2()()()tube film i w o w o w i cool w i cool o iQ F T T F T T F T T d d λαα=-=-=-- (5)考虑到液膜的厚度和水平管的壁厚远远小于水平管的直径,在此忽略水平管和液面的曲率的影响。

为了保证冷却水温度cool T 近似恒定,必须保证足够大的冷却水的流量。

其中水平管内侧的传热系数cool α参照Gnielinski 的拟合公式。

管外侧的传热系数由以下公式计算:s filmλαδ== (6) 由于忽略了上文中的提到的一些因素,而这些因素大多对传热是有利的,计算出的总传热系数要略小于真实值。

2.2 传质模型的建立由于吸收器内的水蒸气压力比较低,传质过程的阻力主要在气相一侧。

由于液膜的里维斯数近似等于100,液膜内的浓度场的形成要远慢于温度场的形成。

考虑到传质过程比较缓慢,管壁处的溴化锂溶液的浓度近似不变。

而且在汽液两相界面处,液膜的径向速度为0,因此相应的液膜内的空间可以认为是一个半无限大空间。

液膜内的浓度场2(,)H O C y t 为液膜中的位置y 和时间t 的函数:2222(,)(,0)()(0,)(,0)2H O H O H O H O C y t C y t yerfc C y t C y t Dt-===-= (7) 当时间t=0的时候,入口浓度22,(,0)H O in H O C C y t ==是一致的,在接触时间expt 内,当液膜表面浓度2,H O iC 为一定值时可公式(7)是适用的。

采用表格1的设定参数,根据公式(4)可以计算出expt 。

根据公式(7)当浓度变化扩散到管壁处的时间为5秒。

达到expt 后,可以得出浓度边界层的厚度为0.3。

然而,在y=0和y=0.3处的平均速度相差在3%之内。

所以界面的对流对传热的影响可以忽略。

水蒸气的在汽液界面的吸收速率abs m 可以用菲克定律来计算:220()H O C abs H O y ym FM D ∂=∂=- (8)水蒸气吸收总量为:expexp22()t t H O abs abs H O y C M m dt FM D dt y=∂==-∂⎰⎰ (9)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导出传质系数为:film β=(10)其中i ε表示界面处的质量浓度,in ε表示液膜内的质量浓度。

由于上式中的溶液各个密度相差不大,因此可以用平均密度将此式简化:11111632231162224s sfilm osD g d τρβρππϕ≈=(11)2.3传热与传质的耦合当温度场达到稳定时,忽略传热过程显热的影响,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即为水蒸气被溴化锂溶液吸收过程放出的汽化潜热。

由此传热与传质相互作用的方程为:,exp ()abs abs film i w o m h F T T t α∆=- (12)其中i T 和,w o T 在吸收过程中为一定值。

汽液接触界面的平衡方程按照溴化锂水溶液的汽液平衡方程确定。

方程组的求解是利用EES 软件,软件中自带溴化锂水溶液的物性函数,软件中溴化锂的物性参数是来自ASHRAE 手册。

3实验装置为了验证数学模型是否准确,我们搭建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吸收式换热系统性能实验台。

该实验台按照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用于测试新型部件传热传质性能。

该实验系统由溶液模块、冷剂水模块、冷却水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和测量装置组成。

整个实验系统高9m*长8m*宽5m 。

各个模块为要进行测试的实验段模块提供不同温度、浓度和流量的工质。

该实验系统采用了美国Setra730系列精度0.03%的真空绝压传感器等先进测量仪器。

本次实验的实验段模块为水平管吸收器和蒸发器,吸收器内的水平管采用溴化锂溶液顶端喷淋的布液方式,管内为冷却水。

蒸发器提供稳定的不同压力下的水蒸气,蒸汽压力由高精度的绝压传感器测量并记录。

表1 实验参数设定水平管内经 14mm 水平管外径 16mm 铜管的导热系数400w/mk水平管长度 1.5m水蒸气压力1000pa溶液入口温度45℃溶液入口质量浓度60wt%冷却水流量 1.5m3/h冷却水入口温度30℃溶液的导热系数0.42w/mk溶液的密度1680kg/m3图2 吸收式传热传质性能实验台原理图4实验结果比较数学模型计算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如图3和图4所示,图 3给出了不同的溶液喷淋密度下的水平管的传热系数的比较,由此可以对于一种具体的工况而言,传热系数并非总随喷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喷淋密度过大时,液膜在管壁流动时间很短,液膜的温度与冷却水的温差比较小所导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