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结构的试验研究
防腐蚀涂层分子结构对其性能影响的试验方法研究
0 引 言
海 水 是 一 种 腐 蚀 性 很 强 的 电解 质 , 海 水 中 含 有 的大 量 C l 一 会 对 金 属 材 料 造成 严 重腐 蚀 。 在 各 种 金 属 防腐 蚀 的方 法 中 , 在 金 属 表 面 涂 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机 涂 层 是 目前
1 环 氧树 脂 的分 子 结 构 特 点 和 性 能
摘 要:在海洋环境 中, 涂覆 有机 涂层是金属腐蚀 防护的重要手段 。 涂层下金属 的腐蚀行为与
有机 涂 层 的 性 能 密切 相 关 ,而涂层 分 子 结构 直接 影 响涂 层 的 性 能 , 尤 其是 涂 层 的 防腐 蚀 性 能 。因此 ,
开展涂层分子结构与其性能的相 关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 了不 同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特点和性
环氧树脂是泛指含有 2 个或 2 个 以上 环 氧 基 ,以
脂肪族 、 脂环族或芳香族等有机化合物为骨架 , 并能
通 过 环 氧 基 团 反 应 形 成 有 用 的 热 固性 产 物 的高 分 子
应 用最广泛 的防护手段之 一。 涂层下金属 的腐蚀行
为 与有 机 涂层 的性 能 密切 相 关 。 众所 周 知 , 涂 料 的 防 腐 蚀 作 用 机 理 主 要 是 通 过 涂 料 中成 膜 物 质 分 子 形 成
第5 1 卷第 5 期
2 0 1 3年 5月
上海涂料
S HANGHAI C OAT I NGS
Vo l _ 5 1 No . 5
Mav . 2 01 3
防腐蚀涂层分子结构
对其性能影响的试验方法研究
刘 斌 ( 海 军装 备研 究 院 , 北京 1 0 0 1 6 1)
分子生物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生命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体内的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通过实验可深入了解生命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为治疗疾病等产生重要的科研意义。
本文将着重介绍PCR扩增、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分子生物学实验。
PCR扩增PCR扩增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实验技术之一。
PCR扩增技术是通过不断的复制,使DNA分子增多。
PCR主要操作步骤包括:DNA样品提取、模板DNA扩增、DNA回收纯化和定量检测等。
PCR扩增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备PCR反应混合物,包括模板DNA、引物(Primer)、反应缓冲液、酶、脱离剂、种子液等。
制备反应混合物的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试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将混合液均匀吸入PCR管内。
第二部分是PCR反应实验本身,包括控制PCR反应温度变化、确保每个PCR 反应的时间和温度一致、等等。
PCR反应时间通常在2-6小时之间,取决于所扩增的DNA片段的长度和针对不同目标所使用的引物。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DNA和载体DNA组装重组成新的DNA分子,然后通过转化等方式将新的DNA分子转移到感受态宿主细胞中,使得新的DNA分子被细胞所接受并复制,从而达到克隆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
基因克隆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包括:选取适当的载体,将所需要的外源DNA和载体DNA连接起来组成重组DNA分子,将重组DNA分子转化至感受态宿主细胞中,最后从发酵液中提取所需的目标DNA分子。
基因克隆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我们能够制备大量目标分子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蛋白质表达蛋白质表达是一种将蛋白质合成出来的实验技术。
蛋白质表达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外源基因的扩增技术,将目标蛋白表达并纯化出来,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功能。
蛋白质表达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蛋白质的基因落库、基因克隆到重组基因载体中、启动子、子纯化表达及活性鉴定等。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专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和操作不同的生物分子,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可以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应用。
第一部分:DNA和RNA的分析与操作方法(1000字)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DNA和RNA是最常见的研究对象之一。
了解DNA和RNA的序列、结构和相互作用对于我们理解生物基因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DNA和RNA的分析与操作方法:1.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通过DNA的放大,使其达到可以检测的程度的技术。
它可以扩增DNA片段并产生大量的复制品。
PCR的优点是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这使得它在基因检测、基因组测序和遗传变异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指将感兴趣的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 中,形成重组DNA分子的过程。
通过克隆,可以研究和操纵特定的DNA 序列,以确定其功能、表达和调控。
常用的克隆方法包括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连接技术,例如使用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到载体上。
3. DNA测序:DNA测序是指确定DNA序列的过程。
它是研究基因组、疾病突变和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DNA测序方法包括链终止法和碱基测序法。
链终止法使用有标记的二进制探针和DNA聚合酶,通过测量信号强度来确定DNA序列。
碱基测序法则通过测量不同碱基释放的荧光信号来确定DNA序列。
4. RNA干扰(RNAi):RNA干扰是一种通过干扰R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来沉默特定基因表达的技术。
通过使用双链RNA或小分子RNA(siRNA)来介导干扰,可以选择性地抑制或沉默特定的基因,从而研究其功能和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蛋白质的分析与操作方法(1000字)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功能分子之一。
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于研究生物学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
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及优化计算
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及优化计算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是化学研究和计算化学领域的重要一环,对于理解分子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计算则是对构建的分子结构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求得最稳定和最符合实验结果的结构体系。
本文将介绍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常用的分子结构优化计算方法。
一、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1.实验室试验方法:实验室试验方法通过实验手段确定分子的构型和结构。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谱学方法(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等)、X射线方法和电子显微镜等。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提供分子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键长、键角、晶胞参数等。
不过该方法需要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有时也受到实验技术的限制。
2. 理论计算方法:理论计算方法主要通过量子力学计算、分子力学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从基本粒子的角度计算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在量子力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有Hartree-Fock(HF)方法、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紧束缚模型(TB)方法等。
在分子力学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中,常用的方法有分子力学(MM)方法、分子动力学(MD)方法等。
二、分子结构优化计算分子结构优化计算是对构建的分子结构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以找到最稳定和最符合实验结果的结构体系。
1.线性规划方法:线性规划方法是寻找一个解向量,使得目标函数最小或最大。
在分子结构优化计算中,可以通过线性规划方法来优化分子结构的内部参数,如键长、键角等。
2. Monte Carlo方法:Monte Carlo方法是一种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来进行优化计算的方法。
在分子结构优化计算中,Monte Carlo方法可以通过随机调整分子的内部参数,以整个构象空间,寻找最稳定的构象。
3.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来进行优化计算的方法。
在分子结构优化计算中,可以将每一个分子结构看作一个个体,通过交叉、变异等操作模拟自然选择,以寻找最优解。
4.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是通过求解分子的运动方程,模拟分子的运动和变化过程。
PPR管材专用料分子结构与加工性能的研究
下, 强度衰减慢 , 使用寿命更长。P R管道在输送 P
7 O℃热水、 长期 内压 1 P 条件下 , Ma 寿命可达 5 0 年, 是较理想 的塑料热水管。国内市场 P R管道 P 专用 料牌号 为韩 国晓星公 司 R 0 P 燕 山石 化 20 、 C 2 0和大庆炼化 P 1D等。 42 A4 目前 , 国内 P R管 材 的市 场需求 量 已达到 P
降温至 3 0℃ , 得到试样的结 晶温度 , 以 1 再 0℃/ mn i升温至 20c , 0 = 得到试样 的熔点和熔融焓 。 I 凝胶 渗 透 色 谱 ( P ) 美 国 沃 特 斯 公 司 GC : G C5C P 10 V凝胶色谱仪。 n N R分析采用 Bue — M一 0 C— M r rA k 30核磁
为熔体温度 20℃ , 3 制备的管材外观形态 良好 , 内 外壁光滑、 整 , 裂纹、 泡、 平 无 气 分解 颜 色 , 无 沟 也
槽、 凹陷、 杂质、 划痕 , 口基本垂直于管材轴线。 切 管材爆 破试验 中挤 出管材 的爆破压力均 在 4 0 .
Ma P 以上 , 并且在 静液压应力 3 8M a 温度 9 . P , 5 c, I 时间 15h : 6 条件下均未破裂 , 因此韩国晓星公
熔体流动速率 ( F ) G / 38 M R 按 B T 62测试 , 条
件为: 温度 2 0℃ 、 3 负荷 2 1 g .6k 。拉伸屈服强度 按 G / 14一19 测 试 ; 口 冲 击 强 度 按 B T0 O 92 缺
G 14 B 83测试 。
差示 扫描 量 热法 ( S ) 美 国 P 公 司 DC : E
管材 力 学性 能测试 结果 相一致 。 23 相对 分 子质量 及其 分布 .
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引言: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高分子量的大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医药、能源等诸多领域。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主要由其分子结构所决定,因此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对于优化材料性能和开发新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高分子材料由长链状的大分子组成,其分子结构主要包括线性结构、支化结构和交联结构等。
其中,线性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分子链呈直线排列,原子或基团之间没有交联,因此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而支化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则在分子链上引入支链,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交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分子链之间发生共价键的交联,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
二、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和光学性能等。
力学性能是衡量材料强度、韧性和刚性的指标,与分子链的长度、分子量以及分子结构有关。
通常情况下,具有较长链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韧性,而具有较短链的高分子材料则具有较高的刚性和强度。
热性能是衡量材料耐热性和稳定性的指标,其与分子结构中的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较长的分子链结构和交联结构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和气候条件。
另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是研究材料热性能的关键参数,该温度决定材料的结晶程度和分子运动速度。
电性能是指高分子材料在电场中传导电流和存储电荷的能力,与分子链中的电荷转移和排布有关。
部分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如聚苯乙烯、聚乙烯等,在电子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高分子材料的绝缘性能也是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分子链中的极性基团和交联程度有关。
光学性能是研究材料在光学领域应用的重要性能指标,包括透明度、折射率和吸光性等特征。
光学性能与高分子材料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例如,具有较长链结构和较低的结晶度的高分子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三、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方法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通常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分子模拟:通过计算化学方法模拟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性能,预测材料性能和设计新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高分子材料无处不在,从塑料瓶、橡胶轮胎到合成纤维衣物,从涂料、胶粘剂到生物医学中的人工器官,高分子材料以其多样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这些材料的独特性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的结构。
高分子材料,简单来说,就是由大量重复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其分子量通常在几万到几百万甚至更高。
这种大分子的结构特点赋予了高分子材料独特的性能。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描述。
首先是链结构,包括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
近程结构主要涉及单个大分子链内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连接方式、立体构型等。
比如说,聚乙烯中的碳原子可以是线性排列,形成高密度聚乙烯(HDPE),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硬度;也可以是支化排列,形成低密度聚乙烯(LDPE),结晶度和硬度相对较低。
远程结构则侧重于大分子链的形态,如伸直链、无规线团、折叠链等,以及链的柔顺性。
大分子链的柔顺性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链的柔顺性好,材料往往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反之,如果链柔顺性差,材料则可能表现出较高的刚性和脆性。
高分子材料的聚集态结构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这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和液晶态结构等。
晶态结构中,高分子链规则排列形成晶体,其结晶度、晶体形态和尺寸等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例如,部分结晶的聚丙烯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热性。
非晶态结构中,高分子链呈现无序排列,如无定形的聚苯乙烯具有较好的透明性。
取向态结构是指大分子链在某些方向上有序排列,这种结构可以显著提高材料在取向方向上的强度。
液晶态结构则存在于某些特殊的高分子中,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能。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力学性能来看,有强度、弹性、韧性、硬度等指标。
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比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弹性则反映了材料在受力变形后恢复原状的能力,像橡胶就具有很好的弹性。
韧性表示材料吸收能量和抵抗断裂的能力,而硬度则衡量材料表面抵抗压入或划伤的能力。
生物活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研究
生物活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研究生物活性分子是指能在生物体内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的其中一种化合物,它们可以调节生命机体中的一系列生物过程,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多种生物分子。
生物活性分子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特性,从而使得它们在医药及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活性分子的分类生物活性分子可以分为蛋白质、核酸和小分子三类。
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大分子,也是生物体内的最主要调节因素之一。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分为四级结构,依次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其中,一级结构指的是多肽链上由氨基酸组成的珠链;二级结构是指由氢键形成的规则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片、β-折叠螺旋等;三级结构是由螺旋、折叠片等各种二级结构空间组成的立体结构;四级结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肽链相互作用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
核酸是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核酸的分子大小较蛋白质小,但核酸中含有的化学信息量是非常庞大的。
核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苷和核酸酸,核苷是由一种氮碱基和一种糖分子(脱氧核糖或核糖)组成的,而核酸酸是由多个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由人们通过对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中所发现。
常见的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激素、药物和代谢产物,它们对于生命体内的代谢机制及其他重要生理功能的调控,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生物活性分子的研究方法研究生物活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需要广泛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其中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是常见的结构分析方法。
核磁共振是一种对核磁共振现象进行研究的分析技术。
通过将样品置于强磁场中,以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其进行激励,然后测量其发射的辐射能量,最终确定其结构。
核磁共振技术能够非常精确地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结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对蛋白质和核酸中分子的分析。
X射线衍射是一种通过利用X射线进行分析判断物质结构的技术手段。
一般来说,该技术是通过将样品暴露在X射线束中进行实验,然后记录衍射图样,并通过对图样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物质的结构。
化学分析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化学分析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化学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用于研究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化学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分子量以及化学成分等信息,进而推测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并以化合物的确定为例,阐述分子结构的推测过程。
一、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旨在确定化合物中所包含的元素种类和它们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1)火焰试验:通过在火焰中加热样品,观察产生的颜色以确定金属元素。
(2)沉淀反应:利用物质溶解性的变化,在溶液中加入特定试剂,观察是否生成沉淀,来判断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
(3)气体试剂测试:例如,利用酸性高锰酸钾试剂或漂白粉等,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硫化氢或二氧化硫等。
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则着重于确定化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或浓度。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1)酸碱滴定法:通过滴定溶液中的酸或碱,以确定其中酸或碱的浓度。
(2)电化学分析:如电位滴定法、电导滴定法,利用电极测定溶液中特定离子的浓度。
(3)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通过分析样品与不同波长或频率下的吸收、发射或共振行为,确定样品中物质的浓度或结构。
二、化合物的确定与分子结构推测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并推测其分子结构。
以有机化合物丙酮为例,我们可以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来确定其组成和结构。
首先,通过测定丙酮的分子量和化学成分,可以得知其分子式为C3H6O,也就是说,丙酮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来推测丙酮的分子结构。
光谱分析中,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是常用的手段。
红外光谱可以检测样品在不同波长的红外光下的吸收情况。
丙酮的红外光谱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沿4000-2800 cm-1范围内的一个特征吸收峰,表明丙酮中含有C-H键。
同时,在1700 cm-1左右的位置有一个强吸收峰,表明丙酮中含有C=O键。
SF6替代气体的分子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SF6替代气体的分子构效关系研究进展沈腾达a,周文俊a,王宝山b,罗运柏b,郑宇a(武汉大学 a.电气与自动化学院;b.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目前对SF6替代气体的研究大多为试验筛选,成本高、工作量大、效率低。
研究分子结构参数与其绝缘性能之间的理论关系,可以为SF6替代气体的分子设计与筛选提供方向,提高SF6替代气体的寻找效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具有发展潜力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尤其是涉及到分子电学参数、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的一种新型定量构效关系模型,随后介绍了基于该新型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分子设计方法,最后从气体绝缘性能数据库、预测性质的多样化和分子设计方法的改进3方面讨论了该新型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在SF6替代气体研究中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SF6替代气体;气体分子结构;定量构效关系;气体绝缘分析中图分类号:TM214;TM5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9239(2022)06-0001-05DOI:10.16790/ki.1009-9239.im.2022.06.001Research Progress of Molecula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SF6Substitute GasSHEN Tengda a,ZHOU Wenjun a,WANG Baoshan b,LUO Yunbai b,ZHENG Yu a(a.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b.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Abstract:At present,most of the researches on SF6substitute gas rely on experimental selection,with high cost, heavy workload,and low efficiency.Studying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lecular structure parametersand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SF6can provide direction for the molecular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SF6substitutegas,and improve the researching efficiency.Firstly,we focused on the current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odel with development potential,especially a new type model involving molecular electrical parameters,force parameters,and geometric parameters.Then the molecular design method based on the new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odel was introduced.Finally,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to be further studied of the new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odel in the research of SF6substitute gase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gas insulation performance database,the diversification of predictive properties,and the improvement of molecular design methods.Key words:SF6alternative gas;gas molecular structure;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gas insulation analysis0引言SF6由于其优异的绝缘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气体绝缘中,在全球范围内,电力行业每年使用80%左右新生产的SF6[1]。
纸张性能和纤维分子结构、纤维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包装工程第44卷第17期·104·PACKAGING ENGINEERING2023年9月纸张性能和纤维分子结构、纤维形态的相关性研究李昊津1,2,卫灵君1,2,王亚玲1,2,孙昊1,2,3*,张万璐1,2(1.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000;2.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00;3.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目的通过对纸浆纤维进行不同的碎浆机械作用,研究纤维分子结构、纤维形态与纸张强度性能三者的相关关系。
方法在不同碎浆时间条件下,测量纸张的抗张指数、零距抗张强度、Z向抗张强度等拉伸相关力学性能,并通过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纸张内部的纤维形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纸张中官能团、氢键和结晶度等分子结构的变化规律,从而探究纤维分子结构、纤维形态对纸样性能的影响趋势。
结果随着碎浆时间的增加,纤维结晶度、分子间氢键和纸样拉伸性能均呈现出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4 min时纤维结晶度、分子间氢键含量和纸张的抗张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9.63%、43.64%和45.25 N·m/g。
结论一定碎浆时间范围内,纸张的拉伸性能和纤维分子结构(结晶度、分子间氢键等)随纤维尺寸的减小和帚化率的提高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纸张;纤维形态;强度性能;结晶度;氢键中图分类号:TB4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23)17-0104-09DOI:10.19554/ki.1001-3563.2023.17.013Correlation of Paper Properties, Fiber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Fiber Morphology LI Hao-jin1,2, WEI Ling-jun1,2, WANG Ya-ling1,2, SUN Hao1,2,3*, ZHANG Wan-lu1,2(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iangnan University, Jiangsu Wuxi 214000, China; 2. Jiangsu Provincial KeyLaboratory of Foo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Jiangsu Wuxi 214000, China;3. Tsinghua Suzhou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Suzhou 215000, China)ABSTRACT: The work aims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fiber molecular structure, fiber morphology and paper strength by applying different beating mechanical effects on pulp fibers. The tensile relat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tensile in-dex, zero-span tensile strength and Z-direction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paper for different pulping time were measured. The fiber morphologies in the paper were observed by biolog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func-tional groups, hydrogen bonds and crystallinity of the paper were analy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pulping time, the fiber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paper first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The fiber crystallinity,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 content, and tensile index of the paper all reached their maximum values at the 14th min, which were 79.63%, 43.64%, and 45.25 N·m/g, respectively.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pulping time, the tensile propertie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fibers, such as crystallinity and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of the paper, show a trend of firstly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with the decrease of fiber size and the increase of brooming rate.KEY WORDS: paper; fiber morphology; strength property; crystallinity; hydrogen bond收稿日期:2023-04-08基金项目: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FMZ201905)第44卷第17期李昊津,等:纸张性能和纤维分子结构、纤维形态的相关性研究·105·我国是世界造纸生产大国,2016—2022年纸和纸板总产量在1.16~1.27亿t[1],制浆造纸产量和消费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分子结构调控与材料性能设计探究
分子结构调控与材料性能设计探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材料性能的设计与调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分子结构的调控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本文将探究分子结构调控与材料性能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分子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子结构是由原子组成的,不同的原子间的排列和连接方式会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
这是因为分子结构决定了材料的密度、稳定性、导电性、热导性、机械性能等重要性能指标。
1. 密度调控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排列密度不同,会影响材料的密度。
例如,在金属材料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会决定材料的密度,密堆积会导致材料密度较大,而松散排列则会导致较低的密度。
因此,通过调控分子结构,可以实现材料密度的设计和控制。
2. 力学性能调控分子结构中的键长、键角等参数决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在聚合物材料中,通过调控分子链的长度和形状,可以实现材料的刚性或柔韧性的调控。
另外,某些金属材料中的晶格结构和晶界结构也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3. 导电性和热导性调控分子结构的排列方式和化学键的类型决定了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例如,在碳材料中,通过调控分子结构可以实现不同形态的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并具有不同的导电性能。
另外,通过控制分子结构,可以实现材料的热导率的增加或降低,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二、分子结构调控与材料性能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分子结构的调控与材料性能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方法。
1. 理论模拟方法理论模拟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材料性能的手段。
通过计算化学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技术,可以模拟不同分子结构的性能和相互作用,并预测材料的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加快材料研发的过程,并提供一定的指导。
2. 试验与表征方法试验与表征方法是评价分子结构对材料性能影响的重要手段。
通过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和表征材料的分子结构,并通过物理、化学性能测试方法评估材料性能的变化。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代谢和分子机制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了一系列实验技术和方法,用于分离、提取、纯化和分析生物体内的化学组分,以及研究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途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一、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它通过将混合物溶液在柱子中通过填充有吸附剂的柱子,利用不同成分在吸附剂上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柱层析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柱子和吸附剂,如离子交换柱、凝胶过滤柱和逆相柱等。
二、电泳法电泳法是依据生物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方法包括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
凝胶电泳通过在凝胶中进行分离,根据分子的大小和电荷差异进行分离;毛细管电泳则通过在毛细管中进行分离,具有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
电泳法广泛应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抗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它基于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
ELISA可以用于检测病原体、生物标志物等,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的质量和荷质比的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质谱法通过将样品中的分子离子化,并通过质谱仪测定离子质量/荷质比,从而获得分析样品的结构信息。
质谱法常用于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鉴定和研究。
五、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是一种主要用于研究化合物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无创性分析手段。
核磁共振通过样品中核的磁共振现象,结合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的作用,获得相关的谱图。
核磁共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分子的结构鉴定、分析和代谢研究。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的重要方法。
柱层析法、电泳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质谱法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在实验中被广泛应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该实验有助于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制备工艺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研素养。
本次实验主要是对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热力学性质以及物理性能等方面,并通过实验深入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性质与应用。
首先,我们研究了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
在实验中,我们掌握了高分子材料中的主要聚合物与结构单元,了解了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同样,我们也学到了高分子材料的聚集态形态,了解了通过聚合反应控制高分子材料聚集态的方法。
其次,我们深入研究了高分子材料的热力学性质。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高分子的玻璃转变温度,了解了高分子材料在不同热力学状态下的特性,如玻璃化转变、熔化和分解等。
对于高分子材料的热力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其性能。
最后,我们对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
我们了解了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以及抗冲击性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具体的
实验操作,掌握了如何确定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并掌握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测试技巧。
总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实践中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研素养。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更加清晰地了解了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对我们的专业发展和未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硫酸铜分子结构及热变性的红外光谱
区间)、378 ~ 473 K(第二温度区间)和 478 ~573 K 吸收峰消失。因此,303 K 温度下对应硫酸铜(五
(第三温度区间),采用 TD-MIR 光谱,进一步研究 个结晶水)分子特征红外吸收谱带(表 4)。而在
温度变化对于硫酸铜分子中结晶水结构的影响。
373 K 温度时,626.29 cm-1 频率处新的吸收峰主要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
硫酸铜(含有五个结晶水,分析纯,天津市百 世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仪器
Spectrum100 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 PE 公 司);GoldenGate 型单次内反射 ATR-FTIR 变温附件 和 WEST6100+ 型变温控件(英国 Specac 公司)。 1.3 试验方法
403
3 314.34(0.12),1 631.01(0.06),1 511.81(0.06),1 058.56(0.60),1 014.63(0.46),794.93(0.34),666.76(0.34),625.92(0.34);
408
3 308.36(0.12),1 511.50(0.06),1 058.20(0.61),1 014.11(0.49),794.61(0.36),667.66(0.36),625.70(0.34);
0 引言 硫酸铜是一类重要无机铜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泛应用在农
业 [1]、 畜 牧 [2]、 水 产 [3]、 包 装 [4]、 冶 金 [5] 及 电 子 [6] 等行业。硫酸铜的广泛使用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有 关。根据文献报道 [7],结晶水存在于硫酸铜分子中, 水分子凭借其氧原子所带的阴电荷与金属阳离子 (Cu2+)相结合。金属以这样的方式吸引水分子,其 价层并未用到 d 轨道,因而金属原子与水分子之间 没有形成 πd 键。在五水硫酸铜分子中,与 Cu2+ 结合 的 6 个氧原子中的 4 个氧原子来自水分子,其他 2 个氧原子来自于 SO42-。每个 Cu2+ 的第 5 个水分子不 直接连接于 Cu2+,而是用它的阴端与结合 Cu2+ 的水 分子形成 2 个羟基键,用它的阳端与来自 SO42- 的氧 原子形成 2 个氢键。因此,五水硫酸铜容易风化为 三水硫酸铜,在 373 K 的温度下,风化为一水硫酸 铜,在 523 K 的温度下,进一步风化为无水硫酸铜 [8]。 中红外(MIR)光谱广泛应用于化合物结构研究领 域 [9-12],而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则是一种较 为新型的光谱技术 , [13-21] 可以有效地开展化合物的 热变性研究,而应用于硫酸铜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 因此,本文采用 MIR 光谱及 TD-MIR 光谱,分别开 展了硫酸铜的结构及热变性研究,为硫酸铜应用及 改性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29Si核磁共振对矿渣- 水泥体系水化C-S-H凝胶分子结构的研究
29Si核磁共振对矿渣- 水泥体系水化C-S-H凝胶分子结构的研究摘要:利用固体29Si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矿渣-水泥体系不同水化程度的C-S-H凝胶微结构。
研究表明:水泥-矿渣水化C-S-H凝胶产物主要为Q0C、Q0S、Q1、Q2(1Al)、Q2峰,并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关键词:C-S-H凝胶,29Si核磁共振,矿渣-水泥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伟大工程,高速铁路、跨海大桥、深水港口、摩天大楼等一个个超级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这些工程无不需要用到钢筋、混凝土,而胶凝材料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分,对其研究还不甚透彻,对其水化产物C-S-H凝胶的组分和结构的研究至今还不甚明了。
采用固体29Si核磁共振技术,采取胶凝材料中的两个组分,即水泥和矿渣,研究其水化前后的产物分子结构及相互转变规律。
1 试验:将矿渣、水泥按1:1制成浆体,养护到一定龄期后,研磨成粉,进行核磁试验。
仪器采用AVANCE III 400 WB型固体核磁共振仪,Q1、Q2、Q2(1Al)代表C-S-H凝胶中的不同化学状态下的硅氧四面体,Q0表示孤立岛状的[SiO4]4-单体;Q1表示连接一个桥氧的组群状硅氧四面体;Q2表示连接两个桥氧的位于链状或者环状结构中间的硅氧四面体,其中Q2(1Al)代表Si原子通过桥氧连接的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
Q0C、Q0S、Q1、Q2(1Al)、Q2化学位移分别是-69~-73、-74、-79、-81.5、-85ppm。
2 结果与分析2.1 未水化矿渣、水泥微结构:未水化水泥和矿渣的NMR谱图见图2- 1、图2- 4,由图2- 1可知,未水化水泥NMR谱图三个峰的化学位移分别是-70.15、-71.4和-73.5 ppm.这些都是水泥熟料中硅酸三钙(-69~-75ppm)和硅酸二钙(-71.3ppm)的不同晶型的峰位,最强锋实际上是由三个峰叠加而成的,这三个峰都是Q0峰,即孤立的[SiO4]四面体。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0世纪初,在生物学领域,人们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对于基因的研究也愈加深入。
但是,DNA分子的结构却一直是个迷。
直到1953年,科学家克里克和沃森在伦敦的研究所所在的一个小小的房间里,突破了这个问题。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DNA分子的结构中包含着两个单链股,但是这两个链股是如何相互连接的却一直没有被解决。
在克里克和沃森的实验室里,有一个正在进行的探究DNA结构的项目,这也促使了克里克和沃森开展自己的研究。
不断的试错和试验,终于使得他们发现了DNA分子结构背后的秘密:双螺旋结构。
这个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基因研究,成为了生物学领域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克里克和沃森的发现还是化学领域中的一次革命,在此之前,人们很少关注分子结构的问题,而这次发现证明了分子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为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研究奠定了基础。
DNA双螺旋结构是怎么发现的呢?1950年代初期,有很多科学家致力于确定基因的化学结构。
精确定义DNA的构成是非常困难的,它由核苷酸单元组成,单元包括磷酸基团、五碳糖核苷糖和氮碱基。
已经发现了各种化学性质的DNA并进行了广泛研究,这使得科学家们对它的化学组成有了很大的了解。
早期的研究还表明,DNA分子是由两个单链股组成的。
然而,这个单链结构似乎无法解释DNA分子是如何控制遗传信息和复制自己的。
这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担忧,他们非常想知道真正意义上的DNA结构是什么样的。
在英国,L. Bragg和罗森(M. F. Perutz)等人利用X射线晶体学作为工具,研究了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并在1945年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这使得科学家们对生物结构的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克里克和沃森的研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
通过分析一些重要的实验结果,克里克和沃森建立了一个认识到基因结构的独特理念。
其中一项实验结果来自小径荧光X射线,这表明DNA分子具有非常高的对称性和螺旋结构。
CD163分子的研究进展
CD163分子的研究进展摘要:CD163分子是一种清道夫受体蛋白,由吞噬细胞表达,它参与机体多种免疫活动,对正常生理具有重要作用,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联系紧密。
本文就CD163分子的结构及功能作一介绍,以期对某些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CD163;受体;吞噬细胞Abstract:The CD163 molecule is a scavenger receptor protein,expressed by phagocytic cells,it participates many immune activity,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ormal physiology,but also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me diseases. In this paper,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CD163 molecule are introduced,in order to provide the idea for studying certain diseases.Keywords:CD163;receptors;phagocytes近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其主要的致病机制与清道夫受体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清道夫受体CD163作相关的研究报道。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是一类吞噬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它们可以识别和清除机体的源产物和一些外源物而得名。
源产物如过氧化物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外源物主要为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
清道夫受体功能相似,结构多种多样,包括了胶原型,C型外源凝集素,富含亮氨酸或半胱氨酸重复序列型等。
按照不同结构,清道夫受体家族可依次划分为8个类型(A-H),目前人们研究较多的为A型和B型。
高分子物理实验报告
高分子物理实验报告高分子物理实验报告引言: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质和行为的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对高分子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质进行探究,以加深对高分子物理的理解。
实验一:高分子材料的熔融流动性材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方法:将PE和PP分别切成小块,放入两个不同的容器中,通过加热使其熔化,观察其流动性。
结果:PE在加热后迅速熔化,并呈现出较大的流动性,而PP则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熔化,且流动性较小。
结论:高分子材料的熔融流动性与其分子结构有关,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熔融温度越高,流动性越小。
实验二:高分子材料的拉伸性能材料:聚酯(PET)、聚氯乙烯(PVC)方法:将PET和PVC分别切成薄片状,用拉力试验机进行拉伸测试,记录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结果:PET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而PVC的拉伸强度较低,断裂伸长率也较小。
结论:高分子材料的拉伸性能与其分子链的排列方式、分子量以及交联程度等因素有关,分子链越有序,交联程度越高,拉伸强度越大,断裂伸长率越小。
实验三: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材料: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方法:将PS和PC分别切成小块,放入热风箱中进行热稳定性测试,记录其质量损失。
结果:PS在高温下易分解,质量损失较大,而PC在相同条件下质量损失较小。
结论: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与其分子链的稳定性有关,分子链越稳定,热稳定性越好,质量损失越小。
实验四: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醇(PVA)方法:将PMMA和PVA分别切成小块,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结果: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而PV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
结论: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其分子链的自由度有关,分子链越自由,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高分子材料在熔融流动性、拉伸性能、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ˆ = 1 L ˆ2 Η 2I
1 L ˆ2 = E r 2I
2 Er = J ( J + 1) 2I
转动量子化 J= 0, 1, 2转动量子数
L2=J ( J + 1) 2
4
二. 转动光谱
1. 选律:
极性分子偶极矩非零,所以有转动光谱,且J=1
2. 光谱: E(J +1) E(J ) Δ E = = ch ch = 2 h (J +1) = 2B(J +1) 2 E 8π Ic ch h 转动常数 B = 8 π 2 Ic
第九章 分子结构的实验研究
9.1 分子光谱概述 9.2 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 9.3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 9.4 拉曼光谱 9.5 分子的电子光谱 9.6 光电子能谱
1
9.1 分子光谱概述
一. 分子的运动形式和能量 分子整体运动:转动,平动(能量近似连续,不产生光谱) 分子内部运动:原子振动,电子运动(跃迁), 各基团间内旋转(弱),核内运动(稳定) 分子的能量视为:E = Er + Ev + Ee, 忽略其相互影响
ke ke 振 = h ( ) h 2π 2π
ke h 1 (cm )= 2πc
10
3. 应用:
①由红外光谱的测量数据可测算化学键的ke值. ② 讨论振动光谱的同位素效应。(分子的力常数不变) 例:已知H35Cl的特征振动频率2889 cm1,可求H37Cl 的特征振动频率 ③ 估算各种键型的基频吸收峰的波数 例:H-Cl的ke为5.1 N/cm, 估算其基频吸收峰在2993 cm-1
3. 应用:
B I r
宏观可测量-微观结构不可测量
①由实验转动光谱计算双原子分子的平衡核间距(键长) ②由双原子分子的键长和质量,预测该分子的转动光谱 ③转动光谱的同位素效应. 例题:若HCl中混有DCl,核间距虽相同,但由于分子 质量改变,影响到折合质量和转动惯量,从而改变转动 光谱中谱线的波数和谱线间隔。在主线旁会有弱线伴 生,弱线与主线的波数差可按下式计算:
E
电子能级 ΔEe=1~20 eV 振动能级 ΔEv=0.05~1 eV 转动能级 ΔEr=10-4~10-2 eV
2
二. 分子光谱分类 能量/eV 波长/cm 频率/Hz 辐射 106 104 102 100 10-2 10-4 10-6 10-8 10-11 10-9 10-7 10-5 10-3 10-1 101 103 1021 1019 1017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 振动跃迁选律 整体:能引起分子固有偶极矩变化 的振动方式才能观察到红外光谱.
电子第二激发态 电子第一激发态 振动第一激发态 振动基态
9
具体:Δv=±1的跃迁是允许的. 振 电子基态 动能级也等间距
2. 光谱:
振动能级等间隔,且只允许在相邻能级间发生跃迁,对 某确定分子,其某谐振子的振动能级改变的结果只产生 一条光谱线. 通常,分子大都处于基态振动。一般极性分子吸收红外 光主要属于基态(υ =0)到第一激态(υ =1)间的跃迁
2 2 h d 1 kx 2 ] = E [ 2 + v 2 8π μ d x 2
8
4. 振动能 振动能量量子化,零点振动能E0= he/2 振动能级是等间距排列,谐振子的经典振动频率
E = ( + 1 )hν e 2
= 0,1, 2
e= 1
二. 振动光谱
2π
k
基团之间及化学键之间相互影响,基 频还与内部因素和外部化学环境有关
μ1 I1 h 1 1 Δν = ν1 ν2 = 2 (J +1)( )= ν1 (1 ) = ν1 (1 ) μ2 I1 I2 I2 4π c
练习:测得12CO的转动光谱第一条谱线的波数是3.84235 cm-1,若取12C=12.0000,O=15.9949,13C=13.0007,则 13CO转动光谱第一条谱线的波数是多少?
∆E不等导致多谱线; ∆2E相等使得谱线间距相等 (波数差=2B)
量子数 J=4 8B J=3 J=2 J=1 J=0 6B 4B 2B J=1 2 3 4
~ ν
能级 20B 12B 6B 2B
刚性转子转动能级图
5
双原子分子微波谱数据的网上检索: /cgi-bin/MolSpec/diperiodic.pl
11
CH2的六种振动模式:
Symmetrical stretching
Antisymmetrical stretching
Scissoring
Rocking
Wagging
Twisting
(These figures do not represent the "recoil" of the C atoms, which however, though necessarily present to balance the overall movements of the molecule,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e movements of the lighter H atoms).
3
光谱
跃迁类型
射线  ̄ ̄ ̄ x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穆斯堡尔谱 核 X射线谱 真空紫外谱 紫外可见谱 红外拉曼谱 微波/远红外 /顺磁共振 内层电子 外层电子 外层电子 分子振动 分子转动 电子自旋翻转
微波 ─── 射频 核磁共振谱 核自旋翻转
9.2 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
一. 刚性转子模型 1. 模型假设:原子核无体积;核间平衡距离不变 2. 转动能 动能 T = L2/2I = I2/2 其中I= µr2, µ=m1m2/(m1+m2)
7
9.3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
一. 谐振子模型 1. 模型:双原子分子A-B近似谐振子,两核在平衡距离re 附近往复振动,近似简谐振动 ) 2 = 1 kx 2 2 2
3. Schrödinger方程
re: 平衡距离; x: 分子核 间距平衡核间距; k: 力 常数,表示化学鍵强弱
1 = 2 B1 ( J +1) = ν
2 = 2 B2 ( J +1) = ν
h ( J +1) 4π 2cI1
6
h ( J +1) 4π 2cI 2
μ1 = 2B1 ( J +1)(1 ) μ2 可求出μ2,再由μ2 = m D mCl /( mD + mCl ), 求出m D
即可判断混入同位素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