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商业城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报告
上海商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社区商业
上海商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社区商业篇一:上海商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上海商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XX-01-1616:1221世纪前五年是上海商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奠定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之一的基础。
为了推进新世纪上海商业全面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结合上海商业的实际,现编制《上海商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如下:一、”九五”上海商业发展回顾“九五”是上海商业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九五”期间,上海商业坚持率先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商业成为上海国民经济重要驱动力之一,坚持让人民群众得到方便和实惠的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初步实现了商品流通市场化、商业经营集约化,实现了新的跨越。
主要成果是:1.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商业驱动力作用明显增强。
按照”三、二、一”的产业方针,上海商业在扩大内需中开拓市场,加快发展步伐,在壮大国有、集体商业的同时,推进全社会商业共同发展,商业贡献率不断提高,商业驱动力作用明显增强。
”九五”期末,全社会各类商业、餐饮服务企业26.6万户,资产总量达到4238.7亿多元,商品销售总额超过5900亿元。
五年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5%,商业GdP增长74%,批发销售总额增长100%,”九五”末分别达到1722亿元、470亿元和4200亿元。
2.商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商业组织化水平大幅提高。
上海商业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加快传统型商业向现代化商业转变的步伐,实现了商业经营结构。
业态结构、布局结构的升级优化。
通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集团化改革,经营集约化水平和商业组织化水平迅速提高,”九五”期末,全市连锁商业网点发展到4460多个,年销售规模超过41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
商业集团总数由63家重组合并到48家,商业集团的规模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上海中房三林城商业项目整体规划策略定位报告_83页_XXXX年
整体规划:
从区域功能划分来看,由于2010世 博会的召开,本项目所在区域规划 为三林世博功能区。
区域划分:
按规划,三林世博功能区依托世 博园区建设,以旅游会展和现代 居住为主导功能,下辖南码头路 街道、周渡街道、上钢新村街道、 东明路街道北蔡镇、三林镇,行 政区域面积80.01平方公里。
浦东区域的市场去化优于全市同期的全市,市场运行健康良好。 全年供求比为1:1.14,市场需求旺盛。
区域商圈分析
以易初莲花、世纪联华、华联超市为 依托,形成了三林地区的上南、三林、 东明三大商圈。
发挥了卖场的集聚效应,以卖场为中 心向四周辐射形成商圈。
1.上南路商圈
以三林最主要卖场易初莲花为中心,人气高但是受到物业条件限制,商业形象及业态规划 布局上都同样受到了很大局限性。和周边的九百家具、宝丰服饰城等虽然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补, 但是整体显得十分凌乱。
40
30
20
10
0
06- 07-1 07-2 07-3 07-4 07-5 07-6 07-7 07-8 07-9 07- 07- 07-
12
10 11 12
中心城区 远郊区县
下半年度供应量持续走高,整体供应量集中在非中心城区。商业用 房在不断的向外部区域扩散。
3.成交量分析——成交量平稳,非中心区占主导
商业市场小结:
全市商铺供应向外围扩展,供求比合理,浦东商铺市场需求旺盛,去化良好。 三林地区以大卖场为中心,形成上南、三林路、东明三大商圈。 区域内除卖场外多以社区底层商铺为主,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 三林地区目前整体商业档次相对较低,缺乏品牌支撑。 文化娱乐比较缺乏,综合性商业更是相当的匮乏,是市场的空白。
商业城的定位战略规划
商业城的定位战略规划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xx商业城的定位战略规划一、新上海商业城的现状与环境分析二、三、(一)建设初衷四、五、新上海商业城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商业委员会依据上海商业“九五”发展规划直接组织建设的上海新的市级商贸中心,规划目标为亚洲最大的商贸中心。
1991年底奠基,1996年建设大体结束。
六、七、新上海商业城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占地面积为14.4公顷,建有第一八佰伴、三鑫世界商厦、华诚商厦、福兴大厦、福使达大厦、银峰商厦、新亚汤臣大酒店、鑫联广场、银河大厦、胜康斯米克大厦、胜康廖氏大厦、乐凯大厦、良友大厦、内外联大厦、远东商厦、联合广场、华申大厦、新大陆广场等18幢单体楼宇,各楼宇由天桥相连。
八、九、作为建设之初的规划,新上海商业城建筑面积为8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近24平方米,办公楼面积近28平方米,餐饮业面积6万平方米,宾馆面积3万平方米,娱乐业面积3万平方米,用于休闲的共享空间面积4.3万平方米(包括1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万余平方米的环行步行街,近2万平方米的城中街,近千平方米的喷泉广场和数千平方米的大型露天广场)。
希望能发展成一个集商务办公、展示、购物、观光旅游、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商贸中心。
十、十一、建设之初的新上海商业城首先是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惠政策,其次是因交通和地段的便利性而吸引入驻企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后,各个入驻企业对新上海商业城的发展前景和交通条件依然比较看好,但对设施的现代化、革新性和管理的协调性方面颇有微辞。
十二、十三、(二)现实地位十四、十五、1、主要优势十六、十七、(1)作为上海市八个市级商业中心(四街四城)之一,受到市、区政府的高度关注。
十八、十九、上海市政府将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西藏中路和豫园商城、徐家汇商城、不夜城和新上海商业城列为“四街四城”,作为未来上海零售商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政府在政策、融资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倾斜,为新上海商业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战略】上海购物中心发展战略及可行性研究——以明珠国际广场为例
图3.1上海市购物中心发展类型图3—2上海购物中心类型图3—3}:海购物中心主力店经营方式丝!堡兰蓬..!塑堕塑主:垒堕丝堡些堕墨旦堑翌翌图3卅上海购物中心地段分布图3—5上海购物中心各年末累计开业数量资料来源: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中国购物中心协会出版)3.2.上海购物中心近年发展趋势(1)经营收入逐步提高,全市购物中心营业总收入为250.99亿元截至2005年底,上海已建成营业的购物中心43家,建筑面积379.96了j平方米,单体平均面积lO.55万平方米,其中lO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16家。
2005年,上海全市购物中心实现营业总收入2j().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其中,商品销售收入213.25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j%,餐饮业营业收入24.72亿元,占9.9%,两者合计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城市建设,形成新的生,。
力布局,深化功能开发,形成新的城市功能的发展思路。
区政府将全力推进“十个一批”支撑体系的建设,其中包括:建设一批大中型企业总部和营销中心、民营科技企业总部,使之成为对内贸易的“经济高地”;建设一批超大型配售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超缴市场,基本形成物流、百货业、超市业、专卖、世、连锁业为一体的商业框架;建设一批大型餐饮业、宾馆业、娱乐休闲业为主体的旅游服务产、业等等。
本项目拟建的明珠围际广场充分体现了普陀区的整体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个全新的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包含有酒店、办公、商业、餐饮娱乐等多种经营内容,项目规模大、设计思想先进,本项目作为区重点项目,位于普陀区最为繁华地段,该项目的建设将推动普陀区新一轮商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4.3.2.区域商业现状分析周边大卖场(超市与专业市场)有家乐福、华联吉买盛、苏宁、永乐、国美、宏图三胞等,百货类有一百沪西店、亚新生活广场、原KK百货(现币在调整)。
散铺业态主要为餐饮酒家类、服饰用品类、休闲娱乐类、美容美发类,其中专营店品牌皆属巾档偏低。
最新上海星光厂商业地产改造项目规划及定位建议63p
产业因素
本案未来增长点在于: 来自外高桥的物资/贸易/IT产业 来自长兴岛的现代船舶/港口机械制造业 来自横沙/崇明岛的生态/旅游等产业
1.4项目地块驱动性分析
功能 区
外高桥 保税区 /港区
金桥加 工区
张江功 能区
五角场
崇明( 包括崇 明/长 兴/横 沙三岛
)
区域产业及配套
支柱产业:现代物流产业/IT产业 /国际贸易业,园区内有一定的
1.3项目SWOT分析
1.地靠6号线保税区北站,临近高桥镇 公交枢纽站,交通便捷。 2.周围小区密度高,人口数目众多。
优势
1.地处清溪路较不繁华一带,地 段较偏。 2.周边居民多为动迁户,消费档 次较低。 3.项目左右两侧均为老式民居, 对项目整体外立面档次有一定影 响。
劣势
1.整个高桥镇缺乏商业环境, 机会
的六大产业基地之一
评价
面临临港新 城大小洋山 港的竞争, 未来可能不 具备明显的
竞争优势
有自身的配 套,且更接 近中心区, 其产业需求 难于被分流
崇明新城的 建设对于本 项目形成竞 争:本项目 对于长兴岛 及横沙岛的 辐射力较强
小结
本案的区位及高桥地区的定位决定了发展基 础商业的可行性, 吸引目的性消费对与本案的发展具有必要性 及可能性, 通过集中度高的商业规划能为本案的公寓及 办公提供更强市场竞争优势, 区域周边的产业发展为本案的办公物业发展 的能行性奠定基础, 本案的开发进程应与人口的导入同步.
2.1商业市场分析及定位
区域商业现状分析
商业地位 平均租金 现有体量 业态配比
消费者特征
未来供应(至 2013年)
外高桥商业
社区商业 1-6元/平米/天
上海金山龙翔路地块商业项目市场定位与概念规划方案_78PPT
娱乐行业的平均消费能力较高
卫清西路与蒙山路 、卫零路沿线,北
随塘河路
多为私营业主
原有商业市场环境 Marketing Environment
商业经营内容分析
现时老城区的商业,卖场、超市、百货类占据约18%的市场,其次是服装服饰 类、餐饮类及五金建材类,各占市场的15%,再次是休闲娱乐类占12%,电器手 机数码产品类占10%,紧随其后的钟表、眼镜、首饰类占3%,美容美发类占2%, 医药、中介类占1%,其他剩余业态约有9%。
金伯利、老凤祥、茂昌眼镜、红星眼镜、美式眼镜、吴良材等约占市场 分额的3%,经营模式多为沿街商铺及百货商场的专柜,分布在商业氛围 浓郁的商业街上。从租金水平上分析,该类行业在所在街道的各类行业 中都位于中上水平。
本项目的同类行业则应在质量上和价格上吸引顾客。
原有商业市场环境 Marketing Environment
金山区占地586平方公里,现在人口约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49万人,城市化水 平44.9%。规划至2020年,金山区人口总规模为100万人,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85%。 金山城镇体系已形成“一城九镇一个街道”构架。
按照政府规划,金山区率先探索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新路,依托大型 化工企业和化工产业区全力打造上海国际化工城,建设以精细化工为引领、石油化工为 基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型、集约化、多功能的都市现代农业基地和配套服务业基 地。
超越维度的金山印象
宏观市场环境 原有商业市场环境分析
中心城规划开发情况
了解
Understanding
宏 观 市 场 环 境 Marketing Environment
社会与人口因素
金山区地处杭州湾畔,东接奉贤区;南濒杭州湾;西与浙江省平湖市、嘉善县相邻; 北靠松江、青浦区,位于沪、杭、甬及舟山群岛经济区域中心,是上海市的西南门户。
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一、城市商业综合体功能性及特征商业综合体,源自“城市综合体”的概念,但是两者有着明显区别。
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
它是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其合理性在于节约用地、缩短交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投资效益等。
二、上海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2019年中国北京、上海均拥有超过100家购物中心,上海且核心商圈首层平均租金超过2000元/月/平方米,达到2478元/月/平方米。
2018年上海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达256家。
其中,商场商业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63家。
全年全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营业额达1777.02亿元,同比增长16.7%。
2019年上海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达277家。
其中,商场商业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69家。
2019年上海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营业额1972亿元,同比增长14.6%。
2018年上海市新集聚商业零售品牌首店835家;2019年上海市新集聚商业零售品牌首店986家,其中全球首店及亚洲首店、全国首店及大陆首店、华东区域首店、全市首店占比分别为2%、22%、13%和63%。
三、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方向商业综合体是出于城市土地资源的高度集约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其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和未来的核心区域,具体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新开发区的中心商贸区、城市副中心、CBD和交通枢纽。
新上海商业城二次改造开发总结
VII
需要引起关注和协调解决的问题
三、明确新上海商业城市容环境、治安、停车等综合执法联
动机制。一是由商业城办公室牵头建立新上海商业城综合执
法跨门联动制度,二是建立商家参与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 增强综合执法的协同性,改善执法力量不足的现状。
IV
项目
改造过程中政府企业的资金投入情况
四、改造过程中政府企业的资金投入情况
在以上改造调整中企业投入改造资金22.156亿元,新区财政分别对华诚食 品城改造和西广场新建项目予以380万的财政资金支持。
面积(平 方米) 改造性质 改造主体 改造金额 (万元) 财政支持资 金(万元) 完成时 间
银峰
远东 新梅
外立面和结构(含采 暖和通风设备)
外立面和结构 外立面 改建(含地下车库) 新建
上海瑞泰资产投资公司
上海众彩实业公司 太平洋科技发展集团 太平洋科技发展集团 第一八佰伴公司 上海鑫兆房产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沧信实业有限公司
3000
2500 400 500 160 80 300
2005.7
2006.5 2005.7 2005.9 2006.2
特色经营,错位经营,形成“一楼一品”,“一楼一特色”。通 过各方努力,在2004年至2006年底,新上海商业城新增和调整的
商业面积共148557平方米。其中新增58800平方米,调整
89757平方米。
II
业态增调15万平方米
一. 新增部分
从2004年初至2006年底,商业城建成开业商业设施面积58800平方米, 分别新梅双塔20000平方米,银峰大厦8800平方米,中融恒瑞和之百 货30000平方米。
环境形象得到改善,增强了商圈的综合服务功能,为积聚商气、人气起
上海商业新布局与持续发展
规 模 大 、 射 集 聚 度 高 的商 业 辐
商 务 中心 ; 合 世 博 园 区 场 馆 结
后 续 利 用 开 发 , 划 建 设 新 兴 规
响力 的大宗 商 品及 资源 现货 和
期 货 交 易 平 台 ,打 造 技 术 、 产
( ) 施 与抓手 。 二 措 1推进零售业优化 发展 。 、 继 续 扩 大 对外 开放 , 快 与 国 际 加 接 轨 . 强 先 进 业 态 、 营 方 加 经 式的引进 、 消化 、 收 和 创 新 ; 吸 对 传 统 零 售业 态进 行 升 级 、 改 造 , 强 对 内 对 外 合 作 , 化 加 细
心 : 善 迪 斯 尼 、 乐 谷 等 大 完 欢 型 主 题 公 园 及 周 边 地 区 的 商 业 服 务 业 配 套 , 进 商 旅 文 联 促 动 发 展 , 成 上 海 商 业 发 展 新 形
的增量 和亮 点 。
4 大力 推进 和 发展 电子 商 、
务 。大 力促 进 电子 商务 在 国 内
国 际 贸 易 领 域 的 应 用 ,推 动 优
势 产业 、重 点行 业 与 电子商 务
的融 合 发 展 .提 高 贸 易 便 利 化
高 服 务 质 量 ,满 足 多 层 次 、 全
方位 的需要 。
和资源 优化 配 置 :推进 电子 商 务 公共 服务 体 系建 设 ,引 导 和 规 范 电子商 务 市场 环境 ;优 化 电子商 务 支撑 体 系 :健 全 电子 商 务投 融 资机制 ,建设 形成 上 海 多层 次 、 多类 型 、 多模 式 的 电 子 商务 高地 。 5 培育 壮 大核 心企 业 。积 、
际贸易 中心建设 ,扩大 流通 规 模, 提升 辐射 能 力 。 推动 企业 成
新湖上海闸北项目商业写字楼项目整体定位与规划建议报告50D
新湖上海闸北项目商业写字楼项目整体定位与规划建议报告50D前言-前期工作回忆与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我们关于商业市场的判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市场现状分析 (3)(二)市场推测 (32)(三)我们在以后市场中需要规避的潜在风险 (35)二、我们期望把项目打造成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一)我们的项目最适宜的规划方向 (36)(二)我们期望提升的细节 (44)(三)整体包装上市后我们将达到的目标 (46)前言-前期工作回忆与总结“闸北青-12项目”是关系中翰置业企业进展的关键性项目。
由于项目在区位、市场背景、进展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同时项目所拥有的优势又比较突出,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项目策划定位过程中的失误,降低日后项目运作的风险,我司前期从都市进展前景、房地产市场格局、项目自身价值、以后潜在竞争市场构成等多方面对本项目的进展机会与威逼予以考察,并提示了可能的进展定位。
在前期工作过程中,我们发觉要揭示上海商业地产市场的进展规律,仅靠对现有项目的认识与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对商圈的研究,从商圈的形成到商圈的成熟,并结合都市进展脉络对可能的进展方向进行推测,并从中把握本项目所在区域的进展前景。
由于本项目开发条件较为专门,为了更好地查找到适合本项目的市场空间,我们对周边要紧商业项目进行了调研,并通过科学而系统的现代统计方法,对市场进展特点进行了有效的归纳,并预判商用房地产市场各物业类型以后的进展前景。
通过前期的系统工作,我们揭示了本项目以后进展机会,并模拟了以后可能的进展方向与前景,为下一时期的深入策划研究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感谢中翰置业,期望本项目成为我们以后合作的起点,期望在日后的合作过程中双方能更加紧密无间,最终实现本项目市场价值的最优化。
上海新华商圈未来规划
上海新华商圈未来规划划定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和多个国际消费窗口《规划》对应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空间体系和公共中心体系,匹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将在全市构建“4+X+2”的商业空间体系。
它包括由“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构成的4级商业中心体系,“特色商业街区、首发经济示范区、夜间经济集聚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构成的X个特色商业功能区,以及以“商贸物流体系、商业数字化体系”为主的两个配套支撑体系。
4级商业中心体系由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构成。
《规划》共划定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和多个国际消费窗口。
东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以“一江一河”交汇处的“黄金三角”功能区为核心,依托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高的南京东路、南京西路、小陆家嘴-张杨路、淮海中路、豫园商城、北外滩等市级商业中心,联动周边文化、旅游、体育、休闲、金融、健康养老等各类高等级消费空间共同组成。
西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虹桥副中心为依托,发挥“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的区域优势,打造联系亚太、面向世界、辐射国内的重要商贸流通中心。
国际消费窗口是指多个具有“买全球、卖全球”国际消费特征的功能节点,例如迪士尼小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等。
未来可以根据实际建设发展情况予以调整。
共确定29个市级商业中心、45个地区级商业中心《规划》共确定了29个市级商业中心。
其中,规划近期市级商业中心19个,包括南京东路商业中心、南京西路商业中心、小陆家嘴-张杨路商业中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商业中心、北外滩商业中心、淮海中路商业中心等;规划远期市级商业中心10个,包括徐汇滨江商业中心、杨浦滨江商业中心、苏河湾商业中心、莘庄商业中心、吴淞商业中心、嘉定新城商业中心等。
确定了45个地区级商业中心。
其中主城区内共31个,包括控江路商业中心、打浦桥商业中心、长寿商业中心、曹家渡商业中心、南外滩商业中心、世博商业中心等。
新上海商业城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新上海商业城的战略定位与开展规划一. 新上海商业城的现状与环境分析〔一)建设初衷新上海商业城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商业委员会依据上海商业"九五"开展规划直接组织建设的上海新的市级商贸中心,规划目标为亚洲最大的商贸中心。
1991年底奠基,1996年建设大体结束。
新上海商业城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占地而积为14. 4公顷,建有第一八佰伴、三鑫世界商厦、华诚商厦.福兴大厦、福使达大厦、银峰商厦、新亚汤臣大酒店、鑫联广场、银河大厦、胜康斯米克大厦、胜康麼氏大厦、乐凯大厦、良友大厦、内外联大厦、远东商厦、联合广场、华申大厦、新大陆广场等18幢单体楼宇,各楼宇由天桥相连。
作为建设之初的规划,新上海商业城建筑而积为80万平方米,英中商业面枳近24平方米,办公楼而积近28平方米.餐饮业而积6万平方米,宾馆而积3万平方米,娱乐业而积3万平方米,用于休闲的共享空间面积4・3万平方米(包括1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万余平方米的环行步行街,近2万平方米的城中街,近千平方米的喷泉广场和数千平方米的大型壺天广场)o希望能开展成一个集商务办公、展示、购物、观光旅游、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商贸中心。
建设之初的新上海商业城首先是以良好的开展前景和优惠政策,其次是因交通和地段的便利性而吸引入驻企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后,各个入驻企业对新上海商业城的开展前景和交通条件依然比拟看好,但对设施的现代化、革新性和管理的协调性方而颇有微辞。
(二)现实地位1、主要优势(1)作为上海市八个市级商业中心(四街四城)之一,受到市、区政府的高度关注。
上海市政府将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西藏中路和豫园商城、徐家汇商城、不夜城和新上海商业城列为“四街四城",作为未来上海零售商业开展的重点地区,政府在政策、融资和税收等方而提供了不少倾斜,为新上海商业城的开展奠上了根底。
作为浦东商业的唯一入选者,新上海商业城在全市商业的总体宣传中也占到了重要的一席。
上海市商业建筑现状与发展方向
上海市商业建筑现状与发展方向上海市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十五期间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的关键时期,在实现这一战略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上海国际商业中心地位的建设应该是基础。
因为上海成为国际商业中心,在运输和仓储方面就会出现国际航运和物流运筹的大量需求;在资金流动方面才会出现金融支付和资本交易的大量需求;国际商业交易、货物运输仓储、金融交易的需求,形成国际信息服务的需求,这些对于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信息中心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在2005年初,上海商铺的总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856万平方米,这个数字甚至比1998年上海商铺总面积的4 倍还要多。
上海市市区人口约900万,人均商铺面积以户籍人口计算已达人均2平方米左右,以常住人口计算达到1.4平米。
但是,实际上上海自有人口总量约1400万,并常年拥有约500万外来人口,而且在全国以及周边省市中具有明显的商业购物中心的地位,因此,上海市按照实际人口计算的人均商业面积仍显不足。
由此看来,上海自2003年开始受“国八条”、“国六条”及其他金融和财政调控措施影响而导致的商业建筑建设潮,在政府的规划主管部门对于商业设施的关注,对于成一定规模的住宅区的商业街的布局、业态干预,特别是对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厦的合理布点加强控制,以及开发商对商业建筑建设及运营合理性的掌控逐渐成熟种种条件下,未来将大有发展空间。
一·商业中心建筑商业中心是一种现代的零售业态。
美国《零售辞典》对购物中心是这样定义的:“购物中心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环绕。
购物中心有宽敞的停车场,其位置靠近马路,顾客购物来去便利。
”商业中心分为地区型购物中心,近郊社区型购物中心和近邻型购物中心三种。
其中,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往往位于地价昂贵的繁华路段,因而在商业开发的过程中将多种功能集合于一组建筑之内。
上海商业运营方案
上海商业运营方案一、市场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商业运营环境非常活跃。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上海市场的商业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都居于全国前列。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上海的商业运营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因此对于商业运营方案的制定非常关键。
1.1 市场需求分析上海市场消费水平较高,对于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需求较大。
尤其是在消费升级的今天,消费者对于购物体验、产品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商业运营方案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1.2 市场竞争分析上海的商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种型式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传统的商场、百货、超市等商业模式与新兴的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模式共同组成了竞争格局。
同时,各个商业品牌也都在积极扩大市场份额,争夺消费者。
因此,商业运营方案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差异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3 潜在市场机会分析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市场机会。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产品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商业运营方案也可以在城市新区域开发方面寻找到新的机遇。
二、商业运营目标在进行商业运营方案制定时,首先需要确定明确的商业运营目标,以便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推进工作。
2.1 目标一提升公司在上海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2 目标二提升公司在上海市场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通过定制化服务和差异化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2.3 目标三提升公司在上海市场的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通过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使客户对公司产生更深的信任和认可。
2.4 目标四提升公司在上海市场的现金流和盈利水平。
通过提升销售效率、控制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上海12。5商业规划
上海12。
5商业规划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上海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录一、“十一五”上海商业发展的回顾 (1)(一)商业规模稳定发展,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日益提高。
. 1(二)商业能级大幅提升,成为展示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窗口。
2(三)商业资源不断集聚,为商业新一轮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2) (四)商业布局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格局。
(3)(五)政府行业管理强化,逐步完善了商业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 3二、“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思路 (4) (一)指导思想 (5)(二)发展原则 (6)1、坚持创新驱动 (6)2、坚持统筹发展 (6)3、坚持开放合作 (6)4、坚持科技兴商 (7)(三)发展目标和思路 (7)三、“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8)(一)促进和扩大消费,更好发挥商业驱动力作用 (8)1、推进惠民消费 (8)2、培育热点消费 (9)3、拓展新兴消费 (9)4、扩大节庆消费 (9)5、构建良好消费环境 (9)(二)规模和质量并举,推动重点商业行业协调发展 (10)1、提升发展零售业 (10)2、加强发展批发业 (10)3、大力发展餐饮业 (11)4、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 (11)5、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12)(三)突出载体和功能建设,完善商业空间布局 (12)1、整合提升中心城区商业 (13)2、加快建设郊区商业 (14)3、积极发展社区商业 (15)4、聚焦重点功能区域商业发展 (16)(四)发展大市场、大流通,构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 (18)1、创新交易市场模式 (18)2、建设新型交易平台 (18)3、加快商品交易市场调整转型提升 (19)4、支持市场流通主体多元化发展 (19)(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贸易中心建设 (20)1、建设网上贸易中心公共平台 (20)2、推动流通企业开展网上业务 (21)3、鼓励中心商业街区和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21)4、鼓励电子商务城市物流配送 (21)5、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22)(六)加强市场主体和平台建设,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 (22)1、培育内外贸融合的大型贸易集团 (23)2、推动内外贸企业对接 (23)3、办好各类进出口商品展会 (23)4、推动内外贸一体的商贸功能区建设 (24)5、充分发挥内外贸行业协会组织作用 (24)(七)大力推动商业创新,提升上海商业综合竞争力 (24)1、加快商业模式创新 (24)2、推动商业技术创新 (25)3、加强商业管理创新 (25)4、坚持商业营销创新 (26)5、加强商业联动创新 (26)(八)加强规范和信用建设,积极维护市场运行秩序 (27)1、积极维护市场繁荣稳定 (27)2、整顿规范市场运行秩序 (27)3、完善商业行业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 (28)4、加快推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28)四、“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8)(一)加快商业法制建设步伐 (28)(二)加快完善商业促进政策 (29)(三)建立规划落实联动机制 (29)(四)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29)(五)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30)(六)深入推进商业品牌发展 (30)(七)加快实施人才强商计划 (31)(八)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31)上海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时期,也是上海商业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上海世纪大道商业规划方案
上海世纪大道商业规划方案背景上海市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而且正在迅速发展。
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快速扩张,因此,城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世纪大道是上海市内最重要的商业步行街,见证了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历程。
为了促进上海市的经济发展,现在需要制定一项新的商业规划方案,以改善世纪大道商业步行街的市场规模和商业竞争力。
目标在商业规划方案中,我们的目标是制定一项综合性的计划,提高世纪大道商业步行街的质量,进一步改善商业环境,促进城市形象和品质的提升。
分析与建议分析我们首先对世纪大道商业步行街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发现以下问题:1.不够美观:商铺的外部装修和室内设计都较为陈旧,未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装修风格;2.拥堵不畅:步行街的宽度不够,导致游客拥挤不畅;3.产品单一:商家经营的产品过于单一,缺乏创意性,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4.缺乏交流:商家之间缺乏交流,无法相互提供支持和协助,也无法实现共同发展。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世纪大道商业步行街的市场规模和商业竞争力,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建议1.美观改善:商家应该更新商铺的外部装修设计和室内设计,符合现代时尚潮流。
2.畅通道路:世纪大道商业步行街应该增加道路宽度,以方便游客乘车或走路前来参观。
3.产品创新:商家应该创新和多样化产品,以吸引更多游客,同时搭配更好的宣传和推广,以带动销售额。
4.协同合作:商家应该之间多进行沟通和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和分享知识。
这些策略希望能够提高世纪大道商业步行街的市场规模和商业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上海市的城市发展建设。
实施计划目前我们对于实施计划的具体时间节点和流程尚未敲定,但是我们下一在商业规划方案中我们计划:1.就上述建议制定更加具体和有效的实施计划时间表;2.确定实施产品创新的各项细节和标准,并通过宣传和推广,扩大风范;3.加强商家之间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结论本文主要提出了新的商业规划方案,我希望能够有效提高世纪大道商业步行街的市场规模和商业竞争力,为城市发展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上海商业城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一、新上海商业城的现状与环境分析(一)建设初衷新上海商业城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商业委员会依据上海商业“九五”发展规划直接组织建设的上海新的市级商贸中心,规划目标为亚洲最大的商贸中心。
1991年底奠基,1996年建设大体结束。
新上海商业城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占地面积为14.4公顷,建有第一八佰伴、三鑫世界商厦、华诚商厦、福兴大厦、福使达大厦、银峰商厦、新亚汤臣大酒店、鑫联广场、银河大厦、胜康斯米克大厦、胜康廖氏大厦、乐凯大厦、良友大厦、内外联大厦、远东商厦、联合广场、华申大厦、新大陆广场等18幢单体楼宇,各楼宇由天桥相连。
作为建设之初的规划,新上海商业城建筑面积为8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近24平方米,办公楼面积近28平方米,餐饮业面积6万平方米,宾馆面积3万平方米,娱乐业面积3万平方米,用于休闲的共享空间面积4.3万平方米(包括1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万余平方米的环行步行街,近2万平方米的城中街,近千平方米的喷泉广场和数千平方米的大型露天广场)。
希望能发展成一个集商务办公、展示、购物、观光旅游、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商贸中心。
建设之初的新上海商业城首先是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惠政策,其次是因交通和地段的便利性而吸引入驻企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后,各个入驻企业对新上海商业城的发展前景和交通条件依然比较看好,但对设施的现代化、革新性和管理的协调性方面颇有微辞。
(二)现实地位1、主要优势(1)作为上海市八个市级商业中心(四街四城)之一,受到市、区政府的高度关注。
上海市政府将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西藏中路和豫园商城、徐家汇商城、不夜城和新上海商业城列为“四街四城”,作为未来上海零售商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政府在政策、融资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倾斜,为新上海商业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浦东商业的唯一入选者,新上海商业城在全市商业的总体宣传中也占到了重要的一席。
从浦东的范围来看,新上海商业城更以其重要的商业功能和商务功能而受到新区政府的重视。
目前为止,新上海商业城仍然是浦东最主要商业中心,代表着浦东开发开放的形象。
浦东新区政府对新上海商业城的未来发展仍寄以厚望,关心着商业城的招商和管理工作,并希望能就陆家嘴地区新的商业设施的建设对新上海商业城所造成的影响及商业城的调整与发展对策作深入探讨。
浦东新区政府成为新上海商业城调整与发展的直接支持者。
(2)浦东的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在人口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浦东的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在农村中的非农业人口增长也比较快,这表明浦东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加快。
新区人口总量的增长还伴随着就业率的提高,这给新区商业总量的增长创造了前提。
浦东新区的人口构成上出现了不同层次的人员。
有国外来沪经商者、办公楼任职的白领人士、外省市来沪工作人员、外地民工及浦东的工薪阶层人士等,这些不同层次的人士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层次,给综合性多层次商贸中心的开发提供了市场保证。
(3)周边的公交线路比较发达,为新上海商业城带来了众多的客流。
主要的公交线路集结点为浦东南路和张扬路,两条路相加有超过20条公交线路,将客流从浦东,特别是浦西的各个地方集中到新上海商业城。
但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人流大部分被第一八佰伴作了第一层截流,然后顾客又松散地流向家电城、鞋城和书店等单体或流回公交路线集结点。
所以目前新上海商业城的客流主要集聚在其东面。
(4)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新上海商业城应是“浦东的商业中心”。
这虽然偏离于商业城的原始定位,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商业城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现有位置已经比较明确。
在调查中发现,进入或经过新上海商业城的消费者中目前有83%的人认为浦东的商业中心位于“新上海商业城”。
而且,新上海商业城给消费者的印象主要是“购物中心”(见图1),这虽然和新上海商业城本身定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商业功能却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图1:消费者对新上海商业城的认识2、不利条件(1)上海居民的购物习惯一时难以完全改变,客观上造成新上海商业城的人气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浦东的商业层次较低且单一化,商业网点的经营档次一般较低,仅仅是提供满足浦东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费品。
所以长期以来,浦东居民已经养成了到浦西去购买高档的消费品的习惯,而浦西的消费者更没有过江到浦东消费的习惯,而且即便有一部分浦西的居民动迁到浦东,还是保留着到浦西购物的习惯。
这就在客观成为新上海商业城目前人气不足的重要原因。
(2)新上海商业城运行时期,整个上海商业的发展状况对其不利。
新上海商业城开始运行时期正是上海商业经过高速发展后,零售商业出现结构性饱和的时期。
上海零售商业营业面积在1992年只有412万平方米,到1998年就发展到1006万平方米,万米以上的大商厦出现60多家。
各种新型的零售业态纷纷出现,对百货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加上消费购买力出现向住房、教育及非商品性支出分流的趋势,商品市场出现了疲软的现象。
上海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经历了93年的高峰后,从94年就开始下滑(见表1),从而使新上海商业城从建设之初就处于不利的市场环境之中。
表1 上海市历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3)浦东未来的商业和交通的发展趋势对新上海商业城不利。
新上海商业城偏离浦东主要的客流载体地铁2号线,距离最近的站点达300米左右,周边的世纪大道、张扬路和东方路又是以行车为主的高速干道,从东面和南面对客流产生了一定的阻隔,北侧商城路是单行道,这样的交通布局不利于新上海商业城的人流汇集。
陆家嘴地区目前人气不足,新居民区尚未形成,办公大楼的入住率又低。
已经建成开业的易初莲花特大型超市对新上海商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即将出现的正大广场和万邦广场两大新型的商业设施,也必然会对新上海商业城进一步的发展构成威胁。
(4)新上海商业的开发时间短,其商业文化底蕴较薄弱。
同其他比较成熟的市级或区级商业中心或商业街相比,新上海商业城的开发时间很短,投入使用至今只有三年左右,而且历史上其所在的位置也不是商业集聚区域,所以新上海商业城的商业文化底蕴明显不足。
这使得消费者对新上海商业城还缺乏深刻的印象和特定的认识,从而也给新上海商业城的招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环境条件1、客流情况新上海商业城周围的日客流量周未约为20万人次,平时约为10万人次。
消费者来新上海商业城的目的以购物为主(38%),其中,到八佰伴的客流占1/5。
新上海商业城的客流总量比不上浦西同类地区,约为浦西的50%左右,但是仅从单体第一八佰伴来看,购物的比率等同于浦西销售成绩较好的商厦。
客流的入口集中在浦东南路和张扬路上。
崂山西路上所设的公交站点客流极少,每半小时内有六至七班车,每班车上下五六个乘客。
崂山东路张扬路口客流最少,由此可以推断东方路的公交车站对新上海商业城的客流集聚基本没有贡献。
进入或经过新上海商业城的消费者以浦东居民为主(70%)以上,多数为常客,每周都来的占40%,来过几次的占45%。
他们到达新上海商业城的时间以30分钟以内为多数。
有2/3的顾客有明确的购物目的。
进入或经过新上海商业城的消费者对商业城内单体的认知度(54%)高于对商业城名的认知度(35%)。
单体中对八佰伴的认知率最高,但是由于其他单体的认知有一定程度的分散性,所以相对而言,对于商业城名的认知度在消费者心目中并不算低。
从第一八佰伴的客流情况来看,顾客年龄集中在16-45岁,家庭月收入集中在2000元—4999元,其次是1000元—1999元。
顾客到达八佰伴的一般交通工具为公共交通,而且以浦东南路张扬路为主要的入口。
进入或经过八佰伴的消费者常去的购物地点以南京路的第一百货、新世界和华联商厦为主。
其次是四川北路(以东宝百货、春天百货和福德广场为主)和徐家汇(以东方商厦和太平洋百货为主)。
2、建筑情况在整体规划上过于顾及新上海商业的楼宇气势,而缺乏对客流导向和商业效应的考虑,18幢大楼似一堵“围墙”,挡住了城内的景物,也挡住了广大的顾客。
远远望去,很难看出是一个商业中心,而更像是一个办公楼群。
从而使得新上海商业城呈现出“一头热,一头冷”,周边热闹城内冷清的局面。
客流只在商业城外特别是第一八佰伴附近流动,而不被吸引进入城中。
房地产在开发之初就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规划,致使各楼宇的内部和外部结构不甚合理。
各个路口和关键的出入口无明显的标志,其后果是:主次通道不分,人行道和车行道分布不合理,卸货场地明显不足,对新上海商业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障碍。
另外,原先规划中的各楼宇间的通道未能开通,用于休闲的4.3万平方米共享空间也一直闲置,并被围栏团团围住,商业城内的路面修缮和“亮灯”工程又由于费用分摊的原因而迟迟不得解决,崂山西路公交线路的改造也未能起到吸引人流的作用。
新上海商业城的硬件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经营现状:新上海商业城为提高商业设施的利用率,目前主要以发展“市场化”经营的方式,利用大规模的场地进行摊位招商。
入场企业经营方式比较简单,主要以价格进行竞争。
除第一八佰伴外,高品位、高规格的商家太少,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无法满足已经发生变化的浦东地区市场的需要,更无法同浦西争夺市场。
从总体上看,集聚客流的能力较差。
目前新上海商业城的已经建成和开业的餐饮、娱乐面积,除去自用的面积和新亚汤臣大酒店外,为13.5万平方米左右,虽然这部分面积和商场面积基本相当,但是由于面向大众的餐饮娱乐设施,尤其是既能休息又有多种品种选择的、价格中低的休闲场所很少。
新上海商业城多功能综合性的特征未能得到体现。
(五)总体形象。
新上海商业城在建设之初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商贸中心对外宣传和招商开发的,这是当时商业城的一个极大的的优势,也是它能吸引开发商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楼宇开发基本完成后,新上海商业城的宣传量骤减,特别是缺乏对于总体形象的宣传,各个单体在宣传上也无出众之处,只是各自为政。
除第一八佰伴外,各单体的媒体曝露度极低。
另外,各楼宇的开发商因向银行贷款用于商业城建设的投资资金都已到了还贷期限,由于无力还贷,只得将楼盘低价出租或出让,一方面影响到了市场的繁荣程度,另一方面更助长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形象的局面的发展。
(六)管理体制新上海商业城在建设初期由上海市商委组建了“新上海商业城联合发展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并在建成后负责对各单体业主的协调和管理。
但由于新上海商业城地处浦东新区,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然要得到浦东新区有关部门的管理和服务。
在浦东新区未介入的情况下,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难以处理,而影响了商业城的总体形象及经营情况。
从1998年起,上海市商委同浦东新区政府共同组建了“新上海商业城联合管理委员会”,对商业城实施共同管理。
从目前情况来看,共同管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由于业主单位分属不同系统,各为其主;且因大多数企业为传统国有企业,市场经营意识不强,故在涉及新上海商业城总体利益和需要共同携手开发的不少问题上,难以统一意志和行动,更缺乏对新上海商业城长远发展的共同研究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