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分子
3-1-2晶胞及其相关参数计算 (含视频)(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6 1 +8 1 +4=8 28
晶胞的相关计算: 1. 晶体化学式的确定 学以致用2:请计算出NaCl晶胞Na+和Cl-的个数。
Na+数=12×
1 4
+1 =4
Cl-数=8×
1 8
+6
×
1 2
=4
一个晶胞含4个NaCl
Na+数: Cl-数=1:1
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离子晶体化学式只表示每个晶胞或晶体中各类粒子的最简整数比
知识拓展 1. 三棱柱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
三棱柱
体心 面心 棱边
顶点
1 1/2 水平1/4 竖1/6
1/12
任务一: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六棱柱
六棱柱
体心 面心 棱边 顶点
1 1/2 水平1/4 竖1/3
1/6
小结
(1)立方体 (3)六棱柱
体心 面心 棱边 顶点
1
1/2 (2)三棱柱
1/4
1/8
复习回顾
晶体的构成微粒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晶体: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排列
而构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一、晶胞
金刚石结构 思考讨论
铜晶体结构
只需研究基本重复单元
氯化钠晶体结构
要研究晶体的结构,应当如何入手呢?是否需要研究构成晶体的所有部分?
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最小基本重复单元叫做晶胞。
晶胞的相关计算:
大蓝本61页
例1: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 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 坐标,如图中原子1的坐标为 12,21,12 ,则原 子 2 和 3 的 坐 标 分 别 为 _________ 、 __________ 。
有机化学课后作业3-1-1
课后作业作业时限:45分钟作业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醇和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B.乙醇和乙二醇互为同系物C.含羟基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醇类D.等质量的乙醇、乙二醇与足量钠反应时,乙二醇产生的氢气的量较乙醇的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D.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羧酸反应生成酯3.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
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C.1 mol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 L氧气(标准状况)D.1 mol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 g溴4.膳食纤维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人体的“第七营养素”木质素是一种非糖类膳食纤维,其单体之一是芥子醇,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芥子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芥子醇的分子式是C11H14O4,属于芳香烃B.芥子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C.芥子醇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芥子醇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氧化、取代、加成5.有关下列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能发生消去反应B.二者都能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C.相同物质的量的①和②分别与足量Na反应,产生H2的量:①>②D.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6.醇和酚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醇和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医院经常用“来苏水”进行消毒,其主要成分属于酚类化合物B.甘油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经常用于护肤用品,它属于三元醇C.冬天汽车所用的防冻液主要成分为乙醇D.含有—OH(羟基)官能团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醇类7.将1 mol某饱和醇分成两等份,一份充分燃烧生成1.5 mol CO2,另一份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5.6 L(标准状况)H2。
2020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教学学案:3-2-1 分子晶体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课时分子晶体学习目标:1。
了解分子晶体的概念及结构特点。
掌握分子晶体的性质。
2. 能够通过分析分子晶体的组成微粒、结构模型及分子晶体中的作用力解释分子晶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3。
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
[知识回顾]什么是范德华力和氢键?存在于什么微粒间?主要影响物质的什么性质?答:范德华力是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它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它使得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聚集态(固态和液态)存在。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范德华力和氢键主要存在于分子之间,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要点梳理]1.分子晶体的概念及结构特点(1)分子晶体中存在的微粒:分子.(2)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形成的晶体叫分子晶体.(3)相邻分子间靠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
①若分子间作用力只有范德华力,则分子晶体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即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②分子间含有其他作用力,如氢键,则每个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要少于12个。
如冰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
2.常见的分子晶体(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如H2O、NH3、CH4等.(2)部分非金属单质,如卤素(X2)、氧气O2、氮N2、白磷(P4)、硫(S8)等。
(3)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O2、P4O10、SO2、SO3等。
(4)几乎所有的酸,如HNO3、H2SO4、H3PO4、H2SiO3等。
(5)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如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3.典型的分子晶体(如图)(1)冰①水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当然也存在范德华力.②氢键有方向性,它的存在迫使在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互相吸引。
(2)干冰①在常压下极易升华。
②干冰中的CO2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而不存在氢键,一个CO2分子周围等距紧邻的CO2分子有12个.知识点一分子晶体的性质1.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真实存在的小分子或大分子。
1-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气体分子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数目增多
练习、(多选)对于气体分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的碰撞十分频繁,同一时刻,气体分子沿各个方 向运动的机会(概率)相等
B.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一般不相等,但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 分子数目相对较少
二、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 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热运动越剧烈
三、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1.气体压强的产生
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的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平均作用力。
2. 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①微观上: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和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②宏观上:气体的体积V 和温度T 都有关
练习、在一定温度下,当气体的体积增大时,气体的压强减小,这 是( )
AB 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虚线下面积等于实线下的面积 B.T1<T2,T2温度下的分子平均速率大于T1温度 下的分子平均速率 C.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气体分子数目
D.温度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练习、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规律如图所示,横坐标
练习、(多选)大量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是( ) A.分子除相互碰撞或跟容器壁碰撞外,可在空间里自由移动 B.分子的频繁碰撞致使它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
ABC
C.分子沿各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D.分子的速率分布毫无规律
三、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
大量分子的统计规律
1、在任意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呈“中间 多、两头少”的分布。
A.气体对器壁产生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的重力产生的 B.气体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 作用力 C.从宏观角度来看,气体的压强大小跟气体的温度和体积无关 D.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和分子的密 集程度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案
---中国”图片,加强学生对“物质是由微观粒子 思考、想象
构成的”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ppt)展示轻松小练习: 一滴水中含有 1.67×1021 个水分子,假设每人每 天吃 5000 粒米,1.67×1021 粒可供全世界人吃
计算、回答
年?这个假设与课本上的事例能够说明分子具有
什么样的特点?
教学 准备
ppt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新 “微粒构 成物质” 的认识
知
探 分子是很 微小的
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ppt 展示“生活中一些变化的现象”:酒 观看、思考、
精蒸发、闻到花香、糖块溶解消失、湿衣服晾干。 解释
引导学生用在物理课中已经学过的分子知识加以
解释。
(导入)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开始对“第三单
添加修改
1
(小结)得出“分子是很微小的”观点。 新
知 分子是不 断的运动
探
究 分子间存 在间隔
同种分子 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 子性质不 同
混合物与 纯净物微 观区别
新课小结
当堂检测 布置作业
1.(问题与思考)ppt 展示:
(1)微小的分子还有哪些不同于宏观物体的特点 观 看 思 考 题
呢?
并思考、回答
论及氢气与氯气反应的模型图。
思考、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
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听讲、记录、领悟
(小结)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不可分的,只 阅读与思考、
是发生重新组合。
2.(提出问题)分子和原子都称为最小的粒 讨论与交流
人教版物理高中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PPT教学课件
分子的两种模型
分子模型
意义
分子直径或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图例
球形模型 固体和液体可看成是由一个个紧挨 着的球形分子排列而成的,忽略分 子间的空隙
立方体模型 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把气体分 成若干个小立方体,气体分子位于 每个小立方体的中心,每个小立方 体是位于中心的分子占有的活动空 间,这时忽略气体分子的大小
第1讲 描述运动第的基一本章概念 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情境 1 mol水的质量为18 g,大约是我们喝一口水的质量,换句话说,我们喝下一口 水,就喝下了6.0×1023个水分子,如果动员全世界60亿人来数这些分子,每人每秒数一 个,300万年也数不完。1 cm3水中含有3.3×1022个水分子,假如把1 cm3水中所有水分 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将长达100亿千米,可绕地球24.9万圈。
,运动就越明显。 (3)原因:大量液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 不平衡性 造成的。 (4)意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分子的 运动,但布朗运动可以间接地反映 液体 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热运动 (1)概念: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2)宏观表现: 扩散 现象和 布朗运动 。 (3)特点:①永不停息;②无规则;③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剧烈 。 (4) 温度 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得越 快。观察布朗运动,温度越高,悬浮微粒的运动就越明显。可见,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1-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B练)21-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AB练(人教版)解析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建议时间:25分钟)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固体物质很难压缩,因为分子之间没有间隔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C【详解】A. 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非常小,人的肉眼无法看到。
故A 不符合题意;B.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一旦破裂,就不再保持原来分子所构成物质所具有的性质。
故B不符合题意;C. 气态分子、固态分子,还有液态分子之间都存在间隔。
固体物质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故C符合题意;D.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答案】D【详解】A、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是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下列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D.铝原子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B【详解】A、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不符合题意;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符合题意;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不符合题意;D、铝原子与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3-1-1内环境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溶液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 溶液渗透压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 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正比. 正比 溶质微粒数量 越多 越少 对水的吸引力 越大 越小 渗透压高低 越高 越低
例3,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 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 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 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C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多 D.淋巴减少 C.组织液增多 D.淋巴减少 拓展: 拓展: 静脉或淋巴管长时间受到压迫, 1,静脉或淋巴管长时间受到压迫,使组织液进入循环 系统出现障碍,造成组织液含量增多,导致水肿; 系统出现障碍,造成组织液含量增多,导致水肿;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不足, 2,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不足,使组织液回渗血液量减 导致组织液含量高引起水肿; 少,导致组织液含量高引起水肿; 出汗不多的情况下大量喝水, 3,出汗不多的情况下大量喝水,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 低,导致排尿增多,但不会造成组织水肿. 导致排尿增多,但不会造成组织水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
《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一、课标内容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地位与作用九年级化学总共分上下两册,分子和原子是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是: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所以本课题的内容是继前面学习氧气的性质、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入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理解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三、知识要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四、内容分析本课题有两个知识点:物质由微粒构成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自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一)物质由微粒构成本课题沿着生活经验、学生实验、科学实验到科学结论的思路进行编写。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走过花铺会闻到花香,湿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品红在水中扩散,有关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的图片。
波谱分析习题1峰的裂分数反应的是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因此
波谱分析习题1峰的裂分数反应的是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因此波谱分析习题1. 峰的裂分数反应的是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因此化合物ClCH-CH-COO-CH 中223-CH-基团应该表现为( C ) 2A. 四重峰; B单峰; C. 两重峰; D. 三重峰。
3. 炔烃化合物如用红外光谱判断它主要依据的谱带范围为 ( C )-1-1-1A.3300—3000cm( B.3000—2700cm C.2400—2100cm -1-l D.1900—1650cm E.1500一1300cm4(紫外光谱中观察到200-400nm范围几乎没有明显的吸收,可能是含有以下哪种基团( D )A. 羰基;B. 苯环;C. 双烯;D. 烷基。
6.计算化合物CHNO的不饱和度是( D ) 772A. 7;B. 8;C. 6;D. 5。
7. 一般来说,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的丰度最高的是:( A ) A. 芳香化合物; B. 酮; C. 胺; D. 支链烷烃++++++8. 下列碳正离子CHCH; CH=CHCH;RC;RCH;RCH;CH 稳定性最652223223高的是 B++++A. CH=CHCH; B. CHCH;C. RC;D. CH 22652339. 确定碳的相对数目时,应测定( B )A、全去偶谱B、偏共振去偶谱C、门控去偶谱D、反门控去偶谱二、填空题1. 苯胺的氨基属于团,在碱性条件下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发生 ;苯胺存在以下跃迁类型:,,,*、、、。
2. 单色器中和是最常见的分光元件,用于获得单色光。
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起源于能级跃迁,红外光谱起源于能级跃迁,只有化学键或基团的发生变化,才会产生红外吸收。
4. 酮、醇、醚等的分子离子,有多个α健,在裂解时,失去的烷基游离,反应愈有利。
5. 由于氢核的化学环境不同而产生的谱线位移称为,用符号表示;相邻两个氢核之间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偶合,用 (J)来衡量干扰作用的大小6. 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 ;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但当它们与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强其生色能力,这样的基团称为。
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B练)21-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AB练(人教版)解析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建议时间:25分钟)1.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 .水分子本身变大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D .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答案】B【分析】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水分子的间隔在增大,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水分子的间隔在增大,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
【详解】A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水分子本身不变,故A 不正确;B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B 正确;C 、水分子的数目不变,故C 不正确;D 、水分子受热不会集中到容器的一端,故D 不正确。
故选B 。
2.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由此推断分子的体积很小B .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 .50mL 水和50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由此推断分子之间存在间隔D .在加压条件下,6000L 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由此推断氧气分子变小了【答案】D【详解】A 、一滴水里大约有 15 万亿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很小,故A 正确;B 、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故B 正确;C 、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50mL 水和50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故C正确;D 、在加压条件下,6000L 氧气可装入容积为 40L 的钢瓶中,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了,故 D 不正确。
故选D。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答案】B【详解】A、给篮球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3-1 分子与原子 课件(共26张PPT)
课堂练习
随堂演练:1. 分子总是在不断 ______
运动着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
子的运动速度______。
分子间有空隙,且随着温度的
加快
升高,分子间的空隙______
增大 随着压强的增大,分子间
缩小
的空隙______。
课堂练习
随堂演练:2. 举例说明分子具有下列基本性质:
讨论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如图),试分析在氢气与氧气的
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
是分子还是原子?
学习目标
分子
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和原子
知识点1:分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性质:(1)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气体物质粒子间的间隔较大,
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 10−26 。1滴水
(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 ×
1021 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
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目夜不
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
湿衣服中的水在瞭晒下的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都是分子运
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的间隔比较小。(2)分子的体积和质
量都很小。(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4)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水等。
课堂练习
例题1:如图所示的信息说明(B )
A. 分子间有空隙
B. 分子很小
C. 分子不断运动
D. 只有分子才能构成物质
【解析】一口气喝的水不是很多,但是,一口气喝的水中却含有这么多的
3-1-1分子和原子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 有变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状态变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 有变化。
形状变
状态变
固体 液体 气体
气 体
液体
固体
在通常情况下: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 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二、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
二、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
花香 糖块溶解
汽油味
分子的特性之二: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 则运动。
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
分子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分子 运动越快
满不满的故事
1+1≠2
微观演示
微观演示
微观演示
微观演示
微观演示
微观演示
分子特性之三:分子间有间隔
第一课时
水滴→海水
沙粒→沙滩
人→人类
1、大量水滴 → 海水 2、大量的沙粒 → 沙滩 3、大量的人 → 人类 4、大量的分子原子→ 物质 微观→宏观
一、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原子 等构成
水
水分子
金刚石(碳)
碳原子
1.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二氧化碳、氧 气、氢气 2.金属、非金属固体、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如: 铁、碳、氦气
练一练, 你会了吗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 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 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 花香的原因是( B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试一试, 走进生活
3-1-3分子
酚酞都变红, ③中先变红。
。
图一 课本实验
①
②
图二
③
改进后实验装置
④
请回答: (2)对比课本实验装置,小语他们改进后的 实验装置 的优点是: 装置密封,减少刺激性气体扩散,环保 ;
和课本实验相比,按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还可以得 到另一个实验结论是: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图一 课本实验
①
②
图二
分析
1. 物理变化
① 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② 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 分子的运动、间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 化学变化
① 单个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 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要变,反应物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组构成新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
1.分子的性质
10.下列现象或操作与分子或原子对应的特 征不一致的选项是( A )
事实 温度计中的水银 A 热胀冷缩 汞 解释 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增大而 原子 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 B 金属汞和氧气
C CO有毒, CO2无毒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相似性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②小,运动,有间隔。 ③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 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 以再分
物质
构成 构成 构成
区别
联系
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氮气、水、二氧化 碳等; 原
——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通电
宏 水 观 ( H O) 2
3-1-1 分子和原子(1)-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卷版)
3.1.1 分子和原子(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品红在水中会_______,温度越高,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
2.证明物质由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苯分子的图像;移走_______形成的最小的汉字“中国”。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二、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以分子为例)1. 分子________和________都很小;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分子总在不断的________,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________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3.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态_____液态_____固态;热胀冷缩现象:受热时分子________,遇冷时分子________;分子本身大小________。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
考点1.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例1.(2022秋·安徽蚌埠·统考期末)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插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根据该图无法获得的分子信息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变式1-1】(2022秋·辽宁锦州·统考期中)小张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一会儿后,杯中水都变红了,小张判断这是因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变式1-2】(2022秋·山西·九年级统考期中)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这两个汉字是日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C.该操作说明原子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变式1-3】(2022秋·辽宁葫芦岛·统考期末)对下列教材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苯分子之间有间隔C.品红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D.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变式1-4】(2022秋·山东德州·校考期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用扫描隧道显微显微镜能观测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考点2. 分子的基本性质例2.(2023·湖南益阳·统考期中)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甲氧基-3-甲基-1-丁醇用途
3-甲氧基-3-甲基-1-丁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下文将介绍3-甲氧基-3-甲基-1-丁醇的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和主要用途。
一、3-甲氧基-3-甲基-1-丁醇的化学性质1. 分子式:C6H14O22. 分子量:118.17g/mol3. 外观:无色液体4. 熔点:-3°C5. 沸点:138-140°C6. 稳定性:稳定,遇火易燃7. 溶解性: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水二、3-甲氧基-3-甲基-1-丁醇的合成方法1. 由溴丁烷和甲醇反应制得2. 通过烷基苯磺酸酯与亚磺酸酯的缩聚反应得到三、3-甲氧基-3-甲基-1-丁醇的用途1. 化工原料3-甲氧基-3-甲基-1-丁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如醚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等。
其中,3-甲氧基-3-甲基-1-丁醇可用于合成某些特定的香精和香料,具有独特的芳香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
2. 医药由于3-甲氧基-3-甲基-1-丁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因此在医药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和药品中的脂肪氧化,延长其保鲜期,并具有对人体有益的功效。
3-甲氧基-3-甲基-1-丁醇还可以作为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某些特定的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3. 其他用途3-甲氧基-3-甲基-1-丁醇还可用作某些特定领域的溶剂,如印刷油墨、金属清洗剂等,具有溶解性强、挥发性佳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3-甲氧基-3-甲基-1-丁醇是一种具有重要用途的有机化合物,它在化工、医药和其他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3-甲氧基-3-甲基-1-丁醇在更多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甲氧基-3-甲基-1-丁醇在化工领域的用途十分广泛。
它可以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制备各种醚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
通过3-甲氧基-3-甲基-1-丁醇和醚化试剂的反应,可以制备出不同类型的醚化合物,这些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医药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甲基-1-丁烯加聚的化学方程式
3-甲基-1-丁烯加聚的化学方程式在化学领域,有一种重要的聚合物反应叫做加聚反应。
加聚反应是指将多个单体分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而3-甲基-1-丁烯加聚就是一种常见的加聚反应中的一种类型,它能够形成某些特定聚合物的结构。
下面将通过深入探讨,来详细了解3-甲基-1-丁烯加聚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
1. 3-甲基-1-丁烯的结构和性质我们需要了解3-甲基-1-丁烯单体的结构和性质。
3-甲基-1-丁烯是一种碳链结构的烯烃,其化学结构式为CH2=C(CH3)CH2CH3。
这种物质具有多种反应活性,可以参与多种聚合反应,形成不同性质的聚合物。
了解单体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加聚反应的机理非常重要。
2. 3-甲基-1-丁烯的加聚反应机理3-甲基-1-丁烯的加聚反应是通过开环聚合的方式进行的。
在反应中,3-甲基-1-丁烯单体的烯烃双键发生开裂,与另一个单体结合形成长链聚合物。
聚合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的参与,以加速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物的选择性。
了解反应机理有助于我们掌握加聚反应的控制方法,进而实现对产物结构和性质的调控。
3. 3-甲基-1-丁烯加聚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上述描述,我们可以得出3-甲基-1-丁烯加聚的化学方程式。
其一般反应式如下所示:n(CH2=C(CH3)CH2CH3) → (-CH2-C(CH3)CH2CH2-)n在这个方程式中,n代表单体分子重复单元的数量,(-CH2-C(CH3)CH2CH2-)n代表聚合物的重复单元链。
通过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3-甲基-1-丁烯加聚的产物结构和化学式,以及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化。
4. 对3-甲基-1-丁烯加聚的个人理解在我看来,3-甲基-1-丁烯加聚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聚合反应。
这种反应不仅可以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聚合物,还能够通过合适的控制方法实现产品的多样化。
在工业生产中,3-甲基-1-丁烯加聚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高分子材料。
3-1胶体的基本性质
求得NA=6.12×1023;与实际值非常接近。
爱因斯坦:一个世纪的神话
1905年,是堪称奇迹的一年。
这种年份仅在1665-1666年有过一次, (牛顿为了躲避黑死病而呆在自己的家乡,开始着手微积分、万
有引力定律和颜色理论的基础工作)
除此之外,科学史上没有哪一阶段可以与1905年的科学成就相 媲美。
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关于: 量子论、 相对论 布朗运动等方面的论文,
这些论文都可以称为---革命性的论文 开启了自然科学的新纪元。
为了纪念物理学史上这一空前绝后的“奇迹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19年定为“世界物理年”
2019年4月18日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世界各国都在以各 种方式纪念这位继牛顿之后最为大的科学家。 在全球举行了光束穿越活动,
许多人把水滴中花粉颗粒总是做着随机运动的现象,解释为这些 花粉颗粒是有生命的。
↓
然而,布朗将研磨的精细岩石粉末悬浮于水中时也有类似现象。
有人又认为是电力场推动,有人倾向于蒸发、对流、光效应。
布朗,英国,植物学家
布朗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我确信这种运动不是由于液体 流动所引起,也不是由液体的逐渐蒸发所引起,而是属于粒子 本身的运动”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看法, 布朗把观察的对象扩大到一切物质的微小颗粒,发现, 一切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 都会作无休止的不规则运动。
⑴ 胶体布朗运动的独特性
分子分散体系和粗分散系为什么没有布朗运动?
胶体分散体系为什么能观察到布朗运动?
↓
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必然结果。
大颗粒:每秒钟在各个方向上都承受数百万次撞击,
各个方向几率均等,相互抵消;
颗粒较大,难以发生位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硅原子
书P49
苯分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离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 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
几种分子模型
说说你所知道的分子的性质,且用实例说明
分子性质 (1) 分子很小 实例
(2)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
1、浓氨水有 挥发性。
烧杯A中酚酞 2、分子在不 变红 停地运动。 氨分子从B杯 运动到A杯, 使酚酞变红。
B
反思:
B
C
1、烧杯A与C 哪些条件相同? 什么条件不同?
对比, C在此起何作用? 排除空气对酚酞影响
2、关于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实验拓展
(1) 实验现象 酚酞从管口到管底依次变红 说明了 分子在不停运动 。
。
(2) 实验中,试管下放一张白纸,
白纸的作用是 便于观察颜色变化 。
阅读:教材P48
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 品红在什么情况下 扩散得更快?
实验探究2 目的: 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
步骤 将品红固体分 别放入盛热水 和冷水的烧杯 中 现象 结论
在热水中比 温度越高,分子运 冷水中扩散 动越快 更快
思考:
世界
组 成
物质
djjddjkdjd dkldkldmnd k ln e
构 成
?
如:水、氧气等等,这些物质 分别是由什么构成的?
育才校园 丹桂飘香
水井坊,酒香不怕巷子深
你从这里能嗅到 什么气味?
如果你在此地会 有什么感受?
思考:
世界
组 成
物质
构 成
微粒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 看不见的微粒(微观粒子)构成的。
实验探究1 目的: 分子会不会运动? 。
【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 氨水可使无色酚酞变红。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酚酞遇水不变色 酚酞遇浓氨水变红
1.向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不变色 滴加水 2.向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变红 滴加浓氨水
3.
实验探究1(书P49)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改进
优点:装置密闭,环保 (闻不到刺激性气味)
21. 在实验过程中闻到一股难闻的强烈刺激性气味, 说明分子 。改进源自图一 课本实验①②
图二
③
改进后实验装置
④
优点:装置密闭,环保 (闻不到刺激性气味)
生活举例: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2、分子在不停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生活举例:溶解现象、花香、酒香、 汽油挥发、品红扩散…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练习1.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 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B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在不断变化
练2.流感发生时,可以用醋对室内 进 行消毒,为了迅速增加室内醋的含量,通 常采用加热的方法。 此法体现分子 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的性质。 3.判断: 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 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
作业
卷子1张
1、分子的性质
(1) 分子很小(体积小、质量小) (2)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 分子间有间隔
第三单元 课题1(P48) 分子 和 原子
(第一课时)
书P48 :
一滴水中水分子数目
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
21 1.67×10 个
分子很小
一、分子的性质
1. 分子很小(体积小、质量小)
2.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实验探究1 目的: 分子会不会运动? 。
【资料】1.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 2.氨水可使无色酚酞变红。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酚酞遇水不变色 酚酞遇浓氨水变红 1.向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不变色 滴加水 2.向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变红 滴加浓氨水
我明白了: 1: ;2: 【 提问】不直接往酚酞中滴加浓氨水, 你能使酚酞变红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