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doc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下册《评选吉祥物》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评选吉祥物》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评选吉祥物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3.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全面评估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
4.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运动会吉祥物的评选往往注重寓意、形象和创意,而这恰恰与本章节所学的图形、数字及逻辑推理等知识点密切相关。学生们需要在了解吉祥物候选对象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为学校运动会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贴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又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实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吉祥物候选对象,进行深入研究。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吉祥物的相关信息,如形象、寓意、创意等,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3.各小组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各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评价吉祥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描述吉祥物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特征的把握。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吉祥物候选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指导学生撰写评选报告,培养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文字组织与概括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评选吉祥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趣味与挑战的章节——《评选吉祥物》。本案例以学校即将举办的一年一度运动会为契机,结合数学学科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评选吉祥物的活动,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5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案例5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下面给大家分享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第15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教学课时:7第一课时:分苹果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二、探索新知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写边说明:横式:20÷5=4竖式:4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案例
到除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通过讲解购物时如何找零,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包含意义。
2.设计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小熊分糖果”的故事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提出“如果把8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学生能够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数学。通过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感,从而培养自信心。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我会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在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他们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概念,但对于有余数的除法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理解除法的包含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游戏等活动中共同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开展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此外,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当他们面临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挑战。《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这一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关,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案例以生活情境为背景,结合课本中的知识点,设计了一系列实用性强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逐步展开两步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和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人性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确保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科知识深度,又贴近教育实际。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核心。我将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和交流。这些问题将围绕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展开,难度适中,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又能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在提问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运用情景创设法,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场景,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我可能会创设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帮助小明计算购买玩具和图书的总费用,以及找回的零钱。这样的情境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又能促使他们运用两步计算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接着,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小熊怎样才能知道它捡了多少个果子?”“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计算苹果和橙子的数量?”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年级数学下册《奇妙的动物世界》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奇妙的动物世界》优秀教学案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交流。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等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等数学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帮助动物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现在,谁能来说说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2.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们遇到的数学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掌握动物数量的增减变化。
“在动物王国的数学竞赛中,小猴子需要计算果园里摘了多少个苹果,小兔子要计算森林里有多少棵树。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2.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大小,对动物的数量进行排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数学竞赛》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在美丽的动物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动物。有一天,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数学竞赛,比赛的胜利者将获得‘数学小能手’的称号。小猴子、小兔子、小熊猫等动物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数学竞赛都涉及到哪些数学知识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奇妙的动物世界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动物数量游戏、数学故事讲解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家庭购物、游玩等,提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优秀教学案例
4. 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和鼓励,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去超市购物时,有没有注意过物品的重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克和千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品的重量。”
2.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苹果、香蕉、书包等,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重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教师简要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 教师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1千克=1000克)。
2.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克和1千克的重量差异,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4. 反思与评价机制的有效运用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持续改进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方面进行了精细化设计。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联系,层层递进。这种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完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克和千克》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并能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应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本教学案例将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品入手,探索克和千克的质量特性,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优秀教学案例
在这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实践等方式,发现并总结利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利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深化对表内除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总结利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对于7、8的乘法口诀有一定的掌握。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学生对于如何利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还比较模糊。为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提高除法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乘法口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1.情境导入,实际操作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4.联系生活,感悟概念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1.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2.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一)辨析练习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练习(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年级数学下册《奥运开幕》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奥运开幕》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设计一份与奥运开幕式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如计算各国代表团人数、设计入场式方案等。
2.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方法,如列式计算、检查结果等。
3.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4.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讨论,总结经验。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强调努力和进步的重要性。
3.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布置一道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检验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能力。
1.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鼓励学生主动反思,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识;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客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公正的评价,强调努力和进步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奥运开幕式的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其他国家的情感;
3.增进学生对国际体育盛事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4.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案例一、呈现信息,创设情境老师介绍了一个大型家电城的情境,让学生观察、获取商品的单价信息,并提供了一个表格。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研究数学。

二、自主编题,主动探究1、学生自由选数比较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两个商品进行比较,并用“()○()”的形式在本子上写下比较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

2、呈现学生反馈材料老师整理了学生们刚才比较的结果,并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补充。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研究效果。

3、学生自主分类老师让学生将十五道式子分为“大于号一类、小于号一类”,并在本子上自己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这堂课上,老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数学式子,让他们将这些式子分为“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的两类。

学生们在思考后,认为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他们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规律,比如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个位上的数大的数就是大。

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都相同,该怎么比较大小,学生们一致认为应该比个位。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探究了数的大小比较规律,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小结:我们刚刚一起探索了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就是先比它们的最高位千位,千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上的数大的就大……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方法讲给同桌听听。

我们通过自主探究式研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分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从而总结出比较数大小的规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巩固练:1.基本练:请在本子上独立完成以下比较:3864和3529,1020和1020,398和402,8790和8792,和9999,1500和1800.2.提高练:1) 同桌比一比,写一个小于的数进行比较。

2) 跟老师比,举起符合条件的数。

3) 四个小组比一比,排列自己写的四个数,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的: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考虑,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才能,标准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历1.回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老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展脱式计算吗?学生在进展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

没参与运算的局部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

〔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回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1.自主尝试进展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情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老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纯熟,老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搜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历。

所以通过独立练习,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明确概念留下真实而珍贵的素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示例三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示例三篇

请关注我谢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示例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境串,让学生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推理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浓厚兴趣,逐步养成有序思考、善于类比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及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直观思维生成到逻辑思维。

使学生能清晰地、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

课前谈话:
师:嗨!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是谁吗?
生:陈老师
师:大家的声音真亲切!能和我打个招呼吗?
生:陈老师好!
师:个个都是这么有精神,真棒!大家,喜不喜欢玩游戏呢?
生:喜欢
1。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试商》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试商》优秀教学案例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注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例如,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克服困难等方面的表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试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游戏情境: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试商方法。例如,可以开展“除法接力赛”、“试商大比拼”等游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除法试商时,可以提出一些变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试商方法进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试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商时,我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试商方法。同时,我还会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如除法接力赛、试商大比拼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试商方法。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共进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例如,在讲解除法试商时,我可以使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同时,我还会在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下册《算盘》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算盘》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教师关注各小组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也要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合作精神等。
"当我们要进行加法时,就把珠子向上移动;而减法则是将珠子向下移动。"
3.示范算盘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怎样清盘、怎样进行加减运算等,并通过投影仪展示操作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操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每组发放一个算盘,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现在,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拿出你们的算盘,试着用刚才老师教的方法,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吧。"
4.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算盘的使用方法,分享操作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小组竞赛活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5.全面评价,关注个体发展
在本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既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也关注他们的思考过程、合作精神等。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培养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同时,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个体发展。
2.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算盘,直观地感受算盘的计算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计算技能。同时,教师适时进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盘的内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4.3《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4.3《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2.设计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讲述一个故事,故事中主人公遇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加减法帮助主人公解决问题。
3.通过游戏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设计一个“数学接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
4.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你买了2个苹果,你现在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内容,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改正。
4.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商店购物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等量代换》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等量代换》优秀教学案例
(四)注重学生反思与评价
本案例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同时,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为他们的自我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指导
在本案例中,我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等量代换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个性化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自信心。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问题导向策略的运用。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量代换的规律。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等量代换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发现和探究等量代换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不同难度的等量代换问题,让学生在挑战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知道等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能够运用简单的等量代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数的替换、物品的交换等。
3.掌握用图形、数字和文字等形式表达等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等量代换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等量代换》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简单等量代换》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操作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教学案例将围绕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等量代换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等量代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60秒》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60秒》优秀教学案例
3.提问:“你们知道钟表上的时分秒是怎么表示的吗?”借此导入新课《分=60秒》。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强调分和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以生活中的实例,如1分钟可以做完一道口算题,60秒可以跑完一段短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和秒的关系。
3.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钟表模型,观察秒针走过60格后,分针的变化,从而加深对“分=60秒”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和秒的概念,掌握分与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即“分=60秒”;
2.学会使用钟表等时间工具,准确地读取时间,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3.能够运用所学的时分秒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如时间计算、时间安排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使其在观察钟表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时分秒。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对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认识这个吗?它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个问题,自然引出时间的话题。
2.学生分享自己对钟表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强调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创设有趣的时间故事情境接触到时分秒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设计富有创意的时间主题墙,展示各种与时间相关的图片、标语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时间元素的学习氛围。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1分钟有多长?”“60秒可以做什么?”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时分秒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60秒》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分=60秒》这一教学案例,针对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关于时间单位的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时间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秒和分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数学学习,更能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在这个案例中,我将运用生活实例、互动游戏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分=60秒”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实效性。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 (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 (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68页“认识角”。

设计理念: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与儿童脑中想象的角可能不尽相同.教材采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介绍各部分名称,然后在平面图中让学生指一指角,并用符号标出来.教材通过用两根纸条组成一活动角,帮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张口有关,用不同大小的三角板比一比对应角,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边无关.本课时教学从学生生活入手,带领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以问题解决理念为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胆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展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的重、难点: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学具准备:尺子、活动角教学过程:【一】明晰目标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角.你们想认识它吗?2、板书课题:认识角3、交代目标: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的认识和掌握,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数。

2.能够掌握数的比较大小以及数的大小关系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实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的读写和大小关系的认识和表示。

2.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数的大小关系的表示方法。

2.加减法运算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数学练习册、拼图等。

2.PPT、动画、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拿起一个数字卡片,展示给学生)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数字吗?请用手指指一下。

同学们,这是数字5。

逐个展示其他一些数字,同样进行让学生指认并说出数字。

(出示数字6和数字9)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见6和9这两个数字,它们看起来很像,但是却不一样。

请同学们手指比一比,这是6,这是9。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数字一样吗?(出示其他容易混淆的数字,如1和7、3和8等)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数字一样吗?为什么一样?同学们思考一下,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在小黑板上写下2个数字,如5和7)教师:同学们,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数字,一个是数字5,一个是数字7。

请问,这两个数字哪个大哪个小?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指一下。

(进行多组数字大小比较的练习)3.数字位置表示(教师出示一组带有数字的卡片,如1、2、3等,要求学生按序排列)教师:同学们,我给你们一些数字卡片,请大家将他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

(学生完成后,教师收起卡片,再从资序排列好的数字中,选出一些卡片,打乱顺序,并出示给学生)教师:同学们,现在我打乱了数字的顺序,请你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将这些数字重新排列出一个从小到大的顺序。

4.加法运算(教师出示一道加法运算的算式,如2+3,向学生解释该算式)教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加法运算的算式,其中的“+”表示两个数字的相加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案例
一、呈现信息,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最近在老师的家乡,开了个很大很大的家电城,那里东西
可多啦 !徐老师拍了一部分录像带过来,给小朋友们看看,边看边想办法记下电
器的价格。

(学生观看录像,从中获取信息。

)
师:你知道了哪些商品的价格?
生:我知道洗衣机965 元。

生:电视机 1350 元、电话机 98 元。

生:我还知道饮水机 1230 元、音响 2125 元。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电脑随
机出示以下表格:
电视机洗衣机 1350 元音响 2125 元洗衣机 965 元热水器 1775 元饮水机1230 元手机电冰箱 2150 元电饭煲 950 元师:你们真能干 ! 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信息,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信息一起来研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自主编题,主动探究
1、学生自由选数比较师:请你选自己喜欢的两种商品,比一比,谁贵谁便宜?可不可以用“() ○的()形”式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生:我是选电视机和洗衣机比,电视机贵,洗衣机便宜师:同意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
生:因为 1350 > 965,所以电视机比洗衣机贵。

生:我是选饮水机和电冰箱比,因为 1230 < 2150元,所以饮水机便宜,电冰箱贵。

师:说给同桌听听,可以吗?
2、呈现学生反馈材料师:小朋友们真不错 !老师把你们刚才比的这些式子整理了下,收集在大屏幕上,看一看,你有没有补充 ?(电脑出示以下无规律的式
子) ①98 < 1230 ⑥2125 > 965965 < 2150 ②2125 > 1350 ⑦1350 < 21502150 > 2125 ③ 98 < 2125⑧ 965 >98 1230 > 965④ 1230 < 2125⑨ 965 < 1350 1230 < 2150 ⑤ 1350 >1230 ⑩ 2150 > 9898 < 1350
3、学生自主分类师:如果给这十五道式子分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能
不能用序号在学习单上自己分一分?
生:我按“大于号一类、小于号一类”分的。

生:我将 1、3、5、6、7、11、13、15 分为一类, 2、4、6、8、10、12、
14分为一类。

生:我将 1、3、6、8、9、10、11、13、15 这些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分为一
类。

4、展示新课研究材料师:小朋友们都给这些式子分了类,真不简单 !刚才这位
小朋友把这些式子分成了“位数不同、位数相同”的两类 (电脑出示 ):位数不同
位数相同 98 < 12302125 > 135098
<21251350<2150965<13501230<21252150>981350 > 12302125 > 9651230 > 965965 <21505、
探究规律,总结方法: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这些位数不
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又是怎么比的 ?
(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师: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师生分小组讨论 )
师: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 ?
生: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
生:比如 965 是三位数, 1350 是四位数,所以1350 大于 965。

师:为什么四位数比三位数要大呢?
生: (急不可待 )因为四位数 1350 超过了 1000,965 没有超过 1000,所以
1350 当然要比 965 大。

生:我们认为三位数比两位大,四位数比两位数大。

师:说得有道理吗 ?谁还想说说 ?
生:我们小组发现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要大。

师:小朋友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那五位数与四位数比,谁大 ?六位数与五位数比,谁大 ?
生: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师:小朋友们真棒 !自己找出了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大小的好办法,那位
数相同的两个数又应该怎么比呢 ?
生:可以比千位。

师:能举个例子吗 ?
生:比如 1230 < 2150,1230 千位上是 1,2150 千位上是 2, 2000 多比1000 多肯定要大。

生: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

生 (同组的马上补充):比如像上面的 1350 > 1230,千位上都是 1,就比百位, 300 比 200 大,所以 1350 大于 1230。

生:再比如 2150 > 2125,千位、百位上的数都是一样,就比十位上的 5 和 2,十位上的数大的数就是大。

师:那如果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都相同怎么比 ?
生 (异口同声 ):比个位。

生:我举个例子吧,比如 3491 和 3495,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都是一样,就比个位上的 5 个 1,个位的数大的 3195 比 3491 大。

6、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的好办法,先比它们的最高位千位,千位上的数大的就大 ;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把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好办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可以吗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看一看、分一分、比一比,比较万以内数大小
的好办法,真不简单 !现在就用你们自己发现的办法来试一试,好吗 ?
1、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练习 )师:请在学习单上独立完成。

(电脑出
示)3864 ○35291020○1020398○4028790○879210000○99991500○反1800(馈略 )
2、提高练习师:比得真快! 还想比吗 ?请拿出小黑板自己任意写
一个小于 10000 的数。

( 1 )写数比较①同桌比师:同桌悄悄地比一比。

生:我写的数是999。

生:我写的数是1000。

生:我的数比你小 !
生:我的数比你大 !
(同桌互相比一比、说一说 ) ②跟老师比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有没有信心比得更快一点 ?(学生信心十足 )师:你写的数大于 6000 的请举起来 !你写的数小于6000 的请举起来 !你写的数大于 5000 小于 9000 的,请举起来 !你写的数小于10000 的,请举起来 ! ③四个小组比一比。

师:两个数小朋友比得这么快 !那三个数会比吗 ?四个数呢 ?下面就用自己写
的这个数小组四人排排队,请组长把结果记在白纸上。

(小组四人比数、排队。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排数结果)生:我们小组是这样排的: 9999 > 9998 > 9000 > 120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生:我们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198 < 978 < 1000 < 9999
( 2 )猜数比较师:小朋友写得这么有趣,徐老师也写了一些数,可是还没
写完,你能猜一猜小窗后面躲着谁 ?你喜欢猜哪个小窗就选哪一个。

(电脑出
示)52 □> 526 □99 < 1000 40 ÷5 生>□:+4我猜第一题,小窗后面躲着 7。

生:小窗后面还可以躲着8、 9。

生:小窗后面可以躲着7、8、9。

生:我猜第二题,小窗后面躲着9。

生: (抢着说 )这个小窗后面可以是 1—9。

(小朋友们鼓掌表示同意 )生:第三个小窗后面可以躲着 0—3。

(小朋友鼓掌表示同意 )3、
四、激起反思,总结评价师:经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