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立和统一的规律认识

合集下载

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原理,又称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该原理表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对立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构成了事物的本质。

对立统一规律是从事物内部的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得出的。

事物内部的对立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源,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立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体现了事物的内部矛盾性和相互联系性。

对立统一规律适用于各个领域,如自然界、社会领域、思维领域等。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诸多对立的现象,如生与死、运动与静止、热与冷等。

在社会领域中,社会的发展常常是由对立的阶级和矛盾推动的。

在思维领域中,思维的发展也是由对立的概念和观念之间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

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

对立统一是一种普遍规律,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事物向更高级形态转化的重要原则。

兽医药理学中的辩证法浅谈——对立统一规律

兽医药理学中的辩证法浅谈——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 的同一性
莫西林 、氨苄西林 等与 B 一 内酰胺酶抑 制剂克拉维 酸或
舒 巴坦合用 , 磺胺药 与 T M P合 用 , 大 观霉 素和林可 霉素 合用 等 , 可产 生协同作用 , 提高疗效 。 这是矛盾的同一性 所在 ; 但 有 的联 合应用 会产生 拮抗作 用 , 表 现为药 物作
用 的减弱或毒性 的增加 。例 如 : 青霉素与氯霉素 和 四环
任何矛盾 的双方 始终存在着既互 相斗争 , 又互 相同

的关系。 ( 一) 药物一机体

药物 与机体之 间是相 互作用 和相 互依 存 的矛盾统 体, 药理作用 的产 生 , 是药物和机体 相互作用 的结果 ,
素合 用 , 会影 响相互 的抗菌作用 。
廖 素
2 0 1 4 年 2 月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i t o n F e b r u a r y 2 0 1 4

兽医药理学中的辩证法浅谈
— —
对立统 一规律
郝 雪琴 孔 涛 周变华
4 7 1 0 0 3 )
赵振 升
王国永
( 河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 学院,病 原体与 动物机体 彼此既 相互 联系又相互独立三对矛盾 。 药物对病原体有杀灭抑制作 用, 病原体对药物发生反作用 , 产生耐药性 。
( 三) 联合 用药
不同的药物之 间也存在 着联系 , 联合应用 时会产生
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 有的抗 菌药物之间联合应用可 以 扩大抗 菌范围 , 增强抗菌效果 , 如: B 一 内酰胺类抗生 素阿
彦 素
与弊 , 充分发 挥药物 防治动 物疾病 、 提 高动物 生产 性能 的作用 ,同时采取相应 措施 避免 或减少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达到合理用药 的 目的。

谈谈辩证法问题浅谈

谈谈辩证法问题浅谈

《谈谈辩证法问题》浅谈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列宁同志开篇便指出辩证法的实质是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然后就唯物辩证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面的同一,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对立面的“斗争”是发展。

正确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着重于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

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第二,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首先,列宁指出,马克思的方法既符合事物的辩证法,也符合人的认识的辩证性质,既是客观辩证法,又是主观辩证法。

列宁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认识辩证法是事物客观辩证法的观念形态,所以,认识论所揭示的认识的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一致的;辩证法既是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客观辩证法,又是人的认识活动规律的主观辩证法。

因此,“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第三,认识过程是近似于一串圆圈或螺旋的曲线。

列宁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认识圆圈的思想,并以此概括说明哲学发展的辩证性质。

第四,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从认识的结构上说,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的某一成分无限夸大而产生的;就认识过程说,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曲线上的某一片断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产生的。

唯心主义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它适应了反动统治阶级的需要。

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相违背,所以,它们歪曲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用唯心主义为其利益和地位作辩护,为其政权和社会制度作论证。

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我认为列宁在这里已经明确地指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内部存在着矛盾双方的一个对立统一体,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规律,而辩证法则是人们对于这个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

对立统一规律教案资料

对立统一规律教案资料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什么是矛盾: 每当我们说到矛盾,大
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韩非 的那个关于矛盾的寓言 故事。然而,韩非所说 的还只是人们思维中的 逻辑矛盾,并不是唯物 辩证法中的辩证矛盾。 那么,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又是什么呢?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 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 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问题:哪些成语俗语能体现矛盾双方在一 定条件互相转换?
例:置之死地而后生 失败是成功之母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福祸相依
(二)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 关系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三)矛盾动力原理
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既斗争,又同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换言之,无论是矛盾的同一性,还是矛 盾的斗争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在一 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
(三)矛盾动力原理
3.矛盾动力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 正确理解矛盾与和谐的关系。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谐是 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 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 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 会结果。 4.内因和外因(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 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第二位原因,外 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原理意义:这一原理是我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哲学 基础。

浅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浅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浅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10701112 李冬娴摘要:辩证唯物主义讲的是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本文努力从这三大规律角度来探究唯物辩证法,以管窥豹,可见一斑。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以下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具体阐述。

一、对立统一规律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根本规律,亦称矛盾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哲学思想发展的初期就已具有关于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的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都是经过斗争产生的。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易经》用阴和阳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

近代德国哲学家G.W.F.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方式系统地表述了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认为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改造和吸取了哲学史上特别是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深入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述。

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相反的属性。

论对立与统一规律

论对立与统一规律

论对立与统一规律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

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基本内容一、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

三、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

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

四、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初期就已具有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具体表现在: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基本实质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理论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论述对立统一规律(关于矛盾的两个原理的世界观、方法论及联系实际)

论述对立统一规律(关于矛盾的两个原理的世界观、方法论及联系实际)

论述对立统一规律(关于矛盾的两个原理的世界观、方法论
及联系实际)
对立统一规律是哲学上关于矛盾的两个原理,其世界观、方法论和联系实际的特点如下: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矛盾性。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对另一个方面产生影响。

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了对立统一关系的规律性和转化性。

对立统一规律表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立元素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形成新的统一体。

这种转化是一种辩证的、不可逆转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根据对立统一规律,我们可以采取辩证法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转化等方法,找出事物之间的矛盾,并通过解决问题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4. 对立统一规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不仅存在于哲学上,也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在人类社会中,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样,在自然界中,不同的物种、地形、气候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推动了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对立统一规律是哲学上重要的规律,它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矛盾性、对立统一关系的规律性和转化性,并在方法论上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思与重建——论应以“对立面的统一”为名

“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思与重建——论应以“对立面的统一”为名

2016“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思与重建———论应以“对立面的统一”为名宋洪云*【内容提要】理论界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是从列宁的“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直接提炼而来。

但两者从语法结构到语义都有差异,对立面的统一规律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本规律的认识更为一致。

重回对立面的统一规律之名,需要对规律内涵做出三方面的正确理解:同一性的相对性,对立面的统一是发展,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以此才能澄清对这一规律的误解,把辩证法聚焦在矛盾的对立面的统一。

对立面的统一是世界潮流,在“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现实中得到充分体现,此规律将进一步夯实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根基。

对立面的统一规律凸显的和谐与融合维度同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相合,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两者的融合互动更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对立面的统一对立统一同一性和谐融合一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思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①,*①宋洪云,北京物资学院法政系副教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第308页。

*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语言就是思维的感性的存在,语言是什么样子,思想就是什么样子,语言就是直接现实的思想,语言与思想高度一致。

任何思想的表达和传播都要借助语言,所以用语要慎重和准确。

(一)对立面的统一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之名的由来列宁在1914年9 12月所写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首次提到对立面的统一学说。

他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①之后,列宁前后两次提到了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

他在1915年写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中指出,“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②(这也是毛泽东把这一规律命名为矛盾的法则的出处),“对立面的统一、同一这个公式正是表现这个实质”③,这个实质就是辩证法的实质。

此后,在同年所写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他又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④,再一次确认了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

课堂教学中对立与统一

课堂教学中对立与统一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对立与统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主导与主体的整体行动。

在这个整体行为中,存在着对立与统一两个方面,统一使整体行为一致,对立则阻碍整体行为的统一。

每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必须注意统一,使师生行为达到高度一致,才会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对立和统一此消彼长,互为影响,对立和统一的消长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统一是课堂的主流,对课堂教学起着积极作用,主导与主体的高度统一,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主导和主体的不协调,就会产生教与学的对立,对立对课堂教学起着消极作用,如果对立严重,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和学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统一和对立。

当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体时,学生们就喜欢学、自觉学,教和学会达到和谐统一;当教师的方法简单乏味、无创新时,教和学就形成了对立,学生们就会感到是教师强迫他们学,而他们本身又不爱学。

在教和学的关系中,学是主体,教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只能占三分之一的地位。

很多教师都以为,好学生是自己教会的,学习后进的学生是天生的差,是脑子笨。

其实,只要仔细地想一想我们就能明白,不管我们怎么教,如果学生本人不动脑筋,不想学,那么他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里的作用就是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消除课堂上的对立情绪,形成统一。

就教学目的而言,课堂教学应该是高度统一的。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吸取知识,提高素质,成为人才。

共同的目的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意识与行为,教师致力于教,学生致力于学,教学相长。

但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不健全性又会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对立,表现为部分学生对教的对立行为,如上课不注意听课、交头接耳、看课外书、打瞌睡、做小动作等,影响了教学行为的实施。

笔者见过这样一个事例,某位语文老师课堂上讲授战国后期思想家所著《劝学》一文时,却有两名学生把腿高翘在桌子上看武侠小说,另有两名学生在下棋,还有数名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

这些现象说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是“教而不导”,形成了教与学的严重对立,使教成为空谈。

对立统一规律例子

对立统一规律例子

对立统一规律例子每一个看似复杂的现象,背后都可以找到一条普遍适用的规律,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

这条规律指出,一个事物有着其内部的统一性和对立性,相对的两个部分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从而使这个事物得到完整。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对立统一规律”。

我们从生物学上开始讲起,细菌是一种古老的微生物,可以在环境中以繁殖的形式存在,是生物圈的基本组成部分。

细菌以其内部的统一性来繁殖,但又以其对立部分来求变化。

细菌可以同时存在一种变化和稳定的状态,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

社会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压力与抗压能力”。

社会中所有的人都会处在一种“压力”下,比如父母、老师、同学或社会舆论等,它们可以催生一个人的成长,但同时也会使一个人受到压力,有时甚至会使人失望沮丧。

一个有“抗压能力”的人,他会在压力之下自我调整,思索,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

所以,这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

在自然界,每一种物质都有“消长规律”,物质总是以一定的规律存在,它会有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也就是“消长规律”。

物质可以消耗,也可以增长,但最终都会适应新的环境,经历几次变化,最终走向稳定。

这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实现。

最后,还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遵循“统一而有变化”的原则,新的技术会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但同时也会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和问题的限制。

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一种对立统一规律。

以上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例子》,简单总结来说,就是复杂现象背后都有一条普遍、适用的规律,那就是“对立统一规律”。

它表明,一个事物有着其内部的统一性和对立性,相对部分可以互相促进,完成一定的任务,从而使这个事物得以完整。

由此可见,“对立统一规律”是一个遍布于不同领域的巨大规律,从不同的方面来判断它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大重要基石。

儿童钢琴学习中的对立和统一

儿童钢琴学习中的对立和统一

儿童钢琴学习中的对立和统一钢琴是一种优美的乐器,对于儿童来说,学习钢琴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天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在儿童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对立和统一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对立和统一的概念不仅存在于音乐本身,也存在于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儿童钢琴学习中的对立和统一,以及如何帮助儿童克服挑战,取得成功。

对立和统一是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也是学习钢琴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儿童会遇到许多对立的问题,比如音符的顺序和节奏的掌握等。

这些对立的问题都需要通过统一的方法来解决。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立,并通过努力,找到解决对立的方法和技巧。

这种对立和统一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儿童提高钢琴演奏的技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儿童钢琴学习中,对立和统一存在于许多方面。

钢琴演奏本身就是对立和统一的过程。

演奏一首曲子需要掌握音符、节奏和技巧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之间存在着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儿童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才能将这些对立的知识统一起来,演奏出优美的曲子。

儿童钢琴学习中也存在心理上的对立和统一。

学习钢琴需要耐心和毅力,同时也需要稳定的心态和自信心。

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就需要他们克服心理上的对立,找到统一自己的方法。

教师和家长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心态。

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是对立和统一的过程。

家长和教师在儿童钢琴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儿童的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儿童学习中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需要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分歧,达到对立和统一的目的。

如何帮助儿童克服对立,实现统一呢?教师和家长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他们需要得到成人的鼓励和支持,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教师和家长需要给予儿童正确的指导和建议。

浅谈对立和统一的规律认识

浅谈对立和统一的规律认识

浅谈对立和统一的规律认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其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因此,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书上说,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

两者之间相互连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一位朋友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

”“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有是不连续。

自然界喜欢矛盾。

”爱因斯坦是这样回答他朋友的。

他给光下的定义正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还例如,南朝梁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一诗中曾写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诗人描写林静,不直接从“静”入手,而是从其反面“噪”下笔,用蝉的噪声反衬林之静;描写山幽,不直接从“幽”入手,而是从其反面“鸣”下笔,有鸟的鸣叫反衬山之幽。

噪与静、鸣与幽形成鲜明的对比,又构成和谐的统一,意境高远,富含哲理。

若用“寂静无声”“了无人迹”等词语来描写林静山幽,则过于直白,毫无诗意可言。

辩证法三大规律之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三大规律之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个三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的涵义。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即矛盾是事物统一体内部的对立因素之间的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①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依靠斗争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

②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A.理论意义(辩证认识的实质)①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避免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③对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思考,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逆向思维,“换位思考”,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B.实践意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着的各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既要重视斗争的一面,也要善于调和和妥协,进而解决矛盾。

③党的十七大深入系统阐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以及“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理念,正是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典范。

论述对立统一规律

论述对立统一规律

论述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发展都有对立和统一的规律。

马克思曾经认为:“一切的变化都是
矛盾的”,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概括。

对立表现在各种事物之间,如猴子与熊猫、高地与低地,夏季与冬季等,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对立,即夏天热而冬天寒,高地高而低地低,熊猫粗大而猴子小巧等等。

当各种事物交
叉作用,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将高地移至低地,熊猫移至猴子,温度趋于均衡,就
可以达到统一的效果。

文化活动也遵循着对立统一规律,比如在传统文化中,民族的声音紧密的贯穿其中,恰如对立,而创新文化则更多的体现了融合的统一特征。

如何融合两种不一样的文化观念,才能让整个文化事业走向和谐统一,这正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键所在。

总之,对立统一规律视事物发展为一个整体,它表明矛盾并不终结,而是存在的一种规律;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才能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浅谈对立统一规律

浅谈对立统一规律

浅谈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面,对立面之间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够互相转化,形成对立的统一。

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立统一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立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矛盾则是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态势,是事物自身发展的动力。

对立面之间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主要矛盾指导事物的发展,次要矛盾在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得到解决。

正是这样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对立的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这一点对于事物的发展很重要。

因为如果没有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事物就无从谈起发展和进步;如果没有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事物就永远停滞不前,也无从展开进一步的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还指出,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原来的主要矛盾可能成为次要矛盾,原来的次要矛盾可能成为主要矛盾。

这种转化是事物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事物发展进步的基本方式之一。

对立统一规律对于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认识世界方面,我们需要看到事物的对立面,了解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在改造世界方面,我们需要善于把握事物矛盾双方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推动事物向着更高的发展水平前进。

总之,对立统一规律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不仅是理论,更是实践。

只有把对立统一规律贯彻到认识和实践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一章 对立统一规律

第一章 对立统一规律

第一章对立统一规律主要内容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对立统一规律问题导入:上一讲,我们讲述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解决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论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这一讲和下一讲,主要阐明物质世界为什么会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的规律是什么?解决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集中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讲一讲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问题,明确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地位和作用。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总特征就是关于事物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它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本质,都是联系和发展观点的展开,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请大家看看这一组长征及其图片。

设问:看到这组图片想到些什么?最后抽象出下列观点: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儿童钢琴学习中的对立和统一

儿童钢琴学习中的对立和统一

儿童钢琴学习中的对立和统一儿童钢琴学习是一项古老而又优美的艺术。

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对立和统一的现象。

对立有时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钢琴。

而统一则是学习钢琴所需的基本素质,例如和谐、韵律感和技巧。

接下来,我们将从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来探讨儿童钢琴学习中的现象。

儿童钢琴学习中存在着对立的现象。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他们可能会感到无法掌握曲目的技巧或者无法理解乐谱的含义。

这种对立的现象常常会导致学习的挫折感和厌倦情绪,甚至使一些学生放弃学习。

学生还可能会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与自己的能力之间的对立。

家长和老师常常希望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进步,而学生自己可能并没有对钢琴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对立也会阻碍学生的进步。

对立的存在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钢琴。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努力,逐渐克服这些难题,从而取得进步。

通过克服对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对立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钢琴的热爱和兴趣,使他们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更加投入和认真。

与对立相对应的是统一的现象。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和谐、韵律感和技巧。

和谐是指学生在弹奏钢琴时,需要保持音乐的和谐美感,使每一个音符都能够契合整个曲子的氛围。

韵律感则是指学生需要根据曲子的节奏和节拍来调整自己的弹奏速度和力度,使整个曲子听起来更加动听。

而技巧则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钢琴演奏技能,例如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以及对键盘的熟悉程度等。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努力去统一这些素质。

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弹奏,逐渐培养出和谐、韵律感和技巧。

这些统一的素质不仅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更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弹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己对和谐、韵律感和技巧的理解和领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使音乐更加生动和有魅力。

浅谈物质世界的三大基本规律

浅谈物质世界的三大基本规律

浅谈物质世界的三大基本规律摘要:世界是物质的,马克思告诉我们在这个看似由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质所组成的纷繁世界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物质也是在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而存在的,这就是我要谈到的,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自己具有重大意义的物质世界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矛盾对立统一质. 量否定之否定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同时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础范畴的中心线索。

自觉的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本身就是矛盾,也可以说是各种矛盾组成了世界。

矛盾的观点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具有对立和统一的属性或者斗争性和统一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而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就如我们人类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一个男人,他可以是‘父亲’,也可以‘丈夫’,还可以‘儿子’。

从字面和意义上这三个是根本不相关的三个词,这反映了矛盾的斗争性,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无论是‘父亲’、‘丈夫’还是‘儿子’。

他同是指的一个人,那么这又反映了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就是通过其统一和对立两种属性相关联的。

另外,矛盾还分普遍性和特殊性。

因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这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同时,不同的事物矛盾又各其特点。

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特点。

还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这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

政治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问题

政治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问题

政治公共基础知识:对立统一规律问题同学在做关于冲突的相关题目时老混淆,分不清冲突的各种属性,故为了提高做题的精确率,有必要对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一下总结和学习。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冲突规律,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冲突的基本属性;冲突的普遍性与特别性;冲突的不平衡性即主要冲突与次要冲突,冲突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学问,一起来看看吧!一、冲突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同一性:冲突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冲突双方相互依存指的是冲突着的对立面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只要在题干中有反义词,基本都可以用这个原理,例如:有无,上下,凹凸,对错,难易,善恶,得失,快慢,明暗,缓急,多少,强弱,爱恨只有一方存在,另一方通过对比才能表现出来。

冲突双方相互转化是指冲突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穿,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等,题干中会有趋势和状态的变化就属于冲突双方的相互转化。

2、斗争性:冲突双方相互排斥,通俗的讲就是彼此是不能同时存在,只能留其一。

例如:高和矮、胖和瘦、先进与落后、胜利与失败、善与恶、美与丑等,在这些对立的词语中双方不能同时存在,要说明一个事物的特征只能择其一。

二、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1、普遍性包括两层含义,即事物到处有冲突,时时有冲突。

要求我们在看待世界的时候要用冲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对立又要看到统一,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

例如: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和挑战、人无完人等要求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

2、特别性即共性,包括三层意思,即不同事物的冲突各有其特点;冲突每一个方面及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冲突具有主次和轻重缓急之分。

由于这种不同,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例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等对不同的事物实行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3、冲突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第一,相互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立和统一的规律认识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其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
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
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因此,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
重要的。

书上说,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
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


者之间相互连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
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
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无条件的
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一位朋友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

”“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
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有是不连续。

自然界喜欢矛盾。

”爱因斯坦是这样回答他朋友的。

他给光下
的定义正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还例如,南朝梁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一诗中曾写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诗人描写林静,不直接从“静”入手,而是从其反面“噪”下笔,用蝉的噪声反衬林之静;描写山幽,不直接从“幽”入手,而是从其反面“鸣”下笔,有鸟的鸣叫反衬山之幽。

噪与静、鸣与幽形成鲜明的对比,又构成和谐
的统一,意境高远,富含哲理。

若用“寂静无声”“了无人迹”等词语来描写林静山幽,则过于直白,毫
无诗意可言。

由此可见,在实际生活中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

矛盾还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种性质。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而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故而,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统
一辩证的关系。

阿凡提开了一个染坊,给乡亲们染布。

巴依见大家都夸阿凡提的布染得好,十分妒嫉 ,想要刁难他一下。

一天,巴依挟着一匹布,来找阿凡提:"听说你的布染得好,能不能给我染一染?""你要什么颜色?"阿凡提问道。

"我要染这样一种颜色,它不是红的,不是绿的,不是黄的,也不是蓝的,不是紫的,不是黑的,连白的也不是......不知道这种颜色你能不能染?"巴依洋洋自得地说道。

"当然能染,染完后保你满意。

""什么?你能染?那好。

我取布的日期是哪一天呢?""日期嘛!"阿凡提微微一笑,顺手把布扔到柜里。

“不是礼拜一,不是礼拜二,不是礼拜三,不是礼拜......更不是礼拜日。

我的巴依,到了那一天,你就来取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 :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
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巴依为了为难阿凡提 , 有意将颜色 ( 普遍性 ) 与具体的红、绿、黄、蓝、紫、黑、白( 特殊性 ) 割裂 , 须知这种离开具体的抽象颜色是染不出来的。

阿凡提以其人之道 , 还治其人之身 , 以割裂日期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方法白白地扣下了一匹布。

巴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总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看待、解决问题。

2011/12/5
李姝昕
2010110306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