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短视频成为网红经济中重要的传播媒介。

在中国的短视频市场上,快手、抖音、秒拍、火山、小咖秀________。

这些新业态的涌现,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还“调剂”着大众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新业态________,恰可说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充满无限生机,孕育无限可能。

但由于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以,制作的短视频趋于平庸化,这也________。

但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所以值得警惕。

众所周知,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果对“三俗”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那么,( )。

因此,治理短视频乱象,监管部门重任在肩、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B .但只要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C .但如果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就值得警惕了。

D .但如果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乃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就值试卷第2页,总11页得警惕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三俗”内容泛滥,青少年的身心大受其害B .就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短视频行业的发展C .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D .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 声名鹊起 无可厚非 责无旁贷B .络绎不绝 声名鹊起 无可非议 义不容辞C .纷至沓来 风生水起 无可厚非 义不容辞D .络绎不绝 风生水起 无可非议 责无旁贷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淮北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淮北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淮北一中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分)(一)(本题共小题,分). ,“中国的历史文化依赖他们得以传承”错误,匠人不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的唯一条件,原文是“匠人之功,尤不可没”. “来论述承续历史传统的必要性”错误,原文是“匠人的天职在于造物,匠师们在历史上创造了极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集合成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这一自然段主要是想“通过介绍中国工匠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来论述保持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 “即使品德有缺陷也能获得尊重”错,原文是“这种以人格为立身之本的匠人文化,将技艺人格化、精神化,有别于西方重契约的历史传统。

匠人如果缺乏道德修养,品德有瑕疵,即使身怀绝技,也难以立足”。

(二)(分). (“始终要依托网络”说法绝对). (“侧重介绍我国技术的国际领先位置和当前应用情况”错误,应为“侧重介绍我国技术的当前应用背景”).①行业合作上,倡导政府部门与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文化,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②资金投入上,消除运营商的投资顾虑,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③人才培养上,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④政策支持上,实施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更多专业人才。

(答出点给分,答出点给分,答出点给分,答出点给分。

).(分).(分)年纪轻轻,却手艺高超,技术全面(分);没有念过多少书,却很灵光,领悟力强,有自己的独到认识(分);善良淳厚,知恩图报,为照顾师父而放弃“自我”,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家乡。

(分).(分)第一次将所雕之龙描写得恣肆张扬,洋溢着动感与美丽(分),蕴含着细刻对生活对前途甚至对个人感情的热情向往(分)。

第二次将所雕之龙描写得沉静安详、小巧精致(分),蕴含着细刻对生活的些许无奈和接受这种生活的无悔(分)。

二、(分)(一)(分).(分).(分).(分)(“放弃了官职”分析有误).(分)()(范纯仁)将他们全部叫到院子里,训诫让他们重新做人,当即释放了,一年后,盗贼减少了大半。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语文答案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语文答案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B、C、D三项中人物行为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且都属于实践性活动。

2.D【解析】D项“进一步说明‘美的真象’是无法捉摸的”有误,原文列举二人研究思想意在说明他们研究的片面性。

3.A【解析】A项因果关系倒置。

原文为“审美判断不涉及欲念和利害计较,所以有别于一般快感以及功利的和道德的活动,即不是一种实践活动”。

4.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项康河的“历史”并没有介绍;B项“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述不对,而且文章没有出现拟人和象征;C项与原文“英国人是轻易不开口笑人的”不符。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4选1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ACD项是对作品内容的分析,B项是对作品表现手法的分析。

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参考答案:①内容作用:这两句诗表现了一种现实自由的生活状态,和下文写自己骑车远行的心态是相似的,形成相互映照的关系;②结构作用:过渡,从上文的议论抒情,过渡到下文的记叙描写。

(每点3分)【试题分析】题干问“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七段开头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这是考查引用诗句的作用,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传呼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趁晚凉”,这句诗的意思是“命令属下准备快捷的马匹要去迎接刚升上来的弯月,却突然坐上轻便的轿子吹着晚上的风”,表现了诗人闲适自由的心情,作者引用这两句诗表现了一种现实自由的生活状态,和下文写自己骑车远行的心态是相似的,形成相互映照的关系。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8-2019高二上第四次月考语文答案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8-2019高二上第四次月考语文答案

淮北一中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表述不完整,作者的文本意图还应包括显现自我生活的经验;B项,“此时读者阅读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和改变”错,原文的意思是文学作品成为文学文本之后,作者就不再控制和改变文学文本中的意图;C项,“不是对作者的认知”错,从原文“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可以看出也包含对作者的认知。

2、B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B项,“把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待文学评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错,文章只是列举了马克思对待文学评论的态度,也提到了黑格尔的文学评论理论,但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

3、C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C项,“扬杜抑李”的现象,把意识形态作为基本观念和普遍标准,“贬鲁迅,赞周作人”的现象,认为审美才是文学艺术的本质,都说明评论者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认为每个文学文本巾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义的普遍规律,而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全过程中。

4A(B项错解了白纸的寓意和师傅们的坚毅与慈悲。

C项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D项对小说的主旨的理解是错误的,瞎子艺人没有对命运的不公感到不平,他们努力争取,积极奋斗。

) 5①描述老瞎子说书精彩的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从正侧两面突显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形象。

③为后文说唱罗成一书及弹断最后的琴弦做铺垫。

6(1)“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速超10%。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且有1/4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热议的话题。

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

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

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

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

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

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通行做法。

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困难很大。

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与生活垃圾混倒,无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一方面,民间自发拾荒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安徽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

安徽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

安徽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下册淮北一中高一下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流传极广。

此语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意是指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

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亡国和亡天下。

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

文中以嵇康之子嵇绍为例,表面上批判的是魏晋人清谈亡天下,实际上是以史为鉴,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事清的愤懑。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

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

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作了创造性地发挥,由于概括精炼且赋予新的内涵而得到广泛传播。

不同于顾炎武,梁启超这里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责任”是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

他在变法维新时的战友谭嗣同当是从己做起、责任不诿他人的典型。

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

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天下情怀。

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

其次是民本思想。

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聩。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XXX2018—2019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高一语文试题(B)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XXX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XXX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XXX、长XXX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XXX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XXX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XXX。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XXX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干顶天登时,保持独立的品德。

《橘颂》又说:“XXX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脑筋清醒,是非明辨,才干保持本人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XXX浸透在XXX“独立不迁”的品德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圆满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XXX既说是“XXX之所作”,又说是XXX追记XXX 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XXX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XXX之手,而渔父与XXX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XXX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XXX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XXX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XXX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XXX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大陆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见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势力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一时丝绸之路上“道路梗绝,往来不通”。

杜甫也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唐代的外来文明》,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

他在书中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而到了九世纪时,这一切就已经成了梦想。

”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直接彩响了唐朝的社会和文化。

爱德华·谢弗分析,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出现,是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虚构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

淮北一中2018级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淮北一中2018级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淮北一中2018级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D 2.D 3.C4.(4分)A B5.(4分)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6.(5分)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

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7.(5分)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

(答对3点即可)8.D(让:推辞、退让。

)9.D.(①表现秦王残暴及其后果。

②是鞠武向太子推荐田光。

③表现太子迎接田光时礼贤下士的情形。

④虽是太子对田光所言,但表现太子尚有猜疑的心理。

⑤是太子对荆轲所言,希望听到荆轲对救燕国的意见,表现太子对荆轲的尊重。

⑥中“顿首”、“固请”都表现了太子的“下士”,即对荆轲的看重。

)10. B(原文为“太傅谏太子急遣……”;也不是“借匈奴之手杀掉樊将军”,而是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

)11.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12. A(进士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13. C(“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错,应为“让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14.(1)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它,这是不合乎人道的。

(微、因、敝、仁各1分,大意1分)(2)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除去了,将军是不是有这个想法呢?(然则、见、凌、岂各1分,大意1分)15.D16.写“巫山云雨”,用意有三:一是与后面的神女相联系;二是衬托出“西江石壁”之高,连天上的云雨也被阻截住了;三是衬托出人民的气魄和力量的伟大,敢挡出“神女”的行路,因为传说中的“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可见诗人对神话传说的运用之妙。

淮北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淮北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淮北一中2018-2019高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1.C“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错,原文第一段“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不是“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是“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

2.B“这种观点不可信”错,从原文第五段“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中的“更”可知,谷鲁斯的观点也是可信的。

3.D“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错,第四段“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统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此时,应是物我合一,物我两忘。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

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选BE两项.B项中,“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表述错误.原文说“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体现的是对故乡的感激之情.5.①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意思对即可.)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理解.首先考虑文章前后文与该句的联系,然后抓住关键词“精神层面”进行分析即可.6.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③“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意思对即可.)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和对文章主题的概括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全文从文中的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纸上”表明是文字创作,包括他人和自己.7.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含意的能力。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

他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

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好高呼救命。

一个路人将他救出。

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做笑话讲给别人听。

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两千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仰望星空,何惧落坑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仰望星空观察星象时,不料掉进水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懊丧,而是他对救起他的路人说:“明天会下雨!”第二天果然下了雨。

有人会说泰勒斯“只知道天上的东西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然而,人活一世,若要永不“落坑”,只得做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的那种“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然而这种人只能庸庸碌碌、畏畏缩缩、行尸走肉般地苟且偷生,于己、于人、于社会又有何益?社会呼唤那些仰望星空的人!安史之乱后的中唐,萎靡之风拂过统治者的殿堂,朝野上下死气沉沉。

刘禹锡与柳宗元这对仰望大唐高空的挚友,无比响亮地喊出了“关注民生”、“增强国力”的改革口号。

这一呐喊石破天惊,招来保守派的群起攻之。

壮志未酬的他们跌落“深坑”,等待他们的是十数年的贬谪之途。

远离长安的赤子却依然在“艰难苦恨繁霜鬓”中,微笑着望那数条未被废止的改革政策下欢腾的百姓。

梦得与子厚没有如那些卑躬屈膝者安稳地蜷缩在“坑里”,他们凝神仰望,不改高傲的神情、挺拔的姿态,为了天下黎民苍生何惧落坑!风雨飘摇,是近代中国的写照;暗无天日,万马齐喑是百姓惯于臣服的现实。

这沉默而阴霾的世界里,却有人不愿做“深坑”里不声不响的陈尸,于无声处听惊雷!他仰望乌云滚滚的高空,喊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呐喊”!风雨如磐的故园里,他坚毅的神情照亮锐利的笔锋,饱蘸悲怆的字句里,有他忍痛揭疤的“彷徨”。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淮北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附解析和评分细则)一、文言文阅读1.答案D解析:两个“为”意思均为“替”。

2.答案C解析:“刚愎自用”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

此处的座次安排不能体现项羽的刚愎自用。

3.答案A解析:此时中的项羽对刘邦无防范之心。

4.答案(1)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给分点:所以、出入、非常各1分,译出大意给2分)(2)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

(给分点:举,刑,胜各1分,译出大意得2分)5.答案A解析:遇到“曰”,后面应该断开,先排除B、D;“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是判断句,“者”后应断开,再排除C。

6.答案C解析:C项,应为“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7.答案B解析:“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

8.答案(1)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给分点:委,蹊,振各1分,译出大意得2分)(2)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

(给分点:诚,悉,因各1分,译出大意得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答案A解析:A项开头两句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10.答案①对少室山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诗的前六句对少室山的雪景做了大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少室山绮丽雪景的喜爱之情。

②与友人游玩时的畅快之情。

“行人与我玩幽境”一句透露出作者与友人游玩时的欣喜与畅快。

③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诗的最后直言“惜别”,更以举头遥望的动作体现不舍之意。

(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三、名言名句默写11.答案(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3分)答案B解析:B项“又便于和蒙古同胞亲切沟通”理解有误。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数学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数学试题(扫描版)


������(1)>0
������(2) >
0,即{2(2������
2������+1−1+22������ −2>0
+1 − 1) + 22������ −
2
>
0
∴解得2������ > 1,∴ ������ > 0,
综上,满足条件的 x 的范围为(0, +∞).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不等式求解及集合的补集,根据集合 A 是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集合 B 是指数不
令2������ = ������(������ > 0),则������(2������) = ������(������) = ������2 − 2������������ + 1(������ > 0), 函数������ = ������(2������)有实数零点,即:������ = ������(������)在(0, +∞)上有零点,
6
故选 D.
4. 解:由已知的约束条件得到可行域如图:
由目标函数变形为
������ = 3 ������ − ������,得到当
2
2
图中������(0,1)时,z 最 小,为0 − 2 = −2; 故选 B. 首先由约束条件画
出可行域,利用目标
函数等于直线在 y 轴的解决来求最值.
本题考查了简单线
∆= 4������2 − 4 ≥ 0
只需:
������ > 0
,解得������ ≥ 1.
������(0) > 0
综上:1 ≤ ������ ≤ 2, ∴ ������ = {������|1 ≤ ������ ≤ 2}. (2)������(2������+1) > 3������(2������ ) + ������化简得(2������+1 − 1)������ + 22������ − 2 > 0, 因为对于任意的������ ∈ ������时,不等式������(2������+1) > 3������(2������ ) + ������恒成立, 即对于1 ≤ ������ ≤ 2不等式(2������+1 − 1)������ + 22������ − 2 > 0恒成立, 设������(������) = (2������+1 − 1)������ + 22������ − 2(1 ≤ ������ ≤ 2),

淮北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淮北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淮北一中2018-2019高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1.C“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错,原文第一段“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不是“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是“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

2.B“这种观点不可信”错,从原文第五段“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中的“更”可知,谷鲁斯的观点也是可信的。

3.D“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错,第四段“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统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此时,应是物我合一,物我两忘。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

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选BE两项.B项中,“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表述错误.原文说“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体现的是对故乡的感激之情.5.①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意思对即可.)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理解.首先考虑文章前后文与该句的联系,然后抓住关键词“精神层面”进行分析即可.6.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③“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意思对即可.)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和对文章主题的概括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全文从文中的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纸上”表明是文字创作,包括他人和自己.7.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含意的能力。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政策调控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

广电总局鼓励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

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制作播出更多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文化类节目。

在政策引导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去年迎来了爆发。

去年中国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数量超过50档。

视频网站中优酷视频发力最大,提出了“泛文化”战略,其文化类综艺节目以脱口秀形式为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而腾讯视频虽然文化类综艺节目产量不高,但通过《见字如面》同样确立了在文化类综艺节目领域的影响力。

(摘编自《行业观察文化类综艺节目现状及发展前景》,搜狐网2018年6月26日)材料二: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一些电视受众对被动传播教育的方式不买账。

部分从业者在主观上形成了一种固有思维,认为综艺节目就应该娱乐大众,如果融入价值理念的传播,就容易出现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刻板说教,传播力和影响力不高等问题,很难被市场认可。

这种思想束缚了他们的思路,使其创作施展不开拳脚,缺乏新意和魄力。

其实,形式创新并不等于文化内涵的缺乏,更不是审美趣味的低俗。

实际上,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大程度地融入社会现实和百姓生活,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朗读者》以“访谈+朗读+解析”的形式,邀请嘉宾围绕当期主题词分享亲身经历,朗读相关精美文章,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国家宝藏》在舞台上以话剧的形式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经典咏流传》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演唱经典诗词,《一本好书》首创的场景式读书形式结合了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这些节目引发观众好评,雄辩地证明,综艺节目在遵循电视传播规律的同时,坚守艺术创新,注重文化性与趣味性的双向提高,走出自己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就能吸引受众,将价值理念润物细无声般传播开来,从而实现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的最大融合。

淮北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淮北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淮北一中201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21世纪,汉语教育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一些将会或已经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这些问题的产生,实质上正是汉语教育在世界化文明语境下遭遇挑战的本能反应与理性诉求。

经济发展,技术化推进,总是伴随着文化的渗透。

而语言是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的防卫底线。

在九流分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互渗生成进程中,一个民族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要有一种由本能与理性所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

这里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第一,世界语境中的“自我”在“他者”的对比下应更加彰显突出;第二,世界化的语境,并不意味着消泯“自我”,相反它是不同文化身份的参与交流。

20世纪以来,汉语写作的“文化身份”,始终是中国文化念兹于心的恐惧。

新时期著名诗人于坚深有同感:“对汉语诗人来说,英语乃是一种网络语言,克隆世界的普通话,它引导的是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

但诗歌需要汉语来引领。

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的诗性特征,使它成为诗性语言,它有效地保存着人们对大地的记忆,保存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联系。

”于坚还进一步指出,如果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结果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地的失真”。

网络时代语言的书写形式是键盘操作。

这种键盘书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同时也是销蚀和改变我们语言的重要因素。

网络时代的键盘书写,天生是为拉丁字母准备的。

虽然汉语以其技术性的处理,走进了网络这个门槛,但它已把中国语文的性灵挥洒转化为一种机械智能的操作。

这是一种拒绝汉语思维和汉语人文特性的写作方式。

时下,这种书写形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语文教育。

此外,网络时代的汉语文本还在不断地卡通化、图像化。

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的阅读所取代。

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了文字的想象,会使阅读趣味盎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

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B. 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

C. 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

D. “新儒学”的大儒们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B. 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C. 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

D. 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要想更好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 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

C. 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

D. 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

【答案】1. D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D 项,“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错误,原文“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不能说“充分借鉴吸收”。

故选D 。

【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D 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目的是肯定“学无中西”进而论证“经典的普遍意义”。

故选D 。

【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A 项,“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错误,原文只说“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没有说“应该摆脱”“着重”;B 项,“只有……才……”没有依据,无中生有;D项,“不排斥”错误,原文“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故选C。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995年,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

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

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主要表现为人数较少,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5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

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摘编自李妮《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作者来自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材料二:在对大学生村官的访谈中,普遍有身份尴尬的感觉。

从身份上说,大学生村官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主要是对村干部进行协助,即村官不是官,在本质上是一段时期的服务者,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定位点,发挥最佳的作用,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

在问及合同期满去留时,几乎全部的大学生村官都表示,希望在近两年内考上公务员或者考研及创业,其中大部分都表示尽量能考上公务员。

一项对新疆巴州和静县某银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显示,39.6%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最大的担忧是能否带领村民致富;24.8%担心大学生村官能否很好地融入农村生活,28.9%则表示对大学生能否长期扎根农村表示担忧。

(摘编自“豆瓣网”《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材料三:大学生当村官9年,想继续在农村发展,却成为“临时工”,这种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处境说明一些地方政府把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却没从当地的实际需要、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规划大学生的农村工作,或者是将其作为表明自身重视人才的“政绩工程”,对如何长效使用这批大学生缺乏长远考虑。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遭遇,却让我们不得不从理想设计回归现实:政府部门,究竟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又给大学生村官创造了多大的事业空间?大学生村官解决自己的出路,闹到上访,被有关方面“劝回”的地步,其中有多少无奈,需要有关部门多多思量。

(摘编自“搜狐网”《熊丙奇:大学生村官计划又成烂尾楼?》)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学生村官的出现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背景相关,从江苏省开始,并迅速推广到全国范围,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B. 当前,大学生村官现状主要表现为: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

C. 大学生村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在本质上是一段时期的服务者,许多大学生村官将考上公务员、考研及创业作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努力方向。

D. 某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被拖欠工资,沦为“临时工”,这一问题的造成与地方政府不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大学生的使用缺乏长远考虑或拿“村官”做“政绩工程”的文章不无关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招聘或公开招考是初期选用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方式,此后由地方政府选派人选或由国家部委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等形式也得以实施。

B. 大学生任职村官在全国不少省市得到试验和推广,然后,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致富、融入农村生活、长期扎根农村的可能性并不抱乐观态度。

C. 大学生村官被拖欠工资和任意调职,与地方政府部门不作为的官僚作风大有关系,“劝回”背后的无奈凸显的正是基层部门人浮于事的懒政怠政。

D. 大学生村官为个人遭遇的不公正上访却被有关方面“劝”回,促使我们从理想设计回到现实层,这也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做出新的思考。

6. 如何避免“大学生村官计划”成为“烂尾楼”?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4. B 5. C6. 让大学生村官更广泛地参与管理,让他们才尽其用;用好的待遇让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农村,帮助他们融入农村生活;从实际出发,在大学生村官任用方面要有长远规划;听取大学生村官的合理诉求,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当前”的时间概念与材料一中的“这一时期”不一致。

故选B。

【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