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1991-2011年 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汇总表

合集下载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广东省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广东省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广东省2011年企业工
资指导线的通知
【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发文字号】粤人社发[2011]263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11.10.12
【实施日期】2011.10.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广东省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
(粤人社发〔2011〕263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顺德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公布2011年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家的有关企业工资分配政策和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就业等因素,提出2011年我省企业工资指导线意见如下(一)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5%。

生产正常、经济效益达到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可根据本企业职工工资与人工成本水平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工会和职工代表意见,大体按照基准线安排本年度的工资增长。

企业在安排工资增长时,要加强对企业人工成本的
核算,保持企业的发展潜力。

(二)工资增长上线(警戒线)为20%。

对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较大、职工工资水平偏低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工资增长幅度,但一。

广东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东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东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2月17日2011年,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提出的新要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认真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大力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67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9.83亿元,增长4.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0%;第二产业增加值26205.30亿元,增长11.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6%;第三产业增加值23808.46亿元,增长9.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4%。

三次产业结构为5.0:49.8:45.2。

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1521.44亿元,增长12.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3392.59亿元,增长8.5%。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4%,金融业增长6.3%,房地产业增长6.0%。

民营经济增加值23336.44亿元,增长11.9%。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4%,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表1 2011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区域 GDP(亿元) GDP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珠三角 43966.18 9.9 9.2 49.4 3674.73 21.8东翼 3828.88 12.3 9.1 35.0 191.92 25.6西翼 4262.07 11.1 10.9 38.0 181.10 30.2山区 3897.34 12.3 9.0 35.1 246.27 24.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4%,居住类价格上涨4.5%。

广东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

广东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

广东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2010-01-26广东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统计局2010年1月18日根据广东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省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一)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194331个,从业人员1883.32万人,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分别增长41.2%和40.7%。

有证照的工业个体经营户20.40万户,从业人员266.02万人。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0.9%,集体企业占2.6%,私营企业占64.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3.2%,外商投资企业占4.8%,其余类型企业占14.4%。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2.0%,集体企业占2.9%,私营企业占28.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35.3%,外商投资企业占18.3%,其余类型企业占13.0%。

(详见表1)表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占1.1%,制造业占95.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3.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0.5%,制造业占97.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1.7%。

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7.1%、11.1%和7.8%。

(详见表2)表2 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08年我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008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合计50039.46亿元,负债合计28379.28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2]21660.18亿元。

与2004年末相比,分别增长88.7%、87.4%和90.5%。

广东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公报

广东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公报

广东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发布时间:2003-02-09 10:33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公报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基本单位普查办公室(2002年12月28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和国家统计局等七部门的联合部署,广东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于2001年8月开始组织实施,历时一年多时间,在全省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各级普查机构的精心组织和广大普查人员的扎实工作,已顺利完成了普查数据处理和上报工作,并通过了国家数据质量抽查验收。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基本单位的总体情况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1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和范围为本省境内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注)。

普查结果显示:2001年末,全省拥有各类法人单位40.33万个,比1996年进行的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以下简称“一普”)增长15.7%。

其中,企业法人31.28万个,事业法人3.53万个,机关法人1.39万个,社团法人0.55万个,其他法人3.58万个。

按活动性质和地点划分,全省共有各类产业活动单位53.47万个(含法人单位),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名列第一,与“一普”相比增长7.2%。

其中,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39.75万个,非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13.72万个,分别比“一普”增长3.9%和18.1%。

二、基本单位的结构和分布情况(一)产业结构2001年末,全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基本单位各占比重如下表(表1):与“一普”对比,法人单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4.4个百分点,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1和4.3个百分点;产业活动单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3和 2.1个百分点。

(二)行业分布在各类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制造业的单位最多,占27.5%;居第二至第四的为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占24.1%;国家、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占11.6%;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业,占8%。

1978-2013年各地区从业人员

1978-2013年各地区从业人员

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北京市444.1470.52484.2511.7206535.2552.0312566.5575天津市367380.54394.79413.2420.52435.53447.29456河北省2109.42141.52182.82264.232346.572489.262533.572555.43山西省965.23981.11002.71031.921062.41080.21116.71154.11内蒙古自治区653675.7698.4731.2762.4798.8827.8857辽宁省1254.11330.91441.71505.11571.61638.61680.71769.1吉林省645.4671.3715.3754.52849.62847.5867.3930.2黑龙江省10071032.71080.71117.51133.11196.21248.41290上海市698.32712.59731750.22764.03768.9769.79776江苏省27782762.342821.032910.582993.033056.533158.813263浙江省17951829.91856.421954.532021.742141.22248.912319安徽省1873.41920.62002.120782160.22234.12311.42421福建省924.41954.24963.721001.751027.961056.721101.821152.09江西省1254.313071356.3141014341498.21537.31585山东省2970301631183192.432703795.135643561.1河南省28072873292930393146328933463520湖北省1910.41946.21986.942045.132107.82144.72203.12240.99湖南省2280.12328.122399.952449.462541.052594.372672.862729广东省22762304.952367.782423.792521.382569.72637.492731.11广西壮族自治区145614931550160516681713.21776.41831海南省222226.23231.5242.5247.1253.15259.45268.4四川省3087.023143.63259.83347.613467.513564.63643.115175.13贵州省10541060.621109.6311531207.11234.21285.321335.2云南省1313.41342.71404.21479.81543.61583.21620.31672.34西藏自治区93.198.23101.14100.48102.55102.01104.62106陕西省107811051158.31202.21250.41285.313371375甘肃省694713796842870993.810471081.4青海省145150.31157.62165.6171.2174.31177.4183宁夏回族自治区136139.52146.52149.7155.61162.61169.8177.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91.3497.3506.4523.9534.6545.8558.8566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572.7580.2584.1593.9627.1634649.3659.2664.3 466.9470.93465.15469.79470.07479.67485.7478513 2626.412725.752808.332857.922955.473040.33106.283171.373210.37 1189.51223.041257.11281.71304.011332.21363.81383.61403.8 875.4891909.7910.3925962.99761008.21033.4 1799.21835.41858.61874.81897.31938.31957.82006.12009.3 9881032.81106.221142.21169.411194.71235.021237.71250.24 1324.21333.31358.613951436.21481.91483.41500.21524.3 782.99788.12792.13784.96788798.13806.91740.3786.04 3350.023429.693502.653519.834225.024272.974315.124339.814362.76 2386.422444.732502.732522.92554.52579.42600.42659.42640.51 2495.92563.32665.92723.92827.22877.12985.83156.53119.5 1188.931237.741281.071301.811348.41436.51489.611531.421553.57 16231668.417231760.4181718751870.419042008.4 3651.237663887.13940.34043.24219.343034379.34382.1 35983782391639434150.4421643324481.44448 2297.52349.42407.42432.823040.43082.73118.63157.63196.9 2808.872904.12998.643091.373181.23222.433278.833361.33440.2 2811.922910.992994.723041.273118.13259.23367.2134803493.15 1896196120122046.32109217122172277.12336.4 275.7280.8292.15298.53304.62318.13322.5333.33335.6 5354.935474.735602.65757.635873.646075.76202.4362256317.6 1383.21435.91501.321570.8416521701.51739.031779.011828.3 1731.421777.51826.91880.71952.41989.542032.621062147.3 107.37107.77107.24107.56109109.73110.92113.2114.34 1409.314491494.1152915991640167217181746.7 1098.91139.71178.812141292.41302.41305.91417.81438.81 189.2193.7197.83200.83206245.21249.24253.33257.5 183.1190.9197.41203.52211.2219.2225.9230235.5 574.7584.91593.71599.6618638.5646.94656657.54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670660.9660.8624.3622622.1630679.2703.3 515.3484.9513.33508.1508.14486.89488.3492.61510.9 3252.013391.23324.2333833399.93441.23409.234353470.23 1424.521441.21439.41398.321402.21419.114131417.31469.5 1029.410431050.31050.31056.71061.610671086.11005.2 20342031.81967.11958.81994.420522069.32025.32018.9 12711257.61237.731130.91120.21164.021167.411186.61202.5 1552.41567.41658.6172316801600.81592.61626.51622.4 856851.21847.25836.21812.09828.35792.26829.72854.61 4385.173747.74388.794389.9235964418.144434.335064499.97 2621.472625.062619.662651.126612726.12796.72858.62962 32073257.73322.13379.33398.63450.734633500.53544.9 1567.391594.371613.41162216311660.216781711.321757 21012107.22120.62094.320892060.92054.82130.62168.2 5207.45227.452565287.65314.75441.85475.355275620.6 450946384820500052055572551755225536 3232.53275.53311.23328.23358.13384.93414.524672537 3506.13547.53590.73603.173601.393577.583607.963644.523694.78 3551.23690.83701.93783.873796.323989.3239634134.374395.93 238324172454249925152566257825892601.41 335.3335343.07326.7327.66335.17340349.89360.3434 6335.36380.96356.66362.376181.0661316040.16322.116343.5 1812.21783.21796.71844.431832.51866.282068.32106.142145 2186.32213.82247.62270.32273.42295.423232341.32353.33 115.09117.7120.47120.22123.91124.18126.33130.2132.8101 1774.41797.81811.918021808181317851874.11912.1 1483.321521.51530.321539.8148914921488.931500.591510.85 261.71266.01272.81274.81279.3283.91287.32287.72289.8 244250.3260.5260272.3053275.5279282.4496291.4261676684715.4680.92694.34672.5685.4701.5721.3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854.1920919.71111980.9998.31031.61069.71107.3 527.78542.52562.92613.93647.32677.13520.8763.16803.1 3516.7134673610356736523792.493865.143962.424085.74 14751500.21561.215501614.11630.61685.91738.91790.17 1026.11041.131051.210821103.31142.51184.71249.31304.9 2097.319792128.1207120982277.12317.52364.92423.819 122210991250.510961281.41297.31311.61337.81355.9 1681.116261784.116601852.4187719321977.82027.8 978.31969.248868771053.241064.421090.761104.331115.5 4537.074578.754628.954677.884700.964726.544754.74758.234759.53 2991.9532033172.4361536923591.983636.023*******.24 3605.23669.7374138183916398840504120.94206.8 18181868.51949.582015.33208021692241.592459.992568.93 22142276.712321.12369.62404.52445.22498.82532.62556 5728.151115960526253526294.26401.96485.66554.3 5587.445662.44571957735835.55949604261986288 258935373564276336073024.5364536723687 3747.136583842.1737493910.063935.214007.74005.034019.31 4681.8947025250.15402.75553.75688.6225870.4825960.7435965.95 2649.12703.1276027692807.228632945.329362768.3 371.1382.5328391.96397.46412.1431.4445.7459.2222483.9 638063256320.4565696232.436269.626312.956375.666431.44 2186222022352283.04623022341.11770.91792.81825.82 2401.42461.322517.626012679.52730.22814.12857.242881.9 137.3217140148.2154163.5012169.1175185.5518202.06 194119762011.520132039206020742059.022061 1520.4613481401.413741446.341488.631499.561500.31491.59 290.42268294.19276317.18286307.65309.18310.9 298.8300308.11309.5304329326339.6344.5 744.5764811.8801814866.15894.65953.341010.443员数(万人)。

广东国民经济社发展统计公报

广东国民经济社发展统计公报

广东国民经济社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日期: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03-01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1年2月25日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扎扎实实惠民生,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可喜步伐。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6.86亿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22918.07亿元,增长1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9%;第三产业增加值20267.90亿元,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4%。

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

在现代产业中,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466.35亿元,增长16.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102.80亿元,增长7.8%。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1%,金融业增长6.0%,房地产业增长2.1%。

民营经济增加值19620.96亿元,增长13.1%。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1.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区域GDP(亿元)GDP增长(%)第三产业增第三产业增地方财政一地方财政一珠三角37388.21 12.0 9.8 48.7 3138.56 24.4 东翼3241.43 14.9 11.5 35.8 160.78 28.3 西翼3534.85 14.2 16.6 39.4 144.95 26.6 山区3279.46 14.6 9.9 34.5 208.19 29.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价格上涨4.8%。

房地产行业的数学建模_2011年研究生数学建模D题一等奖1

房地产行业的数学建模_2011年研究生数学建模D题一等奖1
-5-
最后,建立房价模型。由于往年全国房价的数据列拟合是一条较为单调的 曲线,故全国房市就是一个灰色系统的典型,因此,本文建立灰色 GM(1,1)预 测模型来预测房价并分析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相关 资料,本文首先选取 1991 年至 2010 年的商品房销售价格的原始数据来预测房 价。然后选取 1991 年至 2009 年的影响房价的各项指标数据来进行灰色关联度 分析。根据房价模型以及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本文预测了全国房价的 走势。 对于问题二(④房地产行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关系、 ⑤房地产行业态势分 析 ),需要建立房地产行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关系模型。依托国家数据库的 有效数据,从房地行业增加指数值、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业增加值指数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指数 4 个代表性方面进行分析。利用线 性回归模型建立房地行业增加指数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 政业增加值指数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指数的线性关系。然后利用多元线性 回归模型,建立房地产行业增加值与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理论意 义。 同时,需要建立对我国房地产行业态势分析模型。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 资料,选取全国 2010.7-2011.6 的相关数据,利用投机价格模型对全国房地产业 的稳定度进行评估。利用投机价格衡量法,建立房地产行业发展稳定度模型, 采用 SPSS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房地产行业发稳定度均值为 0.76,说明 全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稳定度临介于警戒和安全区域之间,需要对房地产行业 可持续发展进行规划。 对于问题三( ⑥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 ),需要建立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 模型。运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原则,选 取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天津市的相关数据,构建适合天津市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 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立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可持续 发展模型,对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合理评估及预测。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万人)l 工作表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万人)l 工作表

1099901
38.00
30.70
151423
100960
26.99
23.08
300307
243671
23.95
20.98
130320
86092
18.69
10.82
175515
80737
25.83
15.51
237926
190622
17.44
13.65
348546
23084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46
12.52
186946
18.53 143.37 72.38 20.08 7.93 6.04 7.83 8.15 12.32 8.64 279.26 120.11 22.85 13.99 12.61 8.77 48.05 14.72 11.01 11.43 9.74 2.80 3.18 373.53 393.50 98.48 48.76 31.80 26.72 58.09 21.51 17.06 23.02 15.57 14.89 19.48 11.76 6.36 392.60 158.41 71.60 36.98 21.19 15.61 24.51 11.78 8.54 11.08 27.48 5.42 207.21 40.41 19.92 11.77
117773 102679 197091 94562 207985 73290 324737 207698 66729 99500 138661 100249 441437 144538 2642427 574365 669438 155677 177474 509318 137400 151968 137628 129159 3423595 506300 129900 285635 362778 42500 98407 657268 330222 394365 318600 297620 6385305 1899798 912758 287088 246049 108170 588637 520948 256118 126063 249236 122315 86324 434816 133949 104664 87778 220594

广东省统计局关于布置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2011年修订)

广东省统计局关于布置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2011年修订)

广东省统计局关于布置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2011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11.11.11•【字号】粤统字[2011]67号•【施行日期】2011.1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广东省统计局关于布置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粤统字〔2011〕67号)各市、县、区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布置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统字〔2011〕82号文)的要求,我们对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修订。

现将《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修订的主要内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统计局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修订的主要内容2011年统计年报表的有效期至2012年6月,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的有效期至2013年1月。

本文未提及修订内容的各项国家报表制度继续执行,所列文号改为“国统字〔2011〕82号文”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建立《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即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

统计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等国民经济行业的法人单位,以及除以上行业以外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其他第三产业重点耗能法人单位。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能源和水消费、科技活动和信息化情况等。

调查单位管理按照《全国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全国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在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实施过程中,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必须严格按照“先进库、后报数”的规定对调查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基本单位名录库中没有的单位不得报送报表,调查单位按照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增减变动的调整。

2011年广东省统计局部门决算

2011年广东省统计局部门决算

2011年广东省统计局部门决算基本情况说明一、部门基本情况(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能广东省统计局内设13个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统计工作方针、方法制度和法律法规,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承担组织和协调全省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的责任;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部门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织实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组织实施重大省情省力普查和城市农村及企业调查,指导全省统计工作,向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

广东省统计局纳入决算编制的下属单位包括以下三个:一、广东省统计数据中心;二、广东省统计普查中心;三、广东省城乡统计调查中心。

(二)人员构成情况广东省统计局列入部门决算的人员编制:行政编制105个(含单列编制1个),事业编制56个。

工勤编制15个。

我局年末实有人员277人,其中:实有在职行政人员101人,在职事业人员53人,工勤人员6人,离休人员10人,退休人员107人。

(三)决算年度的重要工作任务1.全面推进“四大工程”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在全省范围开展名录库与专业字典库比对以及“三上”企业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核查工作,在名录库中统一管理统计调查单位并对其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利用部门资料及时更新维护名录库动态库,实现了名录库与专业调查字典库的一一对应。

大力推广和总结南海区和惠州市试点工作中开展统计法律事务告知的经验和做法,推进“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法律事务告知。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进行多方位宣传,逐级开展业务培训,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督查。

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模拟实战,进一步完善相关统计标准和工作规范,测试统一数据采集处理方式的实践效果,验证统计工作业务流程规范的执行情况。

2.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2011年,全省统计系统始终把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作为一切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06.07.21•【字号】粤劳社函[2006]836号•【施行日期】2006.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粤劳社函〔2006〕836号)各地级以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局):现将《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促进就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我省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省委、省政府对技能人才工作非常重视。

“十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建立了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抓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劳动保障厅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办公室,制定了《贯彻全国人才会议精神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施意见》。

全省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劳动保障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技能人才工作新格局,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0 persons)
农村乡(镇) 从业人员 Rural Employed Persons
2290.41 2336.13 2325.94 2345.19 2394.40 2406.07 2448.07 2507.57 2538.30 2789.98 2858.71 2784.39 2824.53 2944.58 3089.48 3231.56 3235.37 3326.63 3366.13 3425.28 3499.88
5-2 从业人员年末人数 Number of Employed Persons at the Year-end
单位:万人 从业人员 年末人数 Number of 年份 Year Employed Persons at the Year-end
#
城镇国有、集体、
#
城镇私营企业从
#
城镇个体
其他单位从业人员 Employed Persons in State-owned, Collective-owned and Other Units in Urban Areas
oyed Persons” from 2006 to
19.58 26.21 39.51 58.22 76.00 89.40 105.80 126.42 132.95 161.73 182.09 303.07 443.70 541.21 660.05 666.04 733.14 761.43 834.06.75 191.30 209.90 168.90 241.76 250.71 265.08 268.00 278.40 280.71 295.68 346.56 365.38 369.17 324.98 371.53 375.79 433.40 429.99 323.18
827.58 858.12 877.16 879.84 911.90 904.07 897.32 884.80 857.07 759.21 737.12 751.23 781.14 830.72 904.27 954.44 1001.46 1007.87 1055.03 1118.52 1238.22
3259.20 3367.21 3433.91 3493.15 3551.20 3641.30 3701.90 3783.87 3796.32 3989.32 4058.63 4134.37 4395.93 4681.89 5022.97 5177.02 5341.50 5471.72 5688.62 5870.48 5960.74
业人员年末人数 Employed Persons in Urban Private Enterprises
从业人员年末人数 Self-employed Individuals in Urban Areas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注:2007年以前城镇个体从业人员的数据已作相应调整。2006-2010年从业人员人数,根据“六普”资料作了相应调整。 Note: The data on self- employed individuals before 2007 have been adjusted accordingly . Figures of “Number of Employed Persons” from 2006 to 2010 have been adjus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6th population cens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