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贞公(李光地)诫家後文

合集下载

《闺范》明朝吕叔简

《闺范》明朝吕叔简

《闺范》明朝吕叔简闺范《周礼》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闺范》明朝吕叔简《闺范》原序先王重阴教,故妇人有女师,讲明古语,称引昔贤。

令之谨守三从,克尊四德,以为夫子之光,不贻父母之辱。

自世教衰,而闺门中人,竟异之礼法之外矣。

生闾阎内,惯听鄙俚之言;在富贵家,恣长骄奢之性。

首满金珠,体徧毂罗,态学轻浮,语习儇巧,而口无良言,身无善行。

舅姑妯娌,不传贤孝之名,乡党亲戚,但闻顽悍之恶.则不教之故,迺高之者,弄柔翰,逞骚才,以夸浮士,卑之者,拨俗弦,歌艳语,近于倡家,则邪教之流也。

闺门万化之原。

审如是,内治何以修哉?女训诸书,昔人备矣,然多者难悉,晦者难明,杂者无所别白,淡无味者,不能令人感惕。

闺人无所持循,以为诵习。

余读而病之,乃拟《列女传》,辑先哲嘉言,诸贤善行,绘之图像。

其奇文奥义,则间为音释。

又于每类之前,各题大指,每传之后,各赞数言,以示激劝。

嗟夫!孝贤贞烈,根于天性。

彼流芳百世之人,未必读书,而诵习流芳百世者,乃不取法其万一焉,良可愧矣。

予因序前贤以警后学云。

宁陵吕坤书。

谨按:吕新吾先生,凡有著述,悉有功于世道人心,予录之以为世劝者屡矣。

闺范一编,前列嘉言,后载善行,复绘之为图,系之以赞,无非欲儿女子见之,喜于观览,转相论说,因事垂训,实具苦心。

当时士林,乐诵其书,摹印不下数万本,直至流布宫禁。

其中由感生愧,由愧生奋,巾帼之内,相与劝于善,而远于不善者,盖不知凡几也。

今限于卷帙,不復绘图,择其言之尤切,行之尤显者,录为一卷。

虽于原编,仅十之三四,而子道、妇道、母道。

胥备焉。

所载懿行,可以动天地,泣鬼神,至今读之,凛凛犹有生气。

诚哉!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孰谓女德为无关轻重哉?!嘉言《列女传》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一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为学为人为官——李光地的家规、家训及当代启示

为学为人为官——李光地的家规、家训及当代启示
李光地操履笃诚,器资端亮,深谙“修齐治平”之道。他 以自己官宦仕途、为人处世方面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结合 古代圣贤的道德教诲及行为示范,亲自撰写《诫家后文》,告 诫子孙;订立族规《本族公约》,管束族人;订立村规民约《同 里公约》《丁酉还朝临行公约》等,淳化民风。此外,他还撰 有与“家训”在性质和内容上高度相似的系列“箴文”,如《劝 学箴》《惜阴箴》和《诫家李光地还指出读书要善于 独立思考,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他在《榕村语录》之《大学》 篇中讲“读书最怕是无疑”。此外,李光地还主张读书要融会 贯通,学思并举,“读书须要融洽,不然撑肠拄肚,便为害”。 读书如果学而不思,“不过是愚庸书生”“其弊至不可言”;若 思而不学,“便有高明才智一流往而不返,就偏僻一路生出许 多见解,自许独得,开教说法,其弊无穷”。
42 决策探索 2019.7 上
CULTURE 文化 传统
子孙后代应该珍惜和学习。如果子孙乖戾悖逆,懒惰放纵,则 必然导致家族衰败不堪。李光地在《诫家后文》中说 :“吾生 七十年间,所阅乡邦旧家、朝著显籍者多矣!荣华枯陨,曾不 须臾。”他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宦海风云的人生经验告诫后人 : 荣华富贵、兴衰存亡不过是片刻之事。一个家族要想长期兴旺, 必须严格约束自己,做到“孝友勤劳”。
李光地的家规家训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强调读书“为己”, 以理学思想为其家规家训的哲学基础,富有理论性;二是对症 下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具有针对性;三是知行合一,以躬 行实践为导向,很有实效性。李光地的家训得到子孙后代的身 体力行,成为立族之本、旺族之纲。李光地故里,每逢李光地 的诞辰日和忌日,全族后裔齐声诵读《诫家后箴》,温故知新, 牢记先贤遗训,遵规守法。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博士、福建省李光地研究院特 聘研究员)
为官上,李光地一是主张济人利物,反对“自为身家谋”。 他用儒家传统的“为人之学”与“为己之学”作为其“为官”“齐 家”的哲学基础。李光地在《榕村全集》鳌峰讲义中言,“为官 而思所以济人利物,亦是为己,必自为身家之谋,方是为人。 然为官而为子弟谋田宅者,此固为人。若训饬子弟,使之循规矩, 秉礼义,能自守其家业,虽是为子弟谋,却是为己”。作为儒者 的李光地提倡“为己”之学,就做官来讲要做到“为己”,就是 要“济人利物”,而不是“为身家之谋”。就处理“为官”与家 庭关系而言,“为己”就是要在家庭中训导教育兄弟、子女,让 他们秉守礼义,遵守规矩,进而自守家业,而不是“为子弟谋 田宅者”。李光地从先儒处承继了“为己之学”的思想并加以阐 扬和践行,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及后代,在今天有很强的启示 意义。二是主张清正廉洁,反对贪欲妄为。李光地反对唯利是图, 主张清廉为官,自己率先垂范,躬行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他在新衙东巷巷口的接官亭前放置一座雕像,雕像的头部被砍 断以后再粘接上去,以此告诫族人为人为官不能有贪念,否则

论李光地八股文批评中的理学立场

论李光地八股文批评中的理学立场

2017年3月第44卷第2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May.2017Vol.44 No.2DOI:10. 16366/ki.1000-2359. 2017. 02. 020论李光地八股文批评中的理学立场陈水云,孙达时(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明末清初,正是八股文由全面衰颓到振衰起弊的一个阶段。

一方面,科举延至清初,在千余年历史传 承的同时,其制度本身的各项弊端也于此时暴露无遗。

明末士子为求中式而巧用机法,通过以记诵预先“拟题”之 文,或以“程墨”“房稿”等时文范本应试的方式,达到了投机中第的现实收益。

加之天启、崇祯以来相当一部分士子 厌弃程朱理学,疏离现实,且游学无根,使他们的八股文尤显“竞尚浮华,疏浅无味”,以致落有“庸靡臭腐”之讥。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也有一些士子有感于明末社会学术空疏、士人思想渙散的教训,他们心思纯正,勤勉向学,以程朱 理学和经世实学为道德、文章之本,其八股文从内容到格式皆恪守“成弘正统”。

李光地即是这一类士子的体现。

在理论批评上,李光地论八股首重经学和理学根底,注重对儒家义理的阐发,分别从“理”“法”“辞”“气”四个角度,将八股文批评与理学研究合二为一,提倡八股文以发明义理、阐释经义为第一要义,强调八股文有用于社会的文体 功能意义。

在创作上则以“清醇”、“本色”为标举,主张以程朱理学的思想作为八股文创作、批评的标准,显现出融 冶经史、义理鸿博的文风特征,在对清初八股文的繁荣景象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之后以学问、考据见长的 有清一代八股文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科举;理学;八股文;李光地作者简介:陈水云(1964—),湖北武穴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及文论方向研 究;孙达时(1988—)河南开封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文学及文论方向研究。

三槐堂铭文言文翻译

三槐堂铭文言文翻译

三槐堂者,宋范文正公之故庐也。

在汴梁之南,有坊名三槐。

公居其间,因号其堂为“三槐堂”。

盖欲寓其德行于草木之间,以示天下后世也。

公生于庆历四年,卒于嘉祐八年,享年七十二。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

生平刚正不阿,廉洁奉公,深得人心。

故世人尊称其为“范文正公”。

公在位时,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力主改革。

曾上疏直言,指陈时弊,深得仁宗皇帝赏识。

后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谪。

然而,公不以个人得失为念,始终坚守正道,忧国忧民。

三槐堂铭,乃公之铭文。

铭文云:“呜呼!三槐之堂,吾故庐也。

吾生也晚,不得与吾祖、吾父共居此堂。

吾虽不得与吾祖、吾父共居此堂,然吾之心,常与吾祖、吾父同。

吾祖、吾父虽已故去,然其德行,常在吾心。

吾虽不得与吾祖、吾父共居此堂,然吾之子孙,当继承吾祖、吾父之德行,使此堂永存。

”公之子孙,果能继承祖业,使三槐堂得以传承。

后世子孙,亦能秉承祖训,光大家风。

三槐堂之名,遂成为范氏家族的象征。

铭文又云:“呜呼!吾祖、吾父,德行昭著,惠及天下。

吾虽不及,然吾之子孙,当以德行为先,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竭尽全力。

使吾祖、吾父之德行,得以延续,三槐堂之名,得以传承。

”公之子孙,恪守祖训,德行高尚,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槐堂之名,亦因此声名远播,传颂后世。

总之,三槐堂铭,乃范文正公对子孙的教诲,也是对后世的期望。

铭文所蕴含的道德品质、家国情怀,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愿世人皆能以范文正公为楷模,传承美德,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养生主》原文和翻译译文

《养生主》原文和翻译译文

《养生主》原文和翻译译文1、《养生主》原文和翻译译文《养生主》原文和翻译养生主【题解】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原文】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

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解释】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

督:中,正道。

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

经:常。

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

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李光地·惜阴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李光地·惜阴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李光地·惜阴箴》原文注释与译文《李光地·惜阴箴》原文解释与译文《李光地·惜阴箴》原文解释与译文武公九十①,犹曰小子②。

伊川涪还③,聪明未止。

须知圣贤,何故如此。

后之学者,志逐气衰。

日昃之离④,云胡不摧⑤。

心无退法,乃与道归。

待文而起⑥,匪直也民⑦。

废于中途,千载同沦。

自知是励⑧,昔人所尊。

先病后瘳⑨,盖喻晚节。

人能自新,鬼神所悦。

新之又新,咎戾斯雪⑩。

荣华憔悴,谁其免兹。

消息盈虚(11),委命于时(12)。

惟是善恶,不可不思。

一夕之旅(13),便仰颜色(14)。

樊鸟羁牛(15),心焉安息。

一朝终身,君子是择。

念来无端,书之无绪。

天者难明,我也无具(16)。

分阴可爱,上哲亦惧(17)。

【解释】①武公:卫武公。

春秋时卫国国君。

康叔八世孙,名和。

即位后,修康叔之政,百姓安居乐业。

犬戎杀周幽王,公带兵佐周平犬戎,甚有功,周平王命为公。

在位五十五年卒,谥武。

《诗·大雅·抑》即其所作之诗。

旧说以之自儆。

②小子:子弟,年幼的一辈。

③伊川:北宋理学家程颐居临伊川,因称伊川先生。

涪(fu):涪州(今四川涪陵)。

程颐在绍圣年间,曾被“削籍窜涪州”(《宋史·程颐传》。

元符五年,程颐说:“自量精力未衰,尚觊有少进耳。

”(《年谱》,《二程全书·遗书》附录)时已高年。

④日昃:太阳开始偏西,即下午两点左右。

《易·离》:“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离,附丽。

日在西方附丽于天,不久将落,如人在晚年寄托于世,不久将死。

⑤云胡:为何,如何。

摧:伤痛。

⑥文:周文王。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侍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

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而犹兴。

”兴,兴起。

⑦匪:通“彼”。

《诗·鄘风·定之方中》:“匪直也人。

”高亨《诗经今注》:“匪,通彼。

此言他是正直的人。

”民:人。

⑧是:助词。

⑨瘳(chou):病愈。

⑩咎(jiu):过失。

戾:罪。

徐文贞宽厚文言文注释

徐文贞宽厚文言文注释

徐文贞宽厚文言文注释
《徐文贞宽厚》文言文原文:
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席将罢,主者检器,亡其一,亟索之。

公曰:“杯在,勿觅也。

” 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

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

注释:
•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里设里长。

相当于现在的村,这里指家乡。

•亲故:亲戚和故友。

•主者:管家。

•亟:同“急”,急忙。

•潦倒:举止散漫。

这里可理解为喝醉酒后行为不受控制、摇摇晃晃的样子。

译文:
徐文贞回到老家,宴请所有的亲戚和故友。

其中一个人偷偷地把宴席上的金杯藏在自己的帽子里,徐文贞恰巧看见了。

宴席即将结束的时候,管家检查餐具,发现丢了一具(金杯),急忙到处找。

徐文贞却说:“金杯在,不要再找了。

” 那个偷金杯的人由于喝醉酒而摇摇晃晃,(一不小心)金杯和帽子都落在地上了,徐文贞急忙转过身去,让仆人仍然将金杯给他藏在帽子中。

只这一件事,就可想见徐文贞前辈的宽厚。

《以人为镜》阅读及阅读答案

《以人为镜》阅读及阅读答案

《以人为镜》阅读及阅读答案郑文贞公①魏征寝疾,上②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

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

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③其子叔玉。

戊辰,征薨④,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⑤,陪葬昭陵。

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⑥,非亡者之志。

”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

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

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上思征不已,谓侍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释】①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妻(qì):以女嫁人。

④薨:古代指王侯或高官死。

⑤羽葆鼓吹: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

鼓吹,鼓吹乐队。

皇家赐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

⑥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礼仪。

小题1: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1分)上遣使者问讯小题2:以下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 A.悉辞不受悉如外人(《桃花源记》)B.上思征不已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C.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其一犬坐于前(《狼》)D.以布车载柩而葬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分)(1)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小题4:唐太宗的哪些行为表现出他对魏征的厚爱? 请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

(3分)小题1:(1分)上/遣使者问讯小题1:(3分) A小题1:(4分)(1)(2分)现在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意愿。

(2)(2分)把铜作为镜子,可以用来衣帽(两小题均为每个短句1分)小题1:(3分)①派人闻讯,赐以药饵;②派人留宿,动静以闻;③携太子探视,欲将公主嫁给其子;④命群臣奔丧,加以厚葬;⑤望灵痛哭,亲撰碑文。

(意近即可。

答出1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总分值)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文言文阅读答案】《李光地》阅读答案附译文

【文言文阅读答案】《李光地》阅读答案附译文

【文言文阅读答案】《李光地》阅读答案附译文阅读用以下文言文完成问题4-7。

(16分)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

幼颖异。

力学慕古,康熙九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1三、耿敬忠反对,郑进住在泉州,他被埋葬在山谷里。

金和井中派人去招募他,并拒绝了。

十四密语:“福建的领土很小。

自从两个盗贼分治以后,人民已经穷困潦倒,盗贼也很穷。

从南方来的士兵应该紧急出击。

他们不应该假装时间会导致其他变化。

现在他们忠于仙霞和山关,郑进被命令活着在漳州和潮州的交界处。

然而,汀州路与赣州接壤,盗贼无法保护成千上万的士兵。

我听说南方来的士兵在很多地方都在激烈地战斗,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如果你填平它的空虚,你就会失去这个计划。

由于缺乏防盗贼的能力,我们应该选择一万、五千或六千名精锐士兵骗进广安。

从甘约会到成琪儿。

这两个小偷听说他们急需帮助。

如果他们不在几个月内到达,我军就会在福建呆很长时间。

盗贼一方知道士兵们在外面拒绝,而里面是空的。

如果军队从汀州路穿过腹部,三条路线的盗贼将不战而败。

伏羲密诏的首领对间谍活动的真实性和虚假性进行调查,并随意取得进展。

“他放了脱蜡丸,派使节进京。

因为内阁学士傅鸿基。

他很感动,也很忠诚。

16、泉州,漳州的广帝爷拉哈达。

拉哈达舒说广帝“立志做一个国家,应该因他的坚毅而受到赞扬”。

他命令游许,并将他提升为学士学位。

十七,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

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

未几,锦遣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

光地遣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

光地从父日?①,率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

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昊兴祚军于永春。

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

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

光地上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

1九、光迪去了首都,获得了内阁学士学位。

在右图中,他说:“郑进死了,子可霜年少体弱,他的部下在争夺权力。

《李光地·诫家后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李光地·诫家后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李光地·诫家后箴》原文注释与译文《李光地·诫家后箴》原文注释与译文少小之时,谦谨是尚①。

动则畏讥,言则惧谤。

傲不可长,志不可荡。

使人视之,如璞未易②。

毛诗有言③:“维莠骄骄④。

”童子佩觽⑤,古人所嘲。

柔颜扪舌⑥,贤圣犹劳。

矧尔小子⑦,而敢矜高。

父祖艰难,供尔衣食。

便自放肆,而忘检饬⑧。

性既漓薄⑨,质又乖逆⑩。

几何不为(11),败类凶德。

湖山诸子,骄慢成风(12)。

汝等又然(13),恐替吾宗(14)。

今与汝约,改过于蒙(15)。

再罔悛心(16),吾不尔容。

【注释】①尚:崇尚。

②昜(yang):雕琢。

③毛诗:即《诗经》,以其书为毛公所传,故称毛诗。

大毛公为毛亨,汉鲁国人。

小毛公为毛苌,汉赵国人。

④维莠骄骄:语出《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莠(you):一种像谷子的草,俗称莠子或谷莠子。

骄骄,也作“乔乔”,草盛而高的样子。

谷子结穗下垂,比喻有本领的人谦虚。

莠子虽有穗,但籽粒不饱满,不沉重,因而穗上扬而不下垂,比喻人无本领却骄傲。

⑤觽(xi):古代用以解绳结的角锥。

《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

虽则佩觽,能不我知。

”这首诗是以一个成年女子的口吻写的,写她嫁给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心里很不满。

觽是成年人所佩带的东西,因为儿童已经结婚,所以也佩带上了。

⑥扪舌:握舌不使说话。

⑦矧(shen):况且。

⑧检饬(chi):约束修养。

⑨漓(li)薄:浅薄。

⑩乖逆:乖张,不和顺。

(11)几何;若干,多少。

(12)湖山诸子:所指情况不详。

(13)然:如此。

(14)替:衰败。

(15)蒙:幼稚。

(16)罔:无。

悛(quan)心:悔改之心。

【译文】少小的时候,要崇尚谦虚谨慎。

行动要怕人讥笑,说话要怕人诽谤。

骄傲不可增长,心志不可放荡。

使别人看来,像璞还没有雕琢成玉。

《诗经》中有句话:“莠子很骄傲。

”童子佩带解绳用的角锥,就被古人所嘲笑。

颜色温和,说话谨慎,圣贤们还努力这样做。

李光地字晋卿文言文

李光地字晋卿文言文

李光地字晋卿文言文1. 麻烦大家帮我翻译这篇古文,万分感谢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

年幼时聪明奇特。

他努力学习,仰慕古人,康熙九年成为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担任编修。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叛,郑锦占据泉州,李光地侍奉双亲藏在山谷中,郑锦与耿精忠一起派人招抚他,他极力抗拒。

康熙十四年,他秘密上疏道:“闽地地界狭小,自从二贼割据后,他们就用残酷的手段盘剥百姓,百姓的人力和物力已经用尽,反贼的势头也已经陷入困境。

南来的大军应该急攻,不能给敌人时间,否则恐怕会出现其他变故。

现在耿精忠正在全力对付仙霞、杉关,郑锦也在漳、潮的交界作战,汀州只有小路与赣州接壤,反贼所安排守卫的人不过几百上千疲惫的士兵。

我私下听说大军南来时,都在敌人多的地方激战,却不知道出动骑兵进攻敌人的空虚之处,这是计策的失误。

应该趁着反贼防备疏忽,选精兵一万人或五六千人,假装要进入广州,实际上从赣州到达汀州,行程只有七八天而已。

两个反贼听到情况紧急会赶来救助,没有一个多月不会赶到,而我们的军队进入闽地很久了。

反贼正在用尽兵力对外抵抗,内地空虚,大军如果从汀州小路横贯敌人腹地,那么三路的反贼不战自溃。

伏惟请求秘密命令领兵官侦查虚实,看情况进军攻取。

”把密信放在蜡丸中,派人从小路赶到京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上了密信。

皇帝得到密信后很感动,称赞他的忠诚。

康熙十六年,收复泉州,李光地在漳州拜谒了拉哈达。

拉哈达上疏称赞李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于褒扬”,皇帝命令从优奖励他,提升他为侍读学士。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到了京城,担任内阁学士。

入朝奏对,说:“郑锦已死,他的儿子郑克爽年幼而弱小,部下争夺权利,应该马上攻取他们的地盘。

”而且举荐说内大臣施琅熟悉海上形势,懂得用兵,可以委以重任。

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平定了台湾。

康熙十七年,同安的反贼蔡寅纠结众人一万多,用白布作为记号,劫掠安溪。

李光地招募乡勇一百多人坚守,断绝了反贼的运粮道路,反贼散去。

不久,郑锦派遣自己的部将刘国轩攻陷了海澄、漳平等县,截断了万安、江东两座桥,南北的援助不通。

明清家训文化的一朵奇葩--简析李光地的《本族公约》和《诫家后文》

明清家训文化的一朵奇葩--简析李光地的《本族公约》和《诫家后文》

明清家训文化的一朵奇葩--简析李光地的《本族公约》和《诫
家后文》
叶茂樟
【期刊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家训是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家规法典。

清人李光地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为族人制定了《本族公约》和《诫家后文》。

前者在于约束族人“期改陋习,以奉善政”;后者则从克勤克俭、知书明理与和顺谦卑等方面谆谆教诲。

李光地家训不仅对其族人是一种约束,而且有助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对于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促进家族和睦兴旺及端正社会不良风气等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失为明清家训文化的一朵奇葩。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叶茂樟
【作者单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0
【相关文献】
1.简析李光地的诗学思想 [J], 叶茂樟
2.让家训文化“活”在当下--析李光地“箴”三篇 [J], 叶茂樟
3.《劝导》--简·奥斯汀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J], 蔡威
4.文言对话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中学文言中相近语义重复对话语例论析 [J], 于衍存;于春海
5.我国比喻研究的又一朵奇葩——评李济中《比喻论析》 [J], 宗廷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光地文言文

李光地文言文

李光地文言文李光地文言文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

幼颖异,力学慕古。

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二年,乞省亲归。

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

十四年,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上得疏动容,嘉其忠,擢侍读学士。

以父丧归。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

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

十九年,授内阁学士。

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

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

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初,畿辅屡遭水患,上以漳河与滹沱合流易泛滥,命光地导漳自故道引入运河,杀滹沱之势。

寻奏霸州等七县因浚新河,占民田一百三十九顷,请豁免赋额,从之。

由是下流益畅,无水患。

上褒其治绩,擢吏部尚书。

四十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

时上潜心理学,旁阐六艺,御纂朱子全书及周易折中、性理精义诸书,皆命光地校理,日召入便殿揅求探讨。

四十七年,皇太子允礽以疾废,命诸大臣保奏诸皇子孰可当储位者。

尚书王鸿绪等举皇子允禩,上切责之。

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因以撼光地。

桐城贡士方苞坐戴名世狱论死,上偶言及侍郎汪霦卒后,谁能古文者,光地曰:惟戴名世案内方苞能。

苞得释,召入南书房。

其扶植善类如此。

五十七年,卒,年七十七。

遣恒亲王允祺奠醊,赐金千两,谥文贞;使工部尚书徐元梦护其丧归。

复谕阁臣: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

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清史稿·列传达室第四十九》,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遣使间道赴京师间道:从小路B.上用其言,卒平台湾卒:副词,终于C.皆命光地校理校:考察D.桐城贡士方苞坐戴名世狱论死坐:因犯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B.C. D.3.下列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B.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C.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D.询光地何无一言/光地奏/前者皇上问臣以废太子病/臣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告诸人也/光地被上遇/同列多忌之者/凡所称荐/多见排挤4.翻译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

李光地主要文献史料综述

李光地主要文献史料综述

李光地主要文献史料综述陈彬强【摘要】李光地是清初重臣,但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颇受争议.文献史料是解读李光地最真实的原始依据,有关李光地的文献史料大致可以分为档案类、史志类、文集类、《榕村全书》等四大类,每类文献亦各有其特点,系统梳理李光地文献史料对于客观评价李光地其人、厘清史实纠葛大有裨益.【期刊名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李光地;清代;文献史料【作者】陈彬强【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7.33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人。

李光地为人清廉忠正,身任要职,为官期间政绩显著,深得康熙器重,对康熙晚年决策影响很大,是清初的重要政治人物。

康熙五十五年(1718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

皇帝派遣恒亲王允祺前往吊唁,赏赐千两金,谥号“文贞”。

雍正初年,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雍正在其祭文里赞扬他是“一代之完人”,给予极高评价。

清代以来,有关李光地的文献史料不少,大致可以分为档案类、史志类、文集类、《榕村全书》等四大类,每类文献亦各有其特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李光地的历史面貌。

一、档案类文献李光地的官宦生涯主要在康熙一朝,相关的档案史料主要存在于《清圣祖实录》《康熙起居注》《圣祖仁皇帝圣训》《东华录》等。

这些文献虽以记录康熙的言行事迹为主,但李光地为朝中重臣,涉及到的自然不少。

由于各类档案的目的和功能不同,其记载侧重点又有所差异。

《康熙起居注》是康熙起居行动的记录,由起居注官随时跟从皇帝左右,记注皇帝一天的言行,记录内容以当天的政治活动为主,不能随意涂抹更改,一经定笔即成历史,连皇帝本人都不许翻看。

总体而言,起居注的内容较为琐碎繁杂,但贵在详实可靠,其信息之丰富,史料价值之高,非其它文献史料可比。

它是第一手资料,是《清实录》所载史料的主要来源和依据,其中收录有大量李光地的言行事迹,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

玉壶野史(宋)僧文莹玉壶野史-卷第七

玉壶野史(宋)僧文莹玉壶野史-卷第七
尝知金陵一日案行府寺睹一隙舍扃鐍甚严公怪之因发钥得宝货数十巨积乃故国宫闱所遗之物不隶于籍数不可计
玉壶野史(宋)僧文莹玉壶野史-卷第七
夏侯嘉正,荆南人。刘童子者,幼瞽,善声骨及命术,谓曰:“将来须及第,亦有清职,惟恃声贵,自余俱弱。己俸外,别有百金横入,不病则死。”后至正言、直馆,充益王生辰使,得金币,方辇归私第,欲留之为润屋,忽一缗自地起立,久而后仆。遂感疾,月余而卒。太宗上元御楼观灯,嘉正进十韵,末句云:“两制诚堪美,青云侍玉舆。”不怿,赐和以规之,有“薄平生足矣。”二愿俱不遂而卒。
端拱中,或言威虏军粮运不续,虏乘其虚,将欲窥取。朝廷亟遣大将李继隆发镇,定卒万余,护送刍粮数千辎车,将实其廪。虏谍报之,率精锐万余骑邀于中道。时尹继伦为沿边都巡检,领所部数千巡徼边野,忽当虏锋,虏蔑视而不顾,径欲前掠。伦谓麾下曰:“虏气锐于进,吾当卷甲衔枚,掩其后以击之。蛇贪前行,必忘其尾,岂虞我之至耶?”遂饱秣饫膳,伺其夕,怀短兵暗逐其后。至唐河,天未明,虏骑去我军将近,遂释鞅会食。食罢,将战,伦举兵一鏖,如拉枯折朽。胡雏越旦举匕方食,短兵击折一臂,乘马先遁,一皮室击死之。皮室者,虏相也。分飞溃乱,自蹂践,北窥之患遂已。继伦面色黧,胡人相戒曰:“‘黑大王’不可当。”后淳化中,著作孙崇谏陷北归,太宗召见,面诘虏庭事,崇谏备奏唐河之役,上始尽知,叹曰:“奏边者忌其功,不状其实以昧朕,非卿安知?”遽加防御使。
永平中,延平津一神剑夜悬于空,光掩星斗。其剑止长三尺许,每天地澄霁,随斗而转,启明东起则没。时或浮于津面,渔者见之,近则渐沉。遂置剑州于延平津,割剑州之剑浦、汀州之沙县隶焉。
文莹至长沙,首访故国马氏天策府,诸学士所著文章擅其名者,惟徐东野、李宏皋尔。遂得东野诗,浮脆轻艳,皆铅华妩媚,侑一时尊俎尔。其句不过“牡丹宿醉,兰蕙春悲,霞宫日城,剪红铺翠”而已,独《贻汪居士》一篇,庶乎可采,曰:“门在松阴里,山僧几度过。药灵圆不大,棋妙子无多。薄雾笼寒径,残风恋绿萝。金乌兼玉兔,年岁奈君何?”又得宏皋杂文十卷,皆胼枝章句,虽龌龊者亦能道。信乎,文之难也。

《己亥杂诗》第三十一首

《己亥杂诗》第三十一首

《己亥杂诗》第三十一首《己亥杂诗》第三十一首本朝闽学自有派,文字醰醰多古情。

新识晋江陈户部,谈经颇似李文贞。

自注:别陈颂南户部庆镛。

【笺说】据自注,此诗是别陈颂南的诗。

陈庆镛(1795-1858),字乾翔,别字颂南。

福建晋江人。

道光二年举人,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注释签分户部,官至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

生平耽于训诂考据之学。

龚自珍此年与之分别,陈庆镛还在户部任职,故称其为陈颂南户部。

龚陈二人的交往,在樊克政《龚自珍年谱考略》中,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道光十八年八月在京,龚自珍与陈庆镛等饯别阮元,送其致仕归里;一次就是道光十九年二月,龚陈主人饯别汪喜孙赴东河河工。

接着四月,龚自珍就吟诗别陈庆镛了。

可见二人确是“新识”。

本朝闽学自有派,首句说,本朝开国以来,闽学自成一派。

“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因在福建讲学,弟子多为福建人,形成的学派世称“闽学”。

闽学在清代,刘逸生注此诗,引了徐珂《清稗类钞·理学类》的一段来说明:“闽中学派,李氏最盛,文贞公(按李光地)之弟光坡,字相卿,著《性论》三篇,又著《三礼述注》六十九卷。

从弟光墺,字广卿;光型,字仪卿,同撰《二李经说》……蔡文勤公闻道于文贞,而传道于雷鋐。

他如连城李梦箕‘精进学业,崇尚朱子,能世其业。

而邑人张鹏翼、童能灵,皆以学行称。

”由此可见清代闽学的大略。

文字醰醰多古情。

此句说,闽学中人,文字功夫深厚,多有古人的情致。

“醰醰”,《文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刘良注:“醰醰,醇浓也。

”新识晋江陈户部,前两句是对闽学的评价,后二句则是对陈庆镛的认识:我新认识的户部的陈颂南——此句语意未完,但可见龚自珍认识不久,极可能也就半年多。

谈经颇似李文贞。

末句接着第三句,说陈颂南谈起经学来,与李文贞很相似。

“李文贞”,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

李光地是清代康熙朝大臣,他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享年七十七岁,卒后谥“文贞”。

魏征人物评价800字

魏征人物评价800字

历史人物对魏征的评价王珪: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

李世民:①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

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

②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③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

④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长孙皇后:①尝闻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

②愿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

喜闻公言,故令将物相赏。

公有事即道,勿为形迹也。

常衮: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龄、杜如晦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

权德舆:我太宗文皇帝之有天下也,魏徵、王珪等危言正词,上裨大化,无疆之祚,实兆于斯。

独孤及:魏徵以王道佐时近“文”,爱君忘身近“贞”,二者并优,废一莫可,故曰文贞。

刘素:魏徵有大志,大耻小节,博通群书,颇明王霸之术。

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勣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刘昫等《旧唐书》:①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

②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虽汉之刘向、魏之徐邈、晋之山涛、宋之谢朏,才则才矣,比文贞之雅道,不有遗行乎?前代诤臣,一人而已。

③赞曰:智者不谏,谏或不智。

智者尽言,国家之利。

郑公达节,才周经济。

李世民用之,子孙长世。

宋祁等《新唐书》:君臣之际,顾不难哉!以徵之忠,而李世民之睿,身殁未几,猜谮遽行。

始,徵之谏,累数十余万言,至君子小人,未尝不反复为帝言之,以佞邪之乱忠也。

久犹不免。

故曰:“皓皓者易污,峣峣者难全”,自古所叹云。

唐柳芳称“徵死,知不知莫不恨惜,以为三代遗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贞公(李光地)诫家後文
昔吾祖念次府君。

起家艰难,十三岁能脱父冤狱。

遂辍学营生以养亲。

溪谷林麓之间。

颠沛万状。

至状岁渐赢。

然自五十以前。

率百里徒步不肩舆。

尝曰:非力弗能胜。

念亲苦也,伤以贫失学,课子孙为学敦甚。

期望之殷,每形忧叹。

尊师笃旧。

乐善分灾,此吾祖所以崛起,中微翼我后裔者也。

乙未,丙申间,家遭大难,陷贼十余口。

渔仲府君因心侧友,义不反兵,毁室復完,遂歼巨憝。

鼎革之余,继以寇乱,祖里榛荒,坟庙毁翳,唯念府君,承先志而修之。

辍其饔飨,宗族是事,焕新旧址,披识荒丘,虽袒免以降,也不使有侥焉,忽诸之恨。

憔悴形神,焕属復收。

西岗府君,继惟念府君之后,整饬宗规,修明世牒,春秋朔望,疾病必亲,甲寅,乙卯之年,闽乱大作,余既踪迹孤危;亦系家门祸福。

耳属于垣,莫可计议。

白轩叔父,避世佯狂,阴相谋划,蜡丸赣岭,拜表西江,款诚以达,臣节无隳。

天吏南征,余孽尚炽,执锐披坚,掖余以济家世旧事,此其大略也。

夫世无百年全盛之家,人无数十年平夷之运。

兴衰激极,存乎其人。

昔者家道中微,而祖振之,中经大难,而伯父平之。

宗法凌替,而父与季父修之。

天狼妖氛,薄蚀太阳,而六叔父与余艰贞以幸度之。

此皆兴衰存亡之机,间不容发,原其所以克济,岂曰有他谬巧。

亦云孝友未漓,本实存故枝叶未有艾也。

三十年来,颇安且宁,食禄通籍,遂称官家,尔等生晚,皆在此三十年前后耳。

身不预忧艰之事,耳目不接官吏诃诟之声,贵强杰大倨侮侵凌之状,渐习骄惰其势则然。

夫先世既以孝友勤劳而兴。

则将来也必以乖睽放纵而败,吾生七十年间,所阅乡邦
旧家,朝著显籍者多矣,荣华枯陨,曾不须臾,天幸其可僥乎?祖泽其可恃乎,譬诸花木,不冲寒犯则其根可护。

譬诸炉焰,不当风扬之则火可缩,收敛约束,素和顺谦卑,○之所以护其根而缩其焰也。

况乎维桑与梓,古人必恭,巷路乡邻,孰非亲串?侮老犯上,谓之鸱鴞,贪利夺食,谓之虎狼。

吾等老成尚在,决不尔容,即祖宗神灵在家,亦必不尔宥。

况乎不类子弟,每借吾形似以犯法理。

尔不为吾顾名节,吾岂为尔爱身命。

国宪有严,亦决不尔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