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合集下载

琵琶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雯骈体文

琵琶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雯骈体文
• 当时,窦宪兄弟,窦笃为卫尉,窦景、窦瑰都任侍中、奉车、驸马都尉。于是,兄弟四人大修 宅第,争竞豪奢,穷极工巧。 永元二年(90年)六月,朝廷下诏封窦氏四兄弟侯爵。只有窦 宪拒不受封。七月,将兵出镇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邓叠任其副将。
• 北单于因为汉王朝遣还他的弟弟,又派车谐储王等人居延塞见窦宪,请求向汉称臣,并想入京 朝见。窦宪上表请示后,派班固、梁讽前往迎接。这时,南单于上书汉廷,建议乘机消灭北单 于,然后,南北匈奴合并归汉。汉廷同意,于是,南单于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受重伤逃走。班 固等人走到私渠海,转头返回。窦宪认为北单于势力微弱,想乘机将其彻底消灭,于是在永元 三年(91年),派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单于,斩首 五千余级,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其国遂亡。
国学 骈体文
琵琶赋
第十,亦称为“燕然勒石”,成语,典故名,典出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大将窦宪追 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 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
•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之杭爱山;勒,雕刻;勒功, 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雯(1607—1647年),字舒章,江南青浦(今上海)人。 少与陈子龙、宋征舆齐名,合称“云间三子”。明崇祯十 五年(1642年)举人。清军入关时,李雯正在京城,因而 被清朝政府羁留,并被推荐授官为内阁中书舍人,充顺天 乡试同考官。顺治三年(1646年)南归葬父,第二年在返 京途中染病,后不治而亡。著有《蓼斋集》四十七卷、 《蓼斋后集》五卷。
是以长笛寡吟,号钟不发,一唱三叹,孤絃独绝,水乱 春雏,山鸣秋狖。环珮玲珑,绮罗綷縩。

忆阆山赋第十五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忆阆山赋第十五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月色滿於平楚兮,孤清浸乎寒塘。翳兩紀之舊蹤兮,獨 往來於寢寤。非兹遊之有啓於余衷兮,余何為乎永慕。
……………………………………………………… ………………………………………………………
五阆山有个美丽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海啸卷起狂涛,扑向陆地,百姓 或为鱼鳖。这时有兄弟五人,经观世音菩萨指点,挺身而出,携手并肩,化作一道屏障,高达千 丈,危耸入云,挡住滔天巨浪,救下了万千百姓。英雄已羽化登仙而去,历史遗迹犹在,这座山 由此声名远播,就叫五郎山。登至山顶,脚下就是五郎羽化登仙之处,放眼四望,远近层峦叠嶂, 峰谷回旋,犹如苍海狂涛。遥想五郎仙踪已不可追觅,何人能来此再挽狂澜?
作品赏析
• 乾隆《安溪县志》称:“上有两尖,其中尖高处,清明可眺海,并可望郡城东西二塔。俯瞰诸 峰,皆在其下。有石平广,裂痕如砌成者。有巨人石,旧号仙铺庭。庭后山阿有龙潭,中产四 足鱼,能知风雨,旱时祈雨辄应。障水口者,有五山;其山麓,泉自石罅涌出,凿池潴之。昔 日名僧来此尝之,味香而甘,曰:‘此为蟹眼泉。’相国李光地有《阆山赋》。”有石灰石、 煤、铁、石墨诸矿。五代时,五郎陈光绪隐居于此,故古称陈五郎山,后雅称五阆山。古人皆 云:“有五阆山的高,没五阆山的美;有五阆山的美,没五阆山上的三窟水。”即:灯火盏窟。 龙泉潭(潭里有四脚鱼)。“蟹眼泉”。登至五阆山顶峰前的明堂上,更让人心旷神怡,可谓: 众山朝拜、万水归堂、山环水抱、龙盘虎踞,有香炉山、五牲山、信众山……不计其数、危峰 兀立、巍峨峻拔、雄伟壮观、一望无垠、登至峰顶让人有心旷神怡、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不 愧是朝靓圣地,必致天下诚信、福德之人士来观光、朝靓、古诗有云“五阆峰影与云连,欲乘 天梯直上天,幻迹三山谁惯见,登临飘渺盼神仙,偶然谢尘世,来访洞中仙”。
• 陈光绪是一个心系祖国统一大业的先贤。人以山号,山以人名。光绪入闽,早于安溪建县之时。“阆山雪意”,为湖头 八景之首。陈光绪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事迹,对李光地思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青少年时代的李光地,就喜欢登上 陈五郎山,远眺泉州,远望大海。经过几十年官海沉浮,到了晚年,他从京城回到故乡,再也爬不上五郎山了,就挥 笔写下《忆阆山赋》,他在壮年时代,为了举荐施琅收复台湾,在京城写信给泰山和尚,就写下“梦绕仙铺涧底菖”的 诗句,充分抒发了他爱国爱乡,热爱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诚挚感情。

后园赋第十段赏析【清代】董鄂铁保骈体文

后园赋第十段赏析【清代】董鄂铁保骈体文

作品赏析
• 在中国文人的观念中,居舍必植竹。王子猷曾借住于他人空宅,第一件事就是在庭院种竹。有 人对他说:「你只是暂时居住,何必这样劳神。」王子猷指着竹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 苏轼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宋人刘克庄借居友人舍, 诸事未理便着手栽竹。其《移竹》一诗咏曰:「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阴」,叶梦得 《避暑录话》说:「山林园圃,但多种竹,不问其它景物,望之使人意潇然」。
THANK YOU!
• 嘉庆十年(1805年),升任两江总督,赏一品顶戴,成为管辖江苏、安徽和江 西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嘉庆十四年(1809年),发生山阳县令王伸汉冒赈, 鸩杀委员李毓昌事件,铁保遭到免职,流放新疆。道光初年,告病退休。道光 四年(1824年),去世。
• 铁保以文章和书法驰名朝野。曾任《八旗通志》总裁,并将旗人诗文编为《白 山诗介》134卷,个人作品则编为《惟清斋全集》。铁保是满人中最著名的书 法家,与成亲王永瑆、刘墉、翁方纲,称为“清朝四大书家”。书法早年曾学 “馆阁体”,后学颜真卿,纠正“馆阁体”带来的板滞之病。他谪居吉林时仍 勤于临摹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斋帖》。
• 郑板桥喜竹,其居舍南面种竹。他写道:「茅屋一间,新篁数干,雪白纸窗,微侵绿色。朋友 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荫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 《红楼梦》中林妹妹的住所——潇湘馆,也是「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文人爱竹, 是因为竹经冬不凋,虚心,有节,坚韧,而这些自然属性在文人心目中象征着刚直、谦逊、坚 贞、不亢不卑、潇洒处世、不同流俗,对竹的喜爱,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情操及人格追求。
国学 骈体文
后园赋
第十段
清代 董鄂铁保

乾清宫赋第十段赏析【清代】俞樾骈体文

乾清宫赋第十段赏析【清代】俞樾骈体文

THANK YOU!
既矩叠而规重,亦門千而戶萬。由是而進,則有乾清門 焉。壯皇極之居五,峙魏阙而成雙。
………………………………………………………
………………………………………………………
乾清宫始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永乐二十年闰十二月、正德九年正月、万历二十四年二月三次毁 于火,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重建,三十二年三月成,直至明终。清易明后,顺治元年 (1644年)正月重建,顺治二年五月成,规制较明代略小,暂为后妃居所。顺治十二年(1655年) 正月按明代规制重建,十三年(1656年)七月成,开始作为清代皇帝寝宫使用,但工程质量低下, 十七年(1660年)三月后放弃使用。其后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建,其中康熙十九年(1680年) 的重修,去掉左右斜廊,将围廊改为穿堂,面宽由七间变为九间;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遭受 火灾,三年(1798年)春,依旧制重建,同年十月完工。
国学 骈体文
乾清宫赋Hale Waihona Puke 第十段清代 俞 樾
作品赏析
•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位于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 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面积1400㎡。
•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自台 面至正脊高20余米。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 “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
• 俞樾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 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 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 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所著凡五百余卷,称《春在堂全 书》。除《群经平议》五十卷、《诸子平议》五十卷、《茶香室经说》十六卷、 《古书疑义举例》七卷外,其《第一楼丛书》三十卷、《曲园俞楼杂纂》共百 卷。《清史稿》有传。

眼镜赋第一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眼镜赋第一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 1268年,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在欧洲,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 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镜的画像《Hugh of Provence》是 Tommaso da Modena于1352年绘制的。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是13世纪末来到中国的。后来他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戴着眼镜。
国学 骈体文眼Biblioteka 赋第一段清代 李光地
作品赏析
• 眼镜是用镜片和架子组合起来戴在眼睛前方,用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的用品。 眼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或斜视、弱视等。
• 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及散光眼镜、平光眼镜、电脑护目镜、 护目镜、泳镜、夜视镜、电竞游戏护目镜、电竞护目镜、风镜、墨镜、玩具眼镜、太阳眼镜15 种。
及余嵗之方壯兮,辨白駒之散花。試玻瓈以著目兮,如 山行之霿遮。越雒數之一週兮,當堯夫之始娶。
………………………………………………………
………………………………………………………
世界上出土最古老的眼镜是来自我国东汉末年,从外观上看,镜片多由天然水晶、透明玛瑙打磨 制成,其后经历了原始传说、单片单柄、双片无腿、双片单腿、双片屈腿5个阶段发展。到了南宋 和元代的时候,眼镜的镜框做工变得尤其精美,材料有铜框、牛角、象牙、甚至玳瑁框的。连眼 镜盒都是蛇皮制作的。眼镜的雏形始于东汉水晶凸面镜,江苏扬州憎泉山的刘荆墓里,出土了一 只小巧玲珑的水晶放大镜。它是水晶凸面镜,圆形,并镶嵌在一个指环形的金圈里,它能使物体 放大五倍。 刘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由此可见早在东汉初年,中国的造镜技术和工艺就已 经十分高超了。这为眼镜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宋时期,管监狱的小吏史沆,首先发明了 成形眼镜。外形是一个椭圆形的透镜,材料是岩石晶体、玫瑰色石英、黄色的玉石和紫晶之类。

篱豆花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慈铭骈体文

篱豆花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慈铭骈体文
种疏红之一捻,数新夹之纷拏。殷勤盆护,宛转簾遮。 折枝簪髻,亸艶盤鸦。
……………………………………………………… ………………………………………………………
清诗人黄树谷《咏扁豆羹》:“负郭无农课,他乡学圃能。短墙堪种豆,枯树惜沿藤。带雨繁花 重,垂条翠荚增。烹调滋味美,惭似在家僧。谷雨方携子,梅天已发秧。枝枝盘作盖,叶叶暗遮 旁。伏日炎风减,秋晨露气凉。连朝憧仆善,采摘报盈筐。”扁豆一生正如诗人所说,却也优雅 和潇洒,是一种未经雕琢的新鲜。 “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郑板桥有一副对联把农 家风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扁豆花开,红白紫灿烂一片,但人们绝不会感到艳丽,即便是那红色, 也仿佛是沉浸在悠远岁月里的那种沉淀的美丽,不时地透露出些许的惆怅。
• 李慈铭乃清代旧文学的殿军,除经、史著述之外,刻有《越缦堂文 集》12卷、《湖塘林馆骈体文》 2卷、《白华绛跗阁诗初集》10卷 及《霞川花隐词》、《杏花香雪斋诗二集》、《桃花圣解庵乐府》。
THANK YOU!
• 篱笆墙上缀满了扁豆的秧藤,冬初之时,那些摇坠的藤秧似乎成了 避风的港湾,聚满了干枯的黄叶。常有成群的鸡在扁豆藤下,挠着 落叶寻食,或侧卧着身子,很风雅地负喧,得意地挓起羽毛,享受 着和煦冬阳的恩泽。
Hale Waihona Puke 图片欣赏作者简介• 李慈铭(1830~1894年)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 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 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 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 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 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国学 骈体文
篱豆花赋
第十段
清代 黄宗羲

蕉阴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慈铭骈体文

蕉阴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慈铭骈体文

作品赏析
• 芭蕉是一种很有文艺气质的植物,历代文人画师,或托物起兴,或泼墨写意, 期以舒解离愁、寻觅慰籍。李易安的《添字丑奴儿》有词云:“窗前谁种芭蕉 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而朱耷的《芭蕉竹石 图》,则取法自然,笔墨简炼,清新悦志。
• 唐代徐夤《蕉叶》“绿绮新裁织女机,摆风摇日影离披”,把它比作“绿绮”; 宋代张镃《菩萨蛮·芭蕉》“潇洒绿衣长”,把它比作“绿衣”;宋代王洋《和 陈长卿赋芭蕉二首》“长恐天寒凭日暮,不将翠袖染缁尘”,将它比作“翠 袖”。芭蕉叶面硕大,风中芭蕉犹如飘扬的翠旗,“雨障单盖侧,风偃半旗 开”。(宋·宋祁《芭蕉》)“只应青帝行春罢,闲依东墙卓翠旗。”(唐·徐 夤宅金渊阁分题得渊字》),“凤翅摇寒碧,虚庭暑不侵” (宋·姚孝锡《芭蕉》)。最有情趣的是展而未展的蕉叶。唐代钱珝《未展芭 蕉》日:“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 拆看。”未展蕉叶好像“一缄书札”,更像少女犹卷芳心。
国学 骈体文
蕉阴赋
第十段
清代 黄宗羲
作品赏析
• 芭蕉的叶子硕大,芭蕉又常常在夏天最为繁盛,雨打芭蕉就成为一种景致,一种美妙的组合。所以,芭蕉就成为了雨 特别是夏雨的信使。
• “早蛩啼复歇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 • 这首试写于作者谪居江州之时,后两句写的是隔着窗户听到芭蕉发出的声音知道夜里下起了雨,隐约透露出作者的孤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慈铭(1830~1894年)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 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 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 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 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 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木瘿瓢赋第三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木瘿瓢赋第三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THANK YOU!
•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 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 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 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国学 骈体文
木瘿瓢赋
第三段

清代 李光地
作品赏析
• 瘿木亦称影木,影木不是某一特定树种,而是泛指树木生病后所生的瘿瘤,为木质增生的结果。其木多 节,缩蹙成山水人物鸟兽的纹案,有的木纹结成小葡萄纹及茎叶之状,名曰“满架葡萄”,极富观赏性, 是最好的装饰材料,瘿木品种众多,有华木瘿、楠木瘿、榆木瘿、樟木瘿、花梨瘿等,其中又以花梨瘿 最为名贵。
• 《古玩指南》中提到:“桦木产辽东,木质不贵,其皮可用包弓。 惟桦多生瘿结,俗谓之桦木包。取之锯为横面,花纹奇丽,多用之 制为桌面、柜面等,是为桦木影。”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 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 理学名臣。
• 瘿,“树瘤也、树根”。瘿木,也写作影木,产于辽东、山西、四川等地,它并非专指哪一个树种,它 是树根部的结瘤或树干上的疤结。将瘿木剖开后,会因树种质地的不同而呈现独特的花纹样式,如葡萄 纹、山水纹、芝麻纹、虎皮纹、兔面纹等。由于此处木材纹理特殊,效果奇异,历来受到人们所喜爱, 成为家具制作装饰中首选的材料。
作品赏析
• 《博物要览》卷十云:“影木产西川溪涧,树身及枝叶如楠。年历 久远者,可合抱,木理多节,缩蹙成山水人物乌兽之纹。”书中还 提到《博物要览》一书的作者谷应泰曾于重庆余子安家中见一桌面, 长一丈一尺,阔二尺七寸,厚二寸许。满面胡花,花中结小细葡萄 纹及茎叶之状,名“满架葡萄”。

绣屏赋第十段赏析【清代】高景芳骈体文

绣屏赋第十段赏析【清代】高景芳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绣屏赋
闺房里面的屏风。 • 高景芳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父高琦官居浙闽总 督,
雅好诗书,母亦能诗文,兄弟皆擅诗,弟钦、钰通过科 举 入仕。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女时便表现出不凡的才 情。红雪轩稿记载,高景芳其父为建昌太守,从“其子高天爵 袭爵、荫官至建昌知府”...闺中所作《绣屏赋》已是很成 熟的作品,后来赋一直是她热心写作的文体。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红楼梦》中黛玉和宝玉在罗汉床上一同坐着闲聊,已属非常亲密 的举动。盥洗盆架和屏风屏风现在不需要了,但在古代女子闺房中 属于常设布置,而盥洗盆今天和卫生间合在了一起,在古代女子是 在自己的屋子里洗漱的。花瓶&花架&字画花瓶、花架、墙上字画等, 这个现在一般都和书房合在了一起。记得十几二十年前,很多女孩 子(包括男孩子)的房间墙上都会贴满大大小小的明星、字画的画 像,别有一番风味,然而随着今天墙画壁纸的流行,这些已经慢慢 淡出了历史的舞台,闺房中已不多见。而学习针织女工、弹琴就不 细说了,总体来说,古代女子的闺房几乎可以承载女子“待字闺中” 的一切生活,虽然听起来很美妙、很温馨,但实际上这何尝不是另 一种束缚呢?试想一个人的十几年,尤其是最美好的豆蔻年华,都 在一个小屋子中垂垂等待,宛如焚琴煮鹤。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高景芳(1681―?),字远芬,汉军正红旗人,归张宗仁。《红雪 轩稿》张宗仁序曰:“余年十九,即受知于今大司空武原陈夫 子……越二年,就婚渤海……戊戌(1718年)秋,病初起,沦茗相 对,忽以汇成之稿六卷示余。且谓余曰:‘二十年绣余病后之绪言, 具在于是。’”由此上推,则其应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成婚。 景芳《七思》提到“承欢十八年”、“笄年归侯门”,可以推断她 应是18岁出阁,生年为康熙二十年(1681年)。其诗文集刊刻于康 熙五十八年(1719年),弟钦于同年所作序跋中均未提到其姊亡故, 可知景芳的卒年应在此后。

鹿头夕照赋第十段赏析【清代】詹应甲骈体文

鹿头夕照赋第十段赏析【清代】詹应甲骈体文
据《同治版 大冶县志》中的“山川志”记载,“鹿耳山,山脊与
州分水,下有大泉潭、小泉潭,取潭中水求雨,往往应验。每当太
阳西下时,斜阳照射山岭,山麓有蒺藜丛聚成形,远望活像一头梅 花鹿。与周围冯姓村落的袅袅炊烟交映成辉,风景如画。”
精美图片
作者简介
• 詹应甲 (约公元一七九五年前后在世)字湘亭,江苏长洲人。生卒 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末前后在世。举人。应试白门时,暱女伶 梁磬儿。磬儿本吴人,谋归吴事应甲,志未谐而卒,应甲哀之,以 三百金市其柩归,葬于虎邱再来亭之西隅。王夫人曹墨琴志其墓, 沈起凤为谱千金笑传奇,付之乐部。应甲亦工散曲,有《中秋闱中 望月双调新水令》一套,描绘廑致,感喟无穷,不独为数百年科场 琐况,留一鸿爪,亦代向日千万读书人一吐塊垒。嘉庆间,订明朱 应辰《淮海新声》,刊以行世。骈体文鹿头夕来自赋 第十段清代 詹应甲
作品赏析
• 呦鹿春山何处寻,萋萋芳草衬疏林。咸池反照浮光跃,昧谷横霞暮影沉——这是明朝嘉靖年间, 大冶知县赵鼐为大冶“三台八景”中的“鹿头夕照”作的诗句。
• 据《同治版 大冶县志》中的“山川志”记载,“鹿耳山,山脊与州分水,下有大泉潭、小泉 潭,取潭中水求雨,往往应验。每当太阳西下时,斜阳照射山岭,山麓有蒺藜丛聚成形,远望 活像一头梅花鹿。与周围冯姓村落的袅袅炊烟交映成辉,风景如画。
• 乾隆(1711—1799年)南巡时召试献赋,虹关村人詹应甲钦取二 等,后来成为了清朝名臣。詹应甲才华出众,为官清正,后来林则 徐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
THANK YOU!
• 据康熙版《大冶县志》刊载的八景图里记载,“鹿头夕照”没有画 上夕阳,但观山影之色,山石之笔,似乎能领略出一点“夕照山崖, 树静山空”的意境。
“鹿头夕照”景在距大冶市区南3.5公里的鹿耳山,与龙角山相望, 南交胡云山,西接宋家山,北连道人山,主峰海拔570米。昔人赋 云:“有山壁立,特地衙参,餐彼秀色,谈此夕岚……闪鸦背之斜 照,依龙角而遥攀。”

古镜赋第二段赏析【清代】吴锡麒骈体文

古镜赋第二段赏析【清代】吴锡麒骈体文

精美图片
作者简介
•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
• 吴锡麒天姿超迈,吟咏至老不倦,能诗,尤工倚声,诗笔清淡秀丽, 古体有时藻采丰赡,代表作如《双忠祠》、《凤凰山怀古》、《观 夜潮》、《读放翁集》等。在浙派诗人中,能继朱(彝尊)、杭 (世骏)、厉(鹗)之后,自成一家。亦能词,但不如其诗和骈体 文的著名。
尔其五金所聚,百炼是程,剖模轩帝,孕质长庚,召龙子之苍魄,摄元冥 之水精。驱风伯以坎扇,荣雷公而震鸣。煜煜熠熠,回回荧荧。
……………………………………………………… ………………………………………………………
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河南淇县出土神兽镜,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直径17.7厘米,镜面圆 形,球形钮,钮外浮雕环绕式神兽,结迦座仙人,外有钤印式铭文:“泰始9年3月7日 张氏作青 同(铜)竟(镜)□大 工青且明泰九年作 明如日月 光上有东 王父泰□ 西王母□ 食□天寿 如金石 位至三公世 世公侯王”云云,每印四字,计64字。《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 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 “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Βιβλιοθήκη 骈体文古镜赋 第二段
清代 吴锡麒
作品赏析
• 唐 王度 《古镜记》:“ 隋 汾阴 侯生 ,天下奇士也。 王度 常以师 礼事之。临终,赠 度 以古镜。”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洗炼》: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古钟鼎彝器辨》: “ 范文正公 家有古镜,背具十二时,如博棊子。每至此时,则博 棊中明如月,循环不休。”

采莲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雯骈体文

采莲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雯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采莲赋
第十段
清代 李 雯
作品赏析
• 江南水乡采莲的古代习俗,可以从湖北、江浙水乡采莲诸多风情得到印证。例如汉川市汈汊湖 到了采莲季节,少女们采莲去,穿红戴绿,轻盈地跳上那两头尖尖中间鼓的小小莲舟,并排湖 面,篙儿时时撑点,采莲女时不时用小巧的竹质双股小叉,从湖里叉上一个一个莲蓬,往舱里 “呯呯呯”地击拍,鼓绽绽的青莲在舱里欢蹦乱跳,一个一个准确地落在小舱里。那敲击声应 合着清脆的歌声,很有节奏。累了就掐上翠荷遮在脸上躺在舱上假寐。江浙湖乡“采莲时唱采 莲歌”虽说大都是即兴之歌,但依然离不开古代采莲歌的风格。如下例:“采莲来,采莲来, 采得满舱莲(怜)子多,采得莲(怜)心送情歌。”鄱阳、洞庭湖及孝感所在的江汉平原的湖 区一带,不少方言俗语皆因采莲风俗而衍生出来的。洪颐煊《诸史考异》载:“按《袁彖传》: 于是河间为文惠太子作《杨畔歌》,辞甚恻丽。《隋书音乐志》其歌曲有《杨畔》,后呼《杨 畔儿》,皆此曲声之转。按今江西、湖南俗呼男女轻佻为杨畔,呼物不坚实外华美为杨畔货。” 至今江浙水乡《杨畔儿》这种采莲曲调依然流行。民初孝感花鼓戏《杨绊(畔)讨亲》这一传 统剧目深受民间喜爱,故而此后“杨畔”这个方言在孝感周边地区又有傻气糊涂的含意。此亦 是“采莲时唱采莲歌”的诸多习俗在江南源远流长的侧面印证。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雯(1607—1647年),字舒章,江南青浦(今上海)人。 少与陈子龙、宋征舆齐名,合称“云间三子”。明崇祯十 五年(1642年)举人。清军入关时,李雯正在京城,因而 被清朝政府羁留,并被推荐授官为内阁中书舍人,充顺天 乡试同考官。顺治三年(1646年)南归葬父,第二年在返 京途中染病,后不治而亡。著有《蓼斋集》四十七卷、 《蓼斋后集》五卷。
作品赏析

思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雯骈体文

思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雯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雯(1607—1647年),字舒章,江南青浦(今上海)人。 少与陈子龙、宋征舆齐名,合称“云间三子”。明崇祯十 五年(1642年)举人。清军入关时,李雯正在京城,因而 被清朝政府羁留,并被推荐授官为内阁中书舍人,充顺天 乡试同考官。顺治三年(1646年)南归葬父,第二年在返 京途中染病,后不治而亡。著有《蓼斋集》四十七卷、 《蓼斋后集》五卷。
国学 骈体文
思赋
第十段
清代 李 雯
作品赏析
• 游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族群,基本上大多数读书人都在某个时间 段内当过游子,通常说的是那些出门在外的人,简单的说就是离家出走的人。 离家出走在古代属于比较神圣的事情,男人们离家出走,大多是行走江湖游历 四方,或是长途跋涉进京赶考,是男人们要出去建功立业,是要做兼济天下的 事情。而女人们离家出走,则多半是很多难以启齿的理由。因此,对于中国历 史而言,离家出走的神圣感,是就男人而言的。
• 李白二十多岁时候就离开巴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长安城里赢得自己最早的名声,天子呼来不上 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的游子生涯是豪迈壮阔的,就算是在游历中不幸溺水身亡,也是为的捞月如 此浪漫的事情。和李白不同的是杜甫,前半生的杜甫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到晚年了越走越 远,越走越乱,越走越没落,就变得不再那么恣肆,而是”风急天高猿啸哀“了。杜甫的这种游子心态, 与大家所认为的游子更相似,也更是最为真实的游子人生。中国历史上要赶上李白那种无所无谓的状态, 游子中是没有几个的,就算宋朝同属豪迈派的苏东坡,在屡遭贬斥,也曾发出幽怨的感叹。
• 这种悲剧性的意象经汉唐辞赋诗人们的演绎,则更加广为流传,成为一种板上钉钉的判断。但其实游子 们最早的记载中,是没有如此悲伤感怀的,那时候的游子们要是准备出门,乡里乡亲多半还会眼巴巴的 守望着这个游子的衣锦还乡和赈济乡里。游子们出门都是带着目的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游子们,诸如张 仪苏秦等,驰骋列国,纵横捭阖,在列国朝堂高谈阔论,终赢得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样的游子,即 便身在异乡为异客,也自氤氲着拔剑向天的气魄,即便有悲,也是悲壮,而非悲伤。诸如老子孔子等, 周游列国,传播思想,在君王面前受万般敬仰,却因君王陷于权力的诱惑,终至他们浪荡江湖,难登高 位。后来的游子们,也就将老子孔子的这种不得意,自比其身,游子的悲,则变成了怀才不遇。

春秋赋第十段赏析【清代】庄棫骈体文

春秋赋第十段赏析【清代】庄棫骈体文
•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 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 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 灭智氏。又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 庄棫(1830——1878 ),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词人, 学者,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 (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 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棫自序谓: “向从北宋溯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 足见其词学渊源所自。与谭献齐名。朱孝臧合题二家词集 云:“皋文说,沆瀣得庄、谭。感遇霜飞怜镜子,会心衣 润费炉烟,妙不著言诠。”(《彊村语业》卷三)据此, 知二氏固常州派之后劲也。
THANK YOU!
亦传注之一体,宜分别其短长。迨晚近之不学,遂师心而自用。 彼啖陆之新说,亦惊愚而骇众。至康侯之传出,愈炽盛于南宋。 俨抗衡于公榖,心以肆而后纵。
……………………………………………………… ………………………………………………………
骈体文
春秋赋 第十段
清代 庄棫半期历史阶段。自公元前 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 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 编年史名为《春秋》。

继明照四方赋第十段赏析【清代】吴敬梓骈体文

继明照四方赋第十段赏析【清代】吴敬梓骈体文

THANK YOU!
• 《易·系辞传》云:“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离中 空”,有网罟之象。《离卦》是由《遯卦》变化而来的。《遯卦》是消息卦, 上面消去的是一个阳爻,下面待息的是一个阴爻。《遯卦》六二为巽体主爻, “巽为绳直”,引申为钓绳,巽体主爻为阴爻,象钓绳下上钩的鱼,故《易》 以巽下之阴为“鱼”。《遯卦》六二、初六以及待息的阴爻组成坤体,“坤为 地”,换言曰“田”。“田”是“畋”和“佃”的本字,这里用作动词就是田 猎的意思。“鱼”也是“渔”“,打渔的意思。故《遯卦》中的阴爻都有“鱼” 或田中禽兽之象。《遯卦》变为《离卦》后,《离卦》上离下离,“离有网罟 之象”,而原来《遯卦》中的阴爻皆入于网罟之中,象征无论是鱼还是田中禽 兽,皆入于网罟,故曰“以佃以渔”。
国学 骈体文
继明照四方赋
第十段
清代 吴敬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品赏析
• “继明照于四方”,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释义:(1).持续不断的光明。 【出处】: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继明悬日月,出震统乾坤。”释义:(2).借指皇帝即位。 【出处】:唐 韩愈 《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圣上以继明之初,垂惟新之泽。” 【示例】:宋 司马光 《论西 夏札子》:“自是正旦生辰,乃至陛下继明,皆不遣使入贺,其不臣大矣。” 释义:(3)太阳下山月亮 升起,这就是天道的作息时间。出自《周易-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象曰:离, 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手中正,故亨; 象曰:明 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乾卦中有:“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中有:“君子以厚德载物”, 而离卦中有“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三句中都有一个以字。以者,依顺、遵循之义也。依顺遵循天道。继 明,太阳下山月亮升起,这就是天道的作息时间,大人也是依这种规律,出一代伟人,又出一代,出一 代圣人又有一代圣人,“江山代有才人出”。这里的大人还是象征性的!会,必称万国。”

沧浪亭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潘耒骈体文

沧浪亭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潘耒骈体文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沧浪亭赋
第十段
清代 潘 耒
作品赏析
•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 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 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 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 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 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 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既政通而人和,时求旧以访古。表前修之坠言,存哲士之遗矩。 陟层冈而赏心,想高贤其如覩。
……………………………………………………… ………………………………………………………
康熙三十七年( 1698年) 三月十二日,宋荦过香严寺看菜花,有诗留赠绀池上人,上人和韵呈谢, 一时和者甚众。唱和者计有:尤侗、宋实颖、褚篆、顾讲、孙砀、彭定求、潘耒、冯勖、尤珍、 朱端、高不骞、顾嗣立、汪立名、宋至、施何牧、陆祖修、沈受宏、宋志益、黄庭、释大宗,凡 数十人。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三月二十日,宋荦偕邵长蘅、冯景、吴士玉含清亭赏芍药,赋诗 唱和,传为佳话。同年九月,“ 得端州玉带生石砚,赋长歌,儿至赓之,一时名流亦多有诗” 。 政治的忠诚并不“ 妨碍个人间和文学上的友谊,明遗民和清廷的著名支持者友好地混在一起” , “ 他们分享着现实的价值观和时代的社会地位” ,实现了“ 对文人士大夫及地方精英自身身份的 确定” 。
•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按察使胡季堂在沧浪亭西侧 (南禅寺遗址一部分)建中州三贤祠。乾隆帝南巡屡驻此 园,在园南部曾筑拱门并有御道。
6~1708年)清初学者。字次耕,一字稼 堂、南村,晚号止止居士,藏书室名遂初堂、大雅 堂,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潘柽章弟。师事徐 枋、顾炎武,博通经史、历算、音学。清康熙十八 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 史》,主纂《食货志》,终以浮躁降职。其文颇多 论学之作,也能诗。所著有《类音》、《遂初堂诗 集》、《文集》、《别集》等。

石韫玉赋第十段赏析【清代】王鸣盛骈体文

石韫玉赋第十段赏析【清代】王鸣盛骈体文
于外彰晖,吉必由于内足,固宜秦风比德,取琳琅以擬,厥精 纯,士衡论文,借瑶琨以比其照烛,宁特截得,如鸡之样,嫩 剖鹅肪,蒸来似栗之形,细排金粟也哉。
……………………………………………………… ………………………………………………………
晋代陆机的《文赋》: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 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 于集翠。“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意思是:平淡无奇的山川因有了璞玉和宝珠的存在, 便拥有了光彩和可爱,拥有了令人神往的魅力。
骈体文
石韫玉赋 第十段
清代 王鸣盛
作品赏析
• 陆机的《文赋》里说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 媚。” 山,之所以倍增光辉,不是因为它本身绽放光彩,而是因 为其中蕴藏着美玉;水,之所以更加秀媚,不是因为它本 身清秀,而是因为里面含着珍珠。
• 人,之所以魅力无限,不是因为他外表有多么漂亮,而是 因为躯壳里有一个至善至美的灵魂。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也需要聚精会神、光彩照人的 “眼睛”,古人将其叫做“诗眼”或“文眼”。它是全篇 的聚焦点,是全文最为光芒四射的地方。所以寻找到聚焦 点,也就确立了文章的灵魂。
图片欣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简介
• 王鸣盛(1722年7月4日—1798年1月18日),清史学家、 经学家、考据学家。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 西江。江苏嘉定(属今上海市)人。官侍读学士、内阁学 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 派”考据学大师。撰《十七史商榷》百卷,为传世之作。 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
THANK YOU!

斑竹帘赋第十段赏析【北宋】田锡骈体文

斑竹帘赋第十段赏析【北宋】田锡骈体文
• 竹帘在古代有着广泛的用途,作为门帘、窗帘,是障蔽门窗、装饰居室的重要家具。汉代竹帘 的编织技术十分高超,用以装饰皇陵,“汉诸陵寝,皆以竹为帘,皆为水纹及龙风之象”。竹 帘具有雅洁、空灵的特点,为文人学士所喜爱,宋人田锡还专作《斑竹帘赋》加以颂咏。 可 见,竹帘既是一种实用品,又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因而歌之曰:碧鲜有文,露防烟痕,帘者亷也。感人思 重华之德,援毫颂南风之薰。
……………………………………………………… ………………………………………………………
垂帘,儒之“礼”。帘乃幽闭、横绝之意,《荀子·大略》:“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 《淮南子·主术训》:“天子外屏,所以自障。”高诱注:“屏,树垣也,门内之垣谓之树。《论 语》曰:‘国君树塞门’,诸侯在内,天子在外,故曰所以自障也。”《礼记·郊特牲》“台门而旅 树” 汉·郑玄注:“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垂一道帘,身份得以区分。
• 传统竹家具,主要有竹床、竹塌、竹椅、竹凳、竹案、竹桌等,最先出现的是竹床、竹塌。先 秦时称以竹片制的床为“第”;汉朝以后,床既是卧具又是坐具。隋唐时,由于桌子、椅凳的 广泛使用,床成为专供睡卧的家具。竹床显示出加工便利、轻巧灵便、清爽致凉等优势,是很 为人们喜爱的卧具。宋代,竹床使用更广,竹椅、竹凳、竹桌也大量出现。竹塌实质上是竹床 的演变,下有4只矮足,塌面为长方形。古代竹塌有另一个雅号——“梦友”,《事物绀珠》 载:“梦友,李建勋湘竹塌名”,足见其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程度了。
国学 骈体文
斑竹簾赋
第十段
北宋 田 锡
作品赏析
• 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年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饮誉天下,素有“天下第一帘”之称。重庆竹 帘以本地“百里竹海”的慈竹为原料,抽成细如毫发的竹丝,借助木织机,经过数十余道工序 的手工制作,织成薄如蝉翼,形似锦的独特竹帘工艺品,并结合书画、刺绣、植绒等多种表现 手法,精工制作出各种形式的挂帘、屏风、装饰画及实用工艺品,它色泽典雅、工艺精细,具 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风韵,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忆昔年赋第六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忆昔年赋第六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 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 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 理学名臣。
•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 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 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国学 骈体文
忆昔年赋
第六段
清代 李光地
作品赏析
• 昔年,往年;从前。唐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 • 唐 周繇 《经故宅有感》诗:“昔年埏埴生灵地,今日生人为叹嗟。”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
词之一:“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宋钱惟演《木兰花·城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光莺语乱》: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 《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虢石父献计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强盛,恐彼入寇,乃于骊山之 下,置烟墩二十余所,又置大鼓数十架。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发兵相 救,又鸣起大鼓,催趱前来。今数年以来,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启齿,必须同 后游玩骊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矣。’” •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赵王聚群臣共议,众皆曰:‘昔年惟廉颇能御秦兵,庞氏乐氏, 亦称良将,今庞煖已死,而乐氏亦人矣。惟廉颇尚在魏国,何不召之?’”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莺花不管兴亡事,妆点春光似昔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68年,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在欧洲,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 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镜的画像《Hugh of Provence》是 Tommaso da Modena于1352年绘制的。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是13世纪末来到中国的。后来他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戴着眼镜。
如地之輸灌乎山川。抱耿耿之褊心兮,謂附贅之之可詑。 謇既得夫希通兮,遂上手而稱謝。
………………………………………………………
………………………………………………………
世界上出土最古老的眼镜是来自我国东汉末年,从外观上看,镜片多由天然水晶、透明玛瑙打磨 制成,其后经历了原始传说、单片单柄、双片无腿、双片单腿、双片屈腿5个阶段发展。到了南宋 和元代的时候,眼镜的镜框做工变得尤其精美,材料有铜框、牛角、象牙、甚至玳瑁框的。连眼 镜盒都是蛇皮制作的。眼镜的雏形始于东汉水晶凸面镜,江苏扬州憎泉山的刘荆墓里,出土了一 只小巧玲珑的水晶放大镜。它是水晶凸面镜,圆形,并镶嵌在一个指环形的金圈里,它能使物体 放大五倍。 刘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由此可见早在东汉初年,中国的造镜技术和工艺就已 经十分高超了。这为眼镜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宋时期,管监狱的小吏史沆,首先发明了 成形眼镜。外形是一个椭圆形的透镜,材料是岩石晶体、玫瑰色石英、黄色的玉石和紫晶之类。
•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 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 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 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作品赏析
• 姑苏(苏州)是我国眼镜的发源地,苏州生产眼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我国的眼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 动作用。明代崇祯初年(1628年)、苏州眼镜史上山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字文玉,又字 泗滨,原籍吴江。他从小勤奋好学,当时他看到视力不健的人很痛苦,但“单照”镜之类又使用不方便。 于是他就精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镜上的镜片。他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创造了镜片研 磨机器—牵陀车。这种牵陀车,就是所谓古典法加工的水橙,是用脚踏转动,采用矿石砂、白泥、砖灰 等作研磨剂或抛光材料,把镜片磨成凸凹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最后终于掌握了磨片技术,用天 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同时他又掌握了“对光”(验光)的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 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 这样就可以随目配镜,效果丝毫不差,戴在脸上也比较方便舒适,以适应各人视力的需要,这是我国自 主验光配镜的开始。
• 后来,孙云球又发明研制了不同用途的光学镜头,有百花镜、鸳鸯镜、放大镜、多面镜、幻容镜等数十 种之多。从此,孙云球制造的眼镜名扬各地。可惜,这样一位有作为的技术人才,33岁就病逝了,但他 留下一部名为《镜史》的科技著作.对推动后世眼镜制造技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继孙云球之后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又出了一个制造眼镜的人才,名叫褚三山。他进一步发展 了制造眼镜的技术,颇有影响。
• 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 •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 • 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
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代已有西方的眼镜经过西域或南洋传入我国。明万历田艺蘅 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 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 即最初的叫法。
国学 骈体文
眼镜赋
第十段
清代 李光地
作品赏析
• 眼镜是用镜片和架子组合起来戴在眼睛前方,用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的用品。 眼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或斜视、弱视等。
• 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及散光眼镜、平光眼镜、电脑护目镜、 护目镜、泳镜、夜视镜、电竞游戏护目镜、电竞护目镜、风镜、墨镜、玩具眼镜、太阳眼镜15 种。
• 由于苏州出了孙云球、褚三山两位杰出的制造眼镜的技术人才,从而推动了当时苏州眼镜行业的形成和 发展。在1735年,苏州已出现了专门生产眼镜的手工作坊。
• 到了清康熙年间,眼镜的制作与销售已在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广州等地蓬勃发展。眼镜已成了专 门的商品。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 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 理学名臣。
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