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赋第一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画舫闻歌赋第一段赏析【清代】吴绮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画舫闻歌赋 第一段
清代 吴 绮
作品赏析
• 《梦香词》云:“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 处处住兰桡。”游人泛湖,以秋衣、蜡屐打包,茶獭⒌普冢点心、酒盏,归之 茶担,肩随以出。若治具待客湖上,先投柬帖,上书“湖舫候玉”。相沿成俗, 寝以为礼,平时招携游赏,无是文也。《小郎词》云:“丢眼邀朋游妓馆,扌 弃头结伴上湖船。”此风亦复不少。每岁正月,必有盛集。二月二日祀土神, 以虹桥灵土地庙为最,谓之“增福财神会”。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吴绮(1619~1694年) 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 人。顺治十一年(1654年)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 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 吴绮的词,小令多描写风月艳情,笔调秀媚,题材狭窄。如〔醉花间〕《春闺》上阕:"思时 候,忆时候,时与春相凑。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颇传诵,因有"红豆词人"之称。他的 〔浣溪沙〕《有感》"南浦轻烟蘸碧波"、"吴苑青苔锁画廊"两首,也被人认为是"含凄古淡,乃 为不负"之作(谭献《箧中词》)。长调如〔满江红〕《岳坟次武穆原韵》、《金山》和〔沁园春〕 《述怀》等,意境和格调较高。吴绮也能诗,摹仿徐陵、庾信,以清新为尚,他的骈文学李商 隐,以秀逸见胜,比诗名更著。还著有传奇三种:《忠愍记》、《啸秋风》和《绣平原》,当 时多被管弦,今均无存。著作有《林蕙堂集》26卷,有康熙刻本、乾隆刻本。
酒赋第一段赏析【清代】谭宗浚骈体文
清代 谭宗浚
作品赏析
• 战国时期,齐国第四代国君齐威王早年总是彻夜饮酒。威王八年,楚军进攻齐国,威王立即派 亲信淳于髡出使赵国寻求救援。淳于髡不负众望,从赵国请来了10万大军,很快就将楚军吓退。 威王大悦,在后官设置酒肴,宴席中他赐酒淳于髡并问其饮几杯酒才会醉。
• 起初淳于髡回答:“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接着又补充道“赐酒大王之前, 执法在傍, 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耩鞠卺 ,侍酒于前,时赐 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 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督,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 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 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 故曰酒板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 衰。”
THANK YOU!
• 淳于髡绕了这么大个圈子就是为了暗示威王酒喝多了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 事。
作品赏析
• 齐威王刚即位的时候是个很不着调的人,他逸乐无度,通宵达旦饮酒狂欢并陶 醉其中欲罢不能。他不管政事,把国家事务都交到大臣去管。正所谓“上有所 好,下必甚焉”,文武百官也是荒淫放纵,各国见齐国好欺,都来侵犯。威王 六年,鲁国进攻齐国,攻入齐国的阳关。晋国进攻齐国,打到齐国的博陵。威 王即位第七年,卫国进攻齐国,夺取了薛陵。八年,楚国大军压境,齐威王只 好花费重金请赵国帮助解围。九年,赵国进攻齐国,占领了齐国的鄄城。当时, 鲁、卫等国已是自身难保的弱小国家,连这样的国家都来侵犯齐国,可见齐国 当时该有多么窝囊,一时国家危在旦夕。
李氏山园潜珍阁赋第一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 ………………………………………………………
在苏轼寓惠诗文中,有一篇《惠州 李氏潜珍阁铭》。此铭所说的潜珍阁, 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 卷九十九《广南东路·惠州·古迹》载:“李氏潜珍阁, 郡人进士李光道所建。李光道,归善人,世 居惠州府城万石坊。其父李思纯, 1053年三礼出身,历官朝奉郎知封州、琼州安抚使,有遗爱于 民,卒后祀乡贤, 《惠府志》有传。光道仕履失考,东坡在铭中称道他“无心于求世”、“渊潜 以自珍”;他在党 祸人所共畏避之惟恐不及的时候,敢于与“元祐罪人”苏轼结交往来;苏轼再 贬海南,他又 亲自远送。从这种种事实来看,大约可知他在当时虽有功名在身,却已归隐故里, 是位轻名 利、重情义的抱道君子。他最终能藉东坡的不朽诗文而名传千古,实非偶然。
• 北宋年间,苏轼和唐庚被贬惠州期间,也分别和两位惠州人交好,留下了佳话。翟逢亨,归善人,家道清贫,在水东白鹤峰结茅而居。 事母孝,好饮酒,不善言谈,读书于嘉祐寺,学问博洽,邦人呼为翟夫子。苏轼卜居鹤峰,与翟为邻,二人经常把酒长对,情谊深挚。 苏轼有多篇诗文述及,其中以《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最为人所熟知。翟逢亨后来是否考取了功名史无可考,却因与苏轼 的交谊而名传千古,直至民国初年,白鹤峰仍有翟夫子舍纪念这位惠州先贤。
• 唐庚迁居郡城南李氏山园,庐曰“寄傲”、庵曰“易”,均有记。并作《省愆赋》。据张友仁《惠州西湖志》卷 五《名迹三》:“ 李氏山园在郡城南,面龙塘,宋(琼州安抚使)李思纯别墅,高下数十亩,草木华实,无所不有。 唐庚寓园中,筑庐居焉。临江有潜珍阁,苏轼为之铭。”又文集卷二《寄傲斋记》:“吾谪居惠州,扫一室于所 居之南,号寄傲斋。”又云:“吾官阆中时,尝考论晋宋人物,至《渊明传》,慨然有感于吾心。时年三十便有归 欤之心,求田问舍,亲友皆怪之。自是以来,俯仰十年……今吾适四十尔,于此乎复何言哉!”知此记作于本年 。清乾隆癸卯《归善县志》卷四《古迹》〔唐子西故居〕条按语略云:“东坡有寄傲轩诗,庚岂袭其名亦以 名庐耶?今据旧志姑存之以俟考。”按东坡《寄傲轩》诗载《苏轼诗集》卷三十一。中谓:“通圜何所傲,傲 名非傲俗”,“茅檐聊寄寓,俯仰亦自足。”又文集卷三《易庵记》:“吾用《易》不审,陷时作。又卷一《省愆赋》:“唐子谪居岭表,既已半载,杜门时省愆 而慨曰……”则此赋亦作于本年中。 本年所作诗有:《大熟行》、《谢人送酒》 、 《水东感怀》。
燕赋第一段赏析【清代】李雯骈体文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燕子怀旧的这种情感属性,既是燕子的生物属性,也是人对燕子的 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以及对燕子意象所赋予的情感内涵,也和 原始图腾密切相关。图腾是氏族的旗帜,起着族徽的作用,原始先 民每当见到本族的图腾对象,必然想起自己的原始共同体,想起自 己的家乡故土。燕子曾经是少昊系统先民的图腾对象,它自然会激 发起思恋故土的情感。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把燕子意 象和恋故怀旧、反本归根的情感观念联系在一起。燕子作为眷恋故 居的想象出现,它的这种象征意义也是由原始图腾延伸出来的。 晋 代文人傅咸在他的《燕赋》的序文中说:“有言燕今年巢于此,明 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他用实验的方法 证实了中国燕子的的确确是怀旧的、多情的,于是才怀着深情写下 了《燕赋》的,可见,燕子成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意象决不是偶然的。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雯(1607—1647年),字舒章,江南青浦(今上海)人。 少与陈子龙、宋征舆齐名,合称“云间三子”。明崇祯十 五年(1642年)举人。清军入关时,李雯正在京城,因而 被清朝政府羁留,并被推荐授官为内阁中书舍人,充顺天 乡试同考官。顺治三年(1646年)南归葬父,第二年在返 京途中染病,后不治而亡。著有《蓼斋集》四十七卷、 《蓼斋后集》五卷。
若夫春草靃靡,明风澹淡。朱轩磬而迎飚,总帷舒而承旦。爰 有娀之逸鸟翩惠,然其方来理戍削之轻翰,弄玄景之徘徊。
……………………………………………………… ………………………………………………………
燕子意象与中国诗歌也有着不解之缘。从图腾物到文学意象,是从宗教情感发展到审美情感。宗 教情感具有庄严、神圣的意义,而在文学审美中,燕子意象则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因而,在中 国诗人的心目中,燕子是多情的。作为眷恋故居的意象出现,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怀古诗《乌 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自从这首 诗以后,“王谢堂前燕”便成了中国文化中最常用的一个怀旧符号了。朱彝尊在《卖花声·雨花台》 一词中写道:“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人世 间的变化,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繁华成空……这本是人类的普遍感受,尤其敏感的中国人却找 到了一个表达这一永恒情感的最佳意象。
羞以含桃赋第一段赏析【清代】纪昀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羞以含桃赋 第一段
清代 纪 昀
作品赏析
• 樱桃每年先于百花而开,又先于百果而熟,身份特殊,意义深远,于是成为荐 寝庙、表孝敬的传统选择。《礼记·月令》载:“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 先荐寝庙,让祖宗及早尝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载,“惠帝令叔 孙通定宗庙礼法。孝惠帝曾春游离宫,叔孙通曰:古者有春尝果,方今樱桃熟, 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以新异之物先荐寝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杜佑《通典·四十 九》中对此有完整的解释:“天子之庙,始祖及高曾祖考, 皆月朔加荐,以象平生朔食也,谓之月祭……凡五谷成熟, 珍物新成,天子以荐宗。礼,未荐,不敢食新,孝敬之道 也。”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 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 人,政治家、文学家。
维献新之旧典,寓致孝之深思。既升香于嘉谷,复荐果于良时。 伊含桃之初熟,佐秬黍而登之。
……………………………………………………… ………………………………………………………
《礼记》:“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到了汉代,樱桃荐新作为礼仪制度被正式载入史册,西汉 大臣叔孙通将荐樱由实践性走向制度化,《汉书·叔孙通传》记载:“通曰:‘古者有春尝果,方 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许之。诸果献由此兴。”南朝陈时期文学家 江总的《摄官梁小庙诗》也提到荐樱:“畴昔游依所,今日荐樱时。”樱桃最早是古人荐新果物 的首选。荐新是顺应时令和自然的祭祀活动,是古代祭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人们为了表达对天 地、神灵、祖先的崇敬和感谢,以初熟谷物或时令果物供奉于宗庙社稷,希望来年继续得到保佑。
孔雀开屏赋第一段赏析【清代】高景芳骈体文
………………………………………………………
………………………………………………………
《异物志》记载:“孔雀一名越鸟,文禽也……丹口玄目,细颈隆背,头戴三毛,长有寸许,数 十群飞,游栖于冈陵之上……雌者尾短无翡翠,雄者五年尾便可长三尺,自背至尾末,有圆纹五 色金翠,相绕如钱。”孔雀的美,也成为文人墨客歌咏附会的绝好素材,魏钟会的《孔雀赋》: “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戴翠旄以表弁,垂绿蕤之森纚。 裁修尾之翘翘,若顺风而扬麾。五色点注,华羽参差。鳞交绮错,文藻陆离。丹口金辅,玄目素 规。或舒翼轩峙,奋迅洪姿;或蹀足踟蹰,鸣啸郁咿。”将孔雀之仙姿描绘得淋漓尽致。孔雀, 俨然成为优雅高贵的象征,它栖息枝头,或漫步于地,观其有三分端庄、三分聪敏、两分机警再 加两分羞怯,可谓十分灵性。它的美丰满而热烈,象征着永恒与繁荣。
• 一些上流的人士,逢年过节相互馈赠活孔雀,放到阳台上和门前屋后做为宠物 玩赏,闲逛时候和孔雀王子或孔雀公主合张影,给家庭增添了无限乐趣。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高景芳(1681―?),字远芬,汉军正红旗人,归张宗仁。《红雪 轩稿》张宗仁序曰:“余年十九,即受知于今大司空武原陈夫 子……越二年,就婚渤海……戊戌(1718年)秋,病初起,沦茗相 对,忽以汇成之稿六卷示余。且谓余曰:‘二十年绣余病后之绪言, 具在于是。’”由此上推,则其应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成婚。 景芳《七思》提到“承欢十八年”、“笄年归侯门”,可以推断她 应是18岁出阁,生年为康熙二十年(1681年)。其诗文集刊刻于康 熙五十八年(1719年),弟钦于同年所作序跋中均未提到其姊亡故, 可知景芳的卒年应在此后。
万光灯赋第一段赏析【清代】高景芳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万光灯赋
第一段
清代 高景芳
作品赏析
• 万光灯乃靖逆侯府实有玩物。 • 清代宫廷重灯节,宫中张灯庆赏元宵。宫中仍设鳌山。元宵节在乾清宫大摆宴
席,招待群臣,并建鳌山。这鳌山与明代不同,预先于去年秋季收养蟋蟀,点 灯前预置鳌山之中,宴罢乐止,唧唧的虫鸣声自灯中传出,别具一格(江启淑 《水曹清暇录》卷十六)。 • 《清稗类钞》也记康熙上元烟火:「则火发于筒,以五为耦,耦具五花,抢升 递进。乃举巨炮三,火线层层,由下而上。其四箱套数:若珠帘、焰塔、葡萄、 蜂蝶。雷电车鞭,川奔轴裂,不一而是。又既,创九石之灯,中藏小灯万。一 声迸散,则万灯齐明……,次第作响,火械所及,节奏随之,霹雳数声,烟飞 云散,最后一箱有四小儿从火中相搏坠地,炮声连发,另有四小儿衣花緉裆, 杖鼓拍板,作秧歌小队,穿星戴焰,破箱而出,翕倏变幻,难以举似。」
THANK YOU!
若夫云屏邃阁,玳梁桂堂,沉沉漏永,杳杳宵长。 张筵得暇,为乐多方。
………………………………………………………
…………………பைடு நூலகம்…………………………………
俗语云,高灯下亮,为扩大光照范围,将灯盏高高支起,这用以支灯的柄柱,称为“檠”,最早 且最为普遍的燃油灯,当为豆形灯。“豆”本为上古时代的一种盛食器,其上为圆盏盘,中间为 或长或短的直柄,最下为喇叭或圆足形底座,陶制的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是种流行器物,其 上部盏盘原用于盛放肉羹一类的吃食,后来换之以灯油,配以灯芯,就成为一盏照明的灯,《尔 雅•释器》里描述:“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由于材质不同,豆又有不同的名 称,而不少博物馆中长柄小盏的豆,其实就是上古先民用的灯。
• 靖逆侯张勇(1616年-1684年),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西安府咸宁县人,即今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贾里村人,字非熊。张勇在明朝为副将出身,归降 清朝为游击,后升任甘肃总兵,加封云南提督、甘肃提督。三藩之乱,康熙以 张勇为靖逆将军。后被封为一等靖逆侯加少傅兼太子太师。金庸“鹿鼎记”第三 十七回提及张勇,当然是戏说。”
秋声赋第一段赏析【清代】吴锡麒骈体文
骈体文
秋声赋 第一段
清代 吴锡麒
作品赏析
• 秋天,百花凋零、黄叶委地,一切都在走向衰亡,这些景象当然特别引起文人的悲凉之感。 • 在《红楼梦》中,情节就是按照季节的变化而展开的。贾府的声势随着季节变化一直向上攀升,
直到冬天赏梅时达到了顶点,之后盛极而衰。 •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生命也跟贾府的命运一样,从盛到衰,最后走向死亡。春天,黛玉葬
• 吴锡麒骈文颇著称,吴鼒称赞说:“不矜奇,不恃博,词必泽于经 史,体必准乎古初,……合汉魏六朝唐人为一炉冶之。”
THANK YOU!
花,写下了以花喻己的《葬花词》;秋天,林黛玉在窗下写下《秋窗风雨夕》,喻示着生命就 要走到尽头。里面开头就是“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 雨助凄凉!” • 从古至今,悲秋主题的文学作品特别多。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触景生情。总之,以秋为主 题的作品多数是悲凉的。这就为秋天定下了一个悲凉的基调。 • 西汉的大儒董仲舒继承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创造出一套“天人感应”的理论,用来规范 人类的行为。 他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 “,即是人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 所以刑罚要在秋冬进行。 • 秋天的确容易给人一种肃杀之感。那凋零的花、飘落的黄叶,就像是大自然在杀死万物。这在 古人看来,这是上天在动用刑罚,根据“天人感应”的理论,那人间也应该是刑罚的时候了。
迴野千里,危樓一角,油燈欲昏,酒夢初觉。起古愁於虛空,盪余心於 眇邈,并萬族之可憐,激寒吹以相撲,騷騷屑屑,瑽瑽琤琤,露下如滴 烟流,亦聲始若孤绪。
……………………………………………………… ………………………………………………………
清代李慈铭骈体文赋集赏析
城西老屋赋节选
• 当明照之神庙兮,受一尘于横河。比阛阓以临流兮,掩双 扉于薜萝。维花萼之分房兮,或偏门与郭婆。骈隐赈而泶 翏兮,时相闻以弦歌。比四世而百年兮,乃增庳而厈隘。 拓东邻于太守兮,夹清漳以为界。推故宅于西头兮,传友 于之佳话。出赐金以改筑兮,谓华屋之可诫。
• 。。。。。。。。。。。。。。。。。。。。。。。。。 。。。。。。。。。。。。。。。。。。。。。。。。。
图片欣赏
蕉阴赋节选
• 愔愔院静,沈沈晝长。枕簟都润,帘笼就凉。階厪一弓之 拓,庭无十笏之量。惟江南之佳植,移北地而为良。
• 尔其种擅巴苴,名假蕉萃。西方以之称树,南越从而号卉。 缉比布轻,书当纸贵。或製扇以祛炎,或卷醪以引醉。
• 。。。。。。。。。。。。。。。。。。。。。。。。。 。。。。。。。。。。。。。。。。。。。。。。。。。
• 李慈铭乃清代旧文学的殿军,除经、史著述之外,刻有《越缦堂文 集》12卷、《湖塘林馆骈体文》 2卷、《白华绛跗阁诗初集》10卷 及《霞川花隐词》、《杏花香雪斋诗二集》、《桃花圣解庵乐府》。
THANK YOU!
• 有花一丛,移来自野。其茎深紫,厥根淡赭。匪浇灌而自 抽,遂延缘而盈把。敷翠阶前,纡青庭下。蔓与风牵,叶 承露写。粲秋色之萧疏,独吐花而姚冶。
• 。。。。。。。。。。。。。。。。。。。。。。。。。 。。。。。。。。。。。。。。。。。。。。。。。。。
图片欣赏
水仙花赋节选
• 有美人兮遠均,风写清标,云凌流采金映散。馥兰胜羌, 裵回于洲渚。
图片欣赏
昆明湖望万寿山赋节选
• 柔桃余月,偕同里徐子仲凡、陶子文冲、江阴缪子炎之游 西山。先一日薄莫,经昆明湖,望御苑中万寿山,瑰丽殊 状,不可殚述。略举放悲,赋以。。。。 。。。。。。。。。。。。。。。。。。。。。。。。。
《琴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琴赋》原文及翻译赏析琴赋朝代:三国|作者:嵇康|琴赋(并序)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
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
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
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
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
称其才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
丽则丽矣,然未尽其理也。
推其所由,似原不解音声;览其旨趣,亦未达礼乐之情也。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故缀叙所怀,以为之赋。
其辞曰: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
披重壤以诞载兮,参辰极而高骧。
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
郁纷纭以独茂兮。
飞英蕤于昊苍。
夕纳景于吁虞渊兮,旦晞干于九阳。
经千载以待价兮,寂神跱而永康。
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纡隐深,磪嵬岑嵓。
亘岭巉岩,岞崿岖崟。
丹崖崄巇,青壁万寻。
若乃重巘增起,偃蹇云覆。
邈隆崇以极壮,崛巍巍而特秀。
蒸灵液以播云,据神渊而吐溜。
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触岩抵隈,郁怒彪休。
汹涌腾薄,奋沫扬涛。
瀄汩澎湃,蜿蟺相纠。
放肆大川,济乎中州。
安回徐迈,寂尔长浮。
澹乎洋洋,萦抱山丘。
详观其区土之所产毓,奥宇之所宝殖,珍怪琅玕,瑶瑾翕赩,丛集累积,奂衍于其侧。
若乃春兰被其东,沙棠殖其西。
涓子宅其阳,玉醴涌其前。
玄云荫其上,翔鸾集其巅。
清露润其肤,惠风流其间。
竦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
夫所以经营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丽,而足思愿爱乐矣。
于是遁世之士,荣期绮季之畴,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
周旋永望,邈若凌飞,邪睨昆仑,俯阚海湄。
指苍梧之迢递,临回江之威夷。
悟时俗之多累,仰箕山之余辉。
羡斯岳之弘敞,心慷慨以忘归。
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
慕老童于騩隅,钦泰容之高吟。
顾兹梧而兴虑,思假物以托心。
乃斫孙枝,准量所任。
至人摅思,制为雅琴。
乃使离子督墨,匠石奋斤,夔襄荐法,般倕骋神。
锼会裛厕,朗密调均。
瓶庵赋第一段赏析【清代】吴绮骈体文
作品赏析
• 清代魏禧《瓶庵小传》: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 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 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 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 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 陇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 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①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 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②。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 父尝刲③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 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林宁人云。瓶庵父,字绍素。
国学代 吴 绮
作品赏析
• 清魏禧《瓶庵小传》:“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 出。”瓶庵即吴传鼎,他的妹妹死了,留下外甥、外甥女,瓶 庵为他们办了成婚、出嫁的大事,像对待自己所生养的儿女 一样。
• 据杨宾《唐铸万传》载 :唐甄在写作 《衡书》之际,正好 著
名文人魏禧旅次吴 门,住在枫桥下吴传鼎家 。唐甄带了
家雨岑早,具才情长。修行谊原,孝先京兆之俊。然诺 无侵,马少游闗陇之贤。楷模不苟,门前车辙。
……………………………………………………… ………………………………………………………
观天文以察时变赋第一段赏析【清代】莫晋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观天文以察时变赋 第一段
清代 莫晋
作品赏析
• 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 《周易贲卦·彖传》:“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贲卦的
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是说,天生有男有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 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 而天下,这是人文,是文化。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 社会人伦。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 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 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人文 区别于自然,有人伦之意,区别于神理,有精神教化之义;区别于质朴、野蛮, 有文明、文雅之义,区别于成功、武略,有文治教化之义。可见,所谓人文, 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
作品赏析
• 《易・贲・彖》云: •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 • '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创制的典章制度,即源自先民对于天人关系的理
解。早期文献对这一认识阐释得相当清楚。 • 《易・乾・文言》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 孔颖达《正义》:'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人类修养文德而彰明,社会得
惟天垂象,惟聖仰觀。體若冒笠,形猶彈丸。似卵含黃以宛轉, 如奩抑水以汗漫。九萬一千餘里之程,道分黃赤。
……………………………………………………… ………………………………………………………
刚和柔,象征昼和夜,天象征天道之变。天道之变,错综复杂。圣人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从 而成礼教,制规范,以使人民有所遵循。所以,观乎天文,可以知天下的盛衰。观察人间关系之 道,以及时代风俗与习惯为基准。 圣人之教化,以学能穷理,行止于义为治世之目标。故必须先 体察民间的风俗、习惯,再因其风俗习惯,而பைடு நூலகம்以教化,则圣之道,可以推行于天。所以说,观 乎人文以化天下。
《文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赋》原文及翻译赏析文赋朝代:晋朝|作者:陆机|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
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
收百世之阙文,採千载之遗韻。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
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
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
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始躑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
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
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可钦。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
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
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纷纭挥霍,形难为状。
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
虽离方而遯圆,期穷形而尽相。
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
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
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忆昔年赋第六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THANK YOU!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 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 理学名臣。
•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 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 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国学 骈体文
忆昔年赋
第六段
清代 李光地
作品赏析
• 昔年,往年;从前。唐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 • 唐 周繇 《经故宅有感》诗:“昔年埏埴生灵地,今日生人为叹嗟。”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
词之一:“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宋钱惟演《木兰花·城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光莺语乱》: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 《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虢石父献计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强盛,恐彼入寇,乃于骊山之 下,置烟墩二十余所,又置大鼓数十架。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发兵相 救,又鸣起大鼓,催趱前来。今数年以来,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启齿,必须同 后游玩骊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矣。’” •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赵王聚群臣共议,众皆曰:‘昔年惟廉颇能御秦兵,庞氏乐氏, 亦称良将,今庞煖已死,而乐氏亦人矣。惟廉颇尚在魏国,何不召之?’”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莺花不管兴亡事,妆点春光似昔年。
吐绶鸡赋第一段赏析【南宋】刘克庄骈体文
• 汉东方朔《神异经•东方经》中说:“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 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金鸡报晓的成语,应该就从此出。《尔雅•释鸟》对凤的解释是: “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这样的鸟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 它只能是人们的臆想。
作品赏析
• 宋代朱辅在《溪蛮丛笑》云:“金鸡,羽族,似雉者;金项,火背,斑尾,扬翘,志意揭骄, 笼之不能驯。”锦鸡难以驯化,但它依然是人们喜欢的观赏鸟类,宫廷内府中经常豢养。北宋 徽宗赵佶有一幅传世名画——《锦鸡芙蓉图》,他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只锦鸡。画面中,一只 锦鸡飞临于芙蓉花旁,转头回顾一对流连花间的彩蝶。徽宗题诗赞云:“秋劲拒霜盛,峨冠锦 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古人根据雄性锦鸡的形象,说它具有“五德”之誉:“头 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锦鸡的丝冠、角距、虎纹、凤尾,文武双全的轩昂气宇,赞它有五德实在是恰如其分。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 ),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 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 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 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 《大全集》 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 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 1卷,《后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 5卷。
宣文阁赋第一段赏析【元代】汪克宽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汪克宽,(公元一三o一年至一三六九年)字德辅,(一作仲裕, 亦作德一)别号环谷,南乡桃墅(今属塔坊)人。生于元成宗大德 五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年,年六十九岁。自幼资质聪颖,6岁时 即读书成诵,日记数百言,10岁读《四书》便能自定标点,体会书 中精义。(续疑年录据明史本传作生于元大德八年,卒于明洪武五 年,年岁同。此从补疑年录据元诗选小传)十岁,父授以双峰问答 之书,辄有悟。后问业于吴仲迁,学益笃。泰定三年,(公元一三 二六年)中乡试。会试以答策切直见黜。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教授宣歙间。学者称环谷先生。洪武初,(公元一三六八年)徵修 元史。书成,将授官,以老疾辞归。克宽著有环谷集八卷,经礼补 逸九卷,(均《四库总目》)又有程朱易传义音考、诗集传音义会 通,并传于世。
国学 骈体文
宣文阁赋
第一段
元代 汪克宽
作品赏析
• 元代奎章阁,又称宣文阁。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三月“建奎章阁于大内”,陈列珍玩, 储藏书籍,是上都皇城的重要宫殿。后改为学士院,汇集著名学者文士,成为学术艺术的殿堂。 阁内收藏古器物及图书甚多,《右咏宣文阁》一诗曰:“延阁图书取次陈,讲帷日月集儒臣。” 又曰:“亭亭翠柏倚朱栏,云母窗扉逼暑寒。”
• 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罢,1341年改为宣文阁,后又改为端本堂。 • 至冶廷文人画家的活动中
心。天历二年,文宗为了铭记“祖宗明训”,在大都兴圣殿西面的奎章阁(今国家图书馆古籍 部北面)设立了一个文职机构,因其位置所在,故称奎章阁学士院,秩正二品,由大学士统领, 下设侍书学土、承制学土和供奉学士。1329年,在奎章阁学土院之下设艺文监,掌管艺林库 和广成局。 奎章阁学士院的职能是专为元帝叙述古代治乱历史,叙述的依据除了古代史籍之外,还以图为 鉴,如在至顺元年(1330年),康里巎巎取五代郭忠恕《比干图》以进,谓商王不听忠臣之谏, 遂亡国;又进宋徽宗画,言其多能,独不能君,身辱国破。
圣射赋第一段赏析【清代】汪由敦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汪由敦(1692年—1758年),初名汪良金,字
师苕,号谨堂,又号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 生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卒于乾隆二十三年,年 六十七岁。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改庶吉 士。乾隆间,累官至吏部尚书。老诚敏慎,在 职勤劳。金川用兵,廷谕皆出其手。卒,加赠 太子太师,谥文端。由敦学问渊深,文辞雅正, 兼工书法。著有《松泉集》。
骈体文
圣射赋 第一段
清代 汪由敦
作品赏析
• 由于从小受过严格的训练,乾隆的射箭技艺堪称一流,曾 有过二十发十九中的光辉记录。他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御制《阅射六韵》诗注中回忆说“戊辰秋于大西门楼 前较射,发二十矢中十九,曾纪诗四首。己巳夏,圣母御 楼观射,复十中其九,破的者三,仍用韵纪事。丁丑秋, 复于楼下命射,屡中后悬的最小者,亦再破的,适哈萨克 使臣列观班末,因三叠前韵纪之。忽忽二十余年,回忆曩 事不禁为之怅快也。”壮年时的乾隆,用娴熟精准的箭术, 给皇太后带来娱亲的乐趣,给八旗士兵做着国本的示范, 给外藩使臣施以天朝的震慑。
侯届长嬴,日躔东井。甘雨时旸
夏清,诣璇宫而晨省。
………………………………………………………
………………………………………………………
乾隆皇帝不仅骁勇善战,而且精通十八般武艺,其中以箭术最为拔尖,常常带领八旗将领进行深 山围猎。每次都用箭射杀各种野物。在其宫中更是有着他的御用“皇弓”。文献记载,乾隆皇帝 在12岁随祖父康熙皇帝到永安莽喀围场狩猎时,就表现出了面对凶猛的黑熊,临危不惧的胆量。 事后,康熙皇帝曾发出“是命贵重,福将过余”的赞叹。30余岁的乾隆皇帝在田野里与黑熊相遇 的场景。作者为了表现乾隆皇帝的勇猛剽悍,不仅绘他独自与熊对峙,毫无惧色,而且将本是强 大的黑熊描绘得怯弱胆小,其畏缩在树后紧张的神态,烘托出乾隆皇帝履险如夷的帝王风范。
秋高鹿鸣赋第二段赏析【清代】李光地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 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 理学名臣。
•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 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 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李光地
作品赏析
• 秋高谓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 上三重茅。” 唐 陈润 《赋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赞 《题壶山》诗:“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红。”
• 《鹿鸣》出自《诗经·小雅》,是《小雅》的首篇,为先秦宫廷乐歌。《仪礼注疏》:“《鹿 鸣》,君与臣下及四方之宾燕,讲道修政之乐歌也。此采其己有旨酒,以召嘉宾,嘉宾既来, 示我以善道。又乐嘉宾有孔昭之明德,可则效也。”
• 鹿鸣周朝宴乐群臣嘉宾所用。为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一。蔡邕《琴赋》、《琴操》中均有此曲 目。据说,由汉末杜夔传至魏左延年,晋荀勖用为行礼诗。唐代韩愈在《送杨少尹序》中说: “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宋代朱熹在《仪礼经传通解》中说:“此谱乃赵彦顺所传,即是 所谓开元遗声。”明张延玉将此曲收入《理性元雅》,直至清末仍有刊传。现存琴曲与历史上 记载的同名曲有无联系,尚待研究。
• 《乐府诗集·琴曲歌辞·题解》:“古琴曲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五曲:一曰《鹿鸣》,二 曰《伐檀》,三曰《驺虞》,四曰《鹊巢》,五曰《白驹》。”
作品赏析
• 《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君子有 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 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思旧赋》赏析
《思旧赋》赏析原文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
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
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
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译文我和嵇康、吕安的行止相近,他们都有不受拘束的才情。
可是嵇康的志向高远而疏阔,吕安的心胸旷达而豪放,之后各自因为一些事情而被杀。
嵇康精通所有的技艺,对于音律尤其高妙。
当临刑之时,他回头看了看太阳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
正值我将要西行,路过我们旧日的居所,当此之时,太阳渐渐地迫近它的沉落之地,寒冷的冰霜越发显出凄凉的样子,邻里有人吹笛,吹出的声音嘹亮悲摧,追怀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我被这笛声触动不禁深深叹息,所以写下这样的赋。
奉命前往遥远的上京,又回身向北而去。
泛舟渡过黄河,路过昔日在山阳的故居。
举目看到萧条的旷野,在城脚下停下我的车舆。
重履二人留下的遗迹,经过深巷中的空屋。
感叹《黍离》的歌声深切地哀悯西周的宗庙,悲伤《麦秀》的调子飘荡在殷朝的废墟。
因为抚摸到古老的哀愁而怀念故去的人,我的心徘徊而踌躇。
梁栋屋宇都历历存在而没有丝毫损毁,故人的形容和精神已远逝不知所去。
当年李斯受罪被杀,为着不能再牵黄犬出上蔡门打猎而恋恋不舍,叹息长吟。
我哀悼嵇生将要永辞世间的最后一刻,回顾日影再一次弹响鸣琴。
人生的缘分遭际聊寄于瞬间的领悟遇合,剩下的美好生命托付给哪怕只有一寸的光阴。
我听到笛子的声音爽朗慷慨,仿佛嵇生绝世的清音得以重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 骈体文眼Biblioteka 赋第一段清代 李光地
作品赏析
• 眼镜是用镜片和架子组合起来戴在眼睛前方,用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的用品。 眼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或斜视、弱视等。
• 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及散光眼镜、平光眼镜、电脑护目镜、 护目镜、泳镜、夜视镜、电竞游戏护目镜、电竞护目镜、风镜、墨镜、玩具眼镜、太阳眼镜15 种。
及余嵗之方壯兮,辨白駒之散花。試玻瓈以著目兮,如 山行之霿遮。越雒數之一週兮,當堯夫之始娶。
………………………………………………………
………………………………………………………
世界上出土最古老的眼镜是来自我国东汉末年,从外观上看,镜片多由天然水晶、透明玛瑙打磨 制成,其后经历了原始传说、单片单柄、双片无腿、双片单腿、双片屈腿5个阶段发展。到了南宋 和元代的时候,眼镜的镜框做工变得尤其精美,材料有铜框、牛角、象牙、甚至玳瑁框的。连眼 镜盒都是蛇皮制作的。眼镜的雏形始于东汉水晶凸面镜,江苏扬州憎泉山的刘荆墓里,出土了一 只小巧玲珑的水晶放大镜。它是水晶凸面镜,圆形,并镶嵌在一个指环形的金圈里,它能使物体 放大五倍。 刘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由此可见早在东汉初年,中国的造镜技术和工艺就已 经十分高超了。这为眼镜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宋时期,管监狱的小吏史沆,首先发明了 成形眼镜。外形是一个椭圆形的透镜,材料是岩石晶体、玫瑰色石英、黄色的玉石和紫晶之类。
• 后来,孙云球又发明研制了不同用途的光学镜头,有百花镜、鸳鸯镜、放大镜、多面镜、幻容镜等数十 种之多。从此,孙云球制造的眼镜名扬各地。可惜,这样一位有作为的技术人才,33岁就病逝了,但他 留下一部名为《镜史》的科技著作.对推动后世眼镜制造技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继孙云球之后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又出了一个制造眼镜的人才,名叫褚三山。他进一步发展 了制造眼镜的技术,颇有影响。
• 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 •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 • 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
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代已有西方的眼镜经过西域或南洋传入我国。明万历田艺蘅 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 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 即最初的叫法。
•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 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 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 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 由于苏州出了孙云球、褚三山两位杰出的制造眼镜的技术人才,从而推动了当时苏州眼镜行业的形成和 发展。在1735年,苏州已出现了专门生产眼镜的手工作坊。
• 到了清康熙年间,眼镜的制作与销售已在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广州等地蓬勃发展。眼镜已成了专 门的商品。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晋卿,号厚庵, 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 理学名臣。
作品赏析
• 姑苏(苏州)是我国眼镜的发源地,苏州生产眼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我国的眼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 动作用。明代崇祯初年(1628年)、苏州眼镜史上山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字文玉,又字 泗滨,原籍吴江。他从小勤奋好学,当时他看到视力不健的人很痛苦,但“单照”镜之类又使用不方便。 于是他就精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镜上的镜片。他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创造了镜片研 磨机器—牵陀车。这种牵陀车,就是所谓古典法加工的水橙,是用脚踏转动,采用矿石砂、白泥、砖灰 等作研磨剂或抛光材料,把镜片磨成凸凹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最后终于掌握了磨片技术,用天 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同时他又掌握了“对光”(验光)的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 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 这样就可以随目配镜,效果丝毫不差,戴在脸上也比较方便舒适,以适应各人视力的需要,这是我国自 主验光配镜的开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