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舟赋序文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合集下载
长沙吊贾谊赋第一段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岁在丙辰,予春秋二十有一,于役粤西,路出长沙,感贾生之吊屈平也,亦为文以吊贾 生。其词曰:
何苍苍者之不自珍其灵气兮,代纷纷而俊英。前者既不用而流亡兮,后者又不用而挺生。 惟吾夫子之于君臣兮,泪如秋霖而不可止。前既哭其治安兮,后又哭其爱子。为人臣而 竭其忠兮,为人师而殉之以死。君固黄农虞夏之故人兮,行宛曼于先主。不知汉家之自 有制度兮,乃唛嗲然一则曰礼乐、二则日明堂。夫固要君以尧舜兮,岂知其谦让而犹末 遑。彼绛灌之戴肮兮,召儒生而恒东向。见夫子而吠所怪兮,以弱冠而气凌其上。日丁 我躬而未谐夫人世兮,未免负孤姿而抱绝状。当七国之妖氛将发兮,彼社稷臣无一语。 徒申申其排余兮,余又见木索筚笞而怜汝。荪两爱而莫知所为兮,终不知千古之孰为龙 而孰为鼠。彼俗懦之寡识兮,谓宜交欢夫要津。使诡遇而获售兮,吾又恐孟轲之笑人圣 贤。每汶汶而蹇屯兮,历万祀而不知其故也。
• 袁枚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 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 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 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YOU!
求志赋第三段赏析【北宋】晁补之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求志赋
第三段
北宋 晁补之
作品赏析
•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 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晁补之考中进士,参加了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 考试,他都第一。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后说:“这是深于经术的,可以革除现 在的浮藻风气。”他被调为澶州的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
幽离房诚不忍兮,弃此而莫能藏。执徐之青阳兮,余先 子乎东征。横武林之大江兮,往始宁之南邑。
……………………………………………………… ………………………………………………………
晁补之生性聪敏,有很强的记忆力,他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很惊奇。十七 岁那年,父亲到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于是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写成《七述》一 书,带去见杭州的通判苏轼。苏轼原先也想有所感赋,读了他的书赞叹说:“我可以搁笔了!” 苏轼又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博雅隽永瑰伟很有说服力,超过一般人甚远,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因 此人人都知道了晁补之的名字。
THANK YOU!
• 宋哲宗元祐初年(1086年),晁补之任太学正,李清臣推荐并认为他可任馆阁, 皇帝召他面试,他被升为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
• 元祐五年(1090年),晁补之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 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元祐七年(1092年),晁补之被召回朝廷后,任著作 佐郎。元祐末,绍圣初宋王朝政局大变,用章惇为相、倡绍述之说,新党复起, 乃尽逐元祐相臣,晁补之亦受累离开京师。
作者简介
•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 (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 (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醉赋并序节选【明代】贝琼骈体文
第五段
省略
第六段—第九段 省略
作者简介
• 贝琼 (1314 ~ 1379 )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 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 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 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 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 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 间集》等。
THANK YOU!
第四段
• 耳不及于听音,目不及于观色。虮虱万钟,泥沙白璧,力 过孟贲者,醉能系其颈,辩雄张仪者,醉能断其舌。略儿 女之愁,而不爲动心。夷王侯之势,而不爲折节。太湖三 万六千顷,醉俯之一兕杯,太华三万六千丈,醉览之一螘 垤。击缶而歌,心驰燕赵,拔劔而舞,气吞吴越。走桓温 之老兵,歼周顗之狂客。又焉能蹈规矩而守绳墨也。
明代骈体文
醉赋 节选
明代 贝琼
第一段
• 余读柳柳州荅吴武陵书,称其醉赋,及答客问而其文逸不 传,因赋之以补其遗。辞曰:
第二段 省略 第二段
• 弱水竭,三山折,少君灭,石芝歇。吾将筑九千仞之麴台, 介风云而宾日月。援青天之北斗,酿千秋之古雪 纵长夜之乐,负一世之豪,脱处士之一角巾,解仙人之五 色袍。右挈吾榼,左操吾瓢。出上方之酴醿,引西国之葡 萄。流白云于春瓮,落丹泉于夜槽。擪玉环之鹍弦,裂双 成之凤箫。六么作,霓裳阕,朝五斗,暮一石。
画舫闻歌赋第十六段赏析【清代】吴绮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吴绮(1619~1694年) 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 人。顺治十一年(1654年)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 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 吴绮的词,小令多描写风月艳情,笔调秀媚,题材狭窄。如〔醉花间〕《春闺》上阕:"思时 候,忆时候,时与春相凑。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颇传诵,因有"红豆词人"之称。他的 〔浣溪沙〕《有感》"南浦轻烟蘸碧波"、"吴苑青苔锁画廊"两首,也被人认为是"含凄古淡,乃 为不负"之作(谭献《箧中词》)。长调如〔满江红〕《岳坟次武穆原韵》、《金山》和〔沁园春〕 《述怀》等,意境和格调较高。吴绮也能诗,摹仿徐陵、庾信,以清新为尚,他的骈文学李商 隐,以秀逸见胜,比诗名更著。还著有传奇三种:《忠愍记》、《啸秋风》和《绣平原》,当 时多被管弦,今均无存。著作有《林蕙堂集》26卷,有康熙刻本、乾隆刻本。
作品赏析
• 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2600 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历史上极有名气。相传秦始皇 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 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秦 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 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 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 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 文化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 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铜鼓赋第三段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
…………………………………………………
清代骈体文
(1736)袁枚二十一岁,赴桂林广西巡抚金鉷幕中探望叔父袁鸿先生。 在金氏幕中袁枚锋芒毕露,大显奇才。金氏见年青袁枚相貌不俗,欲试其才, 乃命作《铜鼓赋》。袁枚提笔立就,文词瑰丽,才气横溢。金氏大为惊奇,于 是力荐袁枚应博学鸿词之试。当时海内征士二百余人,袁枚年最少。尽管此试 落选,但其“奇才”之名声已鹊起京师。三年后终于金榜题名,脱颖而出。
逺而望之,若朱云離褷于寳鼎。近而察之,若绿羽璘斒于万重。金锁珊枝, 直夺雨工之巧。碧文圆顶,似劳织女之缝。翠生波而欲滴,玉结乳以为容。 副墨抱珠于蔡锦,白象削字于芙蓉。其声则鞺鞳为音,砰訇作韵。霜降钟 鸣,雷出地奋。汉宫击瓦而屋尘皆飞,秦铎驱山而草木悉震。发清机于地 籁,依稀仙阁髙鸣,振元气于鲸鱼,恍若钧天可近。未取木于临平,已闻 声于邺县。于是盛以柽架,置之军府,共鸾书翠,轴以齐留。俪龙篆蜺, 旌以为辅。楼车鼓铎,惊双鹭之蛇门。碧玉浮金,考籥章于毛土。彼夫穆 满遗车于黎野,祖龙失玉于青城。寳玺不传于吴井,玉杯伪设于汉廷。
栟榈赋第一段赏析【北宋】刘敞骈体文
• 棕榈树栽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树势挺拔,叶色葱茏,适于四季观赏。木材可以制器具。 棕榈叶鞘为扇子型,有棕纤维,叶可制扇、帽等工艺品,根入药。棕榈科植物以其特有的形态 特征构成了热带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观。
• 岭南有桄榔、槟榔、椰子、冬叶、虎散、多罗等木,叶皆与 榈相类。时珍曰∶棕榈,川、 广 甚多,今江南亦种之,最难长。初生叶如白芨叶;高二、三尺则木端数叶大如扇,上耸, 四 散歧裂,其茎三棱,四时不凋。其干正直无枝,近叶处有皮裹之,每长一层即为一节。干 身 赤黑,皆筋络,宜为钟杵,亦可旋为器物。其皮有丝毛,错纵如织,剥取缕解,可织衣、 帽、 褥、椅之属,大为时利。每岁必两、三剥之,否则树死,或不长也。三月于木端茎中出 数黄 苞,苞中有细子成列,乃花之孕也,状如鱼腹孕子,谓之棕鱼,亦曰棕笋。渐长出苞, 则成 花穗,黄白色。结实累累,大如豆,生黄熟黑,甚坚实。或云∶南方此木有两种∶一种 有皮丝, 可作绳;一种小而无丝,惟叶可作帚。郑樵《通志》以为王彗者,非也。王彗乃落 帚之名, 即地肤子。别有蒲葵,叶与此相似而柔薄,可为扇、笠,许慎《说文》以为棕榈亦误矣。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刘敞(1019—1068年)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 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 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 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 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 “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 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 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圆方相摩,纯粹精兮。刚健专直,交神灵兮。冯翼正性, 栟榈荣兮。中立不倚,何亭亭兮。
……………………………………………………… ………………………………………………………
• 岭南有桄榔、槟榔、椰子、冬叶、虎散、多罗等木,叶皆与 榈相类。时珍曰∶棕榈,川、 广 甚多,今江南亦种之,最难长。初生叶如白芨叶;高二、三尺则木端数叶大如扇,上耸, 四 散歧裂,其茎三棱,四时不凋。其干正直无枝,近叶处有皮裹之,每长一层即为一节。干 身 赤黑,皆筋络,宜为钟杵,亦可旋为器物。其皮有丝毛,错纵如织,剥取缕解,可织衣、 帽、 褥、椅之属,大为时利。每岁必两、三剥之,否则树死,或不长也。三月于木端茎中出 数黄 苞,苞中有细子成列,乃花之孕也,状如鱼腹孕子,谓之棕鱼,亦曰棕笋。渐长出苞, 则成 花穗,黄白色。结实累累,大如豆,生黄熟黑,甚坚实。或云∶南方此木有两种∶一种 有皮丝, 可作绳;一种小而无丝,惟叶可作帚。郑樵《通志》以为王彗者,非也。王彗乃落 帚之名, 即地肤子。别有蒲葵,叶与此相似而柔薄,可为扇、笠,许慎《说文》以为棕榈亦误矣。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刘敞(1019—1068年)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 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 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 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 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 “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 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 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圆方相摩,纯粹精兮。刚健专直,交神灵兮。冯翼正性, 栟榈荣兮。中立不倚,何亭亭兮。
……………………………………………………… ………………………………………………………
铜鼓赋第二段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尔乃九乳灼然,水沈千纪,歴唐宋以犹湮,含盈虚而不滓。歳 逺则蠵觜生苔,年深则蛟涎滑体。星魂月魄,久藏羊馆之珠。 鳯卤鸾仪,似擘麻姑之指。汾隂献瑞,岂劳钩鉣以缠浮,浔水 呈祥,不听琵琶,而亦起其状,则体如坐墩,面同博局。葱岭 点砂,琅环砌玉。腹自脐以内空,腰较首而微束。势跃跃于嵚 岑,纹彬彬于沈绿。旧纽拖襟,余蟾瞪目。或褰绉而戍削,或 霜皴而雪剥。八面七星之迹,谁知九敲三挝之技。
…………………………………………………
…………………………………………………
清代骈体文
铜鼓赋 第二段
清代 袁枚
作品赏析
• 乾隆元年(1736)袁枚二十一岁,赴桂林广西巡抚金鉷幕中探望叔父袁鸿先生。 在金氏幕中袁枚锋芒毕露,大显奇才。金氏见年青袁枚相貌不俗,欲试其才, 乃命作《铜鼓赋》。袁枚提笔立就,文词瑰丽,才气横溢。金氏大为惊奇,于 是力荐袁枚应博学鸿词之试。当时海内征士二百余人,袁枚年最少。尽管此试 落选,但其“奇才”之名声已鹊起京师。三年后终于金榜题名,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 袁枚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 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随园诗话》及《补遗》,《随 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 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
…………………………………………………
清代骈体文
铜鼓赋 第二段
清代 袁枚
作品赏析
• 乾隆元年(1736)袁枚二十一岁,赴桂林广西巡抚金鉷幕中探望叔父袁鸿先生。 在金氏幕中袁枚锋芒毕露,大显奇才。金氏见年青袁枚相貌不俗,欲试其才, 乃命作《铜鼓赋》。袁枚提笔立就,文词瑰丽,才气横溢。金氏大为惊奇,于 是力荐袁枚应博学鸿词之试。当时海内征士二百余人,袁枚年最少。尽管此试 落选,但其“奇才”之名声已鹊起京师。三年后终于金榜题名,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 袁枚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 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随园诗话》及《补遗》,《随 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 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别知赋第二段赏析【明代】袁袠骈体文
2—1547年)字永之,号胥台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袁鼏第四 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年四十六岁。五岁知书,七岁赋诗有奇 语,廿四岁乡试解元,明年考进士,张璁先看到他的考卷,非常赏识,力主取他为状元。但其 余考官误以为这份考卷出于他的党羽之手,就共同商议,把他压低为二甲一名进士。榜发后, 张璁见到袁袠,道出缘由,不料袁袠耿直,既不道谢,更不答理,张璁大怒。后来袁袠主持河 南乡试,以选拔得人著称。改任兵部武选司主事,整治旧弊,刚有所作为时,不料一天仓库失 火,这时张璁已入内阁,权势更炽,就给袁袠加上纵火的罪名,把他逮捕入狱,要杀他而后快。 关了几个月,毕竟查无实据,但还把他谪戍湖州。经此横祸,他看透了官场黑暗。后遇赦回家, 他感叹身世,与唐伯虎蒙冤曾被命谪湖州为吏役相仿佛,而伯虎文集当时已罕有流传,于是他 出资刻印《唐寅文集》。后来虽然他再次起用,也只沉浮下僚,如主事、佥事之类的小官,遂 引疾归,读书于横山(今七子山),并筑横山草堂。卒年仅四十六岁,文徵明为他写墓志铭。 袠诗文俊爽,有《胥台集》二十卷,又有《世纬》(均《四库总目》)、《皇明献宝》、《实 吴中先贤传》等并行于世。
王子之贡于天官也,仆感阳禹弹冠之谊,循回路赠言之情,慨 然赋述,命曰别知,要之终始焉尔。
……………………………………………………… ………………………………………………………
《四悼·王太学履吉》:“词倾倒峡流,赋掷锵金声。”王宠是吴中诗派后起之秀,英年早逝,士 人胜誉之。袠亦对其时有佳誉,“草玄吾已钦前辈,作赋君今畏后生”、“少负逸材,博涉坟 籍”、“三吴富材杰,王子绝代英”。王、袁两家世交,同住里巷,两人自孩提时便非常熟识。 《方斋袁君室韩孺人行状》:“宠与袁同闬,两家相欢,家大人视方斋君兄也。于宠为丈人行, 诸子辱朝夕游,往来门屏甚狎”。及长为举子业,以志趣道德文字相激励。
王子之贡于天官也,仆感阳禹弹冠之谊,循回路赠言之情,慨 然赋述,命曰别知,要之终始焉尔。
……………………………………………………… ………………………………………………………
《四悼·王太学履吉》:“词倾倒峡流,赋掷锵金声。”王宠是吴中诗派后起之秀,英年早逝,士 人胜誉之。袠亦对其时有佳誉,“草玄吾已钦前辈,作赋君今畏后生”、“少负逸材,博涉坟 籍”、“三吴富材杰,王子绝代英”。王、袁两家世交,同住里巷,两人自孩提时便非常熟识。 《方斋袁君室韩孺人行状》:“宠与袁同闬,两家相欢,家大人视方斋君兄也。于宠为丈人行, 诸子辱朝夕游,往来门屏甚狎”。及长为举子业,以志趣道德文字相激励。
感士不遇赋第二十四段赏析【明代】汤显祖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感士不遇赋 第二十四段
明代 汤显祖
作品赏析
• 明隆庆五年和万历二年,汤显祖先后两次赴京赶考,均名落孙山。他伤心之余 更加发奋读书,后来日子久了,便发现当时很少以真才取士,权贵们徇私舞弊。 后来才发现其中奥妙。
• 这就要说到张居正。作为明代“中兴重臣”的张居正,在万历五年京试中,想 录取自己的次子嗣修,便许诺汤显祖为状元,沈学为探花,条件是他们必须帮 他的次子嗣修成为榜眼。汤显祖一直自诩清高,桀骜不驯,他对此条件不屑一 顾,而沈学独自投入张居正门下。汤显祖这种蔑视权贵的态度激怒了张居正, 京试揭榜,沈学一甲第一名及第,张居正次子嗣修一甲第二名及第,汤显祖落 第。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 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 (1583年)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 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 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 (1598年)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 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 作。
THANK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 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 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其专著《宜黄县戏神 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他还是 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虚舟赋第一段赏析【清代】余廷灿骈体文
作品赏析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 宋 司马光 《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诗:“虚舟非有意,飘瓦不须嗔。” •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一:“故陗壑之阻,盗贼弗怨;虚舟之触,褊心弗怒:无意也。” •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长史公玄牝凝神,虚舟应物。” •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朗鉴在心,虚舟应物。” • 唐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 • 金 卢挚 《折桂令·武昌怀古》曲:“身世虚舟,千载悠悠,一笑休休。” • 清 刘荻 《题陈世长舫斋》诗:“想到虚舟百事慵,当窗端只爱云峰。” • 《文选·谢灵运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轻舟而进曰虚舟。” • 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宪副》:“英雄裂蜀道之篇名,公(袁可立子)遂先辈之误。往来
国学 骈体文
虚舟赋
第一段
清代 余廷灿
作品赏析
• 虚舟释义是无人驾御的船只。比喻胸怀恬淡旷达。谓任其 漂流的舟楫。常比喻人事飘忽播迁无定。 轻捷之舟。
• 《虚舟赋》作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 乾隆三十四年,余廷灿授职检讨 ,任三通馆。廷灿《诒毂
草堂诗集》卷后其子永贤等撰《先府君行述》云:己丑, 散馆,试《虚舟赋》,钦取一等第六名。引见,授职检讨, 旋兼充三通馆纂修官。
虚舟,泉货条布。”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余廷灿(1729-1798年),字卿雯,号存吾,湖南*沙府长沙县 (今长沙市)人。清朝翰林、作家、数学家。
•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辛巳恩科第三甲第三十七名同进士出身。 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充三礼馆纂修官。
洞庭赋第八段赏析【明代】黄道周骈体文
万有盪寫,伊鬰俯散尘淖,仰视日月,悟澹者之皆定, 知危者之皆安。信蹄辙以同观。
……………………………………………………… ………………………………………………………
崇祯五年(1632年)秋,黄道周、徐霞客同游太湖,登洞庭,并以‘孤、云、独、往、还’为韵 作诗唱答,直抒情怀。崇祯六年(1633年)秋,徐霞客不顾北游五台山、恒山的旅途劳顿,再次 长途跋涉来到福建漳州拜访黄道周,并与他同游了百里之外的大峰山。这次相会,徐、黄二人尽 情畅叙,黄道周留下了好几组赠徐霞客的诗。”
• 崇祯三年(1630年)徐霞客于二月访郑江是他往返的必经之地,而且当时镇江是东郧于常州,闻黄道周 (石斋)过此,操小舟追林党人活动的重要地点,生活在镇江的一些文,及于丹阳。
• 崇祯五年,黄道周因营救钱龙锡获罪,被削籍为民。当他怀着愤懑的心情回家途经江南时,徐宏祖专程 赶来陪同黄道周一起游览金山、焦山。金山位于镇江郊区,濒临大江,焦山则孤立于长江之中,与金山 遥遥相对。登焦山望金山,崇楼绣阁,环山而起;古塔巍峨,更增景色。再登金山望焦山,但见林木青 翠,遮山蔽径;在这苍林之中,隐隐有一角红墙透出,引人遐思。故自古以来,人们有“焦山山里寺, 金山寺里山”的说法,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游过金、焦二山,徐宏祖又陪黄道周泛舟太湖,排遣郁闷。 七月十五日晚上,两人共宿楞枷名山,共赋《孤云独往还》,在诗中一起表明了共同的心迹愿望,从此 两人都把对方看做是知心朋友。第二年,徐宏祖北游京城,接着又考察了山西五台山和恒山后,回家休 息了几天,又千里迢迢地赶到了漳浦北山看望黄道周。
国学 骈体文
洞庭赋
第八段
明代 黄道周
作品赏析
• 崇祯元年(1628年),黄道周正在漳浦县北山为他的父母亲墓庐守制。这一年,他家中接连遭遇不幸, 祖母、伯叔、妻子相继去世,“每发一书,头发便白”。已“母丧服阕”的徐霞客从浙江出发,经闽北 南平、永安到漳州时,特地转道漳浦看望,劝他节哀,以国家大事为重。黄道周后来写了一首诗回忆当 时的情景:“事亲至孝犹远游,万里看余墓下栖……”
……………………………………………………… ………………………………………………………
崇祯五年(1632年)秋,黄道周、徐霞客同游太湖,登洞庭,并以‘孤、云、独、往、还’为韵 作诗唱答,直抒情怀。崇祯六年(1633年)秋,徐霞客不顾北游五台山、恒山的旅途劳顿,再次 长途跋涉来到福建漳州拜访黄道周,并与他同游了百里之外的大峰山。这次相会,徐、黄二人尽 情畅叙,黄道周留下了好几组赠徐霞客的诗。”
• 崇祯三年(1630年)徐霞客于二月访郑江是他往返的必经之地,而且当时镇江是东郧于常州,闻黄道周 (石斋)过此,操小舟追林党人活动的重要地点,生活在镇江的一些文,及于丹阳。
• 崇祯五年,黄道周因营救钱龙锡获罪,被削籍为民。当他怀着愤懑的心情回家途经江南时,徐宏祖专程 赶来陪同黄道周一起游览金山、焦山。金山位于镇江郊区,濒临大江,焦山则孤立于长江之中,与金山 遥遥相对。登焦山望金山,崇楼绣阁,环山而起;古塔巍峨,更增景色。再登金山望焦山,但见林木青 翠,遮山蔽径;在这苍林之中,隐隐有一角红墙透出,引人遐思。故自古以来,人们有“焦山山里寺, 金山寺里山”的说法,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游过金、焦二山,徐宏祖又陪黄道周泛舟太湖,排遣郁闷。 七月十五日晚上,两人共宿楞枷名山,共赋《孤云独往还》,在诗中一起表明了共同的心迹愿望,从此 两人都把对方看做是知心朋友。第二年,徐宏祖北游京城,接着又考察了山西五台山和恒山后,回家休 息了几天,又千里迢迢地赶到了漳浦北山看望黄道周。
国学 骈体文
洞庭赋
第八段
明代 黄道周
作品赏析
• 崇祯元年(1628年),黄道周正在漳浦县北山为他的父母亲墓庐守制。这一年,他家中接连遭遇不幸, 祖母、伯叔、妻子相继去世,“每发一书,头发便白”。已“母丧服阕”的徐霞客从浙江出发,经闽北 南平、永安到漳州时,特地转道漳浦看望,劝他节哀,以国家大事为重。黄道周后来写了一首诗回忆当 时的情景:“事亲至孝犹远游,万里看余墓下栖……”
赤壁赋第八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 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 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 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 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 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 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 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襄阳歌》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作品赏析
•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 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 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 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 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已不知去处,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 ,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 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 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作品赏析
•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 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 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 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 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已不知去处,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 ,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 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 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清代王闿运骈体文赋集赏析
• 咸丰七年(1857年),湖南补行壬子(咸丰二年)乙卯(咸丰五年)两科乡试,他中第五名 举人,获学政张金镛赏识,一时颇负时誉。曾周旋于湘军将领间,受曾国藩厚待,但只为清客 不受事。
• 咸丰九年(1859年),王闿运赴京师应礼部会试,落第,应肃顺聘,在其家任教读,甚受礼 遇。不久辞去。十一年“祺祥政变”,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被诛,他曾撰《祺祥故事》,为肃顺 被杀辨解。
图片欣赏
吊旧居赋节选
• 丁巳过长沙,将有所感而物附之,乃援笔成文,词不加点, 语恍惚而无端,意寥空而无极,亦骚之遗也。遂题为吊旧 赋。其词曰:
• 夫何颀娟之令姿兮,眇修度而莫寻。委朝华而就萚兮,信 游木之空阴。扳遗柯而泣露兮,槁移柳于汉南。
• 。。。。。。。。。。。。。。。。。。。。。。。。。 。。。。。。。。。。。。。。。。。。。。。。。。。
骈体文
王闿运骈体文赋集赏析
清代 王闿运
作品赏析
• 王闿运现存赋作七篇,包括《哀江南赋》、 《嘲哈密瓜赋》 《愁霖赋》、 《吊旧居赋》、 《会试萍始生赋》、 《牵牛花赋》、 《上征赋》。
• 王闿运是一代诗文大家,民初汪国垣作《光宣诗坛总录》列他为诗坛头领,冠于一代诗人之首。 王闿运幼年初学诗时就严守格律,矩步绳趋,不失尺寸,他作诗强调从拟古着手,五言长诗宗 魏晋,七言长诗及近体诗兼宗盛唐,但并不单纯模拟古人,而是尽法古人之美,熔铸而出之”, 能自成一家风格。他的诗作:于时事有关系者多。”《独行谣》、《圆明园词》等都是反映社 会现状的鸿篇巨作,曾传涌一时,堪称史诗。他的写景诗气魄宏伟,常带一股高洁傲气。如 《入彭蠡望庐山作》中写道:“轻舟纵巨壑,独载神风高;孤行无四邻,窅然丧尘劳。晴日光 皎皎,庐山不可照;扬帆载浮云,拥楫玩波涛……。”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写照,所以谭嗣同 称他的诗是超越“诗人之诗”,属于“更向上一著”之类。
• 咸丰九年(1859年),王闿运赴京师应礼部会试,落第,应肃顺聘,在其家任教读,甚受礼 遇。不久辞去。十一年“祺祥政变”,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被诛,他曾撰《祺祥故事》,为肃顺 被杀辨解。
图片欣赏
吊旧居赋节选
• 丁巳过长沙,将有所感而物附之,乃援笔成文,词不加点, 语恍惚而无端,意寥空而无极,亦骚之遗也。遂题为吊旧 赋。其词曰:
• 夫何颀娟之令姿兮,眇修度而莫寻。委朝华而就萚兮,信 游木之空阴。扳遗柯而泣露兮,槁移柳于汉南。
• 。。。。。。。。。。。。。。。。。。。。。。。。。 。。。。。。。。。。。。。。。。。。。。。。。。。
骈体文
王闿运骈体文赋集赏析
清代 王闿运
作品赏析
• 王闿运现存赋作七篇,包括《哀江南赋》、 《嘲哈密瓜赋》 《愁霖赋》、 《吊旧居赋》、 《会试萍始生赋》、 《牵牛花赋》、 《上征赋》。
• 王闿运是一代诗文大家,民初汪国垣作《光宣诗坛总录》列他为诗坛头领,冠于一代诗人之首。 王闿运幼年初学诗时就严守格律,矩步绳趋,不失尺寸,他作诗强调从拟古着手,五言长诗宗 魏晋,七言长诗及近体诗兼宗盛唐,但并不单纯模拟古人,而是尽法古人之美,熔铸而出之”, 能自成一家风格。他的诗作:于时事有关系者多。”《独行谣》、《圆明园词》等都是反映社 会现状的鸿篇巨作,曾传涌一时,堪称史诗。他的写景诗气魄宏伟,常带一股高洁傲气。如 《入彭蠡望庐山作》中写道:“轻舟纵巨壑,独载神风高;孤行无四邻,窅然丧尘劳。晴日光 皎皎,庐山不可照;扬帆载浮云,拥楫玩波涛……。”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写照,所以谭嗣同 称他的诗是超越“诗人之诗”,属于“更向上一著”之类。
坐观垂钓赋为庄念农作第一段赏析【清代】袁枚骈体文
不见,而见之者耀焉。
………………………………………………… ………体文
坐观垂钓赋为庄念农作 第一段
清代 袁枚
作品赏析
• 袁枚逍遥性情的诗如《子才子歌示庄念农》亦才气过人, 不论是回忆少年气盛时的经济之志,还是表白自己的个性 胆识,乃至夸耀自己的“歌诗”,都充溢着一种独往独来、 与古人抗衡的挑战精神。全诗以文为诗,参差错落,跌宕 有致,更显得自由洒脱、无所拘束,正所谓“以天资使其 才力,往往倜傥不自矜练。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子才子,息志尘鞅,栖神元妙,迥谢轩冕,日事渔钓,过其友庄先生而傲 之,曰:予亦知夫钓之乐乎?当子之狶膏,棘岫而邀盪。于康衢也,吾则 琅玕三尺,冰蚕一丝,驰波跳沐,与水为嬉。当子之仆邀相从,跧庄鞠跽, 恭衙府而不得舒也。吾乃投亞九饭,祝一鲋鱼,伸眉肆肘,天不能拘思, 子之乐乐,不我如胡不易,子之所事,而娱吾之所娱。庄先生曰:不然, 吾闻好泅者溺,好猎者惊,当局者悟,旁观者清,故五采之藻衮,服之者
• 袁枚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 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 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 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 ………体文
坐观垂钓赋为庄念农作 第一段
清代 袁枚
作品赏析
• 袁枚逍遥性情的诗如《子才子歌示庄念农》亦才气过人, 不论是回忆少年气盛时的经济之志,还是表白自己的个性 胆识,乃至夸耀自己的“歌诗”,都充溢着一种独往独来、 与古人抗衡的挑战精神。全诗以文为诗,参差错落,跌宕 有致,更显得自由洒脱、无所拘束,正所谓“以天资使其 才力,往往倜傥不自矜练。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子才子,息志尘鞅,栖神元妙,迥谢轩冕,日事渔钓,过其友庄先生而傲 之,曰:予亦知夫钓之乐乎?当子之狶膏,棘岫而邀盪。于康衢也,吾则 琅玕三尺,冰蚕一丝,驰波跳沐,与水为嬉。当子之仆邀相从,跧庄鞠跽, 恭衙府而不得舒也。吾乃投亞九饭,祝一鲋鱼,伸眉肆肘,天不能拘思, 子之乐乐,不我如胡不易,子之所事,而娱吾之所娱。庄先生曰:不然, 吾闻好泅者溺,好猎者惊,当局者悟,旁观者清,故五采之藻衮,服之者
• 袁枚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 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 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 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金缕曲其一赏析
金缕曲其一赏析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内容:
今年春,余住西湖。
得识诸公,为言别来种种事。
小云我,飘零惯,扁舟五湖浪。
怅秋阴、连昌宫火,几番红树。
六桥人去花飞尽,惟有青山似旧。
唤客至,开尊,且倾芳酒。
尊前百计思量遍,谁解春江都是泪?最无端、齐安郡中,初拆风流怨。
白发苏郎犹在,为赋断肠羁恨。
问散人何在?寄语春风,且休吹散,宝钗分半。
旧情怀,消不尽,在天涯。
隔一水而望,遥见寒烟如织。
沙鸟似欲相迎,又飞去、影沈斜阳里。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事。
- 1 -。
气核赋第九段赏析【明代】周是修骈体文
• 他任王府纪普时,著《保国直言》和《贤王修己十箴》、 又有《戒惑箴》和《警随箴》
THANK YOU!
• 自战国时产生的“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的观念, 到了宋代的陆九渊, 才使“宇宙” 观念的哲学化水平提高了一大 步, 然而其科学化水平却没有能够提高。 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哲 学的缺点, 即多政治和伦理哲学思维, 而少自然科学思维。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周是修(1354年4月—1402年6月),名德,字是修,江西 泰和螺溪镇爵誉村人,为水利学家周矩后裔。洪武末举明 经。历仕霍丘县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 翰林纂修。燕兵入京城,自刭于应天府学尊经阁。他的著 作甚多,有《诗谱》、《论语类编》、《广衍太极图》、 《纲常懿范》、《进思集》、《刍荛集》等二十余种。
• 《气核赋》云:维鸿蒙之肇判兮,辨阴阳而以分。由有理而有气兮,由气化而 成形。故包乎天地之外者,莫非此气之运。充乎宇宙之间者,莫非此气之成也。 表明他还是持唯心论, 但较为强调宇宙的物质性, 气“包乎天地之外” , 而 “充乎宇宙之间” , 认为宇宙大于天地。 然而即使在明初, 使用“理” 与 “气” 两个观念, 已显得陈旧。 从此段文字也看不出他有宇宙的时间观念。
陆常妨于稼穑兮,若硗硌于锄耘。或沙碛之渺莽兮,或 岩崖而欹倾。马遇之而忧蹶兮,车遭之而回轮。
……………………………………………………… ………………………………………………………
”气质“只是一个生理、心理意义上的问题,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或生理状态。他认为,人的这 种生理心理品性和人的社会行为之间虽有联系,但并不是必然的、唯一的关系,即人的气质并不 能决定人的善恶贤愚,并不能决定人的最后归宿,学能变化气质。朱熹之气是和理相对的概念, 既指宇宙万物生成的基础,构成万物的物质材料(一草一木),又指形成人物(善恶贤愚)之别 的内在因素。
THANK YOU!
• 自战国时产生的“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的观念, 到了宋代的陆九渊, 才使“宇宙” 观念的哲学化水平提高了一大 步, 然而其科学化水平却没有能够提高。 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哲 学的缺点, 即多政治和伦理哲学思维, 而少自然科学思维。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周是修(1354年4月—1402年6月),名德,字是修,江西 泰和螺溪镇爵誉村人,为水利学家周矩后裔。洪武末举明 经。历仕霍丘县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 翰林纂修。燕兵入京城,自刭于应天府学尊经阁。他的著 作甚多,有《诗谱》、《论语类编》、《广衍太极图》、 《纲常懿范》、《进思集》、《刍荛集》等二十余种。
• 《气核赋》云:维鸿蒙之肇判兮,辨阴阳而以分。由有理而有气兮,由气化而 成形。故包乎天地之外者,莫非此气之运。充乎宇宙之间者,莫非此气之成也。 表明他还是持唯心论, 但较为强调宇宙的物质性, 气“包乎天地之外” , 而 “充乎宇宙之间” , 认为宇宙大于天地。 然而即使在明初, 使用“理” 与 “气” 两个观念, 已显得陈旧。 从此段文字也看不出他有宇宙的时间观念。
陆常妨于稼穑兮,若硗硌于锄耘。或沙碛之渺莽兮,或 岩崖而欹倾。马遇之而忧蹶兮,车遭之而回轮。
……………………………………………………… ………………………………………………………
”气质“只是一个生理、心理意义上的问题,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或生理状态。他认为,人的这 种生理心理品性和人的社会行为之间虽有联系,但并不是必然的、唯一的关系,即人的气质并不 能决定人的善恶贤愚,并不能决定人的最后归宿,学能变化气质。朱熹之气是和理相对的概念, 既指宇宙万物生成的基础,构成万物的物质材料(一草一木),又指形成人物(善恶贤愚)之别 的内在因素。
蠹赋第一段赏析【南宋】刘克庄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 ),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 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 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 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 《大全集》 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 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 1卷,《后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 5卷。
余旣倦逰,退老于郷五亩之園,手自鉏荒,封植羣木, 位置衆芳,桃栁易蕃,次則海棠。
……………………………………………………… ………………………………………………………
《唐六典》载,太宗李世明于贞观十三年(649年)在弘文馆设“熟纸装潢匠九人”;秘书省定 “熟纸匠、装潢匠各十人”。还规定一些官府文书、宗教经典都要用黄纸。《文房四谱》曰: “贞观中始用黄纸写敕制。高帝上元二年诏曰:‘诏敕施行,既为永式,此用白纸,多有虫蠹。 宜令今后尚书省颁下诸州并宜用黄纸(避蠹纸 )。’”可见,唐代染纸入潢早已遍及全国各个角 落,政府还制定了相关制度。可见,当时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府,都十分重视图书保护。国学 骈体文蠹赋源自第一段南宋 刘克庄
作品赏析
• 《蠹赋》借谴责蠹书之虫而刺世。 • 蠹,蛀蚀器物的虫子,即蛀虫,作动词则意为“蛀蚀”。而“蠹”也常被人们
引申为祸害国民的人,因此,被冠以“蠹”之名的事物,对人来说多半不是什 么好东西。许多有蛀食习性的昆虫,就常常被以“蠹”冠名。 • 《蠹赋》由讥刺树木之蠹虫到嘲讽身体之蠹虫,再到抨击国家之蠹虫,。 • 在古代,人们早已对家居蠹虫有了清晰的认识,陆游曾在《灯下读书戏作》云: “吾生如蠹鱼,亦复类熠耀。”将自己比喻成蠹鱼,一生热爱书籍。 • 蠹鱼即衣鱼,是衣鱼目昆虫的俗称,有一部分常见种类是著名的家居害虫,喜 食纸制品、纺织品等等,尤其在书架、衣柜常见,因此古人常将爱读书的自己 称作“蠹鱼”。衣鱼十分容易辨认,多银白色,体纺锤形,被鳞片,第11腹节 具一对尾须与一条中尾丝,行动敏捷。
病树赋第一段赏析【清代】张云璈骈体文
• 枇杷作为降高温、固碳型植物,在众多园林植物中,生态功能表现突出,尤其是滞尘能力最强。 对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改善生态条件有很好的作用。根据一些城市的应用情况,枇杷树在滞 尘能力、固碳能力、水分利用率、降温能力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
作品赏析
• 古代自家有女子出生后,院里种一棵枇杷树,女子初长成未嫁时,自家院子里 的枇杷树在院墙外面透出枝头,外面的才子看见NK YOU!
国学 骈体文
病树赋
第一段
清代 张云璈
作品赏析
• 枇杷树属于蔷薇科苹果亚科枇杷属, 乔木常绿小乔木, 高达12米, 小枝粗壮, 密生锈色或灰棕色 绒毛。叶革质, 披针形、页面褶皱, 叶下面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 基部楔形, 先端渐尖, 叶缘有 疏锯齿。花期10-12月, 顶生圆锥花序, 翌年5-6月成熟, 梨果球形或长圆形, 橙黄或橙红色。
• 枇杷树代表着人们的吉祥之意。而且枇杷树是一种四季常绿的植物。对于人们 来说,枇杷的果实就像黄金一样珍贵,所以枇杷更是一种象征财富,还有家庭 幸福的象征。而且在古书中对于琵琶的赞美由来已久,大家知道枇杷的果实呈 现出金黄的色彩。
• 古人为什么独独喜欢在庭院里种植枇杷树呢?其实这也是与琵琶的独特寓意有 关琵琶,寓意着吉祥,幸福安康!人们往往对于家庭的幸福,官运的亨通十分 的在意,所以,他们寄情于枇杷树,将自己的感情更多的放在这一方面。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张云璈(1747-1829年),字仲雅,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清高宗乾隆 十二年,卒于宣宗道光九年,年八十三岁。(清史列传作卒于嘉庆九年,年亦 八十三岁;补疑年录同。此从疑年录汇编)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
• 嘉庆十二年(1807年),选湖南安辐知县。调湘潭,有干能,居宫多惠政。治潭 五载,人以“张佛子”或“张青天”呼之。归后以著述自娱;时或登山玩水, 与诸文士赋诗谈笑。云璈博学雄才,颇工于诗。其诗凭衿发咏,无寒苦秾纤之 习。著有《简松草堂诗集》二十卷、《简松草堂文集》十二卷,《蜡味小稿》 五卷,《归艎草》一卷,《知还草》四卷,《复丁老人草》二卷,《金牛湖渔 唱》一卷,《三影阁筝语》四卷,《选学胶言》二十卷,《选藻》八卷,《四 寸学》六卷,及《重緌录》十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作品赏析
• 古代自家有女子出生后,院里种一棵枇杷树,女子初长成未嫁时,自家院子里 的枇杷树在院墙外面透出枝头,外面的才子看见NK YOU!
国学 骈体文
病树赋
第一段
清代 张云璈
作品赏析
• 枇杷树属于蔷薇科苹果亚科枇杷属, 乔木常绿小乔木, 高达12米, 小枝粗壮, 密生锈色或灰棕色 绒毛。叶革质, 披针形、页面褶皱, 叶下面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 基部楔形, 先端渐尖, 叶缘有 疏锯齿。花期10-12月, 顶生圆锥花序, 翌年5-6月成熟, 梨果球形或长圆形, 橙黄或橙红色。
• 枇杷树代表着人们的吉祥之意。而且枇杷树是一种四季常绿的植物。对于人们 来说,枇杷的果实就像黄金一样珍贵,所以枇杷更是一种象征财富,还有家庭 幸福的象征。而且在古书中对于琵琶的赞美由来已久,大家知道枇杷的果实呈 现出金黄的色彩。
• 古人为什么独独喜欢在庭院里种植枇杷树呢?其实这也是与琵琶的独特寓意有 关琵琶,寓意着吉祥,幸福安康!人们往往对于家庭的幸福,官运的亨通十分 的在意,所以,他们寄情于枇杷树,将自己的感情更多的放在这一方面。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张云璈(1747-1829年),字仲雅,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清高宗乾隆 十二年,卒于宣宗道光九年,年八十三岁。(清史列传作卒于嘉庆九年,年亦 八十三岁;补疑年录同。此从疑年录汇编)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
• 嘉庆十二年(1807年),选湖南安辐知县。调湘潭,有干能,居宫多惠政。治潭 五载,人以“张佛子”或“张青天”呼之。归后以著述自娱;时或登山玩水, 与诸文士赋诗谈笑。云璈博学雄才,颇工于诗。其诗凭衿发咏,无寒苦秾纤之 习。著有《简松草堂诗集》二十卷、《简松草堂文集》十二卷,《蜡味小稿》 五卷,《归艎草》一卷,《知还草》四卷,《复丁老人草》二卷,《金牛湖渔 唱》一卷,《三影阁筝语》四卷,《选学胶言》二十卷,《选藻》八卷,《四 寸学》六卷,及《重緌录》十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山尚书再莅两江之四年,政行化和, 风物恬美。署之西,小园夹池,屋形如舟。 公葺其旧而颜之曰「不系」。夫舟之义取乎 济川,其系与否,非舟之所能自为也。昔人 称谢太傅功高百辟,心在一丘。公之谓矣。
………………………………………………… …………………………………………………
清代骈体文
不系江南园林志》: “煦园本明初黔宁王沐英宅第,入清
为两江督署西园,有石舫,袁枚为作《不系舟赋》,一度
为太平天王府。”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 袁枚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 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 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 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THANK YOU!
………………………………………………… …………………………………………………
清代骈体文
不系江南园林志》: “煦园本明初黔宁王沐英宅第,入清
为两江督署西园,有石舫,袁枚为作《不系舟赋》,一度
为太平天王府。”
作者简介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 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 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 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 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 (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 生”。
• 袁枚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 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 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 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