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检测技术基础要点
第一篇检测技术基础第一章基础知识1、工业过程检测概念:生产过程中,为及时掌握生产情况和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而对一些变量,进行的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
2、掌握检测仪表的主要品质指标的基本含义:灵敏度: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之比;单位输入变化量引起的输出量的变化大小;与精度有不同。
线性度:校准曲线与规定直线之间的吻合程度。
分辨率:能检出被测变量最小变化的能力。
输入从任意值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可观测到输出变化。
回差: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输入变量上升和下降,多次测量仪表对同一输入给出两个相应输出平均值间的最大差值。
重复性:同一工作条件下,同一输入值,同一方向,连续多次测量,输出值之间相互一致的程度,用最大重复性误差来衡量。
精确度: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与约定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标准的仪表,精确度有规定的等级划分。
动态特性:被测量随时间迅速变化时,仪表输出追随被测量变化的特性。
通常以典型输入信号,例如阶跃信号、正弦信号,所产生的相应输出来衡量。
3、掌握仪表的标定与校准的相关概念。
标定:传感器或仪表,在出厂投入使用前,加上已知标准输入信号,采用更高一级的基准器,得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分为:静态标定(标定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回差、重复性)和动态标定(标定动态特性)。
校准:实际使用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重复进行全部或部分标定工作,并进行适当调整,或者对某一特性指标进行校验和调整。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基础1、测量误差根据表示方法不同,可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掌握:引用误差:绝对误差与测量范围上限、满量程或标度盘满刻度之比。
量程是指仪表测量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一般为0)之差。
通常提到的仪表精确度等级,即是仪表容许的最大引用误差。
2、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掌握):系统误差(又称系差,有规律、产生原因可知,所以,可以设法减少和消除);随机误差(无规律、偶然、不可预料和控制、服从统计规律,可以估计总体分布特性、评价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影响);粗差(既可具有系统误差的性质,也可以具有随机误差的性质,但绝对值明显比较大)。
CH1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二、存储器
• 存储器(memory)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对存储器既可以进行“读”(取数)、“写” (存数)操作。 • 衡量存储器的性能指标有: 存储容量 存储速度 价格 • 存储器技术在不断发展,存储器容量越来越大、 存取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低、体积越来越 小、耗电越来越省,就连使用寿命也越来越长。
?有的电磁感应笔其基板能感应出用户写字过程中在笔尖上用力的变化并将压力的大小例如分为512级传送给主机主机就能在荧屏上显示出笔迹的粗细这样就更接近于真正的笔在书写时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压力感应笔它在签名识别绘画中很有用
第1章 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 硬件系统 •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安腾(Itanium)处理器: 64位开拓者 瞄准高端企业市场,运行的系统一般是UNIX系统 高性价比,性能卓越,更低功耗
Itanium 2被大量用在需要计算的超级电脑上, 以及大型公司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据库系统
Intel Atom是Intel历史 上体积最小和功耗最小 的处理器。 下一代ATOM芯片: 进军移动通讯领域
取 出 指 令
操 作 信 号
反 馈 信 号
一、 CPU
•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 CPU的具体任务是执行指令,它按照指令 的要求完成对数据的基本运算和处理。 •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和高 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组成。
三、输入设备
• 输入(Input)设备能把程序、数字、图形、图像、 声音、控制现场的模拟量等数据,通过输入接口 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收的电信号。 •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操纵杆、卡片 输入机、纸带输入机、光笔、语音识别装置、数 字化仪、扫描仪、条形码阅读器、磁墨水字符阅 读机、光学字符阅读机(Optical Character Reader,OCR)、调制解调器(modem)及各种模/数 (A/D)转换器等。
ch1 基本概念及定义
7
注意:
1)闭口系与系统内质量不变 的区别; 2)开口系与绝热系的关系; 3)孤立系与绝热系的关系。
8
Simple compressible system
最重要的热力系统
只交换热量以及可逆的功中的体积变化功
Moving Boundary Work
简单可压缩系统
体积变化功
Compression Work
状态参数的积分特征
状态参数变化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 数学上: 1
1, a
a
dz
1
2
dz dz z2 z1
1,b
2
2
b
2
d z 0
山高度变化
11
例:温度变化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征
设 z =z (x , y)
dz是全微分
z z dz dx dy x y y x
pb
pv 当 p < p p p p b v b p
26
注意: 只有绝对压力 p 才是状态参数
不同环境大气压力发生变化,即使绝对压 力不变,表压力和真空度仍有可能变化。
p > pb
p < pb
pe p pb
pv pb p
27
3 比体积及密度 Specific volume
18
温度测量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要求:感应元件应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
物质 (水银,铂电阻) 温度计
特性 (体积膨胀,阻值)
基准点 Reference state 刻度 Scale 温标 Temperature scale
碳氢化合物检测和报警值的显示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氢化合物检测和报警值的显示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碳氢化合物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
然而,碳氢化合物的泄漏或超标排放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碳氢化合物进行检测并及时采取措施成为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篇文章旨在介绍碳氢化合物检测和报警值的显示标准,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知识并提供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文章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进行简要介绍。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碳氢化合物检测的方法和设备,以及报警值的确定过程。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供读者参考。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碳氢化合物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了解碳氢化合物的危害性以及超标排放可能引发的问题。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相关标准和规定,以便读者了解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报警值。
通过合理设置报警值,可以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来应对潜在的风险,实现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保护。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深入探讨碳氢化合物检测和报警值的相关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准确的参考,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作出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碳氢化合物检测和报警值的显示标准:1. 引言:在此部分将介绍碳氢化合物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2.1 碳氢化合物检测: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碳氢化合物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首先,会介绍当前常用的碳氢化合物检测方法,例如气体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其次,会介绍常用的碳氢化合物检测设备,如气体检测仪、排放监测系统等,并探讨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2.2 报警值的确定:这一部分将探讨如何确定碳氢化合物检测中的报警值,并展示报警值的显示标准。
首先,会介绍国际标准和规定中关于碳氢化合物检测报警值的要求和建议。
然后,会讨论确定报警值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环境条件、应用场景等。
CH-1-绪论
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例:便携式测试分析仪
32 32
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正弦波形1
正弦波形2
Window 1
幅值1 0.001 频率1 73.92 40.0 60.0
20.0
80.0
幅值2 1.000 频率2 59.24
40.0 60.0
20.0
80.0
0.0 100.0
0.0
正弦波形1 +正弦波形2
6 6
测试技术的组成 信号是带有信息的某种物理量,如光信号、声信号、电 信号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实物特征、状态、属性及其 发展变化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信号一般会随时间或空间变化,其变化反映了所携带的信 息的变化。
有用信号:测试者有用的信号。 干扰信号:对有用信号的接收造成损伤的信号。
7 7
电量:指物理学中的电学量。
9 9
测试技术的应用
1.4 测试技术的应用 (Applications)
人类社会生产、生活 、经济交往和科学研 究都与测试技术息息相关。在各个科学领域,特 别是控制、机械、电子、通信、气象、海洋、地 质、航天、生物等,测试技术也起着越来越主要 的作用。
10 10
测试技术的应用
1、机电工程中的应用
美国F. Chen and U. Mohideen于2002年首次提出了侧向Casimir力的概念, 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运动平面之间侧向力的存在。
Casimir侧向力的测量示意图 F. Chen and U. 2002,PRL,V88(10) 褶皱表面的侧向位移与侧向力的关系图
24 24
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3 3
测试技术的内容和任务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任务(5方面) :
CH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本概念汇总
CH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本概念1.1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一、检测技术1、定义: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2、三大功能:参数测量功能、参数监测控制功能、测量数据分析判断功能;3、信息技术四大支柱: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4、信息采集:从自然界诸多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中提取有用的信息;5、信息变换:将提取的信息进行电量形式的幅值、功率等的转换;6、信息处理:将变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数学运算、A/D变换等处理;7、信息传输: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经济地、准确无误地把信息进行远、近距离的传递。
二、自动检测系统1、组成:被测量传感器测量电路输出单元2、定义: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控制等诸系统的总称;(1)自动测量系统:输出单元为显示器、记录器、打印机、绘图仪;(2)自动计量系统:输出单元为计数器、累加器;(3)自动保护、自动诊断系统:输出单元为报警器;(4)自动控制系统:输出单元为处理电路。
三、检测技术作用与地位1、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家用电器温度设定、控制、显示;家居放火、防盗、防煤气泄漏;医学医疗疾病检查与诊断;2、工业生产中,借助检测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对工艺参数、成分进行检测与控制;对工业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产品质量进行自动测试;对产品数量进行自动计数;3、国防建设中:雷达导航;卫星定位系统;海上利用声呐系统进行测物、测距、测向;4、农业生产:气象预报;温室的温湿度控制;水土成分分析;粮库的温湿度检测;5、建设工程:桩基检测;结构检测;电梯、中央空调、消防系统等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等。
综述:检测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是用自动化水平来衡量,而自动化水平是用采用传感器种类和数量来衡量的。
ch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实用
解:
K1=—01.—0002 =—50—010
;
K2=
—0.—02 200
=
——1 10000
K2<K1,所以距离S2精度较高。
第15页/共38页
5.3 误差传播定律
一.一般函数的中误差
设有函数: Z F (x1, x2 ,, xn )
(a)
xi 为独立观测值
设 xi有真误差 xi ,函数 Z 也产生真误差
(6-10)
上式为一般函数的中误差公式,也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第19页/共38页
二 .几种常用函数的中误差
1.倍数函数的中误差
设有函数式 Z Kx (x为观测值,K为x的系数)
全微分
dZ Kdx
得中误差式 mZ K 2mx2 Km x
例:量得 1:1000 地形图上两点间长度 =168.5mm0.2mm,
i j
<<前面各项
2
K
f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12 K
f
2 2
x22 K
f
2 n
xn2 K
n
2 fi f j
i, j1
xix j K
(g)
i j
由偶然误差的抵偿性知:
lim xix j 0
n
n
(g)式最后一项极小于前面各项, 可忽略不计,则:
2
K
f12
x12 K
f
2 2
x22 K
f
2 n
xn2 K
即
mz2
f12mx21
f
2 2
mx22
f
m 2 2
n xn
(h)
第18页/共38页
ch1-1 通则
第1章通则第1节一般规定1.1.1 目的1.1.1.1 为了保证浅海固定平台上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浅海固定平台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特制定本规范。
1.1.1.2 本规范可作为浅海区域固定平台设计、建造、安装和检验的技术依据。
1.1.2 适用范围1.1.2.1 除另有规定者外,本规范适用于在中国领海浅海区域作业的钢质固定平台。
对于其它材质的固定平台,可参照本规范中给出的一般设计要求,并结合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一起使用。
1.1.2.2 本规范是中国船级社(以下简称本社)对浅海固定平台进行发证检验的依据;本规范也可作为浅海固定平台进行入级检验的技术规范,有关入级程序、入级符号、入级标志及入级证书等将按本社的相关规定办理,本规范不再涉及。
1.1.2.3 本规范包含了中国政府主管当局对浅海固定平台的全部法定检验技术要求。
如主管当局授权本社进行法定检验,本规范可作为签发相关法定证书的技术依据。
1.1.2.4 浅海固定平台的材料与焊接除应满足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本社《材料与焊接规范》的相关规定。
1.1.2.5 浅海固定平台上的起重设备应符合本社《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的有关要求。
1.1.2.6 按本规范的相关规定,对浅海固定平台进行延寿评估检验时,将根据检验和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给予延寿,并确定证书的有效期及延寿后的检验周期。
1.1.3 发证检验与法定检验的协调1.1.3.1 对拟申请本社进行发证检验的固定平台,如主管当局授权本社对其进行法定检验时,本社可将发证检验与法定检验结合进行。
1.1.3.2 本规范的技术要求与法定主管当局的要求一旦出现矛盾时,应首先满足法定主管当局的要求。
1.1.4 等效与免除1.1.4.1 除另有规定外,凡等效或替代本规范的相关要求时,如计算方法、评估标准、材料选用、设备等级和试验方法等,只要能提供必要的试验,理论依据和相似工程的实践经验,或有效公认的标准等,经本社同意后,均可被接受。
ch1检测技术基础
Ch1
检测技术基础
误差的来源
测量方法误差:指使用的测量方法不完善,或采用近 似的计算公式等原因所引起的误差 ,又称为理论误差.
如用均值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时,其读数是 按照正弦波的有效值进行刻度,由于计算公式 KFU U / 2 2 中出现无理数 和 2 ,故 取近似公式 1.11U ,由此产生的误差即为理 论误差。
只适用于被测量值相同的情况,而不能说明不同值的 测量精度。
南阳理工学院
Ch1
检测技术基础
误差基本概念及表达式
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能更好地说明测量的精确程度。在 上面的例子中
0.1 1 100% 1% 10
2
1 100% 0.5% 200
显然,后一种长度测量仪表更精确。
结论:相对误差通常用于衡量测量的准确程度,相对误 差越小,准确程度越高。
南阳理工学院
Ch1
检测技术基础
误差的来源
测量环境误差:指各种环境因素与要求条件不一致而造 成的误差。 对于电子测量,环境误差主要来源于环境温度、电源 电压和电磁干扰等。 激光光波比长测量中,空气的温度、湿度、尘埃、大 气压力等会影响到空气折射率,因而影响激光波长, 产生测量误差。高精度的准直测量中,气流、振动也 有一定的影响
南阳理工学院
Ch1
检测技术基础
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南阳理工学院
Ch1
检测技术基础
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能直接从计量器具的读数装臵读出 被测量整个数值的测量。如用外径千分尺测量 轴的直径。
南阳理工学院
Ch1
检测技术基础
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相对测量:相对测量又称比较测量,是先用标准器具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H1概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第1章概述(知识点)知识点1 传感器概述传感器位于研究对象与测控系统之间的接口位置,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
一切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特别是自动控制系统中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首先通过传感器获取并转换为容易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
信息技术正在推动着人类社会快速地向前发展,传感器是实现对物理环境或人类社会信息获取的基本工具,是检测系统的首要环节,是信息技术的源头;传感器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传感器在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监测、自动化生产与控制系统的搭建和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2 传感器的定义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7665-2005),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定义为: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stimulus/measurand)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和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的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部分。
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根据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知识点3 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典型组成如图1.3所示。
图1.3传感器的组成知识点4 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技术特1第1章概述征等分类(如图1.4所示),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图1.4 传感器的分类知识点5传感器性能的改善总体上说,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提高与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二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寻找新原理、开发新材料、采用新工艺或探索新功能等;三是传感器的集成化;四是传感器的智能化;五是传感器的网络化;六是传感器的微型化。
智能检测技术ch1
第1章 测试技术概述 1.1 测试技术基本概念 1.1.7 测量精度和不确定度
智 能 检 测 技 术
什么是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泛指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规范化术语: 准确度、精密度、正确度、不确定度
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第1章 测试技术概述 1.1 测试技术基本概念 1.1.7 测量精度和不确定度
第1章 测试技术概述 1.1 测试技术基本概念
智 能 检 测 技 术
1.1.1 什么是测试技术? 测试技术(Measurement and Test Technique) 是测量和试验技术的统称。
测试的基本任务:
获取有用的信息,即借助专门的设备、仪器、设 计合理的实验方法与必需的信号分析及数据处理,获 得与被测对象有关的信息,最后将结果进行显示或输 入到其它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智 能 检 测 技 术
不确定度
A类分量
B类分量
根据经验或其他信息估计出来
用统计方法算出来
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第1章 测试技术概述 1.1 测试技术基本概念 1.1.8 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
智 能 检 测 技 术
测量结果=样本平均值±不确定度
在直接测量的情况下, 不确定度可用样本平均值的 标准偏差来表征。
传感器
中间变换器
显示记录装置
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第1章 测试技术概述 1.1 测试技术基本概念 1.1.3 测试系统的组成
智 能 检 测 技 术
非电量的电测法
信号:被测量 装置: 传感器——感知并转换信号 中间变换器——变换、分析、处理信号 显示记录装置——显示、记录测试结果
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智 能 检 测 技 术
ch1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常用医学信号及特点
医学信号 常用测量传感器 幅度范围 频率范围 /Hz 所含信息
心电 ECG 脑电 EEG 诱发电位 EP 肌电 EMG 胃电 EGG 心音 PCG
体表电极 心脏电极 胎儿电极 头皮电极 颅内电极 帽状、针状或 表面电极 针电极 Ag/AgCl表面 电极 压电、电容、 电感、应变片 换能器
1.6 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数字信号处理是利用计算机或专用处理芯片, 以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变 换、识别等加工处理,从而达到提取信号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算法进行数值计 算,与传统的模拟信号处理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算法灵活 运算精确 抗干扰性强 速度快
动作电位
细胞生物电信号的产生机制
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
外侧:无机离子K+、Na+、Cl-等 内侧: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核苷酸等
平衡电位(Nernst电位) 静息电位
1.3 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方法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是对生物体中包含的生命现 象、状态、性质和成分等信息进行检测和量化 的技术。
EEG脑电信号
ECG 心电 信号
EMG 肌电 信号
血细胞信号
1.2 医学电信号及其产生机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10~-100mV
极化:细胞膜内侧存在一定负值电压的状态 去极化:跨膜电位升高(绝对值间隙) 复极化:去极化后,跨膜电位向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 全或无 不应期 沿细胞膜传导
医学信号的特点
信号特别弱 干扰噪声特别强 频率较低 干扰与信号的频带重叠 随机性强 非线性
CH1-补充 电磁兼容(EMC)基本概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遥感学院 防雷 施广全
3)、静电干扰:是造成计算机 中大规模集成电路损坏的主要原因; 4)、雷电脉冲干扰:雷电脉冲 形成的过电压通过各种线路侵入到计 算机系统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遥感学院 防雷 施广全
3)、地面无线电系统、同温层 系统和卫星系统之间的EMC问题: 提高宽带移动业务的可靠性; 提高兼容工作的能力和信息的保密性 4)、宽带、超高速移动通信与 其他系统之间的EMC问题; 5)、无线电系统与其他系统之 间的EMC问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遥感学院 防雷 施广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遥感学院 防雷 施广全
(3)德尔它火箭事故 1964年在肯尼迪角发射场,德尔它运载火箭 的Ⅲ级X—248发动机发生意外的点火事故,死三 人。在塔尔萨城对德尔它火箭进行测试时,也发生 过一起Ⅲ级X—248发动机意外点火事故。分析结 果表明,在肯尼边角发射场的事故是由于操作罩在 第三级轨道观测卫星上的聚乙烯罩衣时,造成静电 荷的重新分布,结果使漏电流经过发动机的一个零 件到达点火电爆管的壳体而引起误爆。在塔尔萨城 发生的事故是由于一个技术员戴着皮手套偶然磨擦 发动机喷管的塑料隔板,使发动机点火电爆管引线 上感应静电荷而引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遥感学院 防雷 施广全
2、计算机中的EMC 计算机系统既是一个敏感设备, 又是一个干扰源; 计算机是低电平电子系统,就 EMC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一个敏感 设备; 计算机的键盘、显示屏等都会使 信息辐射泄漏出去。
Ch1化学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Ch1化学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p21-2,3,4,8, 9,10, 11,12,13, 14,15,17, 18[1-2] 计算以下溶液的滴定度,以g/ml 表示:①c(HCl)=0.2015mol ·L -1的盐酸溶液,用来测定()2OH Ca 、NaOH ; 解: 测定反应为:2HCl+Ca(OH)2= CaCl 2+H 2OHCl+NaOH= NaCl+H 2O∵ 3X B B X 10M C b x T ⋅= ∴ ()ml g 1046.71021.742015.010M C 21T 333OH Ca HCl HCl )OH (Ca 22-⨯=⨯⨯=⨯⋅= ml g M C T NaOH HCl HCl NaOH 3331006.8100.402015.010-⨯=⨯=⨯= ② c(NaOH)=0.1732mol ·L -1氢氧化钠溶液用来测定HClO 4、CH 3COOH 。
同理:ml g M C T HClO NaOH NaOH HClO 01740.01046.1001732.0103344=⨯=⨯= ml g M C T COOH CH NaOH NaOHCOOHCH 00104.010052.601732.01033433=⨯=⨯= [1-3] 有一NaOH 溶液,其浓度为0.5450mol ·L -1,取该溶液100.0ml ,需加水多少ml 方能配成0.5000mol ·L -1溶液?解: 设加水V 水ml ,则()5000.00.1000.100⨯+=⨯水V C NaO H∴ ml C V NaOH 00.90.1000.1090.1005000.00.100=-=-⨯=水[1-4] 欲配制()15000.0-⋅=l mol HCl c 盐酸溶液,现有()14920.0-⋅=l mol HCl c 盐酸溶液100ml ,应加入()1021.1-⋅=l mol HCl c 盐酸溶液多少ml ?解: ∵ ()()()()L L mol L L mol 3101004920.015000.0-⨯⨯=⨯()()L H Cl V L mol ⨯+021.1∴ 应加入 ()1021.1-⋅=l mol HCl c 的HCl 溶液为:()L V HCl 37.0021.01.04920.05000.0=⨯-=即应加入370ml ,(加水约1000-370-100=530ml)[1-8] 以下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①砝码未经校正;系统误差(仪器误差),要校正仪器,也可作对照实验校正②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系统误差(仪器误差),可作相对实验校正③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良方法使沉淀完全④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可用不含试样的试剂作空白实验校正⑤以含量约为99%的草酸钠作基准物标定KMnO 4溶液的浓度;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可作对照实验校正⑥读取滴定管读数时,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字估测不准。
ch1真空技术基础PPT课件
ch1真空技术基础
6. 气体的流动
Viscous Flow (momentum transfer between molecules)
ch1真空技术基础
Molecular Flow (molecules move independently)
ch1真空技术基础
3. Capacitance Manometer
ch1真空技术基础
4. 电离真空计
类似于一真空三极管,灯丝发射电子使气体电 离,气体分子电离的多少与气体分子密度成正 比,即与压强成正比,收集极收集离子数的多 少,即可知压强P的大小。 注意:不可在高气压下使用,此时离子电流过 大,将烧毁真空计。
ch1真空技术基础
电离规对不同气体的相对灵敏度
气体 对N2相对灵敏度Sr
气体 对N2相对灵敏度Sr
H2
0.46
He
0.17
Ne
0.25
Ar
1.31
Kr
1.98
Xe
2.71
N2
1.0
O2
0.95
CO
1.11
CO2
1.53
干燥空气 1.0
H2O
0.9
Hg
3.4
扩散泵油气 9-13
HCl
0.38
CH4
l.26
冷凝泵 原理:将气体冷凝成液 态/冷凝吸附
ch1真空技术基础
1. 机械泵(旋片式机械泵)
转子偏心地置于定子内,旋片上有弹簧,整
个部件浸于机械泵油中,油起润滑和密封作 用。
旋片转动一周后
ch1常用元器件与测量
电容
规格标称方法
直标法
33n,4µ7,5n3,p10 , , ,
数码表示法
103,223,339 , ,
色标法
性能测量
使用前要检查电容是否短路,断路, 使用前要检查电容是否短路,断路,漏电等
电容
使用常识
电容的正确使用对电路设计很重要
例如: 例如: 要求不高的场合: 要求不高的场合:纸介电容 级间耦合用: 级间耦合用:1~22uF的电解电容 的电解电容 射级旁路用: 射级旁路用:10~220uF的电解电容 的电解电容 高频电路用: 高频电路用:云母或瓷介电容
判别C、E 判别 、
(1)用二极管档辨别 ) C、E 、 PNP管,测得电压值大 管 的为E,小的为C 的为 ,小的为 NPN管,测到电压值 管 大的为E,小的为C 大的为 ,小的为 结论: 结论:集电结正向电压 降小, 降小,发射结正向电压 降大
判别C、E 判别 、
档辨别C、 (2)用hFE档辨别 、E ) 根据显示值大小来判断插入是否正确 hFE比较大,一般上百,说明插入正确,C、E正 比较大,一般上百,说明插入正确, 、 正 确对应。 确对应。 hFE比较小,几到几十,说明插错,C、E插反了 比较小,几到几十,说明插错, 、 插反了 。
电阻
耗能元件 种类 按制作工艺和材料分:合金型,薄膜型, 按制作工艺和材料分:合金型,薄膜型,合成型 按适用范围和用途分:普通型,精密型,高频型, 按适用范围和用途分:普通型,精密型,高频型,高 压型,敏感性… 压型,敏感性 常用的:碳膜电阻, 常用的: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 主要参数: 主要参数: 标称阻值 允许误差 额定功率
经典第0章 绪论 章 第1章 常用元器件的测量 章
主讲: 主讲:刘琨 办公地点: 办公地点:图书馆三楼信软学院办公 室 E-mail: sailsmo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 0
(1.1)
式中,真值可为约定真值,也可是由高精度标准器 所测得的相对真值。绝对误差 x 说明了系统示 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其值可正可负,具有和被测量 相同的量纲单位。
系统误差:
将标准仪器(相对样机,具有更高精度)的 测量示值作为近似真值与被校检测系统的测量示 值进行比较,它们的差值就是被校检测系统测量 示值的绝对误差。如果它是一恒定值,即为检测 系统的“系统误差”。
(1)工作误差 工作误差是指检测仪器(系统)在规定工作 条件下正常工作时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
(2)固有误差 当环境和各种试验条件均处于基准条件 下检测仪器所反映的误差称固有误差。 (3)影响误差 影响误差是指仅有一个参量处在检测仪 器(系统)规定工作范围内,而其它所有 参量均处在基准条件时检测仪器(系统) 所具有的误差.
2.真值: 一个量严格定义的理论值通常叫理论真值.
(1)约定真值 (2)相对真值
3.标称值
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的量值,称为标称值。
4.示值
检测仪器(或系统)指示或显示(被测参 量)的数值叫示值,也叫测量值或读数。
1.1.2 误差的表示方法
基本误差通常有如下几种表示形式。 1.绝对误差 检测系统的指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代数差 值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绝对误差,表示为
(3)改变外界测量条件
2.变差系统误差的确定 变差系统误差是指测量系统误差按某种确 定规律变化。可采用残差观察法或利用某些 判断准则来发现和确定是否存在变差系统误 差。 (1)残差观察法 当系统误差比随机误差大时,通过观察 和分析测量数据及各测量值与全部测量数据 算术平均值之差——剩余偏差(即残差), 常常能直接发现是否为按某种规律变化的变 差系统误差。
阿贝—赫梅特准则适用于判断、发现 和确定周期性系统误差。此准则的实际 操作方法也是将在同一条件下顺序重复 测量得到的一组测量值 X1、X 2、„、X n 按 序排列,并根据(1-8)式求出它们相应 的残差 1、 2、„、 n 。计算
(2)随机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 测参量时,测量误差的大小与符号均无 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表现测量结果的分散性, 通常用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随 机误差越大,精密度越低;反之,精密 度就越高。测量的精密度高,亦即表明 测量的重复性好。
(3)粗大误差
粗大误差是指显然与事实不相符的误差. 当系统误差远大于随机误差,此时按 纯粹系统误差处理;系统误差很小,已经 校正,则可按纯粹随机误差处理;系统误 差和随机误差不多,此时应分别按不同方 法来处理。
1.2.2
系统误差的判别和确定
1.恒差系统误差的确定 (1)实验比对 对于不随时间变化的恒差型系统误差, 通常可以采用通过实验比对的方法发现和 确定。实验比对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器件 法(简称标准件法)和标准仪器法(简称 标准表法)两种。
(2)原理分析与理论计算 对一些因转换原理、检测方法或设 计制造方面存在不足而产生的恒差型系 统误差可通过原理分析与理论计算来加 以修正。
3.引用误差 检测系统指示值的绝对误差 x 与系统量程L 之比值,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引用误差 。在 评价检测系统的精度或不同的测量质量时,利用相 对误差作为衡量标准有时也不很准确。引用误差 通常仍以百分数表示。
x 100 % L
(1.5)
4、最大引用误差(或满度最大引用误差)
从而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现场测量获得的数据, 结合该检测系统本身的静、动态特性、检测系统与 被测对象现场安装、连接情况及现场存在的各种噪 声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影响和造成检测 系统实际精度下降的各种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 相应改进措施,直至该检测系统其实际测量精度和 其它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设计指标,这就是通常所说 的现场调试过程。现场调试过程完成后,该检测系 统才算真正研制成功,以及投入正常运行。
1.1.3 检测仪器的精度等级与容许误差
1.精度等级 取最大引用误差百分数的分子作为检测仪 器(系统)精度等级的标志,也即用最大引用 误差去掉±号和百分号(%)后的数字来表示精 度等级,精度等级用符号G表示。
为 统 一 和 方 便 使 用 , 国 家 标 准 GB776-76 《测量指示仪表通用技术条件》规定,测量指 示仪表的精度等级G分为0.1、0.2、0.5、1.0、 1.5、2.5、5.0 七个等级,这也是工业检测仪 器(系统)常用的精度等级。例如,量程为 0~1000 V的数字电压表,如果其整个量程中 最大绝对误差为1.05V,则有:
n
D i i
i 1 is
k
n
(1-9)
n n 当为n偶数时,取 k 、s 1 ;当n为奇数 2 2 n 1 时,取 k s 。
2
若D近似等于零,说明测量中不含线性系统误差;若D 明显不为零(且大于 i ),则表明这组测量中存在线性 系统误差。 (3)阿贝—赫梅特准则
精度是反映检测仪器的综合指标,精度 高必须做到准确度高、精密度也高,也就是说 必须使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 2.按被测参量与时间的关系分类 按被测参量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静态误 差和动态误差两大类。习惯上,在被测参量不 随时间变化时所测得的误差称为静态误差;在 被参测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中进行测量时所产生 的附加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2.相对误差 检测系统测量值(即示值)的绝对误差 x 与被 测参量真值 X 0 的比值,称之为检测系统测量(示值 )的相对误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X X0 x 100 % 100 % X0 X0
(1.4)
用相对误差通常比其绝对误差能更好地说明不 同测量的精确程度,一般来说相对误差值小,其测 量精度就高;相对误差本身没有量纲。
测量精度(高、低)从概念上与测量误差 (小、大)相对应,目前误差理论已发展成为 一门专门学科,涉及内容很多,许多高校的相 关专业专门开设《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 为适应不同的读者需要和便于后面各章的介绍, 下面对测量误差的一些术语、概念、常用误差 处理方法和检测系统的一般静态、动态特性及 主要性能指标作一扼要的介绍。
1.2.1
系统误差的特点及常见变化规律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误差出现具有规律 性,其产生原因一般可通过实验和分析研究确 定与消除。
系统误差(这里用 x 表示)随测量 时间变化的几种常见关系曲线如图1-1所 示。
图1-1系统误差的几种常见关系曲线
曲线1表示测量误差的大小与方向不随 时间变化的恒差型系统误差;曲线2为随 时间以某种斜率呈线性变化的线性变差 型系统误差;曲线3表示随时间作某种周 期性变化的周期变差型系统误差;曲线4 为上述三种关系曲线某种组合形态,呈 现复杂规律变化的复杂变差型系统误差。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1.1 1.2 1.3 1.4 1.5 1.6 1.7 检测系统误差分析基础 系统误差处理 随机系统误差处理 粗大误差处理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 检测系统的动态特性
在工程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某个新 设计、研制、调试成功的检测(仪器)系统在实验 室调试时测得的精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指标, 但一旦安装到环境比较恶劣、干扰严重的工作现 场,其实测精度往往大大低于实验室能达到的水 平,甚至出现严重超差和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
(4)稳定性误差 稳定性误差是指仪表工作条件保持不 变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仪 器(系统)各测量值与其标称值间的最 大偏差。 精度等级高低仅说明该检测仪表的引 用误差最大值的大小,它决不意味着该 仪表某次实际测量中出现的具体误差值 是多少。请看下面例子。
[例1.1]被测电压实际值大约为21.7 V,现有1.5级、量程为0~30 V的A表, 1.5级、量程为0~50 V的B表,1.0级、 量程为0~50 V的C表,0.2级、量程为 0~360 V的D表,四种电压表,请问选用 哪种规格的电压表进行测量所产生的测 量误差较小? [解]:根据(1-6)式分别用四种表 进行测量由此可能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 分别如下所示。
还有按产生误差的原因把误差分为由于 测量原理、方法的不尽完善,或对理论特性 方程中的某些参数作了近似或略去了高次项 而引起原理性误差(也叫方法误差)与因检测 仪器(系统)在结构上,在制造、调试工艺上 不尽合理、完善而引起的误差叫构造误差构 造误差(也叫工具误差)等。
1.2
系统误差处理
在一般工程测量中,系统误差与随 机误差总是同时存在的,但系统误差往 往远大于随机误差。
答:四者比较,选用A表进行测量 所产生的测量误差通常较小。
1.1.4 测量误差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测量误差可有不同的 分类方法。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或出现 的规律)产生的原因通常可分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1.按误差的性质分类 (1)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 测参量时,其测量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 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一 确定的规律变化,这种测量误差称为系 统误差。其误差值恒定不变的又称为定 值系统误差,其误差值变化的则称为变 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又可分为累 进性的、周期性的以及按复杂规律变化 的几种。
1.1 检测系统误差分析基础
• • • • 1.1.1 误差的基本概念 1.1.2 误差的表示方法 1.1.3 检测仪器的精度等级与容许误差 1.1.4 测量误差的分类
1.测量误差的定义
由于检测系统(仪表)不可能绝对精确,测量 原理的局限、测量方法的不尽完善、环境因素和 外界干扰的存在以及测量过程可能会影响被测对 象的原有状态等,使得测量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 被测量的真值而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 测量误差。
(2)马利科夫准则 马利科夫准则适用于判断、发现和确定线 性系统误差。此准则的实际操作方法是将在同 一条件下顺序重复测量得到的一组测量值 X1、X 2、„、X n 按序排列,并根据(1-8)式
1 n vi X i X i X i X n 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