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我院骨科自2009年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0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

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

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使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二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临床疗效也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部分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些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

同时也发现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

所以我们进行经验总结后对于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疗效制订进一步不同的改进措施现分述如下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病种我们在原有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上进一步优化将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并相应制定方药规定为协定处方。

分型进一步规范后使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科传统中医优势病种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运用科室协定中药熏洗方对伴急性滑膜炎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原有的金黄散外敷治疗较好的解决了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避免了对关节的反复穿刺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是我科病人较多的病种对需手术内固定的患者我们对椎弓根钉的植入点进行反复研究将小关节间隙下外缘作为进针点既准确又操作方便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

骨伤科优势病种

骨伤科优势病种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床觉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压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排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转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1998 年第二版)1、老年人多见于跌倒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患肢不敢活动。

2、青壮年者多见于强大暴力损伤。

3、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大转子向上移位。

4、髋关节正轴位 X 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临床分型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转子间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上方斜向小转子。

2、逆转子间骨折颈中型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下方斜向小转子。

3、转子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转子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二、中西医辩证分型:(一)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病象:伤后 1~2 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者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舌质紫暗,脉强涩均为骨折初期瘀血阻滞之象。

(二)中期:血瘀气滞型临床病象:伤后 3~6 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功能丧失未恢复,动则有疼痛感,舌质暗淡,脉弦细。

证候分析:伤后中期,经适宜的治疗及正气抗邪的作用下,使气血瘀滞逐渐消退,故肿胀逐步消退,疼痛减轻。

断骨初步连接而未坚,瘀滞虽消而未尽,故功能未恢复,动则有疼痛,舌质紫暗,脉弦细为气血仍有瘀滞之征。

(三)后期:肝肾亏虚型临床病象:伤后 7~8 周,疼痛已消,或者年迈体弱,头晕目眩,腰膝瘰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

证候分析:年老体弱,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润清窍,故头晕目眩,“腰为肾之府” “肾主骨”肝肾精血不足,故腰膝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皆为肝肾两亏精血不足之象。

三、中西医结合诊断(—)西医诊断:1、病名:股骨转子间骨折2、分型:(顺转子间骨折型、逆转子间骨折型、转子间下骨折型)如:股骨转子间骨折(顺转子间骨折型)(二)中医诊断1、病名:股骨转子间骨折2、分期分型;早期气血瘀阻型,中期血瘀气滞型,后期肝肾亏虚型。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2020年4月19日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共收治腰腿痛、股骨颈骨折、急性腰扭伤患者例,其中腰腿痛912020年4月19日例,股骨颈骨折例,急性腰扭伤例,现总结如下:在所收治的病例中中医参与率达到100%,所有病例中未出现无效病例原有的以西医治疗为主的疾病在加入了中医治疗后效果非常明显。

急性腰扭伤以往西医认为是小关节突紊乱,以牵引、局部封闭、神经沮滞治疗为主,效果不明显,用中医手法治疗后立竿见影辅以推拿,中频,电针等疾病痊愈很快。

骨伤科病人,受外伤卧床以后,以往西医均给予止血药物,临床观察此举意义不大,反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当前我们常规对卧床患者应用活血药物预防血栓,如用西药对老年患者又增加了脑出血的风险,因此我们应用中成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每日一次15天一疗程,同时在受伤后1-3周应用伤科接骨片三片/次,3次/日,接骨七厘片, 1.5/次,3次/日,全年无一例血栓形成患者。

腰腿痛的患者单纯的西医以骶疗,手术为主,但经过观察发现手术后有大部分患者疼痛依然存在,现在改变观念不轻易手术,以系统922020年4月19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主要治疗,效果比单一的西医治疗明显。

方药以“腰舒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腰舒汤”药用桑寄生10g、狗脊10g、党参10g、当归10g、熟地黄10g、丹参10g、川牛膝10g、全蝎3g(研末吞服)制川乌10g存在问题:1.由于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见效快,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中医方药煎服繁锁,中医治疗见效相对较慢不容易让患者接受纯中医治疗,很多患者都是在看西医无效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中医。

2.在确定常规病诊疗常规中医病种时,没有充分考虑病源情况,运行1年来发现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坏死病例在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中并不常见。

3、无专科实验室及专科研究人员,因此没有专科人员搞科研课题,学术论文论著少。

中医院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精选.

中医院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精选.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

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痛。

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范畴。

二、诊断(一)诊断依据: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 001.1~001.9—94;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1、病史:一是外伤,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1)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2)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1)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

(3)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

中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优势病种治疗方法总结

优势病种治疗方法总结

优势病种治疗方法(fāngfǎ)总结优势(yōushì)病种治疗方法总结台儿庄区中医院康复理疗科优势病种治疗方案(fāng àn)总结〔2022年12月〕我科自开展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以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颈椎病的治疗取得(qǔdé)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颈椎病针对椎动脉颈椎病,结合2ml丹参注射液+2ml强的松注射液于C5-6颈夹脊穴,每天一次,左右交替(jiāotì)使用,10天一个疗程,总有效率高达98%。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每天一次,疗效较为满意,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病症,尤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肩周炎治疗肩周炎时,扳法较为关键,是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针对患者怕痛特点,可结合患者自行吊单杠锻炼等自我锻炼法。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功能恢复较快,预后良,但有糖尿病或结核病的患者,治疗效果差。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过程中,环跳穴的针刺方法是疾病疗效显著的关键,用5-7寸毫针针刺于此穴位,有下讷放电感。

此时,可以加电针与环跳穴,效果更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其作用有两方面:一、通过手法操作,促使髓核回纳;二、是通过手法操作改变髓核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从而解除了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

具体操作手法重点是:直腿抬高法反复5次;腰椎定点斜板发,左右各1次。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科室人员的进一步实践改善。

台儿庄区中医院理疗科二九年十二月台儿庄区中医院康复理疗科优势病种治疗方案总结〔2022年1月〕我科自开展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以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颈椎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医学统计学知识抽取2022年期间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现对各优势病种治疗方案总结如下:颈椎病疗效观察:60例患者经2个疗程后,痊愈〔主要病症体征消失〕16例占43.3%,显效〔病症体征根本消失〕18例〔30%〕,有效〔病症体征减轻〕10例〔16.7%〕无效〔病症无改善〕4例〔6.7%〕。

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4

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4

XXX医院骨一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9年)目录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2019年)中医病名:胫腓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西医病名:胫腓骨骨折(ICD-10 编码:S82.201)胫腓骨干骨折在二十一世纪以前其以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以及各种工业的高速发展,各种意外伤害时有发生,胫腓骨骨折的发生年龄段逐渐转向以成年人为主,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

一、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脉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位和程度。

(二)症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瘀血未尽,筋骨不连。

3.气血亏虚证:骨折4周以上,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红胖,苔薄白,脉细。

(三)骨折分型1.胫腓骨上1/3段骨折2.胫腓骨中1/3段骨折3.胫腓骨下1/3段骨折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正骨治疗方法1. 骨折端无明显移位或成角者,可以不行复位正骨手法。

2.骨折端有移位或骨折端有成角畸形者需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

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20°-30°,一助手用肘套住患者腘窝部,另一助手双手握住足部,沿胫骨长轴作拔伸牵引3-5分钟,矫正重叠移位。

骨伤科优势病种

骨伤科优势病种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一、病史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人,男性多于女性。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部脆弱,即使轻微外伤如平地滑倒,大粗隆部着地,或患肢突然扭转,都可引起骨折。

青壮年发病者较少,若发生本骨折,必因遭受强大暴力如车祸、高处跌下等。

二、症状和体征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与行走。

患侧髋部肿胀明显,可有皮下瘀斑,移位型骨折肢体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大粗隆上移,按压或叩击大粗隆时疼痛剧烈,有时可触及骨擦感,纵轴叩击痛阳性,髋关节功能障碍。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五、别诊断应注意与髋关节脱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相鉴别。

(二)骨折分型1.AO/OTA分型A1 转子间简单骨折沿转子间线经大转子部经小转子下方A2 经转子部多块骨折有一内侧骨折块有数块内侧骨折块延伸至小转子下超过1cmA3转子间骨折反向简单骨折横行简单骨折粉碎骨折2.Jensen-Evans分型(由Jensen 于1975年通过改良Evans分型而来)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骨折是否稳定首先分为顺粗隆间骨折和逆粗隆间骨折两类,前者分为五型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转子内上方二、治疗方案(一)整复和固定1.整复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对于有移位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牵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

骨折近端受髂腰肌牵引而出现近端向前,远端向后移位者,应在维持屈髋、屈膝的体位下给予足够大的牵引重量。

对于髋内翻同时合并有明显向前成角,股骨颈前倾角消失或变为负角者,可将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行骨牵引予以纠正。

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

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

XXX医院骨一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7年)目录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2017年)中医病名:胫腓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西医病名:胫腓骨骨折(ICD-10 编码:S82.201)胫腓骨干骨折在二十一世纪以前其以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以及各种工业的高速发展,各种意外伤害时有发生,胫腓骨骨折的发生年龄段逐渐转向以成年人为主,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

一、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诊断依据:(1)有外伤史。

(2)伤后患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3)伤肢短缩、成角及外旋畸形,可见皮肤瘀斑。

骨折处压痛明显。

不能站立与行走。

骨折局部有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部分损伤严重患者可见伤口开放、骨折端或骨碎块外露。

(4)影像学检查:X线片提示小腿正侧位片可以明确骨折类型、部位及移位方向。

CT骨三维重建可以更加形象体现出骨折的具体情况。

(二)症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瘀血未尽,筋骨不连。

3.气血亏虚证:骨折4周以上,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红胖,苔薄白,脉细。

(三)骨折分型1.胫腓骨上1/3段骨折2.胫腓骨中1/3段骨折3.胫腓骨下1/3段骨折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正骨治疗方法1. 骨折端无明显移位或成角者,可以不行复位正骨手法。

2.骨折端有移位或骨折端有成角畸形者需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

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20°-30°,一助手用肘套住患者腘窝部,另一助手双手握住足部,沿胫骨长轴作拔伸牵引3-5分钟,矫正重叠移位。

术者再根据骨折不同类型移位方向分别采用端提、旋转、折顶、捺正、纵压等手法予纠正。

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建设方案

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建设方案

sc中医院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
建设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坚持中医办院方向,以中医为主导,保持中医药发展优势,发挥我院中医药龙头作用。

根据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项目实施范围
推拿科、骨伤科。

三、项目实施内容
(一)人才培养
1.每个科室选派一名住院医师赴三甲医院进修,选派一名骨干主治医师赴国家级医学中心进修学习。

2.每个科室选派一名知名副主任医师开展师带徒中医药传承。

3.组织西学中班,加强中医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扩大西方学中医护人员的知识面。

鼓励西医学习中医,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奖励。

4.不段完善中医技术操作规范与常规,继续教育以中医项目为主导。

(二)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力度,形成特色专科优势
1、引进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专科队伍建设。

每年每个科室引进中医药人才不少于2人。

2、购置中医药诊疗设备。

更新推拿科推拿牵引床等设备10台;购置便携式彩超2台,用于开展小针刀特色疗法和神经阻滞麻醉定位;为骨伤科购置一台DR机等。

3、鼓励医务人员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优化、评估,撰写中医论文。

提高中医论文的奖励标准。

(三)加强中医考核的力度
1、临床常见疾病诊疗中,应体现中医诊疗方法,中医特色优势专科(骨伤科、推拿科)中医治疗率≥70%,中医辨证准确率达到100%。

2、中医优势病种诊疗率、临床中医治疗率、中医病种诊断准确率、围手术期中医诊疗、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项目数、中医临床路径执行率、中医治疗方药、辩证记录完整,辨证论治准确率,列入综合目标考核及绩效工资管理。

2021年3月17日。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

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2021年整理)骨伤科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1

(2021年整理)骨伤科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1

(完整)骨伤科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骨伤科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骨伤科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1的全部内容。

骨伤科(针刀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我院优势病骨伤(针刀)科主要有两个优势病种,颈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现制定有关落实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望每位医生严格执行。

一、科室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管理措施1、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检查和督促各人员落实中医药特色治疗具体措施的情况,具体人员如下:组长:姚纯副组长:许振南秘书:刘金兰2、组长负责对各科开展的中医特色诊疗治疗进行监督与检查,定期召开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会议,听取各副组长对中医诊疗技术开展情况的汇报,指出其存在问题,促使其进行改进;对其困难予以大力的帮助;同时负责统筹、落实各项工作接受上级的检查。

如通过各项检查,则每半年奖励组长200元;未通过检查时,则每次扣罚200 元。

3、副组长负责制订我科关于中医药特色治疗的具体措施及奖惩制度,并负责检查是否落实到位。

积极鼓励临床医生从多个途径、多个方面使用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饮片、针刺、拔罐、灸法、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改变患者单一的治疗手段,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积极解决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副组长定期向组长汇报科室人员执行中医特色疗法措施的情况,并提出在执行期间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在组长的指导下予以解决。

积极配合重点专科迎接各项检查.5、组长不定期组织人员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欧阳光明(2021.03.07)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1一、病名1二、诊断1(一)疾病诊断1(二)疾病分期2(三)证候诊断2三、治疗方案2(一)手法治疗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3(三)牵引疗法4(四)针灸疗法4(五)手术治疗4(六)护理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5五、疗效评价5(一)评价标准5(二)评价方法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7一、病名7二、诊断7(一)疾病诊断7(二)证候诊断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8三、治疗方案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8(二)手术治疗10(三)药物治疗10(四)康复治疗11(五)护理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11五、疗效评价12(一)评价标准12(二)评价方法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

3、湿热痹阻证:腰腿灼痛,痛处伴有热感,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乏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一)手法治疗1、松解类手法,包括滚法、推法、掌揉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2、整复类手法,包括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运用整复类手法,但急性期慎重选择整复类手法。

3、手法治疗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

(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3)患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赤芍、牛膝、甘草、蜈蚣、全蝎等。

中成药:乌金活血止痛胶囊等。

(2)寒湿痹阻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地龙、木香、牛膝、制附子、干姜等。

中成药:小活络丸等。

(3)湿热痹阻证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减。

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萆薢等。

(4)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证方药:肾气丸加减。

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制附子、桂枝、杜仲、鹿角胶等。

中成药:壮腰健肾丸等。

阴虚证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枸杞子等。

中成药:独一味胶囊等。

2、中药外治疗法。

可使用本科之中药烫疗协定处方烫疗。

用法:上药打粉,米酒润湿装袋加热后温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三)牵引疗法电动牵引:采取间断或持续的电动骨盆牵引,牵引力为体重的1/5-1/4,每天一次,每次10-20分钟,适合于非急性期患者。

急性期慎用牵引。

(四)针灸疗法1、主要穴位采用腰椎夹脊穴、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可辅助脉冲电治疗。

急性期以每日针1次,以泻法为主。

缓解期及康复期可隔日一次,以补法泻法相互结合,配合患者四诊辩证取穴。

2、灸法: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雷火灸等。

(五)手术治疗如游离型脱出或者巨大型椎间盘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明显,并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且保守治疗无效者,根据具体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

术中要熟悉解剖位置,尽量减少周围软组织损伤,术后更加注重康复锻炼的指导。

(六)护理1、急性期的护理(1)卧床休息,减轻腰部负担。

(2)配合治疗,了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战胜腰痛病的信心。

2、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1)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上、下床方法。

(2)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

(3)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持之以恒。

(4)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

(5)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3、宣教及随访住院加强宣教及出院后注意随访,纠正不良体位姿势、劳逸结合、避风寒、忌食生冷。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难点分析:腰痹病证候分型相对不多,但临床中往往发现内服中药效果缓慢,不能令患者满意,如何提高内服中药的疗效是一个难点。

应对措施:我们认为内服中药治疗腰痹病是有效的,关键在于加强对中药方剂的研究,不断积累临床经验,通过适当加减可以提高疗效。

①血瘀气滞:瘀血明显者加蜈蚣、全蝎。

②寒湿痹阻证: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可加制附子、干姜。

③湿热痹阻证:小便短赤不利可加萆薢助清利湿热。

④肝肾亏虚证:阳虚者可加杜仲、鹿角胶等温阳补肾。

阴虚者可加枸杞子补肾益精。

五、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桡骨下段骨折 TCD编码:BGG000西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 ICD-10编码:S52.5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引起。

(2)腕部肿胀、畸形,有瘀斑。

(3)触痛剧烈,有骨擦感,可触及骨折断端。

(4)腕臂旋转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剧。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有摔倒手掌撑地病史或腕关节掌屈着地病史。

(2)腕部肿胀,“餐叉”畸形;也可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明显。

(3)X线: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肿胀渐消,疼痛渐减,但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未连。

活动渐恢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

表现为肿胀已消,疼痛已减,骨折愈合迟缓,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1、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早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伤后3~4周左右,肿胀逐步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手法复位困难。

此时如需要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晚期:伤后4周以上。

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性改造,已相当稳定。

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2、分型:(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三、治疗方案(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采用“全国骨科名老中医韦贵康传统正骨手法”整复(源自中医骨伤科治疗手法图解,主编:韦贵康、石印玉),整复后小夹板旋前尺偏位固定3~4周。

整复前了解移位方向及决定采用手法。

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1)整复方法:①牵抖复位法:适用于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或骨折断端向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关节,不是粉碎者。

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腕,双拇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触摸准确继续牵引,待重迭基本矫正后,稍旋后猛力牵抖,同时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复位。

如上图。

②提按复位法:适用于老年患者,骨折累及关节,粉碎骨折病人。

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上臂对抗牵引,待嵌插骨折矫正后,术者先矫正旋转移位及侧方移位,然后双拇指挤按骨折远端背侧,其他手指置近端掌侧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用四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