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翅目昆虫幼虫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及其感受模式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鳞翅目昆虫味觉受体基因研究进展

鳞翅目昆虫味觉受体基因研究进展

鳞翅目昆虫味觉受体基因研究进展摘要:鳞翅目昆虫幼虫通过味觉感受器中的味觉神经元来感受外界的化学物质。

味觉受体基因表达在味觉组织中,不同的味觉受体基因表达决定了昆虫幼虫的不同味觉感受。

本文综述了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味觉受体基因研究近况,可为鳞翅目昆虫的味觉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鳞翅目幼虫味觉受体基因自从十几年前克隆了嗅觉受体后,人们对于昆虫嗅觉机理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昆虫的嗅觉编码起始于气味分子进入嗅觉感受器,与气味结合蛋白(odor binding protein,OBP)相结合,然后被运送到嗅觉感受细胞的受体位点,激活G偶联蛋白,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内反应,造成一个动作电位的释放。

昆虫对不同气味的信息编码,是通过整个嗅觉神经通道中各级神经元不同分布模式的活化来实现的。

通过在各级嗅觉神经元上的分子图像,昆虫可对气味分子作出识别,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

相对于嗅觉而言,人们对昆虫味觉机理的研究和了解就相对落后了。

本文将对昆虫味觉受体基因的研究作一综述。

1 昆虫味觉受体电位的特点通常认为,与嗅觉感受细胞一样,在味觉感受细胞的树突上也存在许多受体位点。

味觉刺激物通过与受体位点的结合,也能激发一个受体电位,并最终导致一个动作电位的释放。

所不同的是,味觉感受器中并没有发现味觉结合蛋白,所以很可能味觉刺激物是直接与味觉受体结合的。

因为味觉化学物质大多是一些低分子量的物质,如氨基酸,简单糖类,矿物质盐类,各种植物次生性化合物等。

他们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高,可以直接到达受体位点。

味觉受体电位的产生机制,在脊椎动物中的研究表明,味觉传导机制与嗅觉传导机制一样,涉及到第二信使如Camp、IP3以及K+、Ca2+等离子通道。

Donald等(2002)认为,味觉反应的产生不仅是从味觉受体细胞中接收到的信息的传递,而且是一个整体性的联通网络信息整合的结果,它的产生有一个聚合和分散的过程[1]。

2 昆虫味觉受体基因的发现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利用果蝇Drosophila作为研究模板,对昆虫的味觉进行了研究,使人们对味觉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研究进展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研究进展

昆虫学报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June 2005,48(3):418-426ISS N 04542629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88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10301)作者简介:刘金香,女,1974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天然源农药,E 2mail :Ljinxiang20021student @ 3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2mail :humy @ 收稿日期Received :2004205213;接受日期Accepted :2004209224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研究进展刘金香,钟国华,谢建军,官 珊,胡美英3(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摘要: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hem osens ory proteins )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低分子量酸性可溶性蛋白,广泛分布于昆虫触角、跗节等各种化学感受器中,蛋白质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种内种间同源性一般为30%~90%。

其主要功能是感受、识别、转运、传导环境化学因子刺激信息,参与调节生理节律和生长发育。

该文从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生态进化意义、分布表达部位、生化特性、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和研究方法等角度,较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研究进展,指出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深入研究,对于阐明昆虫与环境化学信息联系规律、昆虫行为反应本质原因,探索害虫综合治理和益虫利用效率新途径,开辟创制昆虫行为控制剂新领域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昆虫;化学感受;化学感受蛋白;信息化学物质;昆虫行为中图分类号:S49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426296(2005)0320418209R ecent advances in chemosensory proteins of insectsLI U Jin 2X iang ,ZH ONG G uo 2Hua ,XIEJian 2Jun ,G UAN Shan ,H U Mei 2Y ing 3(Laboratory of Insect Toxicology and K ey Laboratory of Pesticide and Chemical Bi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S 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 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 :Chem osens ory proteins (CSPs )are small s oluble acidic proteins formed during long ev olution and abundantly distributed in antennae ,tarsi and other sens ory appendages.Chem osens ory proteins am ong insects are well conserved and the identity is generally 30%-90%.They are believed to be inv olved in chemical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perception ,identification ,transport and transduction of semiochemicals from environment (including olfaction ,taste and others )and may be ass ociated with regulation of circadian rhythms and maturation of tissue or appendage.Recent advances in chem osens ory proteins of insect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ev olution significance ,localization of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 olecular structur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Clearly ,further researches on chem osens ory proteins are required ,which are significant to elucidate the essence of insect behavior and semiochemicals ,explore the new approach for pest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eneficial insects ,and develop new insect behavior regulators.K ey w ords :Insects ;chem osens ory ;chem osens ory proteins ;semiochemicals ;insect behavior 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演变了复杂的化学信息感受机制,在觅食、寻偶、产卵等行为中,通过敏锐的嗅觉、味觉、触觉等功能,感受各种环境化学因子的刺激,进行精巧的化学通讯,适应环境选择,保持种群繁衍(Pilpel and Lancet ,1999)。

昆虫嗅觉受体及其与化学识别的作用研究

昆虫嗅觉受体及其与化学识别的作用研究

昆虫嗅觉受体及其与化学识别的作用研究昆虫,作为一类极其丰富多样的生物,其嗅觉系统的敏锐度和特化程度为我们所称道。

无数昆虫凭借着它们锋利敏感的感官,已经发展出了与众不同的化学通讯方式,识别出它们所需的东西,包括食物、繁殖伴侣和危险信号等。

单从这一点来看,昆虫的嗅觉系统对于生存和繁衍是极其关键的。

在昆虫的嗅觉系统中,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各个分子。

这些嗅觉受体是与昆虫感受气味的感知细胞相关联的蛋白质,它们具有高度的单选择性,即只能与特定的化合物识别并作出反应,这种单选择性是通过它们的构象和氨基酸序列完成的(Benton, Dahanukar & Carlson, 2020)。

由于昆虫嗅觉受体非常特化,因此可以通过对不同昆虫的基因组分析和转录组分析来鉴定和确定昆虫的嗅觉受体。

昆虫嗅觉受体中最为受人关注的是感知性嗅觉,这种嗅觉类型主要涉及昆虫对外部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感知,例如,通过气味识别食物来源或配偶、识别各种化学信息素等。

而根据分号登记的不同,感知性嗅觉的嗅觉受体可以分为两类:短气嗅受体和长气嗅受体。

短气嗅受体具有膜蛋白的结构,由七个跨膜螺旋组成,在昆虫嗅觉受体家族中占据着大部分份额。

这些受体一般被用来识别小分子化合物,例如虫子味道(pest odorants)、草食植物脂肪族碳水化合物、甲虫的天然油以及榄香烯这样的性信息素等。

相比之下,长气嗅受体则由两种蛋白质共同构成,即IR(Ionotropic receptors)和VR(Variant receptors)。

其中,IRs是一类离子受体,它们在昆虫触角的感觉刺中表达,专门感受揮发性化合物(volatile compounds),并能够识别大量的香精和芳香化合物。

而VRs则主要负责识别各种化学信息素,随着研究的深入,对VRs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也在逐步清晰。

除了用于感知嗅觉以外,昆虫嗅觉受体在许多其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源昆虫拒食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应用

植物源昆虫拒食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应用

植物源昆虫拒食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应用3李水清1,2 方宇凌1 张钟宁133(1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0;2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of botanical insect antifeed ants .LI Shui 2Qing 1,2,FANG Y u 2Ling 1,ZH ANG Zhong 2Ning133(11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 f Pest Insects and Rodents ,Institute o f Zoology ,Chinese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China ;21Graduate School o f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China )Abstract A fter being attacked ,host plants produced s ome secondary com pounds to defend pest insects.The antifeedant is one part of these defensive chemicals.The new advance of botanical insect antifeedants is reviewed ,especially on terpenoids ,alkaloids as well as hydroxybenzene.Limiting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tanical insect antifeedants and the role of botanical insect antifeedants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re als o discussed.K ey w ords plant extracts ,botanical insect antifeedants ,review摘 要 植物在与昆虫协调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防御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

高中生物真题练习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高中生物真题练习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分)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疱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2.(2分)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B.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D.内环境中某种成分高于参考值,机体可能处于不健康状态3.(2分)兴奋剂和毒品的作用位点大多是突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兴奋剂具有增强运动速度等作用,比赛中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禁止使用B.抑郁症患者情绪消极,难以缓解,可以通过可卡因等物质提高兴奋性C.吸食毒品后需依赖毒品来维持神经元的活动,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D.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4.(2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两种,这两种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与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图,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正常人的散热量大于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B.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C.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热敏神经元兴奋、并且冷敏神经元不兴奋D.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持续39℃高烧,可能是由于病毒导致S点左移5.(2分)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TRPs通道蛋白介导的疼痛产生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B.TRPs通道开放会引起后一细胞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C.Ca 2+通过TRPs通道内流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D.降低胞内PIP2含量为研发止痛药物提供了新思路6.(2分)TRPs通道蛋白可被胞内的脂质PIP2激活,引起Ca2+内流(见图),进而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最终产生痛觉。

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研究进展

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研究进展

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研究进展作者:张健程彬周毓麟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18期摘要介绍了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的常见类型:鳞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Bhm氏鬃毛,综述了各类型感器形态特征、分布和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鳞翅目;触角;感器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18-0129-04Abstract Sensilla squamiformia,sensilla trichodea,sensilla basiconica,sensilla chaetica,sensilla auricillica,sensilla styloconica,sensilla coeloconica,sensilla placodea and Bhm bristles were common sensillum types of lepidopteran insect species.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ach antennal sensillum type were also summarized.Research directions on antennal sensilla of lepidopteran insect species in the future we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Lepidoptera;Antennal;Sensilla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类群,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除极少数种类外,它们的幼虫均取食显花植物,其中有许多是农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具有极大的经济重要性。

鳞翅目昆虫的触角上有很多感受器官,能感受分子级化学物质和微小机械作用的刺激。

如菜粉蝶(Pieris rapae)对十字花科植物散发的芥子油气味敏感,许多昆虫可为损伤果实所散发的酸甜酒香味所引诱,许多蛾类的雌虫分泌的性激素能吸引千米外的雄虫飞来交尾[1]。

鳞翅目昆虫幼虫取食刺激素味觉神经元的研究进展

鳞翅目昆虫幼虫取食刺激素味觉神经元的研究进展
鳞 翅 目幼 虫 的味 觉 感 器 数 目不 多 ,
Ke w o d y rs
L p d p ea La v e e i o tr ; ra ;
Pha osi g tmulnt e o a sn ur ns
虫含 有特异性地感 受寄主植物特定 次
生, 性化合物 的味 觉神经元 ,并 以此来
Ab t a t Le i o tr n lr a e e t src p d p e a a v e d t c
t e c e c l f e vr n n y t s h h mia s o n i me t b a t o e n u o s i h i a t r a s T e e a e e r n n t e rt s o g n . h r r e d fe e tk n s o se n u o s s c s i r n i d ft t e r n u h a f a s g r n u o ,s g rac h l n u o , o u a e r n u a - lo o e n t - r
c nr】 o to .
第 2大目,全世界已知种类约 2 O万种。 其 中许多种类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 有些种 类是对农林 造成 严重损失 的害
Hale Waihona Puke 虫,也有些种类是为人类创造财富的益
虫。但无论其所造成的影响是有害还是 有益 ,基本上都是幼虫取食行为的直接 后果 ,因而与幼虫取食行为有关的味觉 感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Re e r hP og e sonP a s a c r r s h -
g s i ua t u o s f o tm l n s Ne r n o L pi op e a a v e e d t r nL r a

鳞翅目昆虫幼虫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及其感受模式的研究进展

鳞翅目昆虫幼虫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及其感受模式的研究进展

取食 抑 制 素 是 指植 物 中 的 次 生性 化 学 物质 能 够 抑 制 昆 虫 的取 食 ,与 之 相 对 的 一 个 概 念 是 取 食
刺 激 素 (h g — t uat) p ao s m lns。一 般 认 为 , i 昆虫 非 寄 主
植 物 中的某 些 特 异 性 次 生 性 化 合 物 抑 制 了 昆 虫 的
取食 , 就是它 的取食抑制素。 但取食抑制素和取食 刺 激 素 是 相对 而 言 的 ,一 种 次 生 性 物 质在 这 种植
物 中 作 为一 种 防御 手 段 抑 制 昆 虫取 食 ,也 许 在 另

种植物中却是 昆虫识别其 作为寄主的信 号从 而
刺 激 取食 。例 如 黑 芥 子 苷 ,在 十 字 花科 中 广 泛存
在, 是大菜粉蝶的寄主植物识别信号物质 , 刺激大 菜 粉 蝶 取 食 十 字 花科 植 物 。 同时 , 芥 子 苷在 其 而 黑
他植 物 中也 存 在 , 是 一 种 常 见 的取 食 抑 制 素 。 却 黑 芥 子 苷 对 烟 芽 叶蛾 H lti v ecn 及 其 近 缘 种 eihs ises o y
p s o to. e tc n r1
Ke r s e i o t r ; a v e d tre tn u o s y wo d :L p d p ea l ra ; ee r n e rn
过 去 数 十 年 来 ,有关 鳞 翅 目昆 虫幼 虫 味觉 感 受 器 的研 究 表 明 ,幼 虫 的 中栓 锥 感 受 器 和侧 栓 锥
感受器是 主要 的味觉感受器 ,其 中共有 8 味觉 对 神 经 元 Ⅲ。 当 中就 有 感 受 取 食 抑 制 素 (eern) dt et r

棉铃虫幼虫芳香植物源拒食剂的筛选

棉铃虫幼虫芳香植物源拒食剂的筛选

河南农业2018年第10期(上)
ZHI WU BAO HU
植物保护
3~4龄幼虫。

供试芳香植物材料购买于郑州市金水区黄河食品城,有山楂、白蔻、木香、砂仁、草果、芥子、八角、青草、红花椒、青麻椒、花椒、桂子、桂仲、千里香、黄连、香子、干姜、丁香、月桂叶、陈皮、小茴香、肉桂皮、肉豆蔻、红辣椒、香沙、辛夷、黑胡椒、荜茇、白胡椒、当归、黄构、草寇、良姜、川姜、一口盅、山奈。

乙醇购买于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三)生物测定和数据统计
采用培养皿选择性叶碟法进行生物测定。

该培养皿高2.5 cm,
底部直径14.0 cm,铺上湿 润的滤纸。

在河南农业大学科学教育园区
烟草学院的烟田(品种K-326)采集没有虫害和病害的烟草顶叶,用1.5 cmID 的打孔器打成叶碟。

每个培养皿放置6枚叶碟,采用花椒提取物作为参照,乙醇溶剂作为溶剂空白对照,另外放置其他的芳香植
3~4龄的h 后为处LSD 法多重4种处理涂布的由表1B CK 黑胡椒白胡椒红辣椒青麻椒CK 肉豆蔻草寇良姜白芷肉桂皮9.990.481.159.045.989.365.248.539.860.117.05ns ****ns *ns ns ns ns **ns
表2 10种在上述试验中拒食活性达到极显 著的材料的乙醇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 花椒2次提取物花椒3次提取物对照CK 2.173.507.87**
**。

一种提高鳞翅目昆虫RNAi效率的基因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提高鳞翅目昆虫RNAi效率的基因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244499.6(22)申请日 2016.12.29(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地址 200031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岳阳路319号(72)发明人 苗雪霞 关若冰 李海超 胡少茹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代理人 陈静(51)Int.Cl.C12N 9/16(2006.01)C12N 15/55(2006.01)C12N 15/113(2010.01)C12N 15/63(2006.01)A01N 37/46(2006.01)A01P 7/04(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提高鳞翅目昆虫RNAi效率的基因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鳞翅目昆虫RNAi效率的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与鳞翅目昆虫的RNAi效率密切相关的基因,简称REase。

该基因在鳞翅目昆虫中对dsRNA响应非常剧烈,能够通过影响dsRNA被剪切成小RNA的种类和个数,进而影响RNA效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3页序列表9页 附图3页CN 108251397 A 2018.07.06C N 108251397A1.一种分离的多肽,其特征在于,该多肽选自下组:(a)具有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的多肽;(b)将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且具有抑制鳞翅目昆虫RNA干扰效率的功能的由(a)衍生的多肽;(c)与(a)限定的序列在具有70%以上的序列相同性的,且具有抑制鳞翅目昆虫RNA干扰效率的功能的由(a)衍生的多肽。

2.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该多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选自下组:(a)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的多核苷酸;(b)与多核苷酸(a)互补的多核苷酸。

3.一种载体,其特征在于,它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核苷酸。

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工作者从植物中提取驱虫信息素

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工作者从植物中提取驱虫信息素

6/867农化科技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工作者从植物中提取驱虫信息素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工作者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特殊的信息素,具有广谱的驱虫效果,堪称驱虫的“青蒿素”。

他们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助力国家精准扶贫和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发展。

目前利用昆虫信息素防控虫害是绿色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

该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韩国志介绍,昆虫信息素是昆虫性成熟后分泌于体外,被同种昆虫异性个体感知,引起一定行为反应或生理效应的微量化学物质,也是昆虫求偶通讯的渠道。

一般通过改变环境中特定的昆虫信息素浓度,使其无法感知异性,从而降低害虫的繁衍达到减少害虫的目的。

韩国志带领项目组以此为目标,与合作方江苏华昌织物有限公司立项,他的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的严力加入研究团队。

他们对购买的夜来香和萝卜树皮进行分析,经过反复实验,成功提取了这些植物的活性成分。

通过前期防虫测试后显示,该活性成分具有广谱防虫效果。

经过实验研究,团队成员合成了一种能用提取的广义信息素修饰的高分子材料,在温度或紫外线的驱动下,能缓慢释放信息素。

这种高分子材料与遮阳网的主要材料聚乙烯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在不改变现有遮阳网生产工艺的条件下,加了一道负载的工序,成功生产出具有信息素缓释功能的遮阳网。

植保所发现氧化石墨烯可以为杀虫剂增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创新性地将氧化石墨烯作为农药的增效剂,显著地提高了农药的生物活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环境科学:纳米(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上。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碳基纳米材料,已应用在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上鲜有报道。

该研究选取对农业生产上为害较为严重的鳞翅目昆虫亚洲玉米螟为模式昆虫,以生产上常用的农药吡虫啉、高效氟氯氰菊酯和杀虫单为代表性农药,详细探究了GO 对农药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机制。

该研究通过静电作用将三种农药负载到GO 上形成GO-农药的复合物,可有效地提高农药对亚洲玉米螟的生物活性。

《鳞翅目昆虫好》课件

《鳞翅目昆虫好》课件
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于有益昆虫栖息和繁殖 的环境。
法律法规与政策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监督与评估
制定有关鳞翅目昆虫防治与保护的法 律法规,规范相关行为,保障防治工 作的有效实施。
加强对鳞翅目昆虫防治与保护工作的 监督与评估,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 施,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
政策引导与支持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 需注意选择低毒、高效、 低残留的农药,以减少对 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益虫利用与保护
保护天敌昆虫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以控制害虫的种群 数量。
人工繁殖与释放
通过人工繁殖有益昆虫,并在适宜的时期将其释放到环境中,以增 加有益昆虫的种群数量。
生态农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 积极参与鳞翅目昆虫的防治与保护工 作,提高公众意识。
05
鳞翅目昆虫研究展望
基因编辑与遗传改良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对鳞翅目昆虫的基因进行精确编辑,以改良其性状和抗性 。
遗传资源库建立
建立鳞翅目昆虫的遗传资源库,收集、保存和利用各种基因资源,为遗传改良提供基础。
蛹期
蛹期是鳞翅目昆虫从幼虫转变 为成虫的重要阶段,此时昆虫 进行着重要的生理变化。
成虫期
成虫期是鳞翅目昆虫繁殖的阶 段,此时的昆虫具有飞翔和交
配的能力。
繁殖与发育
01
02
03
04
繁殖方式
鳞翅目昆虫通常通过交配繁殖 ,雌虫产卵,卵孵化后进入幼
虫期。
卵的孵化
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 度条件,孵化时间因种类而异

昆虫离子型受体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昆虫离子型受体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http : ! www. insect. cry. cndol : 10.16380/j.kcxb. 2020.11.01211 月 November2020, 63(11): 1399 -1410昆虫学报ACTAENTOMOLOGICASINICA昆虫离子型受体及其功能研究进展郭金梦,董双林(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南京210095)摘要: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感受系统,其中以化学感 受(嗅觉和味觉)最为重要&气味受体(odoanl orpyr , OR )和味觉受体(gustatoo oceptor , GR ) 分别在嗅觉和味觉中起关键作用,但近年发现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IR)也在一些化学感 受中发挥作用,有些IR 还参与温度和湿度等非化学感受& IR 家族由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Pwotopbglutamate receptor, iRluR)进化而来,具有典型的3个跨膜结构域;与OR 相似,每个IR 至少需要一个共受体(ca-receptor )才能发挥功能,现已发现4个IR 共受体(IR8a , IT25a , IR76b 和IR93a );两个或多个IR 可以共表达于同一个嗅觉神经元,IR 间的不同组合导致神经元不同的气味反应谱&一种昆虫通常含有几个到上百个不等的IR,其中部分IR 为触角特异表达,但绝大多数IR 的功能 及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 IR 的结构和进化以及昆虫IR 基因鉴定、表达和功能等方面 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昆虫IR 的功能、作用机制及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 (化学感受; 型受体;感器;嗅觉;味觉中图分类号:Q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4-6296(2020)11-1399-12Research prgrss in ionotropic rcentor and their functions in insectsGUO Jin-Meng , DONG Shuang-Fin * * ( Colleye of Plant Protection , Nanjing AgTcultural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95, Chin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2350, 31872300)作者简介:郭金梦,女,1992年4月生!山东泰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E-mail :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lCer , E-mail : slkong@ njau. cdu. cn收稿日期 Received : 2020-04-26 % 接受日期 Accepted : 2020-07-W8Abstract : As the laraest goup in the animal kingdom , insects have evolved campleo sensoo systems in osponso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imuli , in which the chemosensation ( olfaction and gustation )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odorant receptors ( ORs) and gustatoo aceptors ( GRs) play a key ole in olfaction and gustation , eespectieee.Howeeee , in eecentXeaes , ithasbeen eound thationoteopiceeceptoes ( IRs ) are also involved in chemosensation as well as non-chemosensation such as sensation of temperature andhumidity.TheIR eamieyiseeoeeed eeom ionoteopicgeutamateeeceptoes ( iGeuRs ) which contain theee typical transmembrane domains. Similar to ORs , each IR needs to be cacxpossed with al lust one of the four identified ca-receptors(IR8a ,IR25a , IR76b a nd IR93a ) for its nomial function. Two or moreIRs con be cacxpossed in a same ollctoo neuron , and diReont IR combinations lexd to their diOeont responso profiles in neurons. One insect species usuVly contains several to over one hundred IRs, withsome IRs showing antennae-specibc expression pVterns , but most IRs remaining unknown in the function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 In this vticm , the resexoh advances in the structuo and evolution of IRs , and theidentieication , eipee s ion and eunction oeIR genesin insectsweeeeeeiewed , hopingtopeoe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on the function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IRs , and the potentialuso of insect IRs as taraels in pest control.Key W o C s : Insect ; chemosensation % ionotropic receptor ; sensilla % olfaction %gustation1400昆虫学扌艮Ada Entomologicp Sinio63昆虫化学感受(包括味觉和嗅觉)在昆虫觅食、寻找配偶和选择产卵部位以及躲避天敌等行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Hansson and SVnsmyr,2011)(已知的昆虫化学感受相关蛋白主要包括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y protein,OBP)、气味受体(odo/nl receptor,OR))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y patein, CSP))味觉受体(yustatoy receptor,GR))感觉神经蛋白(sensoe neueon membeane peotein, SNMP))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IR)和气味降解酶(odorant deyradiny enzymo,ODE)等(Eyun ei a;,2017)oIR子受(ionoteopicgeutamate receptor,ibluR)家族演化而来,是一类保守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liyand-gated ion channel),在配体分子与其结合后通道打开,导致膜内外离子的流动从而产生膜电位。

鳞翅目昆虫幼虫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及其感受模式的研究进展

鳞翅目昆虫幼虫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及其感受模式的研究进展

鳞翅目昆虫幼虫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及其感受模式的研究进展周东升;龙九妹;唐姣玉;刘健晖【摘要】综述了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及其感受模式的研究进展,为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18)004【总页数】3页(P154-156)【关键词】鳞翅目;幼虫;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作者】周东升;龙九妹;唐姣玉;刘健晖【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9.42过去数十年来,有关鳞翅目昆虫幼虫味觉感受器的研究表明,幼虫的中栓锥感受器和侧栓锥感受器是主要的味觉感受器,其中共有8对味觉神经元 [1]。

当中就有感受取食抑制素(deterrent)的味觉神经元,这种味觉神经元大多数时候是广谱的,即可以感受不同种类的取食抑制素。

取食抑制素神经元对于昆虫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 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取食抑制素是指植物中的次生性化学物质能够抑制昆虫的取食,与之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取食刺激素(phago-stimulants)。

一般认为,昆虫非寄主植物中的某些特异性次生性化合物抑制了昆虫的取食,就是它的取食抑制素。

但取食抑制素和取食刺激素是相对而言的,一种次生性物质在这种植物中作为一种防御手段抑制昆虫取食,也许在另一种植物中却是昆虫识别其作为寄主的信号从而刺激取食。

例如黑芥子苷,在十字花科中广泛存在,是大菜粉蝶的寄主植物识别信号物质,刺激大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而同时,黑芥子苷在其他植物中也存在,却是一种常见的取食抑制素。

黑芥子苷对烟芽叶蛾Heliothis virescens及其近缘种H.subflexa就是一种显著的取食抑制素。

另外,黑芥子苷对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披肩黏虫Mamestra configurata、黑凤蝶 Papillo polyxenes等昆虫的取食行为也有抑制作用[2-3]。

昆虫嗅觉机制的研究进展

昆虫嗅觉机制的研究进展

昆虫嗅觉机制的研究进展张瑜;张胜男;张媛媛;刘志韬;孙朝辉;温秀军【摘要】嗅觉机制对于昆虫选择栖息地、获得食物、趋利避害、传递讯息、群集以及繁殖等许多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通过研究昆虫嗅觉系统,可以阐释嗅觉发生过程中的普遍机理,还有助于理解昆虫嗅觉活动与其整个生命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而为高等动物特别是人的嗅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并且通过对昆虫嗅觉机理的研究,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害虫治理方法,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昆虫行为学和昆虫电生理学的深入研究,科技人员发现了许多相关的嗅觉活性分子和嗅觉相关基因,从分子层面对昆虫嗅觉机制进行解释。

本文综述了气味信号通过嗅感器转变为电信号,并由昆虫触角叶编码整合,最终传递到前脑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组件及昆虫体内生理生化等方面有关进展。

%Unlike humans ,the insect olfactory mechanism has many important effects on insect behavior ,including habitat choosing ,food‐hunting ,gathering ,tropism ,reproduction ,signal communication ,etc .The research of the insect olfactory mechanism can interpret some common mechanism of smell happened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mell activity with the whole life activities .Thus ,it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olfaction higher animals ,particularly humans . Inaddition ,using this kind of lif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insect to control pest is also a kind of important means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sectbehavior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and insectelectrophysiology ,many bioactive molecules and genes associated witholfaction were found ,and they interpret the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of sense of smell at the molecular level . 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sum marized the progress on odorant recognition , odorant‐receptor interac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the mechanism of electrochemical signal transduction . What's more ,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ocess that the scent signals transform into electrical signal via the olfactory sensors ,then encoded and integrated by insect antennal lobe ,eventually passed to the forebrain ,and the molecular components and phys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reaction in the insect body throughout this process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31)005【总页数】7页(P538-544)【关键词】嗅觉感受机理;气味结合蛋白;嗅觉受体;信号传递;神经元【作者】张瑜;张胜男;张媛媛;刘志韬;孙朝辉;温秀军【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3昆虫触角表皮上有特化的感受器,其上有嗅觉神经元。

昆虫嗅觉可塑性研究进展

昆虫嗅觉可塑性研究进展

昆虫嗅觉可塑性研究进展刘伟;刘杨;王桂荣【摘要】嗅觉是昆虫的主要感觉模式,在昆虫的重要行为活动如寻找配偶、定位寄主、选择产卵场所等中起着关键作用.昆虫通过触角等外周嗅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化学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加工整合,最后通过大脑发出指令调控自身关键的行为.昆虫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对不同气味作出反应,从而保证其能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完成特定的行为.这就要求昆虫的嗅觉系统具有可塑性,即根据不同的生理状态,如日龄、取食状态、交配、节律等对相同气味作出不同的反应.本文综述了不同生理状态对昆虫嗅觉行为和嗅觉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昆虫嗅觉可塑性产生的机制,为加深和扩展人们对昆虫嗅觉系统的认识和建立新的害虫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年(卷),期】2018(040)006【总页数】9页(P1201-1209)【关键词】嗅觉;外周嗅觉神经;中枢嗅觉神经;生理状态;行为调控【作者】刘伟;刘杨;王桂荣【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3;S4331 引言嗅觉是生物体的重要感觉模式,在其生命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由于昆虫与哺乳动物嗅觉通路有相似之处,并且便于操作,使得昆虫成为了嗅觉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

另外,嗅觉对媒介昆虫、农业害虫、传粉昆虫的生存和繁殖非常重要,对其进行研究可促进昆虫资源的应用与害虫的控制(Hansson, 1999)。

嗅觉对于昆虫的行为至关重要,例如昆虫需要感受到性信息素才能完成交配,感受到食物源气味才能正确定位到食物,感受到产卵场所气味才能成功产卵保证后代繁衍。

触角、下唇须和喙是昆虫的主要嗅觉器官,这几类嗅觉器官上分布着嗅觉感器(sensilla),而嗅觉受体神经元(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 ORNs)则位于这些感器内部(Keil, 1999)。

植物学知识在鳞翅目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学知识在鳞翅目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学知识在鳞翅目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赵世林;郝淑莲;张志伟【摘要】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pidoptera insect and plant are various,especially in selection of food and habitat of Lepidoptera to plant,and pollination of Lepidoptera to plant.The application of botany in Lepidoptera systematics was discussed:specimencollection,classification,identification,biology,systematics and coevolution etc.%鳞翅目昆虫与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鳞翅目昆虫选择植物做为其食物和栖息场所、鳞翅目成虫为植物传授花粉.分析了植物在鳞翅目系统学研究中的作用.在鳞翅目标本的采集、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以及协同进化研究工作中,植物学知识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13【总页数】3页(P5737-5739)【关键词】植物学;鳞翅目昆虫;协同进化【作者】赵世林;郝淑莲;张志伟【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基础部,山西长治046000;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300074;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99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产者,为昆虫提供食物以及栖息场所。

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植物学知识更是不可或缺的。

钦俊德在《昆虫与植物的关系:论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化》[1-2]中指出昆虫与植物生态关系十分密切,可以分为9种类型:①昆虫采食植物,植物成为昆虫的猎获物;②昆虫在植物上寄生,植物成为昆虫的寄主;③昆虫为植物传授花粉,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④昆虫携带或搬运植物种子,帮助扩散,植物对昆虫提供食物;⑤昆虫帮助植物克服与其竞争的其他植物,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和居住场所;⑥昆虫抵御植物的采食者或寄生者,植物为昆虫提供食物和居住场所;⑦昆虫为植物收集营养成分;⑧植物捕食昆虫,昆虫成为植物的捕获物;⑨植物对昆虫的天敌起招引或指示作用。

鳞翅目昆虫RNAi新进展

鳞翅目昆虫RNAi新进展

鳞翅目昆虫RNAi新进展0 引言DNA 高通量和低成本的测序能力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最显著的进展,截至目前已有50个昆虫的基因组序列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网址),在不久的将来至少每个昆虫目都有代表性的物种其基因组序列完成测序。

同时,基因组测序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众多未知功能的基因,特别是在这个令人惊奇的昆虫世界。

但是,这些发现导致的问题是如何揭示这些新基因的功能。

RNAi 技术通过降解选定基因的转录本产生功能缺失的表型,从而帮助我们克服所面临的挑战。

RNAi 不仅能够预测新基因的功能,揭示老基因的新功能,还能验证新基因已具有的功能[1]。

十年间,昆虫学家们从第一次在秀丽杆线虫中发现dsRNA 开始,逐步利用日益成熟的RNAi 技术,研究了大量基因的功能[2]。

特别是近三年来,生物学家们从模式生物果蝇[3] [4] [5]、家蚕[6] [7],到非模式生物赤拟谷盗[8] [9]、甘比亚按蚊[10] [11]、烟粉虱[12]等,越来越多的基因功能被详细阐述,范围涉及昆虫的各大纲目[1]。

就如任何技术都有两面性一样,RNAi 也不尽完善,同样具有缺点和技术障碍,特别是昆虫的第二大目鳞翅目,这类昆虫由于自身较强的系统恢复和自愈能力使得活体RNAi 技术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如何保证靶基因的高效、特异性沉默成了鳞翅目昆虫RNAi 的核心问题。

本文利用已建立的昆虫基因功能研究的RNAi 技术平台,对甜菜夜蛾进行活体饲喂或注射dsRNA 片段来干扰昆虫生长发育,在几丁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

本实验团队主要针对几丁质合成通路的始末酶即海藻糖酶和几丁质合成酶,以及几丁质合成的重要调控基因几丁质酶、海藻糖合成酶和蜕皮激素受体,通过有效的RNAi 研究这些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对甜菜夜蛾蜕皮变态的影响。

1 研究进展1.1 利用 RNAi 技术研究几丁质合成酶基因A 的生理功能1.1.1 注射法RNAi 研究几丁质合成酶基因A 的生理功能几丁质合成酶作为几丁质合成通路的重要控制靶标,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昆虫体内。

一种测试鳞翅目幼虫嗅觉行为的高效选择装置

一种测试鳞翅目幼虫嗅觉行为的高效选择装置

一种测试鳞翅目幼虫嗅觉行为的高效选择装置
俞佳宁;束长龙;田小燕;张杰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2022(48)3
【摘要】昆虫的寄主定位、产卵选择、聚集、求偶等行为受到来自昆虫周围环境
的挥发性气味化合物的影响和调控。

研究挥发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作用主要采用Y 形嗅觉仪等行为检测装置,而研究挥发物对鳞翅目幼虫的影响作用却缺乏专业、高
效的装置。

本研究设计制作了研究鳞翅目幼虫行为的高效选择装置,适用于高效筛
选对鳞翅目幼虫具有引诱、驱避等作用的挥发物。

小菜蛾3龄幼虫的行为选择测
试结果表明,对小菜蛾幼虫引诱最强的植物为大白菜,其次是油菜和甘蓝;花生叶片对小菜蛾幼虫没有作用;而番茄叶片对小菜蛾幼虫则具有驱避作用。

由此说明该装置
可以有效测定小菜蛾幼虫对不同挥发物的反应,将为挥发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研究、进而筛选新的化合物来控制虫害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总页数】5页(P199-203)
【作者】俞佳宁;束长龙;田小燕;张杰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68.1
【相关文献】
1.一种用于剩余电压测试的相位选择断电装置
2.嗅觉学习对橘小实蝇寄主气味选择行为的影响
3.E-β-法尼烯对十一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嗅觉选择行为及取食率的影响
4.西花蓟马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及嗅觉行为反应
5.一种测定鳞翅目幼虫取食选择的方法——叶碟法及其改进和注意事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鳞翅目幼虫对呈味物质的取食反应和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的驱虫效果的开题报告

鳞翅目幼虫对呈味物质的取食反应和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的驱虫效果的开题报告

鳞翅目幼虫对呈味物质的取食反应和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的驱虫效果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
鳞翅目幼虫是农业害虫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们以许多重要蔬菜作物为食,并对作物造成严重损害。

探索幼虫对呈味物质的取食反应以及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的驱虫效果,可以为发展可持续的农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鳞翅目幼虫对呈味物质的取食反应以及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的驱虫效果,以探索其防治的潜力并为其它作物的防治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 建立鳞翅目幼虫呈味物质的取食反应测试系统,包括选择适合的味觉刺激、食物呈现方式、味觉响应记录方法等。

2. 分析鳞翅目幼虫对呈味物质的取食反应,比较其口感偏好和避免行为的差异,以阐明田间防治策略的原理。

3. 测试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驱虫效果,包括筛选对鳞翅目幼虫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的植物,并进行室内和田间验证实验。

研究意义:
该研究可以为未来发展良好的防治鳞翅目幼虫的方法和控制农业害虫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为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鳞翅目昆虫幼虫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及其感受模式的研究进展作者:周东升龙九妹唐姣玉刘健晖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2年第04期摘要:综述了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及其感受模式的研究进展,为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鳞翅目;幼虫;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中图分类号:Q969.4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4.040 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rrent Neurons of Lepidopteran LarvaeZHOU Dong-sheng,LONG Jiu-mei,TANG Jiao-yu,LIU Jian-hui(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Hengyang Normal College, Hengyang,Hunan 421008,China)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terrent neurons and patterns in lepidopteran larvae were reviewed, and it could be helpful for the pest control.Key words: Lepidoptera; larvae; deterrent neurons过去数十年来,有关鳞翅目昆虫幼虫味觉感受器的研究表明,幼虫的中栓锥感受器和侧栓锥感受器是主要的味觉感受器,其中共有8对味觉神经元[1]。

当中就有感受取食抑制素(deterrent)的味觉神经元,这种味觉神经元大多数时候是广谱的,即可以感受不同种类的取食抑制素。

取食抑制素神经元对于昆虫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 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取食抑制素是指植物中的次生性化学物质能够抑制昆虫的取食,与之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取食刺激素(phago-stimulants)。

一般认为,昆虫非寄主植物中的某些特异性次生性化合物抑制了昆虫的取食,就是它的取食抑制素。

但取食抑制素和取食刺激素是相对而言的,一种次生性物质在这种植物中作为一种防御手段抑制昆虫取食,也许在另一种植物中却是昆虫识别其作为寄主的信号从而刺激取食。

例如黑芥子苷,在十字花科中广泛存在,是大菜粉蝶的寄主植物识别信号物质,刺激大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而同时,黑芥子苷在其他植物中也存在,却是一种常见的取食抑制素。

黑芥子苷对烟芽叶蛾Heliothis virescens及其近缘种H. subflexa 就是一种显著的取食抑制素。

另外,黑芥子苷对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披肩黏虫Mamestra configurata、黑凤蝶Papillo polyxenes等昆虫的取食行为也有抑制作用[2-3]。

自Ishikawa发现家蚕的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以来,目前为止,所有研究的鳞翅目昆虫都有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

该味觉神经元识别取食抑制素,在行为上能够引起取食的下降甚至完全抑制取食。

尽管取食抑制素细胞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它的反应模式并不那么简单。

首先,不同昆虫的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的反应模式有很大不同,甚至在十分相近的两个种,抑制素味觉神经元的反应模式也有很大不同。

其次,抑制素味觉神经元通常是广谱的反应模式,即可对多个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起反应,但是没有例子可以证明它可以对同种化学物质的所有化合物起反应。

而在某些情况下,抑制素味觉神经元也表现出一定的专一性[4]。

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在昆虫与植物的关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研究证明,抑制素味觉神经元的反应频率和取食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5]。

一般来说,昆虫的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可以在较低的浓度下探测到抑制素,大部分昆虫的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对抑制素的反应浓度在1 mmol•L-1以下,有的甚至低到0.000 1 mmol•L-1[6]。

这对于它们的生存十分有利。

抑制素味觉神经元探测抑制素的浓度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作为识别非寄主植物的“探测器”,其探测抑制素的浓度应该会与非寄主植物中的特异性次生性化合物抑制素的浓度差不多一致。

有些研究者还认为,专食性昆虫对抑制素的反应强于广食性昆虫[4]。

另外,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相对于取食刺激素味觉神经元(如糖细胞、信号刺激细胞等)在其电生理反应模式上不同。

例如,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与取食刺激素味觉神经元的反应相比有更大的延迟;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在反应起始阶段放电频率会比较慢,而且有随着浓度增加其振幅也会随之增加的现象;取食抑制素味觉神经元的自适应状况比较低,也就是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抑制素味觉神经元还可以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频率[1]。

2 盐细胞几乎所有鳞翅目昆虫的栓锥感受器中都含有盐类感受细胞,其对盐(NaCl和KCl)溶液起反应。

NaCl和KCl一般用来作为电解质增强电生理的导电性,但是这两种化合物在较高的浓度下,例如100 mmol•L-1,会激发栓锥感受器中一或两个“盐类感受细胞”的反应,但是反应细胞的振幅一般相对较小。

有的研究者认为盐细胞可能起着阴离子或阳离子通道的功能[6]。

由于盐细胞在昆虫取食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较少,而且如果是在混合物中(植物汁液几乎都是混合物),其反应容易受到其他化合物(如糖)的抑制,因此,它们受到的关注较少[7-8]。

有趣的是,尽管盐细胞反应的形式与取食抑制素细胞有些不同。

还是有些研究者认为盐细胞可能就是取食抑制素细胞(deterrent cell)。

Bernays 和 Chapman[9]的一项研究表明,灯蛾Grammia geneura有两个细胞被NaCl和KCl刺激反应,而且他们认为这两个细胞也是取食抑制素细胞。

Peterson 等[10]也认为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中栓锥感器中的一个盐细胞实际上也是一个取食抑制素细胞。

因此,盐细胞和抑制素细胞之间的关系可能给盐细胞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3 味觉感受模式味觉感受器从接受抑制性取食的味觉信息再到行为反应的这个过程,研究者一般认为有两种反应模式。

第一种, 交叉纤维反应模式(across-fibre pattern)。

交叉纤维反应模式由Dethier于1982年提出[11],是指感受味觉物质的味觉细胞将接受到的所有信息通过轴突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然后再进行整合。

交叉纤维反应模式认为昆虫的取食选择行为是多个味觉细胞综合反应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后整合的结果。

第二种反应模式是单线标记模式(labeled line pattern)。

单线标记模式是指一些专食性昆虫的味觉细胞对其寄主植物特异性次生化合物反应十分强烈,而这些味觉细胞对寄主植物信号物质的反应往往决定了其的取食选择。

这种反应模式的特征就是味觉细胞对特异的化学物质起反应,信息传递到神经中枢从而决定昆虫的取食行为。

例如硫代葡萄糖苷化合物,大菜粉蝶幼虫的中栓锥感受器和侧栓锥感受器各有一个对硫代葡萄糖苷化合物十分敏感的细胞,而硫代葡萄糖苷化合物是其寄主十字花科植物重要的次生物质,这些细胞对硫代葡萄糖苷化合物的反应就决定了幼虫是否接受这些寄主。

一般认为,味觉信息被味觉神经细胞收集后并不是直接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有可能经过了中间的处理阶段。

例如,咽下神经节(suboespphageal ganglion,SOG)被认为是昆虫的一个味觉中心。

它可以接收来自口器上味觉感受器的输入信息。

在不同的昆虫中,SOG与脑,特别是后脑的结构关系变化很大。

例如,以鳞翅目的烟草天蛾来说,SOG完全与脑分开而只与围咽食管部分相连接。

在蝇类和蜜蜂来说,SOG却与大脑神经节广泛融合在一起。

不同种类的昆虫,投射在SOG上的味觉信息区域有所不同。

就前述鳞翅目烟草天蛾而言,投射在SOG 上的感受器来自触角、下唇、上颚、下颚神经信息[12]。

Schoonhoven 和 Blom [13] 基于大菜粉蝶幼虫行为反应及电生理的数据,提出了一个幼虫对取食抑制素味觉感受反应的简单模式。

认为味觉感受器味觉细胞获取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可能进行了集合的加减从而决定下一步的取食行为(实际上这种模式可类比于交叉纤维模式)。

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Schoonhoven等[1]对昆虫选择寄主和取食做了一个简洁的概括:(1) 外围化学感受系统例如味觉感受器的味觉感受细胞对取食抑制素进行感受。

(2) CNS以某种模式对化学信息刺激进行识别,当信号综合处理后表明植物可以被取食,则取食行为信号可能通过一个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动力中心”(motivation centre)的区域进行强化和释放,从而促使昆虫取食行为进行;如果信号的综合表明植物不适于被取食,则“动力中心”发出阻止信号,昆虫从而拒绝取食植物。

SOG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其他器官或者其他部位也可能参与了这个过程。

这就类似于“锁和钥匙”的概念,对于单食性和专食性昆虫而言,这把“锁”对“钥匙”会比广食性昆虫严格。

广食性昆虫会有多把味觉感受的“钥匙”来打开中枢神经系统取食中心的“锁”。

(3)昆虫的内在化学感受系统(internal chemosensitive system)也能影响植物取食。

但植物的成分和昆虫的生理需求差异太大时,这个系统就会警告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反馈给昆虫对取食行为进行调整[14]。

参考文献:[1] Schoonhoven L M, van Loon J J A. An inventory of taste in caterpillars: Each species its own key[J]. Acta Zoologic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aricae, 2002, 48: 215-263.[2] Bernays E A ,Chapman R F. A neurophysiological study of sensitivity to a feeding deterrent in two sister species of Heliothis with different diet breadths [J]. J Insect Physiol,2000 (46): 905-912.[3] Tang Q B, Jiang J W, Yan Y H, 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larval host-plant preference in two sibling species of Helicoverpa. Entomol [J]. Exp Appl,2006 ,118: 221-228.[4] Bernays E A,Chapman R F. Taste cell responses in a polyphagous arctiid: Towards a general pattern for caterpillars [J]. J Insect Physiol, 2001,47: 1029-1043.[5] Zhou D S, Wang C Z ,van Loon J J A. Chemosensory basis of behavioural plasticity in response to deterrent plant chemicals in the larva of the Small Cabbage White butterfly Pieris rapae [J]. J Insect Physiol,2009,55(9): 788-792.[6] Ishikawa S,Hirao T.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of taste sensation in the larvae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Responsiveness of sensilla styloconica on the maxilla [J]. Bull Sericult Exp Sta Tokyo,1963 ,18: 297-357.[7] Ishikawa S. Electrical response and function of bitter substance receptor associated with the maxillary sensilla of the larva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L [J]. J Cell Comp Physiol, 1966 ,67: 1-12.[8] Drongelen W. Contact chemoreception of host plant specific chemicals in larvae of various Yponomeuta species (Lepidoptera) [J]. J Comp Physiol,1979,134: 265-279.[9] Bernays E A ,Chapman R F. A neurophysiological study of sensitivity to a feeding deterrent in two sister species of Heliothis with different diet breadths[J]. J Insect Physiol, 2000 (46): 905-912.[10] Peterson S C, Hanson F E,Warthen J D. Deterrence coding by a larval Manduca chemosensory neurone mediating rejection of a non-hostplant, Canna generalis L. [J]. Physiol. Entomol, 1993 (18): 285-295.[11] Dethier V G ,Crnjar R M. Candidate codes in the gustatory system of caterpillars [J]. J Gen Physiol, 1982 (79): 543-569.[12] Kent K S,Hildebrand J G. Cephalic sensory pathway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larval Manduca sexta (Lepidoptera: Sphingidae) [J].Phil Trans R Soc Lond B,1987 (315): 1-36.[13] Schoonhoven L M ,Blom F. Chemoreception and feeding behaviour in a caterpillar: Towards a model of brain functioning in insects[J]. Entomol Exp Appl ,1988 (49): 123-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