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
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如何管理
.
10
二、病情的观察、评估及用药注意事项
(一)对病情的监测与评估
1、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血常规、血糖、心电图、凝血功能(PT、APTT、INR、FIB)
2、建立监护系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和出血现象:
①测血压:q15min×2h,其后q30min×6h,其后
60min×16h
静脉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5/110mmHg;动脉溶栓后维持
.
28
(二)脑保护治疗
(1)清除自由基:自由基清除剂能防止脂质过氧 化,减轻再灌注损伤,如依达拉奉。 (2)抗炎治疗:具体机理尚无定论,但有相当多 的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可对症给予抗炎治疗。 (3)亚低温:亚低温 (32℃-35 ℃) 对再灌注 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29
(二)脑保护治疗
亚低温的脑保护
再灌注损伤。
.
26
(一)溶栓后的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再灌注损伤是由于恢复灌注后的半暗带脑组织并不 能完全利用氧,过氧化脂质含量高, 致使氧自由基积聚 及代谢异常,使细胞损害加重,微血管通透性改变,细胞 外Ca2+快速内流造成细胞钙超载,线粒体受到破坏,离 子泵衰竭,神经损害加重。
酸中毒、能量代谢障碍、钙超载、自由基和兴奋性氨 基酸的释放、炎症反应等机制。
.
27
(一)溶栓后的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3、再灌注损伤的处理原则(脑保护治疗)
➢不论是否溶栓(包括动脉静脉),都应针对再灌注损伤 机制,进行脑保护,如改善能量代谢,防治酸中毒的发生 和加重。溶栓治疗更强调同时进行脑保护治疗防治再灌注 损伤 ➢神经保护剂已数以百计,但是几乎所有的保护剂在动物 模型中显示出惊人的减轻脑损伤的作用,但是临床试验中 却难以证明并确认其保护神经的疗效。 ➢目前尚无一个独立的神经保护剂表明影响卒中的预后。 ➢使用方法:最好联合用药
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导管内血栓的观察及护理
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并发症——血肿
腹膜后血肿 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与出血量成正相关; 腹痛或腰背痛,心慌出汗, 失血性休克表现; 血肿区有压痛、扣痛;血红蛋白呈持续下降; X线、超声、CT可诊断和明确血肿部位范围。
护理 患者卧床制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补液,纠正休克; 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血肿感染; 休克不能纠正者,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 必要时行外科手术,做好术前准备。
并发症——脱管、堵管
脱管 ➢包扎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打折 ➢避免使用移动输液架安置输液泵 ➢肢体适度活动,末端位置标注 ➢翻身活动、排便时,应特殊注意 ➢脱管,立即压迫止血,通知医生
溶栓导管
堵管 ➢输液泵均匀输注,用后肝素溶液封管 ➢注意区分导管及导管鞘,从导管给药 ➢正确使用三通,避免回血、松脱、 ➢来自旦堵管,不可强行推注,需重新置管
并发症——过敏反应
➢对比剂、尿激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均可引起过敏反应 ➢多数发生在5~15 min之内,为速发型过敏反应 ➢极少数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生于相关操作后l 小时至1周以上,称为迟发型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突发呼吸困难,面色潮红,皮肤反应(瘙痒、斑丘疹、荨麻 疹),神经性水肿(颜面、口唇浮肿,尤其是眼睑部),部 分患者伴有发热。过敏严重者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皮肤湿 冷,呈过敏性休克表现
手术1 右肺动脉栓塞
手术1 右肺动脉血栓消失
手术2 左髂静脉血栓形成
右下肢静脉侧支循环建立
心包穿刺引出血性液体
谢谢!
15
右颈内静脉穿刺,皮下血肿 肿胀,皮温高,疼痛,活动受限
静脉血栓行导管溶栓后下肢出现大片出血点
并发症——血肿、出血
原因 器材因素:溶栓导管细,管鞘粗。管鞘不匹配 药物因素:应用抗凝溶栓药物,剂量大,浓度高,速度快 患者因素:高龄,既往病史,手术史,外伤史,过度活动
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
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作者:马欣张金秀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优质护理措施,分析其影响,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均行导管溶栓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临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严格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生活质量较好。
结论:导管溶栓治疗有一定的危险因素,严密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术中严格配合,术后耐心指导等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预后,可以为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提供基础但有力的保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护理【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63-01脑血栓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见且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机制为血脂水平和血液粘稠度高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致使斑块形成,且血流速度变慢会导致血小板等物质集聚于斑块处的动脉壁上,最终形成血栓[1]。
此次研究,笔者选取100例行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优质护理,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所有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均行导管溶栓治疗。
其中男性67例,女33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2.3±5.7岁;其中椎底动脉栓塞43例,颈内动脉栓塞15例,脑干栓塞17例,小脑栓塞16例,大脑中动脉栓塞13例,枕叶栓塞6例。
溶栓时间为发病后2-48小时,平均21.3±5.6小时。
治愈65例,显效26例,有效6,无效3例。
1.2 一般方法对所有导管溶栓治疗患者施以术前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术中有效配合和术后护理等精心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栓消除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介入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介入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摘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造成血液循环受阻,引发严重后果。
介入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
在护理中,观察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溶栓药物、提供溶栓治疗后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护理都至关重要。
围手术期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本文观察与护理体会,可以看出介入溶栓治疗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重要性。
密切配合医疗团队,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率有显著提高。
引入溶栓治疗的监测与护理是非常关键的,需要护理人员和医疗团队的协同合作。
【关键词】介入溶栓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观察,护理体会,溶栓药物,护理措施,并发症,围手术期护理,监测,护理工作,医疗团队,康复率。
1. 引言1.1 疾病背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由于血管内壁病变或血液高凝状态导致小血管内血栓形成,进而引起血管闭塞,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和供应。
这种疾病常见于心脑血管系统、下肢深静脉和内脏血管,严重者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引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血糖异常、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长期静脉导管等内在因素。
在临床上,该病以急性缺血性疼痛、肿胀、发绀、功能障碍等表现为主,严重者可出现坏疽和溃疡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1.2 治疗原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常导致患者出现血栓形成、血管堵塞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介入溶栓治疗来降低血栓形成,恢复血管通畅,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
溶栓治疗可以直接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减少血栓扩张和再形成的风险。
溶栓药物还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阻止血栓的进一步生长,降低血栓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损伤。
通过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闭塞,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探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效果观察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09238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监护·探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效果观察王霞,张玉梅,周立芹(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0 引言急性动脉血栓常见于下肢,主要是由于心脏周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并且伴随着血液流动向动脉远端流去造成了远端动脉的堵塞,然后由于动脉供血不足造成了缺血[1]。
这种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人,而且发病率较快死亡率较高。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动脉导管取栓术以及动脉插管溶栓术[2]。
除了使用基本的治疗手段外还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帮助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恢复,防止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危害。
我院为了探究一种适合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对部分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使用了常规护理干预法进行护理,取得的护理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急性动脉血栓的患者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年龄45-62岁,平均(56.2±2.5)岁,研究组患者年龄44-70岁,平均(55.5±3.2)岁。
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
一是心理护理方面,急性动脉血栓发病较为突然并且伴有剧烈疼痛和不适、行动力降低。
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后会出现抑郁、心情烦躁不安的情况,情绪低落。
为了能让患者尽快地投入治疗,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倾听患者的内心并为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二是身体护理方面,由于急性动脉血栓常见于下肢,为了防止患者出现下肢坏死的情况,护理人员应该适当帮患者进行按摩,使用热水袋为患者进行热敷,注意不要让患者用力过度防止血栓脱落,此外护理人员要每天分两次为患者测量血压、体温等各项生理指标,当个别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动脉内溶栓治疗脑血栓病人的护理
动脉内溶栓治疗脑血栓病人的护理在众多中老年重大疾病中脑血栓是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而脑血栓的治疗与护理存在着重大的关系。
当前脑血栓的理想疗法是在缺血的脑组织坏死之前保证进行再通,进而保证血管通畅。
动脉内溶栓的治疗方式是将溶栓药物通过导管的方式使得血栓溶解,达到降低致残率的目标。
那么在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脑血栓病人的过程中的护理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动脉内溶栓;脑血栓;护理引言脑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脑动脉主干或者皮层支动脉的硬化导致了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进而出现血栓。
脑血栓的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一旦发生血栓就会引起脑局部血流量减少或者中断,最终出现意识智障、偏身、偏瘫以及失语等现象。
现阶段脑血栓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本文主要针对动脉内溶栓治疗脑血栓病人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对于脑血栓病人的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1 动脉内溶栓治疗脑血栓病人的术前护理根据以往经验和临床分析,患有脑血栓疾病的患者一般心理压力较大,那么在需要进行做手术的患者当中较多存在急躁、焦虑等特点,那么为了争取治疗机会、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手术之前需要做好心理护理与准备工作。
1.1 心理护理在脑血栓的治疗效果中,采用動脉内溶栓的治疗方式在我国是一种较先进的技术,因此病人对于这种治疗方式并不是很了解,在术前就需要对病人的心理进行了解。
护士耐心的、积极的通过鼓励等语言就脑血栓患者开导,并认真的向患者讲解放射性治疗的重要性与优点。
告诉患者这种方式是在DSAX光机设备的辅助下所完成的,具有病情恢复快、痛苦小以及成功率高等优势,尽最大的努力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2.2术前病人准备通过一系列心理护理以后就需要对病人进行术前准备,首先交代病人术前禁食,然后护士对患者大腿内部以及会阴部皮肤进行过敏测试。
然后根据医生的叮嘱在术前30分钟进行注射安定10mg、肝素30万单位,以保证动脉内溶栓治疗过程中形成血栓而阻塞其他血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术后的临床护理观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术后的临床护理观察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
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导管溶栓治疗,以及系统的术后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
结果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48例患者治疗和护理后基本治愈出院,2例患者出现轻微出现现象,但对症处理后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术后接受系统有效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标签: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术后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急性发病前患者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肺栓塞(PE),进而造成慢性血栓形成(PTS)等后遗症,并对患者的生产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介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CDT)治疗过程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3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在27~72岁,平均年龄(61.5±11.4)岁,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间隔为18 h~6 d,平均(2.8±1.9)d。
所有观察对象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行走障碍、下肢疼痛和肿胀现象,且均经顺行静脉造影检查或是静脉彩超检查确诊。
1.2方法1.2.1基础护理患者完成手术后立即送回监护病房,对手术情况和穿刺部位状况进行严格交接,对患者是否存在腰背部疼痛等相关静脉穿孔现象进行密切监测,连续监测体温、血压、呼吸、血样饱和度、心率和心律等生命体征指标[1]。
1.2.2心理干预患者术后受到肢体制动、导管包绕等因素的影响,其舒适程度会大大降低,因而心理和身体方面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同时,患者处于对治疗成本和预后情况的担心,心理方面会出现较为强烈的变化。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
通过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总结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效果评估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研究发现,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疾病特点,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指出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在护理上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护理策略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急性脑梗死、护理研究、疾病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护理效果评估、并发症预防、结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脑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并且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瘫痪、失语、甚至死亡。
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其中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介入手术在脑血管内部直接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有效缓解脑缺血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提高护理水平,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策略,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评估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2. 探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3. 对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4. 综合分析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率。
84例动脉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分析
84例动脉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84例动脉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护理分析,探讨了患者特点、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评价、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经验总结等方面。
结果显示,动脉溶栓治疗在脑血栓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护理在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不断总结经验以优化护理质量。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动脉溶栓治疗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以提升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本研究有助于强调护理在脑血栓治疗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动脉溶栓治疗、脑血栓、护理、患者特点、干预措施、效果评价、并发症预防、经验总结、重要性、作用、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昏迷、瘫痪等。
动脉溶栓是目前治疗脑血栓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预后。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动脉溶栓治疗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士对于动脉溶栓治疗的关键点和护理技巧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动脉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84例动脉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最佳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动脉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策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具体包括分析患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总结护理经验,进一步探讨动脉溶栓治疗在脑血栓中的重要性和护理的作用,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展开,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为脑血栓患者带来更好的希望和机遇。
2. 正文2.1 患者特点分析患者特点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年龄特点:动脉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多集中在50岁以上,尤其是60岁以上的患者更为常见。
脑血栓溶栓后如何护理
脑血栓溶栓后如何护理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可能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认知障碍、言语困难、肢体瘫痪等严重后果。
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恢复脑部供血,但治疗后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本科普文将介绍脑血栓溶栓后的护理要点,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康复。
一、了解脑血栓溶栓治疗脑血栓溶栓治疗,作为一种紧急的神经外科干预措施,广泛应用于中风的治疗。
脑血栓是由于血栓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这可能引发认知障碍、言语困难、肢体瘫痪等严重后果。
脑血栓溶栓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尽早恢复血液供应,最大程度地减小脑部损害。
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溶解或移除血栓,恢复血流通畅。
通常,治疗会在症状出现后的一至四个半小时内进行,因为越早进行治疗,成功的机会越大。
溶栓治疗通常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这一药物,它能够将形成的血栓溶解,从而恢复血流。
这种治疗过程通常需要经过仔细的筛选和监测,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医生将评估患者的脑部情况、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禁忌症,如颅内出血的风险。
如果患者被确定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医生会通过静脉输注tPA药物,然后仔细监测患者的情况。
脑血栓溶栓治疗的成功通常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并不是所有中风患者都适合接受这种治疗。
治疗的时机至关重要,因此如果出现中风症状,应尽早就医,以获得最佳治疗机会。
此外,脑血栓溶栓治疗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应积极寻求医疗帮助,以便在关键时刻采取必要的行动。
二、脑血栓溶栓后护理的重要性脑血栓溶栓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虽然脑血栓溶栓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脑部供血,但护理在康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不仅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还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脑血栓溶栓后的护理可以降低再发中风的风险。
继续监测生命体征,正确服药,控制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和高胆固醇,以及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助于减少中风的再次发作。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接受这种治疗。
作为护士,了解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过程,全面掌握护理技能,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最佳的护理。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背景是,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慢性病的高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具有更高的溶栓成功率和更短的治疗时间,能够更有效地恢复患者的脑功能。
了解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工作对于护士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尽快康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神经介入治疗的原理和方法的深入研究,分析护理前准备工作、护理过程中注意事项和护理后的观察与处理,总结出一套规范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护理工作者在该项技术中的角色和责任,为提升护理水平和加强团队协作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为进一步完善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这种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
研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探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对该治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完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动脉内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护理对策分析
杨花蓉荆州市中心医院 湖北 荆州 434000摘要:目的 分析动脉内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护理对策及其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脑血栓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全部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脑血栓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动脉内溶栓治疗;脑血栓;护理对策;分析脑血栓在高龄人群中最常见,发病机制是脑皮层支动脉或脑动脉主干的硬化程度发生变化后,会出现管腔闭塞狭窄、血管壁增厚的现象,进而形成血栓[1]。
血栓会使脑中局部的血流量中断或减少,使患者出现意识和行为障碍。
目前动脉内溶栓治疗脑血栓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后护理质量的高低也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康复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脑血栓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5岁-69岁,平均年龄(58.2±1.2)岁,研究组患者中男16例,女4例,年龄48岁-67岁,平均年龄(59.5±1.5)岁,所有患者中,包括面瘫、偏瘫患者21例,失语、头痛患者13例,嗜睡患者6例[3]。
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医生指示进行所有护理操作,定时给患者测量血压以及各方面体征。
探讨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优质护理
探讨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优质护理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优质护理措施,分析其影响,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均行导管溶栓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临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严格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生活质量较好。
结论导管溶栓治疗有一定的危险因素,严密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术中严格配合,术后耐心指导等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预后,可以为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提供基础但有力的保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护理脑血栓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见且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机制为血脂水平和血液粘稠度高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致使斑块形成,且血流速度变慢会导致血小板等物质集聚于斑块处的动脉壁上,最终形成血栓[1]。
此次研究,笔者选取100例行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优质护理,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所有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均行导管溶栓治疗。
其中男性67例,女33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2.3±5.7岁;其中椎底动脉栓塞43例,颈内动脉栓塞15例,脑干栓塞17例,小脑栓塞16例,大脑中动脉栓塞13例,枕叶栓塞6例。
溶栓时间为发病后2-48小时,平均21.3±5.6小时。
治愈65例,显效26例,有效6,无效3例。
1.2 一般方法对所有导管溶栓治疗患者施以术前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术中有效配合和术后护理等精心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栓消除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2 结果经过严格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如表1所示:表1 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效果(例)肌力增强血栓消除生活质量提高脑血栓患者(n=100)78 96 833 讨论血栓一旦被冲离血管壁,则很有可能阻塞血管,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因此治疗脑血栓的关键在于溶栓,受患者病情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溶栓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脑出血等危害生命安全的严重后果,因此在治疗中必须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以优质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和发展[2]。
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
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
颜秀梅;郭冬梅;马瑞华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年(卷),期】2003()5
【摘要】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最长见的一种,发病率和致残率很高,为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2002年1月到12月我们为4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6小时内采用了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总页数】1页(P63-63)
【作者】颜秀梅;郭冬梅;马瑞华
【作者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脑血栓的微导管溶栓治疗——附16例报告
2.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
3.微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30例临床效果观察
4.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
5.脑血栓的微导管溶栓治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在患者的颅内血管中导入导管,然后注入溶栓药物,以溶解脑血管内的血栓来恢复血液流畅的治疗方式。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脑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在缩短患者病程、降低死亡率、减轻患者病痛、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与治疗方法的进步相辅相成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精细的护理操作、规范的护理措施、及时的监测观察和有效的危机处理是十分关键的。
深入了解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工作,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部分的内容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研究目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策略,提高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了解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脑梗死的原理,探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评估护理效果,并为患者术后护理提供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相关知识指导,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未来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1.3 研究意义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恢复脑血流,减轻脑组织缺血和缺氧所造成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护理在这一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照顾,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1.为护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护理指导:通过对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科学、系统的护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护理问题和挑战,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观察探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
观察探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2-09-16T07:08:31.271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2期作者:李立芳[导读] 探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案及临床效果李立芳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河间 062450摘要: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案及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期(2021年1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20例,均为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评估针对性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局部疼痛程度变化情况,记录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导管介入溶栓治疗阶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经护理干预,20例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局部疼痛程度NRS评分值(3.75±1.02分)较护理前(5.67±1.98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阶段中出现2例局部水肿与出血病例,经消肿、止血处理后消失,无过度灌注综合征、血栓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病例,治疗成功率100.00%(20/20),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
结论:在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程度,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护理方案;临床效果急性动脉栓塞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
溶栓治疗能够快速清除患者体内血栓,降低患者动脉血栓性坏死风险,减少截肢率,改善患者预后。
但是由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其肢体功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以及患者对于病情的不了解,在出现异常症状时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常影响治疗的顺利完成,不利于患者的预后[1]。
因此,对于护理流程的规范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为重点,纳入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20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 理】
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
孙晓明
(吉林省脑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 目的:探究脑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和效果㊂方法:将71例采用导管溶栓治疗的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㊂观察组患者37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3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㊂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4.59%,并发症发生率2.7%,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5.29%,并发症发生率11.8%,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35%㊂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脑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护理,可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疗效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致残率,值得广泛推荐㊂
【关键词】 脑血栓;导管溶栓;护理效果
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5.15.061
中图分类号: R473.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15-0119-02
脑血栓这一疾病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较高㊂若在患发病早期给予及时的溶栓治疗,可缓解身体症状㊂在发病24h内,可选择穿刺溶血栓的治疗方法,颈动脉穿刺,将导管置入,在血栓部位使用溶栓药物㊂因为患者的病情并不稳定,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出现脑出血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㊂选取71例脑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的治疗,同时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并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采用导管溶栓治疗的71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㊂观察组患者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6~80岁,平均(6
2.85±
3.26)岁,3例患者为大脑中动脉栓塞,7例患者为椎底动脉栓塞,2例患者为枕叶栓塞,25例患者为颈内动脉栓塞㊂对照组患者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5~81岁,平均(62.52±3.64)岁,3例患者为大脑中动脉栓塞,6例患者为椎底动脉栓塞,3例患者为枕叶栓塞,22例患者为颈内动脉栓塞㊂两组患者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针对患者情况制定措施,现报告如下㊂
1.2.1 心理护理 在脑血栓的治疗中,导管溶栓治疗为新技术,患者又因为脑血栓导致身体突然的改变,会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㊂护理人员首先要讲解治疗的目的㊁注意事项㊁过程等,使其消除恐惧㊁紧张的症状,接受自己的疾病,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㊂1.2.2 导管溶栓护理 首先对患者的体温㊁血压㊁呼吸和脉搏的变化进行监测,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㊂在溶栓治疗中不可造影,所以护理人员要
频繁检查其神志和肌力情况,并对溶栓的即时效果
进行评价[1]㊂在治疗中需要注射尿激酶和造影剂,可能会使其出现过敏反应,要观察其是否有过敏反
应,一旦患者出现过敏症状或者征兆,要明确过敏
源,停止对过敏源的使用,停药后则针对患者的情况
采用激素这样抗过敏的药物,并准备好急救药物以
及吸氧设备㊂
1.2.3 并发症护理 在溶栓治疗中,若患者机体凝血能力降低,会增加出血危险性,故在置管手术的操作中,要给予生化检测,每30min都要检查凝血酶原的时间,也可根据患者情况,缩短检查的间隔时间,一旦有出血倾向,就要停止给药[2]㊂手术结束后可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选鱼精蛋白和肝素的注射,避免管腔中出现血液凝固,导管解除后对穿刺部位给予压迫止血,坚持30min㊂
1.2.4 导管溶栓后护理 治疗后护理人员还要观察其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使其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稳定㊂看起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观察患者的患侧肢体是否有末梢循环,避免在穿刺部位出现感染㊂要求患者保持24h的平卧姿势,伸直穿刺部位的肢体,要求伸直腿部,进行平卧可避免局部形成血肿㊂1.2.5 肢体和语言功能锻炼护理 24h后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并讲解早期锻炼必要性和重要性,护理人员定时助于进行被动锻炼,按摩肌肉或者活动关节,避免出现关节变形以及肌肉萎缩的情况[3]㊂使其先联系坐起㊁胎头㊁抬臂等动作,提高肢体的活动量,坐起后使其进行站立锻炼,并随身体的好转,锻炼步行㊂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911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 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 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护理19例,有效护理15例,无效护理3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患者,显效护理12例,有效护理16例,无效护理6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35%㊂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㊂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无效率总有效率观察组37191538.11%91.89%对照组3412
16
617.65%
82.35%
P
<0.05
2.2 满意度 观察组21例患者对护理满意,14例患者护理一般,2例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4.59%㊂对照组13例患者对护理满意,16例患者护理一般,5例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
85.29%㊂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㊂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例数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度观察组372114294.59%对照组34
12
165
85.29%
P
<0.05
2.3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过敏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㊂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8%,2例过敏,2例出血㊂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
3 讨论脑血栓属于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该疾病由于
血脂高,血液较为黏稠等因素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血流缓慢还会患导致纤维蛋白㊁血小板等物质在斑块的动脉壁上聚集,形成血栓[4]㊂近些年来,
对其采用导管溶栓治疗,可得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为避免患者在治疗中出现意外,要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㊂观察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采取心理护理导管溶栓护理㊁并发症护理㊁导管溶栓后护理㊁肢体和语言功能锻炼护理㊂首先给患者讲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使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㊂在导管溶栓的治疗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观察其是否有过敏反应,若存在症状,在及时给予处理㊂患者还可能有出血的并发症,给予压迫止血,并在局部给予无菌纱布的加压包扎,如果出血没有凝固,则将适量的止血物质加入到纱布中[5]㊂治疗后不仅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还要叮嘱其正确的卧位,同时对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进行细致观察,看其是否有5P (急性动脉栓塞)情况,若存在症状,要将上躯干抬高,有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可将床头抬高15~20cm㊂为避免患者的血管收缩出现缺血的情况,不可对局部进行热敷或者冷敷㊂因为在治疗中使用了溶栓药物和抗凝药物,可能有继发动脉栓塞和出血的情况㊂要避免肌肉注射以及血管穿刺㊂随着病情的恢复,可指导其训练语言和肢体功能㊂部分患者有失语的症状,也要指导其进行锻炼,最初练习发音,由简到难,鼓励其与家属㊁朋友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但不要强迫,及时其说错话,也不可嘲笑㊂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4.59%,并发症发生率2.
7%,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5.29%,并发症发生率11.8%,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35%㊂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
综上所述,脑血栓患者在导管栓塞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可减轻心理负担,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并助于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广泛推荐㊂
参考文献
[1] 何秀芳.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证
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
[2] 徐芳云.导管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70-671.
[3] 李军,姚春华,徐洪海.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8):72.[4] 余晓斐.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
用医药,2014,9(25):147-148.
[5] 冯之英.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
[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128-129.(收稿日期:2015-01-14)
编辑:
尹飞
(上接第99页)
[8] 师社会,赵志英,曹红梅,等.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探
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02):133-134.
[9] 魏秀娟,张新华,宋爱娟,等.制作塑化标本的大体解剖技术
[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17(03):92.
(收稿日期:2015-01-21)
编辑:尹飞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