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包囊虫病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肝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

肝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
David将包虫囊肿破裂分为3型: 内在性、直接 性和交通性。内在性破裂只有内囊的破裂, 其 内容物包裹于外囊之内, 一般不合并感染, 常见 于单纯囊肿型包虫囊肿, CT和MRI可显示其特 征性的水蛇征和/飘带征等; 直接性破裂是内囊 和外囊同时破裂, 致囊内容物破入胸腔、纵隔 以及腹腔等; 交通性破裂是指内外囊与胆管相 通, 使囊内容物进入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等改 变
囊型肝包虫病的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单纯囊肿型是肝包虫病的早期表现, 其 MR 表现与CT一样, 有时与肝囊肿不易鉴 别。 临床病史有疫区生活史及血清免疫 学检查:Casoni 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及酶联 吸附试验阳性可为诊断提供参考的价值, 尤其是后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诊断不难
囊型肝包虫病的分型与影像学表现
肝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
肝包虫病概述
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是我国西部 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主 要在新疆、西藏、内蒙、青海 、甘肃、宁夏、四川西部、陕 西等畜牧业区流行。患者常有 牧区生活史或有与犬、羊及其 皮毛密切接触史, 吞食被绦虫 卵污染的食物后, 绦虫卵在小 肠内孵出六钩蚴并经肠壁血管 随血流经门静脉入肝, 逐渐发 育成肝包虫病
肝包虫病概述
在发育的早期, 子囊小而圆, 子囊少时, 靠近母囊内壁 排列, 呈车轮状, 近中心的子囊一般较周边的子囊大; 子囊多时, 在母囊内弥散分布呈葡萄样; 若子囊过多 且较大时, 子囊几乎占据母囊的全部空间, 并相互挤 压成方形或不规则形等。随着囊肿的生长囊壁及囊 内容物可以发生钙化, 也可因老化、手术或外伤等发 生破裂、感染, 并形成腹腔、盆腔、胸腔内包虫囊肿
CE4( cystic echinococcosis cysts 4) 型。不均质的高密度蜕变 结构,无子囊结构。可见棉花团结构, 提示蜕变的内膜 CE 5( cystic echinococcosis cysts 5) 型。有弓状钙化的壁, 在超 声上表现为锥形回声, 部分或全部钙化

肝吸虫病的CT表现(附48例分析)

肝吸虫病的CT表现(附48例分析)

肝吸虫病的CT表现(附48例分析)肝吸虫病是因食用含有华技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类而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肝吸虫病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1]。

所以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我院近年来CT诊断肝吸虫48例,均经临床及粪便虫卵检查证实,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48例,其中男39例,女9例。

年龄22~73岁,平均43岁。

除3例无生食淡水鱼史外均有生食淡水鱼史,大部病例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就诊。

CT检查采用GE双排螺旋CT及飞利浦64排CT,矩阵320×320或512×512,层距及层厚为5~10 mm。

患者空腹,扫描前15~20 min口服1.5~2%的泛影葡胺300~500 ml 充盈胃肠道。

扫描范围包括肝、胆道、胰腺、脾脏。

CT平扫48例,增强扫描14例。

本组病例均经临床及粪便虫卵检查证实。

2 检查结果48例CT表现均见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尤以肝脏边缘部末梢胆管小囊状及柱状扩张显著。

其中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36例,重度扩张12例。

胆囊增大、囊壁增厚15例,胆囊内密度不均7例,胆囊结石4例。

并发肝硬化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腹水3例。

3 讨论肝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人体食用未煮熟的感染囊蚴的鱼虾后,幼虫在十二指肠破囊而出,经胆总管开口部进入胆管,上行到肝内胆管,大多数的感染侵犯肝内胆管及胆囊,病变主要发生在肝内小胆管,系因为虫体,虫卵及其毒性分泌物刺激而引起肝内小胆管的阻塞、狭窄、扩张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管壁增厚等改变。

继发感染可引起胆管炎,胆囊炎等,亦可引起肝硬化(多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和诱发肝内胆管细胞癌,以虫卵和中心体为核心形成胆色素结石[2,3]。

肝吸虫病的发病率,男多于女,年龄在20~50岁间的占80%。

临床症状取决于感染程度和病程时间。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全身疲倦腹部不适或腹部疼痛,腹泻、肝大、黄胆、胆囊炎和肝炎等症状。

严重病例晚期可发生肝硬化、脾大、腹水及水肿等[4]。

包虫病误诊病例分析

包虫病误诊病例分析

11、肝AE误诊为肝结核 肝结核病临床罕见,偶与肝AE发 生混淆。
例8 女,57岁,甘肃武都籍,农妇。因间歇性右上腹痛伴有恶心已0.5a而 于2001-07-04住入陇南地区医院。3次B超检查均显肝右叶囊性实性肿 块。3d后作手术,发现肝与腹膜、结肠系膜和胃广泛粘连成一大块,无 法切除。2001-08-16转入省肿瘤医院,经检查确诊为肝结核和腹腔结核 。2001-09-30,在兰医附属一院作CT,显示肝囊性实性肿物,部分呈点状 或斑片状钙化,诊断为肝AE并发感染。
6、肝CE误诊为非寄生虫性肝囊肿:随着B超技术的普遍 应用,后者检出率日益增高,故具鉴别诊断已成为一个现实 问题。好在若给误诊为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肝CE患者作手 术,可顺便改作肝CE的手术,但穿刺包虫囊肿时必须严加保 护手术野,更勿随便切开囊腔,以防囊液外溢,造成包虫种植 。
1 例44岁妇女因右上腹间断不适10个月而就诊。 体格检查发现其右上腹有一肿物。腹部超声和CT 显示病人肝脏两叶有多发囊肿。MRI显示囊肿累 及左叶内侧段和右叶前段(图A箭头)。病人随即 接受根治性囊肿切除术。标本显微镜检查证实为 泡状棘球蚴病。手术后给予阿苯达唑治疗,病人康 复。
5、肝CE并发细菌感染误诊为肝脓肿或膈下脓肿:临床上 较常见。由于肝包虫囊肿壁比肝脓肿壁厚些,故全身中毒症 状不及肝脓肿患者之重,唯肋间隙深部指压痛有局部定位诊 断的价值,可作为手术入路的选择。肝CE并发感染后因包 囊液通常变质,外逸亦不会种植扩散。二者均可采用外科处 理,即使误诊手术,不致于造成后患。
谢 谢
3、肝CE破入腹腔时与其他病因所致的腹膜炎不易区别: 剖腹探查手术除发现暴露于肝表面的CE外,全腹腔布满包 虫破碎内囊和子囊,诊断始获澄清。
例3 男,42岁,农牧民,甘肃敦煌县籍,因持续性全腹痛、呕吐和发热1天住 入敦煌县人民医院。虽然该县为CE流行区,但仍诊断为胃溃疡急性穿孔 。手术证实为肝右叶CE破入腹腔,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彻底清除腹腔包 虫物。但术后3年继发种植腹腔CE,难以根除,治疗棘手。

CT检查在肝囊性包虫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探讨

CT检查在肝囊性包虫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探讨
志 ,2 0 , I ( ) : 2 7 2 8 08 I 9 6 - 6.
肝囊 性包 虫病 是流行于牧 区的寄生虫病,是犬 绦虫 ( 棘 球绦虫 )的囊状幼虫 ( 棘球幼 )侵入人体肝脏所致 ,亦 可侵 犯肺 、肾、脾 、脑 、肌 肉、跟眶和脊柱 。而肝脏 的发病 率为 6  ̄7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 ,以2  ̄4 岁最多 5 5 0 0 见 。临床上除根据相关症状和体征进行诊 断外 ,主要依靠C T 等辅助检查进行确诊 ,下面就c 检查在肝囊性包虫病 临床诊 T 断中的价值作出相 关阐述 ,现报 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i 1 一般 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 院 自2 0 年 1 . 0 6 月 ̄2 0 年 l 月 09 2 收治 的9 例 肝囊 性包虫 病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本组 患者 男6 6 8 例 ,女2 例;年龄7 2 8 ~7 岁,平均3 . 岁 ;本组 患者均有牧 48 区生活史或与狗、羊等动物密切接触史 ;临床症状包括上腹 饱胀感者 1例,食欲减退者l例 ,恶心 、呕吐者4 3 6 例,胆 绞痛 上腹 可触及肿块者6 例,其表面光滑、坚 韧而有弹性。 1 2 C 检 查 方 法 采 用 日本 东 芝 T T 3 0 对 本 组 9 例 患 者 . T C一 5S 6 均施 行C 扫描 ,扫面范围包括膈下至髂前上棘处 ,扫描层厚 T 1m ,层 间距 为 5 m 必 要 时施 行增 强扫 描 。 0m m。 2 结 果 2 1 囊 肿 表 现 4 例 , 其 中单 发 者 1 例 , 多 发 者 2 例 , C 检 . 3 7 6 T 查可 见圆形的低密度 占位病 变,边缘光整 ,和正常肝组织分 界清 楚:其 中2 例囊 内密度 呈现 均与一致改变 ,多为水样密 9 度 ,l例囊 内密度增 高,表 明可能伴发感染;c 增强后3 例 4 T 8 无 明显 强 化 ,其 中4 可 显 示 菲 薄 的囊 壁 ,5 囊 壁 增 厚 ,说 例 例 明可 能 伴 发 感 染 或 钙 化 。 2 2 囊 内囊改变者2 例 ,C 示母囊 内出现子囊 ,子囊 的数 . 7 T 目、 大 小 不 等 ,有 l 例 母 囊 呈 现 多 房 状 或 蜂 窝 状 改 变 ,有 3 2 例呈现为车轮状改变。 2 3 钙化者1例 ,病变外囊壁钙化呈弧形或蛋壳状 ,厚薄不 . 9 其中囊 内容物也发生钙化者3 例,呈片状或条状改变 。 2 4 母囊破裂分离者7 ,内囊完全分离并悬浮于囊液中呈现 . 例 “ 浮莲征”者4 例,外囊部分分离,表现为 “ 双边征 ”者3 例。 3 讨论 肝包 虫病 由棘球绦 虫的幼虫 寄生于肝 脏而引起 ,其发病 率居人体包虫病的首位 ,患者多有牧 区生 活史或 与犬、羊及 其皮毛密切接触史 ,绦虫卵被吞食后在小肠 内孵 出六钩 蚴, 后者经肠 壁血管随血流经 门静脉入肝 ,逐渐发育成肝包 虫囊

临床医生CT读片第15讲腹部疾病的CT诊断一

临床医生CT读片第15讲腹部疾病的CT诊断一

56・继续教育园地・,意e48)《中国医刊》2004年第39卷第4期临床医生CT读片第15讲腹部疾病的CT诊断(一)谢宝玛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101149)腹部疾病中主要常见者为肝脏、胆囊、胆管、胰腺、肾上腺、肾脏、输尿管以及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和腹膜后腔等疾病。

以下按器官的常见疾病加以叙述。

1肝脏疾病1.1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是肝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多数血窦内衬以内皮细胞,有纤维隔所构成的肿瘤。

亦有薄的包膜,增大缓慢,大小不等,可以单发与多发。

CT表现①CT平扫可见肝内低密度区;CT值在0。

20HU;②呈圆形、椭圆形;③边缘规则,可轻度分叶状;④少数有钙化灶;⑤CECT早期呈边缘性增强,逐渐增强部向中心扩展;⑥延迟扫描,注药后15分钟,中心部亦增强与边缘部融合;⑦肿瘤大小常数月数年无明显变化(图1,2)。

注意肝海绵状血管瘤平扫CT与肝癌有时鉴别困难,则采取CECT并延迟5分钟、10分钟及15分钟或半小时后再扫描,凭借血液动态可以鉴别。

肝血管瘤全部增强需要20分钟。

称为动态CT(dynamicCT)。

肝的良性肿瘤中还有肝细胞腺瘤、脂肪瘤、纤维瘤、错构瘤及畸胎瘤等。

均具有良性肿瘤、形态规则、边缘整齐的低密度区。

错构瘤及畸胎瘤可见钙化。

1.2肝细胞癌病理是最常见的肝恶性肿瘤,肝细胞癌占绝大多数,癌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很似肝细胞。

肿瘤可表现为单发巨形肿块,多位于肝右叶或全肝。

亦可形成多发结节状肿块,门静脉内常见癌栓或下腔静脉、肝静脉亦可发生癌栓,而弥漫型者较少见。

胆管细胞癌多发生在较大的胆管,也可形成肝及胆管的混合型癌。

肝癌进展迅速,向四周扩散,侵犯周围器官或转移使区域性淋巴结肿大,肝门及腹主动脉淋巴结肿大。

CT表现①于肝内形成不规则肿块状阴影;②呈镶嵌型(mosaic)阴影;③呈低密度区,坏死及脂肪变性;④边缘极不规则,常呈分叶状、切迹;⑤肝表面凹凸不平;⑥合并肝硬化时则肝萎缩,左叶代偿肥大或脾增大;⑦注意下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常见癌栓,CECT时可见该部充盈缺损;⑧CECT后,动脉相时癌瘤呈增强,门静脉相时包膜有增强,癌呈低密度平衡相时癌密度减低,而肝的密度增强,这是肝癌CECT的特征影像,平衡相时为CECT5分钟后出现;⑨注意有等密度(和肝比较)的肝癌,必须CECT方可显示;⑩转移时可见区域淋巴结肿大(>15mm);肿瘤可在短时间(月)有进行性增大;肝癌可侵犯肝血管、胆管、下腔静脉等(图3)。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1、肝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是指肝脏脂肪含量异常增加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影像学上,肝脂肪变性表现为肝脏密度降低,呈低密度灶。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脏弥漫性增密、肝脏边缘模糊、脂肪肝斑块出现等。

2、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和结构重塑的结果。

在影像学上,肝硬化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外形不规则,肝表面凹凸不平,肝脏边缘锐利,肝内血管走行不规则,门脉高压等。

此外,肝硬化还常伴有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脾脏肿大、腹水等表现。

3、肝包虫病肝包虫病是肝脏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包虫病表现为肝脏内团块状或占位性病变,边缘光滑清晰,内部为液性密度。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囊肿与肝实质之间有完整的分界、囊壁呈弧形而非凸出等。

4、肝肿瘤肝肿瘤包括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囊性腺瘤等。

在影像学上,肝肿瘤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边缘不规则,可出现强化不均匀,同时可观察到肿瘤周围的肝组织改变。

不同类型的肝肿瘤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如肝细胞癌出现动脉期强化,胆管细胞癌可出现胆管扩张等。

5、肝结核肝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结核表现为肝脏内局限性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周围可出现炎性改变。

此外,肝结核还常伴有肝门淋巴结增大、肝脾肿大等表现。

6、非肝细胞肝癌非肝细胞肝癌是指起源于肝外组织的恶性肿瘤侵犯肝脏。

在影像学上,非肝细胞肝癌表现为肝外占位性病灶直接侵犯肝脏,边缘不规则,可出现强化不均匀。

同时,影像学还可帮助鉴别非肝细胞肝癌与肝内肿瘤的区别。

7、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

在影像学上,肝囊肿表现为肝脏内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囊性病变,边缘光滑清晰,内部液性密度均匀。

肝囊肿通常无症状,且无需处理。

8、肝脓肿肝脓肿是肝脏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脓肿表现为肝脏内局限性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不规则,内部可见气体或液体。

同时,肝脓肿常伴有周围炎性改变。

肝脏多种寄生虫感染的CT表现

肝脏多种寄生虫感染的CT表现

217在目前来说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过程中,其中肝脏寄生虫感染的发病率也在逐渐降低。

除此之外受放射科以及临床医师对影像学表现逐渐不足,在合并多种寄生虫感染时,其中影像学表现更不典型,因此其容易导致误诊,使患者能够得到不及时合理治疗[1]。

本文通过对肝脏多种寄生虫感染病例进行收集,其中通过进行CT 表现的分析,旨在提升整体疾病认知和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通过对当前本院收集10例肝寄生虫感染病例,其中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流行病史以及血清免疫学进行确诊,其中血清免疫学检测方式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经其进行确诊为较差感染,其中合并感染为2种或2中以上的寄生虫,其中寄生虫类型包括血吸虫、片吸虫、弓形虫、旋毛虫等多种。

在本次10例肝寄生虫感染病例中包括5例男性、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5~59岁之间,平均值为(44.3±13.5)岁。

通过对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观察,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比率绝对值呈不同程度升高。

在本次5例患者中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酶转移酶(GGT)等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患者全部肿瘤标志物均呈阴性(CA-125、CEA)。

患者病程在7d ~80d,同时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

其具体表现如表1所示。

1.2 方法1.2.1 MSCT 扫描在本次通过进行GE 16排螺旋CT 和GE Light Speed VCT 64排螺旋CT,其中层厚、层距均为5mm,准直器宽度为1.5mm。

通过使用肝脏算法平面重组随后进行处理,其中窗宽为250HU,窗位45HU。

随后进行增强扫描,采用碘佛醇注射液,其中剂量为1.5~2ml/kg。

通过进行碘佛醇注射液的增强应用,剂量为1.5~2ml/kg,采用肘静脉进行静脉注射,其中流率为3~4ml/S。

其中扫描曝光时间为:患者在门静脉期为60s 左右,动脉期为20~25s 之间。

1.2.2图像观察内容通估计对患者进行患者病灶位置、数目、形态、密度、大小以及相关增强扫描的强化,对其进行患者胆管扩张情况的观察。

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肝包虫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肝包虫病如何诊断鉴别,肝包虫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肝包虫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棘球蚴皮内试验、腹部CT、腹部MRI检查、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血清总蛋白(TP,TP0)、补体结合试验(CFT)*一、X线检查肝顶部囊肿可见到横膈升高,动度受限,亦可有局限性隆起,肝影增大。

有时可显示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整齐的阴影,或有孤形囊壁钙化影。

2、B超检查肝包虫囊肿在B超具有以下多种声像图特征(1)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与肝组织分界清晰;(2)囊壁一般较厚,常在3mm以上;(3)囊后壁回声增强,部分囊壁发生钙化而表现为强回声,后方可伴有声影。

囊内透声好,可有多数点状强回声漂浮,并随体位改变而移位,系子囊或棘球砂所致;(4)若母囊内充满较大的子囊则呈多房性,囊内有强回声带分隔成相应的小囊,分隔呈花瓣状。

有些囊肿发生退化,囊液被吸收,其内容物转变成胶冻样物,此时表现为类实质性肿块,内有不规则强回声斑块及少量液性暗区,但肿块与肝组织分界清楚;(5)当囊肿挤压胆管或破入胆管,可见肝内胆管扩张。

囊肿压迫门静脉可见脾脏肿大,并可伴有腹水;(6)囊肿继发感染则呈现肝脓肿的声像图特征。

*二、同位素肝扫描可显示轮廓清晰的占位性病变。

*三、超声波检查能显示囊肿的大小和所在的部位、有时可发现子囊的反射波。

5、CT检查(1)肝包虫囊肿在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的低密度病灶,CT密度值接近水的相对密度(0~25HU),无增强效应。

囊壁一般较厚,有时可见弧形或环状钙化影。

(2)囊内具有子囊是其特征之一,子囊的相对密度通常低于母囊,多个子囊的存在使病灶呈多房性。

(3)肝包虫囊肿的CT图像分为3型:A型:子囊小而圆,分布于母囊发育的早期;B型:子囊大而不规则,几乎占据母囊全部容积,互相挤压呈花瓣状,子囊间有较厚的假隔分开;C型:病程较长的囊肿,其囊液的CT密度值较高(40~60HU),边缘或内部有钙化,少数小子囊位于母囊周边。

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CT诊断

腹部CT解剖及常见疾病CT诊断

CT表现
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 灶,较大的病灶多有中心坏死;
增强早期多出现边缘局灶分布的结节 强化,随时间推移,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 特征变化为注射对比剂后5~60min病 灶变为与肝密度一致等密度影。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血管瘤(平扫)
肝血管瘤(增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腹部CT解剖及诊断
CT解剖
检查方法
一、扫描前准备:空腹,扫描前30分钟口 服造影剂500ml,临检查前再服200ml,以 充分充盈胃肠道,避免与腹部肿块及肿大 淋巴结混淆。
二、平扫:常规仰卧位,自肝顶至肝 下缘,8~10mm 层厚及层距,扫描时 需闭气,必要时薄层扫描。
CT表现
平扫多表现为边界欠清的类圆形 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肿瘤可呈单 发或多发结节、肿块或弥漫病变;
增强早期肿瘤密度增高,至门脉 期密度多减低,延迟后肿瘤多表现为 低密度。
原发性肝Ca
肝Ca
肝Ca
巨块型பைடு நூலகம்癌
弥漫型肝Ca
小肝癌
肝Ca 肋骨转移
肝Ca术后
肝Ca 并腔静脉癌栓
肝癌合并肝总管癌栓
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瘤样增生,并 非真性肿瘤,病灶中央为一星状瘢痕组 织,纤维间隔从中间向四周放射,将病 灶分割呈结节状,有界限但无包膜。
CT表现
多单发,边界清楚密度稍低的肿 块影,部分肿块的中心见星状低密度 影,可有轻度强化,少数病灶延迟后 强化较明显。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有脂肪、血管、平滑肌三种成分 构成。
间接征象:包括肝脏直接侵犯征
象、肝内转移灶、周围淋巴结转移、 胆道梗阻征象、门脉浸润征象等。
胆囊癌
胆囊癌

【病例】肝包虫病

【病例】肝包虫病

【病例】肝包⾍病病例,⼥ 20岁呃逆,活动后⼼悸3⽉余患者三⽉前⽆明显诱因出现呃逆,活动后⼼悸,⽆恶⼼,呕吐,⽆发热、乏⼒,B超检查⽰右上腹巨⼤囊性包块。

⼿术记录:⽤纱布严密保护周围肝组织,切开囊性包块,引流囊内液体,严密保护囊液外溢,囊内可见⼤⼩不等的内囊数⼗个,囊内呈乳⽩⾊,内涵清亮液体。

病理:(肝右叶)符合肝棘球蚴病(包⾍病)囊肿肝包⾍病:病理:肝包⾍病既为肝棘球蚴病。

包⾍病有两种类型:⼀是细粒棘球蚴病感染引起的囊型肝包⾍病(棘球蚴、单房型包⾍),另⼀种是由于多房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泡型肝包⾍病(包球蚴、多房型包⾍),后者少见。

细粒状棘球蚴在肝内以包囊的膨胀⽅式逐渐长⼤,,包⾍囊肿的壁分为内囊和外囊。

内囊系棘球蚴本⾝形成的囊,甚薄,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为发⽣层,外层为⾓质层。

⾓质层具有保护和渗透作⽤,发⽣层内囊腔长出雏囊。

外囊为包围囊⾍的肝组织形成的纤维组织层。

⽣长较久的包⾍外囊常发⽣钙化。

泡状棘球蚴在肝内呈弥漫性浸润⽣长,由⽆数⼩囊泡聚集⽽成,没有⼤囊或完整纤维组织层包绕,与正常肝组织界限不清。

⼩囊泡常因病程较长,囊壁有钙盐沉积⽽呈颗粒状及⽆定型钙化。

⼤的病灶中⼼可因为组织变性或者坏死⽽形成空腔。

囊型肝包⾍病CT表现:平扫时,肝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密度病变。

边缘光滑,锐利,境界清楚。

⼤⼩不⼀。

单房或多房性,具有囊壁,厚度不同,魔都与肝实质不易区分。

内容物为液体样密度,有的很均匀,与肝囊肿不易区别。

但其特征表现为囊内密度不均匀,囊内有⼦囊,或囊内有分隔⽽呈多房性,或囊内有软组织团块。

增强扫描,囊内液体成分不增强,囊壁及囊内分隔有增强效应。

囊内⼦囊征象:可有各种表现,(1)⼦囊囊液⽐母囊低,⽽于母囊内可见多个⼩圆形更低密度影或环状边缘。

⼦囊较少时,靠近母囊内壁排列;⼦囊多时,于母囊内呈葡萄状⼩囊结构。

(2)若⼦囊⼤⽽多,⽽填满母,此时,众多⼦囊互相紧靠,则由球形挤压为⽅形或菱形,CT 横断⾯呈蜂房状分隔。

肝脏较大囊性病变CT诊断

肝脏较大囊性病变CT诊断
些病变 的临床治疗方法 和治疗 原则不 同, 对其准确 的诊 断和
楚, 病灶外缘境 界模 糊 、 密度不均 , 周围肝实质可见小 片低 其
密度影 , 边界模糊 。 223 肝血肿 : 例 , .. 1 位于肝 右叶 , T表 现为囊性 占位 , C 大小
鉴别诊 断及其重 要。本文 回顾性总结 和分析了 1 7例肝 脏较 大囊性病变 患者 的临床和 C T资料 ,旨在探讨肝脏较 大囊性 病变 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 。
西 藏 自治 区拉 萨市 人 民 医院 (5 0 0 80 0 ) 康 陈娟
肝 脏的囊性病变临床很常见 , 包括寄生虫性囊性病变 、 炎
描均未见 明显强化 。其 中最大 1 例直径 1. c 5 m者 为囊肿破 1
裂 , T表现为肝右叶囊性 占位 ,病灶内缘光滑锐利 、境 界清 C
性囊性病变 、 发育性囊性病变及肿瘤 性囊 性病变等 。使用 T sia oh 螺旋 C b T扫描。 扫描 范围 自膈
肌顶至髂嵴上缘 , 扫描层厚 7m 层 间距 7m m, m。检查前 口服 2 %泛影葡胺稀释液 8 0 1 0 L 0 0 0m 。增强检查使用非离子型 0 造影剂碘海醇 10mL 流速 2 3mLs行肝脏动态增强 。 0 , - /,
②扫描 条件 的设 定 : 描速度应该 越快越好 , 扫 延时 时间要准
确无误 , 证肺 动脉内造影剂到达高峰 时完成 扫描 。③ 图像 保
( 收稿 日期 : 0 1 0 — 5 2 1— 8 0 )
后处理 : 多种后处理 方法相结合 , 要 多方 位 、 多角度 重建 , 调
肝脏较大囊性病变 c T诊断
管病杂志, 0 4 62 : 4 — 4 . 2 0 , ( ) 13 14 [ 臧任丽 , 国超 , 2 】 孙 杨有 力 , 急性肺动 脉栓塞 的螺 旋 c 等. T诊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常见疾病CT诊断价值!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常见疾病CT诊断价值!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常见疾病CT诊断价值!正常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报告时应注意描述:1.肝脏大小,形态,肝脏各叶比例及肝脏改变,肝门结构及肝内血管,肝内外胆管改变,肝内各结构密度及强化程度,类型和方式,胆囊大小,形态,密度及胆囊壁改变和增强后表现,肝周结构包括血管和淋巴结的改变;2.脾脏形态,大小,数目和位置,脾脏密度改变,强化后表现及强化程度和类型,脾脏血管改变;3.胰腺大小,形态大小,边缘,位置改变,胰管是否显示,增粗,胆总管表现,胰腺有无病变及其密度及强化表现,胰腺周围脂肪改变,渗出,积液,胰腺周血管改变,增强后表现,胰腺周围淋巴结改变;4.同时注意所显示其余结构有无异常。

肝脏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由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简称肝癌,我国是世界上高发地区之一,每年约10万人死于肝癌,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发现时多进入晚期,广泛应用血中甲胎蛋白测定和影象检查可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肝癌主要来源于肝细胞的肝细胞癌(HCC),来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胆管细胞癌和同时包括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混合型肝癌三种类型。

肝癌的大体病理分类沿用Eggel分类,分成三个类型:1.结节型,最常见,占全部HCC的64.4%,多起源于肝硬化结节,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界清楚,可见包膜,2.巨块型,占23%,肿块≥10cm,边界不清,常侵犯门脉形成癌栓,以及在肝内转移;3.弥漫性,最少,占12.4%。

弥漫分布的小结节遍部整个叶,段甚至全肝。

此型最易形成门脉癌栓。

肝硬化的程度也最重,另外,单个瘤结节直径或2个相临的瘤结节直径之和≤3cm的HCC,又称为小肝癌,镜下一般分化较,对肝脏结构的破坏轻微,早期发现并治疗,预后较好。

肝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稍低到中等低密度肿块,合并有各种肝硬化的表现,如肝叶比例失调,肝脏体积缩小,肝裂与肝门增宽,肝表面及实质内结节样改变,脾脏大以及门脉高压的各种征象,一般认为,平扫时肝表面的不规则隆起,肿瘤内镶嵌样表现以及肿瘤周低密度环影是肝癌较具特异性的表现,增强后肝癌呈不均匀强化。

CT诊断肝囊虫病1例

CT诊断肝囊虫病1例

神经精神科、 遗传心理学 、 教育学等多学科有密切关系 。因此 ,
作为医务工作者 ,特别是儿科各专业 医师应对此病加强认识 , 全面掌握 T D的基本表现和临床特点 ,争取早期诊断 ,及时治
疗, 减轻 患儿痛苦 , 减少误诊 、 误治 。
参考文献
【] D oe. Tcdsres i d i ho 叨 . r i P darN uo g, 1 oly i i d r n hl od M. o d S e n eit erl y e o
眨眼、 眉、 皱 耸肩等症状 , 家长及 医生 一般 不易觉察 , 给诊 断带
来 困难 , 导致误诊误治。
31 本病 诊断的不确定性。 目前为止对 T .. 4 D的诊断采用 的是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 ,没有一个 明确统一 的诊断标准 , 没 有一个特异性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指标用于肯定诊断。同时没有
C T诊断肝囊虫病 1例
陈 超 李可丰
( 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 辽强 , 病灶无强化 。 中心点状结节 更清晰
1 病例 资 料
2 讨 论
■ ■
参 考 文 献
患 者 , ,6岁 , 女 4 腹部不 适月余 。体格检查 : 识清楚 、 意 合 作, 心肺 正常 , 腹平 软 , 脾不肿 大 , 肝 肠鸣音正 常 , 双下肢 无水 肿 。实验室检查 : 囊虫间接血凝集试验阳性 。
( 收稿 日 :0 1 1 — 5 期 2 1 —0 1 ) 基层医学论坛 2 1 年 2 02 月第 1 卷第 4 6 期
他疾病时 , 医生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 , 被 家长多不配合 回答 , 多被告之“ 没事 , 就有点坏 习惯” 医生告诉家长后 , 。 家长多不信

肝包虫病的X线诊断

肝包虫病的X线诊断

例 最多 , 次 是 精液 不 液 化 , 次 为精 子 减 少 。 由 此 看 来 , 子 的 异 常 改 变 得 到治 疗 。方 中 淫羊 藿 、 丝 子 、 其 再 精 菟 肉苁 蓉 温 肾壮 阳 , 动 肾气 以提 高 人 体 生 鼓 是 不育 症 的 主要 病 因 。从 中 医 角 度 来 看 主 要 为 肾虚 、 虚 、 血 虚 , 有 下 精 功能 ; 物 沙苑 子 、 芋 肉 、 首 乌 固 肾 涩精 ; 芪 、 药 、 脾 气 也 药 山 何 黄 山 当归 、 地 补气 熟 焦 湿热 导 致 的 。 养 血, 使气 血充足 而精 自生 ; 泽泻泻 肾中之虚火 , 亦防助阳生热之弊 。全方 52 辩证分型 。关于辨证分型各家说法不一 , . 我院从这些年 的病 人统 药物协 同作用 , 调整机体 , 加之患者饮食 、 情志调 节 , 临床均取得满意疗效 。 计来看 : 属于虚症的 占一半 以上, 而虚证 中以肾虚 占多数可达 5 % , 中肾 0 其
治精亏之症 , 补益之中寓淡渗之法 , 补而不腻 , 使 涩而不滞。对于先天不 足 引起的不育症和后天失养等原 因导致的精液异常效果也十分明显。我们从 各家临床用药的方面来统计 , 药物的使用 次数有一定规律 , 补阳药物 中使用 次数从高到低是淫羊藿 பைடு நூலகம் 丝子、 菟 鹿角胶 、 肉苁蓉 、 茅、 仙 肉桂、 巴戟天等等 , 补阴类药物使用频率 由高到低 是熟地、 枸杞 、 山萸 肉、 五味子 、 丝子等 ; 菟 益 气养血类药物分别是山药、 当归、 党参 、 黄芪 、 白术等。 54 用 药分析。我院采用 的益 肾生精汤能从 整体上调节人体肝 脾肾 . 等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使人体精气血能正 常化生 , 阴阳平衡 , 从而不 育症
医学信 息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 肝内外血管显示清楚。
第12页/共156页
CT平扫 2时48分07秒
第13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0分27秒
肝动脉期扫描:注药后20—30秒
第14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1分16秒
静脉期扫描:注药后60秒
第15页/共156页
CT 增强扫描 2时54分56秒
肝实质期扫描
第24页/共156页
• 腹胀
肝硬化-临床
• 消化不良
• 消瘦
• 乏力
• 贫血
• 黄疸
• 低热
• 腹壁静脉怒张
• 肝大
• 脾大
第25页/共156页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脓肿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第57页/共156页
❖ 临床分期: ❖急性期:局部肝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白细胞
浸润,细胞液化、坏死,形成脓腔。肉芽组织 增生形成脓肿壁。 ❖病变进展:脓肿不断扩大,穿破,形成膈下 脓肿、脓胸、肺脓肿等。
第58页/共156页
CT表现: • 1.平扫 • (1)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稍高于水,CT值20-40HU,少数可
原因:吞食绦虫卵污染的食物,经消化酶作用, 蚴虫脱壳而出,穿入肠壁小静脉,随门静脉到达 肝脏寄生,发育成棘球蚴囊。
第16页/共156页
肝脏异常CT表现
肝脏异常CT表现
• 大小改变 • 形态改变 • 边缘改变 • 密度改变 • 占位性病变 • 肝血管的改变

浸润肝内胆管肝包虫病1例

浸润肝内胆管肝包虫病1例
cell therapy[J].Curt Opin Gastroenterol,2010,26(4):395-402. [3] 郝元涛 ,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 测定表 中文 版介绍及
其使用说明 [J].现代康 复 ,2000,4(8):1127-1145. [4] 郭 晓钟 ,王迪邵 ,晓 冬 ,等.自体骨髓 干细胞移植治疗 失代偿
【参考文献 】
[1] 苏 义 ,周凌明.医院人力 资源链式管理实践 [J].医学研究 生 学 报 ,2011,24(7):752_753.
[2] 王淑新 ,王 颖.综 合骨 科优 质护理 服务 试点 的做法 与体会 [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6(12):6O_61.
[3] 王华 勤.浅谈 护 理 服务 中的 细节 护理 [J J.中国 医疗 前沿 , 2008,3(18):I17.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 5月第 14卷第 3期 Military Medical JoumM of Southeast China,Vo1.14,No.3,May.2012
·257 ·
是 抓技 术 求精 ,更 重要 的是 抓服 务质 量保 障 ,通过 护 理人 员 素质 的提 高 ,可 以减 少 医疗 事故 、降低 成 本 , 提高工 作 效率 。 注重差 异保 持 队伍稳 定 。要 根据 护 理 队伍 成 分结 构 、分 类 指 导 、分 层 施 教 ,既 要 抓好 年 轻 高学 历 护士 的专 业教 育 ,又要做 好低 学历 、低 职称 老护 士 的继续 教 育 ,着 眼 于 护 理 队伍 整 体 素 质 。 因 此 ,在抓服务建设上 ,必须首先抓护士素质教育 ,打 造 学 习型 护理 队 伍 ,实 现 医 院 和 护 士个 人 双 赢 。没 有 扎实 的专 业理 论 、精湛 的专 业技 术 、娴熟 的沟 通技 巧 、细 致 的观察 能 力 ,就 不 能 完成 护理 工 作 任 务 ,更 谈 不上 提供 优质 护理 服务 。 3.5 要 在创 新 护理 管理 上 下 功 夫 创 新 是 发 展 新 方 法 、新 技术 和新 工作 方 式 的过程 ,创新 服务 意识 水 平的高 低是体 现 医院核 心竞争 力 的重要 标 准 J。 实现 优质 护理 ,就 是要 打 好 “创 新 牌 ”。 护理 管 理 思 想理 念 要创新 。提前 预测 分析 可能 对患 者提 供服 务 出现失败和错误的方面,制定改善服务 、弥补不足的 措 施 ,实 现 “堵 漏 ”式服务 补 救转 变为 “预 防”式 服 务 开发 ,推 行 “双 赢 ”管 理 。护 理 管 理 方 法 手 段 要 创 新 。按现 代 医院护 理 管 理 要 求 ,促 使 护 理 管 理 工作

肝脏包囊虫病的CT诊断和鉴别

肝脏包囊虫病的CT诊断和鉴别

病灶内可出现点状或絮状悬浮物, 增强扫描后可强化。
胆管型包囊虫病
胆管型包囊虫病在CT影像上表 现为胆管扩张,管壁增厚,管 腔内可见圆形或梭形低密度影。
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可累及肝 内或肝外胆管,以肝外胆管受 累多见。
增强扫描后,病灶可强化,胆 管壁可出现环形强化。
混合型包囊虫病
混合型包囊虫病在CT影像上同时具有 肝实质型和胆管型的表现,可同时累 及肝实质和胆管系统。
肝血管瘤
总结词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详细描述
CT扫描显示肝血管瘤为低密度病灶,有时中心可见更低密度的条状或斑点状影,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逐渐强化, 密度逐渐增高。肝血管瘤的CT表现也较为特征性,但需注意与包囊虫病鉴别。
原发性肝癌
总结词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输标02入题
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包囊虫病的病变部位、形态、大 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 的诊断依据。
01
03
肝脏包囊虫病需要与肝脏其他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 CT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
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04
在肝脏包囊虫病的CT诊断中,平扫和增强扫描是常用 的检查方法,通过观察病灶的密度、强化方式以及血 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
详细描述
CT扫描显示原发性肝癌为低密度病灶,有时中心可见更高密度的坏死区,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化不均匀 ,密度差异较大。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较为复杂,需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转移性肝癌
总结词
转移性肝癌是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 移到肝脏形成的病变,通常表现为多发 、边界不清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包虫病监测方法与防控措施研究

包虫病监测方法与防控措施研究

包虫病监测方法与防控措施研究包虫病,又称囊虫病,是由人和动物感染囊虫幼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摄食被囊虫幼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并且可以影响人的肝脏、肺和其他器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监测包虫病的流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本文将探讨包虫病的监测方法和防控措施。

一、包虫病监测方法1. 临床监测临床监测是最常用的包虫病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能够诊断出是否感染了包虫病。

临床监测还可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2. 血清学监测血清学监测是基于包虫病患者血液中特异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抗体检测可以发现感染者的分布情况。

血清学监测还可以用于病人治疗后的随访观察,以判断包虫病的复发情况。

3. 影像学监测影像学监测是通过影像学技术对包虫病患者的病变进行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有超声波、CT扫描和MRI。

这些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包虫病患者的囊肿和病变情况,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依据。

4. 嗅觉监测嗅觉监测是一种新兴的包虫病监测方法。

包虫感染会导致动物的排泄物产生特殊的气味。

通过训练嗅觉灵敏的犬只,可以检测出包虫感染的动物,进而对包虫流行区域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包虫病的防控工作中。

二、包虫病防控措施1. 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包虫病的认识和了解,是包虫病防控的首要措施。

可以通过宣传册、校园演讲、宣讲会等方式,向公众传授如何正确摄食食物和使用水源的知识,让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减少感染包虫病的风险。

2. 动物防控包虫病主要通过动物传播,因此对动物的防控是包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动物的体内驱虫,减少包虫感染的风险。

此外,加强对家畜的养殖管理,确保动物饮用水源的安全卫生,也是预防包虫病的关键。

3. 食物安全措施食物是包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采取合适的食物安全措施对于预防包虫病至关重要。

肝吸虫病的CT表现特征

肝吸虫病的CT表现特征

肝吸虫病的CT表现特征
刘海明;袁国奇;李清水;熊诗俊;赖美莲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04(019)007
【摘要】目的:分析肝吸虫病导致肝胆管病变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肝吸虫病患者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CT主要表现为肝边缘部小胆管小囊状、细枝状扩张(65例);近肝门侧胆管树枝状扩张(41例);肝实质结节或小斑片低密度灶(6例);胆囊内条片状软组织影(1例).结论:肝边缘部细枝状、小囊状扩张为肝吸虫病CT表现特征;肝内结节、斑片低密度灶可能与炎性肉芽肿及胆管周围炎有关.肝吸虫病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是肝吸虫病早期诊断有效的检查方法.
【总页数】3页(P510-512)
【作者】刘海明;袁国奇;李清水;熊诗俊;赖美莲
【作者单位】528415,广东,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影像科;528415,广东,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影像科;528415,广东,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影像科;528415,广东,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影像科;528415,广东,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影像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R532.2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J], 张浩;曾红辉;谢振文;潘壬清;李金茂;邓周强
2.肝吸虫病继发肝实质炎症的CT表现 [J], 郝金华;孙小影;王涛;凌岳;赵小华
3.彩超声像图与螺旋CT图像早期诊断肝吸虫病的对比研究 [J], 梁淑贤;彭跃;凯鸽;张军;吴富巨;邹一平
4.CT在肝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沈小斌;黄永穗
5.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及18F-FDG PET/CT表现特征 [J], 郎小梅;李瑞;胡俊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收稿日期:2003-08-01;修回日期:2003-11-20作者简介:梁大利(1964-),男,籍贯四川,主治医师,从事影像诊断。

肝脏包囊虫病的CT 诊断梁大利1,付维林2,周丽华1,杜国海1(1.武警西藏总队医院,西藏拉萨850003; 2.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天津300162)【摘 要】 目的:探讨肝脏包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CT 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肝脏包囊虫病的CT 征象。

结果:细粒棘球蚴48例,约占98%,泡状棘球蚴1例,约占2%;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约为1∶2,均为藏族,以30~40岁多见;以肝右叶最多约占49%,其次是肝左叶约占31%,肝左、右叶并发约占15%;CT 表现为:细粒棘蚴的表现为单纯型、多囊型、母子囊型、混合型、钙化型;包虫囊肿感染CT 表现为内外囊分离,囊壁增厚,囊内小气泡影及囊内彩带征;泡型包囊虫病的CT 表现无特征,强化无特点,诊断较难。

结论:CT 检查定位准确平扫即可诊断;对感染的肝包虫囊肿的诊断很有价值。

【关键词】 棘球蚴病;肝脏;包虫囊肿;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文章编号】 100825041(2004)022******* 【中图分类号】 R532133 【文献标识码】 ACT diagnosis of liver cystic echinococcosisLIANG Da 2li ,FU Wei 2lin ,ZH OU Li 2hu a ,DU G uo 2h ai (Tibet Autonomous R egion Corps H ospital ,Chinese People ′s Armed Police Force ,Lasa 85000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clinical character and CT diagnosis value of liver cystic echinococcosis.Methods :CTfindings49in patients with liver cystic echinococcosis of our hospital proved clinical and invasive thym 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 esults :S imple cystic echinococcosis in 48cases ,it occupied about 98%.Different number and size of daughter cysts were de 2tected inside the lesion in 1case ,for about 2%;female m ore than male ,rate of female 、male disease was probably 1:2,all were T ibetan ethnic minority ,thirty to forty old pers on m ore occuring right liver was m ost about occupied 49%.Second ,occur 2ing lift liver was occupied about 31%,and both about 15%.The findings of CT :The represent of simple cystic echinococcosis is simple cyst 、multiple cysts 、mixture cysts and calcification occurred on the cystic wall or extend inside the content ;CT char 2acters with companied in fections of cystic echinococcosis :inside and outside cysts separate ,cystic wall increase thick ,inside cyst showed “small air bubble ”signs or “flow ribbin ”signs.CT findings of different number and size of daughter cysts were no any characters and dynamic CT was no distinctive ,s o diag onsis was quite difficult.Conclusion :On plain scans CT could accu 2rately diagnose the location and which was very value diagnosis for liver cystic echnococcosis in fections als o.【K ey Words 】 Echinococcosis ;Liver ;Cystic echinococcosis ;T om ography ;X -ray computed 包囊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人蓄共患的寄生虫病,全身组织和器官均可感染,是牧区的常见地方性疾病。

人类感染后主要寄生在肝脏和肺脏,形成双层囊壁的囊肿,以膨胀的方式生长。

笔者就我院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肝脏包虫囊肿,结合文献对CT 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

1 材料和方法49例肝脏包囊虫病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细粒棘球蚴48例,约占98%,泡状棘球蚴1例,约占2%;男性17例,女性32例,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约为1:2;均为藏族;年龄11~74岁,平均4015岁;32例有慢性腹痛病史,自觉腹部肿大或扪及肿块而行CT 检查,12例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5例曾行肝包虫囊肿手术。

2例合并脾包虫囊肿,9例合并腹腔包虫囊肿,3例合并腹前壁包虫囊肿,1例合并肺多发包虫囊肿和右心室包虫囊肿,2例合并肺多发包虫囊肿。

49例Cas oni实验均为阳性,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25例经B超和CT检查拟诊包囊虫病,CT和B超随访2a以上临床确诊。

检查方法:所用设备为东芝TCT-300/EZ型全身扫描机,检查当日晨禁食,检查前口服2%的泛影葡胺500ml,然后仰卧于检查床上,层厚、间距均为10mm,进行常规连续CT 平扫。

44例平扫,5例行平扫和静脉团注增强扫描。

2 结 果211 肝包囊虫病的病变部位和发病年龄21111 肝细粒棘球蚴的病变部位和发病年龄:见表1,2。

表1 肝细粒棘球蚴的发病部位 部位n比率(%)右叶2449左叶内段714外段24内外段612左、右叶并发714左、右、尾叶并发24右叶、尾叶并发12表2 肝细粒棘球蚴的发病年龄(岁)年龄n比率11~204821~3061231~40173641~50112351~6061261~4821112 肝泡状棘球蚴的病变部位和发病年龄:肝泡型包虫病1例为女性,发生在肝右叶,发病年龄37岁。

212 CT表现21211 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的CT表现:肝内单发或多发囊肿,密度均匀,近似水样密度CT值8~30Hu,呈圆形或类圆形,囊壁薄而均匀,囊肿边界清楚,无壁结节,肝内胆管和血管及邻近器官组织受压移位。

(1)囊肿大小、数目和形态:囊肿一般较大,大于5cm的本组38例,最大的约30cm×25cm×28cm,占据整个右中上腹部,肝左叶和胃向左侧移位;囊肿以多发较常见,2个以上的本组36例,最多达11个之多;囊肿呈圆形或类圆形,有的表现为一个大的外囊内有多个更低密度的小子囊,称“母子囊”或“囊中囊”,有的表现为多个囊肿彼此相连呈串状或成堆排例。

(2)囊壁:囊壁薄而均匀,多数在5mm左右,边界清楚,内壁光滑;少数囊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本组中10例有此表现,9例表现为内外囊分离呈“双边征”,6例表现为内囊塌陷漂浮于囊液内呈“彩带征”或“绸带征”;本组中21例有囊壁钙化,表现为沿囊肿壁呈弧线样连续或不连续钙化或斑点状钙化。

(3)囊内改变:多数表现为密度均匀近似水样密度,CT 值8~30Hu;9例囊内呈斑块状或斑点状钙化,8例伴有囊壁钙化,仅1例只有囊内钙化而无囊壁钙化;8例囊内有线样高密度分隔线影,分隔线较均匀,一般1~2条,其中2例囊内有多条分隔线将囊肿分成多房性囊肿;3例表现为球形钙化;3例囊内有小气泡影。

(4)囊周改变:主要为肝内胆管和血管受压移位,胆管扩张,邻近胃肠移位等改变。

(5)术后改变:5例包囊虫手术后,1例表现为空腔,囊壁呈弧线样钙化,2例表现为囊壁呈弧线样钙化,囊内见液气平;2例术后复发表现为空腔旁又有新的囊肿。

(6)增强检查:4例行增强扫描,2例因肝内多发囊肿增强后无明显强化;2例因囊壁增厚增强后囊壁呈环形强化,手术病理证实为感染(图1~4)。

图1 内囊分离飘浮于囊内呈彩带征21212 肝脏泡状棘球蚴的CT表现:1例泡状棘球蚴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团块,边界欠清楚,呈多结节图2 多囊型:多个囊肿囊壁相连图3 混合型:母子囊型和单纯型合并图4 钙化型:囊肿内全部钙化状,其内有小点状钙化,增强呈不均一轻、中度早期强化,持续5min 以上(图5)。

213 CT 分型根据肝包虫囊肿的CT 表现分为单纯型、多囊型、母子囊型、混合型和钙化型五种类型(表3)。

图5 泡型包囊虫,多个软组织结节,中度不均表3 肝细粒棘球蚴的CT 分型分 型n比率(%)单纯型2756多囊型48母子囊型612混合型817钙化型363 讨 论包虫病是消化系统传染病,分为两种类型:细粒棘球蚴绦虫和泡状棘球蚴绦虫,人通过与狗、羊的密切接触或食用带虫卵的食物,虫卵经消化道被蜉化为幼虫,穿过小肠壁入门静脉,大部份停留在肝脏而发展成为肝包虫囊肿,少部份经血液循环而致全身,可发生于脾、肾、腹腔、盆腔、肌肉、骨组织、肺、脑等部位,囊肿破裂后又可种植。

311 肝包囊虫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包虫病分包囊型和滤泡型2种。

包囊型:即包虫囊肿,为细粒棘球幼的幼虫所致。

初期沉着于组织内的幼虫,因组织的白细胞、嗜酸性细胞、巨噬细胞的作用,可以杀死许多幼虫,残存的幼虫继续生长发育,形成包虫囊肿,此型可分为单房性囊肿和多房性囊肿;滤泡型:由少见的泡状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幼虫寄生在组织内形成肿瘤样肿块,酷似实性肿瘤,其大小随病程长短而不同,表现为巨块型或多发性结节,质硬,表面呈结节状,其外无包膜或囊壁结构,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